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过程中温度差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及实质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3. 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4.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2. 教学难点: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热传递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热传递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热传递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热水传递实验,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发生的?”2. 新课导入:介绍热传递的概念,解释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 知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示例和图片进行说明。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提升:强调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的转移。

2.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热传递?(A. 烧水时水温升高B. 放在阳光下的物体温度升高C. 冰块融化成水D. 用手触摸热水感觉烫)3. 简答题:请简述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八、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 选取一个热传递实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以及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热传递是一种能量的转移,能够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能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热传递的现象,如用热水瓶保温、晒太阳等。

但是,学生对热传递的深入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的。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的理解。

2.热传递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热传递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能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对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热传递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热传递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热传递的特点和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热传递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份)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份)(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份传递到另一部份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通过数据测量,图示分析了解热传递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者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索热传递的兴趣,通过积极思量体验到科学探索获得的新发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分析,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师:金属棒、陶瓷杯、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横放的金属棒装置、蜡烛和火柴、凡士林、尺子、秒表、废物皿、涂好蜡的金属圆片、实验学习单【教学流程】一、导课3分钟学生坐下。

师:这是一根金属棒(边说边出示金属棒),先请两三个学生摸一摸,什么感觉?生:“冷的。

”师:现在把金属棒浸到热水中,请你来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金属棒上端?(慢慢地走到后面,请后排同学摸。

)你摸摸看?你看呢?生:“变热了。

”师:金属棒上端为什么会变热,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

上课。

1、上课开始把图贴在黑板上,边贴边说:课前我们把一根金属棒浸入一杯热水中,发现金属棒这一端由冷变热了,(在这一端说的时候,标上序号1)你们能画出1端的热是哪里来的吗?把你的想法画在学习单上。

2、学生画图3、交流:学生拿着自己的的图上台,并解释。

生:热在金属棒里面从2端传到1端。

热在金属棒外面,像毛毛虫一样爬上来。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有这么几种意见:一是热在金属棒里面传递,二是热在金属棒外面传递。

究竟热在金属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热是怎样传递的”。

(贴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共28分钟(一)、介绍材料师:刚才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了热的传递?生:手摸(板书:手摸)师:那大家亲眼见到热传递的过程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想办法亲眼看看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过程?(板书:手摸→眼看过程)师:提供大家一些实验材料,你能不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组里的同学看到热在金属棒上是怎样传递的?(演示台上慢慢地一个个地出示实验材料,教师示范,给学生思量的时间)(1)横放的金属棒装置师:等下我们测这根金属棒上的热传递。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温度等基本概念,对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热传递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还需要在本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热传递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规律。

2.难点:热传递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源(如酒精灯)、温度计、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片等)、实验台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规律,让学生对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热传递的本质是什么,热传递的规律是什么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热的传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③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3、讨论:火柴怎么粘到铁丝上的?【提示】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比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4、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丝②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5、实验观察: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提示】左端的先掉下来,右端最后掉下。

6、得出结论①距离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少;距离越大,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

②热传递的方向:从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

7、实验记录表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我的发现得出结论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热在金属片中又会怎样传递呢?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蜡2、实验过程(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并画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提示】(2)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提示】交流观察现象试图得出结论填写实验记录准备实验器材推测并画出热的传递方向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的传递方向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热在金属片中传递方向和过程,并学会图片或文字描述3、实验记录表实验过程蜡融化情况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金属圆片中间加热金属圆片边缘加热4、讨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提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5、概念解释:热传递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热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铁筷子的一端放入热水中会热,另一端不会热。

3.热只能在同一个物体间传递。

4.热传递后就消失了。

5.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边缘加热,热会向中心发散传递。

6.教室桌子上的一杯热水的温度最后会和教室的温度一致。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就是怎样传递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得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得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得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得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得过程与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得关于热就是怎样传递得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得观察探究热传递得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获得得成功喜悦、【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得过程与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得共同特点,认识热就是怎样传导得。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得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瞧瞧它就是冷得还就是热得?如果我把它得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得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2、您们猜得就是不就是与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得同学再来摸摸。

请您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得这一端真得变热了,与同学们猜得结果一样。

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得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您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3、金属棒上得热真得就是像您们所说得那样传递得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热就是怎样传递得)(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得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就是怎样传递得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得猜想得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得传递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就是一些猜测,就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与凡士林。

(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得就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得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得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部分构成,有三个实验:触摸金属勺子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酒精灯烧金属条,火柴滴落的现象;观察酒精灯烧金属片,蜡融化的现象。

从结构上讲,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的研究话题;本课得出的结论又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讲,本课通过“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并且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通过直接接触,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或者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这些内容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

可见,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1、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

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

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

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

2、对本课要开展的探究活动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

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

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3、农村学生,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不少科学实验很难开展,因此学生对做实验是既喜欢,又害怕。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蜡花宝贝解密:同学们学得这么棒,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解开蜡花宝贝的秘密吧。 (课件演示)如 探究!
五、板书设计
果对热传递的其它方式感兴趣的同学, 请课后继续 件
板书设计
较热 个物体
·
·
教学 后记
5
汇报交 流
问题。
认识器 材
(2) 你能借助老师提供的器材, 自主设计出一个实验, 讨论文 让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吗?(相信你,一定行! )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启发。
2

(4)汇报交流,优化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对应实验 方案) (方案一:把铜条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条上 均匀的套上蜡环,用酒精灯在铜条的一端加热,观察蜡环 的掉落顺序,从而可以推断出热的传递方向;方案二:把 铜条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条上均匀的套上蜡环, 用酒精灯在铜条的中间加热,观察蜡环的掉落顺序,从而 可以推断出热的传递方向。 ) 2、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议。 (课件出示实验建议,引导学生自读) ①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认真操作; ②器材轻拿轻放,不 能触摸加热后的金属条;③认真观察,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单(一) ,并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报告单(一)
4
组织实 验填写 报告单
汇报交 流
片也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三、归纳构建(13—15 分钟)
小结
先由课件出示学 生的四个实验,构建 出实验结论,让学生 感受到通过多次实验
1、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现在能总结热是怎样传递 思考 的吗? 2、在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3、引导小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 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4、勾画课本 40 页内容,并读一读。 四、实践应用(6—8 分钟) 过渡: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你能 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吗 1、用手捂一下热茶杯,手就会暖和,这是为什么? 2、菜是怎么被炒熟的? 3、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例子还有那些? 五、拓展延伸 指名回 答 勾画朗 读 小结 交流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一些热的现象开始,用手来触摸,逐步认识到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已初步建构热传导的生活经验,这节课要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热传导的探究过程。

在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热起来。

这个单元,学生主要观察和探究与“传导”相关的问题。

这一课,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继而让学生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硬币、课件、茶杯、汤勺、平底锅等。

实验准备:铁架台、铁丝(金属棒)、打火机、酒精灯、蜡烛环多个、涂蜡的汤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安全教育视频——学生严重烫伤2、学生谈谈这个学生为什么会烫伤?为什么冷水没有烫伤?3、引入新课,出示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意图:在上科学课之前,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严重的突发事件,同时让了解热传递知识做了铺垫。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及其特点。

2.技能目标:观察、实验和总结热的传递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热传递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热是如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2.启发思考: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热的传递现象?例如,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炉灶上热锅底下的桌面变热等。

第二步:预授新知(1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讲解:通过PPT或黑板教学,向学生介绍三种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并分别解释其传热规律和特点。

2.学生讨论与提问: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第三步:实验探究(40分钟)1.实验1:导热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根长杆和两块热敏电阻。

通过将电阻固定在杆上不同的位置,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观察热通过杆的传递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和测量结果,总结出导热的特点。

2.实验2:对流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大容器、塑料袋、热水和冷水。

将冷水倒入塑料袋内,在大容器中加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将塑料袋浸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内的水温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对流的特点。

3.实验3:辐射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小炉子、不同材质的屏幕(如铁网、小孔板等)和一些物体(如小玩具、塑料球等)。

在小炉子上放置不同材质的屏幕,烤热后观察屏幕背后的物体是否受热。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辐射的特点。

第四步:归纳总结(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分别归纳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子设备的散热、棉被的保暖等。

小学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小学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小学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热是怎样传递的——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能够举例说明热的传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教学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观察本、铅笔、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几个温度计,询问学生对“温度”一词的认识,并引导他们了解温度计工作的原理。

认识热:2. 通过PPT呈现热的定义,与学生一起阐述热的含义和性质。

导热:3. 让学生观察一段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棒状物,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导热的差异。

a. 将不同材料的棒状物同时放入两个杯内,一个杯中注入热水,另一个杯中注入冷水。

b. 学生观察两个杯内棒状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不同材料的热导率。

对流:4. 学生围绕“冷水和热水的密度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热的传递方式?”展开讨论。

a. 学生在观察本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b. 教师辅导学生组织实验,通过放置红、蓝色染料水的装置观察热水与冷水的对流情况。

c.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总结对流的定义和特点。

辐射:5. 通过PPT展示太阳辐射能量,引导学生理解辐射的概念。

a. 通过直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太阳的辐射能量对地球温暖的影响。

b. 学生观察夜晚的烘炉或热水袋等物体,发现它们能够持续散发热量。

c. 学生总结热能传递的方式,并与导热和对流进行比较。

实际应用:6.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热的传递方式。

a. 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热的传递情况,例如烧开水时水的状态变化,房间的温度变化等。

b. 学生从中找出实际应用和应用范围。

综合实验:7.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综合实验,通过设计创新玻璃窗、保温饭盒或保冷饮料瓶的方式,验证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a.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b. 学生们制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我们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铜棒、火柴、牙签、蜡盘、酒精灯、凡士林、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加热(1)老师现在在干什么?(2)加热一会儿后,如果我用手碰一下这儿怎么样? (指铜棒的右端)(3)我们在铜棒的左端加热,怎么右端也会烫手呢?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2.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热会传递,那热是怎样传递的呢?(板;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热传递的现象,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他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因此,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左端加热,他们都很自然地能说出金属棒的右端会烫手。

这时,一个“你怎么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回归到生活里去学科学。

在此基础上,“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

二、探究热的传递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能不能用手去摸摸看?看不见,又不能碰,那我们怎么知道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2)我为你们提供一些材料,除了这些器材外(给铜棒加热的实验器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牙签和凡士林。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篇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热是如何传递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提问、实验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Step 1: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兴趣,例如:"为什么饮料杯的杯身不会烫手?""夏天用电风扇会凉爽,为什么?"Step 2:复习热量和温度的概念(1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热量和温度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复习。

Step 3: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0分钟)3.1传热的三种方式介绍和示意图展示:-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交换热能,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对流: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由流动实现,气体和液体层中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流动。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无需介质。

3.2实验演示:-制作两个不同材质的棍子,其中一个用塑料包裹,另一个不包裹。

在两个材质的交界处用手感受温度差异。

-在教室内点燃香薰,让学生观察火焰周围是否有热感。

Step 4:小组实验及讨论(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然后讨论实验结果及归纳总结:-实验1:将两个不同温度的盖子放在开水壶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盖子的表面,比较温度。

-实验2:用两个奶瓶,一个装了冷水,一个装了热水,将纸条放在两个奶瓶的口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纸条是否有变化。

Step 5:解决问题(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和解决以下问题并进行汇报,教师给予指导和展示正确答案。

-为什么石墨棒可以用来画线?-为什么密封性好的玻璃窗能够隔热?反思:本课采用了引导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探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基本概念和热的传递方式。

2.掌握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能够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热的基本概念•了解热的定义和单位。

•探索热和温度的关系。

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

–探究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热对流–了解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热辐射–了解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探索热辐射与温度的关系。

3.热传递的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探讨减少热传递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热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热和温度的概念。

•提问:热和温度有什么区别?热的单位是什么?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热的定义和单位。

•解释热和温度的关系。

•给出热的单位转换表,并示范转换计算。

3.案例分析(15分钟)•展示一组实验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提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物质A的质量是物质B的几倍,物质A的热量是物质B的几倍?为什么?第二节、热传递的方式1.热传导(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导的概念和原理。

•展示材料传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讨论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物质的导热性能、温度差等。

2.热对流(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热对流现象。

3.热辐射(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黑色纸片和铝箔纸实验,观察热辐射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热辐射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热传递的应用1.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水壶保温、太阳能热水器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列举出现象背后的热传递方式。

2.实验设计(25分钟)•学生小组设计一项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1、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准备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蜡烛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现在老师准备请一名勇敢的孩子来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然后还得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

谁愿意来试一试?2、学生演示:加热金属条。

3、汇报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如果把你所准备的金属条之类的物品,放入开水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想不想试一试?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一支烧杯,回去后,把你准备的材料轻轻放入烧杯中,然后老师为每一小组倒入一定量的开水。

同学们可以一面观察,一面用手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汇报:刚开始摸时什么感受,过一会再摸,又什么感受?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4、提问:同学们已经亲自体验了热是怎样传递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呢?5、讨论交流6、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以及书中39页的方法加以检验。

(发金属条)7、汇报观察到的现象8、演示:从金属条的中间加热,火柴会按什么顺序掉下来。

9、出示演示文稿1(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和观察到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那么,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传递过程呢?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提示:同学们可以参照书中40页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部分材料,各小组取回去之后继续研究。

4、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5、出示演示文稿2(三)思考:热在金属球中的传递1、我们观察了金属条、金属片的热传递方向和过程,如果是一个金属球,它的热传递的方向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出示演示文稿3三、知识拓展1、我们已经知道热是会沿着一定的方向向四周扩散的,那么你能解释下面图中的情况吗?2、出示图片3、点燃火柴:不摩擦,不接触火源,能点着吗?4、总结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触摸感觉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验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新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五年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五年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热传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温度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对于热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热传递的深层次原理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从而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介绍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热传递的原理。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暖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热传递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和燃烧》,是继《热起来了》、《哪杯水温度高》这两课之后的一课。

本课通过“热是怎样传递的”、“哪个导热快”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物体是可以传导热的,并不断地从比较热的物体传向比较冷的物体,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三种,本课着重研究热传导的特点。

在学习了五年级《各种材料的“锅”》的基础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导热性能已经有了些认识。

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

因此,这节课用实验验证这些“想法”即“假设”是否合理,便是本课的意义所在。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阅读资料的方式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经历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并验证热是怎样传递的活动过程;经历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活动过程,获得不同物质导热性能不同的认识。

3、能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同伴交流,能理解各种不同导热性能的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理解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传导的特点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向。

教学准备:教师用:不锈钢勺(三把)、水槽、木勺、塑料勺,课件。

小组用:三脚架、铁丝、凡士林、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师举起一把勺子问: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着什么?生:勺子。

教师出示一盆热水和两只不锈钢勺。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盆热水,我把这把勺子完全浸入热水中,勺子会怎么样?生1:会变热。

教师用夹子把热水中的勺子夹出来。

师:你来摸摸看,它有没有变热?请学生1上来摸。

师:勺子变热了,为什么会这样子?生2:勺子导热非常快。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谁让它受热了?生3:热水使整个勺子变热了。

师:很好,你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还有一把勺子,现在我不完全浸入水中,我把这个勺部放入热水中,勺柄留在上面。

(教师演示)师:你觉得勺子会怎么样?学生猜测:勺子的底部是热的,勺子柄不热。

师让一生上来摸一摸勺部和勺柄。

师:勺柄热起来了吗?勺子底部和勺柄一样热吗?生1:不一样,勺部很热,勺柄一点点热。

生2:勺子底部很烫,勺子柄慢慢的不热了。

师:怎么底部热一些,柄部就不怎么热了呢?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生:勺子底部在热水里,勺子柄部不在热水里,在上面。

师:你觉得热在勺子里是怎么传递的呢?师板书:热是怎样传递的生:我觉得热水先把热传给勺部,再传给勺柄。

师:可是,我们有看到热水把热传给勺部,又再传给勺柄吗?生:没有。

(意图:通过把两把勺子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给勺部及勺柄,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探讨实验,验证假设师: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对热有了些想法,认为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到温度低的一端。

这是我们的假设,你们能用一个实验来验证吗?1、集体交流生1:把温度计绑在勺子上,然后放到热水中,看温度计里的液体怎样的。

生2:我把一种蜡油涂在铁丝上烧,酒精灯放在中间烧,看哪边的蜡先化掉。

生3:我用酒精灯在铁丝的一端加热,把火柴头依次摆放在铁丝上,看哪些火柴先烧起来。

师:把火柴头放在铁丝上让火柴烧起来的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很安全吗?生:不安全。

而且火柴头不好放在铁丝上,如果用手拿着会很危险。

师:我们同学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想让大家看到热怎样传递的,可是,我今天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是这些牛油、铁丝、酒精灯、三脚架、火柴。

这里牛油遇热会融化。

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吗?小组四人讨论一下,选择小组认为最好的一个方案。

(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使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先把铁丝绑在铁架台上,再将牛油按一定距离涂在铁丝上,然后粘上火柴,把酒精灯放在一端加热,看哪边的火柴先掉下来。

组2:我们和他们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打算把酒精灯放在铁丝中间。

师:酒精等的放置不一样了,也许有更好的发现。

组3:我们打算只用牛油,把牛油按一定距离涂在铁丝上,酒精灯在一端烧,看哪边的牛油先化了。

组4:我们组打算拿那把勺子,在柄上涂上凡士林,粘上火柴。

再把勺子绑在三脚架上,下面放酒精灯烧勺子底部,看勺柄上的凡士林会怎样融化。

4、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

师:好,接下来我们可以做实验了吗?生:可以了。

师:真的可以了吗?我们在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什么?生:用酒精灯的时候要小心。

师:正确地使用酒精灯非常重要。

师:好,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酒精灯的使用。

请学生上来边做边说。

教师适时帮助,或请其他学生帮助。

师:除了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和使用方法,还有什么要考虑的吗?师提示:用牛油涂到铁丝上的时候,用多少的凡士林呢?生:要用一样多的凡士林,这样才不会影响实验。

师:说的很好。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师:对,安全第一。

实验完成了把酒精灯熄灭,材料整理起来。

现在请材料员来领材料。

(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提示,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火柴放置的距离和火柴的根数的选择和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

)5、小组实验。

6、小组汇报交流及小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组1拿着实验器材上来。

师:你们要把你们的实验再做一次给大家看吗?组1:我们想通过实验让大家看到我们等下汇报的是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

师:很好,他们小组打算用事实说话,不是空口说大话。

组1演示实验,汇报:我们看到离酒精灯近的火柴先掉了,其他依次掉了下来,这样我们认为,铁丝因为得到酒精灯的热量而传热,使火柴依次掉了下来。

组2:我们看到酒精灯加热的时候,它旁边的铁丝变得很红很红,凡士林化的很快,火柴也先掉。

师:从这些现象,你发现热在铁丝中都是怎样传递的呢?生:热沿着铁丝,把热传给凡士林,再传给别的一边。

师:哦,热沿着铁丝传过来。

你用了一个不错的词,沿着。

教师板书:沿着。

生:我认为热传递的时候是从这边传到那边的。

师:这边是指哪里?那边又指什么呢?生:是从酒精灯点燃的这边,传到酒精灯的另一边。

师:酒精灯点燃的这边温度怎么样?酒精灯另一端的温度呢?生:酒精灯点燃的这边温度高,另一边温度低。

师:你的意思是说从铁丝上温度高的部分传给它温度的的部分是吗?教师板书: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

像刚才同学所说的那样,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科学上称为热传导。

(课件出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传导。

)7、运用验证师:现在能说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了?生:正确的。

师:很了不起的发现。

大部分科学家们的伟大发现也都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有了自己的假设后再用实验来验证,建立的。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热水中的热是怎样把热传到勺柄的?生1:热水中的热先把热传递给勺部,再由勺部传给勺柄。

三、哪个导热快1、哪个导热快师:不锈钢勺能导热,这塑料棒和木棒也能导热吗?生有说能的,也有说不能的。

教师不予以回答。

师:能不能导热还是通过实验说话吧。

这个实验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生1:把这三根棒子同时放入热水中,不一会儿再拿出来,看有没有变热。

生2:我们可以像刚才的实验那样,在棒子上也涂上猪油,再同时放入热水中,看哪根棒上的猪油化的快。

师:为了让大家都看到实验的效果,我们就用生2讲的方法吧。

教师演示实验。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钢条上的猪油化的最快,塑料棒和木棒上的猪油化的慢多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或:这表示塑料棒和木棒不会导热?)生2:说明塑料棒和木棒也能传导热的,只是它们比起钢条慢一些。

2、联系生活师:钢类的物体导热快,导热性好,塑料的和木头类的物体导热慢,导热性差一些,那么,就没用吗?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钢铁类导热快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或木头做的物体的?生1:家里的锅,锅底用钢铁做的,比较好。

师:你认为其中的理由是什么?生1:这样导热快,菜容易烧熟。

师: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还会用科学知识解释。

生2:锅柄用塑料包住铁的,这样导热慢些,不容易烫到手。

生3:我们吃火锅的时候最好用木头筷子,导热慢,也不会烫到手的。

师:对啊,物体的材料导热快还是导热慢,都要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来选择。

(意图:科学学习的意义就是把科学运用于生活中,利用科学改造生活。

因此,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用处。

)四、拓展阅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用实验证明了热的传递过程,还知道了这样的传递方式叫传导,其实生活中还有还有两种热传递的方式。

师: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夏天,我们坐在空调房间里的时候,你认为空调里出来的冷空气和房间里的热空气是怎样的?让学生说。

生1:冷空气和热空气在流动起来。

师: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来看这里的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阅读内容: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并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的不断相对流动就使整个屋子温暖起来了。

师:像液体或者气体,在相互不断的流动而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课件出示对流的定义。

师:那么,每天都带给我们许多热量的太阳是怎么把热传给我们的?生1:太阳一晒过来,我们就感到了热。

生2:太阳把热传过来,穿过大气层,到了我们地球上,我们就得到了热。

师:太阳把热传到地球上来的时候,有沿着什么物体传过来吗?(没有)像太阳这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辐射。

五、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再去研究?教学反思: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可是,这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自己在整堂课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不足:1、处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上本课内容是对“热是怎样传递的”即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确。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是不难的一件事。

但是,在教学中,我预期让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

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来用实验验证。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什么材料也没有的情况下,无从入手。

本课中,课堂中存在很多不必要的、不适时的指导,如学生面对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有困难时,教师没有敏锐地抓住学生当时的内心感受,仍然让学生说,再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继续推翻了自己设计的实验,重新按照老师给的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之前的实验设计和讨论是无效的,这些指导让学生感觉到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大大地降低了,自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