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课件(共19张ppt)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课件(共19张ppt)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基础演练2: 看图填空
(1)∵_____∥ _____(已知)
A
∴∠1= ∠4(

(2)∵_____∥ _____(已知)
1
∴∠C= ∠ADE(

(3)∵_____∥ _____(已知)
2 B
∴∠A+∠ABC=1800(
并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它的正确性。
E
F
A
B
C
D
(1)如图,已知① AB∥CD,②BC ∥DE,则③∠B+∠D=1800
E
F
A
B
C
D
(2)如图,已知① AB∥CD,③∠B+∠D=1800 ,则②BC ∥DE
ELeabharlann FABC
D
(3)如图,已知,②BC ∥DE ,③∠B+∠D=1800 ,则①AB∥CD
课堂检测:
已知:如图,AC∥DE,AE平分∠CAB,
DF平分∠EDB,那么AE∥DF吗?请说明理由。
AE∥DF
C
理由:∵ AC∥DE(已知)
E
F ∴ ∠CAB= ∠EDB
1
3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
4
B
A
D
∵ AE平分∠CAB, DF平∠EDB(已知)
∴ ∠2=1/2( ∠CAB),∠4=1/2( ∠EDB) ( 角平分线定义 )
致我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 老师的幸福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件1人教版ppt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件1人教版ppt

∠ A和哪个角是同旁内角? A
B
(∠B 、 ∠AOB、 ∠AOE)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判断题
概念辨析
1、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两组对顶角。
(√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1、定义:
(二)、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 A
一个是直角时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B O
2、画法: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D
p
3、性质:
c
b
Q
a
b
AB C
DE
P
(2)、 垂线段最短。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于O, 且 ∠D1 OM= ∠COM,求∠AOD 的度数3.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线段、射线的垂线应怎么画呢?
P
Q
A
B
垂线性质一
O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 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P
A
B
D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共14张PPT)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共14张PPT)
第1页,共14页。
知识系统
对顶角相等
一般情况
3 12
4

条 直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存在前 提是两条直线相交
线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特殊情况

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2页,共14页。
E
三线八角 A
34
21
B
65
D
C
78
F
同位角是: ∠1和∠8; ∠2和∠7;
∠3和∠6; ∠4和∠5.
第4页,共14页。
一、知识回顾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5页,共14页。
中考题我能行!
(1).
年东莞〕能由△AOB平移而得的图
形是哪个?
A
F
A
B
B
E
O
E
C
D
C
D
(2)( 年四川省广安市〕如图,AB ∥CD,
假设∠ABE=120o ∠DCE=35o,那么 ∠ BEC =___
第12页,共14页。
10.如图,已知DE、BF分别平分∠ADC 和∠ABC, ∠1 =∠2, ∠ADC= ∠ABC 说明AB∥CD的理由。
第13页,共14页。
11. 如图,直线EF过点A, D是BA延长线上的点 , 具备什么条件时,可以判定EF BC ? 为什么 ?
D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F
B
C
第14页,共14页。
内错角是: ∠1和∠6; ∠2和∠5.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ppt课件
∴FG∥GE ∴∠2=∠3, ∴∠1+∠2=∠3+∠4, 即∠BFE=∠FEC
编辑版pppt
17
变式2 已知:如图,AB∥CD,求证:∠BED=∠D-∠B。
证明: 过E点作EF//AB,
∵ AB//CD
∴ AB//CD//EF
∴∠D=∠DEF∠B=∠BEF
∵∠BED=∠DEF-∠BEF
另证∴∠: 设BEADB=与∠EDD-∠相B交点为O
已知:如图,AB∥ED,求证:∠BCD=360°-(∠B+∠D)。
证明:过点C作CF∥AB,则∠B+∠1=180°( ∵AB∥CD(已知),
又∵CF∥AB(已作),
∴EF∥CD(
)。
∴∠D+∠2=180°(
)。
∴∠B+∠1+∠D+∠2=180°+180°(
又∵∠BCD=∠1+∠2,
∴∠B+∠D+∠BCD=360°( )。
∵ AB//CD
∴∠D=∠DOB
∵∠DOB=∠B+∠BED
∴∠D=∠B+∠BED
即: ∠BED=∠D-∠B
编辑版pppt
18
变式3 已知:如图,AB∥CD, 求证:∠BED=∠B-∠D
证明:如图,过E作EF∥AB,则 ∠FEB+∠B=180°, ∴∠FEB=180°-∠B. ∵AB∥CD, ∴EF∥CD, ∴∠FED+∠D=180°, ∴∠FED=180°-∠D, ∴∠BED=∠FED-∠FEB=180°-∠D180°+∠B=∠B-∠D,即∠BED=∠B∠D.
编辑版pppt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课件

平行线的应用
平行线的标记法
在图形中使用箭头来标记平行 的直线。
线段延长
可使用平行线性质延长线段。
室内设计
平行线可用于创造美观的室内 设计效果。
总结和复习要点
线段相等定理 平行线的证明方法
角相等定理 平行线的应用
垂直直角定理 总结和复习要点
平行线性质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 题复习课件
欢迎来到《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复习课件。本课程将为您讲解线段 相等定理、角相等定理、垂直直角定理、平行线性质、证明方法、应用以及 总结复习要点。
线段相等定理
1 定理1
如果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相等,即AB ≌ CD,则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
2 定理2
如果在两个等量线段上取等量的两个点,这两个点可以同时彼此对应。
3 应用示例
利用线段相等定理证明三角形的边相等。
角相等定理
1
定理1
两个角的角度相等,称为角相等。
2
定理2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 那么它们的角度相等。
3
定理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相交角相等的对侧角也相等。
垂直直角定理
垂直直角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角为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
直角定义
直角是一个90度的角度。
对顶角垂直性
对顶角是相互垂直的。
平行线性质
平行线定义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是 平行线。
同位角补角
同位角补角相等。
同位角性质
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同位角和内错角性质
同位角和内错角的和等于180度。
平行线的证明方法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课件(16张ppt)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课件(16张ppt)
A 2 D 3
1 C
O
4
B
l3
2 1 3 4 6 5 7 8
l1
l2
截线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同旁 两旁 同旁
被截线
同侧 之间(交错 之间
)
结构特征
F (或倒置 Z
) (或反置)
U
3、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 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C 1 B D 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互相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 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的长度。
邻补角 两条 直线 相交
一般情况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存在性和唯一性
对顶角
相 交 线
特殊
垂直
垂线段最短
两条直线被 第三条所截
点到直线 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命题
平 行 线
平移
平移的性质
一、相交线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 1、对顶角:
B
例题精讲:
例2 : 如图,BD⊥AC,EF⊥AC,D、F分别为 垂足,∠1=∠2,试说明∠ADG =∠C 。
A D F C
2 1
G B
E
探究创新:
已知:如图AB∥CD,试探究
∠BED与∠B,∠D的关系
A
A
B
1 E
B
1
F
C
2 D
E C
2
D
F
的两条直线 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 ②若a∥b,a ∥ c, 叫平行线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则b ∥ c

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PPT课件

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PPT课件

∠2与哪个角是内错角?
D A
答:∠ EAC
E
1
B
2 C
练习2
填空:(1)如图∠1和∠2是直线 DC 和 AB 被直线 BC 所
截形成的 同旁内角。
(2)如图∠3和∠4是直线 AD 和 BC 被直线 AE 所截
形成的 同位角 。
(3)如图∠1和∠4是直线 DC 和 AE 被直线 BC 所截形
成的 内错角。
牧童
P
A

m
B
河边
AB C
Dm
垂线段最短
LOGO
P
AB C
Dm
垂线段最短
1、垂线段的长度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
2、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LOGO
如图,AC⊥BC,CD ⊥AB,垂足分别是C点、 D点。 (1)点B到CD的距离是线段___B_D__的长度; (2)点C到AB的距离是线段___C_D__的长度; (3)点A到CB的距离是线段___A_C__的长度。
D
F
如何找同位角、内错角
被截线
和同旁内角呢?
(5)还有其他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LOGO
C
E
A∟
∟B
D
F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平行公理的推论 c
练一练
如图中的∠1和∠2是同位角吗? 为什么?
2 1 ∠1和∠2不是同位角
1
2
∠1和∠2是同位角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观察右图并填空:
C
A
B
D
易错点
LOGO
1、直线m外有点P,它到直线m上点A、B、C的距离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总结PPT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总结PPT课件

第3页/共32页
P
AB C
Dm
垂线段最短
1、垂线段的长度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
2、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第4页/共32页
如图,AC⊥BC,CD ⊥AB,垂足分别是C点、 D点。
(1)点B到CD的距离是线段___B_D__的长度;
(2)点C到AB的距离是线段___C_D__的长度;
E
D
∴ —AF—∥—BE—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5= ∠6 (已知) ∴ —B—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5+ ∠AFE=180 (已知) ∴ —A—F ∥—B—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AB ∥FC, ED ∥FC (已知) ∴ —AB—∥—E—D ( 平行于同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__∠__D_( 两直A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 )
3
G
4
1
2
5
B
E
C
F
第16页/共32页
(5)∵∠B+∠4=180°(已知) ∴_A_B__//_D_E__(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6)∵CG // DF(已知) ∴∠F+∠5=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A
D
3 G
4
1
2
5
时,你能指出哪两条直线平行? (1) ∠1 = ∠4; a ∥ b n
m
l 42
a
1
b
(2) ∠2 = ∠4; l∥m
3
(3) ∠1 + ∠3 = 180; l∥ n
第8页/共32页
基础练习:
3.如图:∠ 1=100°∠2=80°,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ppt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ppt课件
• 解答: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会形成各种角。其中, 位于两条直线同一侧且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 角;位于两条直线内侧且在被截直线两侧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位于两条直线内侧且在被截直线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 角。
2024/1/28
24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问题3
相交线与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两平行直线永不相交,且距离保 持不变。
一条直线平行移动时,其斜率不 变。
两平行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2024/1/28
17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
05
理应用举例
2024/1/28
18
判定定理介绍及证明过程回顾
判定定理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2024/1/28
判定定理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判定定理3
2024/1/28
11
平行线性质探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 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 内角互补。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 角相等。
2024/1/28
12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已知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 b分别交于点C、D,若∠1=40°
,则∠2的度数为____。
策略3
规范书写和作图
建议
在考试中,规范书写和作图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卷面 整洁,字迹清晰,作图准确。对于需要作辅助线的题目 ,要标明辅助线的名称和作用。
27
THANKS.
2024/1/28
28
确性。
20
综合应用举例
举例1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直线平行 ,并应用性质定理求解角度问

人教版初一数学7年级下册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课件(41张ppt)

人教版初一数学7年级下册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课件(41张ppt)
问题4 已知: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 ∠C=∠COA,∠D=∠BOD. 求证:AC∥BD .
例题讲解
思考: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方法有哪些?
例题讲解
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公理的推论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对顶角相等
∠C=∠D
A
∠C=∠COA
∠D=∠BOD
AC∥BD
分析:
例题讲解
证明:∵∠C=∠COA,∠D=∠BOD, ∠COA=∠BOD, ∴∠C=∠D. ∴ AC∥BD.
A
问题4 已知: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 ∠C=∠COA,∠D=∠BOD. 求证:AC∥BD .
∠1与∠BOE互为邻补角
∠1与∠3相等
∠1与∠BOE互补
∠1与∠2互余
C
F
B
A
D
E
O
1
2
3
问题1 如图,直线AB⊥CD,垂足为O, 直线EF经过点O,∠1=26°, 求∠2,∠3,∠BOE的度数.
例题讲解
解:∵ AB⊥CD , ∴ ∠COB=90° . ∵ ∠1=26°, ∴ ∠2=∠COB -∠1=64° , ∠3=∠1=26°, ∠BOE=180°-∠1=180°-26°=154° ..
例题讲解
AB⊥CD
直线AB与直线EF交于点O
∠1与∠3互为对顶角
∠1与∠2互余
∠1与∠3相等
C
F
B
A
D
E
O
1
2
3
问题1 如图,直线AB⊥CD,垂足为O, 直线EF经过点O,∠1=26°, 求∠2,∠3,∠BOE的度数.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与小结 课件(共21张PPT)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与小结  课件(共21张PPT)

1 34
a
2 b
知识梳理
知识点六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 4
a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 b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3+∠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
b
a
∵∠3=60°,
∴∠4=120°.
课堂检测
6.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
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
明理由. 解:OA∥BC,OB∥AC,
∵∠1=50°,∠2=50°, ∴∠1=∠2. ∴OB∥AC. ∵∠2=50°,∠3=130°, ∴∠2+∠3=180°, ∴ OA∥BC.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 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 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定理的概念:一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 叫做定理.
证明的概念: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 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A 符号语言表示:
∵∠AOD=90°
∴AB⊥CD(垂直的定义)
C
O
D
B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垂 线 的 性 质 1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 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
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共44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共44张课件

例2.如图AB∥CD,BE平分 A
B
∠ ABC,CE平分∠ BCD,
则∠ 1与∠ 2的关系是什么?
说明理由。
D
解:∠ 1与∠ 2互余
1
E2
C
∵AB ∥ CD(已知)
∴∠ABC+ ∠BCD=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BE平分∠ ABC,CE平分∠ BCD(已知)
∴ ∠1= 1 ∠ABC, ∠2= 1 ∠BCD(角平分线定义)
∵AB∥CD, ∴∠BMN=∠MNC, ∵MG、NH分别 平分∠BMN、∠CNM, ∴∠MNH=∠MNC, ∠NMG=∠BMN, ∴∠MNH=∠NMG, ∴NH∥MG。
延伸训练
如图所示,已知∠OEB=130°,∠FOD=25°,OF平分∠EOD.试说 明AB∥CD.
证明:∵OF平分∠EOD, ∴∠FOD= ∠EOD; ∵∠FOD=25°, ∴∠EOD=50°; ∵∠OEB=130°, ∴∠OEB+∠EOD=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1= 12∠ABC, ∠2= 12∠BCD(角平分线定义) ∴ ∠=1+∠12(∠2=AB12∠C+A∠BBCC+D)12=∠90B°CD(等式的性质 )
∵∠ 1+ ∠ 2+ ∠ E=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 ∠ E=90°(等式的性质)
• 1、通过复习你有何收获? • 要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 要判定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可以运用方法?
两线四角
一般情况
邻补角 对顶角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相交线
特殊
垂直
存在性和唯一性
点到直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公开课)ppt课件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公开课)ppt课件
2.垂线的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垂线段最短.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 线的距离。
精品课件
4
练一练
已知P是直线l外一点,A、B、C是直线l上一点, 且PA=5,PB=3,PC=2,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为( C ) A .等于2
B.大于2
2.题设、结论:
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
面的是题设,“那么”后面的是结论.
3.真命题、假命题:
若题设成立,则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是真命题.
若题设成立,则结论不一定成立的命题,是假命题.
4.定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
题叫做定理.
精品课件
15
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1)同角的补角相等;(1)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
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2)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它们的余角也相等.
(3)互补的角是邻补角;(3)题设:两个角互补;
结论:它们是邻补角.
(4)对顶角相等;
(4)题设:两个角是对顶角;
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精品课件
16
四、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 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 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 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 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精品课件
17
平移的基本性质: ①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②对应角相等;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PPT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PPT课件

C
E
因为∠1=∠2(已知)
所以 ∠1=∠ACD(等量代换)
∥ 所 以 A B
CD
第32页/共39页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
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 如图OA⊥OC,OB⊥OD,
B'
A
D
B
C
F
第35页/共39页
10.如图,已知DE、BF分别平分∠ADC 和∠ABC, ∠1 =∠2, ∠ADC= ∠ABC 说明AB∥CD的理 由。
D
F
C
1
2
A
E
B
第36页/共39页
探究创新:
如图给出下列论断: (1)AB//CD (2)AD//BC (3)∠A=∠C
以上,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用 “如果……,
B
若AB∥CD, 则∠ 1 =∠ 2 。
3
4
2
D
C
6.如图,∠D=70°,∠C= 110°,∠1=69°,
则∠B= 69° ·
E
A1
D
B
C
第28页/共39页
一题多解:
如图,直线EF过点A, D是BA延长线上的
点 ,具备什么条件时,可以判定EF BC ?
为什么 ?
D
E
A
F
B
C
第29页/共39页
例题精讲:
第37页/共39页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A
B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1=∠3
A1
∠2=∠4(对顶角相等) ∴ ∠3+∠4=180°(等量代换).
C
∴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 3
4 D
2 F
例3. 如图,已知:AC∥DE,∠1=∠2, 试证明AB∥CD。
证明: ∵AC∥DE (已知)
∴ ∠ACD= ∠2
A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C=540°.
故答案为:540°.
变式2、如图所示,AB∥ED,∠CAB=135°, ∠ACD=80°,求∠CDE的度数.
提示:
题型二、“Z”型中辅助线
如图所示,AB∥ED,∠B=48°,∠D=42°, 证明:BC⊥CD。(选择一种辅助线)
过点C作CF∥AB, ∵AB∥ED, ∴AB∥CF∥ED, ∴∠BCF=∠B,∠DCF=∠D, ∴∠BCD=∠B+∠D, =48°+42°, =90°, ∴BC⊥CD; 过点C作CG∥AB, ∵AB∥ED, ∴AB∥CG∥ED, ∴∠BCG=180°-∠B=180°-48°=132°, ∠DCG=∠D=180°-∠D=180°-42°=138°, ∴∠BCD=360°-∠BCG-∠DCG, =360°-132°-138°, =90°, ∴BC⊥CD.
3.如图,M、N、T和A、B、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 且∠1=∠3,∠P=∠T,求证:∠M=∠R。
4.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 CN⊥CM.求证:∠B=2∠DCN.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辅助线专题
题型一、“U”型中辅助线
已知:如图,AB∥ED,求证:∠BCD=360°-(∠B+∠D)。
变式2 已知:如图,AB∥CD,求证:∠BED=∠D-∠B。
证明: 过E点作EF//AB, ∵ AB//CD ∴ AB//CD//EF ∴∠D=∠DEF∠B=∠BEF ∵∠BED=∠DEF-∠BEF 另证∴∠: 设BEADB=与∠EDD-∠相B交点为O ∵ AB//CD ∴∠D=∠DOB ∵∠DOB=∠B+∠BED
2.如图,AB∥DE,∠1=∠ACB,∠CAB=
试说明:AD∥BC.
∠BAD,
3.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 ∠1=∠2,∠3=∠4。求证:AD∥BE。
)。
变式1、已知:如图,AB∥CD,求∠BAE+∠AEF+∠EFC+∠FCD的度数.
A
B
E
F
解: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
C 第3题
D
∴ EM∥FN
∵AB∥CD ,
∴EM∥FN∥AB∥CD,
∴∠A+∠1=180°,∠2+∠3=180°,
∠4+∠C=180°,
∴∠BAE+∠AEF+∠EFC+∠FCD=∠A+∠1+∠2+
D
E
B
∴ ∠DCB=∠GDC (等量代换)
∴ DG∥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GD=∠AC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G FC
课堂练习
1.已知AD⊥BC,FG⊥BC,垂足分别为D、G,且∠1=∠2, 猜想∠BDE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
2. 已知:如图,CD平分∠ACB,AC∥DE, ∠DCE=∠FEB,求证:EF平分∠DEB.
∴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DFE=1800(已知) ∴ AD// EF
B
E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EF// B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例2. 如图 已知:∠1+∠2=180°, 求证:AB∥CD。
证明: ∵ ∠1+∠2=180°(已知),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 题专题复习
平 行
条件
线
的 两直线平行 性

平 条件
行 线
同位角相等
的 内错角相等

定 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
两直线平行
例1. 已知∠DAC= ∠ACB, ∠D+∠DFE=1800,求证:EF//BC
D
F
C
证明: ∵ ∠DAC= ∠ACB (已知)
变式1 已知:如图9,AB∥CD,∠ABF=∠DCE。求证:∠BFE=∠FEC。
变式1 已知:如图9,AB∥CD,∠ABF=∠DCE。求证:∠BFE=∠FEC。
如图,作FG∥AB,EH∥CD, ∴∠B=∠1,∠C=∠4, 又∵ AB∥CD, ∴FG∥GE ∴∠2=∠3, ∴∠1+∠2=∠3+∠4, 即∠BFE=∠FEC
∴∠D=∠B+∠BED 即: ∠BED=∠D-∠B
变式3 已知:如图,AB∥CD, 求证:∠BED=∠B-∠D
证明:如图,过E作EF∥AB,则 ∠FEB+∠B=180°, ∴∠FEB=180°-∠B. ∵AB∥CD, ∴EF∥CD, ∴∠FED+∠D=180°, ∴∠FED=180°-∠D, ∴∠BED=∠FED-∠FEB=180°-∠D180°+∠B=∠B-∠D,即∠BED=∠B∠D.
证明:过点C作CF∥AB,则∠B+∠1=180°( ∵AB∥CD(已知),
又∵CF∥AB(已作),
∴EF∥CD(
)。
∴∠D+∠2=180°(
)。
∴∠B+∠1+∠D+∠2=180°+180°(
又∵∠BCD=∠1+∠2,
∴∠B+∠D+∠BCD=360°( )。
∴∠BCD==360°-(∠B+∠D)(
)。 )。
“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题型小结
1.原题的难点在于平行线间没有截线或截线不明显 2.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是构造截线或构造新的平行线 3.处理平行线间折线的问题,过所有折点作平行线是一种通法 4. 加截线(连结两点、延长线段相交)构造三角形,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是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
作业:
1. 已知:如图23,AD平分∠BAC,点F在BD上, FE∥AD交AB于G,交CA的延长线于E,求证: ∠AGE=∠E。
∵ ∠1=∠2(已知) B
C
E
∴ ∠1=∠ACD(等量代换)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4.已知 EF⊥AB,CD⊥AB ,∠EFB=∠GDC,
求证:∠AGD=∠ACB。
证明: ∵ EF⊥AB,CD⊥AB (已知)
∴ AD∥BC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EFB= ∠DC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EFB=∠GDC (已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