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的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人体内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临床上判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1)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降解:由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辅基—血红素,在肝胆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内降解而产生胆红素,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80%,称主流胆红素2)无效红细胞生成:即在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红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而成3)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物酶等降解产生,后两者约占20%,称为分流胆红素。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胆红素是难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质,在血液中主要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浆中的清蛋白能结合34-43umol胆红素,而血浆实际胆红素浓度只有1.70—17.2umol/L.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清蛋白分子中的第一位点结合,分子比1:1,当胆红素浓度增大,于第二位点结合,就容易被有机阴离子如磺胺类,脂肪酸,胆汁酸,水杨酸等从清蛋白分子里置换出来,增加透入细胞的可能性。临床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这些药物应慎用。
3.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代谢过程
(1)摄取: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1)血窦面肝细胞膜上的
受体蛋白。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通过肝脏一次,即有40%胆红素脱离清蛋白而被肝细胞摄取。2)肝细胞胞液中的两种可溶性受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也称载体蛋白。Y蛋白与胆红素的亲和力高于Z 蛋白,既能结合胆红素,又可以结合其他有机阴离子如类固醇,磺溴酞钠等。在胞液中,胆红素与载体蛋白结合成复合物,阻止其回流入血,而增加其摄入的有效性。
(2)转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迅速与尿苷二磷酸-а-葡萄糖醛酸反应,通过其丙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单酯和双酯,即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双酯是主要产物,约占95%。这种转化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3)排泄:结合胆红素在内质网形成后,在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下,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运载体,被排泄至毛细胆管中。这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能量依赖的主动转运过程。
血浆中的胆红素通过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细胞内的胆红素载体蛋白和内质网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联合作用,不断的被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中的胆红素经肝细胞而被清除。
4. 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及其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小肠上段的碱性PH条件下,通过来自肝,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细菌的ß-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化成未结合胆红素,然后经过肠道厌氧菌的还原作用,逐步
形成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三者统称为尿胆原簇化合物。在小肠下段约有10%--20%胆素原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构成胆素原的“肝肠循环”约2%--5%重吸收的胆素原进入体循环,出现于尿中,并可氧化为尿胆素,成为尿的主要色素。正常人每天约排出0.85-6.8umol
二.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1. 黄疸定义: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34.2umol/L时,可出现巩膜,粘膜及皮肤黄染,称为黄疸;若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umol/L,肉眼未见黄染,称为隐性黄疸。正常人胆红素
不超过17.2umol/L,其中4/5是未结合胆红素,其余是结合胆红素。
2 黄疸分类;:按病因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黄疸;
按病变部位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按血中升高的胆红素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
3 黄疸成因和发生机制
1)胆红素形成过多: 胆红素在体内形成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转化和结合能力,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血中积聚而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肝细胞对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发生障碍,根据障碍的性质,可使血中结合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3)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管内的压力增大,肝内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结合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浆胆红素浓度一般不超过86 umol/L ,其原因:新生儿体内红细胞溶解致胆红素产生过多,肝细胞内胆红素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不高;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
胆红素的摄取能力较成人差;母乳中含有孕二醇,对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无效红细胞生成等。
三.胆红素的测定---钒酸盐氧化法
血清中总胆和直胆的含量测定有利于肝病和黄疸的诊断。
总胆增高:见于中毒性或者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
直胆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参考值:总胆0.1-1.22mg/dl或2.0-20.4umol/L
直胆0-0.4mg/dl 或0-6.8 u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