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沂蒙山小调》,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
学会熟练的唱这首小调,并能背诵。
通过聆听范唱、欣赏视频熟悉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要求声音甜美细腻,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学习,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对革命老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革命老区沂蒙山——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的革命根
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因而被称为革命老区。
在孟良崮战役、渊子牙村自卫
哼唱歌谱,让学会感受。
3、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重点提示:鱼咬尾,让学生观察
(3)学唱歌唱:
(1)归韵和口型:歌词要唱好:大家画拍、讨论、重点练习:(小组学习)哎1、好、哎2、光几个字各唱几拍?
注意归纳、训练:归韵:老师指出句尾的音、学生回答并且练习唱好:哎,(共唱4拍)唤气:好(一字多音共唱六拍,连线,要唱的连贯),光(五拍、连线),跟读一下:要求咬住字头:声母。
保持字尾:韵母。
口型要统一。
练习一下。
初中音乐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刚才课前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
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看来大家都没听过,这是咱们山东比较著名的一首民歌《包楞调》。
说起咱们山东的民歌还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呢?(送战士、十月歌、山东版的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等等),看来同学们只知道《沂蒙山小调》,那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同学们都知道,说的是以沂水、蒙山为主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
那么这个“小调”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好,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调——又称“小曲”“小令”,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可谓是民歌中的经典,市井中的“城市音乐”。
那大家对沂蒙有哪些了解?好,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沂蒙山。
2、《沂蒙山小调》简介:《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为打击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由团员李林谱曲,阮若珊作词,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
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1、初听歌曲: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感受一下咱们山东的这首经典“小调”的魅力。
请同学们在聆听中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及拍子,并仔细听一听歌曲中的哪一句速度放慢了?(完成课件中的表格)①表格:演唱形式是?齐唱速度呢?中速拍子:3/4 4/4(像这样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称作“变拍子”。
)②那歌曲中哪一句速度放慢了?(最后一句,所以我们在演唱中要注意这一句的演唱。
)2、教师范唱那这首歌曲都唱到了些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内容:青山绿水、牛羊、谷子等等,这些内容都有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情绪:赞美的3、第一段学唱①跟琴演唱:这首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我听到已经有同学们开始跟随演唱了。
下面老师弹着琴请同学们尝试唱一下第一段。
请同学们坐端正。
(学生唱开头停下)同学们要注意在演唱时嘴巴张开,轻声高位。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2)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传统山东民歌。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发挥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2.讲解山东民歌的曲调特点及唱法。
3.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中的重点难点。
2.让学生深入理解山东民歌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指导式教学法。
2.合唱、个人演唱训练法。
3.听音辨旋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山东民歌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二、创作小调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山东方言的音调,并组合成自己的小调。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
三、学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并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演示。
2.让学生分组,合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四、评析1.让学生来一次集体的表演,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
2.按学生的反馈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和改进。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美曲调。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山东民歌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和重复。
因此,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加强对山东民歌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东民歌文化。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7、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112 学生能够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113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2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准确把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21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技巧的掌握。
222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实现声情并茂。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
3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要领。
3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播放一段沂蒙山的自然风光视频,营造氛围。
412 提问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引出课题《沂蒙山小调》。
42 歌曲欣赏421 初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422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43 歌曲学唱431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逐句教唱。
432 针对难点部分,如装饰音、滑音等,进行重点练习。
44 歌曲分析441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阶、调式等。
442 探讨歌曲的歌词内涵,体会其反映的生活和情感。
45 歌曲表现451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第一篇: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标1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2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通过体验音乐之类,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演唱《沂蒙小调》学习难点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学习过程备注第一部分导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
如欣赏《浏阳河2018》,也算是老歌新唱。
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第二部分新教学1听新歌〈沂蒙小调〉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东民歌《沂蒙小调》听说过沂蒙吗?直接播放并介绍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3 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二遍接长衬词“哎”;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四段,由慢渐快。
第三部分编创空间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可改变个别音符;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选择视频之一。
(《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1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沂蒙山小调-2
音乐欣赏课管弦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分辨乐曲的段落及对应的音色变化对音乐情绪表达的作用;能哼唱乐曲主题并为主题创编歌词。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进行音乐主题的歌词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彼此问候二、导入1、播放视频(大衣哥、草帽姐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师:视频中的演唱者大家都认识吧?生:回答师:知道他们演唱的歌曲是什么歌曲吗?生回答,同时师板书课题三、新授1、简介背景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沂蒙山的故事?生:回答师:小结(革命老区、二战圣地)2、看歌词,播放音乐师: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分析师小结3:展示目标并强调重点4:欣赏管弦乐合奏《沂蒙山小调》初听,感受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对表达音乐情绪的作用及主题。
(1)分段听,师板书段落及乐器所表达的情绪并展示乐器。
(2)再听,对照板书全面体会音乐情绪,捕捉音乐主题。
四、拓展1、随视频看歌词并演唱音乐主题2、个人或小组为音乐主题创编歌词3、展示创编成果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山东民歌的情韵,也体会到了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体会到了歌词创编的乐趣。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六、板书设计沂蒙山小调结构分析:乐队:幸福双簧管:自然风光大提琴:厚重(过门)山东特色乐器柳琴:颗粒、人生倾诉乐队:过门长笛:欢快、劳动场面木管组:回味。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唱会《沂蒙山小调》,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并能为本歌曲创编(改变)歌词。
教学重点: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共10分钟)1、(放沂蒙山风光介绍片)边放老师边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山里看看,听听来自大山里的声音。
你们听,多美。
”(2分钟)。
2、那么同学们,这段熟悉的旋律也曾经回荡在了2010年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播放视频),播放完毕。
问:同学们,为什么这段旋律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背景呢?(2分钟)。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东人自己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4、(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2分钟)5、同学们听,彭丽媛老师为我们唱起了《沂蒙山小调》(放视频)(3分钟)6、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共18分钟)1、(看乐谱听歌曲两遍),第二遍小声跟唱。
(4分钟)2、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把前两段乐谱唱一遍。
第二遍我们加歌词跟琴唱(弹琴伴奏)。
同学们唱得很棒,但是老师为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这首歌曲是山东民歌,我们能不能学歌唱家那样把山歌的味道唱得再浓一点儿。
(老师示范)“人人……哎”,“风吹…..地儿哎”,我们现在在山上歌唱,我们要唱给的所有人听,是不是要亲切地喊出来呢(老师示范),所以要突出“哎”;儿化音是为了把我们山东民歌唱得更加有味道(老师示范)。
(5分钟)3、下面同学们可以带上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方法去唱了。
(跟琴再唱一遍)。
(2分钟)4、好,同学们,我们学唱了几遍之后请同学们再次看乐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发展规律(出示课件)。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边唱边找(把每一个要出示的音唱重,然后让同学们一起说自己看出的规律。
《沂蒙山小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演唱《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2. 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和意义;3. 通过唱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学唱;2. 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3. 分享《沂蒙山小调》的音乐视频;4. 学生分组演唱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家乡或者与家乡有关的事物。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沂蒙山小调》,并播放一段歌曲的音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词(20分钟)教师分段教唱歌词,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音高。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音和情感的表达,并解释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3. 了解背景(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讲解《沂蒙山小调》是中国古代民歌,歌颂了沂蒙山区人民的坚强和不屈精神。
同时,讲解这首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创作和发展过程,在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4. 观看音乐视频(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沂蒙山小调》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首歌曲,并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5. 分组演唱(2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演唱。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表演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可以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提高演唱的水平和效果。
四、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练习歌曲,准备下节课的小组演唱活动。
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沂蒙山小调》的体会和感受的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沂蒙山小调》的理解和情感;2. 开展集体朗诵《沂蒙山小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沂蒙山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研究沂蒙山的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3、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演唱展现出来。
(2)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乐谱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当地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沂蒙山地区的了解,引出《沂蒙山小调》。
2、知识讲解(1)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诞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意义。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3、聆听欣赏(1)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2)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以及歌词表达的情感。
4、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和谐统一和情感的投入。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层次,如欢快、抒情等部分。
(2)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6、拓展与创新(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沂蒙山小调》,如合唱、轮唱等。
(2)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表演。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强调《沂蒙山小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演唱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沂蒙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沂蒙山的图片和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授歌曲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字的发音和咬字。
(3)结合旋律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熟练演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打击节奏:教师教授三角板的打击节奏,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打击。
6. 完整演唱:学生在打击节奏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沂蒙山小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词《沂蒙山小调》,突出重点音符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录制视频。
2. 作业答案:视频时长不限,要求歌曲演唱完整、音准准确、节奏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演唱《沂蒙山小调》,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风光图片展,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沂蒙山美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国民歌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练习,认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3、知识与能力:认识民歌种类,学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沂蒙山小调》;
2、教学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哪些,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体裁的民歌,引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范唱歌曲;
(2)讲授“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巩固提高
练习歌曲,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造;
4、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为课后搜集相关资料。
五、板书设计
沂蒙山小调
1、民歌:小调
2、鱼咬尾。
音乐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
音乐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了山东地区的民族音乐。
【知识与技能】掌握旋律展开手法鱼咬尾,并能背唱《沂蒙山小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背唱《沂蒙山小调》。
【难点】掌握鱼咬尾这种旋律展开手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山东临沂沂蒙地区的风景图片,并讲解民歌知识。
中国的汉族民歌体裁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
中国的民歌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沂蒙地区,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歌.(二)新课教授1。
初步聆听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并设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沂蒙山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生活场景。
2。
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组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歌曲采用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解歌的形式。
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乐句,第三句和前两句是对比乐句,最后一乐句为结束性乐句。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琴唱谱哼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每个乐句都以上一个乐句的落音作为,下一乐句的开始音。
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这种创作的手法叫做“鱼咬尾",这种创作形式在我国民间音乐创作中时常用到。
4。
教师伴奏,学生跟琴哼唱谱子,感受“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5。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
这首歌曲是三拍子,采用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的民歌,属于民族小调式,节奏舒展、规整,歌曲的节拍数基本一致,每个乐句节拍较规整。
5.齐读歌词,体会衬词的作用和意境。
教师讲解衬词,衬词的运用体现了小调的特征,并且突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112 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1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1211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做到准确演唱。
1212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特色。
122 教学难点1221 理解并运用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展现歌曲的韵味。
1222 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性的演绎。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11 讲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132 演示法1321 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展示正确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133 练习法1331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演唱水平。
134 讨论法1341 组织学生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思维碰撞。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1411 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风光视频,营造氛围。
1412 提问学生对沂蒙山的印象,引出课题。
142 歌曲欣赏1421 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42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143 歌曲学唱143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1432 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装饰音和滑音。
143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144 歌曲分析1441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内涵。
1442 探讨歌曲所反映的沂蒙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45 创新演绎1451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创新性的演绎,如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
1452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146 课堂总结146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1462 强调沂蒙山小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5 教学资源151 沂蒙山小调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让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有感情的正确演唱这首歌曲。
2、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其风格,通过《龙船调》的学习能够喜欢中国民歌,从而乐于主动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
3、能够哼唱《龙船调》的旋律,能够用湖北方言说白歌中的对白。
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拿些沂蒙山的图片及相关图片播放给学生。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3、播放沂蒙山小调给学生们聆听。
二、歌曲范唱教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从中知道了那些关于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呢?还有歌曲的写作方式。
三、学唱新歌(演唱时要注意归韵、衬词、托腔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把旋律练习熟练。
3、把歌词加进去,进行教学。
4、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歌曲的出处和写作形式吗?师:对,大家说的都很正确,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二高峰)。
旋律跳跃、起伏、表现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四、巩固新课1、做汉字接龙的游戏。
例:大树——树木——木材——材料等。
首尾相接的文字交流,让学生们理解鱼咬尾的写作形式,然后进行旋律的接龙。
2、创作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鱼咬尾”知识方法进行简单创作。
五、欣赏《龙船调》1、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如何。
2、(多媒体出示):民歌以及民歌的分类(按体裁划分):号子、山歌、小调。
3、教师范唱,学生初步体验歌曲。
学生猜一猜歌曲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歌曲?4、歌曲简介。
5、出示歌谱,学生熟悉歌曲,并参与学习用方言学习歌曲对白。
6、赏析复听《龙船调》。
7、学唱歌曲。
六、拓展与延伸欣赏宋祖英在世界艺术之都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七、小结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两首民歌,能够愿意了解中国民歌,愿意试着去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歌,进而能够走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热爱我们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课例《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音乐
教学课例名
《沂蒙山பைடு நூலகம்调》
称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一优美亲切的旋
教材分析 律,热情的歌唱了沂蒙山区的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党领
导下的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
1、学会并富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
2、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定
教学目标 义。
教学策略选 使学生感受、体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情感及风格特
择与设计 点;认识和了解沂蒙山的自然风光,了解“鱼咬尾”创
作手法。
教学过程
探索研究,深入学习 (一)聆听《沂蒙山小调》,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的 2、节拍有什么变化? 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 拍子。变换拍子的拍号,可以记写在拍子变换的地方, 也可以在乐曲开始处一并标记出 3、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歌曲以优美亲切的旋律,热情的歌唱了沂蒙山区的 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请同学们聆听、并观察《沂蒙山小调》演唱 时运用了那些独特的唱法? 1、歌词中的衬词——那个、哎 2、歌词中的儿化音——低儿、子儿 3、歌曲中的一字多音——拖腔或甩腔 (三)学唱歌曲 1、教唱歌谱 2、教唱歌词 (让学生通过聆听、学习、实践,了解沂蒙山及歌 曲《沂蒙山小调》)
3、通过欣赏和演唱《沂蒙山小调》,学生乐于主
动学习、认识中国的民歌。
七年级学生刚从各个小学进入初中学习,身心都还
学生学习能 比较稚嫩,他们爱唱、爱动,兴趣广泛,模仿力强,具
力分析 有很强的可塑性。希望通过学唱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
音乐人音七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沂蒙山小调》教案2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后面创编活动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出示《沂蒙山小调》曲谱,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并熟悉旋律。
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秘呢?(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二、学唱歌曲1、跟琴学唱曲谱,注意衬腔的节拍。
2、分析曲谱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鱼咬尾”的歌曲创作特点,并用“鱼咬尾”的创作规律来和学生做游戏。
教师: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我们来做“鱼咬尾”的游戏:老师是游在最前面的那条鱼,女同学是紧跟着老师的鱼,男同学则是紧跟着女同学的第三条鱼,注意后面的鱼一定要及时咬住前面鱼的尾巴哦。
3、用“啦”来唱曲谱,注意外笑内抬。
4、填词练唱。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提示学生找出歌曲的衬词“哎“,并有教师向学生示范衬词的唱法,以便突出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第二课时《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喜爱的感情、自然优美的声音和富有临沂地方特点音乐语言,以饱满的感情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表达歌曲所蕴含的赞美、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通过聆听、演示示范、体验、分析、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去感受、分析、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民族风格、表达对家乡、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2. 通过视唱旋律、演唱歌词,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情感体验,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
1. 在学习中了解民歌的演变过程,了解民歌的分类,知道什么是小
调、变换拍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2. 通过演唱,感受体验小调的独特韵味与魅力;能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有山东民歌风格的演唱方法进行歌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演唱过程中,变换拍子学生会有困难,特别是三拍子的旋律句尾的时值容易唱不满;最后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的节奏容易拖;如何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4/4 的《沂蒙山小调》的一段,学生听音乐辩拍子和曲名。
歌词:咱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好。
解放区的人民(哎)喜洋洋。
二、什么是小调。
三、民歌的分类。
四、《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及流传过程。
五、认识《沂蒙山小调》的作者:阮若珊、李林。
六、学唱4/4 的《沂蒙山小调》(先唱谱后唱词)。
七、导入并学唱新歌《沂蒙山小调》。
1. 变换拍子。
2. 视唱曲谱。
3. 视唱歌词。
4. 启发思考:改为四三拍子以后,情绪是否发生了改变?
感到幸福就大声的唱出来。
5. 聆听音乐家的演唱。
6. 研究“怎样唱出风当地风格的《沂蒙山小调》。
“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指导。
然后总结出“旋律的变换,特别是前倚音下滑音(甩音)等,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沂蒙风格。
7. 练习演唱民族风格浓郁的概括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学生对这首
歌的描述做判断。
8. 介绍“鱼咬尾”的民歌创作方法。
9. 欣赏二胡曲《沂蒙颂》中的《沂蒙山小调》。
10. 欣赏2011 全运会开幕式开始部分的序曲《沂蒙山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