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二十年代散文7[1]
周作人的散文
周作人(1885-1967) 浙江绍兴人。 周作人 ( 1885 - 1967 ) , 浙江绍兴人 。 他 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新文学的建设作过多 方面的贡献而受到人们的赞颂; 因在30 30年代反 方面的贡献而受到人们的赞颂 ; 因在 30 年代反 对左翼文学而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批评; 对左翼文学而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批评 ; 也因 在抗战时期投敌变节而受到人们的唾弃。 在抗战时期投敌变节而受到人们的唾弃 。 他是 现代文学史上毁誉交加的一个著名作家。 现代文学史上毁誉交加的一个著名作家。 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 。 20 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 他在 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 2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 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 自己的园地》 20 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 : 《 自己的园地 》 《 雨 天的书》 泽泻集》 谈虎集》 谈龙集》 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鲁迅的《野草》 鲁迅的《野草》
《野草》的艺术特点: 野草》的艺术特点:
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广泛应用。 野草》 (1)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广泛应用。《野草》中的多数 篇章把作者深刻的人生感受通过主观想象的作用化为 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 从而对现实世界构成了多义 性的象征。 秋夜》中的“枣树” 影的告别》 性的象征 。 《 秋夜 》 中的 “ 枣树 ” , 《 影的告别 》 中 影子” 求乞者》中的“求乞者” 复仇》 的 “ 影子 ” , 《 求乞者 》 中的 “ 求乞者 ” , 《 复仇 》 中的裸立者。 中的裸立者。 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 野草》构思奇巧, (2)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野草》构思奇巧,想象丰 很多篇章写的都是梦境,它们都像梦那样朦胧、 富 , 很多篇章写的都是梦境 , 它们都像梦那样朦胧 、 缥缈、奇幻而美丽。 缥缈、奇幻而美丽。 富于哲理。 (3)富于哲理。
7(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散文(阅读)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 ,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地火正在地下运 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 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鲁迅——《野草》
“美学风格 ”
象征 隐喻
如果我们可以把“象征 主义”的出现作为现代主 义诗歌开始的标志的话, 那么这种诗风的真正开创 者,就是鲁迅,而它的代 表作就是《野草》。
徐舒自如的语言
周作人散文
“他的作风,可用龙井 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 ,喝到口里,一股清香, 令人回味无穷,前人评诗 ,以’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说明神韵,周氏散文 ,其妙处正在神韵。”
周作人散文
《寻路的人》:
“这太残酷了,为什么不照例用敝车送的呢?为什么不 使他缓缓的走着,看沿路景色,听人家谈论走过应走的路程 ,再到应到的地点,却一阵风的把他送走了呢?这真是太残 酷了。”
20年代散文
语丝社:
从成员构成看,语丝同仁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 近,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 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 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 、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 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 和言论自由。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 虚”。
“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 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 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 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 口,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野草》
第七章 散文(一)
第二, 第二 , 以 《 背影 》 、 《 儿女 》 、 《 给亡妇 》 背影》 儿女》 给亡妇》 为代表的一组散文, 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 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 第三 , 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 小品, 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 荷塘月色》 淮河》、《荷塘月色》等 。
“真正的流浪汉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真正的流浪汉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因为他已经做到无人无我的境地, 因为他已经做到无人无我的境地,那一刹 那间的冲动是他唯一的指导,他自己爱笑, 那间的冲动是他唯一的指导,他自己爱笑, 也喜欢看别人的笑容, 也喜欢看别人的笑容,别的他什么也不管 又说: 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 了。”又说:“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 ——《 ——《谈“流浪汉”》 流浪汉”
2、《语丝》派 、《语丝 语丝》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 思想和言论自由。 思想和言论自由。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 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 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 散文 。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的三个特 点 盖诚所谓‘宇宙之大, 第一,无所不谈。他说: : 第一,无所不谈。他说:“盖诚所谓‘宇宙之大,苍蝇
梁遇春(1904-1932): 梁遇春(1904-1932): 春醪集》《泪与笑》 》《泪与笑 《春醪集》《泪与笑》。 耽于思索,探求人生哲理,能旁征博引, 耽于思索,探求人生哲理,能旁征博引,语 言机智而有文采,潇洒自如, 言机智而有文采,潇洒自如,有孤傲气和懒 散的绅士风, 人死观”“流浪汉” ”“流浪汉 散的绅士风,对“人死观”“流浪汉”话题 较感兴趣,常多妙语妙想。 较感兴趣,常多妙语妙想。
20年代散文PPT演示课件
•
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他在20
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12
周作人的散文
• 1.“美文”
•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
概念,在《美文》中提出“美文”的概念:
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也就是美文;
美文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
• 四、 言志派散文
• 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 。
• 1、周作人:冲和平淡; • 1921年6月发表《美文》。
• 2、俞平伯:意境朦胧、独抒性灵。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8
概述2:综观
• 五、文学研究会的散文创作
• 1、朱自清:朴素、深挚、精密、优美。
• 2、冰心:《寄小读者》
• 冰心体: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 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3、钱玄同:汪洋恣肆,而少含蓄。
•
《〈尝试集〉序》,《关于反对帝国主义》
• 4、刘半农:善于熔铸形象,笔调活波、诙谐 ,语言明明白晓 畅 。 《“作揖主义”》、《奉答王敬轩先生》
5
概述2:综观
二、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 叙事性散文文艺新闻,报告文学的萌芽。
• 题材的开拓, • 文化视角的主题开掘, • 形式的创新。
4
概述2:综观
一、 “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
• 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最早 显示了白话文的艺术特质,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 地位影响
• 1、陈独秀:“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偶像破坏论》等。
2、李大钊:说理明白晓畅,富有激情
散文随笔篇上-第7章
第7章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在德国发动最后一次总攻的那个星期天,在那个充满痛苦的日子里,我不是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吗?时间刚刚过去三个月,但却已恍若隔世。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美好日子,南坡上的野花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借以安慰我那因恐怖而颤栗的灵魂。
这场战争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愈发显得酷烈出奇。
“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到一切我熟悉的可爱的地方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
啊,但愿我又能--难道这事便永无完结了吗?”现在总算结束了,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这时心头不再感到痉挛,身上也不再有硝烟侵袭。
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
不过再不用过度紧张地去谛听那永无休止的隆隆炮火,或去观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
和平了!真真的和平了!战争继续了这么长久,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1914年8月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愤怒与惊愕之感。
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在我们一些人中--实际我认为在相当多的人中,只不过他们表达不出来罢了--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
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人们或许过于渴望和平或宁静,但关于忒俄克里托斯的诗篇,关于圣弗兰西斯的高风,在当今的各个国家里,正如东风里草上的露珠那样,早已渺不可见。
即或过去我们的想法不同,现在我们的幻想也已破灭。
不过和平终归已经到来,那些新近被屠杀掉的人们的冤魂总不致于在善良的人们身上纠缠不休吧!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
此刻我已能在这座青山之上为自己还能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而赞美造物主。
和平是如此美好,以致于我能在这温暖阳光的覆盖之下安然睡去,而不会醒后又是过去的那种悲痛欲绝。
8第八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第四节
《野草》
“小粉红花”只会做美好未来的梦,小 飞虫追求光明却被自己的追求而烧灼; 只有枣树,才是这夜空的真正敌人,它 孤独而倔强,具有坚毅的生命力。这是 一个坚韧的文化战士对自我存在价值的 肯定。
第四节
《野草》
《过客》中的“过客”,不知道前方是 什么,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但他依然 不停地跋涉、坚定地向前走,不停留在 任何温适的地方。《雪》中“朔方的 雪”、《这样的战士》中的“这样的战 士”,和“过客”一样,都是鲁迅自我 的写照。
梁遇春(1904-1923)耽于思索,他的 随笔也有许多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洞明 的见解。《春醪集》谈论知识,探索人 生,或旁征博引,或触景生情,浮想联 翩;语言机智常有精妙的警句和思想的 闪光。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近似散文 诗,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既有对现实的 不满,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名篇 《落花生》质朴短小,有寓意,主张人 生“要学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 伟大好看的东西。”这是他人生态度的 集中体现。
第四节
《野草》
《野草》中的24篇散文诗就其题材而言 各自成篇,彼此不相连属,就情绪而言 又浑然一体。一部分作品是表现作者内 心迷惘、痛苦、苦闷的自我的主观情绪 以及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省、自剖,捕 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 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逼视自己 灵魂的最深处,进行深层次的哲理的思 考。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冰心的散文集有《往事》和《寄小读者》。 冰心的散文很少有故事、情节、人物、或细节 之类,有的只是一缕幽思,一种挚情,一段佳 意,一股情绪。冰心以诗似的散文文字,抒写 自己的感想和自然的风景,由于她所表现的多 是刹那间涌上心头的思想情绪,空灵而缠绵, 纤细而澄澈。所以,冰心的散文无须受严谨结 构布局的约束,常常保持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飘逸之趣。
20年代散文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 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11年回国,曾就职于浙江省教育司, 浙江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 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 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 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 化的散文。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 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 作家散文
2.朱自清 代表作:《背影》、《温州的踪 迹》、《荷塘月色》、《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1898 - 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 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 1920 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 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 群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的作 家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 钱玄同、周作人等,尤其是鲁迅。
(1)李大钊(1889-1927)
《青春》、《今》、《新的!旧的!》、《新纪元》 等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 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 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 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 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 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 《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 《国民》和《新潮》。 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相结合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散文“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是相当自觉和彻底的。
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
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种评价不只是鲁迅的观点,连晚清时期就已成名的小说家曾朴也说过,“新文学成绩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包。
”可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成就是有公认的。
由于散文小品是属于更加个人化的创作,后来的文学史往往对“五四”时期散文成就的评价不够。
若要回顾这一段散文的创建与发展的盛况,最好借用朱自清在30年代所写的一段文字,他指出:“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总之,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如此盛况。
“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原因在于这种文体比较自由。
因为相对容易掌握,写的人也就比较多,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都涉足过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显身手。
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7第七章20年代散文
2.周作人散文的地位
阿英:“周作人的名字,是和‘小品文’不可分离的记忆 在读者的心里……”, “周作人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 运动中,是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 孙席珍:“周作人先生是当代散文的大师,对于他的作品, 赞美的话我说不出,我想凡是一切称赞散文的话都可以拿 来用上。因为他的无论那一篇散文都是典型作品”。 八十年代的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又进一步评价,在整个二十 年代乃至三十年代初期,“无论就作品数量和质量来说, 周作人‘都是不争的领袖’”。
再看一下当年批评家的论述:
“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对你 温煦的微笑”。(赵景深) 那众多篇章中仿佛有一位学者,“在路旁小小池沼负手而 行,对萤火出神”,“用平静的心感受大千世界的动静”。 而其中“所表现的僧侣模样、颇含世情的人格,无一个人 有与周先生相似处”。(沈从文) “前人评诗,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说明‘神韵’, 周氏散文,其妙处正在神韵”。(曹聚仁)
朱自清:《背影》赏析
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 互动亲情 构思巧妙、巧夺天工 语言平易质朴
冰心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
冰心:以空灵莹澈的想象,飞驰不羁的笔触,清丽典雅的语 言,温柔含蓄地抒发人生探索中的自我主观情绪。她的许 多散文都是“放大了的诗”——散文诗(如《往事 (一)》)。《笑》、《往事(一)· 七》、《寄小读者 通讯十》等歌唱母爱和人间爱,《梦》、《往事 (一)· 一》追怀美好的童年,《寄小读者通讯七》、 《山中杂记· (七)· 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往事 (一)· 十四》、《往事(一)· 二0》表达对大自然的倾心, 《往事(二)· 三》、《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三》抒发浓烈 的爱国思乡之情,都善于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见出“清水出芙蓉”的审美境界。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散文有名士气度,常怀身世之 感,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的融 合,独抒性灵,用笔细腻,意境朦 胧灵动。但有时过多铺饰,少了天 然之趣。 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陶然亭的雪》、《西湖 的六月十八夜》、《钱塘江大夜潮》 等。
钟敬文《荔枝小品》
第三节 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 作家散文
文研会一批作家创作了一种漂亮 精致的现代抒情散文,主要代表是 冰心和朱自清,另有梁遇春、丰子 恺、许地山等。
一、冰心的散文创作 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 冰心早期散文创作成就最高,超过诗 歌和小说。冰心所信奉的“爱的哲学”,在
散文中表现为爱母亲、爱儿童与爱自然。
郁达夫对冰心的散文 导 言》中这样评价冰心的散文:“冰 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 思想的纯洁,在中国要算是独一无 二的作家了。”
2、《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受西洋 文化影响的自由华丽散文,代表作 家徐志摩、陈西滢。
徐志摩 徐志摩散文是才情和性灵的体现, 笔调飘逸,语言浓艳,修辞繁复,个 性鲜明。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翡冷翠的一夜》、《山居闲话》、 《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 开”》等为其代表。 20年代有散文集《落叶》、《自 剖》、《巴黎的鳞爪》。
第七章 散文
(1917-1927)
第一节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 引人注目的散文作家群,在《新青 年》、《莽原》、《语丝》等刊物发 表议论时政的杂感短文。主要作家有 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 玄同、周作人等,各人保持鲜明风格, 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李大钊 李大钊的散文:“厚青年之修 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 砺青年之气节”;“冲决过去历史 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中华其睡狮乎?闻之当勃然兴; 中华其病象乎?闻之当豁然起”。 激情澎湃,催人奋进,高昂奔放, 追求光明,振聋发聩。鲜明的思想, 深厚的修养,颇具文采。
20年代散文PPT课件
2021/6/7
18
❖ 3、文体、语言
❖ 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 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 用罢了,
❖ 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 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 一种清新的韵味。
2021/6/7
7
2021/6/7
8
❖ 2、特点
❖ 杂文一般短小精悍,应时刊发,“对于中国 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而每位作者 又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2021/6/7
9
❖ 3、作家群
❖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 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 文最具代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6/7
10
❖ 4、名家名篇
❖ 李大钊:《青春》 《今》、《新的!旧 的!》、《新纪元》等, 都进发着昂扬奔放的改 革激情,抒发追求新世 界的理想。将宣传鼓动 性与散文诗的艺术两相 结合,形成他的特色。
2021/6/7
11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写得气势轩昂,与封建 主义思想势不两立; “随感录”《下品的无 政府党》、《青年底误 会》和《反抗舆论的勇 气》,
2021/6/7
19
❖ 《往事》其二 (八)中的一段描写:
❖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
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 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 我无言,久 ——久,悲衰的心弦。开始策策 而动。
(7)20年代散文
的思想哲学。《求乞者》中的“求乞者”,《复仇》中的裸立者。
C、非现实的荒诞“故事”,暗示自己的哲思。如《影的告别》《死 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死后》等。
2、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 《野草》构思奇巧,想象丰富,很多篇章写的 都是梦境,它们都像梦那样朦胧、缥缈、奇幻而 美丽。借梦境、虚幻以寓真实,这主要表现为场 景的奇幻、情节的荒诞、梦境的诡异、意念的模 糊、感觉的不可理喻、色彩的冷丽等。 A、奇崛诡异的想象。如人、鬼/人、狗/形、 影对话。 B、丰富奇特的意象。如“死火、影子、过客、 细小的粉红花、惨白的小花、枣树、天空、小青 虫”等。
鲁迅《野草》
(二)背景
1、《新青年》团体解散,新文化运动陷入低潮, 鲁迅成了“荷戟独彷徨”的散兵游勇,“并落 得一个作家头衔,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 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 诗,谓之《野草》”。 2、《野草》的写作,正值鲁迅兄弟失和,与朱 安无爱的婚姻,北师大学潮时期。这时的鲁迅 内心孤独、寂寞、悲哀、彷徨,正陷入“一个 孤独战士孤军奋战的痛苦和沉思”。
鲁迅《野草》
(三)意蕴
《野草》是精英的文本,其意义高于常 人理解之上。将篇中各类形象排列成序,呈现 出如下一个“故事”: 作家的内心自我,陷入一系列难以解决 的矛盾的绝路上, 于是开始进行一种荒诞形 式上的对意义的求索。但他求索的终点,并无 什么至高目的,只有死。
鲁迅《野草》
当他在过去、未来的时间框架中 寻求确定存在的意义时,发现“现在” 也并无重大意义,只是一个不断的时 间之流,一个变化的过程。 这种矛盾、悖论的痛苦情绪主要 表现为:希望/绝望;有/无;爱/恨; 生/死;新/旧;感激/复仇;光明/黑暗 之间的不断挣扎。
鲁迅《朝花夕拾》
20年代散文流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年代散文流派篇一:20年代散文整理20年代散文(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二)语丝文体(语丝派)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
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
《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一。
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
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
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第七章 散文
第七章散文曾朴:“新文学成绩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包。
”(转引自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鲁迅:“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朱自清:“五四”阶段散文创作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者,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漫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冼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总之,“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文体风格各异,成绩甚至超出其他文体,原因在于散文这一文体形式自由,易于掌握,作者数众。
同时散文比起其他文体,在“化传统”方面做得较好,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20年代散文的几种典型文体1、鲁迅的“论战体”散文(杂文);2、周作人的“闲谈体”散文;3、朱自清、冰心的“抒情美文”;4、冰心的“小诗体”散文;5、梁遇春的“随笔体”散文;6、徐志摩的“自由体”散文;一、鲁迅和“随感录”作家群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即杂文。
这是一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并成熟起来的“论战体”散文文体,即杂文。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专栏,随后《新生活》《新社会》等一些进步刊物也随之开设“随感录”专栏,从而形成了一个“随感录”散文的作家群,他们大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
“随感录”散文(杂文)大都以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反映,不见得如何缜密漂亮,却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且个性纷呈。
鲁迅的杂文是一种具有战斗性的文艺随笔,后来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
其特点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因鲁迅“性喜疑人”,故而“语多刻薄……尽是诛心之论”。
杂文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两语便道破主题,文字辛辣干脆,冷嘲热讽,如“匕首和投枪”,“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郁达夫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教学目标:1、把握整个2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掌握重要作家如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创作。
3、把握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1、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2、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3、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2课时)教学重点:周作人的“闲话体”艺术散文风格。
一、20年代散文概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
朱自清则评价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这时期产生了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现代散文四大家以及鲁迅、林语堂、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四十年代又出现了张爱玲的《流言》,是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不断扩大。
二、简介五四前期的《新青年》“随感录”散文。
(1)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2)《新青年》随感录特点:a、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此外还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b:“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周作人曾列举自己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
(3)《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谓言志指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简介: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浙江绍兴人。
1903年赴南京求学,1906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任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被指责为汉奸文人。
抗战后被捕。
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
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1927年提出“闭门读书论”批判左翼文学的“投机趋时”;1937年后,沦为汉奸)2、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及其“闲话体”风格言志散文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
周作人的散文多做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
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性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等,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
周作人的现代散文理论独树一帜,而且他散文创作也和他的理论相呼应。
周作人的言志散文理论和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散文理论: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艺术散文创作,将叙事、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
散文不但应是记叙的,而又是艺术性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这是周作人发表于1921年的《美文》中重点强调的观点。
这给现代散文文体和标准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自此,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
(1920年之前,文坛上多流行议论性散文。
)(2)“闲话体”艺术散文的风格。
以生活见闻和日常生活体验为载体,抒发情绪,寻觅交流者,从而形成了周作人的独特风格。
①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
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
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
②“冲淡平和”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人生观之一就是顺从自然,天人合一。
他说过:“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都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
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
”他的散文作品混杂着寂寞的痛苦和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这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如:《乌篷船》,作者似是在漫不经心地指点朋友如何游览他的故乡,实际要表达的是自我的处世态度:闲适和隐逸,一种消闲的人生观。
周作人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这种淡淡的惆怅或落寞,这一方面是一种“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心态,另一方面是思想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矛盾所带来的苦涩。
③文词的涩与简单。
周作人认为文词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一,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我说雅,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装出乡绅的架子。
”在他的散文中,随外可见这种文白杂揉,简单又自然的文词。
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涩”,但读起来,并没有艰涩、生硬之感。
全文才100多字,几乎是一句就产生一个转折,简洁通达的文词,却形成一种古雅、“低徊趣味”的审美效果。
四、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彻底地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和冰心一样,朱自清也擅长从古典语词中吸收营养,但是他驾驭白话的能力更为高超。
他的《荷塘月色》、《背影》和《给亡妇》等名篇已经与中国古典散文名篇并驾齐驱。
他的散文语言和文体之完美,在现当代作家中罕有人比肩。
1、朱自清散文突出的美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擅长写景和抒情的“工笔美文”。
其抒情散文的特点:“文中有画,画中有情”。
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和对声音色彩的敏感,以千姿百态的鲜明形象、巧妙地比喻和通感等手法,营造出至情至美的意境。
但是这类散文有些地方过于雕琢,给人一种厌烦感。
(2)从人格到文风都继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从而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
例如《背影》以平实的口吻和朴素的文字写出家道的不幸,父亲那矮而胖的“背影”在朱自清压抑的情感中体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亡妇》叙述日常生活琐事,但是生死离别的悲恸却醒目地留在字里行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到卖唱游女和自我道德质疑的时候,那种微微的痛楚,也使桨声灯影变得虚幻起来;《荷塘月色》中,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感直达人的心灵深处。
这种情感收放有度的散文美学保持了情与景的统一,是别人难以模仿的。
因此,朱自清的散文美学也是独树一帜的。
2、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教学小结:周作人与朱自清来两人同时提倡艺术性的“美文”与议论性的说理性散文;他们二人在性格、禀趣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方面积极关注时事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有深受传统文人的之志趣与艺术的影响,因而其创作呈现出两面性。
第二节:《野草》(2课时)教学重点:《野草》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简介:《野草》(散文诗集,独语体散文)1、关于“独语体散文”就是“自言自语”式散文,不需要听众和读者,甚至直接排斥读者或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紧张关系。
只有这样,独语的内容才能直接逼视自我和灵魂,才能捕捉到自我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和哲学思考。
因此,当1919年鲁迅发表一组类似于《野草》的7篇散文时,就是直接将其命名为《自言自语》。
独语体散文的问题价值:1、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内省精神。
2、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2、关于《野草》该作品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共23篇,1927年劫机出版,最初发表于《语丝》。
这是“五四”退潮后,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新青年》的解体、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北洋军阀的的腐败、兄弟的失和——时代苦闷与个人苦闷的结晶。
)《野草》在思想上已抒写个人内心的苦闷、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正视现实之作。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为一个“黑色的大染缸”,惟“黑暗与虚无”是“实有”,作者在这的环境之中探索着人生之路。
作品正是反映了鲁迅的这种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
二、作品的内容与特色:1、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寄托自己的苦闷、求索和进取情怀的作品。
(这类作品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的情绪,但着重表现的下在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
)《秋夜》、《雪》、《过客》、《这样的战士》是诗人自我的精神写照,反映了鲁迅清醒执着,在苦闷当中确又永不停息的战斗的坚韧意志。
“枣树”任性的战斗精神;(默默地铁似的直刺奇怪而冷的天空);“朔方的雪”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战斗;“过客”不只前方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依然不停地跋涉,坚定地向前走去;“这样的战士”:一个孤独而坚强的人,“但他举起了投枪”(反复)勇猛战斗永不歇息。
《影的告别》中“影子”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两重威胁。
“彷徨于无地,彷徨于明于暗之间”《颓败线的颤动》所表现的是爱人者的悲剧。
“老母亲”鲁迅的写照;《死火》自己一心救国的热情到冷冽的社会面前成了“死火”。
②对社会丑恶世态和病态心理的揭露与鞭挞。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立论》等对国民的愚昧、麻木、圆滑、势利、无聊、中庸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③对封建专制势力、反动军阀的批判。
《淡淡的血痕》《一觉》《失掉的好地狱》对军阀的残暴、军阀混战的危害、政客的争权夺利讽刺与控诉。
2、艺术特色①熔散文的形散神聚合诗歌的诗情画意与一炉,形成独创性的体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