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该实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传统教学中,实验时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逐步完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现在,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切的感受到实验就是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手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唾液的消化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的一个学习内容,这个探究活动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且在小组之间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唾液的消化作用这部分知识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非常渴望知道,因为他们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经验:当我们细细的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因此这部分内容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他们好动、好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且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但是,本探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而教材没有说得很具体,这就需要老师细心引导。
(三)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学校实验仪器不全,大多数实验无法进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同时班内学生较多,实验过程有所困难。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
2. 说出口腔内牙齿和舌以及唾液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如:试着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
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难点
1.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
五、实验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用具:试管、大小烧杯、温度计、新鲜馒头块、滴管、碘液、 37℃温水、试管架、镊子、刀片、100ml量筒。
2.本课前教师已向学生介绍了几种收集唾液的方法,并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好唾液。
六、教学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生活感受引入,提高了学生积极参加探究实验的兴趣,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互相协作意识,通过学生如实记录、
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了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的科学探究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猜想,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生们掌握了这种过程和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得还不够全面,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