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篇一: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案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意识,明白自主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权利。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选择、合理选择课余生活。
[知识目标]了解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走近小学生的课余生活》2、导入语:你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也是这般的精彩吗?我们应该过怎样的课余生活呢?二、讲授新课(一)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1、你说我说:什么叫做“课余生活”?“课余”都是指哪些时间?2、解释什么是课余生活和课余时间。
3.算术硕士:请以一天和一周计算你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
4、小小观察员:请你观察一下上面的数据,思考一下,看看有和发现和感悟?5、温馨提示:粗略计算,我们一周的课余时间是上课时间的 5 倍,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珍惜课余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6、小小分享会:你平时都参加一些怎样的课余活动呢?你课余时间都做些什么?7、过渡提问:看着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课外活动,你会怎么选择呢?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二)课余生活我选择 1、情景探究:你认为华华应该怎什么选择?2.活动公园(教材第2页):你是如何选择课余生活的?如果你的选择和父母不一致,你会怎么做?3.总结: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也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做决定,尤其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课余生活,但是有时候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在自主选择上,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4.活动花园(教材第3页):(1)李玉红在选择课余生活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五篇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五篇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课件和素材)
课题: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余生活重要性和作用,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意识,明白自主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权利。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课余生活,这样才能在课余生活中得到成长。
教学难点:认识到课余生活的作用,并且积极的参与课余活动。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谈话导入:(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两个月的暑假就过去了,说说今年暑假中最值得回忆的事。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平时我们是怎样渡过这些课余时间的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②懂得校内外丰富的课余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课余生活的重要性1.什么叫做课余生活?‘课余’都是指哪些时间?2.解释什么是课余生活和课余时间。
3.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天、一周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4.小小观察员:请你观察一下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悟?5.温馨提示:粗略计算,我们一周的课余时间是上课时间的5倍!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珍惜课余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6.小小分享会:你平时都参加一些怎样的课余生活?7.过渡:看着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余生活,你会怎么选择?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二)课余生活我选择1.课件出示第二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选择课余生活的?如果你的选择和父母的不一致,你会怎么办?2.过渡: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惑,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选择。
五年级上思品教案
五年级上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的价值观1.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我是中国人1.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第四课时:关爱他人1. 学习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共度难关。
第五课时:合作与团队精神2. 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思品教材》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3. 案例素材:用于讨论和分析的案例素材4. 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遵守规则1. 学习社会规则,理解规则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规则,提高法律意识和纪律性。
第六课时:保护环境1. 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
七、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环保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效果、课堂讨论的活跃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思品教材》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3. 环保活动材料:用于实践活动的材料4. 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如环境保护的纪录片等。
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人教版范文(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人教版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那么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那么,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根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表达思想性原那么、科学性原那么、现实性原那么、综合性原那么和活动性原那么。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标准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开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开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四篇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四篇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潜能生辅导计划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课《传递正能量》2. 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3课《公共场所的礼仪》第4课《遵守公共秩序》第5课《爱护公共设施》3. 第三单元《我们的法治国家》第6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7课《法律的作用》第8课《尊重法律,遵纪守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使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3.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法律知识卡片等。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生活、法治国家等知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
2. 板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应该劝阻不文明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
2. 课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公共生活,发现不文明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2024年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3.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教学难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五、教学安排1.第一周: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第二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3.第三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4.第四周:复习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4.家长反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和法治意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和案例。
4.家长资源: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八、教学反思1.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1.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原因。
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探讨如何尊重他人。
1.3 教学活动: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分享个人经历,互相学习。
第二章:诚实守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价值。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解释诚实守信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不诚实不守信的后果。
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2.3 教学活动:讨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故事分享,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
第三章:负责任的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3.2 教学内容:解释负责任的行为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不负责任的后果。
探讨如何做到负责任的行为。
3.3 教学活动:讨论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负责任的行为。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
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态度和行为。
4.2 教学内容:解释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探讨不合作不团队精神的后果。
讨论如何做到合作与团队精神。
4.3 教学活动:讨论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技能。
分享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成功案例。
第五章:公平正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意义。
培养学生追求公平正义的态度。
5.2 教学内容:解释公平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不公平不正义的后果。
探讨如何做到公平正义。
5.3 教学活动:讨论公平正义的意义。
角色扮演,模拟追求公平正义的场景。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
第六章:遵守规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6.2 教学内容:解释遵守规则的含义和原因。
探讨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目标要求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导语】⼩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作的开展,要将有效培养学⽣的⽇常道德涵养⽔平,强化⽣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教学⽬标。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选举产⽣班委会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了解班委会的职责分⼯与作⽤。
②知道班委会委员应该具备的要求。
2.能⼒⽬标 培养学⽣参与班级管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积极参与班委会选举⾏程,培养为班级做贡献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标: (1)课件展⽰班级活动图⽚。
(2)与同学分享你印象深刻的⼀次班级活动。
(3)班级的活动是由谁组织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单元的第⼀课《选举产⽣班委会》。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少要达到以下两个⽬标:①知道班委会的职责分⼯与作⽤。
②知道班委会委员应该具备的要求。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测”部分,学⽣汇报。
⼆、合作探究、交流展⽰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精讲点拨。
班委会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1、课件出⽰第27页的活动园。
交流合作:根据班级⼯作需要,制作⼀份班委会分⼯⽰意图。
(1)过渡:我们班的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艺委员在每天都在组织“课前⼀⽀歌”的活动。
(2)⼩组讨论:班内有哪些班委岗位?并说说这些岗位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3)拓展:班级进步只需要班委会就可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结:各班委虽然分⼯不同,但在实际⼯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形成合⼒,与同学们⼀起推动班级进步。
选举班委会的条件 2、阅读第28页活动园的《我选谁》⽚段,⼩组讨论: 我们应该选什么样的⼈当班长呢? 学⽣讨论并排序。
⼩结:班委会要协助⽼师承担⼀些班级管理⼯作,这不仅需要班委会具有⼀定的管理能⼒,更需要他们热爱集体,有为同学、班级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与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的态度。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1.2 教学内容:学校的重要性尊敬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经验和感受。
角色扮演法:模拟学校场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第二章:我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作。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问题。
2.2 教学内容:社会的组成和运作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问题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社会案例,了解社会规则和问题。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第三章:我与国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历史。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让学生学会遵守国家法律,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3.2 教学内容:国家的基本情况国家历史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遵守国家法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历史。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第四章:我与家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关心家人的需要。
4.2 教学内容:家庭的重要性和功能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与家人沟通关心家人的需要4.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经验和感受。
角色扮演法:模拟家庭场景,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五章:我与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和关心他人。
5.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理解和关心他人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他人关心。
角色扮演法:模拟社交场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第六章:我与自我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的价值和特点。
部编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部编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热爱祖国,维护和平第1节:我爱你,中国第2节:同在蓝天下,共筑中国梦第3节:维护和平,制止战争2. 第2章:诚实守信,知法守法第1节:诚信是金第2节: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第3节:珍爱生命,安全第一3. 第3章: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第1节: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第2节:尊重差异,和谐相处第3节: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维护和平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结合例题、随堂练习进行巩固。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各章节的核心观点,突出重点、难点。
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保持整洁、美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2章:举例说明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3章:讲述一个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故事。
2. 答案:第1章:示例答案:我热爱祖国,因为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章:示例答案:诚信是金,它能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在一次考试中,我遵守纪律,不作弊,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第3章:示例答案:关爱他人,尊重差异,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班上有一位同学身体残疾,我主动帮助他,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实践活动,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话题。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课余生活助我成长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课余生活活动丰富多彩。和家人一起购物、旅游,读书和做家务,是我们的校外课余生活;而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体育节和音乐节活动,小葵花义卖,植物种植等等活动是我们校内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人认为:我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课余应该自己来选择,这是我们的权利。
2.双方选择4名代表进行陈述。
3.追问: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4.同桌相互讨论,再随机请同学分享。
四、总结拓展
活动三:你的困惑我来解
1.课本P3,请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
3.发言有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询问大人村委会是怎么选举的。
主备教师
孙国成
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案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班级活动图片。
(2)与同学分享你印象深刻的一次班级活动。
(3)班级的活动是由谁组织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选举产生班委会》。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班委会的职责分工与作用。2、知道班委会委员应该具备的要求。
新授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15~17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沟通交流中能够理性看待不同的看法。
2024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重点:法治观念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养成、法治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难点:法治知识的理解、道德行为的内化。
二、教案内容第一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法律条文的解读。
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事例。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学生讨论: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四、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2.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法律条文的解读。
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三、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2.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四、法治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次法治宣传活动?2.各组汇报活动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小学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优秀教案优秀24篇
小学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优秀教案优秀24篇小学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行为: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
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
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
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
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
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
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五年级上思品教案
五年级上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4.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尊重他人1. 导入: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2.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合作力量大1. 导入:讨论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力量。
第三课时:学会感恩1. 导入:讨论感恩的意义。
2.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分享、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
第四课时:保护环境1. 导入: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第五课时:遵守规则1. 导入:讨论遵守规则的意义。
2.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感受,培养同理心。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等。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五年级上册思品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4. 实践活动材料:根据不同课题,准备相应的实践活动材料。
六、第六课时:诚实守信1. 导入:讨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分享、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价值。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勤劳的小编有缘人帮助大家找到的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务教育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诚信是金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3、小结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五、作业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课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我国的地理、自然资源3. 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理、自然资源。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题2:我们一家人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庭关系: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2.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3. 家庭责任:学生的家庭责任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家庭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
4. 总结提升: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会课题3: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合作共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社区生活:邻里关系、社区服务2. 社区意识:关心社区、参与社区活动3. 合作共享:与他人分享、合作解决问题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生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邻里关系、社区服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社区意识、合作共享的重要性。
4. 总结提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关心他人、合作共享的精神。
课题4:公共场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学会在公共场所文明礼仪。
- 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1. 公共场所:电影院、商场、医院等2. 文明礼仪:排队等候、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等3. 公共道德: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爱护公共设施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第一课请你相信我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四、自我反思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2、教师导语: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
(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三、课堂小结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四、课外阅读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 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朋友失信当时悄悄话: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三课时一、揭示主题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
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二、启发想象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五、制作诚信卡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
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第二课诚信是金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3、小结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2、欣赏小品:《失去诚信之后》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第三课时一、谈话引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
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
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4、小结过度三、阅读瞭望台、畅所欲言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瞭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你认为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作?3、思考:这个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
四、结合事例分析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1、课件出示两个事例(图片加配音):(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安心工作,告诉女儿自己很健康。
(2)医生和家人为了让一个意志比较脆弱的病人能坚强的活下去,对她隐瞒病情。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真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五、总结第三课社会呼唤诚信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
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
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