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画山绣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画山绣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舟行波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2.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画山绣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和朗读中体验作者描绘的桂林山水之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朗读感悟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桂林山水的了解和印象。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画山绣水》描绘的桂林山水美景。

3. 精讲细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 分析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5. 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作者描绘的桂林山水之美。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桂林山水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关于桂林山水的短文,评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

3. 朗读感悟: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对课文意境的感悟。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画山绣水》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图片资料: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或视频,以增强学生对课文描绘景象的直观感受。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色。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运用。

(2)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色。

(3)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水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山水景色给你什么感受?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画山绣水》。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山水景色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背后的文化内涵。

5. 描绘山水景色:(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绘自己心中的山水景色。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描绘自己熟悉的山水景色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山绣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山绣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山绣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够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欣赏。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4. 朗读和背诵:(1)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5. 观察和描绘:(1)学生观察图片或实地景物,进行描绘和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绘成果。

(2)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和拓展。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练习题。

(2)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或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 词汇掌握:通过词汇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4.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注意语音语调和流畅性。

5. 观察和描绘: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材料,主要讲述了一位青年艺术家对山水画的热爱以及他对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篇教材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同时能够了解和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思考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思考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

难点:如何运用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过程来解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以及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3、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主体部分阅读《画山绣水》这篇文章,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介绍青年艺术家的背景以及他的创作过程。

②描述艺术家对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了解他对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③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并讨论艺术家的梦想和追求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有何启示。

(3)巩固与展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绘制一幅山水画,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二、教案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阅读、讨论、自主绘制等等,其中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同时能够运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想对山水画进行解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上获得了一次集体体验的洗礼,认知上对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思考上也从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启示。

在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各具特色,既体现了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也融入了在本节课程上所学到的一些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总之,本篇教案成功将文化、审美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篇优秀的教案本教案通过介绍青年艺术家的山水画创作过程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山水画艺术的魅力,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特征 。
三 、实 践 运 用 ,提 升 能 力
例如 :人类 的智慧 是多么令人 赞叹 ,他们用 丰富 的想
象 赋 予 世 间万 物 以无 限 神 奇 。 一 草 一 木 ,一 山一 石 , 一 江

教 师要 教会 学 生阅 读 的方 法技 巧策 略 ,通 过技 能 训
湖 , 都 因 了那 些 美 丽 的 故 事 而 变 得 鲜 活 动 人 , 一 代 又 一
斗争 为纲 的年代 ,杨朔 是一位努 力 以 自己的体验表现 时代 仅有话要 说,并且还应 有抒写读后 感悟 的欲望 ,本课教 学 精神 的作家 ,总是注 意融入主流 意识形态 的话语 。本文这 设计 围绕 桂林奇 山异 水的美景和传 说故事 中的人性美要求 种写 法带着 时代 的 印记 ,表现 了阶级情感 ,体现 了时代 的 学 生抒 写 感 悟
新颖 美观的板 书,不仅给 学生带来视觉 的享受 ,而且 能加深 学生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 板 书 设 计 时 力 求 突 出三 点 : ( 1 ) 体现 本 文 《 画 山 绣
现漓江水 的平静、清澈和作家的赞叹之情 。
如 果 你 不 嫌 烦 ,且 请 闭上 眼 , 随 我 从 桂 林 到 阳 朔 去 神
朗诵 所 喜欢 的画 面描 写 的语句 ,简 要 说 明喜 欢 的 理 由 。 ( i )感 旨,拓 展 延伸
在欣赏 奇L L f 异 水 优 美 画 卷 的 基 础 上 , 引 导 学 生 深 层 次 探 究 文 章 主 旨 ,思 考 桂 林 不 仅 美 在 诗 情 画 意 的 I J J 姿 水韵 , 更 积 淀 着 深 厚 的 文化 底 蕴 。 因 为梓 林 的 山水 凝 结着 劳 动 人 民 的生 活 感情 ,泛 滥着 劳 动 人 民智 慧 的 想象 。 最 美 的 石 头 会 唱 歌 !教 师 设 置 一 系 列 有 梯 度 的 问 题 , 引导 学 生 逐层 深 入 思考 :作 者 介绍 了从 桂林 到阳 朔沿 途 的哪 些 岩 石 ?这些 岩 石 诉说 r哪 些 美丽 的传 说? 按文 章 的标 题 , 重 点表 现 的 应 当是 桂 林 的 山和 水 ,而 作 者 大 部分 篇 目都 在 写 传 说故 事 , 是 否偏 离 了 “ 山水 ”这一 主题 ?作 者 为什 么 要 在 料

苏教九年级语文《画山绣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九年级语文《画山绣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九年级语文《画山绣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苏教九年级语文《画山绣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品鉴文章的诗意美,学习本文间接引用材料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与用语的准确。

2.引导学生诵读欣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对文章提出合乎理性的评析。

3.领略桂林山水的奇异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间接引用材料来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作者巧妙把景与传说有机融合,不但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而且引人遐想,启人心智。

在诵读揣摩体会中,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练笔写作,掌握写作方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写,领略作者语言的诗意之美。

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揣摩感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明白文中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笔墨凝练、句式工整的特点,能对精美语句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一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上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风景吗?(学生答.)你还能不能说出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相关的故事传说?(肯定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这就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山绣水》。

(板书)同学们知道题目的含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析题.)解题:“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

绣活是工细纤巧的,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采。

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读读课文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醇(chún)攒(cuán)聚嶙峋(lín xún)玲珑剔(tī)透黑黝(yōu)黝(yōu)2.美文需要反复诵读,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正音基础上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画山绣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练习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画山绣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的参考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正确书写。

3. 课文理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理解。

(2)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4. 观察与描绘:(1)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来描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绘,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写作练习:(1)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2)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批改学生的写作作品,给予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作者为何选择特定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山水景色。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山水景色对自己的生活有何启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画山绣水”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画山绣水”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画山绣水》的文本和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画山绣水》。

(2)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

(2)简介《画山绣水》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画山绣水”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4. 阅读与讨论:(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画山绣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3. 理解与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的分析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画山绣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画山绣水》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图片。

3. 书写工具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与山水景观相关的文学作品。

(2)提问学生对山水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画山绣水》。

(2)分段朗读并指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生背诵课文。

3. 课文理解:(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画山绣水》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提问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画山绣水》的背景和作者。

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山水画的表现技巧。

1.2 教学内容介绍《画山绣水》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分析《画山绣水》的主题和意境。

探讨《画山绣水》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山绣水》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画山绣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提供背景知识。

分析《画山绣水》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画山绣水》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画山绣水》的主题和意境的理解。

山水画的表现技巧和构图原则。

3.2 教学难点对《画山绣水》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运用山水画的表现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

学生对《画山绣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运用山水画技巧进行创作的质量。

4.2 评价指标学生对《画山绣水》的主题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山水画构图和笔墨运用的掌握程度。

学生创作的山水画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画山绣水》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技法资料。

5.2 教学材料画纸、画笔、水墨等绘画材料。

展示板和彩笔等展示材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画山绣水》的笔墨和色彩运用。

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的临摹练习。

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或场景。

6.2 实践环节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的临摹作品。

学生根据对《画山绣水》的理解,创作一幅自己的山水画。

第七章:课堂讨论与反思7.1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山绣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画山绣水》,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画山绣水》的定义和特点。

2. 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介绍。

3. 怎样描绘《画山绣水》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山绣水》的概念、特点和描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生动地描绘《画山绣水》的景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画山绣水》的奥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的特点。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描绘《画山绣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山绣水》的美景。

2. 讲解《画山绣水》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画山绣水》的概念,分析其独特之处。

3. 分析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画山绣水》特点。

4. 教授描绘《画山绣水》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山水景色,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5.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描绘一幅《画山绣水》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画山绣水》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画山绣水》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内外著名《画山绣水》景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描绘《画山绣水》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作品的表现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 教室环境布置,以便于学生实践操作和展示作品。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和描绘《画山绣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分析课文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桂林山水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山绣水》。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生僻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教师展示其他描写桂林山水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学生分析课文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文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画山绣水》。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桂林山水的景物描写练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山绣水》的基本内容,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如毛笔、墨、纸、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课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技法。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山水画的创作练习。

5.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2.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美术馆,领略不同艺术家作品的风格和魅力。

3. 邀请画家或艺术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技法。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技法,体现个人的观察和创意。

2. 写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对作品的欣赏、对技法的学习体会等。

八、课程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关注学生在技法掌握、创意表现等方面的进步。

2.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画山绣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画山绣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画山绣水》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细致观察和审美体验,进行自己的创作,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敏感性和兴趣爱好,并通过画山水的体验,深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画山绣水》的背景、特点与意义2.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3.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进行实践性创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大图,让学生自由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你们看到了什么风景?b.感觉如何?c.它让你联想到什么?d.这幅作品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讲解(20分钟)a.《画山绣水》的宣传背景及历史意义;b.分析《画山绣水》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c.从基本的构图手法到画家的表现手法,连贯讲解山水画的基本表现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实践(40分钟)a.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构图方式:画家以大片天空和水面为主调,山与树为静态叠加的构成要素,进行组成。

然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自己身边的风景,从中汲取创作灵感,进行实践性创作。

b.师生共同探讨作品的结构、形态、与自己绘画风格的关系,及表达方式。

c.班级作品展示与评价,并对个人作品进行评价。

四、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创作,相互协作完成作品。

2.案例学习策略,教师利用幻灯片或大图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山水画,体验其艺术魅力。

3.互动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来思考、分析,并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带领家人朋友参观班级山水画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建议。

2.教师根据大流程、小流程的标准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次授课,老师采用了案例学习策略,以《画山绣水》为案例,让学生精细化认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基本构图方式。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

2. 分析并欣赏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描述。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描述。

板书课题《画山绣水》,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并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小组内交流讨论,总结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的特点。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讨成果。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讨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桂林山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步骤1. 深入分析课文: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对桂林山水描写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欣赏其艺术效果。

2.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作家对桂林山水的描写,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选取几段课文外的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或诗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年美术山山水水教学反思

六年美术山山水水教学反思

六年美术山山水水教学反思一、引言六年的美术山山水水教学经验,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围绕六年美术山山水水教学的反思展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在美术山山水水教学中,我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和表现存在着各种差异。

因此,我意识到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美术山山水水教学中,我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和实践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因此,我开始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在美术山山水水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利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因此,我开始积极寻找和利用外部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和互联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学生评价的重视在美术山山水水教学中,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评价往往是片面和主观的,难以客观反映教学效果。

因此,我开始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引导和规范,鼓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美术山山水水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往往过于传统和固守,难以适应学生们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开始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反思《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文以“我”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为线索,巧妙承转穿插,感情跌宕,层次井然,融画意、诗情、哲理为一体。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语言清晰、绚丽、凝练。

2、学习精巧的艺术结构。

[重点、难点]1、重点:在赏景中受教育。

2、难点:散文中创造的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

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结构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三段:第一段(12)写赞美桂林山水人间少有。

第二段(3---16)写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象。

第三段(17)写桂林山水在新生活里将会被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

三、分析并提问:作者漓江游主要写了什么景象?讨论并归纳:作者先写绿水怪石奇峰,并提出质疑无数的诗人画师谁又能得那山水的精髓,接着笔锋一转,暂不写桂林山水,而开辟了另外一层意思,写自己漓江游的总感觉: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只有桂林山水。

围绕这个总感觉,作者循循善诱,引导读者神游漓江,当读者沉浸在漓江美景之中,一幅鱼鹰捕鱼图出现在眼前,正当看得有趣,作者提醒不要怠慢了眼前的船家,沿途从船家口里知道了很多迷人的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新娘岩的来历。

作者由人之口说出生活变了山也应该改改名字,但马上提出反问,为什么要改呢?从全文结构看,杨朔很讲究艺术结构,他采用了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同时他又善于运用虚实、隐现、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画山绣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画山绣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画山绣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巧于选材,面对桂林景区的众多美景,作者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

在景色描写中,又很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工于构思,把散文当作诗来写,开篇引了一句很滥的诗入题,看似俗套,但由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翻出了新意义、,一下子切入中心;接下来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由于作者有意设置波澜,显得错落有致。

学情分析
杨朔的散文追求诗化的风格,学生一定会喜欢读这篇,而且这对于初学写作阶段的初中学生作一些探究是有必要的。

引导学生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分层铺叙、引用传说等方面作探析、举例。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味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
侧影的努力。

教学过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画山绣水》的背景和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山水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采用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画山绣水》的艺术特点。

2. 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画山绣水》的寓意和意境。

2. 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山水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画山绣水》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毛笔、墨水、宣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画山绣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1.2 学生分享对《画山绣水》的初步感受和认识。

2. 作品分析2.1 教师介绍《画山绣水》的背景和作者。

2.2 教师分析《画山绣水》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3 学生讨论《画山绣水》的寓意和意境。

3. 技法讲解3.1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2 学生动手实践,体会山水画的绘画技巧。

4. 创作练习4.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表现山水之美。

4.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5.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6.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疑问。

6.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六、教学策略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画山绣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6.2 运用示范法,展示山水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6.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苏教版九上语文《画山绣水》教学反思《画山绣水》教学反思1《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认识到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牺牲的意义,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美文美教,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过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时,也给学生适当“留白”。

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创造等自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白和时间。

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观察体验、去发现规律;留足生生对话的时间,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留足师生对话的时间,不马上给答案;留足自由创造的时间,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学设计时本人明确了要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赏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与文本和作者深入对话的境界,实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单元目标,践行“美文美教”的教学追求,追求审美与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课堂。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2《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中的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是杨朔。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中的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是杨朔。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严密的结构。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
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

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

②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③联想法。

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

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反思二: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课前通过播放歌曲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师生的距离,借助视频增强学生对桂林的感性了解,为走进文本做好学生情感的调动。

通过对课文相关段落的品读,完成: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2、学习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课堂中采用小导游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文中那四个凄
美的传说故事,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完成介绍家乡的优美风景的小作文。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教学中,对第二自然段的品析过于简单化,没有带领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进而品读文本中那令人回味的优美意境。

2、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面也没有做充分,导致学生的热情没有完全的释放开来。

3、在拓展延伸环节,结合家乡优美风景练习写作时,如果能当堂指导训练,我想学生应该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无止境,我愿倍加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教学水平!
反思三: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作家杨朔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堪称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作家穿插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认识到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牺牲的意义,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美文美教,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过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时,也给学生适当留白。

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创造等自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白和时间。

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观察体验、去发现规律;留足生生对话的时间,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分享的机
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留足师生对话的时间,不马上给答案;留足自由创造的时间,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学设计时本人明确了要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赏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与文本和作者深入对话的境界,实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单元目标,践行美文美教的教学追求,追求审美与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