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
蔡锷——精选推荐
一、少年英才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1882年12月18日。
湖南是近代中国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
蔡锷就出生在湖南中部略偏西南的宝庆(今邵阳)县城东的亲睦乡。
这里山青水秀,潺潺的流水、密密的林丛、巍峨的山岭,如画的风景伴他度过幼年的时光。
正像不平凡的人物大都是从平凡的家境中陶冶出来的一样,名垂青史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也是从旧中国一个极其普通和相当贫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蔡锷的祖辈世代务农,种田蔡锷的敏捷才思既惊又喜,连连大声称赞道:“神童!神童!”。
这次考试之后,蔡锷被补为县学生,考中了“秀才”。
就在蔡锷考中秀才的这一年,神州大地面临着一场新的震憾,腐败的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不仅侵占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而且还攫取了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凡是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对清王朝丧失了最后一点信心,为救亡图存,纷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大批维新人士,积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希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中国民富国强。
这时,湖南的维新派在长沙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新式学校——时务学堂,以谭嗣同为学堂总监,聘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由黄遵宪、唐才常等轮流教授,积极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1898年3月,年仅16岁的蔡锷,在湖南督学徐仁铸的亲自推荐下,来到长沙投考时务学堂,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头班学生。
从此,他不仅与恩师梁启超结下了终身不解的师生之缘,而且,在一大批知名维新人士的教诲、陶冶和影响下,学业和思想觉悟都得到了更大长进。
蔡锷在头班的40名学生中年纪最小,但他通过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每月月考皆名列前茅,因而受到同学们的敬慕。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南学会的活动,常在《湘报》上发表文章,锋芒初露,引人注目,是梁启超门下的高材生。
湖南时务学堂倡导人人平等,形成了师生共同切磋、探求真理的学风。
这在蔡锷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是谁?护国将军蔡锷生平简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是谁?护国将军蔡锷生平简评本文导读:史料介绍,蔡锷将军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正当他三十多岁理应大展宏图之际,却英年早逝,让后人惋惜不已在讨袁护国战争中,蔡锷就是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为国为民一定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将军由于艰苦征战,喉症久病不医,病情加剧以致不能发音,只能以笔代口处理军务,便到护国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洲驿叙蓬溪附近的永宁河渔舟中养病将息。
永宁河畔,翠竹夹岸,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
蔡锷将军在万分感慨之下,挥毫题写“护国巖”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永宁河岸的峭壁之上,永为纪念。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
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可见,病危的将军想到的仍是厚人薄己。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岳麓山蔡锷将军墓)蔡锷将军发动的讨袁护国战争使他名留青史。
其实人更津津乐道的是他设计麻痹袁世凯,只身逃离北京那一段故事。
1913年10月,在云南握有重兵的蔡锷被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以“准给病假三月,召来京调养”为名调到北京,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军权。
到北京后,袁世凯任命蔡锷为全国经界局督办。
一时无奈的蔡锷一方面领导经界局工作,另一方面仍热心于军事学术活动。
他与蒋方震、阎锡山等11人组织军事研究会,深入研究各种军事学术问题。
近代史重要历史人物——蔡锷
“再创民国第一人”——蔡锷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
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
后入上海南洋公学。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
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
复去日本。
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
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
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献、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
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
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
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
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
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
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
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
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
蔡锷将军
❖奈何......七尺之躯, 已许国,再难许卿!
❖ 爱情 ❖ 蔡松坡被诱进京师,软禁跟班。后来又
接受首席谋士,“愿为帝王师”的旷世逸才 杨度的建议,封蔡松坡为“始威将军”,担 任一些有名无实的职务,加以笼络。蔡松坡 终日无所事事,内心烦闷,便到八大胡同走 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凤仙。小凤仙识 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后小凤仙帮助 蔡锷逃离北京。 护国战争后,蔡松坡已病 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小凤仙了,急忙 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 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小凤 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悲痛欲绝。
将军卓越见识
❖ 与此同时,蔡锷看到“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 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 不国。”(《五省边防计划》序)为此,他亲自担任 主编,拟定了数万言的《五省边防计划》,即西南 边防协同作战计划。该计划指出,中华民国虽然已 经建立,但“内讧未靖,外患思乘”,列强侵吞中 国之心不死。除沙俄日本在东、北部边境地区屡挑 事端外,英国侵略者也不断从印度以武力干涉西藏, 法国也往越南增兵,企图进犯滇桂。在此情况下, “西南边要尤陷危险,民国全局殆哉岌岌”。
❖ 佚事
❖ 蔡锷虽涉足花台,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 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 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 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 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 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二、 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而且,据 蔡端先生说,蔡锷将母亲和两位夫人遣送回籍的理 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老母不习 惯京城生活,要回乡下住,当然,要由刘夫人陪护, 几个孩子也分别回到昆明和邵阳。
护国军魂 蔡锷将军.
蔡锷的儿子
+ 长子蔡端1937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曾任国 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科员,驻南非总领事馆随同领事,后 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49年后,在北京华北革大 政治研究院学习后曾任《光明日报》编辑,全国政协文史 办公室编辑等职。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97年9月15日在 北京逝世,终年84岁。
云吉班的小凤仙右
蔡锷军事生涯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 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 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 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 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 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 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 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 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 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 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 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 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 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 等计划响应。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 视。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 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 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 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 川督军兼省长。
+ 丁怀瑾:成不居首功,败不作亡 命,誓师二语,何等光明,故一 旅突兴再造共和;下无逞意见, 上无争利权,遗书数言,如斯深 切,问举国朝野奚慰英灵?
+ 小凤仙: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 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 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 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 千秋。
护国大将军蔡锷
护国大将军蔡锷大纲(8分钟)开场白…………30秒成长经历…………1分30秒新军起义…………2分钟护国讨袁…………3分钟30秒结束语…………30秒市文化艺术中心航拍远景航拍博物馆全景(解说员走进博物馆中)解说员走进博物馆背影全景跟拍解说员行走中景,讲解员走到蔡锷展厅蔡锷雕像前停住、转身,切近景后开始解说【开场白】30秒“我是来自邵阳市博物馆的齐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邵阳人。
他年仅29岁的时候在云南发动昆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当地的统治。
他揭竿而起,发起护国军起义,终结了袁世凯称帝的荒唐闹剧,维护了民主共和国政体。
他因此被誉为再造共和的护国大将军。
没错,他就是出生在邵阳这块风水宝地的蔡松坡、蔡锷先生。
”【成长经历】1分30秒话说这位邵阳老乡,当年可是远近闻名的学霸。
5岁启蒙,10岁读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成为当时最牛导师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学生,17岁赴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这位热血青年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蔡锷,投笔从戎,转学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由于成绩优异,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
1904年,22岁的蔡锷学成归来。
当时,危在旦夕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大力推行“新政”、训练“新军”,“海归”蔡锷,有学问、懂军事,自然很受欢迎,湖南、广西、江西、云南等省都抢着请他去当教官。
蔡锷颜值非常高,课又上得好,很快就成为了广大官兵的偶像,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为蔡锷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新军起义】2分钟1911年、辛亥年,蔡锷29岁,这位偶像级的军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他已经当上了云南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现在的旅长)。
他虽然身为清政府的军官,但是受到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的影响,心中救国救民的火种越烧越旺,暗中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情和帮助。
1911年10月30日这一天,蔡锷碰到了一个事关生死的大麻烦。
朱德与良师益友蔡锷
朱德与良师益友蔡锷蔡朱有师生谊,更具战友情。
惜蔡锷英年早逝,否则,真“环顾中原谁是主”了。
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
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
这里介绍的是朱德同志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结识的一位良师益友——蔡锷,这位晚清反对封建专制的先驱者之一对朱德提高军事才能和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影响。
在云南讲武堂有幸聆听蔡锷的教诲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
湖南邵阳人。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
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随后又去日本。
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秀,他与同期的蒋方震、张孝准被该校师生推崇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蔡锷一生中,曾两次到云南。
第一次是1911年,月到1913年9月,约两年半的时间。
1911年3月,应云南总督李经羲之邀来到云南。
蔡锷到云南之初,在等待就任新职之时,即抓紧时间,伏案著书,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治兵语录,附以按语,写成《曾胡治兵语录》一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德认识了蔡锷,他对蔡锷的最初印象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
一天吃过晚饭,朱德来到讲武堂主楼旁的一处院落。
这里原是讲武堂第一任主办高尔登的住所。
在蔡锷夫人引领下,朱德走进了蔡锷的办公室。
朱德走进屋子发现,四周堆满了中文、日文的书籍和报纸。
求知欲望强烈的朱德开始在蔡锷的屋里查阅书报杂志。
朱德在浏览这些资料时发现,有的报纸是蔡锷家乡湖南的,有的则是共和派的秘密报纸,还有一些报纸是来自香港和东京的。
其中,有些报纸言辞十分激烈,猛烈攻击各式各样的帝制派,并主张武力推翻腐败的清王朝。
中华民国护国大将军
中华民国护国大将军中华民国护国大将军--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去世年仅34岁,在这短促的一生中,他却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这两次起义都取得了成功,从而他的名字深深地镌刻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史册上。
新军起义10月30日,昆明新军在蔡锷领导下起义。
第二天光复了昆明,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推为都督。
这是武昌起义以来继湖北、湖南、陕西、山西之后第五个独立的省份,又是西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省份。
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1913年消灭了革命派在南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后,一心一意想黄袍加身,使帝制重见于中国。
蔡锷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也极为愤慨,之后,云南正式宣告独立。
蔡锷就任第一军总司令,率护国军三个梯团由云南北上讨袁。
最终取得了讨袁战争的胜利。
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
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
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的精彩值得我们玩味。
治军---国魂清末,中国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蔡锷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怎样才能救中国?蔡锷在痛苦地思索着,寻求着。
当时他的认识是:中国前此有如在睡梦之中,而毒蛇猛兽正环伺四周,最重要的是要大声疾呼,把它唤醒过来;现在人们已如大梦初醒,但由于长期积弱,气力不足,单靠慷慨激昂仍不足与毒蛇猛兽相抗争。
陌上人如玉_公子世无双——记蔡锷将军
42艺术中国 2021 / 10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文选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
祖籍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原邵阳县亲睦乡蒋家冲)。
为躲避战乱,蔡锷一家迁往今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及水东乡一带。
考虑到蔡锷求学之便,其父亲正陵和母亲王氏通过“酿米酒、打豆腐、送货郎担”等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蔡锷天资聪颖,6岁时便得到山门镇路边村秀才刘辉阁的赏识,让其免费入读蒙馆私塾。
总角之期(指蔡锷8岁),秀才刘辉阁又将自家侄女刘森英许配给蔡锷为妻。
蔡锷在刘辉阁及张介寿先生的教导下,外傅之年(10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全部课程,以致学有所成。
舞勺之年(13岁),在其父亲正陵的陪同下他参加了宝庆府的院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举为秀才,被誉为当世“神童”,轰动桑梓。
蔡锷虽年少成名,但其并不满足于此,在宝庆名士樊锥(倡导维新的思想家)的熏陶下,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长沙时务学堂(戊戌政变时维新派建立的新式学校)开办之后两年内,共组织招考三次,录取学生超过200人。
“白帽轻衫最少年”用来形容蔡锷一点也不为过,蔡锷16岁时便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年纪虽小,所获得的成绩却不菲,当时便与林圭、李炳寰一起并称为学堂的“三大高材生”。
蔡锷在长沙时务学堂求学时,遇到了使其受益终身的恩师梁启超,梁启超对蔡锷也是关爱有加,勤加扶掖点拨,不日师徒之间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1898年,维新派领导的戊戌政变发生后,长沙时务学堂被迫停止办学,时任校长离职,之后蔡锷辗转上海、武汉等地求学。
1900年,蔡锷参加了反清起义自立军,后来因为事情泄漏,导致起义失败,多数师生友人遇难。
虽然蔡锷幸免于难,但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即改原名艮寅为锷。
蔡锷当时不顾恩师梁启超的反对,下定决心,弃笔从戎。
书生习武,成长之路势必更加艰辛。
蔡锷经常去大森湾游泳,既锻炼体魄,又磨练意志。
后来蔡锷留学日本,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此学校以训练残酷著称。
走进蔡锷
目录
• 蔡锷生平 • 蔡锷家庭 • 蔡锷与小凤仙 • 军事生涯 • 后世评价
生平重要事件
• 188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 (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院校,横滨东亚 商业学校. •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 立志“流血救命”. •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宣布云南独立,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 总司令. • 1916年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医院, 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通电 宣布独立,众推唐继尧为云南 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总 司令. •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 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 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 军兼省长.
蔡 锷 军 刀
护国讨袁
• 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 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 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 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 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 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 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 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走进蔡锷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宝庆(今邵 阳)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号 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号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护国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原名:蔡艮寅 字:松坡 军衔:中华民国陆军少将
人物简介
•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光绪二十 四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与梁启超,谭嗣同等结交.戊戌政变后考入 上海南洋公学.次年到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及横滨东亚 商业学校.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后复返日本学习军 事.1904年回国,先后到江西,湖南,广西,河南等地军校任职.1911年 (宣统三年)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与革命 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发动了"重九起义",11月出任云南军政府都 督.旋即协助贵州,四川两省独立.二次革命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 克武讨袁.事后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授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 国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等虚职.1915年袁策划称帝,加紧对其 监视,蔡锷以赴津治病为名,逃至日本,转道香港回云南,12月25日 与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次日成立护国 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屡获胜利.不久广西,陕西,贵州,浙 江,湖南等省相继响应,迫使袁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艰苦转战, 积劳成疾,8月赴日本治疗.11月病逝.
蔡锷怎么死的
蔡锷怎么死的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蔡锷怎么死的的答案,供大家阅读!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
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人物轶事设计出逃1913年10月,袁世凯以“准给病假三月,召来京调养”为名将蔡锷调到北京,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军权,并进行严密的监视。
针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阴谋,蔡锷与梁启超等人秘密商讨“倒袁”计划。
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蔡锷在公开场合批驳反对帝制的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
同时,他佯装胸无大志,经常在八大胡同“鬼混”,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
然而,袁世凯对蔡锷仍不放心,曾派人扮成盗匪闯入蔡锷家中,翻箱倒柜,以探虚实,结果一无所获。
在蔡锷的严词责问下,袁世凯只得从监狱里提出几名犯人当替罪羊而枪决,才搪塞过去。
自此,他认为蔡锷真的沉湎于酒色之中,从而放松了监视。
蔡锷因受到监视,乃采取深居简出、吃花酒做出一副醉生梦死之态,乃至与家人反目而走,减轻了袁世凯的疑虑,然后突然从北京潜回云南,并发动护国战争。
与小凤仙蔡锷与小凤仙结识于青云阁的普珍园。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被许多野史所记载,也曾多次拍摄为影视作品.对其真实性各自说法不一。
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蔡锷年谱
蔡锷年谱1882年12月18日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
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亲睦乡蒋家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蔡正陵持本务农,兼裁缝。
其母王氏。
1887年5岁时举家迁往武冈州黄家桥。
于次年入私塾读书1893年11岁,因家中贫困而失学,同乡名士樊锥邀其入学,免其学费,并且供给他衣物与伙食费,樊锥成为蔡锷的第一位启蒙者。
1895年13岁,参加院试,湖南提督学政江标赏其才华,遂录为生员。
同时录为秀才的还有石陶钧、李本深等人,录取后,江标接见三人,要其关心时事。
江标成了蔡锷的第二位启蒙者。
1898年16岁,为督学徐仁铸推荐,报考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同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吹响了维新变法的号角。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康梁逃亡日本,六君子死难。
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去武昌求学两湖书院,被拒。
1899年17岁,蔡锷抵沪,与唐才质等人考入南洋中学。
同年7月,接到梁启超来信,在唐才常及湖南老乡的资助下,东渡日本。
东渡日本后,蔡锷进入大同高等学校,在学校里,蔡锷以“击椎生”“奋翮生”等笔名,投稿于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后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与刘百刚、吴禄贞创办“励志会”后又入唐才常组织的“自立会”1900年18岁,随唐才常等人回国。
同年秋,唐才常在汉口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唐才常死难。
给蔡锷以极大震动,毅然决心投笔从戎,将其原名“艮寅”改为“锷”取其“砥砺锋锷”之意。
在樊锥的帮助下,蔡锷重返日本。
1901年19岁与旅日湘人创立湖南编译社、游学编译社、设立留学会馆。
12月17日考入日本东京成城学校自费学习陆军1902年20岁,2月,著《军国民篇》,发表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第1、3、7和11号上。
在文中,蔡锷极力主张中国应实行“军国民主义”要求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拯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而不是穷兵黩武。
7月,毕业于陆军成城学校;成绩列为优等。
11月,以自费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年冬,与黄兴、张孝准等留日学生创办《游学译编》,着重宣传民主革命和民主思想。
历史趣谈国民党陆军上将蔡锷究竟是得什么病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国民党陆军上将蔡锷究竟是得什么病死的
导语:蔡锷是中华民国的陆军上将、开国元勋,不了解这位将军的人可能会问蔡锷是好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蔡锷是近代中国死后得到国葬殊荣的第一人,
蔡锷是中华民国的陆军上将、开国元勋,不了解这位将军的人可能会问蔡锷是好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蔡锷是近代中国死后得到国葬殊荣的第一人,他热爱中国如同生命,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在他去世以后中国又一度陷入混乱中,是一代爱国将领,一代国之精英。
蔡锷将军照片
蔡锷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个名垂青史的壮举:一是发动新军起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响应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二是积极投入护国军起义中,反袁称帝,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蔡锷去世以后,在他的追悼会上,其恩师梁启超评价他的反袁行为是为国民“争人格”。
蔡锷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在于爱国,别无所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在护国运动取得胜利以后,便毅然决然地辞去所有职位,权力不留身。
而他与袁世凯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是一直都处于这么恶劣的状态,两人之间渊源甚深,早年他也接受过袁世凯的帮助,按照他至仁至义的性格,如果不是袁世凯叛国,他是断然不会与之决裂的。
蔡锷对袁世凯态度的曲折与变化,可以见得他完全是站在袁是否与清廷割裂、以建共和的角度上来决定的。
蔡锷的本质思想是加强国权、抵御外敌,绝不违背。
蔡锷的爱国之心人人得以见得,原本废除的宪法也是由于他的原因,致使段祺瑞不得不重召议会,以恢复民国以及临时约法。
了解了他的这些贡献,谁还会问蔡锷是好人吗?
蔡锷怎么死的
生活常识分享。
护国军魂 蔡锷将军
蔡锷与朱德
+ 蔡朱有师生谊,更具战友情。 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1911年初,蔡锷出 任云南新军第 19镇第37协协统兼讲武堂教官。此时朱德正在讲武堂步兵科学习。朱德 从讲武堂毕业后,蔡锷把他留在协里做军需工作。经蔡锷特许,朱德可以自由出入蔡 宅。在蔡锷家里,朱德读到很多进步书籍,接受了不少新思想。
+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 11月8日病逝于福 冈大学医院,年仅 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 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 松坡先生遗集》)。
名人挽联
+ 孙中山: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 间关马伏波。
+ 梁启超: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 夫人之恸而谁为?
+ 康有为: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 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 来!
蔡锷将军的指挥刀
护国讨袁
+ 护国战争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 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运 动,也是蔡锷将军一生中最重要最为人熟 知的事件。1915年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 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 伐袁世凯,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这 次运动躺袁世凯你历史潮流而行的称帝梦 想破灭,对中国的共和之路做出了重要贡 献。
蔡锷的儿子
+ 长子蔡端1937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曾任国 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科员,驻南非总领事馆随同领事,后 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49年后,在北京华北革大 政治研究院学习后曾任《光明日报》编辑,全国政协文史 办公室编辑等职。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97年9月15日在 北京逝世,终年84岁。
护国将军 蔡锷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邵阳,幼有“神童”之誉,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从此师从文化巨匠梁启超。
1899年曾赴日留学,不久投笔从戎,决心走军事救国之路。
22岁时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期毕业的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之后,1905年赴广西训练新军,在桂林创办陆军小学堂,日后叱咤民国风云的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皆毕业于此。
1911年夏,蔡锷转任云南新军第37协协统(相当于旅长)。
三个月后响应武昌起义,领导新军光复云南,出任云南都督。
1913年10月,袁世凯以“准给病假三月,召来京调养”为名将蔡锷调到北京,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军权,并进行严密的监视。
针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阴谋,蔡锷与梁启超等人秘密商讨“倒袁”计划。
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蔡锷在公开场合批驳反对帝制的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
同时,蔡锷与小凤仙结识于青云阁的普珍园。
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特别是在护
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国护国大将军
中华民国护国大将军--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去世年仅34岁,在这短促的一生中,他却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这两次起义都取得了成功,从而他的名字深深地镌刻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史册上。
新军起义10月30日,昆明新军在蔡锷领导下起义。
第二天光复了昆明,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推为都督。
这是武昌起义以来继湖北、湖南、陕西、山西之后第五个独立的省份,又是西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省份。
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1913年消灭了革命派在南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后,一心一意想黄袍加身,使帝制重见于中国。
蔡锷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也极为愤慨,之后,云南正式宣告独立。
蔡锷就任第一军总司令,率护国军三个梯团由云南北上讨袁。
最终取得了讨袁战争的胜利。
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
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
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的精彩值得我们玩味。
治军---国魂清末,中国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蔡锷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怎样才能救中国?蔡锷在痛苦地思索着,寻求着。
当时他的认识是:中国前此有如在睡梦之中,而毒蛇猛兽正环伺四周,最重要的是要大声疾呼,把它唤醒过来;现在人们已如大梦初醒,但由于长期积弱,气力不足,单靠慷慨激昂仍不足与毒蛇猛兽相抗争。
蔡锷怎么死的_蔡锷厉害吗
蔡锷怎么死的_蔡锷厉害吗蔡锷出生在湖南宝庆,是中国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怎么死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蔡锷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蔡锷怎么死的最风流的说法一个最风流的说法是,因为蔡锷经常出没于风月场所,结识了妓女小凤仙,不小心染上了梅毒死去。
最合理的说法可以查究的最为合理的一个说法是蔡锷一直就有肺结核这样的顽疾,而他的身份不得不经常多地辗转,奔波劳苦。
再一次为反袁世凯称帝的战斗中不得不从北京这样一个天干物燥的地域辗转到云南又一个气候湿润的地域,如此气候的差异变化,再加上一路上的奔波辛苦,蔡锷终于病倒了。
后来因为护国战争的全面展开,蔡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来好好调理身体,最终致使细菌感染到他的咽喉,甚至有媒体和野史称之为蔡锷得了喉癌,虽然官方并没有这样说法,不过蔡锷此时确实已经病重。
后来到了上海,继而辗转日本,但都已经无法治愈,最终在11月8日,医治无效,病逝,年仅34岁。
蔡锷厉害吗凡是谈及中华民国的历史伟人,相信在第一瞬间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一定是孙中山,然而另外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领袖蔡锷却常常被世人所忽视。
有些不了解蔡锷的网友甚至还对其是忠是奸表示疑问。
蔡锷一生无比地忠心爱国,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民主共和的斗争中,还有不少人质疑蔡锷厉害吗?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功绩。
蔡锷有多厉害呢?首先就来看看各位历史大人物对他的评价,梁启超曾说他是为国争人格;康有为则是说他:“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而杨度更是为其写联,称其死后为鬼神,万里河山皆为他哭泣;小凤仙的一首流传甚广的对联,将他比作周郎与李靖;而孙中山,更是赞其: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这些重重的评价,可见蔡锷在历史上的供给与地位,我国十大元帅中的伟大将领朱德甚至还一度在其手下作战多时。
看过了评价,再来看看蔡锷所作出的具体的历史功绩,一直以来,蔡锷与孙文都始终是被拿来作比较的两者,虽然孙文的名声更甚一筹,但也有不少认为孙文皆虚功,蔡锷才是真绩,还有人称是蔡锷将中华民国拯救与水火之间,却被孙文带向了终结。
护国军魂 蔡锷将军
制作:朱敬原 黑红博 张策
人物生平
蔡锷(1882年12月18 日-1916年11月8日) 字松坡,汉族,湖南 宝庆人,是中华民国 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 件大事:一件是辛亥 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 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 军起义;另一件是四 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 袁世凯称帝、维护民 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 军起义,其遗著被编 为《蔡松坡集》。
魂归故里
1917年4月12 日,蔡公魂 归故里,国 民政府在长 沙岳麓山为 他举行国 葬,蔡公也 成为民国历 史上的“国 葬第一人”
岳麓山蔡锷墓
家庭成员
蔡锷原配夫人是刘 新英 ,后蔡锷将其 名改为刘侠贞, 之 后又娶了潘慧英。 刘夫人为蔡将军生 下三女,其中两女 夭折,长女菊莲成 人。潘夫人为蔡锷 生下二子一女,长 子蔡端,次子蔡永 宁,女儿淑莲。
蔡锷将军的指挥刀
护国讨袁
+ 护国战争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
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运 动,也是蔡锷将军一生中最重要最为人熟 知的事件。1915年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 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 伐袁世凯,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这 次运动躺袁世凯你历史潮流而行的称帝梦 想破灭,对中国的共和之路做出了重要贡 献。
谨以此片献给我最尊敬的—— 蔡锷将军
后世评价
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 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 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 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 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 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 气概。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 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 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 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 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 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蔡锷为何在34岁时英年早逝
蔡锷为何在34岁时英年早逝————————————————————————————————————1916年11月8日,蔡锷去世原载:《档案天地》2014年第4期作者:姚鹏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也是我的老乡。
如今在邵阳市郊区有一个蔡锷乡,我是他隔壁的隔壁乡的。
蔡锷16岁远渡日本求学,始学经济,立志实业救国。
一年后回来参加唐才成领导的自立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又走日本,投笔从戎入日本陆军成诚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军官学校,21岁时以全校第二名毕业。
29岁领导云南重九起义,光复云南。
33岁率领护国军将士“再造共和”,34岁为四川督军。
蔡先生之成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只不过先生之死,确为我中华之一大损失也,此乃绝对尔。
其在人生的最高峰哑然去世,不仅在当时,就算在今日也让人叩足叹,仰天长叹先生英年早逝。
先生死于1916年11月8日,其在1915年底即已发病。
其在1915年11月22日呈袁世凯文中有,“自今年入秋,复觉脾胃不舒,饮食减少,时作咳嗽,也不成眠。
近复感受秋燥,虚火上炎,以致喉痛失音,发热盗汗,诸症并作”。
有人或说这是先生为了迷惑袁世凯使其批准其休假三个月到日本就医的谋计,其实不然。
先生是真的病了,这可以从他自己及好友的记述中证明。
如其在1916年6月28日致梁启超的电文中有,“锷喉病起自去冬出京以前,迄无疗治之余裕,念已成顽性,非就专门医院速为调治似难奏效”。
1916年4月29致潘蕙英函(潘蕙英为蔡锷妻子)中有,“此病起自去冬,因国事奔驰,迁延未治,遂至缠绵,其来也渐,则医治亦难急切奏效也”。
先生具体起病原因又见蒋百里的《蔡公行状略》“一日深秋,早起渡南海,欲疾风而喉痛剧,遂病”。
这里所说的南海,应该是中南海的南海,而不是南中国海。
这段话的真伪,无法考之,有可能为蒋百里杜撰,但也可能是蔡锷和蒋百里聊天通信时说起过,依蒋百里中国近代军神的名气和他与蔡锷的好友关系,这还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咳嗽、失音、饮食减少、肿痛、痰多,发病一年即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卓越见识
❖ 与此同时,蔡锷看到“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 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 不国。”(《五省边防计划》序)为此,他亲自担任 主编,拟定了数万言的《五省边防计划》,即西南 边防协同作战计划。该计划指出,中华民国虽然已 经建立,但“内讧未靖,外患思乘”,列强侵吞中 国之心不死。除沙俄日本在东、北部边境地区屡挑 事端外,英国侵略者也不断从印度以武力干涉西藏, 法国也往越南增兵,企图进犯滇桂。在此情况下, “西南边要尤陷危险,民国全局殆哉岌岌”。
❖ 佚事
❖ 蔡锷虽涉足花台,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 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 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 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 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 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二、 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而且,据 蔡端先生说,蔡锷将母亲和两位夫人遣送回籍的理 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老母不习 惯京城生活,要回乡下住,当然,要由刘夫人陪护, 几个孩子也分别回到昆明和邵阳。
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 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亲睦乡蒋家冲(今 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 家。1887年随家人迁至武冈山门黄家桥(今 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一名士帮助下免费 私塾读书。
❖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 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 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 的前身)。
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 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 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 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
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
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
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 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袁与蔡锷
❖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 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四年半,称帝失败,在国 人的唾骂声中气死;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1915年末,袁 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 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 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 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
❖ 军事救国: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 他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 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 。”(《军国民 篇》,《蔡松坡集》(1984年版),第15页)那 么,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 蔡锷认为 “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军国民 篇》,《蔡松坡集》第32页)。
❖ 士官三杰: 在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学蒋 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 护国讨袁:他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 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 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 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内 容是:“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 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 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 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梁启超《国体战争躬历 谈》,《护国文献》(1985年版)第300页)这是个符 合当时客观实际的颇具胆识的战略构想。
❖ 云南任职:云南总督李经羲聘请他到云南担 任军职。在论及“选将”时,蔡锷崇尚曾、 胡“为将之道,以良心血性为前提”的思想, 认为这是“扼要探本之论”。他说:“吾侪 身膺军职,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 力归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 途”(《蔡松坡先生遗集》(二),第8页),谈 到治军,蔡锷认为“治军之要,尤在赏罚严 明”,对于“风气纪纲大弛”的军队,“与 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主张“以菩萨心 肠,行霹雳手段”(《蔡松坡先生迫集》(二), 第16页)。
❖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
❖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 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 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 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 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 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 先生遗集》)。
❖奈何......七尺之躯, 已许国,再难许卿!
❖ 爱情 ❖ 蔡松坡被诱进京师,软禁跟班。后来又
接受首席谋士,“愿为帝王师”的旷世逸才 杨度的建议,封蔡松坡为“始威将军”,担 任一些有名无实的职务,加以笼络。蔡松坡 终日无所事事,内心烦闷,便到八大胡同走 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凤仙。小凤仙识 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后小凤仙帮助 蔡锷逃离北京。 护国战争后,蔡松坡已病 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小凤仙了,急忙 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 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小凤 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悲痛欲绝。
❖ 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 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
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 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 ,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
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那年他29岁。设 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
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
❖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qú]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 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 个捐生纾难shū nàn ,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 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
与小凤仙
❖ 蔡锷与小凤仙结识于青云阁的普珍园。蔡锷与小凤 仙的故事被许多野史所记载,也曾多次拍摄为影视作 品.对其真实性各自说法不一。
❖ 他特别欣赏曾国藩“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这句话, 认为带兵者若“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 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蔡松坡先生遗集》(二), 第5页)。 关于作战指导,蔡锷认为:“战略战术须 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若不揣
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
也。”从这一思想原则出发,他既不完全肯定曾、
❖ 夫人:原配刘新英,后蔡锷将其名改为刘侠贞(有段典 故,她是妹替姐嫁),生长女蔡菊莲; 二夫人:潘惠英, 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 名蔡泽琨),次子蔡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潘 夫人二十几岁便守寡,直到终老,后以教书为生.
将军言行
❖ 救国的萌芽:“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 自轮菌”
❖ 由于袁世凯在6月6日忧郁死去,护国战争也 随之结束,蔡,唐的作战计划都未能得到战 争实践的检验。但是,客观地分析对比一下, 不难看出,蔡锷设想的“以重兵趋綦渝"的作 战计划,要比唐继尧钓以孤军远出宁远攻取 成都的计划更切实可行一些。
人 物 评 价
❖ 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 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 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 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 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作战指 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 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 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 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 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 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 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 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 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 队”。
❖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 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 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 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 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 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 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 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 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 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 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 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 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 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
胡“主守不主攻”的思想,又不被当时西方兵学家
“极端的主张攻击”的思想所左右,而是根据中国
军队、军费、交通等情况,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设想。他说:“我国数年之内若与他邦以兵戎相见, 与其孤注一掷之举,不如采取波亚战术(指游击战 术),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 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歼除之。
❖ 在对川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上,唐继尧与蔡锷产生了严重分 歧。唐继尧主张组织重兵集团出宁远(今四川西昌),经汉源、 雅安攻取成都。其意图是想首先占领四川省城,造成先声夺 人之势,然后由成都向川东,川南卷击,策应泸纳战场。对 此,蔡锷极力反对。 蔡锷首先向唐继尧剖析了战场形势。 指出:“宁远一路,山川险阻,给养艰难,只宜出奇兵偏师 为奇袭扰乱之用,临以重兵,甚属非宜。”在泸纳方面, “逆军现有两师,且较精悍。我军现只九营,激战之余,兵 额大减,以言防守,尚足勉强支撑,以言进取,即增加两三 支队亦无必胜之把握。”而綦渝方向“逆军系第3师及第6师 之各一旅,战斗力较弱,不难一战而破之。”因而蔡锷主张, 下一步对川作战方针:“叙泸方面宜主守”,“对湘亦宜暂 取守势”,而“綦渝方面则积极取攻势”,“以滇师举全力 以出綦渝为当。”(以上引文见《致唐继尧麻丑、麻申电》, 《松坡军中遗墨》)蔡锷的作战企图是在叙、泸、湘作战方 向均取守势,牵制当面敌军,而集中主要兵力从綦江方向实 施突击,进取重庆,控扼咽喉要地,既可以忸击袁军后续部 队入川,又可以断绝泸、纳方向袁军退路,同时也斩断了敌 作战运输线,陷泸州之敌于弹尽粮绝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