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打木块模型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子弹打木块模型及其应用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杨本泉
迁移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掌握基本模型的思维方法并能合理的迁移,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子弹打木块问题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动量与能量相结合应用的重要模型之一。
一、 原型
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
水平飞来打进木块并留在其中,设相互作用力为f 问题1 子弹、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
由动量守恒得:
mv 0=(M+m)v ∴ 0v m
M m
v +=
问题2 子弹在木块内运动的时间 由动量定理得:
对木块 0-=⋅Mv t f
或对子弹
0mv mv t f -=⋅- ∴ )
(0
m M f Mmv t +=
问题3 子弹、木块发生的位移以及子
1
图
弹打进木块的深度
由动能定理得:
对子弹:20212
121mv mv s f -=
⋅- 2
2
1)
(2)2(m M f v m M Mm s ++=∴ 对木块:222
1
Mv fs =
2
2
22)
(2m M f v Mm s +=∴ 打进深度就是相对位移
S 相 =S 1-S 2=)
(22
m M f Mmv +
问题4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系统增加的内能
E 损=)
(2)(21212
02
20m M Mmv v m M mv +=+-
由问题3可得: )
(2)(2
021m M Mmv s f s s f Q +=⋅=-=相
说明: 相互作用力与相对位移(或路程)的乘积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
小,这是一个重要关系,通常都可直接运用。
问题5 比较S 1、S 2、S 相的大小关系 运用图象法:子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以判定:
① 不论m 、M 关系怎样 总有S 相>S 2 S 1>2S 2 ②若m <M
则S 相>2S 2 S 1>3S 2
问题6 要使子弹不穿出木块,木块至少多长?(v 0、m 、M 、f 一定) 运用能量关系 fL=
220)(2
1
21v m M mv +-
2
图
)
(22
m M f Mmv L +=∴
二、应用
例1.木板M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m 以初速度V 0滑上木板,最终与木板一起运动,两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的速度;
2.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 3.在整个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
4.为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至少多长?
解略:
例2.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以V 0向右运动,木块m 轻轻放上木板的右端,令木块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来,两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①从m 放上M 至
相对静止,m 发生的位移;②系统增加的内能;③木板至少多长?④若对长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使长木板速度保持不变,则相对滑动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以及水平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
①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v
m M Mv )(0+=⑴
m
M Mv v +=
⑵
对木块使用动能定理:
2
121mv mgs =μ ⑶ 2
2
021)
(2m M g v M s +=μ ⑷
②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
(2)(21212
02
20m M Mmv v m M Mv Q +=+-=
⑸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3图0V 4
图
③220min )(2
121v m M Mv mgL +-=
μ ⑹
)
(22
min m M f Mv L +=∴μ
⑺
④相对滑动过程,木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而木板做匀速运动 ∴
木块发生位移
t v s ⋅=
2
/1 ⑻
木板发生位移
t v s 0/2=
(9)
相对位移
/10
/1/
22
s t v s s s ==
-=相 (10)
系统增加内能
2
02
1mv s mg Q =
⋅=相μ (11)
水
平
力
所
做
的
功
2
0mv Q E W km =+∆=
(12)
例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上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V 0,求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A 、B 相对滑动过程中,A 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⑵若初速度大小未知,求A 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解析: ⑴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5 图 A 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