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机械原理答案
机械原理第七版习题解答解答(第1-3章)

e'
b'
' n2
方向
t n aC 2 = aB + aC 2 B + aC 2 B = aC 3 + a k + ar C 2C 3 C 2C 3 2 2 大小 1 l AB 2 lBC ? 0 23vC 2C 3 ?
B A C B BC
49m / s2 , aC 2C3 23vC 2C3 0.7m / s2 C 2B
F 3n (2 p1 ph p) F 3 6 (2 7 3 0) 0 1
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 目不同,因为3,5处只有一个高副,而齿条7与齿轮5在齿 的两侧面均保持接触,故为两个高副。
3-1
何为速度瞬心?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有何异同点?
解(1)取比例尺作机构运动简图如图所示:
(2) 自由度:F
3n (2 p1 ph ) 3 3 (2 4 0) 1
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d为齿轮-连杆组 合机构;图b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D处为铰接在一起 的两个滑块);图c为一精压机构。并问在图d所示机构中, 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 否相同,为什么? F D
2 、要除 去局 部 自由度 3 、 要 除 去 虚 约 束 2-11 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 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 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 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是否能实现 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F
D
F 3n (2 p1 ph p) F 3 4 (2 5 1 0) 0 1
机械原理(西工大第七版)习题册答案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题2-1 图a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图2-1a) 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尽管此机构有4个活动件,但齿轮1和凸轮2是固装在轴A上,只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3=n3=lp1=hp原动件数不等于自由度数,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即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分析:因构件3、4与机架5哥很爱你~~你懂得,哥很费解!!!和运动副B、C、D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
故需增加构件的自由度。
3)提出修改方案: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用一个高副来代替一个低副。
(1) 在构件3、4之间加一连杆及一个转动副(图2-1b)。
(2)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滑块及一个移动副(图2-1c)。
(3)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滚子(局部自由度)及一个平面高副(图2-1d)。
讨论:增加机构自由度的方法一般是在适当位置上添加一个构件(相当于增加3个自由度)和1个低副(相当于引入2个约束),如图2-1(b)(c)所示,这样就相当于给机构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用一个高副代替一个低副也可以增加机构自由度,如图2-1(d)所示。
题2-2 图a所示为一小型压力机。
图上,齿轮1与偏心轮1’为同一构件,绕固定轴心O连续转动。
在齿轮5上开有凸轮轮凹槽,摆杆4上的滚子6嵌在凹槽中,从而使摆杆4绕C 轴上下摆动。
同时,又通过偏心轮1’、连杆2、滑杆3使C轴上下移动。
最后通过在摆杆4的叉槽中的滑块7和铰链G使冲头8实现冲压运动。
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解:分析机构的组成:此机构由偏心轮1’(与齿轮1固结)、连杆2、滑杆3、摆杆4、齿轮5、滚子6、滑块7、冲头8和机架9组成。
机械原理第七版部分重要答案

2-16.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图a 、d 为齿轮一连杆组合机构;图b 为凸轮一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 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 为一精压机机构。
并问在图 d 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a) 分析:A 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2p L +p H )=3 >4-(2 >5+1)=1或 F=3n-(2p L +p H -p')-F'=3 >- (2 >+1-0)-0=1 b) 分析:B 、E 为局部自由度。
F=3n-(2p L +p H )=3 >- (2 >+2)=1 或 F=3n-(2p L +p H -p')-F'=3 >-(2 >8+2-0)-2=1 注意:该机构在 D 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 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 n 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
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 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
c) 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
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 有机构ABCDE 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
F=3n- (2p L +p H )=3 >- (2 >+0)=1或 F=3n-(2p L +p H -p')-F'=3 >1-(2 >7+0-2)-0=1d) 分析:A 、B 、C 为复合铰链;D 处高副的数目为2。
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2p L +p H )=3 >- (2 >+3)=1 或 F=3n-(2p L +p H -p')-F'=3 >-(2 >+3-0)-0=1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 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 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
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版

(1)未刹车时 n=6,pl=8,ph=0,F=2
(2)刹紧一边时 n=5,pl=7,ph=0,F=1
(3)刹紧两边时 n=4,pl=6,ph=0,F=0
《机械原理》作业题解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题3-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a) P14→∞ P13→∞
B
P14→∞
4 3
P23
C D
4
3
2
v B 2 ( = v B1 ) → v B 3 → v C 3
1) 求vB2
B
1
B(B1, B2, B3)
ω1
b)
b2 (b1)
v B 2 = v B1 = ω1 l AB
2) 求vB3
p(d) (b3) (c3)
A
vB3 = vB 2 + vB3B 2
⊥BA ∥CD ?
方向: ⊥BD 大小: ?
C 2 p(d) 4 3 D B (c3)
aB3 = a
方向: 大小:
n B3D
+a
t B3D
= aB 2 + a
B→A
k B3B 2
+a
r B3B 2
B→D
√ a B1 ⎛ m / s 2 ⎞ 取 μa = ⎜ ⎟ 作加速度图 p ' b '1 ⎝ mm ⎠
√
⊥BD ?
0 0
∥CD ? b2 (b1) (b3) b'3
P13
题3-4解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 一点E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瞬心P13为构件3的绝对瞬心,构件3上各点在该位置的运动是绕P13的 转动,则距P13越近的点,速度越小,过作BC线的垂线P13 E⊥BC,垂 足E点即为所求的点。
《机械原理》第七版 郑文纬 吴克坚 著 课后习题答案 阳光大学生网高等教学出版社

E
I
n = 8,pl = 10,ph = 3
F = 3n − 2 pl − ph
= 3× 8 − 2 ×10 − 3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F=原动件数,即取 1 个原动件。
班级 姓名 学号
-4-
成绩 任课教师 批改日期
机械原理作业集
2—8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说明该机构 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械原理作业集
2—11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并分析机构所含的基本杆组,确定机
+
D
3
4 5+
E
解:
C
2 B
1
D 4
E
F 3
6
G 5
C 2 B
1
A
A
构的级别。
低代前:
低代后:
构件 2、3、4、6 为 III 级杆组,机构为 III 级机构。
2—12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并分析机构所含的基本杆组,确定机
机械原理作业集
2—6 计算图示自动送料剪床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ED
DE = CF = HG
FC
I GH
J
解 1:C、F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 EFGC 为虚约束。
B
n = 12,pl = 17,ph = 1,F ′ = 1,p′ = 1
A
F = 3n − 2 pl − ph − F ′ + p′
RRP II 级杆组 3
2
4
RRR II 级杆组
5
7 6 RRP II 级杆组
第七版《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孙恒-配套习题册答案详解

题 2-8 图示为一刹车机构。刹车时,操作杆 1 向右拉,通过构件 2、3、4、5、6 使两闸瓦刹住车轮。试计 算机构的自由度,并就刹车过程说明此机构自由度的变化情况。(注:车轮不属于刹车机构中的构件。)
解:1)未刹车时,刹车机构的自由度
n 6 pl 8 ph 0
F 3n 2 pl ph 3 6 28 0 2
2) n 5 pl 7 ph 0
F 3n 2 pl ph 35 2 7 0 1
所设计的一种假肢膝关节机构,该机构能 为机架,
自由度,并作出大腿弯曲 90 度时的机构
简图。大腿弯曲 90 度时的机构运动简图
题 2-6 试计算如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
a、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 b 为凸轮-连
销子与件 5 上的连杆曲线槽组成的销槽联接使活动台板实现收
放动作。在图示位置时,虽在活动台板上放有较重的重物,活
动台板也不会自动收起,必须沿箭头方向推动件 2,使铰链 B、D 重合时,活动台板才可收起(如图中双
点划线所示)。现已知机构尺寸 lAB=lAD=90mm,lBC=lCD=25mm,试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p 2 pl ph 3n 2 17 3 310 3 4 局部自由度 F 4
F 3n (2 pl ph p) F 313 (217 4 4) 4 1
解法二:如图 2-7(b)
局部自由度 F 1 F 3n (2 pl ph p) F 3 3 (2 3 1 0) 1 1
压运动。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解:分析机构的组成: 此机构由偏心轮 1’(与齿轮 1 固结)、连杆 2、滑杆 3、摆杆 4、齿轮 5、滚子 6、滑块 7、冲头 8 和机 架 9 组成。偏心轮 1’与机架 9、连杆 2 与滑杆 3、滑杆 3 与摆杆 4、摆杆 4 与滚子 6、齿轮 5 与机架 9、滑 块 7 与冲头 8 均组成转动副,滑杆 3 与机架 9、摆杆 4 与滑块 7、冲头 8 与机架 9 均组成移动副,齿轮 1
机械原理第七版西北工业大学课后习题答(1-8章)

机械原理作业集答案详解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题2-1 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图2-1a) 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尽管此机构有4个活动件,但齿轮1和凸轮2是固装在轴A 上,只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3=n 3=l p 1=h p01423323=-⨯-⨯=--=h l p p n F原动件数不等于自由度数,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即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分析:因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
故需增加构件的自由度。
3)提出修改方案: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用一个高副来代替一个低副。
(1) 在构件3、4之间加一连杆及一个转动副(图2-1b)。
(2)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滑块及一个移动副(图2-1c)。
(3)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滚子(局部自由度)及一个平面高副(图2-1d)。
11(c)题2-1(d)54364(a)5325215436426(b)321讨论:增加机构自由度的方法一般是在适当位置上添加一个构件(相当于增加3个自由度)和1个低副(相当于引入2个约束),如图2-1(b )(c )所示,这样就相当于给机构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用一个高副代替一个低副也可以增加机构自由度,如图2-1(d )所示。
题2-2 图a 所示为一小型压力机。
图上,齿轮1与偏心轮1’为同一构件,绕固定轴心O 连续转动。
在齿轮5上开有凸轮轮凹槽,摆杆4上的滚子6嵌在凹槽中,从而使摆杆4绕C 轴上下摆动。
同时,又通过偏心轮1’、连杆2、滑杆3使C 轴上下移动。
最后通过在摆杆4的叉槽中的滑块7和铰链G 使冲头8实现冲压运动。
(新)机械原理第七版部分重要答案

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图a 、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 为一精压机机构。
并问在图d 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解a) 分析:A 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4-(2×5+1)=1或F=3n -(2p L +p H -p')-F'=3×4-(2×5+1-0)-0=1 b) 分析:B 、E 为局部自由度。
F=3n -(2p L +p H )=3×5-(2×6+2)=1或F=3n -(2p L +p H -p')-F'=3×7-(2×8+2-0)-2=1注意:该机构在D 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 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Ⅱ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
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
c) 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
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ABCDE 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
F=3n -(2p L +p H )=3×5-(2×7+0)=1或F=3n -(2p L +p H -p')-F'=3×11-(2×17+0-2)-0=1d) 分析:A 、B 、C 为复合铰链;D 处高副的数目为2。
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6-(2×7+3)=1或F=3n -(2p L +p H -p')-F'=3×6-(2×7+3-0)-0=1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
机械原理孙恒课后答案

机械原理孙恒课后答案【篇一:机械原理(第七版) 孙桓主编第7章】ss=txt>1.设某机器的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则该机器作匀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作变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
2.机器中安装飞轮的原因,一般是为了,同时还可获得的效果。
3.在机器的稳定运转时期,机器主轴的转速可有两种不同情况,即稳定运转,在前一种情况,机器主轴速度是,在后一种情况,机器主轴速度是。
4.机器中安装飞轮的目的是和。
7.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各构件本身的质量(转动惯量)有关外,还与。
8.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力(矩)是根据则进行转化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
9.机器等效动力模型中的等效力(矩)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原作用力(矩)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有关。
10.若机器处于起动(开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11.若机器处于停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12.用飞轮进行调速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则要求的速度不均匀系数越小,飞轮的转动惯量将越,在满足同样的速度不均匀系数条件下,为了减小飞轮的转动惯量,应将飞轮安装在轴上。
13.当机器运转时,由于负荷发生变化使机器原来的能量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引起机器运转速度的变化,称为,为了重新达到稳定运转,需要采用来调节。
14.在机器稳定运转的一个运动循环中,运动构件的重力作功等于因为。
15.机器运转时的速度波动有速度波动两种,前者采用,后者采用进行调节。
16.若机器处于变速稳定运转时期,机器的功能特征应有,它的运动特征是。
17.当机器中仅包含机构时,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常量,若机器中包含机构时,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机构位置的函数。
18.设作用于机器从动件上的外力(矩)为常量,且当机器中仅包含机构时,等效到主动件上的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力(矩)亦是常量,若机器中包含机构时,等效力(矩)将是机构位置的函数。
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pl = 7 ph = 0
F = 3n − 2 pl − ph = 3 × 5 − 2 × 7 − 0 = 1
题 2-6 试计算如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题2- 5
图 a、d 为齿轮-连杆组 处 为 铰接 在一 起 的 两 个
合机构;图 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 D
滑块) ;图 c 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 d 所示机构中,齿轮 3 与 5 和齿条 7 与齿轮 5 的啮 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 a) n = 4
图2- 1 0
题 2-11 图 a 所示为一收放式折叠支架机构。该支架中的件 1 和 5 分别用木螺钉联接于固定 台板 1`和活动台板 5`上,两者在 D 处铰接,使活动台板能相对于固定台板转动。又通过件 1、2、3、4 组成的铰链四杆机构及连杆 3 上 E 点处销子与件 5 上的连杆曲线槽组成的销槽 联接使活动台板实现收放动作。在图示位置时,虽 在活动台板上放有较重的重物,活动台板也不会自
花花
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第七版)习题册解析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题 2-1 图 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 1 输入,使轴 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 A 上的凸轮 2 与杠杆 3 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 4 上下运动,以达 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 ,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 2-1a) 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 的自由度。尽管此机构有 4 个活动件,但齿轮 1 和 凸轮 2 是固装在轴 A 上,只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
pl = 7
ph = 3
6
机械原理(第七版)答案

∞ P34 ∞ P24
3
A
4
P14
( aII ) 级杆组 RRR
P34、P 13 D
A
P14
(b)
∞ P 12
∞ P23
p13
P24
1
2
3
P23 B
P24
1 14 A P
B
2 P 12
A
∞ P34
3
P 14
4
C
P 13 C P 34 4
(c )
(d)
P24
3
B
C P34
2
1
vM P 12 BP M
E P23
C
C2
2
C1
ϕ = 165�
P12 B
1 ϕ1 = 227
�
3
ω1
B2
ϕ2 = 26�
P34
A
4
P14
µ
l
D
m mm
= 0 . 002
B1
P24
解:
ω1 P12 P24 117.75 = = ω2 P P 30 12 14
ω2 =
P12 P14 30 ω1 = ×10 = 2.548rad / s P 117.75 12 P 24
D F B
n = 10,pl = 12,p h = 3,F ′ = 2,p ′ = 0 F = 3n − 2 p l − p h − F ′ + p′ C
= 3 × 10 − 2 × 12 − 3 − 2 =1
G
A
J
H I
解 2: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
E
n = 8,p l = 10,p h = 3 F = 3n − 2 p l − p h = 3 × 8 − 2 × 10 − 3 =1
机械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补充题
1 如图所示,楔块机构中,已知γ =β =60°,Q=1000N 格接触面摩擦系数 f=0.15,如 Q 为 有效阻力,试求所需的驱动力 F。
解:对机构进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力三角形如图。 对楔块 1,
F F R 21 F R 31 0
由正弦定理有
sin(60o 2) sin(90o ) F FR 21
7-11 某内燃机的曲柄输出力矩 Md 随曲柄转角ψ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运动周期ψ T=π ,曲 柄的平均转速 nm=620r/min。当用该内燃机驱动一阻抗力为常数的机械时,如果要求其运转不均匀 系数δ =0.01。试求 1) 曲柄的最大转速 nmax 和相应的曲柄转角位置 φmax; 2) 装在曲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 JF(不计其余构件的转动惯量) 。
FR12
A ω 21 1 M 4 O 2 ω 23
ω
B F
3
FR32
解:上图构件 2 依然受压力。因在转动副 A 处 2、1 之间的夹角∠OAB 逐渐减小,故相对角速 度ω 21 沿顺时针方向,又因 2 受压力,故 FR12 应切于摩擦圆的下方;在转动副 B 处,2、3 之间的夹 角∠OBA 逐渐减小,故相对角速度ω 23 沿逆时针方向, FR32 应切于摩擦圆的下方。 4 O M 1 FR12 B
2
解法 3 根据运动副的自锁条件确定。 由于工件被夹紧后 P 力就被撤消,故楔块 3 的受力如图 b 所示,楔块 3 就如同一个受到 R23(此时为 驱动力)作用而沿水平面移动的滑块。故只要 R23 作用在摩擦角 φ 之内,楔块 3 即发生自锁。 R23 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是 α-φ,要使 R23 作用在摩擦角 φ 之内,即
解:该系统的总效率为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篇一:机械原理_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版《机械原理》作业题解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F=3n2plph=3×2×1=034F=3n?=3×4?=174385291-1’F=3n??F’=3×8??1=1篇二:机械原理第七版西北工业大学习题答案.doc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题2-1图a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管此机构有4个活动件,但齿轮1和凸轮2是固装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n?3pl?3ph?1F?3n?2pl?ph?3?3?2?4?1?0的自由度。
尽在轴A上,只原动件数不等于自由度数,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即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分析:因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c、D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
故需增加构件的自由度。
3)提出修改方案: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用一个高副来代替一个低副。
在构件3、4之间加一连杆及一个转动副。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滑块及一个移动副。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滚子及一个平面高副。
置上添加一个构件(相当于增加3个自由度)和1个低副(相当于引入2个约束),如图2-1(b)(c)所示,这样就相当于给机构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用一个高副代替一个低副也可以增加机构自由度,如图2-1(d)所示。
题2-2图a所示为一小型压力机。
图上,齿轮1与偏心轮1’为同一构件,绕固定轴心o连续转动。
在齿轮5上开有凸轮轮凹槽,摆杆4上的滚子6嵌在凹槽中,从而使摆杆4绕c轴上下摆动。
同时,又通过偏心轮1’、连杆2、滑杆3使c轴上下移动。
最后通过在摆杆4的叉槽中的滑块7和铰链G使冲头8实现冲压运动。
机械原理第七版习题解答(第4、7、11章)

nmax
(1 2 )nm
(1 0.01) 620 623.1r / min 2
3)求装在曲轴上旳飞轮转动惯量 JF :
Wmax AbABc
(200 116.67) ( 20 200 116.67 130 200 116.67)
2
6 180
200
180
200
67.26N m
小圆为摩擦圆)。 C
1
《机械原理》习题课
解 arctan f
总反力 FR12 及 FR32 旳方位如图
F F
题4-14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第7章-机械旳运转及其速度波动旳调整)
《机械原理》习题课
7-7图示为一机床工作台旳传动系统。设已知各齿 轮旳齿数,齿轮3旳分度圆半径r3,各齿轮旳转动
惯量 J1, J2 , J2, J3 ,齿轮1直接装在电动机轴上,
故J F
900Wmax
2n2[ ]
900 67.26
2 6202 0.01
1.596kg m2
机械原理习题解答
(第11章-齿轮系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习题课
11-11图示为一手摇提升装置,其中各轮齿数均已
知,试求传动比 i15,并指出当提升重物时手柄旳
转向。
《机械原理》习题课
答 此轮系为空间定 轴轮系,且
故J1中包括了电动机转子旳转动惯量;工作台和 被加工零件旳重量之和为G。当取齿轮1为等效构 件时,试求该机械系统旳等效转动惯量Je。
《机械原理》习题课
解 根据等效转动惯量旳等效原则,有
1 2
J
2
e1
1 2
J112
1 2
(J2
J2 )22
《机械原理(第七版)》精选复习题(含答案)

《机械原理(第七版)》精选复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01.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高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低副 )。
0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其原因是( 正压力分布不均 )。
03.设螺纹的升角为λ,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fv),则螺旋副自锁的条件为( 螺纹升角小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04.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其最大传动角γ为(90度 )。
05.曲柄滑块机构是改变曲柄摇杆机构中的( 摇杆长度和形状 )而形成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 曲柄 )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以( 曲柄 )作机架而得到回转导杆机构。
07.内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螺旋角相同 )。
08.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 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 )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 以法向压力角为压力角,以法向模数为模数作的 )的直齿轮;09.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 同一条直线上 )上;10.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 15 )个,其中有( 5 )个是绝对瞬心,有( 10 )个是相对瞬心;11.12.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 一次多项式 ) 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 二次多项式 ) 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 正弦 ) 运动规律无冲击;13.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 凸轮回转轴心 )至 ( 凸轮 )最小半径。
14.在设计凸轮机构时,凸轮的基圆半径取得越( 小 ),所设计的机构就越紧凑,但是压力角越( 大 ),使机构的工作情况变坏。
15.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转动)副或(移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平面高)副。
16.一个采取负变位修正的直齿圆柱齿轮与同样基本参数的标准齿轮相比较,其(齿顶)圆及(齿根)圆变小了;而(基)圆及(分度)圆有大小则没有变。
机械原理(西工大第七版)习题册答案1——7章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题2-1 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图2-1a) 2)要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首先要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尽管此机构有4个活动件,但齿轮1和凸轮2是固装在轴A 上,只能作为一个活动件,故3=n 3=l p 1=h p01423323=-⨯-⨯=--=h l p p n F原动件数不等于自由度数,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即不能实现设计意图。
分析:因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
故需增加构件的自由度。
3)提出修改方案: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用一个高副来代替一个低副。
(1) 在构件3、4之间加一连杆及一个转动副(图2-1b)。
(2)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滑块及一个移动副(图2-1c)。
(3) 在构件3、4之间加一滚子(局部自由度)及一个平面高副(图2-1d)。
11(c)题2-1(d)54364(a)5325215436426(b)321讨论:增加机构自由度的方法一般是在适当位置上添加一个构件(相当于增加3个自由度)和1个低副(相当于引入2个约束),如图2-1(b )(c )所示,这样就相当于给机构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用一个高副代替一个低副也可以增加机构自由度,如图2-1(d )所示。
题2-2 图a 所示为一小型压力机。
图上,齿轮1与偏心轮1’为同一构件,绕固定轴心O 连续转动。
在齿轮5上开有凸轮轮凹槽,摆杆4上的滚子6嵌在凹槽中,从而使摆杆4绕C 轴上下摆动。
同时,又通过偏心轮1’、连杆2、滑杆3使C 轴上下移动。
最后通过在摆杆4的叉槽中的滑块7和铰链G 使冲头8实现冲压运动。
《机械原理 第七版 》 复习题 含答案

《机械原理(第七版)》精选复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01.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高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低副)。
0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其原因是( 正压力分布不均 )。
03.设螺纹的升角为λ,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fv),则螺旋副自锁的条件为( λ≤arctgfv)。
04.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其最大传动角γ为(90度 )。
05.曲柄滑块机构是改变曲柄摇杆机构中的( 摇杆长度和形状 )而形成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 曲柄 )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以( 曲柄 )作机架而得到回转导杆机构。
06.用飞轮进行调速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要求的速度不均匀系数越小,飞轮的转动惯量越( 大 ),在满足同样的速度不均匀系数条件下,为了减小飞轮的转动惯量,最好将飞轮安装在机械的( 高速 )轴上。
07.内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螺旋角相同 )。
08.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 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 )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 以法向压力角为压力角,以法向模数为模数作的 )的直齿轮;09.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 同一条直线上 )上;10.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 15 )个,其中有( 5 )个是绝对瞬心,有( 10 )个是相对瞬心;11.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分别为( 安装飞轮 )和( 使用电动机,使等效的驱动力矩和等效阻力矩彼此相互适应 );12.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 一次多项式) 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 二次多项式 ) 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 正弦 ) 运动规律无冲击;13.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 凸轮回转轴心 )至 ( 凸轮 )最小半径。
14.在设计凸轮机构时,凸轮的基圆半径取得越( 小),所设计的机构就越紧凑,但是压力角越( 大),使机构的工作情况变坏。
机械原理第七版答案

机械原理第七版答案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运动和变形等规律,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而《机械原理第七版》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机械原理第七版》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问题,在力F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a=F/m。
2. 问题,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答案,物体的动能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动能定理公式为Ek=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问题,什么是静力学平衡?答案,静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即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的状态。
4. 问题,如何计算物体的弹性变形?答案,物体的弹性变形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即形变与受力成正比,形变与物体的刚度成反比。
5. 问题,什么是滑移和滚动?答案,滑移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沿着表面滑动,而滚动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沿着表面滚动。
6. 问题,如何计算摩擦力?答案,摩擦力可以通过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压力和摩擦系数成正比。
7. 问题,什么是简单机械?答案,简单机械是指由若干个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如杠杆、轮轴、滑轮等。
8. 问题,如何计算简单机械的力比和速比?答案,力比可以通过杠杆原理来计算,速比可以通过滑轮原理来计算。
以上就是《机械原理第七版》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其他问题,可以通过查阅教材或者向老师请教来解决。
祝大家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F = v E + v FE
b (c) (e)
p(a, d, g ) (f )
题3-8 b) 解
在图示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方 向转动;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3上C点的速度及加速度。 [解] l AB ⎛ m ⎞ μ = (1)取μι作机构运动简图; l ⎜ ⎟ AB ⎝ mm ⎠ (2)速度分析 取B为重合点:B(B1, B2, B3)
p' = 2p'l + p'h − 3n' = 2 × 3 + 0 − 3 × 2 = 0
p' = 2p'l + p'h − 3n' = 2 × 10 + 0 − 3 × 6 = 2
F = 3n − (2pl + ph − p') − F' = 3 × 11 − (2 × 17 + 0 − 2) − 0 =1
题3-4解
1)当φ=165时,点C的速度vC =?
v P 24 = ω2 ⋅ P12 P24 μl = ω4 ⋅ P14 P24 μl P12 P24 48.5 ⇒ ω4 = ω2 = 10 × = 4.47 (rad / s ) 108.5 P14 P24
取μι作机构运动简图;并求出各瞬心如图所示。 μl = 2 mm 利用瞬心P24
vB vE ω3 = = P13 B ⋅ μl P13 E ⋅ μl
P24
3 B
P23
2 A 1
4 D
P12
P14
P13 E P13 E 70.3 = ω2 l AB = 10 × 0.06 × = 0.36 (m / s ) vE = vB 118.5 P13 B P13 B
P13
题3-4解
3)当vC=0时, φ角之值(有两个解)?
n t k r aB3 = aB + a = a + a + a 3D B3D B2 B3B 2 B3B 2
题3-8 b) 解(续)
C
2
3
D
4
B
1
B(B1, B2, B3)
ω1
b)
b2 (b1) p'(d') (n'3)
A p(d) (b3) (c3)
方向: 大小:
B→D
√
k
⊥BD ?
B→A
√
0 0
m μ l = 0.002 mm
2 2 l BC = l AB + l AC − l AB ⋅ l AB ⋅ cos135
B C 3 2 D A 4 E 1
ω1 ϕ1
= 302 + 1002 − 30 × 100 × cos135 = 123 ( mm )
(2)速度分析 取C为重合点:C( C2, C3)
2) 求vC2
v C 2 = v B + v C 2 B = v C 3 + vC 2 C 3
4
P24
C
1
P34
2
A
P12
题3-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b) P13 P34
B
3
P
23 →
∞
2
P12
A
1
4
C P →∞ 14
P24
题3-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c) P13 P14 C
4
M
P23
B
3
→∞ P 34
vM
2
P24 P12
A
1
题3-2 在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 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和3的传动比ω1/ ω3 。
∥CD ?
其中 a B3B2 = 2ω2 v B3B2 = 0
a B1 ⎛ m / s 2 ⎞ 取 μa = ⎜ ⎟ 作加速度图 p ' b '1 ⎝ mm ⎠
3) 求aC3 : 用加速度影像法 aC 3 = μ a p ' c '3 = a B 2 = ω12 l AB
b'2 (b'1) k'
c'3
4
6
(2-3)
F = 3n − (2pl + ph ) = 3 × 3 − (2 × 4 + 0) = 1
1
F = 3n − (2pl + ph − p') − F' = 3 × 4 − (2 × 5 + 1 − 0) − 0 =1
F = 3n − (2pl + ph − p') − F' = 3 × 7 − (2 × 8 + 2 − 0) − 2 =1
C
E
vC = v B + vCB v D = v B + v DB
(2) 求vE
D p(a, f )
v E = vC + v EC = v D + v ED
b d e c
题3-5 解
b) 解: 顺序 (1) 求vC
v B → vC → v E → v F
D vB A B C E G F
vC = v B + vCB
欢迎光临阳光大学生网,提供最全面的大学生课后习题答案和复习试题免费下载,/
阳光大学生网
我们希望呵护您的眼睛,关注您的成长,给您一片绿色的环境,欢迎加入我们, 一起分享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感悟,免费提供:大学生课后答案,大学考试题及 答案,大学生励志书籍。
机械原理_第七版_课后答案_免费下载_西工大_孙恒_陈作模_葛文杰主编
P34
mm
vC = ω4 ⋅ lCD = 4.47 × 0.09 = 0.40 (m / s )
C 3
解法2: 利用瞬心P13 瞬心P13为构件 3的绝对瞬心
P24
B
P23
2 A 1
4 D
P12
P14
vB vC ω3 = = P13 B ⋅ μ l P13C ⋅ μl
vC = v B P13C P C 78.2 = ω2 l AB 13 = 10 × 0.06 × = 0.40 (m / s ) 118.5 P13 B P13 B
b'3
题3-8 c) 解
在图示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方 向转动;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3上C点的速度及加速度。 [解] l AB ⎛ m ⎞ = μ (1)取μι作机构运动简图; l ⎜ ⎟ AB ⎝ mm ⎠ (2)速度分析 ω1 A 1 取B为重合点:B(B1, B2, B3)
(1)未刹车时 n=6,pl=8,ph=0,F=2
(2)刹紧一边时 n=5,pl=7,ph=0,F=1
(3)刹紧两边时 n=4,pl=6,ph=0,F=0
《机械原理》作业题解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题3-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a) P14→∞ P13→∞ P23
B
3
P14→∞
b2 (b1) (b3)
方向: ⊥BD 大小: ?
取
√ v ⎛m/s⎞ μ v = B1 ⎜ ⎟ 作速度图 pb1 ⎝ mm ⎠
∴ vC 3
lCD lCD vB = = ⋅ l ABω1 l BC l BC
题3-8 c) 解(续1)
[解] (3)加速度分析
C
a B 2 ( = a B1 ) → a B 3 → a C 3
取
√ v ⎛m/s⎞ μ v = B1 ⎜ ⎟ 作速度图 pb1 ⎝ mm ⎠
3) 求vC3 : 用速度影像法
v C 3 = 0 同时可求得 ω3 =
vC 3 =0 lCD
[解] (1)取μι作机构运动简图; (2)速度分析 (3)加速度分析 a B 2 ( = a B1 ) → a B 3 → a C 3 1) 求aB2 n 2 方向:B→A a B 2 = a B1 = a B = ω 1A 1 l AB 2) 求aB3
P13
题3-4解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 一点E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瞬心P13为构件3的绝对瞬心,构件3上各点在该位置的运动是绕P13的 转动,则距P13越近的点,速度越小,过作BC线的垂线P13 E⊥BC,垂 足E点即为所求的点。
E
E点距C点距离为 μl ⋅ CE = 2 × 34.3 = 68.6 (mm ) C P34
P12 P24 当ω4=0时, vC=0,而 ω4 = ω2 P14 P24
vC = ω4 ⋅ lCD
当P24与P24 重合时
E
C
P12 P24 = 0 ⇒ ω4 = 0 ⇒ vC = 0
则必然是杆2和杆3 共线的位置,有两 共线位置:
P24
3 B
P34
P23
2
ϕ1
A 1
4
ϕ2
D
P12
P14
①重叠共线位置 ②拉直共线位置
ϕ1 = 227 ϕ2 = 26
P13
题3-5
• 在图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点B的速度,试作出 其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
C A vB D vB B E A B
D C E G F
F
a)
b)
题3-5 解
a) 解: 顺序 (1) 求vC和vD
v B → v C、 vD → vE
F A vB B
C 2 3 D B p(d) (c3) 4
v B 2 ( = v B1 ) → v B 3 → v C 3
1) 求vB2
v B 2 = v B1 = ω1 l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