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高中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2)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市场经济各种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宏观调控建议,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2)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
2、教学难点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和资源配置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而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结合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列举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在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说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讲述我国在扶贫、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分析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措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3、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含义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讲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如税收调整、利率变动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
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焉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应把握两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理论上,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由公有制决定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在实践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也经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某些情况可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严重。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发展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发展教案主题: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发展一、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1.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它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政策等。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包括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形成、竞争机制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有计划和有市场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计划经济的优势,能够调动全社会资源,又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更加灵活高效。
2. 有国家和市场相互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起到调节和管理作用,同时也给予市场更大自主权。
3. 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有公有制企业,也有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4. 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注重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也注重社会效益,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资源分配公平。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1. 探索期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经济因素较少。
2. 建设期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和外资,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
3. 完善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 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
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
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
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略)[教师引导]同学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从容说课关于市场经济的内容,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因为这一课之后介绍的内容,如企业、三大产业以及下册所讲的财政,银行、商业和服务业等。
都属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它们的性质和特点.都要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
本框所讲到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时的中心和重点。
为突出这一重点。
首先以大家熟知的我国的淡水资源状况这一感性材料为切入口,配以声、像、画俱备的录像资料,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推导,从资源→资源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全社会的发挥,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接下来,围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列举典型事例,选择幽默漫画,引导学生广泛地学习、讨论、思考、引申,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得出结论。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三者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和学的有机统一,较好地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教辅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资源和资源配置、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有关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类比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同时,通过对市场经济四个特征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尤其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与市场、商品经济的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4单元第9课第2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4.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
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3.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难点: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基础·初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3)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科学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需要,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及手段(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①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还包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
②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
③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等。
[预习·提升]1.判断(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连线宏观调控的手段。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82探究问题一【提示】(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并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所有制形式多样、竞争与合作并存等。
3. 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通过一个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市场调节和市场竞争,而计划经济则由国家统一安排。
4. 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转型,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5. 案例分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并就其中的矛盾、利益平衡等问题展开讨论。
6. 总结与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或幻灯片:用于呈现图表和发展历程等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贵阳六中李人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辩证地看问题以及运用实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更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要求学生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觉悟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三、其他1、教学方法分析与归纳相结合,讲解分析中设疑、点拨、启发、引导,并列举实例分析,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30年来我们贵阳的变化。
请xx同学来为我们展示他所收集到的贵阳发展变化的相关资料。
学生:多媒体展示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贵阳市的发展成果以及图片对比(喷水池、大十字、小河区、金阳新区)的变化。
教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发展如此迅猛,经济增长如此之快呢?学生:改革开放教师: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幻灯片、板书)教师:刚才视频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交通、工业、旅游、饮食等各方面繁荣发展的贵阳,图片的对比使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我们贵阳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导学设计
成就 。 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 说 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 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 手段的长处 ,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 ; 力层面 : 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 或观 2 培 点分析实际 问题的能力 ,透过事物 的现 象认 识事物本质 的能力。3 . 思想觉悟层面 : 坚定走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的信念 ,更加坚信 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关于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 的导学设计
辛国强
( 河南省 汝g 市第二高级 中学, , I 1 河南 汝州 4 7 0 ) 6 50 中图分类号 : 6 32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92 2 1 )1 00 -2 17 - 9 ( 0 0 1 -0 0 0 0
一
、
导 学 结 构
r 懵薇和费豫 的舍理配I
一
) 括 一艘 征 市 和 坜垃 的含 市 妊 的 特 { 塌 市 侪 义
市辐蛀 的一般恃征
f 国囊宏唬调控鲍0謇性
:) 巨家的雹嘲 控 { 国蜜毙嘲 控帕任务
l 国震霞 观_控的 手最 调
社会
二、 导学探 究 1 . 知识层面 : 结合 我国经济建 设 的伟大
和私 有制 的出现 , 产生了商品经济。 在资本主 义社会初期 ,随着机 器大 生产和 商品经 济的
发展 , 要求在全社会范 围内配置 资源 , 产 从而 生了市场经济。 2 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 联 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了商品经济 , 就谈不上 市 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 生产阶段的要求和产物 ,是社会化的商品经 济. 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 ) - 国家宏观调控 1 .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市场的调节作 用不是万能的 , 存 市场 在着 固有的弱点和 缺陷, 具有自发性 、 目性 盲 和滞后性 , 并产生消极 影响。() 2市场经 济的 正常发展 , 要充分发挥市场 的作 用 , 且 和主观行 为 , 不仅 而 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和破坏 需要有国家的宏观 调控 。只有加强 国家 的宏 市场机 制的正常作用。 观调控 , 才能克服市场 的种种缺陷 , 有形 把“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四) 的手” 无形 的手 ” 与“ 结合起来 , 保证市场经济 1 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 义市 坚 健康有序地发展 。 场经济 的基本标志。这里 应注意两 点: 第一 。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公有 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我国。 在 宏观调控 的主要 目标 是促 进经济增 长 ,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 的社会主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的。 第二 , 在发展社会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以下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优化配置;2.市场;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具体举措及其作用。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讲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如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宏观调控等。
3.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
-主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2.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一:同学们,你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问题二: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引入新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
4.设计一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目,要求涵盖本章节所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题目类型可以为选择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
5.请同学们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选取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文章。要求: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观点独到,论述合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政治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个百分点。
到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15.19元,到2001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
1975年8月,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
教学设计5: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感悟: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感悟:宏观调控
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实现共同富裕D.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我国之所以要进行宏观调控,是因为()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自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③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④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国家将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12%不等,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
这运用的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市场调节的手段D.经济手段
二、连线题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含义
2、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4)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
5)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
6)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1)针对市场调节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2)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2)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四、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五、课时安排一框题,一课时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与此同时,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频《春天的故事》,大家知道这首歌里的一位老人讲的是谁?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在邓小平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首先,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案例
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学情分析1、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一年级(上册)2003.6.2版》。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理解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关注生活、关注家乡、关注国家政策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改革、热情支持新事物,创造美好生活。
3、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教学方法教法:设置情境、提供案例、引导点拨,贯穿启发式教学;学法:探究式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别思考与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二、教学过程(一)、热点导课,兴趣铺垫在刚刚结束的“2004 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十大城市”评比中,我们温州市榜上有名。
这十大城市分别是:成都、大连、东莞、杭州、青岛、深圳、沈阳、苏州、温州、无锡名列其中。
(这是在11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现场,这是我们的李强书记高举奖杯的情景)。
那么温州的活力到底在哪里呢?李强书记指出:“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而发展市场经济,这就是温州的活力所在”。
其实温州经济的发展正是中国近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幻灯展示)。
(二)联系实际、运用教材,合作探究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那么,在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一)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书展示)教师展示:昔日计划经济年代的温州:永嘉单干,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洞头靠贷款吃饭,一个字“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课标与教学要求内容目标: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提议与建议: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政府有必要采取适当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调控和监督管理等。
二、教材梳理1、知识结构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加强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2、知识要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这也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4)、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3、解疑释难对宏观调控的理解的几个误区。
(1)、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职能内。
(2)、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在于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与无的问题。
(3)、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
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
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
个百分点。
到20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xx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
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
1975年8月,
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
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
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
1992年3月9日,国家确定绥芬河
为黑龙江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中俄双方贸易的加强,
1998年到20xx年几年间,绥芬河共向国家上交关税17.1亿元,
是1949年至1987年38年上交关税的9倍,所以,今天在这个人
口仅十余万的“弹丸之地”,亿万富翁早已不是新鲜事,大街上
名车举日可见,还有人拥有私家直升机……有人也形象地的说,
佳木斯人不再靠天吃饭,而要靠市场,靠头脑吃饭。
[提问]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教师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借鉴和吸收。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是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
自己的基本特征。
(三)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所有制)
[问题]不同地方、不同产业公有制所占的比重有所区别,会不会
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师结合课本讲解]2、社会主义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分配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回答] 有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教师小结]原因:
(1)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2)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控。
[案例]2003年10月以来,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商场里的粮油、食品价格也上涨,今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口3337.9 亿美元,增长40.3 %。
比去年全年多出一成还多,在价格上涨信号的刺激下,我国采用积极地财政政策,上调工资收入。
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因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中国经济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教师分析总结](1)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
(2)供求关系。
(3)这种现象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是成功地抑制了通货紧缩。
(4)中国经济将步入到一个增长的中长周期。
(15—25年)
(5)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学生阅读61页内容并回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教师总结]学生画课本内容。
三、总结、扩展
1、总结: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扩展: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能正确认识理解有关社会现象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四、作业布置
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