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层序地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 地质学09 粱潋
对海相层序地层学的认识—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为例
层序地层学是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对油气勘探来说,层序地层学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际预测作用。从理论上讲通过对海(湖)平面相对变化的研究可以预测尚未钻探地层的年代,预测某些体系域的地层叠置样式和分布范围,科学的推测盆地的充填历史和地质发展史。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体系域和沉积岩相分布规律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研究,可以预测形成油气藏及其他矿产的的有利地区,预测钻前油藏类型和油层产量及已开发油田的扩边和开发效率。
现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为例,谈谈我对海相层序地层学的认识。
一、碳酸盐岩沉积控制因素
碳酸盐岩沉积作用机理明显不同于硅质碎屑岩,但起源于被动大路边缘的硅质碎屑岩沉积的层序地层学原理仍适用与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分析,即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样式和岩相分布受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的供给和气候等4个主要变量控制。构造沉降产生了沉积物的沉降控件,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地层分布控制了地层分布模式,沉积物供给的多少控制了古水深,气候控制了沉积物类型。气候中的降雨量和温度对碳酸岩、蒸发岩的分布,以及硅质碎屑岩沉积类型和数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作用。对于碳酸盐产率、台地或摊的发育及其相应的岩相分布来说,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沉积的首要因素。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可容空间的变化,从而控制了碳酸盐岩沉积潜力。碳酸盐岩沉积物多是在沉积环境中原地生长的。大部分碳酸盐岩沉积物是由生物产生的,其中不少是光合作用的副产物。因此,这种生产过程取决于光照程度。随着水深增加光照程度迅速降低。高碳酸盐产率主要分布在海水50—100m的水体中,因为该深度内悬浮着大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这种碳酸盐产率的狭窄深度受限制,是碳酸盐产率能否与海平面变化保持同步的重要因素,显然,碳酸盐产率的狭窄受控于水体深度或可容空间的变化,也影响了水体盐度、营养成分、温度、含氧量及水深等因素的变化,从而最终控制力沉积层序的构型。
2、构造沉降和沉积背景的控制作用,若不发生构造沉降,就不会发生长期的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和保存。由于地壳变薄、热冷凝和负载作用引起的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升降一道构成了可供海洋沉积物沉积的空间。构成沉积速率取决于地壳的类型、地壳的地址年代、引起沉降的应力场类型、岩石圈流变特征、岩石圈板块中的位置或构造背景。另外,沉积负载作用也会加强构造驱动的沉降作用。聚敛性、离散性、转换性板块边缘分布的以及位于板块内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可由洋壳组成,亦可由陆壳组成。总的来说,构成背景决定了沉降盆地的基地形态、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区的初始形态、海洋影响的范围和形式等。由于碳酸盐岩的进积和加积作用,造成台地或海滩边缘相发育,与其几何形体是水深和原地生物生长特征的函数。
3、气候的控制作用,作为气温、降雨量、大气圈湿度和风的度衡,气候决定了水德盐度和水德循环。热带海洋浅水比中纬度温带海洋具有更高的饱和度,这个差异影响了碳酸盐沉积物的产率、稳定性和早期成岩的潜力。除了碳酸盐岩以外,气候还决定了沉积层序中的沉积物类型。
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的类型及层序构成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布样式和体系域的类型受控于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根据层序边界类型、海平面升降速率和盆地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可将碳酸盐划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I型层序由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II型层序由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
三、碳酸盐岩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1、I型层序界面的特征
当海平面迅速下降且速率大于碳酸盐岩台地或滩边缘盆地的沉降速率、海平面位置低于台地或滩边缘是,就形成啦碳酸盐岩的I型层序界面。I型层序界面以台地或滩的暴露和侵蚀、斜坡前缘侵蚀、区域性淡水透镜体向海方向的运动以及上覆地层上超、海岸上超向下迁移为特征。
(1)碳酸盐岩台地或滩边缘暴露侵蚀的岩溶特征
碳酸岩台地广泛的陆上暴露和适合的气候条件为I型层序界面提供了地质条件,因此风化壳岩溶是识别碳酸盐岩I型层序的重要特点。常见的岩溶识别标志有:①古岩溶面主要特征为出现紫红色泥岩、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以及覆盖的角砾灰岩、角砾白云岩的古土壤。风化壳顶部的岩溶角砾岩往往成分单一,分选和磨圆差。碎屑灰岩的碎屑如鲕粒、生物碎屑常被溶解形成铸模孔等。②古岩溶面常是不规则的,纵向起伏几十至几百米。岩溶地貌表现为岩溶斜坡和岩溶凹地。
③古岩溶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分为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④岩溶表面和岩溶带中出现各种岩溶刻痕和溶洞。⑤溶孔内可充填不规则层状且分选差得角砾岩。泥岩或白云岩质的示底沉积,间隙或溶洞内充填氧化铁粘土和石英砂岩,以及水淋滤形成的淡水方解石和白云岩。⑥具有钙质壳、溶解后扩大的并可被粘土充填的解理、分布广泛的选择性溶解孔隙。⑦岩溶地层具有明显的电测效应,如明显的低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声波时差、较高的中子孔隙度、较明显的扩径、杂乱的地层倾角模式和典型的成像测井响应。⑧古岩溶面响应于起伏较明显的不规则地震反射,古岩溶面常对应于明显的低速异常带。另外,古岩溶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地化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
(2)斜坡前缘侵蚀特征
在I型层序边界形成时,常发生明显的斜坡前缘侵蚀作用,导致地台和边缘及斜坡上部大量沉积物被侵蚀掉,造成大量碳酸岩盐顺斜坡而下的滑塌,沉积作用和碳酸盐岩砂岩的密度流沉积作用。斜坡前缘侵蚀作用可是局部性或区域性的或区域性的,向上可延伸到陆棚区形成发育良好的海底峡谷。摊前沉积物可被侵蚀掉几十至几百米。
(3)淡水透镜体向海方向的运动特征
I型层序边界形成时发生的另一种特征作用就是淡水透镜体向海和向海和向盆地方向地方向的区域性迁移。淡水透镜体渗入碳酸盐岩剖面的程度与海平面下降速率、下降幅度和海平面保持在低于台地或滩边缘的时间长短有关。在大规模I型层序边界形成时期,当海平面下降75到100米或更多并保持相当长得时间时,在陆棚上就会长期的产生淡水透镜体,它的影响会充分的深入到下伏层序。在I型层序边界形成时期,可发生不同规模的混合水白云化和高盐度白云化作用。
2、Ⅱ型层序边界特征
当海平面下降速率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多形成Ⅱ型层序界面。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