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用米量》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 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他们的测量和估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米的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2. 概念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的长度物体来帮助他们理解米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让学生们用米来量。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物体,并用米来量它们的长度,以巩固他们对于米的理解。
5.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身高,并用米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长度单位例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身高来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并用米来表示。
答案:课桌的高度是1米。
2. 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的鞋子长度,并用米来表示。
答案:鞋子的长度是0.2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米的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在换算方面,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用米来量一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如电视、沙发等,并记录下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对米的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上《认识米和用米量》
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对1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米的印象,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材分析】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所以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长度观念。
初步接触厘米、米,有的学生会混淆两个概念。
借助一些趣味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一填。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1)()是较小的长度单位。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
(3)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2.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收获了什么知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那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吗?为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二、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明想知道黑板的长度,于是拿着尺子测量起来。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想一想,用尺子测量怎么样?学生回答,用尺子测量太麻烦,黑板那么长,而尺子又那么短。
师强调:可以用较长一点的尺子——米尺来测量。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出示例4。
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2.感知1米有多长。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师:我们张开双臂的长度,也就是1庹长,约1米。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设计(表格式)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跳远的距离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它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米尺来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知道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长度的感知和用米尺测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米到厘米的换算,我会通过教具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升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对长度量纲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物体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技能。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的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学生们在换算米和厘米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直观、生动地展示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或许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这个知识点。
其次,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读取数据时出现误差。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读数训练,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准确性。同时,要强调测量时要保持尺子垂直,避免因角度问题产生误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1)复习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
(找两名同学测量)(2)导入课题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提问: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
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
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认识米以及用米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米以及用米量。
我们将学习米的定义、米的单位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掌握米的单位,并能够运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的概念和米的单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米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米尺,以及一些物体的模型,如书本、铅笔等。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根米尺,让他们观察并描述一下米尺的特点。
2. 米的概念:然后我会向学生解释米的定义,米是长度的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
3. 米与厘米的换算:接着我会让学生练习米与厘米的换算,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0.01米等。
4. 用米量物体:然后我会让学生拿起米尺,试着量一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书本、铅笔等。
5. 例题讲解:在学生掌握了米的概念和换算之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如“一个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
6.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米的定义、米的单位以及米与厘米的换算。
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米?答案: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0.01米。
2.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答案:15厘米换算成米是0.15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米的概念和米的单位,并能够运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准备:1. 米尺2. 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讲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体验测量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发放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并与同学分享。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米”的概念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教师强调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长度单位的应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活动在“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并培养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问题情境,如“小明家的客厅大约有多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用米量一个物体需要哪些步骤?”等。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通过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案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用法,能够用米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计算。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实物演示、操作实践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测量身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部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米的定义,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的概念,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米的定义,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实物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条米尺,让学生们观察,提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能够回答出是一条米尺。
2. 讲解米的概念:我会告诉学生们,米是长度的单位,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一尺”一样,只是米尺更长一些。
3. 演示用米量物体:我会用米尺来量一张桌子,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米尺是如何用来量物体的长度的。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米尺来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请用米尺量出一本书的长度”,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做,讲解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6.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互相用米尺来量对方的身体部位,比如量一下彼此的手臂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米定义:长度单位用途:量物体长度用米量方法:选择合适的米尺步骤:量物体一端,移动米尺到物体另一端,读取长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量一下你的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米尺量一下你的椅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1. 课桌的长度:米2. 椅子的长度: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米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米尺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带一些物体到课堂上,比如玩具、书本等,让他们用米尺来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加深他们对米的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我们将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入这个概念,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加深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的教材,具体是第一单元的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用米来量物体,以及如何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以及熟练地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们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我会准备一些米尺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入米的概念。
比如,我会让学生们用米尺来量一下自己的座位到讲桌的距离。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用米来量物体。
比如,我会出示一个长为3米的绳子,让学生们用米尺来量一下这个绳子的长度。
4. 换算:我会讲解如何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我会给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们来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米的基本概念,用米来量物体的方法,以及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米尺来量一下家里的家具,比如床、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答案:2米50厘米、3米20厘米、4米1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引入在引入米的概念时,我使用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用米尺来量一下自己的座位到讲桌的距离。
这个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米的长度,并且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用米来量物体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我需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他们对于米的概念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建立长度观念,认识米,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2.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
2.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米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建立。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根绳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长度单位——米,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a.教师出示1米长的木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木棒的长度。
b.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1米长的木棒,让学生初步感受“米”的长度。
2.学习使用米尺a.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量物体长度,强调注意事项。
b.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米尺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c.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纠正错误操作。
3.实践活动a.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书本、铅笔、课桌等,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b.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c.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物体的长度是否为1米。
2.学生互相出题,让对方判断。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找一找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用米尺量一量家中的物品,如电视、床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了使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和用米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米来量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直尺、绳子、卡片等。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可以用米来量的物体。
2. 讲解米的长度单位:向学生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讲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4. 示范演示:教师用米尺示范如何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米尺量教室里的物品,并记录长度。
6. 成果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大家共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米的长度单位,米与厘米的关系,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米尺量家里的物品,记录长度,并写出测量过程。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多种答案。
2. 作业题目:用米和厘米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注明长度。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多种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米的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米与厘米的关系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用米来量物体,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量对方的身体部位长度,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用米量》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长度的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形成长度概念,提高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感知,例如他们会说“这个桌子很长”,“那个玩具很短”。
但是,他们对长度的量化认识还不够明确,对于长度的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存在,理解长度的量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提高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的量化,以及长度单位米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长度的存在,理解长度的量化。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的认识,如“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长度单位?”。
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桌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米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的量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米尺量一量组内同学的身高、桌子的高度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米__用米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页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第5题。
学生对长、短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也会直观地进行比较物体的长或短,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第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对比较短的物体进行量的描述和操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要学习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单位——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积累测量长度的经验,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为估计、测量做好准备。
(二)核心能力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范围,所以通过学生的不断测量,积累一定的测量经验,增长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1米”单位长度的表象,发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估测的活动,建立估测意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初步建立1米单位长度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五)学习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课件、《认识米用米量》随堂小测、《认识米用米量》课时作业、厘米尺、米尺,整米长的绳子等。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①小明测量出家里的床是2厘米,你认为他的测量结果对吗?为什么?②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多少?5只新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呢?③一根筷子的长度是多少?4根筷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二)课堂设计1.回顾旧知,活动引入活动1: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的长度.思考1: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如手掌的宽,一拃的长,数学书的长)。
思考2: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怎么办?活动2:找2~3名学生动手测量黑板的长度。
思考3:对于这几位同学的测量你想说什么?预设1:用学生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再相加,最后求出黑板的长是400厘米,这样测量有点慢,太麻烦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和长度的量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如“长”、“短”、“高”、“低”等,但将这些概念转化为数学概念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米”这一长度单位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米”的意义,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米”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物体,如直尺、铅笔、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米”的道具,如米尺、米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长度单位吗?它们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米”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米”的概念,解释“米”的意义。
展示米尺、米袋等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
同时,讲解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如量尺、量棍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米 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章节为《认识米用米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具体内容包括: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米的换算关系、用米量物体的长度、米与厘米的转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概念,了解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重点:掌握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学会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厘米尺、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有不同的长度。
2. 知识讲解:讲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介绍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桌子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其他物体长度,如椅子、黑板等,并记录下来。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米的换算关系、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米尺测量家里的床长度、书桌长度,并记录下来。
2. 作业答案:床长度为2米,书桌长度为1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学会了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米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1.2 教学内容米的基本概念: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物体的长短。
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米与千米的关系:1米=0.001千米。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米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作用。
1.4.2 讲解:讲解米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1.4.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1.4.4 总结:归纳总结米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第二章:用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长度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2.2 教学内容用米量长度的方法:使用米尺或米卷尺进行测量。
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米尺和米卷尺的使用方法。
长度换算: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其他长度单位。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用米量长度的方法和换算关系。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的方法。
2.4.2 讲解:讲解用米量长度的方法和换算关系。
2.4.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2.4.4 总结:归纳总结用米量长度的方法和换算关系。
第三章:用米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面积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测量和换算。
3.2 教学内容用米量面积的方法:使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单位进行测量。
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面积换算: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其他面积单位。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用米量面积的方法和换算关系。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3.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测量的方法。
3.4.2 讲解:讲解用米量面积的方法和换算关系。
3.4.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
2.正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结合实际情境,运用米来测量长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感受到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用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教师示范测量,学生跟随操作,学会正确使用米尺。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拓展:
(1)学生分享测量心得,总结测量方法。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课后作业: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测量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毫米的概念,并掌握了简单的长度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米”的概念和用米量长度,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拓展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会在单位换算和实际测量操作上遇到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如何避免误差?
(3)如何快速地进行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例如: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计算黑板的面积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记忆米的基本单位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习用米量物体的方法,理解米的实际意义。
3.锻炼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米尺、米量物体等
3.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段米尺,并引导学生认识米尺的刻度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米的长度单位。
•教师提出问题:“米有多长?我们用什么来量米的长度?”
2. 学习
•教师介绍米的基本单位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米的概念。
•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跟着做。
3. 实践
•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段长度的米量物体,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
4.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用米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用米量物体的体会和方法。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用米量物体的方法,并强调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请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请用米尺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比较不同桌子的长度。
五、课后作业
1.家里找一些日常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
2.回顾教材中关于米的内容,思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米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米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米,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用途。
第四章则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米来量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米的概念,掌握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量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米的概念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米来量测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米的概念,了解米的长度,并能够独立完成米的长度量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实物模型、PPT等。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然后讨论结果。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米的图片,讲解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米尺量测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理解量测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量测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 作业讲解:讲解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米的概念、米的特点、米的长度量测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米尺量测你的桌子长度。
2. 请用米尺量测你的书本长度。
答案:1. 桌子长度为1米20厘米。
2. 书本长度为2米5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米的概念理解较为深刻,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米尺进行长度量测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米尺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米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量测长度?例如,可以用绳子、纸条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