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小山村》教案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三、小结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乡下人家》教案范文(通用17篇)

《乡下人家》教案《乡下人家》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能试着给画面取合适的名字,并感受画面的美丽。
3、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4、抓住关键词,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能试着给画面取合适的名字,并感受画面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抓住关键词,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
欣赏乡下美丽风光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里的风光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师:是啊,乡下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清新自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一同走进乡村生活,走进普通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乡下人家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屋檐构成装饰凤仙顺序华丽独特照例率领觅食踏步倘若天高地阔和谐催眠曲甜蜜梦想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如诗如画)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同学们看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吗?请你勾画出吸引你的语句,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语给这幅图画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1)展示乡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下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乡下人家》。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课文理解:(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表达。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内容第2课时:1. 复习回顾:(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课文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2)各组展示表演,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第3课时:1. 课文深入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细节和情感表达。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乡村题材的短文或故事。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写作练习:(1)学生以“我眼中的乡下人家”为主题进行写作。
(2)教师批改和指导,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内容第4课时:1. 总结回顾:(1)学生讲述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小小的山村》向我们介绍了群山怀抱着的小村庄的美景色。
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很美,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小小的山村》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第四板块第一课的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小和声音美,第四五六自然段则写了具体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
因此,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感受山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培养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小山村的美,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卡片:即使、容易、珍珠、坐落、鸡舍、垒窝、盖房、砌墙、房檐、流淌、衣襟、一层楼、山环水绕、群山环绕。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你能用词语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小山村是什么样吗?(小、美、山环水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波先生笔下的《小小的山村》去看一看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7名同学读本文的7个自然段。
(1)思考:作者笔下的小山村有怎样的特点?用铅笔画出文中的一句话。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或电子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资料: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信息。
(3)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家长协助孩子查找更多关于乡村生活的资料,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
3.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乡下人家》教案4篇 乡下人家 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4篇乡下人家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4篇乡下人家教案,供大家赏析。
《乡下人家》教案1【教学目标】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课前活动: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
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二、精读1~41、总体认知: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
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⑴ 自读感悟: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研读二:门前种鲜花。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以写作、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对农村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生活,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真实的农村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下人家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乡下人家》课教案

《乡下人家》优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感恩父母辛勤付出。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段朗读,教师适时提示重点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举例子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乡村生活场景。
(2)学生讨论,总结乡村生活的特点。
5. 想象与创造:(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乡村景色。
(2)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词语或短句描述乡村景色。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景色,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
8. 板书设计:《乡下人家》乡村生活美好热爱家乡感恩父母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的朗读水平、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通用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通用10篇)《乡下人家》教案篇1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
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
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
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
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
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珍惜自然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场景描绘,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3.课堂讲解1)解决生字词:针对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词义。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
3)感悟课文情感: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4.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乡村生活的特点和魅力。
2)心得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自然环境,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导入、自主阅读、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乡村风光图片、课文动画等。
2.教学参考书:《小学语文教学法》、《乡下人家》课文注释等。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优秀3篇)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优秀3篇)《乡下人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读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走进课文,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接触美1、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时尚的都市人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二、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检测是否能读准字音)三、整体感知发现美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轻轻地标划出来。
四、研读品味感悟美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3、静心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美丽的画面,最后和小组的同伴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独特、迷人的美?能把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⑴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⑴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朴实和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乡下人家》的纸质或电子文本。
2. 黑板、粉笔或其他展示工具。
3. 生字词卡片或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引入,引起学生对乡下人家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乡下人家》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描述家乡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评估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生字词掌握:通过书写和运用生字词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村或乡村地区,亲身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小山村》教案

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小山村》一、教学目标1.抓住生动形象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眼里的乡村景致。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对照课前板书)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乡下人家》,欣赏到了乡下人家独有的景致:房前的装饰是,门前屋后栽种有,房前屋后地上有,小河里有,吃晚饭在,秋天的夜晚还有。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用心品味这一处处景致。
(二)品读语言,体会写法1.轻声读课文,你对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把它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3.指名交流。
预设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学生自主交流。
点拨:房前的装饰不是鲜花嫩草,不是绿树嫩芽,而是瓜架,上面长满了藤叶,还吊着一个个或青或红的瓜,有着特别的情调,特别的趣味,这就叫——“别有风趣”。
从“别有风趣”“可爱多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2)比较阅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与原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点拨:原句不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还仿佛看到了威武的石狮子,高高的旗杆。
一面是瓜架,一面是石狮子和旗杆,特别有趣。
(3)小结: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是一处特别的景致,作者写得也特别有意思。
(4)指导读好,读出对比的味道,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把“探出头来”换成“钻出来”,行吗?一个“成群”,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3)小结:在作者笔下,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多有意思啊!(4)指导读出笋成群冒出来的样子,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三: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1)学生自主交流。
【精华】《乡下人家》教案三篇

【精华】《乡下人家》教案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华】《乡下人家》教案三篇【精粹】《乡下人家》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致力于别人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者,可能还需要开展教案撰写工作中,教案是执行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特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和和谐。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依山傍水”、“鸡犬相闻”等。
2.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描绘乡村美景的歌曲,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乡村。
(2)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的乡村景色。
2.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和和谐。
3.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景?(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乡下人家生活和谐吗?体现在哪里?4.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5.课文感悟(1)教师提问: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一部分?6.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乡下人家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乡村环境,让家乡更加美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观察家乡的美景,写一篇描绘家乡的作文。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和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结合家乡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教学重点: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一、情境铺设,陶冶平静心情播放鸟语花香音乐,同时放树林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鸟叫声)。
你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鸟语花香,很自然的地方。
)师:你向往这样的地方吗?其实住在乡下的孩子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美妙的鸟叫声呢。
今天张老师带大家到乡下去走一走,看看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二、再读课文,寻找描写顺序。
1、师:我第一次来金碧学校,刚进校门的时候我看到了宽阔的大操场,走过大操场我看见了高大的教学楼,最后来到了这个教室见到了可爱的你们。
有谁知道我介绍金碧学校时介绍了哪里?(刚进教室、走过操场、来到教室)师:我猜想你们的教室在早上的时候空气清新,第一个来到教室的同学把阳光带进教室,温暖着全班同学。
中午的时候阳光应该会从那个窗户照射进来,和同学们一样想学知识呢。
恩,到了晚上,你们都回家了,教室空荡荡地,它也开始准备休息,好精神百倍地迎接第二天的你们。
你们谁来说说看我刚刚是怎么描述这个教室的?(板书:早上、中午、晚上) 师:同学们真棒,听得很仔细。
其实,我介绍金碧学校的第一印象时介绍了那么多地方是按照一定顺序来进行的,这就是我们平常在介绍景物时候常用的方位顺序(板书),而介绍教室时则是使用了时间顺序。
(板书)同样的,现在请同学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发现一下作者是用什么顺序来介绍乡下的?是只有一种顺序呢,还是有很多种顺序交叉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房前屋后(方位顺序)与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晚(时间顺序)交叉进行,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乡下人家》语文教案

《乡下人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农村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3. 乡村生活的特点及美好情感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乡村生活的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乡村生活的美好。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生活,珍惜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乡村生活,下周分享自己的发现。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乡村生活。
(3)开展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细节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乡下人家》。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乡村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乡村气息。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述的乡村生活场景。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书写课后作文,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的乡村生活,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2)参观乡村,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乡下人家》。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城市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乡下人家》。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乡下人家》2. 生字词卡片3. 图片素材4. 角色扮演道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乡下生活有什么了解?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乡下人家》。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乡下人家》。
(2)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2. 课后作业:(1)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乡下生活进行对比,写一篇短文。
(2)与家长一起讨论,了解家长对乡下生活的看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下生活的氛围。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直观教学: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乡下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乡下人家》。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下生活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乡下人家》。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乡下生活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研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乡下人家》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乡下人家》。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
2. 学习诗歌:(1)教师朗读诗歌《乡下人家》。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4. 实践运用:(1)学生尝试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诗歌《乡下人家》,加强记忆。
2. 选择一幅乡村景色的图片,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来。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
——《乡下人家》《小小山村》
一、教学目标
1.抓住生动形象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别有风趣”“可爱多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2)比较阅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与原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点拨:原句不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还仿佛看到了威武的石狮子,高高的旗杆。
一面是瓜架,一面是石狮子和旗杆,特别有趣。
(3)小结: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是一处特别的景致,作者写得也特别有意思。
(4)指导读好,读出对比的味道,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把“探出头来”换成“钻出来”,行吗?一个“成群”,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小结:在作者笔下,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多有意思啊!
(4)指导读出笋成群冒出来的样子,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三: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他们的餐厅在哪里?从“天高地阔”看,这是怎样的餐厅?再联系下面一句话,这个餐厅里还有什么?他们吃饭时,有邻居经过,也许会出现什么情景?
(3)小结:一个“天高地阔”,写出了乡下人家吃饭时独特的景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4)指导读出这种独特景观,读出喜爱之意。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处处独特的乡村景致。
在他眼里,(PPT出示)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整合阅读图书四下1《探索自然》中的《小小山村》
1.导入:金波爷爷笔下的小小山村也很有特色,轻声读《小小山村》,你看到了哪些独特的景致?把句子画出来。
2.组织交流:读句子,说阅读感受,发现作者是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的。
预设一:村里,路面是用石头铺的,房屋是用石头盖的,围墙是用石头砌的,猪窝、鸡舍也是用石头垒的。
(排比,写出了小山村里建筑的特色:都是石头的。
)
预设二: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座房子一层楼。
(“贴”,形象地描写了山村的房子依山而建的特点。
)
预设三: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奇妙的比喻,可以感受到小山村的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
(四)迁移运用
1.写法小结:《乡下人家》《小小山村》怎样把乡村景致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的?(选取乡村独有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写出景致的独特之处。
)
2.提到“乡村”,你脑海里出现的是哪些景物?至少写三种。
3.看着自己列出来的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乡村景致?出示练笔要求:用一段话描写你眼里的乡村景致。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努力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4.组织交流,对照要求评议、点拨。
(五)课后作业
阅读图书四下1《探索自然》中的《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邀请》《乡村(节选)》,画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选择自己喜爱的三五句,抄写下来。
三、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鲜花翠竹“成群”“探”
鸡群觅食鸭子戏水……
露天吃饭纺织娘歌唱“天高地阔”
(课前板书)(课上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