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第五章流动阻力和

合集下载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流体流动阻力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探究流体流动阻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流动阻力的概念和意义;2.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流速等因素的关系;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会受到管壁的摩擦力和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的黏滞力的阻碍,从而产生阻力。

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黏性有关,也与管道的形状、管径、流速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液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和动能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公式。

实验装置与仪器1. 实验装置:包括液压台、流体供给装置、流量计、压力计等;2. 测量仪器:包括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2. 调整流量控制阀,使流量计示数稳定在一定数值;3. 测量管道的直径和长度,并记录相关数据;4. 开始实验,打开液压台的电源,使流体进入管道;5. 启动计时器,测量流体通过管道的时间;6. 停止计时器,记录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流速下的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流体流动阻力。

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点规律:1. 随着流速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流速增加会导致流体与管壁摩擦力增加,从而增加流动阻力。

2. 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减小。

这是因为管道直径增加会使流体流动的截面积增大,减小单位面积上流体的速度,从而减小流动阻力。

3. 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增加。

这是因为管道长度增加会导致流体流动的摩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流动阻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流动阻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流体力学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

流体力学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

d
4 144 1.( 27 m/s) 2 3600 3.14 0.2
由式
l V 2 64 l V 2 64 1000 1.27 2 hf 16.57 (m 油柱) d 2 g Re d 2 g 1587 .5 0.2 2 9.806
d ,管长 l 【例 】 输送润滑油的管子直径 8mm 15m ,如图所示。 2/s,流量 3/s,求油箱的水头 油的运动黏度 12cmQ m 15 106 (不计局部损失)。 h
第四节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一、恒定 1.恒定均匀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列1-1和2-2截面的 B Bernoulli 方程: 均匀流, v1=v2
第四节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一.流动特性 层流(laminar flow),亦称片流:是指流 体质点不相互混杂,流体作有序的成层流动。 特点: (1)有序性。水流呈层状流动,各层的质点互 不混掺,质点作有序的直线运动。 (2)粘性占主要作用,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 (3)能量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 (4)在流速较小且雷诺数Re较小时发生。
4Q 4 12104 (m/s) V 2 0 . 239 d 3.14 0.0082
雷诺数
Re Vd 0.239 0.008 127.5 2000 6 1510


为层流列截面1-1和2-2的伯努利方程
图6-12 润滑油管路
pa pa V12 V 22 h 1 0 2 hf g 2g g 2g
第一节
流动阻力及水头损失 的 分类与计算
一.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的分类 沿层阻力: 几何边界不变的管段上产生的 阻力hf 沿层损失: 由沿层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 几何边界发生急剧变化的管 段上产生的阻力hm 局部损失: 由沿层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 ∑ hl= ∑ hf+ ∑ hm

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

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

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105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 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 上相距为l 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f h ,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 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 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 )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

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 )所示。

流体力学第5章管内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流体力学第5章管内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2 2
64 Re
层流沿程水力摩阻系数
5.1.5 层流流动入口段长度
le 0.058Re d 湍流流动圆管入
le 25 ~ 40 d
口段长度
层流流动时管道 入口段长度
例题
原油沿管长为50m,直径为0.1m的管道 流动,已知动力粘度为0.285N.s/m3,密 度为950kg/m3,试确定(1)为保证层流 状态允许最大的流量;(2)相应的进 出口压力差(3)管路中流速的最大值 (4)壁面处的最大切应力。
5.1.0概述(阻力产生的原因)
1、阻力产生的原因 (1)外因 ③管壁粗糙度:一般而言,管路越粗糙, 水流阻力越大。 绝对粗糙度——壁面上粗糙突起的高度。 平均粗糙度——壁面上粗糙颗粒的平均 高度或突起高度的平均值。以e表示。 相对粗糙度——e/d ,管路绝对粗糙度 相对于管径的无量纲比值。
第5章 管内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5.1 管内层流流动及粘性摩擦损失
【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讨论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 及分类 ,同时讨论两种流态及转化标准 并且在此基础上讨论圆管层流状态下流 速分布、流量计算、切应力分布、沿程 水头损失计算等规律。
5.1.0概述(阻力产生的原因)
1、阻力产生的原因 (1)外因 ①断面面积及几何形状 ② 管路长度 L:水流阻力与管长成正比。 ③管壁粗糙度:一般而言,管路越粗糙, 水流阻力越大。
5.1.1 层流与湍流流动
2、流态的判别: (1)临界流速
5.1.1 层流与湍流流动
2、流态的判别: (1)临界流速 缺点:临界流速的值随着管径以及工作 液粘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个常数, 作为判别标准并不实用。
5.1.1 层流与湍流流动
2、流态的判别: (2)临界雷诺数 dv dv Re 对于圆管而言,雷诺数: 。 同临界流速类似,Re有上临界雷诺数Rec’和下 临界雷诺数 Rec之分。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流 体通过不同管径流动时,临界流速vc值不同, 但下临界雷诺数 Rec却大致相同,约在 2000~ 2300 范围之内。(上临界雷诺数 Rec’ 不稳定, 且Rec’ >Rec,约在4000~12000之间)。

流体力学第5章管流损失和阻力计算

流体力学第5章管流损失和阻力计算
流体内部的各种因素
除了流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外,流体内部的粘性、湍流等也会导致能量损失。 例如,湍流会使流体的流动变得不规则,增加流体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摩擦,从 而产生更多的能量损失。
损失和阻力的影响
01
能量消耗
管流损失和阻力会导致流体在 流动过程中能量不断损失,这 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来克服这些 损失,如泵或风机的能耗会增 加。
02 系统效率
管路中的损失和阻力会降低整 个系统的效率,使得系统需要 更多的输入能量才能达到预期 的输出效果。
03
设备选型
04
在进行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管 路中的损失和阻力,以确保所选 设备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例如, 在选择泵时,需要考虑到管路中 的损失和阻力,以确保泵能够提 供足够的扬程和流量。
安全风险
理论发展
实验结果可为流体力学理论的发展提 供实证支持,进一步完善管流损失和 阻力的计算模型。
THANKS
感谢观看
过大的管流损失和阻力可能会导 致流体流动受阻,甚至产生流体 过热、压力过高等问题,这可能 对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 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 ,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02
管流损失的计算
局部损失计算
局部损失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 流动时,遇到突然扩大、缩小、 弯曲等局部障碍而产生的能量 损失。
控制流体流速和压力
降低流体流速
01
适当降低流体在管路中的流速,可以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从
而降低管流损失。
控制流体压力
02
合理控制流体在管路中的压力,避免过高的压力导致流体流动
阻力的增加。
使用减压阀和稳压阀
03
在管路中安装减压阀和稳压阀,可以稳定流体压力,减小流体

流体力学体验阻力-流动阻力与计算(2)

流体力学体验阻力-流动阻力与计算(2)

2
当流体从管道流入断面很大的容器中或气体流入大气时,
A1 1 0, A2
1。这是突然扩大的特殊情况,称为出口阻力系数。
直角出口
A2 1.0 k 1 A 1
2
圆角出口
A2 1.0 k 1 A 1
2
A2 1.0 k 1 A 1
确定了流态的判别方法。
(a)
层流状态
(b)
过渡状态 湍流状态
(c)
雷诺实验表明:
① 当流速大于上临界流速时为 湍流;当流速小于下临界流速时 为层流;当流速介于上、下临界 流速之间时,可能是层流也可能 是湍流,这与实验的起始状态、 有无扰动等因素有关,不过实践 证明,是湍流的可能性更多些。 ② 在相同的管径下用不同的液 体进行实验,所测得的临界流速 也不同,粘性大的液体临界流速 也大;若用相同的液体在不同管 径下进行试验,所测得的临界流 速也不同,管径大的临界流速反 而小。
管道入口的形状对阻力系数的影响:
直角进口
圆角进口
0.5
0.2 ~ 0.04
内插进口
圆弧进口
0.8
~ 0.04 0 .2 ~ 0.2 04
渐缩管
渐缩管的形状由缩小面积比 A1 A2和收缩角 确定。 渐缩管流动时损失形式以沿程损 失为主,不存在流线脱离壁面的问题。
u u u
称为时均速度,定义为:
时间t1内,速度的平均值
u u u
1 u t1
t1 0
udt
u u u
湍流中某一点瞬时速度可 用下式表示:
u u u
p p p
雷诺应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0 u0 u*0
u*
结论:粘性底层中的流速随y呈线性分布。
3、粘性底层的厚度
实验资料表明:当 y 0
时,u*0 11.6
0
11.6
u*

0
8
v2
0
8
v2
0
8 v u*
v
8
0 11.6
32.8 32.8 d 8v v vd
0
32.8d
Re
说明: (1)粘性底层厚度很薄,一般只有十分之几毫米。 (2)当管径d相同时,随着液流的流动速度增大,雷诺数增大,粘性底层 变薄。
0
l 2 ( dux
dy
)2
k 2l 2 ( dux
dy
)2
u*
0 ky dux
dy
dux 1 dy u* k y
ux 1 ln y C u* k
(y 0 )
说明:在紊流核心区(y>08
r0 2
1 2 umax
即圆管层流的平均流速是最大流速的一半。
二、沿程损失与沿程阻力系数
v
1 2
umax
gJ 8
r0 2
J
hf L
8v gr02
hf
32 vL gd 2
( hf v1.0 )
hf
32 vL gd 2
64 L v2 Re d 2g
L v2 d 2g
三、混合长理论
普兰特假设:
(1)引用分子自由程概念,认为
ux
l1
dux dy
uy
l2
dux dy
(2)归一化处理
l 2 ( dux )2
dy
四、紊流流速分布
普兰特假设:

流体力学第五章流体动力学微分形式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第五章流体动力学微分形式基本方程

或 D w 0
Dt
第4页 退 出 返 回
(5.3a)
第五章 流体动力学微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一节 连续性方程
对于稳定流动, 0,于是式(5.1)变为
t wx wy wz 0
x
y
z

w 0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为常数,则连续性方程为
wx wy wz 0 x y z

w 0
和为零,六面体中流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即
wx
wy
wz
0
t x
y
z
(5.1)
式(5.1)就是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将上式展开,并且注意到
d dt
t
wx
x
wy
y
wz
z
则连续性方程也可写成 1 d wx wy wz 0 dt x y z
(5.2)
写成向量形式 (w) 0
t
(5.3)
Fr
1
p r
w t
wr
w r
w r
w
wz
w z
wr w r
F
1
p r
(5.9)
wz t
wr
wz r
w r
wz
wz
wz z
Fz
1
p z
式中 Fr 、F 、Fz 分别为单位质量的体积力在r、、z方向的分量。
第4页 退出
返回
第五章 流体动力学微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二节 理想流体运动方程
其中,f1至f6是给定的函数。 对于稳定流动,流场中各点的物理量不随时间改变,所以不存在初始条
件。
边界条件是指所求物理量在边界上的取值。如对静止的固体壁面,由于

流体力学之管中流动

流体力学之管中流动
A R 0
p 2 2 p 4 pd 4 ( R r )2rdr R 4l 8l 128l
p
128qV l d
4
测定粘度
pd 4t
128lV
三、平均流速和最大速度
平均流速
qV pR4 p 2 v R 2 A 8 lR 8l
r=0处,得管轴最大流速
l hf d
v2 2g
5-1 雷诺实验
雷诺实验装置
一、两种流态 实际流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流动型态是由英 国物理学家雷诺通过实验而发现的。 层流(Laminar Flow):各流层质点互不 掺混,分层有规则的流动状态。 紊流(Turbulent Flow):质点运动轨迹 极不规则,各流层质点剧烈掺混。
1 v udA A A
管中湍流的切应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1.粘性底层、水力光滑管与水力粗糙管
粘性底层
固体通道内紊流,以圆管中紊流为例,根据紊流速 度分布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如图所示)。 粘性底层 壁面附近一个极薄的流层,厚度一般 小于1mm,由于粘性作用,在壁面上流 速为零,流速梯度很大,呈线性分布。 受边壁限制,流体质点基本上不能作 横向运动。粘滞切应力起主导作用, 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32.8d Re
紊流核心
紊流充分发展,流速呈对数分布 。
过渡区
粘性底层和紊流核心之间的过渡段,习 惯上将过渡区也划入紊流核心区。
注意:粘性底层虽然很薄,但它对紊流的流速分布 和流动阻力都有重大影响。
水力光滑管
当 时,管壁的绝对粗糙度完全淹没在粘 性底层中,流体好象在完全光滑的管子中流动, 这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工业管道和柯列勃洛克 (Calebrook)公式

流体力学-第5章

流体力学-第5章

六. 伯努利方程 的应用举例
%%%%%%%%%%%%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表明三种机械能相互 转化和总机械能守恒的规律,由此可根据具 体流动的边界条件求解实际总流问题。
1
%%%%%%%%%%%%
先看一个跌水的例子。取 顶上水深处为 1-1 断面,平 均流速为 v1,取水流跌落高 度处为断面 2-2 ,平均流速 为 v2,认为该两断面均取在 渐变流段中。基准面通过断 面 2-2 的中心点。
Gz dQdt( z2 z1 )
2 2 1 1 u u 2 2 m2u2 m1u1 ( 2 1 ) dQdt 2 2 2 2
外力对系统做功=系统机械能量的增加
2 2 u2 u1 ( p1 p2 )dQdt dQdt( z2 z1 ) ( ) dQdt 2 2
实际流体恒定总流 的伯努利方程
断面 A1 是上游断面,断面 A2 是 下游断面,hl 1-2 为总流在断面 A1 和 A2 之间平均每单位重量流体所损耗 的机械能,称为水头损失。水头损 失如何确定,将在后面叙述。
分析流体力学问 题最常用也是最 重要的方程式
二、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几何表示——水头线
u p2 u z1 z2 2g 2g
p1
2 1
2 2
(P57 3-39)
单位重量理想 流体沿元流的 能量方程式
能量方程
•能量方程的
物理意义
z
u2 z Cl 2g p
伯努利方程表示能 量的平衡关系。
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位置 势能(简称单位位置势能) **************** p 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压强 势能(简称单位压强势能) **************** 单位重量流体所具 p z 有的总势能(简称 单位总势能)

流体力学4

流体力学4

2、起始段长度:层流 L*=0.02875dRe; 紊流 L*=(25~40)d。 3、① 如果管路很长,l»L* , 则起始段的影响可以忽略,用
64 ② 工程实际中管路较短, Re 考虑到起始段的影响,取 75 Re
5—3 圆管中的湍流

一、时均流动与脉动
管中湍流的速度随时在发生变化, 这种瞬息变化的现象称为脉动。 研究湍流的方法是统计时均法, 研究某一时间段内的湍流时均特性。

三、管路特性
管路特性就是指一条管路上水头H(hW)
与流量qV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 则称为管路特性曲线。 hW=k· V2 q

例题1:图示两种状态,管水平与管自然 下垂,那种状态流量大,为什么?
1
3
Z2
2
Z1

解:分别对1、2断面及1、3断面列伯努 利方程,有
l V2 l V2 z1 ( 入 ) 2 g (1 入 ) 2 g d d l V2 2 z 2 (1 入 ) 2 g d

d 2g
64 层流 Re
75 ;工程中取 Re
68 0.25 紊流 0.11( R d ) e
5—5 圆管中的局部阻力

局部损失
V hj 2g
2

一、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 1、漩涡; 2、速度的重新分布。
二、几种常用的局部阻力系数 1、管路截面的突然扩大
(V1 V2 ) hj 2g
5—2 圆管中的层流
一、速度分布与流量 p 2 2 1、速度分布 v (R r ) 4l

可简写为 v A Br 公式说明过流断面上的速度v与半径r 成二次旋转抛物面的关系。

流体力学-张也影-李忠芳 -第5章-管中流动

流体力学-张也影-李忠芳 -第5章-管中流动

z1

p1
g

z2

p2
g
hf
hf
z1
p1
g



z2

p2
g

流动为均匀流,惯性力为零,列平衡方程
p1A p2 A gAl cos 0l2r0 0

z1

p1
g



z2

p2
g


2 0l gr0
f 局部阻碍的形状、尺寸
2.几种常见的局部损失系数
(1)突然扩大
列1-1和2-2断面的能量方程
z1

p1
g

v12 2g

z2

p2
gv22ຫໍສະໝຸດ 2g hj列动量方程
p1A2 p2 A2 gA2 z1 z2 Qv2 v1
hf

k v1.75~2.0 2

v1.75~2.0
结论:流态不同,沿程损失规律不同
ab段 ef段 be段
层流 湍流 临界状态
1 45 2 6015'6325'
m1 1.0 m2 1.75 ~ 2.0
m3 2.0
§5-2 圆管中的层流
1.沿程损失与切应力的关系
列1-1和2-2断面的能量方程
(a)层流 (b)临界状态 (c)湍流
上临界流速vc’ 下临界流速vc——临界流速
vc vc '
2.雷诺数
Re=vd/υ——雷诺数(无量纲)
Re c

vc d

vc d

Rec——临界雷诺数(2320左右) Re<Rec 层流 Re>Rec 湍流(包括层流向湍流的临界区2320~13800)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而流动阻力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流体流动阻力,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流体粘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目的:1. 测量不同流速下的流体流动阻力;2.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的关系;3.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的关系;4.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黏性、流速和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流动阻力可用以下公式表示:F = k * ρ * v^2 * A / 2其中,F表示流体流动阻力,k为流体流动阻力系数,ρ为流体密度,v为流速,A为流体流动的截面积。

实验仪器: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2. 流速计;3. 测量工具(尺子、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确保流体流动通畅。

2. 调节流速计,使其显示为零。

3. 打开流体流动装置,调节流速控制阀,使流速逐渐增加。

4. 当流速稳定后,记录流速计的读数,并测量管道的直径和流体的密度。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分别测量不同流速下的流速、管道直径和流体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速与流体流动阻力的关系曲线图。

可以发现,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随着流速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加。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的关系。

通过保持流速不变,测量不同管道直径下的流体流动阻力,可以发现,管道直径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小。

这是因为管道直径增大会减小流体流动的截面积,从而减小了流体流动阻力。

此外,实验还探究了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粘度的关系。

通过测量不同流体粘度下的流体流动阻力,可以发现,流体粘度越大,流体流动阻力也越大。

这是由于流体粘度增大会增加流体内部的黏滞阻力,从而导致流体流动阻力的增加。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成正相关关系;2. 管道直径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小;3. 流体粘度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大。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引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了解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碍情况对于各种应用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流体流动阻力的原理、测定方法以及实验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流体流动阻力的原理流体流动阻力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

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动速度以及物体形状等因素。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压力变化。

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压力变化和流速来确定流动阻力的大小。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一:压力差法压力差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差来确定阻力的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合适的试验装置,包括流体源、测压装置和物体样品。

2. 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差,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或者水银柱测压法。

3. 根据压力差和流体速度计算出流体流动阻力。

测定方法二:阻力系数法阻力系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结合流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计算出阻力系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流体源、测力装置和物体样品。

2. 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可以使用力传感器或者天平等装置。

3. 根据阻力大小、流体密度、物体形状等参数计算出阻力系数。

流体流动阻力的实验过程实验准备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流体源、压力传感器、流速计、物体样品等。

2.根据实验需要调整流体源的流量和压力。

3.确保实验环境稳定,以减小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1.将流体导入实验装置,确保流体稳定流过物体样品。

2.实时监测流体的压力和流速,并记录相应数据。

3.若使用压力差法,需分别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值。

4.若使用阻力系数法,需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g h f = lg K + m lg v 或 h f = Kv m
四、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
雷诺数: 雷诺数:
Re = vd
ν
µ ν v c = Rec = Rec ρd d
下临界雷诺数 上临界雷诺数
Rec = 2000 ~ 2320
' Rec = 12000 ~ 40000
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 :
在研究和计算紊流流动问题时,所指的流动参数都是时均参数 在研究和计算紊流流动问题时, 为书写方便起见,常将时均值符号上的“ 为书写方便起见,常将时均值符号上的“一”省略 我们把时均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 我们把时均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称为准定常紊流 时均值只能描述流体总体的运动, 时均值只能描述流体总体的运动,不能反映脉动的影响
∆ δ≥ 0.4
(2)粗糙管
∆ δ≤ 6
(3)过渡粗糙管
∆ ∆ <δ < 6 0 .4
四、湍流切应力分布和流速分布
1.切应力分布 1.切应力分布
du 2 du 2 τ = τ 1 + τ 2 = −µ − ρL ( ) dy dy
摩擦切应力 普朗特混合长度 : 附加切应力
y L = ky 1 − r0
表示。 2.水力半径:过流截面面积与对应湿周的比值,用 R 表示。 水力半径:过流截面面积与对应湿周的比值,
R= A
πd 2 / 4 d R= = = χ πd 4
A
圆管
χ
当非圆管流与某一圆管流的过流能力相当时, 3.当量直径 :当非圆管流与某一圆管流的过流能力相当时, 即两者的水力半径相同时,圆管的直径为非圆管流的当量直径, 即两者的水力半径相同时,圆管的直径为非圆管流的当量直径, 表示。 用 d eq 表示。
1.局部阻力:流体流经固体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时,流速大小、 1.局部阻力:流体流经固体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时,流速大小、 局部阻力 方向迅速改变,流动急剧调整产生的流动阻力。 方向迅速改变,流动急剧调整产生的流动阻力。 2.局部损失:流体克服这种局部阻力而产生的水头损失,用h j 局部损失:流体克服这种局部阻力而产生的水头损失, 局部损失 表示。 表示。
k 称为卡门常数
k = 0.36 ~ 0.435
2.流速分布 2.流速分布 近壁层流层: (1)近壁层流层: 管壁切应力 摩阻流速 u*Hale Waihona Puke 流速分布 (2)湍流层 : 切应力
du u τ0 = µ ≈µ dy y
u u* y = u* ν
光滑管 u* y u = 2.5 ln + 5.5 u* ν 粗糙管
Re ≤ 2000
Re > 2000
层流 湍流
五、水力要素
1.湿周:过流截面与固体边界相接触的线段长度,用 χ 表示 湿周:过流截面与固体边界相接触的线段长度, 实线)。湿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动阻力的大小, )。湿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动阻力的大小 (实线)。湿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动阻力的大小, 在过流截面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湿周越长,流动阻力越大。 在过流截面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湿周越长,流动阻力越大。
抛物线分布
ρ gh f 2 2 u= (r0 − r ) 4 µl
2.流速分布 2.流速分布 3.流量 3.流量
Q=∫
r0 0
ρ gh f 2 2 πρ gh f 4 (r0 − r ) ⋅ 2π rdr = d 4µl 128µl
4.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
ρ gh f d 2 Q v= = A 32 µ l
Re* = u* ∆
ν
≤ 0.3
0.3 < Re* < 70.0
Re* ≥ 70.0
莫迪
§5-7 局部损失计算
一、边界层理论
1.边界层: 1.边界层:贴近平板存在 边界层 较大切应力、 较大切应力、粘性影响不能 忽略的这一层液体 。
y 均匀流动断面切应力: τ = τ 0 (1 − ) 均匀流动断面切应力: r0 流速分布表达式: 流速分布表达式: u = u* ln y + C k
τ =τ2
u y = 2.5 ln + 8.5 u* ∆
§5-6 湍流的沿程损失
一、湍流沿程损失计算
1.计算公式 1.计算公式
l v2 hf = λ d 2g
λ = f ( Re,∆/d)
2.沿程损失系数的确定 2.沿程损失系数的确定 (1)实验和理论的方法 (2)根据实验实测资料,得到经验公式 根据实验实测资料,
二、尼古拉兹实验
尼古拉兹用黄沙筛选后由细到粗分为六种, 尼古拉兹用黄沙筛选后由细到粗分为六种,分别粘贴在光 滑管上 用三种不同管径的圆管(25mm、50mm、l00mm) 用三种不同管径的圆管(25mm、50mm、l00mm) 15、30.6、60、126、252、507) 用六种不同的 r ∆ 值(15、30.6、60、126、252、507) 方法: 方法: 人为造出六种不同的相对粗糙度的管; ① 人为造出六种不同的相对粗糙度的管; 对不同的管径通过改变流量来改变雷诺数; ② 对不同的管径通过改变流量来改变雷诺数; 2 测出沿程阻力损失, ③ 测出沿程阻力损失,由
v1 = v 2 hw = h f
p1 p2 h f = ( z1 + ) − ( z2 + ) ρg ρg
总流在流动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列流动方向平衡方程如 总流在流动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下
p1 A1 − p2 A2 − τχ l + ρ gAl cos θ = 0
l cos θ = z1 − z2
1.沿程阻力: 1.沿程阻力:在边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沿程不变或缓变的情况 沿程阻力 下,流体的内部以及流体与固体边界之间存在沿程不变的内 摩擦力。 摩擦力。 2.沿程损失:由于沿程阻力作功引起的水头损失, 表示。 2.沿程损失:由于沿程阻力作功引起的水头损失,用h f 表示。 沿程损失
二、局部阻力和局部损失
均匀流基本 方程
τχ l τl hf hf = = = ρ gRJ 或 τ = ρ gR ρ gA ρ gR l
§5-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和沿程 损失
一、过流截面上的切应力和流速分布
1.切应力分布 1.切应力分布
斜直线分布
r hf 1 τ = ρg = ρ grJ 2 l 2
du ρ grh f τ = −µ = dr 2l
' v > vc时,流动状态为 ef段 (2)ef段:当 湍流, 湍流,直线的斜率m = 1.75 ~ 2
v c < v < v c' 时,为层流 be段 (3)be段:当
和湍流的过渡区,流动状态是不稳定的, 和湍流的过渡区,流动状态是不稳定的, 取决于流动状态的初始状态。 取决于流动状态的初始状态。
d eq = 4 R = 4 A
χ
对于非圆管流动, 对于非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为
Rec =
v c d eq
ν
若采用水力半径来定义雷诺数, 若采用水力半径来定义雷诺数,则
Rec = vc R
ν
= 500
均匀流基本方程
§5-3 均匀流动的沿程损失方 程式
2 p1 α1v12 p2 α 2 v2 z1 + + = z2 + + + hw ρ g 2g ρ g 2g
二、沿程损失计算
32µlv hf = ρ gd 2
32 µ lV 64 µ l v 2 64 l v 2 hf = = ⋅ ⋅ = ⋅ ⋅ 2 ρ gd ρVd d 2 g Re d 2 g
l v2 hf = λ d 2g

λ=
64 Re
上式称为圆管中层流运动的沿程损失计算公式, 上式称为圆管中层流运动的沿程损失计算公式,又称为 达西公式。 达西公式。
§5-5 圆管中的湍流运动
一、湍流的成因
1.涡体的形成 1.涡体的形成 (a)涡体产生倾向;(b)流速及压强的重新调整;(c)波动的 (a)涡体产生倾向;(b)流速及压强的重新调整;(c)波动的 涡体产生倾向 流速及压强的重新调整 加剧;(d)涡体的形成 涡体的形成。 加剧;(d)涡体的形成。 2.湍流的形成 2.湍流的形成 涡体形成后,在涡体附近的流速分布将有所改变, 涡体形成后,在涡体附近的流速分布将有所改变,流速 快的流层的运动方向与涡体旋转的方向一致; 快的流层的运动方向与涡体旋转的方向一致;流速慢的流层 的运动方向与涡体旋转方向相反。这样, 的运动方向与涡体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就会使流速快的流 层速度更加增大,压强减小;流速慢的流层速度将更加减小, 层速度更加增大,压强减小;流速慢的流层速度将更加减小, 压强增大。这将导致涡体两边产生压差,形成横向升力( 压强增大。这将导致涡体两边产生压差,形成横向升力(或 降力),这种升力(或降力)就有可能推动涡体脱离原流层, ),这种升力 降力),这种升力(或降力)就有可能推动涡体脱离原流层, 作横向运动,进入新流层,从而产生湍流。 作横向运动,进入新流层,从而产生湍流。
1
(4)湍流过渡区(cd线与ef线所包围的区域 ) 湍流过渡区(cd线与ef线所包围的区域 (cd线与ef d d 1.42 40( ) < Re < 1000( ) λ= ∆ ∆ [lg(Re d / ∆)]2 湍流粗糙区(ef线右边区域) (ef线右边区域 (5)湍流粗糙区(ef线右边区域) 1 d λ= Re > 1000( ) [1.74 + 2 lg(d / 2∆)]2 ∆
二、湍流的脉动现象和时均化
1.脉动现象: 1.脉动现象:流场中某空间点的瞬时流速虽然随时间不断变 脉动现象 化,但始终围绕着某一速度平均值上下不断变动的现象称为 脉动现象。 脉动现象。
时均速度 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