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读书心得作文 《邮票上的数学》读后感
邮票里的数学故事
邮票里的数学故事作者:陈新合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第12期一枚枚邮票包含着一个个典故。
邮票与数学有什么不解之缘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邮票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图形。
如图1,这张邮票上的图形是一个“彭罗斯三角形”,它是现实世界中不能客观存在的图形,也称为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又称错觉图片,是指只能在二维世界存在,而无法存在于三维的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几何图形,常以视觉错位的形式“欺骗”观看者的眼睛,令观看者产生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想法。
如今,不可能图形已成为视觉艺术的一个子类,在数学、医学、电子游戏等领域均有应用。
“彭罗斯三角形”虽然以彭罗斯命名,但它其实最先是由荷兰艺术家埃舍尔设计的。
数学家彭罗斯在看到埃舍尔的绘画作品后,产生关于这种图形的灵感,然后与其父亲一同讨论出一篇论文并发表。
“彭罗斯三角形”便由此得名。
图1如图2,这张邮票给我们展示了“希尔宾斯基三角形”。
它由波兰数学家希尔宾斯基在1915年提出。
我们可以尝试制作“希尔宾斯基三角形”:取一个实心正三角形,挖去“中心三角形”(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在其余的小三角形中再分別挖去“中心三角形”。
如图3,白色三角形代表挖去的面积,黑色三角形代表剩下的面积。
如果无限重复以上方法,则“希尔宾斯基三角形”的面积趋近于零,周长趋近于无限大。
图2 图3“希尔宾斯基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分形。
分形具有自相似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图形的自身可以看成由许多与自己相似的、大小不一的部分组成。
乍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分形,其实是大自然的基本存在形式,随处可见,例如雷雨过后的闪电(图4),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图5),蜗牛外壳上的螺旋图案(图6),生活中常见的花菜等。
小至植物的结构及形态、遍布人体全身的纵横交错的血管,大到天空中聚散不定的白云、连绵起伏的群山,它们都或多或少表现出分形的特征。
分形与混沌理论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乃至股票指数波动等许多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作为当今非线性科学中活跃风靡的前沿学科,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数学科学与艺术审美的内在关联,也从某个方面揭示了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本质差异。
《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邮票的张数》这一课,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家人谈话—集邮情况出发,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获得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据问题选择能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须的条件。
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让他们自主选择,然后再让学生来决定哪些题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将“问题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新知是做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交流、研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对学生列方程的方法的选择,不是强求一致,而是通过列不同的等量关系式,然后进行交流、比较等,让学生经历、体会、感悟,再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列方程的方法。
这样设计有利于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并没有为了一味体现新理念而开展合作学习,而是对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倡导自主探究,只有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或在产生想法需要与他人探讨时,才倡导合作与交流。
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是放手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列方程来解,在这个尝试过程中,学生就会碰到不知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还是设姐姐邮票张数为x张好,还有找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等问题,他们就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他们就会自觉地进行合作交流。
先有对立思考,合作与交流才显得更有价值。
【精编范文】听邮票的张数一课有感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听邮票的张数一课有感篇一:听《认识分数》一课有感听《认识分数》一课有感听了白老师的《认识分数》的课,深受启发,这是一堂值得借鉴的好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
整节课的设计,更多相关范文>>听《认识分数》一课有感听了白老师的《认识分数》的课,深受启发,这是一堂值得借鉴的好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
整节课的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环节紧扣,过渡自然。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自己收获之处:1、创设复习情境导入,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巩固了平均分,并以次为衔接,顺利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善于比较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平均分得以强调,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可以把一个物体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通过比较,明确了几份的几和几分之一的几的意义;练习也是在比较中进行。
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在比较灵活运用知识,掌握了知识。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在突破难点的处理上,平均分成两份是1/2,有的学生表示为2/4,在这里可不可以为以后所学做个小铺垫,不要否定学生是错的,分法的确实是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答案为1/2,但是学生是怎么想的?可以适当的追问会更好,虽然都是2个桃子,答案一样,但是分法不同,觉得用哪个分数表示比较合适。
我认为是学生在认识1/4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1/4的4是表示4份,1/4的1是表示1份,老师在这里有过强调,但是学生还会把这里的表示4个桃子;1个桃子。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2)看课堂结构安排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评析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看教学方法的优选与创新(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通常,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6、从教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具运用是否熟练,指导学法是否得当,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是否灵活巧妙。
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全体学生是否得到调动,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有效的教法、教学失误等挖掘闪光点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好不好?教师的成功或不足之处的原因在哪儿?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如果自己是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是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学效果上分析听《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感评课稿黄加财今天听了陈芙蓉老师所上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听完后最大的印象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老教材中没有这节课的内容。
新教材出现了但考试是不做要求的,但很多老师也便没有把这节课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了。
邮票我也用过不少,但想不到小小的一张邮票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中把首重和续重用一个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而陈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先去理解首重这个知识点。
陈老师灵活地运用教材,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掌握更好。
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到位。
数学《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1《邮票的张数》是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我在教学《邮票的张数》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每个信息所表示的等量关系。
并应用了多种方式来表达所理解的信息的意思。
重点指导学生用线段图来理解“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这句话的意思。
先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我搜集到了几个学生画完的线段图进行展示。
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画的:先画一段线段表示弟弟的,然后竖着排列和弟弟一样长的3段表示3倍的关系。
学生这样画是对的,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画线段图而画线段图,画图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解方程时,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x+3x=180的方程,重点让学生理解:1个x和3个x合起来是几个x?4个x也就是4x。
我就顺势继续引导学生解方程。
然而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个别学生在计算3x+6x=18这样的方程时出现了错误,不知道3x+6x等于多少,还有的出现了书写上的错误。
回顾课堂教学过程,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自己细细的反思后,发现在教学x+3x=180时,我自己应该出示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3x+6x的深刻认识。
如可以出示ax+bx或ax—bx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口答。
对于书写上的错误,我想老师在指导时应该着重强调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是一本充满启发和趣味的书籍,通过邮票这种平常的事物,向读者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者通过邮票中的图案、设计和历史背景,引领读者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跨学科性。
邮票这个平时看似无足轻重的物品,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几何学、概率论等。
通过邮票上的数学故事,我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也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不仅令我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例子,将数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数学不再显得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趣味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智慧和乐趣。
总的来说,我对《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这本书印象深刻,它不仅教会了我更多数学知识,还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广阔边界和无穷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发现数学的美丽和奇妙,从而更加热爱并重视数学这门学科。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增加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主要借助“邮票”这个载体引出生活中的分段收费和组合问题,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支付邮资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综合分析、类比联想中学会分段式计费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归纳、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落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思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让学生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我认为本节课具有以下几点特色:1.有效切入,在“激趣”上把控,改变单调的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问题是激发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心脏,也是活动开展的引擎。
只有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思考、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主动探究,积累经验。
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感性材料的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课前,区老师为学生播放蕴含着丰富数学元素(数学家、数学大会、数学图形等)的邮票集,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欣赏美的同时,从数学角度发现并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数学不再以冰冷的面孔出现,学生自然乐于思考,主动探究,绚丽的数学魅力自然绽放,将学生“潜在”的兴趣、“蕴藏”的参与积极性转化为“现实”的兴趣和“持续”的参与热情。
课始,以“手拉手爱心寄信活动”引入,创设“晓琳同学看不懂资费表,如何确定寄往本埠和外埠信函的邮资?”这一对学生来说简明且熟悉、鲜活且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对探究内容积极主动的思考。
除了提供感性材料和创设情境外,区老师还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启发与引导,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对于哪些教学内容可以自学,哪些内容需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哪些地方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区老师都精心做好预设。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知识:如邮票上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
邮票中的数学猜想与证明
证明方法:使用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对猜想进行证明
探索与发现: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值、数量、排列等
数学猜想:根据邮票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邮票中的数学前沿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教育价值
邮票中的数学知识:如几何图形、数字、概率等
邮票中的数学历史: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的历程等
邮票中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
邮票中的数学应用:如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文、地理、物理等
邮票中的数学名人故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创始人,邮票上展示了他的几何学著作《几何原本》
对称性:邮票设计中常见的对称形式,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应用实例:介绍一些具有对称美的邮票设计,如蝴蝶、花朵、建筑等
邮票中的黄金分割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金分割比例:0.618
在邮票设计中的应用:邮票的尺寸、图案布局等
黄金分割的美学原理:和谐、平衡、美观
实例分析:具体分析某张邮票中的黄金分割美
邮票中的数学图案美
几何图形:邮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对称性:邮票设计中运用对称性原理,使画面更加平衡和谐
比例关系:邮票设计中运用比例关系,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
邮票中的数学应用
04
邮票中的概率统计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游戏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拼图、魔方等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值、数量、排列等
邮票的读后感
邮票的读后感邮票是一种小小的物品,但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读完《邮票》,我深深感受到了邮票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邮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邮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邮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邮票的魅力。
书中介绍了邮票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收藏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让人对邮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珍贵邮票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邮票的珍贵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邮票》,我对邮票有了全新的认识。
邮票不仅是一种邮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每一枚邮票都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邮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邮票也是一种珍贵的收藏品,它们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文明,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邮票收藏的知识和技巧,让我对邮票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关注邮票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同邮票的收藏价值和市场行情,希望能够通过邮票收藏,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邮票收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通过阅读《邮票》,我对邮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邮票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通过邮票收藏,我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通过邮票收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我会继续关注邮票市场的动态,不断学习邮票收藏的知识和技巧,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邮票收藏爱好者。
邮票,不仅是一种邮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我会用心去感受邮票的魅力,用心去收藏邮票,让邮票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5篇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教学反思:本节是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支付邮资等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反思这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的关键点是点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我就不再多说了,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
不足之处是:在小组合作交流“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并合理设计邮票”的全班汇报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说明自己设计邮票面值的思路。
整节课的效果是比较好,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的突破。
第二篇教学反思:《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及大纲要求,这个内容是不会纳入到考试当中的。
虽然考试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我还是会把方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开动脑筋,爱上数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情景导入时我拿着一大一小自己学校的信封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信封)信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邮寄信件等)一封信要寄给你的好朋友还要做些什么呢?(贴上邮票)你们看过邮票吗?这是我们国家发行的部分邮票。
(电脑课件出示各种邮票)我们国家的邮票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种邮资。
贴邮票,付邮资也有学问,里面还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好吗?顺利导入新课后,我用电脑出示了教材上资费表,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表中数据的理解。
在我巡视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学生对“首重”和“续重”,“本埠”和“外埠”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不理解或是不敢很肯定的解释这几句词语。
当然也有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只是少部分。
果然,当我让学生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举手者寥寥。
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了,接下去内容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后反思邮票中的数学问题_邮票中的数学问题_数学_小学_叶媚_445339605
教学反思“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邮资的变化规律,感受分段函数的思想。
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教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师生课前有效准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联系方式的多样和便捷,很多学生没有寄信的生活经验,学生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数字编码时,对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有一些初步了解,但并不了解邮政资费。
在对于邮票的知识也了解得很少。
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分组开展了解邮票的活动,如上网查找资料、到邮局参观实践等。
让学生了解我国邮政的相关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其次,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序重组,创造了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素材和活动线索。
我首先从欣赏美丽的邮票开始,吸引了学生了的注意力,在了解邮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一起感受数学之美。
二、围绕教材深加工,贴近生活科学开展活动1、重视提供感性材料,注重教师启发引导然后以四封要寄出的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计算信件的邮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邮政部门关于信函邮资的规定,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资费标准”和“计费单位”。
因此我设计了分别寄往“本埠”和“外埠”的四封信,每封信的质量为多少也是经过反复斟酌过的,目的是让这四封质量特定的信函素材,成为学生突破理解“首重”“续重”计费上难点的抓手,将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我首先让学生计算寄往本埠的45克信件的邮资,并重点交流计算方法,然后再来计算寄往本埠的51克信件的邮资,学生发现两封信的邮资一样。
这时教师追问,在寄往本埠的信件中还有多少克信件的邮资也是2.4元呢?引导学生总结本埠41克—60克的邮资都为2.4元,学生明白属于同一计费段的信件邮资相同,并且感受到找到了这样的规律,计算邮资就简单方便了。
人教版六下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下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一节综合应用课,而且是学生小学阶段最后一节综合应用课,《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以寄信活动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也懂得一些“邮寄”知识,但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和邮票的设计与现实生活“分段”计费的方法还不是完全了解。
三、教学目标:(一)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二)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六、教材课型:综合应用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了解邮票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我们猜一个谜语?(邮票)猜谜语: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邮票有什么作用?生:邮政业务、收藏等。
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邮票,有人物的、建筑的、动植物的等等。
师: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如何正确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首先以谜语引入课题,了解邮票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邮票,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游戏、欣赏中学习新知,同时感受数学的美。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问题:师:杨老师写了两封信,要寄给两个同学,大家请看还需要做什么?生:贴邮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答案
首先,我会在课堂上发表讨论,突出数学问题的关键学习环节。
确保
存在充分的参与,每个学生都了解数学邮票上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参
与到讨论中,确保实践环节有效。
其次,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对其他同学的想法
提出建议。
激发学生的独特想法;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互相鼓励,增加学习热情。
最后,我会专注于学生表现,协助他们完成邮票问题,并利用评价来
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问题背后的概念。
我还会针对学生作出的错
误反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方寸之地领略数学家风采——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方寸之地领略数学家风采——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邮票上的中国数学家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数学家有得到国际共同认可。
一组由世界上著名的中国数学家印在邮票上的图片,不仅把他们照进了历史长河,更向世人们展示了中国数学家的巨大贡献。
以赵丰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家的贡献给世界上的数学家及数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赵丰
曾在他的论文《数学进展》中提出许多重要思想,如算子的组合及平面的平行分割,让数
学研究更具有创造性。
赵丰还发展了独特的“月历算法”,使人们更容易查找日历。
另一位走进历史长河的中国数学家是唐爱宝。
他生活在清朝末年,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
曾发表了许多在计算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如《算法宣言》。
他对中国数学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作用,将它们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最后还有著名的徐冰,她是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著名的中国女数学家。
她在差值
计算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曾多次获得学术荣誉。
她也尊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敦促后人肩负继承前人成果的责任。
邮票上将这些伟大的中国数学家印上历史的档案里,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更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正如徐冰这样的设计,我们更应该做好学习的准备,勇于创新,
超越自我,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贡献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给世界。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面值的一些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同时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接着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
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也不同。
同时通过邮资的变化规律,感受分段函数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信函邮资方法的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首先确定信函处于不同质量范围内应付的邮资,再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
引导列表描述。
(课本 110 页)(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两张:80 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三张:0.8×3=2.4(元) 1.2×3=3.6(元)1.2+0.8×2=2.8(元) 1.2×2+0.8=3.2(元)(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年级读书心得作文 《邮票上的数学》读后感
三年级读书心得作文《邮票上的数学》
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数学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书,这本书叫做《邮票上的数学》。
它借助邮票上的图案介绍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家轶事等。
《邮票上的数学》中从早期数学到数学图形,书中的每个专题都由一个对开的和合页组成,左面是评注,右面是放大了的邮票,书末还附上了正文述及的邮票目录。
内容有:数的故事与功能,几何学的起源、应用与发展,代数学的故事,数学游戏,科学家对数学的故事等。
它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
通过阅读《邮票上的数学》后,我更多了解了一些数学知识在科学发展史所起的作用,也从许多邮票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不仅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邮戳;而且还认识了地球仪、知道了早期数学如何来的、数字图形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围棋和国际象棋,围棋中有两种常见的布局,在一块19*19的方形棋盘上进行,分黑色和白色;而国际象棋的棋盘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曾经出现过8*9、8*12、9*9、12*12的棋盘,直到17世纪,现在流行的8*8棋盘才正式确定下来。
这本书不仅是数学的科普读物,也是专题集邮的书籍,我喜欢此书!。
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王成功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二数学)》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或许这句话贴切地刻画了我们对数学的认识。
下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小的邮票开始了解数学吧。
方寸之间,还有数学大乾坤呢。
说到邮票。
中规中矩的方形邮票之外,丰富多彩的异形邮票让我们过足了瘾,如三角形邮票、圆形邮票、椭圆形邮票等等,这些奇形怪状的邮票,本身就蕴含了数学的元素。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王成功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2.扫描邮票中的数学
3.邮票中的数学
4."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以《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为例
5.“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以《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邮票中的学问听课笔记
邮票中的学问听课笔记
教材分析
《邮票的张数》是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科书用直观图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有利于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
个人理解
一个未知数时,我们会做,当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学习时必须充分利用情境图,根据有关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同时,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必须引导先设一个未知数,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进行解方程,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
内容分析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学会解形如“ax土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相等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探究活动是获取新知与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读书心得作文《邮票上的数学》
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数学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书,这本书叫做《邮票上的数学》。
它借助邮票上的图案介绍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家轶事等。
《邮票上的数学》中从早期数学到数学图形,书中的每个专题都由一个对开的和合页组成,左面是评注,右面是放大了的邮票,书末还附上了正文述及的邮票目录。
内容有:数的故事与功能,几何学的起源、应用与发展,代数学的故事,数学游戏,科学家对数学的故事等。
它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
通过阅读《邮票上的数学》后,我更多了解了一些数学知识在科学发展史所起的作用,也从许多邮票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不仅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邮戳;而且还认识了地球仪、知道了早期数学如何来的、数字图形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围棋和国际象棋,围棋中有两种常见的布局,在一块19*19的方形棋盘上进行,分黑色和白色;而国际象棋的棋盘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曾经出现过8*9、8*12、9*9、12*12的棋盘,直到17世纪,现在流行的8*8棋盘才正式确定下来。
这本书不仅是数学的科普读物,也是专题集邮的书籍,我喜欢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