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是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习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世界是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答案:C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
B.矛盾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答案:C
3.劳动作为一个具体的过程,它是()。
A.劳动的一般性质与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C.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活动的过程
D.人们在生产中分工协作的过程
答案:A
4.以下不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理论实践
B.科学实验的实践
C.物质生产的实践
D.阶级斗争的实践
答案:A
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思考
答案:A
6.实践是()。
A.纯主观的思想活动
B.客观精神的外化活动
C.人应付环境的生物性活动
D.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答案:D
7.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D.生产实践
答案:D
8、关于实践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唯心论者都轻视实践
B、唯物论者都重视实践
C、马克思主义者最早提出实践的概念
D、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
答案:D
9.在类人猿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合群生活,群体组织程度高
C.森林面积减少
D.劳动
答案:D
10.标志着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
D.劳动的出现
答案:D
11.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有宗教信仰
C.有语言文学
D.有意识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用工具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后者主要用自身肢体获取食物
B.前者能积极改造自然,后者只能消极适应自然
C.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本能的活动
D.前者是精神性活动,后者是物质性活动
E.前者有社会性,后者无社会性
答案:ABCE
2.“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A.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D.生产劳动是改造自然的活动
E.生产劳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答案:ACDE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1.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
正确。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即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实践活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感性或现实性,二是对象性。实践的对象性把人的需要、知识、价值、理想贯注到对象中去。因此,作为实践活动产物的工业和人的环境,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是人的知识和价值理念的体现,体现着人的兴趣、心理和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工业和人的环境看做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
2.实践是指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正确。这是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更重要的是,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所以说,实践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实践活动不断地把人的理想变成现实,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即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呈现。只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没有达到辩证唯物主义,必须进一步了解实践及其意义,才能正确的把握世界和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类活动的能动性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实践使人和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正确。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或者用思维,或者用理性或者用意识区别人和动物,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实践及其实践活动的意义,把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抽象化了。动物是按物种的特性本能的生存的,它们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和自然界天然统一。人是
以实践的方式生存的,或者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改变自然,创造着属于人的人类世界。所以说,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思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及其人本身”。4.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分水岭。
正确。它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主要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之所以制服不了唯心主义,就是因为它离开主体,离开人的感性活动,离开人的实践去理解现实、事物和课题。唯心主义不知道真正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的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作为理解人(主体),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思维的现实性和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基础。如何理解实践的确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分水岭。
5.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错误。第一,这是旧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换言之,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和认识的主体。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包括物和人,也包括人和物与人和人的关系。第二,把主体简单地与人划等号,势必导致把人变成脱离社会具体性和历史性的、没有内在差别的抽象存在物。把物简单地和客体等同起来,结果会导致在人对人的实践——认识关系中,只有主体,没有客体。第三,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理解主体和客体,只有在具体的活动关系中才能界定和区分,否则,就会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归结为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