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三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 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解放思想,追求人文主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艺术上注重透视和人体比例的准确表现。
2.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推动了科学、艺术、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探索新航路的需求,追求经济利益和扩大殖民地的欲望,科技水平的提升。
4.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发现和影响: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西方列强开始殖民扩张,推动了文化、商业和科技的交流与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摩尔人统治与科尔多巴战役1. 摩尔人统治西班牙的背景和过程:西班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摩尔人的对抗,韦斯卡奪取哥多华,西班牙逐渐沦为摩尔人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
2. 马略卡王国的建立及其对西班牙的影响:黎波里诺依亚王国马略卡岛上建立独立王国,填补了基督徒势力与摩尔人统治之间的空白,为后来收复失地奠定基础。
3. 科尔多巴战役的经过和意义:由伊本·哈克南领导的基督教联军在科尔多巴战胜强大的摩尔人统治势力,标志着西班牙收复失地的开始,开启了后来的“圣战”之路。
第三章:普鲁士兴起与德国统一1. 普鲁士的兴起和军事改革: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改革措施,建立强大的普鲁士军队,成为欧洲的一支强国。
2. 普奥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普鲁士通过战争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帝国的领导权,最终成功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3. 德国统一对欧洲的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扩大了德国的领土和影响力,对欧洲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民主的发展1.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和过程:北方和南方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差异,围绕着奴隶制度和联邦权力的争端而爆发的战争。
2. 解放黑奴和战争结果:北方胜利,解放黑奴,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
3. 林肯的执政和政策:林肯领导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反对奴隶制度的政策,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等重要法令。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
一、中国近代史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介绍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来源、发展和失败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中日战争和列强对华战争:介绍中国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和成功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5.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产生和破裂原因。
6.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介绍中国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二战的爆发和结果: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冷战和美苏对峙:介绍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原因,以及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反殖民主义和非洲解放运动:介绍非洲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解放运动对非洲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5.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介绍欧盟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6. 全球化和新时代: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以及新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它既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运动,也介绍了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和世界历史,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是⾼中⽂科⽣的主要学习科⽬,那么选修三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选修3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历史选修3知识点:第⼀次世界⼤战 1、背景: ①在第⼆次⼯业⾰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等相继进⼊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战前两⼤军事集团: ①三国同盟:德国、意⼤利、奥匈帝国(核⼼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国:英国 ) ②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③影响:两⼤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战⼀触即发。
(引发⼀战) ④⽬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世界。
3、有欧洲“⽕药桶”之称的是巴尔⼲半岛。
4、⼀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导⽕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6、开始标志:1914年7⽉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参战国家: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利、美国、中国等 8、战场:欧洲、⾮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9、⾸次使⽤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远程⼤炮。
10、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机”,是⼀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11、1917年,美国、中国都加⼊到协约国⽅⾯作战。
12、结束标志:1918年11⽉,德国投降。
13、结果:同盟同失败。
14、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影响: (1)给各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的⼈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诞⽣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历史选修3知识点:巴黎和会 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
当年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开打。
”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7⽇,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采邑制度的起源-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设-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的组织结构-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代表性人物与作品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统治与影响- 君主制的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3.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代理战争2.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兴国家-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非洲与亚洲的去殖民化- 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2.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伦理与隐私问题3.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文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代以家族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设立了官职,形成了成文法律,进一步健全了政治体系。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人阶层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智、信等,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二、世界史
美国的独立: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暴虐统治导致北美人民反抗,最终走上独立道路。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通过,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对世界市场和霸权的争夺,列强的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科技进步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权在德方,第二阶段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现代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德、日等国的专制建立。
以上仅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思想。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冲突1.古代东亚文明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及交往。
2.古代欧亚大陆文明的交流- 西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东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和冲突。
二、第二章:近代世界的多元成长1.15-18世纪的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经济、产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欧洲探险与殖民扩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 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三、第三章:近代世界的风云变革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帝国主义的形成和表现;- 殖民地问题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 冷战的起因和发展;-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四、第四章:当代世界的变革与发展1. 经济全球化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特征;- 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挑战。
2.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当代世界的大国与地区;-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国际安全与合作。
以上是高考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汇总,每章都包含了该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同时,要记住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物,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在高考历史选修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很多学生只重视必修部分的知识,经常忽略选修部分的内容,知道选修三有哪些历史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1、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3、光荣革命较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5、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6、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7、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第二课1、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2、分上分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4、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卓著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5、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6、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第三课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2、法国历分分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3、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课1、资本主义分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2、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5、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二课1、第一次分大战爆发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4、分上分个无产阶级专政分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三课1、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3、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4、新分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
高三选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选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选修三课程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1. 秦朝统一: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2. 汉朝的疆域拓展: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3. 三国分裂: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争霸。
4. 北朝南朝的分裂: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立,北朝包括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北周。
二、隋唐的统一与开放1.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建立隋朝,完成了大业之成。
2. 唐朝的开放: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盛世开放,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三、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 宋朝的政治变迁:北宋与南宋,包括靖康之耻、维护国家文化独立等重要事件。
2. 经济繁荣:北宋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南宋则以工商业为主导,开放贸易,繁荣商业。
3. 文化成就:北宋的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如奇门遁甲、北宋的诗词、绘画等。
四、元朝的政治、文化与社会1. 元朝的政治: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实行严格的民族鞑靼制度,设立行中书省、察合台等。
2. 元朝的文化:元朝的文化相对开放,融合了汉族、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
3. 社会制度与变革:元朝贫富分化严重,社会阶层明显,实行世袭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五、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 明朝的政治:明成祖建立了明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君主集权,设立内阁。
2. 经济繁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开展海外贸易,如郑和下西洋。
3. 文化成就:明朝的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包括明代戏曲、小说、绘画等。
六、清朝的政治、军事与社会1. 清朝的政治:清朝实行“满汉蒙古藏各族一家亲”的统治,设立六部制度,分别管理政务。
2. 军事与农民起义:清朝的军事力量强大,成功镇压了多次农民起义,包括红巾军起义等。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选修部分,它可能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专题研究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特点。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的发现与特点。
-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的更迭与文化成就。
2.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
-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文化融合。
- 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 十字军东征: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4.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对古典文化的复兴与重视。
- 科学与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贡献。
-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发现。
5. 近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国家统一。
-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与亚洲、非洲等地的反抗。
6.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战争过程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7.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苏美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军备竞赛。
-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背景下的局部冲突。
8. 全球化与现代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加速。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 当代国际冲突与合作:中东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
9.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兴起与影响。
- 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0.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高中历史知识点选修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选修三选修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名词,是课程结构调整中的一种课程类型。
其中历史选修三是同学们要学习的,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高中历史知识点选修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历史知识点选修三(一)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3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讲解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历史选修3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该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并于1851年爆发。
起义的发动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民众的不满和对外侵略的敌对势力有关。
起义者试图建立一个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新社会,但最终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该事件于1900年爆发。
义和团是一个民间团体,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试图驱逐外国势力。
然而,他们的行动却演变成对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的屠杀。
这次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动荡局势。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是指自17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涵盖了欧洲的工业革命、殖民统治的兴起、世界两次大战等重大事件。
在高中历史选修3中,学生将学习到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工业革命是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并迅速影响了全球。
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社会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许多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相关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为高考提供必要的备考材料。
本文将对历史选修三的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革命,它推翻了中国封建皇权制度,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
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关键。
3.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爱国运动,它对中国新文化的兴起和影响深远。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方面。
二、世界史相关知识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了解战争的原因、参与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改变,是学习世界史的基础。
2. 冷战与国际关系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了解冷战的主要阶段、主要参与国以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是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3. 苏联解体与后冷战时期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以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学习世界史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历史选修三的高考知识点归纳包括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点和世界史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为高考备考提供必要的素材和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历史选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总结高三历史选修三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化运动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清朝政府的腐败与外国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后,清朝政府改革的希望渺茫,国家陷入危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 启蒙思想与议会制度的兴起;- 各地革命武装的兴起与互相联结;-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辛亥革命的局限与影响-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困难;- 民主革命的思潮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初期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与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与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者与活动;- 八七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组织建设。
3. 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发展与转型;- 土地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兴起;- 党在工人运动与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意义-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危机;-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2. 中国人民的抗战、民族团结与全国抗战的形成- 渡江战役与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觉醒;- 渭南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全国抗战的形成与发展。
3. 抗日战争的进程与胜利- 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胶着;- 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与矛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战后和平的建立。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热切希望和平;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间的争霸斗争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前2、什么是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3、与会代表:战胜国的代表,但没有苏维埃俄国,中国政府的代表是陆征祥等4、和会召开的目的:实现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削弱德国,巩固战争成果(以解决分赃、反苏和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这三大问题)5、战胜国的主要意图同学阅读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堂22页材料题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提出严厉的赔款计划,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国:继续“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维护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地位,消灭德国的海军,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更关心建立国际联盟,使美国能够更大程度干预和控制国际事务。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建立(一)《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1、签订时间:1919年6月2、条约内容: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从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等方面方面内容领土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划为非武装区军备和约规定,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赔款该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殖民地德国原来占据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其它在威尔逊地坚持下,写入了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概念:什么是凡尔赛体系?对德和约签定后,协约国集团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封建制度:国君封建诸侯,诸侯效忠国君,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世族社会。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诸侯之间争霸,晋文公废四金六群制,六国并起。
- 统一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灭亡世族,并实行郡县制,推行中央集权制。
2. 儒家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的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仁、义、礼、智”的观念。
- 孟子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君臣之道与民主道。
- 孟子的学说:主张仁政统治。
3.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秦朝的政治体制: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 汉朝的政治体制:推行区县制,实施科举制度,实行官僚制。
4. 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 中国的农业经济:粮食生产是主导,礼教伦理影响农业发展。
- 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中国的丝绸、铁、瓷等制品远近闻名。
- 商业和贸易:农商并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东西方社会的对比1.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 希腊哲学的传播:东西方文化在希腊相遇,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 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成为西方世界的法律起源。
2. 埃及文明的发展与衰落- 埃及文明的特点:河流文明,建立了宏伟的金字塔建筑。
- 埃及文明的衰落:受到外族的侵袭,亡于内部逐渐腐败。
3. 东西方古代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文明的交流。
- 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使得东西方文化有了交流。
4. 东西方社会的对比- 统治者的身份:东方的君王,西方的共和议会制。
- 人口数量和政治制度:东方采用封建制,西方采用奴隶制度。
三、中古时期的世界1. 治世之中的大汉帝国- 大汉帝国的建立:隋朝和唐朝实现统一。
- 大唐的辉煌文化:大唐文化的繁荣,推行科举制度。
- 大唐的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往。
2.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迁- 欧洲封建制度的土地兼并:地主通过土地兼并,扩大农奴的赋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一、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展与宗教信仰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 佛教与耆那教的起源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甲骨文与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5.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的发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运动会6.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与影响-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二、中世纪的宗教与政治1.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艺术与建筑的特点2. 欧洲的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与等级制度-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造-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与作用3. 东罗马帝国与拜占庭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政治与军事- 拜占庭艺术与宗教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4. 中世纪的科技与教育-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贡献- 大学的出现与学术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前奏与人文主义的兴起三、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贸易网络的建立- 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政治格局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的兴起5. 世界一战与二战- 一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役与凡尔赛和约- 二战的爆发、重要事件与联合国的成立-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影响6.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的起源、美苏对峙与冷战的结束- 冷战期间的局部冲突与代理人战争-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现代科技与社会变迁1.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挑战4. 社会运动与公民权利- 二十世纪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 公民权利的发展与法律保障- 当代社会运动的新特点与趋势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变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历史选修3知识点复习完整版本
历史选修3知识点复习完整版本1.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封建社会、农耕经济、世袭制等。
2.前秦、后秦与南北朝时期: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族群政权,后秦是其后续政权。
南北朝时期是北方和南方各自建立了多个政权的历史时期。
3.隋朝和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的王朝,唐朝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大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朝代之一4.宋朝: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高峰,南宋时期则是中国科技和文化的黄金时代。
5.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王朝。
元朝时期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推动汉族与蒙古族等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6.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族统一王朝,全面恢复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和开明的政策。
7.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这个时期,中国逐渐走向了半殖民地的状态。
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大型的历史书籍,收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量史料和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9.唐朝的科技成就:唐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很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10.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1.南宋的科技成就:南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有很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如火器、航海技术、农业技术等。
1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教是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中国的封建政治和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儒家与佛教的影响:儒家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
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
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1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中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部分,它涵盖了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争,以及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高考知识点归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和市场的争夺。
-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主要战场:欧洲,包括西线和东线。
-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经济大萧条加剧了各国的社会矛盾,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崛起。
- 导火线: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 主要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 结果:1945年,轴心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联合国的成立,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三、冷战与局部战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对立。
- 主要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 结果: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四、和平与发展- 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
- 主要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
- 影响: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重视,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的加强。
五、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 重要人物: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
- 重要事件:十月革命、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柏林墙的倒塌等。
六、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战争的原因:经济利益、民族矛盾、意识形态冲突等。
- 和平的重要性:维护国际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
- 历史教训: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结束语:通过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⑴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⑵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⑶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虽然失败,但是伟大尝试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使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基础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①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③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⒈背景:(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⒉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⒊地点:凡尔赛宫⒋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⒌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
6.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
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7.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8.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4)影响:①英法获利最大②美国受到抑制③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④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⑤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⑥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⑦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凡尔赛体系1.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2.凡尔赛体系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3.凡尔赛体系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5.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国际联盟(1)背景: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2)时间:1919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
1920年生效(3)总部:瑞士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7)操纵:英法。
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
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1)活动: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2)评价:①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②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为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③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华盛顿会议1.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2.发起国:美国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4.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5.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国6.操纵国:美、英、日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8.内容:【1】《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2)内容:①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②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③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2】《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3)影响:①英:丧失了海上霸权②日:受到抑制,但日本在一定区域内拥有优势③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3】《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②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9.华盛顿会议的影响(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
10.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相同点:①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②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③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④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
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②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2.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3.特点:(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3)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①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矛盾日趋尖锐②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5.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①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政府软弱,垄断资产阶级倾急需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2)建立:①时间:1933年初②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③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3)内外政策政治:①一党独裁统治②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思想: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