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合集下载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评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功能完备性:软件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实现了所有功能,并且功能的正确性是否满足预期。

2. 容错性:软件在面对异常或非法输入时,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不会引发崩溃或数据损坏等严重问题。

3. 性能稳定性:软件在压力下的表现是否正常,例如响应时间是否符合预期、资源利用率是否合理等。

4. 安全性:软件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机制,例如身份认证、授权访问等,并且能够防范常见的安全攻击。

5. 用户体验: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操作习惯和期望,是否易于使用、界面友好,并且具备良好的响应速度。

6. 兼容性:软件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多样化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7. 可维护性:软件是否易于修改、扩展和维护,是否具备良好的代码结构和文档说明。

8. 验收标准:软件是否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和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测试通过标准应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约束条件来确定。

(完备)软件测试项目验收标准

(完备)软件测试项目验收标准

(完备)软件测试项目验收标准项目描述
软件测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最终交付软件产品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预期。

验收标准
功能测试
- 所有的功能都得到了有效测试,包括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和错误情况下的使用。

- 所有的功能测试都被证明符合规格说明书上的预期特征。

- 所有的错误都被正确地报告给开发人员,并且这些错误已经被修复。

性能测试
- 所有的性能测试都已经完成,包括对软件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测试和验证。

- 软件产品的性能符合规格说明书上的预期特征。

安全测试
- 所有的安全测试都必须得到有效的测试和验证。

- 软件产品必须符合应用程序安全要求。

兼容性测试
- 软件的兼容性已经得到测试和验证,包括对所有的操作系统和设备的测试。

- 软件产品必须在所有支持的平台上得到正常运行。

用户界面测试
- 用户界面经过有效测试,并且所有的功能都得到了测试和验证。

- 所有的用户界面都符合预期,并且易于使用。

结论
如果软件测试项目验收标准的所有测试都已经得到了正确的执行,那么软件产品已经被证明符合规格说明书和客户要求。

如果还有其他确认步骤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报告并解决。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1. 引言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软件的最终交付和用户满意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档旨在明确软件测试验收的标准和要求,以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验收准备2.1 验收环境软件测试验收应在目标环境中进行。

验收环境应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网络等资源以模拟实际使用环境。

2.2 验收文件验收文件应包括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等,确保验收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复现性。

3. 验收标准3.1 功能测试3.1.1 验收应包括对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场景的验证。

所有功能测试用例应在验收环境中执行,并且测试结果应与需求文档一致。

3.1.2 软件的主要功能应能够以友好的界面和正确的逻辑满足用户需求。

3.2 性能测试3.2.1 验收应包括对软件的性能指标的验证,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3.2.2 软件的性能应能够在实际使用情况下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并发请求。

3.3 兼容性测试3.3.1 验收应包括对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浏览器和不同终端等多个平台的兼容性验证。

3.3.2 软件应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并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

3.4 安全性测试3.4.1 验收应包括对软件的安全能力的验证,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3.4.2 软件应能够满足相关安全要求,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

3.5 手册和文档3.5.1 软件验收过程中应提供相应的用户手册和技术文档。

3.5.2 用户手册应包含软件的详细功能介绍和使用说明,便于用户正确使用软件。

3.5.3 技术文档应包含软件的架构设计、接口文档和数据库设计等,方便后续维护和开发。

4. 验收结果4.1 验收结果应以测试报告的形式进行记录并提交。

4.2 如果软件在功能、性能、兼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符合验收标准,则验收通过。

4.3 如果软件在某些方面不符合标准或存在缺陷,则需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修复计划。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

举例: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视为测试质量不合格 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A类错误>2 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A类错误>4 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的总数与测试发现的有效缺陷总数的比例 >10% 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C类错误、D类错误均>5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2、死循环 3、数据库发生死锁 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5、功能错误 6、与数据库链接错误 7、数据库通讯错误
6 测试质量合格须符合以下标准。
A类错误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类错误 ≤4
C类错误 ≤5
D类错误
E类建议
≤5
暂不作要求
1)以上为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且缺陷不是由需求、功能的变 更引起的而是在测试任务书规定的测试内容范围内的缺陷。 2)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的总数不得大于一定的比例:(10%) 用户或非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的总数/测试总结报告提交有效缺陷总数 ×100%
2 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错误 ;
3 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4 验收测试工件齐全(见验收测试进入准则);
5 软件测试合格须符合以下标准。
A类错误 无
B类错误 无
C类错误 ≤2%
D类错误
E类建议
≤4%
暂不作要求
1)以上比例为错误占总测试模块(不包括E类)的比例。 2)软件产品未经测试合格,不允许投运。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错误: 1、程序错误 2、程序接口错误 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C类-- 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3、简单的输入显示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的通过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功能测试通过标准:软件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符合用户需求和设计规范。

2. 性能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各种负载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

3. 安全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各种安全漏洞和攻击下仍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4. 可用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的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符合人机交互的规范。

5. 兼容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浏览器之间都能够正常运行,兼容性良好。

6. 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长时间运行和各种异常条件下都能够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7. 易维护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的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修改,方便后续的维护和升级。

8. 可测量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的各项指标可以被测量和度量,方便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估。

软件安全测试完成准则

软件安全测试完成准则

软件安全测试完成准则“软件安全测试完成准则”引言:软件安全测试是保障软件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面对移动应用、网络系统还是桌面软件,软件安全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安全测试的完成准则,从测试环境准备、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设计以及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第一部分:测试环境准备1. 确定测试环境:根据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测试所需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

2. 安装所需工具:选择合适的软件安全测试工具,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安装和配置。

3. 设置访问权限:对于敏感信息和关键功能,要进行权限控制,根据不同角色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第二部分:测试计划编制1. 定义测试目标:明确软件安全测试的具体目标和需求,例如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验证系统的防护措施等。

2.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测试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资源、测试时间、测试策略等。

3. 风险评估与优先级排序: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优先测试对系统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功能和模块。

第三部分:测试用例设计1. 确定测试方向:根据软件的安全特性和已知的安全漏洞,确定测试方向,例如验证输入校验、认证和授权、数据保护等。

2.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方向,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测试、异常情况下的边界测试、恶意输入的安全测试等。

3. 覆盖率评估:评估测试用例的覆盖率,确保测试能够全面覆盖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和模块。

第四部分: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1.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详细步骤和结果。

2. 分析测试结果:对于测试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确定漏洞的类型、原因以及修复方案。

3. 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以及建议修复措施等。

第五部分:漏洞修复与验证1. 修复漏洞:根据测试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修复措施,进行软件的漏洞修复。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是指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要求和标准,对软件进行测试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一系列指标和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测试通过标准:
1. 功能测试通过:软件的各项功能在测试中全部通过,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错误或异常。

2. 性能测试通过:软件在各项性能测试指标中达到或超过预期要求,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3. 兼容性测试通过:软件在不同平台、不同浏览器或设备上都能正常运行,并且与相关软件或硬件之间无冲突。

4. 安全测试通过:软件在安全测试中未发现重大漏洞或安全隐患,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5. 可用性测试通过:软件在可用性测试中得分达到或超过预期标准,用户能够轻松使用软件,并且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6. 配置管理通过:软件的配置项和版本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各项配置信息正确无误。

7. 文档通过:软件相关的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完整、准确,并且易于理解和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软件测试通过标准可能因项目、产品或公司而
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的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义适合项目的通过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一)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一)

软件测试通过标准(一)软件测试通过标准引言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测试通过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通过标准,以帮助创作者提高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1.功能性测试通过标准•确保软件的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每一个要求。

•所有的功能测试用例都应通过,并得到确认。

2.性能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典型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应在合理范围内。

•软件的资源消耗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长时间运行和大数据量测试时,软件不应出现内存泄漏或性能下降等问题。

3.安全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应通过各种真实的安全攻击测试。

•安全漏洞应尽可能被修复,且安全措施应得到验证。

•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应得到有效的验证。

4.兼容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应在目标平台上正确运行,并与主流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兼容。

•软件在不同环境、数据库和网络条件下的运行不应出现重大问题。

5.可靠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在长时间运行和高负载下应保持稳定,并且不应出现崩溃或死锁等问题。

•软件应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如无效的输入、网络中断等。

6.易用性测试通过标准•软件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使用和导航。

•用户手册和帮助文档应易于理解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用户应能轻松地完成核心任务,不需要繁琐的配置或深入的技术知识。

结论制定合适的软件测试通过标准对于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功能性、性能、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关键测试通过标准。

创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软件的需求和用户期望,制定相应的通过标准,以确保软件的高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和评审通过标准

测试和评审通过标准

和易讯过程体系测试标准青岛和易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文档控制记录文档修订记录修订类别:C = 创立,A = 增加,M = 修改,D = 删除1.概念在软件消亡之前,如果没有测试的通过点,那么软件测试就永无休止,永远不可能结束。

本文规定了测试工作的软件测试通过标准、测试评审通过标准和测试结束标准。

2.测试通过标准2.1标准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1、功能测试用例通过率达到95%以上,非功能性测试用例达到90%以上2、随着测试时间/轮次的推移,缺陷成收敛趋势3、修复率:严重缺陷的必达100%;高和中级别的达90%以上;对于低级别的达80%~90%以上按照下面四个原则作为测试通过的标准,且必须满足至少三个原则才能达到软件测试完成的要求。

2.2原则按照下面四个原则作为测试通过的标准,且必须满足至少三个原则才能达到软件测试完成的要求。

●测试用例:测试设计人员设计测试用例,并请项目组成员参与评审,测试用例一旦评审通过,后面测试时,就可以作为测试结束的一个参考标准。

比如说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测试用例通过率低于60%,可以拒绝继续测试,待开发人员修复后再继续。

在功能测试用例通过率达到95%以上,非功能性测试用例达到90%以上,即可认为测试通过。

但是使用该原则作为测试结束点时,把握好测试用例的质量,非常关键。

●缺陷收敛趋势: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中随着测试时间的推移,测试发现的缺陷图线,首先成逐渐上升趋势,然后测试到一定阶段,缺陷又成下降趋势,直到发现的缺陷几乎为零或者很难发现缺陷为止。

我们可以通过缺陷的趋势图线的走向,来定测试是否通过,这也是一个判定标准。

●缺陷修复率:软件缺陷在缺陷管理表中我们分成四个严重级别:严重、高、中和低。

在确定测试通过点时,严重缺陷的修复率必须达到100%,不允许存在功能性的错误;高和中级别的缺陷修复率必须达到90%以上,允许存在少量功能缺陷,后面版本解决;对于低级别的缺陷修复率最好达到80%~90%以上。

软件测试上线标准

软件测试上线标准

软件测试上线标准一、编写目的明确软件测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准。

二、软件测试合格标准以上比例为错误占总测试模块的比例。

三、缺陷修复率标准1) A、B、C级错误修复率应达到100%2) D级错误修复率应达到96%以上四、覆盖率标准测试需求执行覆盖率应达到100%(业务测试用例均以执行)。

五、错误级别A级: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或者危及人身安全。

系统崩或挂起等导致系统不能继续运行。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2.死循环3.数据库发生死锁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5.功能错误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7.功能不符8.数据流错误9.数据流转错误10.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B级: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使系统不稳定、或破坏数据、或产生错误结果,或部分功能无法执行,而且是常规操作中经常发生或非常规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程序接口错误2.系统可被执行,但操作功能无法执行3.在小功能项的某些项目(选项)使用无效(对系统非致命的)4.功能实现不完整,如删除时没有考虑数据关联5.功能的实现不正确,如在系统实现的界面上,一些可接受输入的控件点击后无作用;对数据库的操作不能正确实现6.报表格式以及打印内容错误(行列不完整,数据显示不在所对应的行列等导致数据显示结果不正确的错误)7.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8.界面错误(详细文档)C级: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系统性能或响应时间变慢、产生错误的中间结果但不影响最终结果等影响有限的问题。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只影响报表的格式或外观,不影响数据显示结果的错误)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5.虽然正确性不受影响,但系统性能和响应时间受到影响6.不能定位焦点或定位有误,影响功能实现7.显示格式不正确但输出正确8.增删改功能,在本界面不能实现,但在另一界面可以补充实现。

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

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

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bug,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那么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应当包括对功能性测试的要求。

功能性测试是软件测试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和设计的要求。

在进行功能性测试时,需要对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正常功能、异常功能、边界功能等。

只有当所有功能都经过了充分的测试并且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功能性测试完成。

其次,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还应当包括对性能测试的要求。

性能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模拟各种场景,对软件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

只有当软件在各种条件下都表现稳定、流畅时,才能认为性能测试完成。

此外,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安全性测试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软件安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需要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数据加密、权限验证、漏洞扫描等。

只有当软件在安全性方面经过了全面的测试并且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安全性测试完成。

最后,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还应当包括对用户体验的要求。

用户体验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需要对用户体验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界面友好性、操作便捷性、反馈及时性等。

只有当软件在用户体验方面经过了全面的测试并且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用户体验测试完成。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应当包括对功能性、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的全面测试,并且在各个方面都符合要求。

只有当软件在各个方面都经过了充分的测试并且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软件测试完成。

希望开发人员在进行软件测试时,能够严格按照以上标准进行测试,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十个原则确定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十个原则确定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确定何时结束测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是否应该继续进行测试?是否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测试?为了确定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我们可以依据以下十个原则来进行判断:1. 根据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在软件测试之前就应该准备好的,它包括了对测试的范围、目标、资源、进程和时间等方面的描述。

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测试计划中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来判断何时结束测试。

2. 测试用例覆盖率测试用例覆盖率是衡量软件测试完整性和覆盖面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测试用例的覆盖率来判断,当测试用例能够覆盖到所有的功能和场景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足够完整。

3. 缺陷修复率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能够及时修复并经过再次验证,是决定测试结束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缺陷修复率达到一定水平(比如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时,测试可以考虑结束。

4. 用户需求满足度软件测试的最终目的是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

根据用户需求的满足度来判断测试是否结束,当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时,可以认为测试结束。

5. 系统稳定性软件测试还需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当系统在这些方面表现稳定可靠时,测试可以考虑结束。

6. 测试经验和反馈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测试团队的经验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测试团队的经验和反馈来判断,当测试团队认为软件已经足够稳定和完整时,测试可以结束。

7. 测试环境的可用性软件测试需要一个稳定和完善的测试环境。

当测试环境能够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时,测试可以结束。

8. 测试成本和时间软件测试的成本和时间也是决定测试结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软件测试的成本和时间已经达到预期的范围内时,测试可以结束。

9. 其他测试结束标准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可以根据其他的测试结束标准来作出判断,比如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用户满意度等等。

10. 管理者决策最终决定是否结束测试还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1. 功能测试。

软件的功能是用户使用的核心,因此功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最基本的一项。

功能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能够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正确地完成各项功能操作,包括输入、输出、界面交互等方面。

功能测试需要覆盖到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确保每个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

2. 性能测试。

软件的性能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性能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在各种使用情况下都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负载能力等方面。

性能测试需要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对软件进行压力测试,确保软件在高负载下也能够正常运行。

3. 兼容性测试。

随着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多样化,软件需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正常运行。

兼容性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并且能够与其他软件和设备进行良好的兼容性交互。

兼容性测试需要覆盖到各种常见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确保软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正常运行。

4. 安全性测试。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软件的安全性也成为了软件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性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确保软件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漏洞。

安全性测试需要对软件的各个安全漏洞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软件在安全性方面达到标准。

5. 用户体验测试。

用户体验是衡量软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用户体验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各项操作。

用户体验测试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软件的界面、交互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软件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测试,软件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保障用户权益和提高软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充分重视软件测试,确保软件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软件产品。

软件测试准入准出标准

软件测试准入准出标准

一、测试准入标准
1.开发人员编码结束,并已完成单元测试
2.需求文档评审通过,提供评审文档
3.需求说明书规定的功能或开发人员提交的功能说明书的功能均已实现
4.被测系统的基本流程可以走通,界面上的功能均实现,符合设计文档规定的功能
5.测试范围与需求说明书功能相符,如不相符,需先更新需求说明书并提供变更申请单
二、软件测试暂停、停止标准
1.被测系统在进行系统测试时,发现程序存在重大bug(5级bug超过2个)或bug过多时
(3级以上bug超过4个),测试无法正常进行,可以暂停测试返回开发。

2.被测项目需暂停以进行调整时,测试应随之暂停,并备份暂停点数据。

3.存在其他优先级更高的任务时,可向领导申请暂停测试。

4.被测项目在其开发生命周期内出现重大估算、进度偏差,需暂停或终止时,测试应随之暂停
或终止,并备份暂停或终止点数据归档。

5.被测系统经过系统测试,达到系统测试准出标准,可以停止测试。

6.被测系统经过系统测试,并已产出系统测试总结报告,可以停止测试。

三、软件测试恢复标准
1.重大bug被解决或程序通过重新修正;
2.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已经被完成;
3.软件项目被调整后重新启动,测试任务应随之启动。

四、测试准出标准
注:标有“否”的准出标准,需经由测试部经理、项目经理或PMO等授权部门评审才可准出Bug级别:1-低,2-一般,3-高,4-非常高,5-致命。

项目测试通过标准

项目测试通过标准

项目测试通过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测试通过标准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软件测试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测试通过标准是指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所设定的测试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测试通过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测试通过标准功能测试是测试软件是否能够按照用户需求正常运行的测试。

在功能测试中,测试人员需要测试软件的各个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如果软件的各个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并且符合用户需求,那么功能测试就通过了。

2. 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性能测试是测试软件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的测试。

在性能测试中,测试人员需要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并发性等指标。

如果软件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都符合预期,那么性能测试就通过了。

3. 安全测试通过标准安全测试是测试软件是否能够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的测试。

在安全测试中,测试人员需要测试软件的各种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如果软件没有安全漏洞,能够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那么安全测试就通过了。

4. 兼容性测试通过标准兼容性测试是测试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环境下的兼容性的测试。

在兼容性测试中,测试人员需要测试软件在各种环境下的兼容性,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如果软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兼容性测试就通过了。

测试通过标准是测试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当软件在各个方面的测试都通过了标准,才能够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认真制定测试计划,严格执行测试流程,确保软件能够通过各项测试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所有测试用例均已执行: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核心,如果所有测试用例已经执行,覆盖了所有可能的软件功能和异常情况,则可以认为测试已经达到了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覆盖程度。

2. 所有缺陷已得到确定和修复:缺陷是软件测试的重要输出,经过测试团队的查找和分类,所有缺陷都得到了明确的识别和确认,并已经修复完毕。

3. 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符合要求:软件测试时需要检查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响应时间、资源占用、崩溃率等,测试结果需要和软件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进行比较,符合要求的才能被认为是测试通过。

4. 满足测试计划的要求:软件测试时需要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结果需要符合测试计划的要求,包括测试进度、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数量等。

5. 经过审核和批准:软件测试结果应该经过审核,核查测试结果和测试报告,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由相关负责人对测试结果进行批准。

总之,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是基于测试团队对软件质量的评估和测试结果的验证,通过对测试用例、缺陷、性能和可靠性、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的评估来确
定测试是否已经结束。

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exit criteria -回复

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exit criteria -回复

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exit criteria -回复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exit criteria)是确定何时可以结束软件测试阶段的一组条件。

它是为了确保软件在交付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可接受性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的问题。

1. 什么是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软件测试的完成准则是确定何时可以结束软件测试阶段的一组条件。

它是根据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和需求,评估测试活动的进展和软件的质量,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或交付软件。

2. 完成准则的目的是什么?完成准则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在交付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可接受性水平。

它通过评估软件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来判断软件是否已经满足了预定的质量目标和用户需求。

3. 完成准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完成准则的具体内容可能因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完整性:测试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点和业务流程,并且所有的功能都能够正常工作,并符合需求和用户预期。

- 性能和负载:软件在正常和高负载情况下是否具备足够的性能和响应能力,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 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并在异常条件下正确处理错误和异常情况。

- 安全性:软件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并且能够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 用户体验:软件是否符合用户界面和交互的设计规范,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 缺陷和问题的修复:所有已知的缺陷和问题是否已经修复,或者已经有解决方案和补救措施。

4. 如何确定完成准则?完成准则的确定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需求、质量目标、时间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下面是一般的步骤:- 定义软件的质量目标:明确软件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目标,以及用户对软件的期望和需求。

- 制定测试计划和策略:根据质量目标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测试计划和策略,确定测试的范围、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首先,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应该是所有测试用例都已经执行并且通过。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覆盖了软件的各个功能点和业务逻辑,通过执行这些测试用例可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执行并且通过,就意味着软件测试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软件测试可以结束了。

其次,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还应该是所有的缺陷都已经修复并且验证通过。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缺陷,这些缺陷包括功能性缺陷、性能缺陷、安全缺陷等等。

在软件测试结束之前,所有的缺陷都必须得到修复,并且需要进行验证,确保修复的缺陷不会对软件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也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另外,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还应该是测试报告已经编写并且提交。

测试报告是软件测试工作的总结和汇报,它包括了测试的执行情况、发现的缺陷情况、测试的覆盖率等等。

测试报告的编写和提交标志着软件测试工作的正式结束,也是对测试工作的一种交接和总结。

最后,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还应该是测试环境已经清理和归档。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会使用各种测试工具和测试数据,为了保证下一轮测试的顺利进行,测试环境必须得到清理和归档,确保测试环境的整洁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包括了测试用例的执行和通过、缺陷的修复和验证、测试报告的编写和提交、测试环境的清理和归档。

只有当这些标准都得到满足,软件测试工作才能算是真正的结束。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经过充分的测试,软件才能够保证质量和稳定性,才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赖。

希望每个软件测试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工作,为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保驾护航。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

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标准。

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结束的标准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测试覆盖率测试覆盖率是指软件测试过程中所覆盖的软件功能和模块的比例。

当测试覆盖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基本结束。

通常情况下,测试覆盖率需要达到80%以上才认为可以接受。

2.缺陷修复率缺陷修复率是指软件中已经修复的缺陷数量与总缺陷数量的比例。

当缺陷修复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基本结束。

通常情况下,缺陷修复率需要达到90%以上才认为可以接受。

3.测试用例通过率测试用例通过率是指测试用例中通过的测试用例数量与总测试用例数量的比例。

当测试用例通过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基本结束。

通常情况下,测试用例通过率需要达到95%以上才认为可以接受。

4.测试周期测试周期是指从软件测试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根据软件开发周期和项目进度安排,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测试周期。

当测试周期达到预定时间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基本结束。

5.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判断软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用户对软件的反馈意见逐渐减少,且反馈意见的类型和数量也逐渐稳定时,可以认为测试已经基本结束。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在确定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时,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达到预期水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软件测试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即使在测试结束后,也需要对软件进行持续的维护和升级。

因此,在确定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到后续维护和升级的需求,确保软件的持续性和可维护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目录
1.简介 (2)
1.1目的 (2)
1.2范围 (2)
1.3文档结构 (2)
1.4词汇表 (2)
2.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2)
2.1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2)
2.2单元测试停止标准 (3)
2.3集成测试停止标准 (3)
2.4确认测试停止标准 (3)
2.5系统测试停止标准 (3)
2.6安装测试停止标准 (4)
2.8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4)
2.9缺陷修复率标准 (4)
2.10覆盖率标准 (4)
2.11缺陷等级分类 (5)
1.简介
1.1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提供停止标准。

1.2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虹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项目及产品的测试活动。

1.3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介绍软件停止标准的目的,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以及在本文档中使用的词汇的解释。

第二部分:
描述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第三部分:
列出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1.4词汇表
缺陷(Defect):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覆盖率(Coverage rate):语句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测试需求覆盖率等的总称。

2.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2.1 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1)软件系统在进行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时,发现紧急错误
大于等于严重级别错误暂停测试返回开发。

2)软件系统经过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分别达到单元、集
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3)软件系统通过验收测试,并已得出验收测试结论。

4)软件项目需暂停以进行调整时,测试应随之暂停,并备份暂停点数据。

5)软件项目在其开发生命周期内出现重大估算,进度偏差,需暂停或终止时,测
试应随之暂停或终止,并备份暂停或终止点数据。

2.2 单元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单元测试计划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单元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软件单元功能与设计一致
4)在单元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3 集成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集成构件计划及增量集成策略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集成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被测试的集成工作版本每千行代码必须发现至少2个错误(不含优化级别错误)
4)集成工作版本满足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要求
5)在集成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4 功能测试完成标准
1)功能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按照功能测试计划完成了功能测试
3)达到了功能测试计划中关于功能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4)系统达到详细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
5)在系统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5 系统测试完成标准
1)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按照系统测试计划完成了系统测试
3)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系统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4)被测试的系统每千行代码必须发现至少1个错误(不含五级错误)
5)系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6)在系统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6 安装测试完成标准
1)安装退出之后,确认应用程序可以正确启动、运行。

2)在安装之前请备份你的注册表,安装之后,察看注册表中是否有多余的垃圾信
息。

3)如果系统提供自动卸载工具,那么卸载之后需检验系统是否把所有的文件全部
删除,注册表中有关的注册信息是否也被删除。

4)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在简单地使用之后再执行卸载操作,有的系统在使用之后
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可卸载。

5)对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应用系统,可以先安装客户端,然后安装服务器端,测
试是否会出现问题。

6)考察安装该系统是否对其他的应用程序造成影响,特别是Windows操作系统,
经常会出现此类的问题。

7)在安装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8 验收测试完成标准
1)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2)在验收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3)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紧急、严重级别错误。

4)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5)验收测试工件齐全(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日志、测试通知单、测试分析
报告,待验收的软件安装程序。


注:验收测试原本要求无任何级别错误遗留,但如果时间紧迫,则可以紧急、严重级别错误全部修复,普通级别错误修复率达60% 以上。

2.9 缺陷修复率标准
1)紧急、严重级别错误修复率应达到100%
2)普通级别错误修复率应达到95%以上
3)优化级别错误修复率应达到60%以上
注:项目紧急时,普通级别错误修复率达60% 以上;优化级别错误修复率达20% 即可。

2.10 覆盖率标准
1)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应达到100%(功能测试用例均以执行)
2)测试需求执行覆盖率应达到100%(业务测试用例均以执行)
2.11 缺陷等级分类
紧急: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系统崩溃或挂起等导致系统不能继续运行。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2.死循环
3.数据库发生死锁
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5.功能错误
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7.数据通讯错误
严重: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使系统不稳定、或破坏数据、或产生错误结果,或部分
功能无法执行,而且是常规操作中经常发生或非常规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主要问
题。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程序接口错误
2.因错误操作迫使程序中断
3.系统可被执行,但操作功能无法执行(含指令)
4.单项操作功能可被执行,但在此功能中某些小功能(含指令参数的使用)无法
被执行(对系统非致命的)
5.在小功能项的某些项目(选项)使用无效(对系统非致命的)
6.业务流程不正确
7.功能实现不完整,如删除时没有考虑数据关联
8.功能的实现不正确,如在系统实现的界面上,一些可接受输入的控件点击后无
作用;对数据库的操作不能正确实现
9.报表格式以及打印内容错误(行列不完整,数据显示不在所对应的行列等导致
数据显示结果不正确的错误)
普通: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系统性能或响应时间变慢、产生错误的中间结
果但不影响最终结果等影响有限的问题。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只影响报表的格式或外观,不影响数据显示结果的错误)
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已被捕捉的系统崩溃,不影响继续操作
6.虽然正确性不受影响,但系统性能和响应时间受到影响
7.不能定位焦点或定位有误,影响功能实现
8.显示不正确但输出正确
9.增删改功能,在本界面不能实现,但在另一界面可以补充实现。

优化: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执行工作功能或重要功能。

界面拼写错误或用户使用不方便等小问题或需要完善的问题
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界面不规范
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3.输入输出不规范
4.长时间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6.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7.必填项与非必填项应加以区别
8.滚动条无效
9.键盘支持不好,如在可输入多行的字段中,不支持回车换行;或对相同字段,
在不同界面支持不同的快捷方式
10.界面不能及时刷新,影响功能实现
11.光标跳转设置不好,鼠标(光标)定位错误
12.一些建议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