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说明文阅读七要点全解析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
即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
为了给读者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要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下面是编整理的说明文阅读的几个要点: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C、分—总)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1.“××”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要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要点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一篇说明文所主要说明的事物。
确定说明对象的标准:(1)整体、主要(2)具体、准确。
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①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②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考点要求: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的判断。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一下几种: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
3、说明顺序的辨析。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指导:(一)、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二)、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等。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引用具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三)、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考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考点
中考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考点常见的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挨次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对说明语言的精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共性化表达。
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精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
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打算事物性质、面貌、进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留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也许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精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精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留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留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留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仔细的思索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挨次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把握说明挨次地关键一环。
说明挨次主要有空间挨次、时间挨次、规律挨次三种,而规律挨次又可分为从缘由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详细、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空间挨次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
说明实体事物的外形、时间挨次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筑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进展演化过程、规律挨次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说明文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初三语文上册的说明文部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特点1.针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说明。
2.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进行论证,使读者易于理解。
3.通过对事物特点、原理、作用等的说明,使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4.采用客观、客观、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主观色彩。
二、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说明文一般由导入、主体、结论构成,其中主体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又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述一个具体的内容。
1.导入:引起读者兴趣,导入主题。
导入部分是说明文的开篇之处,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
2.主体:对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部分是说明文的核心,在这里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可以按照系统性、分析性、归纳性、举例性等方式进行说明。
每一个段落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内容展开,进行论述、分析和说明。
3.结论:对所说明的事物进行总结。
结论部分是说明文的总结,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简要概括、提出观点或给予建议等方式进行结论。
三、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注重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根本目的是对事物进行说明,因此要注重分析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释。
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对关键特点进行重点阐述。
2.注意逻辑关系:说明文要具有逻辑性,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中所说明的事物。
可以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体结构。
3.运用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通过引入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准确性:说明文是一种科学性强的文体类型,要注重语言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初中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 ) 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 二 )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 “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XX 事物的××特点。
初中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
优秀的说明文的说明中心都是非常鲜明突出的。
例如《鲸》一文,着重说明鲸的大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读者获得有益的知识。
实际上,这篇科学小品的说明内容就是文章的说明中心。
2、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它要求在解释事物时,尽量做到正确,不夸大,不缩小,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不马虎,不想当然,不信口开河。
3.要有条理。
解释性文本是有组织的。
解释事情时,要求清晰有序。
有序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虽然各种事情都很复杂,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顺序。
说明文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1.文章开头引用一个故事有什么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
2、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一般需要从课文中找。
可能会有原话或者一些话来概括。
我们需要找到它。
一般都有很集中或者很明显的并列句。
3、结合内容解释什么是……?这是一个下定义的格式,首先需要格式要标准,即“……是……”或者是“……叫做……”,中间的内容需要从文中找,可以找一些句子,也可以找一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顺序是可以颠倒的。
这些词语不一定在一个段落,也可能在几个段落中出现。
4、说明的内容和说明对象要区分开:说明的内容指的是说明的具体的内容,比如“……的构成、原理、制造方法等等”。
说明对象是一件事或一件事。
如果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要读出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说明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2.事理:是指事理说明文中所要阐明的事理的本质。
二、要读出如何进行说明的?
(一)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2.递进式结构
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等等
3.并列式结构
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二)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现象到本质、
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特点到用途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的方法(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说明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描述了事物的特征、特点、作用、结构和使用方法等,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该事物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
一、了解说明文的作用和应用场合说明文的最大特点是以客观、准确、明晰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与属性,是向人们介绍、传达信息和传递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可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点和用途,以及使用该事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说明文的应用场合非常广泛,比如使用说明、产品介绍、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学习笔记等。
二、注意说明文的构成和特点说明文的基本结构通常包含三个部分:引入,主体和结尾。
引入部分有助于读者了解本篇说明文的主题和对象;主体部分就是对该对象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描述;结尾通常提出对该对象的一些评价、推荐或注意事项等。
说明文的特点是表达方式要严谨、精确,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从客观、实用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问题。
说明文所用的词汇和语言也要求准确、恰当、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感性化的词汇。
三、学习与运用说明文的技巧1. 注意审题:在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了解说明文的主题、对象和要解答的问题。
2. 重视段落:说明文的段落往往与描述的特点和属性有很大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并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3. 照顾结构:说明文的基本结构从引导、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构成,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对象。
4. 注意细节:在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时,一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事物的差异和重要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分辨哪些细节有必要介绍、哪些细节可以省略。
5. 辨别态度:说明文对事物的态度往往比较客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因此,学习透彻的说明文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态度。
以上就是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解题思路: 指出哪个词语的运用;
点出该词语起到限制性作用,表示在××(找一个近义词代替)情况下,并不是在××情况下,结合原句具体分析;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考察类型: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特点
准确性
生动性
具体体现
(1)用词讲究分寸分三类:
a)表示推测估计。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左右等;
b)表示范围。如:任何、只、只有、通常、之一、仅仅、全、都等;
c)表示程度。最、更、很、最主要
(2)数字的使用
(3)引用资料(确凿)
(1)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考察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9.考点九:中心句
考察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考察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教学课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各类说明文考点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记叙文阅读技巧把握
难点:记叙文阅读技巧运用
新知识梳理
【说明文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及概括。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其作用。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为您整理“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近年来,通过研究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答题规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对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与归纳,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考点,十二个题型。
这是对学生文字的书写、词义的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理解的考察。
要认真仔细阅读对应的段落,思考词义,比较异同,注意搭配等。
题型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题型2:在文中找到相应近义词。
题型3:联系上下文,辨析词义。
在标题中寻找特征;在中心句、段落的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用原文回答;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即,在各段段意的归纳中提取组合特征。
题型4: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词语填空。
题型5:研读文章进行概括。
题型6:词语的指代义和比喻义。
题型7:考查原因、条件的分析
要整体细读文本,紧扣文本内容来理解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在解题时须理清全文的结构脉络,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然后依次找出统领段落层次的关键语句。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2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考查要点】在整体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准确地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受、发现或设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准确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要言不烦地对文段的内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品析说明的语言,说明词或句子的含义、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对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文字“再表达”,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或画出图形,等等。
【知识疏理】1.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说明文语段中的中心句与文句。
3.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特点与文段结构特点;总说与说。
4.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
5.说明文语段的层次划分角度。
6.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7.平实与生动的语言。
8.说明中的描摹。
9.科学小品的特点。
10.图表的设计。
11.联想与想像。
12.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主要题型为填写题、简答题、简述题、概括题、图表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
次要题型为仿写题、判断题、选择题。
【解题导引】例1.(2003年盐城)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
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
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
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
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考查要点】在整体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准确地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受、发现或设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准确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要言不烦地对文段的内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品析说明的语言,说明词或句子的含义、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对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文字“再表达”,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或画出图形,等等。
【知识疏理】1.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说明文语段中的中心句与文句。
3.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特点与文段结构特点;总说与说。
4.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
5.说明文语段的层次划分角度。
6.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7.平实与生动的语言。
8.说明中的描摹。
9.科学小品的特点。
10.图表的设计。
11.联想与想像。
12.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主要题型为填写题、简答题、简述题、概括题、图表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
次要题型为仿写题、判断题、选择题。
【解题导引】例1.(2003年盐城)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
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
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
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
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
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八年前,科学家针对耐药性,变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为多种抗病毒药物的配伍联合用药,创造了“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较好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逃避“耐药”的黑洞。
最近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可能使之成为首个能逃避“耐药”黑洞的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
该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人免疫细胞内部,就像给人体的“生命卫士”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使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进行“策反”,并无从复制和变异,只能处于“孤立”状态,最终在免疫细胞和抗病毒药物面前束手待毙。
这一新型药物已得到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用于临床。
1.第1段开头为什么把人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称之为人的“生命卫士”?2.根据第1段内容,为下图的3个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3.第3段“只能处于‘孤立’状态”中“孤立”的意思是什么?(依据文中语句回答)4.第3段中加点的“有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
上面用于命题的材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
第1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对陌生的内容进行阐释,解答时要反复浏览相关内容,找到与题目有关的辅助材料作为答题的依据;第2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采用了图表题,要能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语作答;第3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并要求依据文中语句回答,要细读词语前后的文字;第4题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第5题考查对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撷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答案。
此题的参考答案为:1.因为这种细胞能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
(或:因为这种细胞能使人免疫。
)2.免疫细胞(内部)病毒感染细胞组织系统3.指艾滋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也无从复制和变异。
4.不能。
“有可能”表示情况并不确定,去掉后就变成肯定了。
(或:“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状态,去掉后就不准确了。
)5.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给免疫细胞穿上了“防弹衣”。
(或:说明了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致人死亡的过程,以及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的神奇功效。
或: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将置艾滋病毒于死地。
或:新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入免疫细胞内部。
)例2.(2004·荆门)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它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万年的光和热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在4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万年为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的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近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人类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地球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 00年后乃至400万年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人类可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替代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那么这种替代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毕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
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吃咸萝卜操淡心的!⑦所以,人类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1.阅读全文回答问题: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什么?2.文章第②段中“这一过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
3.文章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中能量消耗者应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第③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20字以内。
5.文章第⑤段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改后将正确的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如果()……那么()……毕竟()……6.文章第⑥段中“吃咸萝卜操淡心”一语是个______语,它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个与“吃咸萝卜操淡心”意思相同的成语。
7.阅读文章第⑦段,指出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仔细推敲文章结构,如果将文中的第⑥段调换位置,你认为应放在哪一段前为宜?9.请你以“地球与人”为主题策划一则有创意的公益广告。
要求有明确的主题词和具体的画面描写,40字左右。
上面的第1题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不妨从首段中找出总起句作答:①“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②“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当然,善于自己概括更好,即可答作:①地球资源的多少;②地球外在环境的稳定与否。
第2题看看是否明确复指的内容,当划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第3题的判定需承前蒙后,酌指“太阳”,因为“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
第4题务必考虑到限制的条件,答案并不过死,或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地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或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关系,关键在于积极地提取主要信息,思维聚合要快。
第5题考到关联词语,凭语感可知道前一个复句应为转折关系,由此得到下一句的结论,连贯看来,需改为“虽然……但是……所以……”才较为合适。
第6题直击熟语(俗语),熟语自有其妙处,“吃咸萝卜操淡心”如同“杞人忧天”一样,纯属“庸人自扰”,于是很艺术地告诉人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都无须担忧地球的外在环境会对地球产生威胁。
第7题是要发掘句子的含义,推敲而言,这个句子说的是人类在消耗地球资源方面不能做到自我约束(无节制、肆意破坏、掠夺性开采……),举例来说,人类无限度地开采石油,无限度地采伐树木等等,就更加使人折服了。
第8题关乎文章的结构,商榷的结果还是放在第⑷段前适宜,这也与语义语境关系甚密。
第9题借题发挥,由选文的题材生发开,提出创意广告,足以实实在在考核出考生的素质。
此题的主观性特强,但无论怎样也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
所谓主题,得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生动的画面,譬如:黄河已经成了悬河,长江之底已干裂见缝,旁边站立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老人脸上挂着一颗硕大的泪滴(特写)……二是要有鲜明的主题词,譬如:如果说地球上还有一滴水,那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整个作品务求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发人深省,产生必要的社会效应。
(参考答案:1.地球资源的多少和地球外在环境的稳定与否(或“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和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2.指代的内容是“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3.太阳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
4.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地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或: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地球资源消耗的关系5.虽然……但是……所以6.熟语(或俗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都无须担忧地球的外在环境会对地球产生威胁。
杞人忧天(或“庸人自扰”等)7.含义:人类在消耗地球资源方面不能做到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