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法律
生活中的法律_案例分析(3篇)
![生活中的法律_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5526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9.png)
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它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又保护着人们的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家庭暴力案件为例,对生活中的法律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件背景小王(化名)与小张(化名)于2018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小王发现小张有家庭暴力行为,经常动手打她。
在忍受了多年的家庭暴力后,小王决定离婚。
2. 法律分析(1)家庭暴力行为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属于违法行为。
(2)离婚诉讼小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家庭暴力是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法院应当支持小王的离婚请求。
(3)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家庭暴力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费用。
”小王可以要求小张赔偿因其家庭暴力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4)保护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下列保护措施:……(二)禁止加害人接近受害人及其亲属;……(四)责令加害人迁出受害人的住所;……”法院可以根据小王的需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她的合法权益。
家庭暴力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在遇到家庭暴力时,受害者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通过对一起家庭暴力案件的案例分析,说明了生活中法律的作用,以及受害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为自己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2. 遇到家庭暴力,不要忍气吞声,要勇敢地站出来,寻求法律帮助。
3. 社会各界应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共同努力,消除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庭。
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真实(3篇)
![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真实(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589eb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和小红是邻居,两家住在一栋居民楼的同一层。
小明家住在东侧,小红家住在西侧。
两家原本关系融洽,但近期却因为一堵墙的问题产生了纠纷。
这堵墙原本是两家共同使用的防火墙,多年来两家都靠这堵墙作为分隔。
然而,近期小明家装修时,将防火墙的一部分拆除了,并在拆除后的位置安装了一扇门。
小红认为这样会影响她的采光和通风,因此多次与小明协商,希望他能够恢复原来的防火墙。
但小明却认为拆除防火墙后安装门是为了方便进出,且拆除的部分很小,不会对小红家造成太大影响。
二、案例分析1. 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红原本关系融洽,但由于一堵墙的问题产生了纠纷。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处理好邻里关系,避免因琐事引发纠纷。
2. 邻里纠纷的解决途径邻里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协商解决:小明和小红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
(2)调解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社区居委会或相关部门的调解。
调解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双方达成共识。
(3)法律途径:如果调解无效,双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相邻权:相邻权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因相邻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侵权责任:小明家拆除防火墙后安装门,可能侵犯了小红家的采光权和通风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案例启示1. 加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家在装修时未充分考虑邻里的感受,侵犯了小红家的合法权益。
生活中真实的法律案例(3篇)
![生活中真实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fbfa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2.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居民王某(化名)在自家小区内遭遇了一起非法侵入住宅的纠纷。
事发当天,王某下班回家,发现家中门窗紧闭,但门把手却异常松动。
王某担心家中被盗,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到达现场后,发现家中并无财物丢失,但客厅沙发上却坐着一名陌生男子。
经询问,该男子自称是王某邻居李某(化名),因好奇进入王某家中。
随后,警方将李某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
二、案件经过经调查,李某与王某系邻居关系,两人关系一般。
事发当天,李某因家中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情绪激动之下,误以为王某家中无人,遂进入王某家中寻找安慰。
在王某回家前,李某在王某家中逗留了一段时间,后被王某发现。
王某要求李某立即离开,但李某却以回家取东西为由,拒绝离开。
在警方到达现场后,李某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案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考虑到李某系初犯,且认错态度良好,警方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案件处理过程中,王某与李某就此事进行了多次协商。
王某要求李某赔偿其精神损失费,但李某表示自己无力承担。
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王某误工费500元。
四、案件启示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一旦发现家中门窗异常,应立即报警。
2. 遵守法律法规。
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本案中,李某因一时冲动,误闯他人住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 增强邻里关系。
邻里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增进友谊。
本案中,若李某与王某关系较好,或许就不会发生此类事件。
4. 加强法制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每个人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五、结语生活中,法律案例无处不在。
这起因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引发的纠纷案,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感受生活的法律笔记摘抄(3篇)
![感受生活的法律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3a1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第1篇一、引言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满了欢笑与泪水,挫折与成功。
而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摘抄一些关于感受生活的法律知识,以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感受生活的法律摘抄1. 民法(1)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规定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关于婚姻家庭的法律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一方要求离婚的,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
(2)继承继承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环节,法律规定了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关于继承的法律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四条:继承人应当依法继承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权。
2. 刑法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以下是一些关于刑法的法律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法律。
以下是一些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法律。
以下是一些关于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摘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典型案例生活中的法律(3篇)
![典型案例生活中的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e307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5.png)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本文将结合几个典型案例,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典型案例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例背景】某日,王某驾驶一辆轿车在市区行驶,因操作不当,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王某担心承担法律责任,驾车逃离现场。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
王某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交通肇事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此外,如果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王某还将面临刑事责任。
三、典型案例二:高空抛物【案例背景】某小区居民楼,一居民从高空将花盆扔下,砸中楼下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导致电动车驾驶员受伤。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四、典型案例三:夫妻共同债务【案例背景】张某与李某结婚,婚后张某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购置房产。
离婚时,李某要求分割该房产,并承担相应的贷款。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共同生活、抚养子女、履行抚养义务等所发生的债务。
【法律后果】在本案中,张某购置房产的贷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李某有权要求分割该房产,并承担相应的贷款。
五、典型案例四: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18217c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0.png)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
2、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3、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交通法》超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虚假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5、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如生活、健康、名誉、房屋、用具、储蓄、签订合同、生产、贸易、消费)6、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7、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②法律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③法律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④法律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⑤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公平。
)8、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第二课宪法是根本大法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力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答:①因为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②因为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四次颁布:1954、1975、1978、1982,五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2018)。
2014年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2001年12月4日全国法治宣传日,2018年宪法宣传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840db0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a.png)
⽣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很多⼈会觉得法律离⾃⼰很远,然⽽事实上,我们在⽣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法律就在我们⾝边。
店铺⼩编总结了⼀些⽣活中的法律常识,希望能帮助到⼤家。
⽣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1、如果未成年的孩⼦将⼈误伤,监护⼈必须承担医疗费⽤。
2、继承权是男⼥平等的,嫁出的⼥⼉别忘了⽗母遗产有您的⼀份。
3、如果上下班途中发⽣交通事故,有权向所在单位要求享受⼯伤待遇,包括下班时顺道买菜的情况。
4、如果对⾏政机关的罚款、吊销执照、⾏政拘留等⾏为不服,可申请⾏政复议。
5、如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24⼩时。
6、未成年⼈、精神病⼈在学校、精神病院受到损害,由谁承担民事责任?答:在幼⼉园、学校学习、⽣活的⽆民事⾏为能⼒⼈和限制民事⾏为能⼒⼈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因这些单位没有尽到监护职责⽽受到伤害,这些单位应适当给予赔偿。
单位有过错的,亦应适当承担责任。
7、如果别⼈借您钱,您⼀定要他出借据,⽽且借款数额⼀定要⼤写。
(注:诉讼时效为还款⽇起3年)8、如果想要保护⾃⼰的家或其他财产,⼀定不要私设电⽹或设置毒物等,否则可能触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9、如果您成为被告,⼜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帮助。
10、如果想写遗嘱,⼀定要注明年⽉⽇,并亲⾃签名。
让⼈代书,⼀定要两个以上证⼈在场见证,代书⼈、见证⼈、遗嘱⼈都要签名,最好委托律师见证并执⾏遗嘱。
11、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答:公民在赡养、⼯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等⽅⾯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是⽆⼒⽀付律师费⽤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
12、抚恤⾦和⽣活补助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答:抚恤⾦、⽣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中未成年⼈和丧失劳动能⼒的亲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般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13、双⽅不登记结婚,但已摆传统的结婚酒,是否符合事实婚姻?答:新的《民法典》⽆“事实婚姻”这⼀说法,如双⽅不领结婚证,则在法律上没构成婚姻事实,法律上定义为“同居关系”。
举例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
![举例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741c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c.png)
第1篇导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解析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一、案例一:租房纠纷案情简介:张先生通过中介租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子,租房合同约定租期为一年,租金每月5000元。
然而,在入住后不久,张先生发现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墙壁渗水、地板松动等。
张先生多次与房东沟通,要求维修,但房东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张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租赁物应当符合约定的用途。
如果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
在本案中,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影响了张先生的正常居住,房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房东对房屋进行维修,并赔偿张先生因维修产生的合理费用。
二、案例二:交通事故案情简介:李女士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与王先生骑行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王先生受伤。
事故发生后,双方对事故责任存在争议。
李女士认为,事故发生时,王先生违规穿越马路,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王先生则认为,李女士在驾驶过程中存在超速行驶的行为,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虽然王先生存在违规穿越马路的行为,但李女士在驾驶过程中超速行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因此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李女士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赔偿王先生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三、案例三:合同违约案情简介:赵先生与某装修公司签订了一份装修合同,约定装修费用为10万元,装修工期为3个月。
生活中十个法律常识
![生活中十个法律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5855a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5.png)
生活中十个法律常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理论日渐发达,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对那
么复杂的法律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大家有必要记住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利,以下是我所收集的基本的法律常识:
一、一般来说,未经允许私自擅自使用他人财产是违反法律行为,可构
成盗窃罪;
二、婚姻是由法定的程序来订立的,在没有经过法律认可的前提下,传
统婚姻规定无法受保护;
三、未及时还款的人有可能被追责,严重者有可能被贬低职务、被开除;
四、给人以不正当的利诱、恐吓、殴打等侵害人格自由的行为,属于非
法行为;
五、凡是让步事实之外的约定,均无效,例如:礼物的凭据将视为无效
的约定;
六、参加诉讼的一方不能推卸责任交给他人;
七、对人身伤害决不允许徇私枉法;
八、禁止篡改司法文书;
九、如作伪证,一经查明,可能面临法律后果;
十、街头滋扰,垃圾处理等行为全都受法律保护。
以上是我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十条有关法律常识,这是我们有必要掌
握的法则,但是这也不是全部,我们仍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法律的认识,遵守
法律,不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谐和谐的社会可以让每一个人过上自由安康的
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3篇)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65e0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e.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张先生和李女士是邻居,两家相邻而居已有十年之久。
张先生在自家的院落里种植了一些果树,每年果实累累。
李女士则喜欢在自家院落里养花种草,两家的院落相映成趣,和谐相处。
然而,在一次果树修剪过程中,两家的纠纷悄然拉开了序幕。
二、纠纷起因张先生在修剪果树时,不小心将一根树枝伸到了李女士家的院落。
李女士认为这是张先生故意为之,故意侵犯她的私人空间。
张先生则辩称,修剪果树是自家的事,树枝伸到李女士家院落纯属意外。
双方争执不下,矛盾逐渐升级。
三、法律分析1. 物权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条:“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以及第七十条:“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妨碍他人行使权利。
”可知,张先生在修剪果树时,应当尊重李女士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其私人空间。
2. 邻里关系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七条:“相邻权利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得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可知,张先生和李女士作为邻居,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案例分析1. 张先生在修剪果树时,树枝伸到李女士家院落,确实侵犯了李女士的私人空间。
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张先生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李女士合法权益的损害。
2. 针对张先生辩称修剪果树是自家的事,树枝伸到李女士家院落纯属意外。
虽然存在意外因素,但张先生在修剪果树时,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防止树枝伸到李女士家院落。
因此,张先生在此次纠纷中存在一定过错。
3. 李女士在发现树枝伸到自家院落后,应当及时与张先生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然而,李女士在纠纷发生初期,未能保持冷静,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导致矛盾升级。
五、解决方案1. 双方当事人应保持冷静,理性沟通,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
2. 张先生应主动承担修剪果树过程中树枝伸到李女士家院落的过错,对李女士表示歉意。
3. 张先生可对自家院落的果树进行修剪,确保树枝不再伸到李女士家院落。
生活中法律知识点
![生活中法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08c0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e.png)
生活中法律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无论是从事工作、与人交往还是购买商品,都会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因此,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婚姻家庭、劳动保障、消费权益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介绍一些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点。
1. 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知识在婚姻家庭领域,法律保障了夫妻的权益和责任。
例如,在离婚问题上,法律规定了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夫妻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但必须符合法定的离婚条件。
此外,夫妻双方还有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需要根据法律进行协商和解决。
2. 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了解一些劳动保障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身权益。
例如,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我们在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还应了解劳动时间、工资支付、休假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以免受到侵害。
3. 消费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在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消费者拥有一定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企业的责任。
如果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服务不满意,我们可以依法提出退货、维修、赔偿等要求。
此外,购买商品时,要留意经营者是否提供了合格的商品说明,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以确保自身权益。
4. 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知识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法律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有一定规定。
例如,未经个人允许,他人不得非法窃取、查阅个人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不随意分享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
同时,在网络空间中,我们也要注意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发布不实消息、传播违法违规内容,以免触犯法律。
5. 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也是必要的。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用于保护创造者的知识成果和独特标识。
如果我们在工作或创业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技术或产品,就应该及时申请专利权保护。
1.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1.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5a49d4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5.png)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前言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保障,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法律不仅存在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中,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遵守各种法律规则,无论是购物、交通、工作、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可以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提高我们的法治观念和能力,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方法2.1 关注生活中的法律新闻生活中的法律新闻是反映社会现实和法律动态的重要窗口,可以让我们了解各种法律事件和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通过关注生活中的法律新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法律知识和案例,提高我们的法律判断和分析能力,增强我们对法治社会和公民权利的认同和尊重。
●司法改革和立法进程的新闻,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等;●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的新闻,如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资源等;●涉及个人权益和义务的新闻,如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合同纠纷、侵权赔偿等;●具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的新闻,如刑事案件、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
2.2 参与生活中的法律实践生活中的法律实践是检验我们对法律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的最好方式,也是提升我们对法律运用和遵守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生活中的法律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利益,履行社会责任。
●在签订各种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权利和义务,避免纠纷和损失;●在遇到侵权或被侵权时,及时收集证据,妥善处理,依法维权或承担责任;●在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等问题时,遵循法律规定,尊重他人意愿,协商解决或诉诸法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遵守法律规范,尊重他人权利,积极贡献。
2.3 学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我们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的工具和武器。
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到哪些法律
![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到哪些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ae1758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b.png)
工作和生活的法律涉及范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法律规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和条款,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和权益。
以下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法律:
劳动法
劳动法是关于雇佣关系的法规,规定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假、解雇和歧视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律旨在保护员工免受不公平待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权利,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退换货和投诉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律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够公平对待,并获得合理的补偿。
交通法规
交通法规包括了驾驶规则、停车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道路上的安全和秩序,保护行人和驾驶者的权益。
婚姻法和家庭法
婚姻法和家庭法规定了婚姻关系、离婚程序、子女抚养权和财产分配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律旨在保护家庭成员的权益,维护家庭的稳定。
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保护了作品的知识产权,包括文字、音乐、艺术作品和软件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存储和销毁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律旨在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我们的权益并维护了社会秩序。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以确保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法律知识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法律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e56d1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6.png)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法律知识一、民事法律知识1.合同法合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法律事项之一。
合同法规定了各方在签订合同时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能够有效履行。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购买商品、租赁房屋、就业合同等都是合同关系,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享有一定的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如退换货、维修保修、欺诈行为追责等。
消费者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如有需要,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刑事法律知识1.刑法基本常识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人身安全的法律规范。
了解刑法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遵守法律法规,避免犯罪行为,并在必要时保护自己的权益。
2.侵权行为的认定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侵权行为,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了解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可以帮助受害人主张自己的权益,寻求法律救济。
三、劳动法律知识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了解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保护双方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工资福利待遇在工作中,工资和福利待遇是劳动者的重要权益。
了解劳动法律知识,可以确保自己能够合法获得应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四、交通法律知识1.交通违法行为与处罚在日常生活中,交通违法行为是常见的法律问题。
了解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罚,可以帮助我们规范交通行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法规。
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行车,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知识产权法律知识1.著作权法著作权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
了解著作权法的规定,可以保护自己的作品不受侵权,也可以规范自己在使用他人作品时的行为。
2.商标法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了解商标法的规定,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防止他人侵权。
六、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知识1.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维护个人隐私权益的法律规范。
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
![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d9d1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a.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和小李(化名)是邻居,两家住宅相邻。
近年来,两家因房屋装修、采光、噪音等问题产生纠纷,矛盾不断升级。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明和小李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情简介1. 小明家房屋装修问题小明家在装修过程中,为了扩大室内空间,擅自拆除了部分墙体,导致小李家的采光受到影响。
小李多次与小明协商,要求其恢复原状,但小明置之不理。
于是,小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明恢复原状,并赔偿因其采光受损而造成的损失。
2. 小李家噪音问题小李家在装修过程中,雇佣工人进行夜间施工,产生较大噪音,严重影响了小明的休息。
小明多次与小李协商,要求其停止夜间施工,但小李未予以理会。
小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李停止噪音污染,并赔偿其因噪音污染而造成的损失。
三、法院判决1. 关于小明家房屋装修问题法院审理认为,小明在装修过程中擅自拆除墙体,侵犯了小李的采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相邻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决小明恢复原状,并赔偿小李因其采光受损而造成的损失。
2. 关于小李家噪音问题法院审理认为,小李在夜间施工产生噪音,侵犯了小明的休息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排放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因此,法院判决小李停止噪音污染,并赔偿小明因噪音污染而造成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1. 邻里纠纷的解决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解决邻里纠纷,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协商解决: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调解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寻求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进行调解。
(3)法律途径:调解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邻里纠纷的法律依据(1)物权法:物权法是我国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为解决邻里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795c9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7.png)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无论是在驾
驶车辆、签订合同、购买商品还是与他人交往,法律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法律:
1. 交通法规,在道路上行驶时,我们需要遵守交通法规,包括遵守交通信号、
限速、不酒驾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确保交通秩序。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一定的权益保护,包括
权利知情、选择、安全、公平交易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商家对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支付、工作
时间、休假、工作环境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公平的劳动关系。
4. 合同法,在签订合同时,法律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的成立、
履行、变更、解除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5.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保护了创造者对其作品的权益,包括专利、商标、
著作权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确保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法律,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遵
守法律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对自己和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讲解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
![讲解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8db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e.png)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为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为大家解析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一:合同纠纷案情简介: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三租赁李四的房屋,租赁期限为一年。
合同签订后,张三支付了租金,但李四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
张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1. 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签订的合同,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2.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李四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
3. 张三可以要求李四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三、案例二:交通事故案情简介:王五驾驶摩托车与赵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赵六受伤。
经交警部门认定,王五负主要责任。
赵六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五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解析:1.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属于民事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交警部门认定王五负主要责任,说明王五在交通事故中存在过错。
3. 赵六有权要求王五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四、案例三:离婚纠纷案情简介:陈七与林八结婚多年,因感情破裂,陈七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林八不同意离婚,双方陷入离婚纠纷。
解析:1. 离婚是婚姻关系的解除,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2. 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3. 陈七与林八感情破裂,符合离婚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五、案例四:劳动合同纠纷案情简介:赵九在某公司工作,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十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
![十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4368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6.png)
第1篇一、邻里纠纷案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为邻居,两家相邻的房屋之间有一道墙。
近年来,李某在自家的土地上私自搭建了一间小屋,侵占了张某的公共空间。
张某多次与李某协商,要求拆除小屋,但李某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判决李某拆除小屋,恢复原状。
法律分析:本案涉及邻里关系纠纷,根据《物权法》第83条规定,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李某在未经张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搭建小屋,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
二、交通事故案案情简介:王某驾驶一辆摩托车行驶在道路上,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撞上了正在路边的行人李某。
事故发生后,李某受伤,经鉴定为一级伤残。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李某各项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本案涉及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王某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发生,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三、劳动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赵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赵某在公司工作三年。
合同期满后,公司以赵某表现不佳为由,拒绝续签劳动合同。
赵某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赵某表现不佳,且未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故裁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赵某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本案涉及劳动合同纠纷,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本案中,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赵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故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文章(3篇)
![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文章(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b6c2a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4.png)
第1篇导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发生的法律小案例,带领大家感受法律的力量。
一、案例一:邻居之间的纠纷小王和小李是邻居,两家原本相处融洽。
然而,有一天,小李在自家阳台上晾晒衣物时,不慎将衣物甩到了小王家。
小王认为这是小李故意为之,要求小李赔偿损失。
小李则辩称自己并无恶意,只是不小心。
双方争执不下,遂找到社区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小李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赔偿小王损失。
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在维护邻里关系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案例二:消费者权益保护张女士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手机,收到货物后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
张女士联系商家要求退换货,但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张女士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经过调查,消费者协会认定商家存在欺诈行为,要求商家为张女士退换货,并赔偿相应损失。
这一案例反映了法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知情权、安全保障等权利。
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是强有力的后盾。
三、案例三:交通违法行为李先生驾驶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因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部门拦下。
交警部门对李先生进行了罚款,并要求其参加交通安全教育。
李先生不服,认为交警部门处罚过重。
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李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交警部门处罚合法,驳回李先生的诉讼请求。
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在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
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违法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四、案例四:劳动合同纠纷王先生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因公司经营不善,被公司裁员。
生活中的法律的案例(3篇)
![生活中的法律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19e02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2.png)
在我国,邻里关系一直被视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邻里之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探讨邻里纠纷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智慧化解矛盾。
一、案例背景张某和李某是同一小区的邻居,两家住宅相邻。
张某家住宅的后院有一棵大树,这棵树原本是张某家的私有财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树逐渐长大,枝叶伸向李某家的后院,遮挡了李某家的采光。
李某为此多次与张某协商,希望张某能将树枝修剪掉,但张某以大树是其私有财产为由,拒绝修剪。
李某无奈之下,向当地居民委员会反映情况,但居民委员会未能解决此纠纷。
于是,李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案例分析1. 纠纷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树木的所有权和相邻权问题。
张某作为树木的所有人,享有对该树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然而,李某作为相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有权要求张某对其树木进行修剪,以消除对李某相邻权的侵害。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便利生活的原则,相互尊重,合理使用相邻不动产。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树木、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担侵权责任。
”3. 解决方案(1)调解:首先,李某可以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员协助双方协商解决纠纷。
(2)诉讼:若调解不成,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将树枝修剪掉,以消除对李某相邻权的侵害。
(3)强制执行:若张某拒绝履行法院判决,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 邻里纠纷要依法解决。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双方应遵循法律法规,尊重相邻权,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加强法律意识。
邻里之间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十一条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章家庭保护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附带规定
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三章学校保护
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教育工作者
第三十三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三十六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
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三章学校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五条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第二十七条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四条
国家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价格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
第九条
经营者应当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