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访谈答题技巧课件15张

高考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访谈答题技巧课件15张
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不清楚、不准确 2、探究试题没有答题的思路
3、观点表述不准确,不能按要求举例阐述
参考答案
第一问:这里的短处是指在水的影响下,他的作品缺少足够的 冷峻与悲壮的气质,影响了他对人性的认识深度与作品的深度, 作品中悲悯情怀的重量有欠缺。(4分)
第二问:①我认为曹轩没有夸大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思想、 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雄浑博大的盛唐文化对李白的雄奇飘逸 的诗风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我认为曹文轩夸大了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一定 是决定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环境的束缚。如袁隆平 的设想与权威观念相反,面对周围的嘲讽与阻挠仍坚持实验,最 终成功。(4分。言之成理,有一定的阐述,举例恰当即可)
存在问题: ①对文章理解不透,抓不住问题的核心
②人称叙述不准确,不能围绕访谈对象去答题
③不理解试题第二问考查的能力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围绕着“水与曹文轩的成长”(或水对曹文轩 的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展开(2分)。这几个问题是 层层深入的,(1分)首先问水与他的生活环境的关 系,然后问水对他的性格、人生观、审美情绪的影响, 最后问水对他的影响中是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分)
学生答案
第一问:围绕着曹文轩《童年》中“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 展开的。/文章围绕曹文轩的生活经历展开的。/文章围绕有关水的 一系列问题展开的。 /围绕水与曹文轩的关系展开的。 /围绕水对作者的
成长和创作的影响展开的。
第二问:几个问题都与水有关。提出的问题自然亲切,话题集中, 而且问题很有深度,角度比较独特,能引发曹文轩深刻的思考。 / 访谈者提出的几个问题之间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徐妍:当我通过阅读得知水对于您有很深的内在影响时,更是对您生活的那个水 边的村庄充满想象。您能否进一步谈一下水构成了您怎样的性格、人生观与审美 情趣?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作者:杨春杰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10期一、访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访谈是对某个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访谈的对象可以是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可以是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而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访谈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对一定的人、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专题性。

专访的内容多半具有现实意义,往往突出一定的主题思想,所以,采访者所设定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提炼,突出某一方面,或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所设定问题的深入,体现不出新闻的价值。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访谈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二、访谈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能力及设题方式1.分析综合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可设置题型:(1)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2)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从某某说起,有什么好处?(或采访者以某某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3)访谈是如何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提问的?(4)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

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2.鉴赏评价能力。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可设置题型:(1)请结合访谈内容,具体说说本访谈成为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

(2)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一个问题的结论。

(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第4讲 把握访谈内容,分析访谈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第4讲  把握访谈内容,分析访谈技巧
17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进入开放的世态,我 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我不希望谁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 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人 是集体的苏武,联大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至 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 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 ),以及全面的人文精 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 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 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4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 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 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 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 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 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 “中而新 ” ,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 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 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 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 ,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12
[常见设问] 1.(2014· 广东卷)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2.围绕“寂寞出学问” ,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3.这篇访谈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4.围绕×××,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做了倡导?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访谈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 百分之百。
1. 记者: 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2.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 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在文章中,记者提了七个问题:
添加标题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 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 的研究,您最大的成 果是什么?
添加标题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 研究这个课题的?
添加标题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 气”理论,在实践中 取得了什么效果?
添加标题
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 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 走过来的?
添加标题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 学生生活吗?
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 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 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 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评分标准:
此题4分。
“问题”,三点3分。
“对应结论”,1分(不求 全面,只要答对一个“对 应结论”的一点也可得1分 )。
01 关于访谈的技巧
02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 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 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 用恰当的调控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一、新闻的含义(一)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

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三、阅读要求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义)(原卷板)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义)(原卷板)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一、必备知识(一)掌握访谈文体的相关知识“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51期【技巧讲解】“访谈”是指因为某个人物、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访谈有如下特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性——专家或知情者。

访谈类文章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阅读访谈关键是要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考生在备考时,要抓住访谈的基本特点进行解读,多从“鉴赏评价”“探究”两个层级研究探讨。

在命题形式上,主观题占绝对分量。

一、分析综合设题方式:1.请简要概括该访谈涉及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本中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1.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的内容。

(3)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为了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主持人或记者会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而当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主持人或记者又会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考生引起注意的地方,其中往往暗含着一些有利于解题的元素。

二、鉴赏评价设题方式:1.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四、关于访谈的技巧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 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 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 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 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 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 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
)
A.在公众眼中,陈丹青是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
了“存在感”。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
B.暌违 5 年,陈丹青才推出了三本新作,而且大多为 应酬之作,这说明他现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有意放
慢写作。
C.写作是陈丹青的爱好,他在写作上的态度积极、认
张莹琦:您说过,每个人初出道的作品此后不可超越, 您至今画不过您的初作。那您会因此有失落感吗?现在画画 的状态是怎样呢?
陈丹青:我比年轻时画得不知好多少,这才羡慕少年时。 画画的心态则一点没变。画画、写作,不必心态,那是让你 自动安静的勾当。
张莹琦:看自己 25 岁时的自画像,您形容“装大人、扮 成熟,脸上分明有野心”。现在再看您 60 岁时的自画像,有 什么野心是已完成或者淡泊的?还有什么是未完成的、感到 遗憾的?
陈丹青:半数野心其实是妄想,我从未停止妄想。一切 艺术都是热情,都是痕迹。不要听信艺术家说自己淡泊。真 的淡泊,别弄艺术。
张莹琦:您日常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最近忙些什么 呢?
陈丹青:画画,写稿子。当事人很安静,旁观者很乏味。 你去裁缝铺或厨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样子。最近我在忙木 心故居纪念馆的无数杂事。年初偷空画了六十岁的自画像。
陈丹青:那是客气语,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 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 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 口味刁。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 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整理了新闻、访谈、传记、调查报告、科普类阅读的资料,供同学们参考。

新闻类文本阅读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现代文阅读(访谈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访谈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访谈类)的答题技巧一、掌握访谈文体的相关知识“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

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 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 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 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延伸、对照。 提问技能——环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
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 绵阳一诊 • 自202X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X年,粥建设潮不断 • 涌来,各大城市纷纭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讯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 • 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讯产业,基本上到达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 • 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 • 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3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 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讯手机的操作系统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 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 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提示] 提问的质量即提问的技能。必须结合
文本予以回答。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1 连续性文本阅读访谈(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1 连续性文本阅读访谈(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导语]实用类文本大都结构明晰、语言浅易,因此不少考生不太像读文学类文本那样整体把握。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阅读及其答题都需要整体把握,况且实用类文本文体众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

所以,特别需要把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做好铺垫。

一、新闻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说明一: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是对消息、通讯、特写、时评、调查(报告)和访谈等体裁的统称。

说明二: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文体属性。

新闻调查报告是其种类之一,因与新闻较近,且是考查的主要类型,所以把它放在“新闻”里讲。

](二)新闻访谈文体特征和阅读步骤、要求1.文体特征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基本特征见下表:2.阅读步骤和要求(三)新闻访谈整体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了好多关于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实用类文本——访谈、报告、科普

实用类文本——访谈、报告、科普

一、报告的定义
二、报告的基本知识 1、基本特征——真实性、针对性、逻辑 基本特征——真实性、针对性、 ——真实性 性、典型性 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 ——标题 2、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 尾 ——工作报告 3、主要分类 ——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 请示报告 、调查报告 、总结报告等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先后有序, 做到先后有序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 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注意: 注意: 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 ⑴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 突出重点、文字简练。 ⑵突出重点、文字简练。 观点明确、概括力强。 ⑶观点明确、概括力强。 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 ⑷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 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 ⑸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 逻辑关系清楚。 ⑹逻辑关系清楚。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1.筛选整合访谈信息 1.筛选整合访谈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筛选整合访谈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筛选时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 ⑴筛选时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 整合时要包括“ 两方面的信息。 ⑵整合时要包括“问”和“答”两方面的信息。 2.鉴赏提问艺术 2.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⑴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⑵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⑶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⑷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 ⑸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适当发表 自己的理解,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阐述。 自己的理解,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教学目标】1、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一到两篇访谈(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访谈文本来总结访谈的基本特征。

2、为《永恒的骄傲》列一个提纲。

3、阅读文本,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问题一、什么是访谈?明确:“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问题二、请你举例说明访谈的基本特征。

明确:(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学习《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一)初读文本、梳理文本。

让学生打出之前写好的三级提纲,和学生们一起指正修改,让学生们了解全篇访谈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二)再读文本、质疑文本。

针对文本提出你的问题,并将问题写在纸上,小组进行分享,选出小组中提的最好的问题。

提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问: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第二课时(公开课部分):导入(约计5分钟)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通过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打出幻灯片《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达到第三个目标,即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打出幻灯片《永恒的骄傲》——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访谈的基本特征,也初步了解了《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现在请一些同学来回答问题,复习一下我们上节课讲过的有关内容。

问题一、访谈是什么?问题二、有什么基本特征?问题三、《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打出幻灯片《学习任务》——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第一个学习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质疑文本还留下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挑选出了几道典型问题,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深入学习《永恒的骄傲》这篇访谈。

请同学们关注文本,开动脑筋,提高筛选文本信息、整合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关注文本中的主题思想以及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用你们独特的眼光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打出幻灯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约计20分钟)小组交流,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打出幻灯片《问题一》——问题一、题目“永恒的骄傲”是什么意思?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为什么是永恒的?从这篇访谈中可以找到哪些相应的内容呢?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一答案》——题目的多层含义解读:1、邓先生的事业是他自己永恒的骄傲。

(9.13.16)2、邓先生是许鹿希的永恒的骄傲。

(17)3、邓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永恒的骄傲。

(14.15)——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一》——答题小窍门之一: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打出幻灯片《问题二》——问题二、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很多不同的提问方式,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什么不同的作用?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二答案》——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n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2.4.9.11.14.15.17)n2.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话题。

(5.6.8.10.13.)n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3)n4.用请教的方法,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12)n5.欲擒故纵。

(1)n6.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7.16)——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二》——答题小窍门之二: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打出幻灯片《问题三》——问题三、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为什么鲁豫还要保留这部分的内容。

去掉不是能够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吗?提问2-3个学生,尽量补充完整。

——打出幻灯片《问题三答案》——典型细节与基本事实的关系:在内容剪裁上,这篇访谈有别于一般科学家事迹的采访,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紧紧扣住与“夫妻”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

选择蹬门的细节,凸显科学家生活情趣的另一面,描述十分生动,典型、细腻地表现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三》——答题小窍门之三: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打出幻灯片《问题四》——问题四、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我始终觉得许鹿希很可怜很痛苦。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是建立在家庭的痛苦——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邓先生是不是应该对许鹿希和家人更多一点爱和关怀呢?提问4-5个学生,尽量从多个角度来回答问题——打出幻灯片《问题四答案》——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观点。

角度一、同情许鹿希,认为她牺牲很多。

不管什么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再谈其他的贡献。

角度二、邓先生的工作是伟大的,值得牺牲。

邓先生的努力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

角度三、许鹿希痛并幸福着,虽然她牺牲很多,但是依然觉得邓先生所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打出幻灯片《小结答题窍门之四》——答题小窍门之四: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打出幻灯片《学习任务》——点击“任务四”(四)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教师总结)实用类文本中的访谈阅读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访谈的基本特征: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2.了解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效果。

3.关注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访谈阅读的方法:1.快速阅读文本,梳理文本结构,基本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

2.再次阅读文本,通过访谈的基本特征和新闻价值提出自己的问题。

3.通过筛选文本信息、整合文本信息来解答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和技巧一起来做一个练习。

(学生堂上训练约计10分钟)完成以下练习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附】背景简介王洛宾(1913—1996年),中国著名作曲家。

有“西北歌王”、“民歌之父”之美誉。

一生创作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