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电车难题等)

合集下载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责任——也就无所谓 道德不道德。
在这个悖论中如果没有拉杆,你无法改变电车的方向,你对轧死五个人的结果根本就无能为力,无论 你干什么事儿对这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都没有影响,这时候无论你干什么,都等于什么也不干——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什 么也不干,你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行为,因而这这一事件中你也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
引用完毕。
Das 来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 一个朋友是相当一级的领导,一次他办理一个绑架小女孩的案件,罪犯送来小女孩的手指勒索钱财— —影视剧中常见的情节。不过下面的故事却很不常见。罪犯约定了无论钱是不是到手都要撕票,罪犯 A 去 取钱,如果罪犯 A 在 22 时不回来集合,其他罪犯就撕票潜逃。 朋友只好把 A 抓回来——让他拿钱回去就等于害死了小女孩。问题是时间紧迫,A 这小子是知道一点 法律的,他认定说不说都是死刑,不如不说,说不定找不到证据,还能留条活路。所以审讯室里出现了奇 怪的场景:审讯员手脚冰凉、头顶冒汗,罪犯却神态自若,从容以对,时不时地露出狰狞的奸笑。 时间在流逝,每一秒钟都生死攸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朋友打法其他人离开,独自负责审讯,并 且声明有其个人对结果负责。 朋友拎出一把菜刀,按住 A 的一个手指,微笑着说:“我只问你一遍:小女孩关在哪里?” A 显然对这种威胁不屑一顾:“我真的不知道你问什么。” 咔嚓一声,手起刀落,一根手指掉在地上。 在 A 的鬼嚎声中,朋友按住他的另一根手指,仍然微笑着说:“我只问你一遍:小女孩关在哪里?” A 这一次没有回答。 咔嚓一声,手起刀落,地上现在有了两根手指。 没有等到朋友按住他的第三根手指,A 交代了小女孩关押的位置。 小女孩解救出来以后,朋友用一个塑料袋装着菜刀和手指,到检察院投案自首:“我刑讯逼供,我来投 案自首。”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1、色盲问题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

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

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

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第一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第二问:你怎么证明你不是上述问题中的主人公?2、祖父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杀了他的祖父。

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父母之中有一个不会出生;依次这个人自己也不会出生;这就意味着他没有机会进行时光旅游挥刀过去;这就意味着他的祖父依然还活着;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能构思回到过去,并杀了自己的祖父。

3、全能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上帝能造出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举不起的东西吗?如果他能,那么他不能举起这个东西,就证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

如果他不能,那么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证明他在创造方面不是全能的4、蚂蚁和橡皮绳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只蚂蚁沿着一条长100米的橡皮绳以每秒1厘米的匀速由一端向另一端爬行.每过1秒钟,橡皮绳就拉长100米,比如10秒后,橡皮绳就伸长为1000米了.当然,这个问题是纯数学化的,既假定橡皮绳可任意拉长,并且拉伸是均匀的.蚂蚁也会不知疲倦地一直往前爬,在绳子均匀拉长时,蚂蚁的位置理所当然地相应均匀向前挪动.现在要问,如此下去,蚂蚁能否最终爬到橡皮绳的另一端?5、无法预料的考试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位老师宣布说,在下一星期的五天内(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一天将进行一场考试,但他又告诉班上的同学:“你们无法知道是哪一天,只有到了考试那天的早上八点钟才通知你们下午一点钟考。

《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的经典错误解读及其正解

《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的经典错误解读及其正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பைடு நூலகம்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再次涉及“阴阳”相对。圣人们总是相通的,古中国周文王以及老子的“阴阳对立”和古印度佛陀的“万法因缘生”其实是说的同一个道理。佛陀说“因缘和合而生万物,譬如有两根束芦,互相依倚才能直立,此生则彼生,此长则彼长,此损则彼损,此灭则彼灭”。这不正是阴阳对立共生共灭的道理么。作者说“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他说得对,相对而言,双方都是静止的,就好像在地球上双方都是静止的东西一样。用数学来表示的话,30代表30万千米,如果A=B,那么一定可以推导出A+30=B+30,而30正好是光速。但爱因斯塔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等式两边都同时有30,只等于“在数学角度上”这个等式在两边都同时减去30后,等式仍然成立。不等于“在物理现象角度”,剪掉光速后的现象仍然同双方都静止的地球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因为这时候可能会有第三方因素介入(事实上这是肯定会有的,而且会多到第N方。因为现实是极其复杂的),这个第三方会干扰本来已经“平衡”了的二者关系,比如这种平衡:“这2种情况的共同点是这2者都是相对静止的”,举个在现象上的例子,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来说,A朝B的脸上打一拳,A和B的受力是相等的,因为这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就学过的“力是相互的”,依据理论,这个事件和A没有朝B脸打一拳是等效的。数学模式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数字后等式不变。但事实上是A不痛B很痛。而影响这个“平衡”的第三方因素就是“生物学”。A用的是拳头,骨头多,肉少,所以能承受冲量的数字很大,而神经又少,所以根本感觉不到痛,而B的脸骨头在里面,肉在外面,能承受的冲量数字很小,且面部有很多神经,所以会很痛。这就是例子。这个问题简单到极点后,依然是中国的“阴阳对立”问题,即A对立B,同时B又包含相互对立的X和Y,所以X和Y在相对立的同时,又被B所统一,统一对立于A。

经典悖论解答

经典悖论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世界十大哲学难题的解答

世界十大哲学难题的解答

世界⼗⼤哲学难题的解答世界⼗⼤哲学难题的最终解答(2012-03-15 10:40:35)(⼀)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其内容⼤致是:⼀个疯⼦把五个⽆辜的⼈绑在电车轨道上。

⼀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个问题,那个疯⼦在那另⼀条轨道上也绑了⼀个⼈。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提供最⼤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只杀死⼀个⼈。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个不道德⾏为的同谋——你要为另⼀条轨道上单独的⼀个⼈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其他⼈认为,你⾝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电车难题作为例⼦来表⽰现实⽣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个⼈违背他⾃⼰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完毕。

Das⽈: ⼈,应当为⾃⼰的⾏为负责,这⾥的“⾏为”是什么意思?⼈为⾃⼰的⾏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具有⾃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个⼈杀⼈放⽕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进⾏惩罚。

他杀⼈放⽕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补、毫⽆⽤处。

⼈具有⾃由意识,可以做出⾃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的选择负责任——这是⼀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出的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喜欢研究逻辑的人应该对悖论有过耳闻,悖论指一般在逻辑上能够互相推翻,互相矛盾的一种结论,但是乍看之下又貌似比较合理。

1、电车难题电车难题应该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悖论之一了。

它的大概内容是一个疯子把五个人绑在一个电车轨道上,而这些人都非常的无辜,一辆电车朝他们碾压过来。

这时司机可以选择改变轨道,但是另外一条轨道也被疯子绑着一个人,所以问题是司机应该改变轨道吗?2、空地上的奶牛空地上的牛奶讲的是一位农民担心自己获过奖的奶牛丢失了,所以派自己的奶工去看看奶牛在不在,奶工告诉他奶牛在附近的一块空地里,农民最后还是打算自己过去看看,他远远地看到一个黑白相间的形状在空地上,放心的走了。

但他看到的其实是一块黑白相间的布缠绕在树上,而奶牛正躲在树的后面,虽然奶牛也在空地上,但是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是否对呢?3、定时炸弹喜欢看有关政治电影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思想实验,他讲的是假如相像一个炸弹隐藏在一个城市里,并且马上就要到倒计时了,这时候有一个羁押者知道炸弹藏在哪,除非你对他使用酷刑,他才会讲出来,问题是你是否对他使用酷刑呢?4、爱因斯坦的光线这个思想实验是由爱因斯坦在小时候想出来的,假设自己在宇宙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自己如果以光速在光的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可以看到光线“在空间上不断震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5、特修斯之船特修斯之船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思想实验。

它讲的是一个在海上航行了几百年的船只,靠着不断地维修和更换部件而屹立不倒,只要一块木板或者零件坏了,就会马上更新,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是原来的了,问题是现在的船只是否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还是说由原来替换下来的部件组成的船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6、伽利略的重力实验伽利略的这个思想实验是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如果把一个轻的石头和一个重的石头绑在一起从楼顶丢下去,重的石头因为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石头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石头对重的石头有阻力使得整体的下落速度变慢。

十个著名悖论最终解答

十个著名悖论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二)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引用: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

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

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三)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引用: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

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

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

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四)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引用: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

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

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看后无法淡定的10个著名思想实验

看后无法淡定的10个著名思想实验

看后无法淡定的10个著名思想实验看到下面这些思想实验,感觉超级成心思,或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而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先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份道德决策都是按照“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可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以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性为的共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份责任。

但是,其他人以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样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性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常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

它描述的是,一个农人担忧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知农人不要担忧,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人很相信送奶工,但他仍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

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人把这张纸错当做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人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不是正确?解读: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概念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而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1、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2、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

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

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 (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解析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之二:电车难题

解析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之二:电车难题

解析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之二:电车难题“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难题,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依据正义的原则。

正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利益为最终原则,另一种是以教条为原则。

我们听说过很多教条和规则,儒家的教条、基督教的教条、康德的道德原则、共产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这些原则往往互相冲突,让人无所适从。

例如,康德说绝不能杀人,每个人的人性都是目的,不能作为手段。

依据这个原则就不能拉动拉杆,因为这样就把那一个人作为拯救其他人的手段了。

任何教条都是人定的,没有一个是先验的。

那么人们提出这些原则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人的利益,所以人的利益才是最终的价值标准。

这种思想称为人本主义,或叫功利主义。

最重要的人本主义原则是“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就应该牺牲一个人的利益拯救多个人,这不像有人说的违反功利主义原则,而恰恰是依据功利主义原则作出的正确决策。

人的利益之间有不同的关系,于是正义的标准需要具体分析。

人与人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冲突的,此消彼长,另一种是不冲突的,可同消同长。

同消同长这种利益关系到处存在,是利益的统一。

利益统一又叫共赢(双赢)、和谐,是最理想状态。

这种关系中的正义行为既是自私的行为,也是善良的行为。

定理:人们的利益可以同消同长时,每个人的利益都是正义的标准。

利益统一时一般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是人们合作的基础。

利益此消彼长时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益之和不可能增长。

这时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如何选择呢?定理:利益发生冲突而利益之和不可能增长时,怎样选择都是正义。

[说明]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电车难题等)

[说明]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电车难题等)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一、电车难题1假设原型“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电车难题”,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2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1967年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论文中提出来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二、空地上的奶牛1描述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

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

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1]2解读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十大悖论 很有意思的哲学

十大悖论 很有意思的哲学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全)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全)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 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 hilippa F‎o 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哲学史上最著名的10个悖论

哲学史上最著名的10个悖论

哲学史上最著名的10个悖论1.电车难题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2.缸中之脑缸中之脑假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这个人可能就是你),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缸中之脑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

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

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

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当为这种行为负责。

行为并不是行动,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选择,因而也是一种行为。

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加入电车的前方帮着5个人,你拉动一下拉杆就能使将电车驶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没有,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这时候你动不动拉杆呢?如果你不拉,你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五个人被轧死,这显然是不道德行为——你本来有选择的余地,轧死五个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你只要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但是你选择了什么也不干,你就应当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即使法律不去惩罚你,你的行为最起码也是不道德的。

现在我们可以理清这个悖论的条理了:一、对于这一事件,你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性:动拉杆或者不动拉杆。

你必须在这两种行为中选择一个,你能够预料到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后果:二、你选择“不动拉杆”这种行为,会造成五个人死亡;你选择“动拉杆”这种行为,会造成一个人死亡。

这个悖论的关键在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在两种不道德的行为中选择其一,因而是个难题——这是真正的脑袋被驴踢了。

Das说那么多年那么多大牌高手脑袋都被驴踢了一遍,你可能有点不大相信,可事实就是这样。

事实上当你必须二者之中选择其一的时候,这两种行为绝对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责任——也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在这个悖论中如果没有拉杆,你无法改变电车的方向,你对轧死五个人的结果根本就无能为力,无论你干什么事儿对这一结果都没有影响,这时候无论你干什么,都等于什么也不干——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什么也不干,你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行为,因而这这一事件中你也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

当你只有两种选择(或者100种选择,道理是一样的),你除此之外就没有选择。

假如这两种选择都是不道德的,这就等于说无论你怎样选择都是不道德的,就等于说这种不道德竟然不是由于你的自由选择造成的,而是外界强加给你的。

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证:如果一种行为是不道德的,那必然是由于你自由选择造成的。

当你无可选择的时候,那根本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这一悖论的答案可以揭晓了:一、你只有两种选择、两种可能的行为:动拉杆或者不动拉杆,这必然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人死亡或者五个人死亡。

这两种行为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二、你拉动拉杆,造成一个人死亡的结果,你不应当为此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因为这个人的死亡,不是你的行为造成的。

外界条件决定必然会有人死亡,要么一个、要么五个,至少要死一个人——这是必然的结果,这是你无法阻止的结果。

三、你不拉动拉杆,造成五个人死亡,你应当为此承担道德的谴责。

死亡五个人,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你的行为造成的。

外界条件决定必然会有人死亡,要么一个、要么五个,死一个是必然的,死五个不是必然的,现在真的死了五个,那是你的行为造成的。

在这里,我们把六个人的生命当成同等价值的抽象个体,这样做可能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无价的、至高无上的,das没有理由为了挽救那五个人的生命牺牲者一个人——das没有剥夺这个人生命的权利,不管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

Das这样驳斥这种观点:你仍然将“不动拉杆”这种行为不当做一种行为看待,这是错误的。

在前提条件下,这一个人与另外五个人一样,面临同样的生命威胁。

假如das没有权力为了这五个人的生命牺牲这一个人,同样,我也没有权力为了这一个人的生命牺牲那五个人。

即使这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与那五个人是对等的,他们在我选择时考虑的权重也应当相互抵消。

既然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至高无上的,那五个人的生命价值即使并不高于这一个人,至少也并不低于这一个人。

既然没有办法比较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大小,那么我就不这样考虑问题。

这时候我将每一个单个的生命当做同等价值的抽象个体,并且认为5大于1,这就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二)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引用: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

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

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解读: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

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

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

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 的理论需要修正。

引用完毕。

Das曰:这其实就是盖梯尔问题。

盖梯尔问题引起了长期大范围的争论,产生了无数个变种。

盖梯尔刚刚提出他的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很容易解决——只要对JTB理论进行小的补充完善就会万事大吉。

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所有补充完善JTB理论的企图都被进一步变种的盖梯尔问题击溃,以至于有人怀疑真正完善的JTB理论是不是真的存在。

以下das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答案足以迎头痛击一切现有的盖梯尔问题的攻击——我希望,不要被进一步变种的盖梯尔问题击垮。

如果本论坛能够提出一个击垮das的盖梯尔式的思想实验的反例,das将无比欣慰。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得到辩护和证明的真信念。

这就是原始的JTB。

Das认为:一、知识是真的信念。

二、这信念具有充分的理性基础。

(S具有充分的理性基础是指:当且仅当P是人类公认的公理,Q是内部一致的有效的逻辑系统,以P为前提,通过Q,可以合理导出S。

)三、知识的主体对其理性基础有充分的了解。

四、充分的程度与该知识的重要性相当。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三)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引用: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

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

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

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解读: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

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

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

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

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引用完毕。

Das来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一个朋友是相当一级的领导,一次他办理一个绑架小女孩的案件,罪犯送来小女孩的手指勒索钱财——影视剧中常见的情节。

不过下面的故事却很不常见。

罪犯约定了无论钱是不是到手都要撕票,罪犯A去取钱,如果罪犯A在22时不回来集合,其他罪犯就撕票潜逃。

朋友只好把A抓回来——让他拿钱回去就等于害死了小女孩。

问题是时间紧迫,A这小子是知道一点法律的,他认定说不说都是死刑,不如不说,说不定找不到证据,还能留条活路。

所以审讯室里出现了奇怪的场景:审讯员手脚冰凉、头顶冒汗,罪犯却神态自若,从容以对,时不时地露出狰狞的奸笑。

时间在流逝,每一秒钟都生死攸关。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朋友打法其他人离开,独自负责审讯,并且声明有其个人对结果负责。

朋友拎出一把菜刀,按住A的一个手指,微笑着说:“我只问你一遍:小女孩关在哪里?”A显然对这种威胁不屑一顾:“我真的不知道你问什么。

”咔嚓一声,手起刀落,一根手指掉在地上。

在A的鬼嚎声中,朋友按住他的另一根手指,仍然微笑着说:“我只问你一遍:小女孩关在哪里?”A这一次没有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