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和图表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部编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
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4)维护和促进,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的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在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
(4)加强和巩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家和万事兴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存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2)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活动二思考归纳
动事例,让学
观看视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结合教材说
生感受少数民
一说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
观看视频
族地区的发展
哪些措施。
题,回答问
变化得益于国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
题。
家采取的各项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
措施,从中归
(1)经济社会方面:
A.①②B.①@C.②④D.③④2.2022年2月19日,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在山东济南举行援疆•喀什地区招
思考、完成练习,分享答案。
(设计意图;围绕我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施等重点、难点内容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商引资推介会。来自山东的16家企业现场签约,总签约额28.02亿元。多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喀什群众的广泛称赞。这表明(D)
环节二:新课学习(15-20)
探究点一:民族大家庭
活动一思考归纳
*
观看图片,思考归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国民族概况。)
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教材归纳:
我国的民族概况(民族国情、分布特点、各族人民相互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1.我国的民族概况
民族国情: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根据材料进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材料,小组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宪法规定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民族平等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案1)你认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是什么?2)你有什么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维护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差异,积极参与各种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
二、促进民族团结1.观看教材P93“视频”,了解___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实践。
2.小组讨论:你认为在自己的生活、研究和社交中,应该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宣传等方式,增强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更加尊重他人的文化惯,避免歧视和偏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课堂练】请你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所在地区的民族团结状况,并谈谈你的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想法。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明确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实际行动。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促进民族团结,共同推动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党和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
这些措施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些努力使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够尊重和理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增强民族团结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分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学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流程。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同时,呈现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问题:同学们的对话给你什么启示?(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各民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我们应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党的民族政府;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关心帮助身边和各民族同学;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引导总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出示PPT(20—21):呈现“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内容
问题:玉树地震发生后,有哪些兄弟民族率先参与救援?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
引导总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要热爱祖国、了解民族文化、了解和掌握有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公共活动,了解各民族节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拓展空间
出示PPT(39—40)
活动主题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阔。各民族地区有珍贵的历史古迹,有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有灿烂的文学艺术,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有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让我们以“走进少数民族”为主题开展文化调查,体验民族魂、中国梦。
引导总结: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出示PPT(26—29):呈现“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路”的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团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设计情景模拟场景。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课时促进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能力目标】1.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
2.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表演民族服装秀,思考:你能说出同学身上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教师总结:是藏族、傣族、瑶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黎族、白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探究与分享1(1)欣赏同学的服装表演表演,然后观看幻灯片上的图片。
思考:该如何理解图片的寓意?(2)教师总结: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探究与分享2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新型民族关系(1)请学生将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标示在地图上,思考:该形成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师生共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关系上,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民族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与分享4(1)阅读材料材料一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下册时了解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新型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来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策,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以及青少年在促进民族团结时可以如何去做。
为后面的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课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由浅入深,内容有延展性,为师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认识不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活动和探究分享,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关系,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举措。
2.能力目标: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学会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4.教学难点:提高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法:多媒体演示,展示问题情境,引导讲解5.学法: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更好的掌握(二)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6放视频《56个民族齐聚一堂,喜迎国庆》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民族团结的含义:教师向学生解释民族团结的概念,即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但在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5.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在面对民族矛盾时,可能存在情绪激动、认识偏激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理性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存在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其重要性、内涵和具体实践方法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深化。
5.情感教育,价值观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理性思考能力。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就民族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促进民族团结”,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民族团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态度。
3.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3.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目、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参加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教材内容包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不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民族团结实例较少,对于如何具体做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掌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模拟民族团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
2.案例材料: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文章、图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部编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部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3,懂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白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理解维护民族团结最终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2,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维护民族平等。
重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举措。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音乐感染法、教师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一)导入新课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你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吗?你知道我国的民族国情、民族政策吗?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二)新课教学促进民族团结(板书).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那么,你知道我国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吗?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师:旧中国民族间不平等,民族间存在压迫,民族关系紧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阅读92页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师: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爱我中华》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__汉族__为主体,__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__平等__、民族__团结__和各民族__共同繁荣__的基本原则,将_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__平等团结互助和谐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加强和巩固__民族团结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5.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探究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7.1促进民族团结》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理解不深,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团结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安排好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以及民族团结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包容心态,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品质。
2.通过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其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能感受到什么?歌曲中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展示一些各民族特色服饰、舞蹈或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些民族,并提问学生对这些民族的了解有多少?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
(二)讲授新课1.我国民族大家庭概况(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讲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等,同时强调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
能力目标
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少数民族大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傑傣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他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彳乞佬水阿昌,撒拉毛南彳瓦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爱我中华》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
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_ 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_ 平等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系。
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
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5.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探究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
家庭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辱,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1903年12月发生在西藏江孜地区的抗英保卫战用鲜血践行着"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言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
结奋斗,艰苦创业;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平等、和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特殊措施(如文化保护、旅游项目、重点特大工程等的实施。
)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展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
3.搜集资料,寻找更多的为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典型人物事迹。
(提示:既可以列举历史上的人物以及事迹,也可以列举现代援藏、援疆等少数民族的干部;还可以是在少数民族发生灾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群体和个人;等等。
)
探究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我有责
材料一2017年4月20日,2017年全国民族经济工作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民委党组成
员、副主任李昌平指出,2016年是民族地区接续发展、
稳中有进的一年,是抓住机遇、创新有为的一年。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民族地区各级干部群众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继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克难奋进、主动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材料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见教材P96探究与分享)1.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提示:经济方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民生方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
2.就同学们的发言,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还有哪些好的具体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提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学生用书)
(六)教学反思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加强民族问题的教育异常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既强调了有关民族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强调了对学生的民族态度、方法和责任感的教育。
运用身边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贡献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减少了学生对民族问题的陌生感。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