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
情感力度异常激烈。
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无限,暴烈,模糊,神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2.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风格,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优美的诸多特质是由其审美关系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
3.悲剧:悲剧,又称悲剧性或悲剧美,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伤害,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与恐惧等复杂审美情感。
4.喜剧:喜剧,又称喜剧性或喜剧美,是指有这样那样弱点、缺陷甚至虚假、丑恶特性的人或对象,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或不和谐情境事件中暴露自身的不协调与自相矛盾性,从而引人发笑的审美形态。
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不仅指戏剧(影视)中的喜剧,也包含喜剧性的漫画,相声,小品,情景剧,综艺节目,民间笑话以及机智故事等。
5.自然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美是最常见的,最直观的审美形态之一。
一方面它指一种尊重事物本性,不过度加工的美,即自然而然的美。
另一方面它指一种自然界,大自然之中的事物或形态。
6.形式美:广义:指美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指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形、声、色)有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和谐)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是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美。
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此概念。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
7.社会美: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产生活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凡是社会领域中那些美的现象,都是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某种精神价值与自由的,都可以成为社会美的审美对象。
(完整版)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 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识记:1、美学西来:美学在中国发展有过百年来发展历程,已经和正在形成自身的现代传统,而其古典传统则更为悠久,但它却不是中国本土特产的学科,而是来自西方。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出版于1750年的著作《美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即今天所谓的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义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或“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功能划分为:认知<真>、意志<善>、情感<美>)3、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及形态:A、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补: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B、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认为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创造者。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C、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它认为美可以凭借理性去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D、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于19世纪末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复习资料1、美学的历史:“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
西方的美学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注意一下康德、布诺等主要的美学家及代表作)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老子开创了道家美学的传统,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清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2、宗白华和朱光潜的美学贡献: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结合的趋势。
朱光潜:总体上说是传统的认识论模式,即主客二分的模式,但在对审美活动的具体分析时,常突破这种主客二分的模式,趋向于“天人合一”的模式,他提出美在“意象”,其影响最大的著作是《谈美》、《文艺心理学》;宗白华:(1)、立足点是中国哲学,他认为中西的形上学分属两大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他也提出了美在“意象”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个“灵境”也就是意象世界;(2)、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而且他认为这种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以中国人最相宜,中国学者在实现中西美学融合的道理上可以做出自己独特的、别人不能替代的贡献,他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中国学者在学术文化领域(包括美学领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是什么:狭义的美:是我们在审美范畴里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选择题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论断,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情感性。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席勒第一次“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
这种观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需要具有哪两个显著特征?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这种追求具有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什么作用?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答:审美发生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
1、游戏说,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2、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3、巫术说。
出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金枝》。
4、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卡*毕歇尔和普列汉诺夫。
五、悲剧的特点是什么?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 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缺乏时间距离)。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维特根斯坦)。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二、名词解释:1.形式说:渊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该学说认为美根源并表现于事物的形式因素,事物内容在审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不起任何作用,因而美的特征主要是直观性和非功利性。
2理念说: 是一种关于美的本质的学说,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该学说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认为美的本质是某种超现实的绝对精神实体即理念,客观事物本身不具有美,它的美是理念赋予的。
美是理念说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和近代一些美学家的修补,发展和完善于德国古典哲学,其主要代表有柏拉图、普洛丁和黑格尔。
3.直觉说:是现代西方影响较大的美学学说之一,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认为美是一种直觉。
4.美在生活:是由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他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5.美的相对性:是有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地域所来判定的。
6.形式美:广义的形式美是指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节奏)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不直接显示具体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内容,往往以抽象形式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呈现出审美特征。
7.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美学复习资料
全美学复习资料审美活动(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一.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审美体:进入审美关系的人及其美感。
审美客体: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生活等诸多对象。
审美关系:审美活动是很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
我们只有在审美活动的存在结构中,才能真正把握住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以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审美关系的真是特性。
二.审美的发生1.游戏说:1)由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提出的;2)游戏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3)游戏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进行观赏和玩味,审美的游戏是想象力的自由创造,游戏即审美活动,游戏的冲动,来自生命力的盈余。
局限性:第一,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第二,在席勒那里,游戏和审美几乎可以看出是同义词,这样。
说审美产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
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2.生物本能说: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在其美学著作《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也把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能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的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产生出美感。
达尔文的看法集中也提到“愉快的感觉”是出自本能。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局限性: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3.巫术说:1)来自美国人类学家泰勒很弗雷泽的原始文化研究;2)通过神秘感应,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3)弗雷泽指出:“交感巫术”有两种类型:“相似律”与“接触律”;4)巫术活动孕育艺术,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美学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答: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存在着。
2.什么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二者的关系是什么?答: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态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实的美的事物而言,美的形式是具体的,美的内容也是具体的。
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美的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是不可分离的,就现3.什么是形式美?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主要有哪些?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有哪些?答:广义的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
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有色彩,形体,声音;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
4.美的表现形态有哪些大类型?答:现实美和艺术美。
5.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关系?答:美感不等于一般的通过五官感觉得来的快感,但必须以感光的生理快适为基础,同时美感也具有分享性,它本身就要求社会的普遍赞同,不像某些生理快感如食欲的满足感,基本上属于私人现象。
总之,一个对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由于人们从对象的可感形态中看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看到了与自己的创造性的生活相联系的东西。
6.艺术设计在形态分类上是什么样的艺术?答:属于造型艺术,造型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形”是设计的基本语言,造型与造物是密切相连的。
任何实在的物都有形的存在,形是视觉可见的、可触的。
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
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美学复习资料
2、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第一,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片面、纯客观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结构中探索美。第二,把美即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主观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上就是一个开放式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应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2、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美感活动中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关系:
(1)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使人感到十分自然,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与客体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
美学复习资料单选篇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B)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歌德D.席勒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__的。
(B)A.美和美的规律B.艺术C.审美经验D.审美心理1.3.维特根斯坦是_的代表人物。
(A)A.分析哲学B.实用主义美学C.新自然主义美学D.精神分析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__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C)A.美感心理B.美学史C.美感经验D.美学原理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B)A.杜威B.弗洛伊德C.荣格D.阿恩海姆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C)A.费希纳B.弗洛伊德C.荣格D.布洛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D)A.艺术B.美感C.审美状态D.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D)A.自然美B.科技美C.日常美D.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A)A.英伽登B.杜夫海纳C.康德D.狄拉克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B)A.艺术美B.科技美C.生活美D.自然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D)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C)A.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B.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C.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D.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社会科学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C)A.美B.自然C.审美活动D.人类社会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现象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B)A.黑格尔B.鲍姆加登C.莱辛D.康德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A)A.审美意识B.美学思想C.美学学科D.美学原理1.17.悲剧意识属于(C)A.初级审美意识B.中级审美意识C.高级审美意识D.以上都不是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D)A.意识B.竖琴C.事物D.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A)A.文艺复兴之后B.中世纪时C.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候D.社会主义社会1.20.鲍姆加登被称为(D)A.哲学之父B.科学之父C.文学之父D.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_的学科。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
A、老子B、庄子C、周敦颐D、王夫之参考答案:D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的描述。
B、一种阐释只能照亮艺术作品丰富意蕴的某个侧面C、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参考答案:D3、“非鲁达定说不出此语,非此语定写不出鲁达”是()的评语。
4、A、鲁迅B、俞伯平C、胡适D、金圣叹参考答案:D4、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
A、坚持主客二分B、跳出主客二分C、坚持情境融合D、坚持天人合一参考答案:B5、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自我的无线超越B、是对精神的超越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C6、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是()。
A、独立于时代之外的B、不一定会变化C、不断变化的D、一成不变的参考答案:C7、“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A、白居易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参考答案:C8、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参考答案:B9、美感的主要器官是()。
A、耳目B、嘴C、鼻D、手参考答案:A1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正确参考答案:A11、“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这一观点来自()。
A、高尔泰B、吕荧C、宗白华D、李泽厚参考答案:B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是在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B、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必然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
C、审美趣味作为主体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
D、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社会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美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喜剧的审美特征就是。
3、从目前研究来看,是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4、根据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成果对艺术进行划分,可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5、肯定了艺术模仿现实的真实性,从而使得模仿说在欧洲雄踞千年,成为欧洲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
6、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
7、黑格尔在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
8、康德在美学论著《判断力批判》中把崇高分为两类:和。
9、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日常生活的美和的美,核心是人的美。
10、《》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基础。
11、只有凭借审美的态度,即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事物也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
1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审美娱乐性。
13、“游戏说”主要是倾向于“现实、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来定义艺术的。
4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究,第一个从哲学的高度提出说,近代美学家黑格尔在柏拉图的基础上提出:美是“”。
5人类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是的出现。
、只有凭借审美的态度,即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事物也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
7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和美学学科的出现三个阶段。
8审美活动的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审美超越阶段。
9喜剧的基本特征是笑,从内容上分,喜剧的类型可分为肯定性喜剧、性喜剧和性喜剧。
0德国美学家发表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1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提出“”的思想。
、语言艺术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情感性和的特征。
3审美经验理论“距离说”是布洛提出的,其距离指的是距离。
二、判断题1、中国美学思想蕴含在诗论、画论和文艺理论中,少有哲学性的美学。
()2、审美经验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故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3、中国古代同西方一样具有优美和崇高的审美范畴。
()4、语言艺术属于呈现于时间动态的兼具再现与表现的艺术。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美的产生第一节从石器造型的演变上看美的产生1.北京周口店人的打制石器——实用2.西山许家窑人的石球—实用兼审美3.山顶洞人饰品—审美需要的发展第二节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1.石岭下类型罐(距今约5500年)2.马家窑尖底瓶——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3.大汶口兽形器——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喜悦4.半坡遗址陶器,图案中的对称、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体现了整体和谐效果。
第三节从古代“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1.“羊大为美”。
2.“舞人为美”。
美产生的结论:1.美产生于人类劳动。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先于审美。
3.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4.在实践中主体与客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实践中创造了美,另一方面在美的创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
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征动物只有性感,没有美感第一节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可分为三大派,即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
一、客观派从客观事物本身出发研究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事物自身某种属性或关系,否认美的主观性。
二、主观派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探求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绝对精神、主观意识,否认美啊的客观性。
三、主客观统一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事物,也不全由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同审美对象之间所发生的审美关系之中,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节美的本质的初步界定美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和主体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契合而成的感人形象。
客体审美属性——客观性主体审美能力——主观性审美活动——主客观统一性1.美的生成来源于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指客体使主体获得情感愉悦的属性。
1.宜人的质感(色彩、形状、声音)2.动人的品质(移情、比德、愉悦)3.感人的形式(整齐、对称、和谐)2.美的生成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
3.美的生成立足于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临时结成的关系,离开了审美活动,也就不存在审美主客体了。
美学复习资料
1.柏拉图/理想国①模仿论在柏拉图看来,艺术是由摹仿现实世界而来的,而现实世界又是摹仿理论世界而来的。
现实世界本身不是真实体,它只是理论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只能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了。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根源、本质、规律,它是由神创造的,是永恒的普遍的,因而是真实的。
现实事物是人(如工匠)按照理念制造的,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只能造出一个个的床,所以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是不真实的。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的,是按照现实中的个别事物制造的,只能是对现实事物从某一个角度所做的“外形的摹仿”,更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更不真实。
柏拉图认为艺术只能摹仿现实世界的外形,不能摹仿现实世界的本质,只能在感性形式下对物质世界进行摹仿,不可能向人们提供有关理念的真知识,因而也就达不到真理。
他说“图画只是外形的摹仿”,这个看法取消了艺术真实地反映、揭示事物本质的可能性,完全否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
②效用说柏拉图很重视文艺的社会效用,对文艺提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的美学要求。
认为诗不仅是娱乐的,更应该是对国家和人生都有益的。
文艺应使“理想国”中哲学家、武士、农工商劳动者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职,武士、农工商劳动者都要听命于哲学家。
人的灵魂和性格相应于“理想国”的三个等级,也应分为理智、意志、情欲三个等级,文艺应使人的意志、情欲受到理智的差遣、支配。
文艺要有益于培养哲学家,培养人的理智。
也就是说,文艺应有益于培养“理想国”的统治人才,使各个等级安分守己,以达到“理想国”的“正义”。
柏拉图之所以如此重视文艺的社会效用是因为他认识到文艺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他在《理想国》中认为文艺教育的特点是“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拿来浸润心灵。
”柏拉图已经十分深刻地看到了文艺特有的从情感上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学 复习资料
美学一、填空1、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问世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
3、美学的哲学基础:当代中国美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4、柏拉图:①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进行批判,提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②理式说: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绝对理念),美就根源于绝对理念,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③迷狂说: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
5、悲剧——①亚里士多德:奠定了悲剧理论的基础,对其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②黑格尔:悲剧发生于“矛盾冲突”③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和悲剧直接相关)。
④恩格斯: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6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6、崇高——①朗吉努斯:《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②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数学上的崇高和力学上的崇高)。
7、夏夫兹博里重视人的感官,但他认为人审查美、丑、善、恶的能力却不依赖于五官,而依赖于天生的内在的“第六感官”。
8 、陆机《文赋》明·李贽——童心说中国古典美学——曹丕《典论·论文》。
9、费希腊在他的《美学入门》一书中,把美学分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10、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美育思想最早的开拓者。
11、王国维:《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创构的以“境界”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
人生三大境界: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克莱夫·贝尔: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14、布洛:心理距离说荣格:集体无意识说。
15、席勒:《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学》复习背诵资料
结论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人文学科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3、美学的研究方法A:以哲学为核心B:注重情感体验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A 初级审美意识B 高级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例如: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3、美学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建立两个标志:A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美学》B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感性标志: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1、鲍姆加登之前的德国哲学代表人物:大陆理性主义哲学:莱不尼茨、沃尔夫2、鲍姆加登的美学:“感性学”-以美的思维和艺术为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或结构。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1、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既在于功利性的有无,也在于独异性的有无。
纯粹出于功利性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艺术,拳击与舞蹈,也许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表演性质,但拳击很难被视为艺术,拳击出于纯粹的功利性,只有具有杀伤力的拳路和步伐,主要为显示力量没有任何深度意义;舞蹈是一种独特的高度审美性质的形式和结构,表现一种“虚幻的力”,表现人体美、姿态美和理念美,是一种具有模仿性叙述性,并且具有深层意义的艺术。
2、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还可以从想象力之有无中见出。
艺术就是这种想象生活的一种表现和一种刺激。
现实中的斗殴之所以不是艺术,是因为它来自一种非想象的、真实的激情或憎恨,戏剧中的斗殴却在想象和虚拟的情境中被审美化了。
3、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也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一个重要函项。
艺术是艺术家在自由意志的驱策下,以自由和游戏的态度进行创作的产物。
艺术是不可以重复和替代的。
4、从创造的终极目的看,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很容易见出: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换句话说,是为了确证和完善生命。
非艺术产品的生产,主要面向人类形而下的需求,艺术则主要面向人类形而上的需求。
艺术是生活的修辞,非艺术是生活本身。
5、艺术与非艺术分野,也与艺术情境的有无密切关联。
杜桑的便壶被展览时具备了象征功能;伦勃朗的油画被拿来补窗洞时执行的是日常功能。
艺术与非艺术,有时不是根据对象自身的规定性来区分的,还要看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还要取决于主体对它的态度。
审美,本义是感性或感性认识。
非审美,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是指与审美活动无关的、主要通过概念来理解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说,是主体对艺术的非美学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评价和判断,或是主体对非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
审美与非审美的区别:审美与非审美的分野,同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密切相关。
在艺术美学范畴,审美更多的同艺术因素打交道,非审美更多的同非艺术因素打交道。
在很多情况下,审美判断需要得到非审美判断的辅佐和帮助,在更多情况下,审美性质和非审美性质是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状态,共同实现艺术的审美效果。
审美的生成条件:1、对审美主体来说,要具备审美领悟力和审美鉴赏力和必要的审美经验储备。
2、对审美客体来说,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潜质,或者说审美客体有资格成为审美对象。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必须具有遇合性,或者进入某种“投缘”的境遇。
否则即使主体面对的是再典型不过的审美客体,如果主体只是采取一种純认识态度的话,审美活动绝不可能产生;如果主体没受过任何审美教育无任何审美经验,即使面对再优秀的审美客体也没有任何意义,审美同样无由发生。
反艺术是指一种为标榜或实现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反美学并不是取消美学之意。
反美学其实就是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
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哲学的沉思》中首次使用。
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美学》,于是作为学科名称的美学诞生。
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艺术意象和艺术空间是艺术最核心最关键部分。
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时,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
意象生成的过程分三阶段:1、联想阶段,也就是意象的萌生或曰受胎阶段,此时,灵感触动创造性思维,想象空前活跃,主体逐渐从实物飞离,走向虚境。
2、在艺术空间中,按照意图对形式进行调度和组织。
3、对意象进行优化处理,使形象与意义获得整合。
包括艺术构图或意象的提炼、精简、纯化,意义或理性对感性的融入等。
通过这样三阶段,米罗创造出一个意义和图像完美融合的意象世界或艺术空间。
情感在艺术意象生产中的作业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情感是艺术意象生产的巨大的内驱力。
情感在整个艺术创作中充当引擎角色。
一方面激发艺术想象,一方面艺术想象推进情感强度,使主体在高度亢奋状态下进入整体的构思和意象的操作。
2、情感是意象选择的过滤器。
情感是一种具有明确价值指向的意向性动力。
能够给想象提速、定位决定发展方向,确定意象审美类型。
过滤与主题情感相背离的东西,保留并提纯符合主题情感的东西。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结果,集中体现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
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主要表现为先后程序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1.艺术积累是艺术作品创作得以发生的前提。
2.艺术构思是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
3.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定型和艺术作品创作的完成。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艺术劳动。
审美创造是审美经验的客体化活动,也就是审美意象的构成及其物态化结果。
素朴感伤优美崇高幽默讽刺论述崇高与壮美的异同滑稽荒诞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戏剧性的关系隐喻:就是通过联想进行意义的跨类转移或跨位变换。
特征:1.隐喻的建构,属于一种二重结构,主要表现为显在表象与隐在的意义的叠合,所指向能指的秘密嵌入。
2.隐喻也是同一和差异间的二项对立,是差异与同一的挪移转换。
3.隐喻是以意象嵌入或置换的方式凸显和传达意义的。
4.隐喻有它的优势,它可以为思想“化妆”,可以为观念归类。
5.隐喻的含糊性。
象征:指“有所寓的形象”。
二者特点悲剧:喜剧:为人的社会实践所否定而行将过时的事物,倘仍要掩丑自炫,必然违情悖理,造成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乖戾、倒错,最终自堕败局,滑稽可笑。
喜剧以“丑”为基础,以“笑”为标志,以“喜”为内核。
二者区别绘画的基本特征:绘画,即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雕塑是通过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术。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是通过人的姿态,在节奏和韵律中塑造形象,建构审美形式的艺术。
基本特征:1、意象的流动性。
意向性或者说造型性是舞蹈的生命。
舞蹈意象和戏剧意象以及影视意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包含了修辞性动作的力的幻象,是审美性的身体的造型,后者却只是的自然动作,是生活的自然模仿。
2、节奏的视觉化和动作的次序性。
美国著名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认为,所有形式的舞蹈均包含三项原则,动作是基本材料,动作的移情作用是其交流的方式,而人体按照节奏运动则是其目标。
3、文本欣赏的艰奥性。
4、舞蹈材料的暗示性和感官性。
5、审美娱乐的参与性。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摄影是一种发现的艺术。
这里的发现有三个层面意思:第一层,摄影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是目击者的艺术,摄影的发现就是目击。
第二层,摄影在细微处发现伟大,在昏朦处发现光彩,在平凡处发现崇高。
第三层,摄影具有区别于同类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这就是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的对象,并对这一对象进行机械的复制。
摄影的主要特征:1.纪实性。
摄影是一种记忆模式,而且是一种具有某种神奇意义的记忆模式。
2.科学的认知和认证作用。
照片被视为“自然的手印”,又被视为“学者真正的视网膜”,莫尼卡·西卡尔认为这样的观点不仅揭示一个事实,还宣布在艺术或工业方面供人玩耍的摄影术具有科学认证作用。
3.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
4.瞬间性与机缘性。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书法,也称“书艺”或“书道”,是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文字为表现媒介,传达信息并且创造有意义的形式的艺术。
特点:1.线型的变奏。
书法是表现的艺术,是标示线的运动并对这种运动进行微妙的控制的艺术,也是通过微妙的技巧和某种偶然性对这种运动进行记录的艺术。
2.势能的图式。
书法中的势能,是指书法中间流淌的那种可见的或隐匿的气势和力度,以及这种气势和力度的微妙的变化向度。
3.心、眼、手的妙合,情、意、形的统一。
书法是心眼手无间的妙合,也可以表现为情意形的统一。
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以一系列完整的动作,展示社会事件、表现人生体验以娱乐观众的艺术。
特征:1.戏剧的人物总是活动在戏剧的规定情境中,人物既要受制于戏剧的规定情境,同时也要受制于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2.戏剧性是戏剧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的独特的品质。
是剧作家在剧中根据剧情需要,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的某些使观众感兴趣的、奇怪的、意外的和令人震惊的因素;3.戏剧中的冲突是整部戏剧中全部动作的总枢纽和聚焦点,也是观众重要的兴奋点。
它不但规定着戏剧动作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戏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戏剧动作的展开、发展、高潮、结局,必须也只能围绕戏剧的冲突进行。
戏剧时空的转换、角色定位、戏剧场次安排,都必须服从戏剧冲突的大局。
戏剧冲突以更集中、更激烈、更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将两种对立力量的斗争展示在舞台上,所以,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蒙太奇:蒙太奇是一个建筑术语,意为组成与装配,后来被移用于电影中,且赋予新意义。
它主要指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包括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并置、对比与互换,长中短镜头的配置等。
蒙太奇使电影从限制变为自由,从有限达到无限的最根本的转化器。
新传媒艺术:是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崭新的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
新传媒艺术产生动因:1.技术的动因。
技术是新媒体艺术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物质的保证。
新媒体艺术产生的时候,正是摄影艺术、电影技术进一步发展,电视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包括动画、动漫和游戏技术快速而联袂发展的时候。
2.艺术动因。
在白南准备开始其新媒体艺术的探索之初,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极少主义艺术等正如火如荼的行进。
3.哲学动因。
最初是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欧洲荒诞派思潮,还有欧洲女权主义,促进白南准利用新的艺术形式,采取心电艺术姿态,对社会历史人生作新的思考。
新媒体艺术特征:1.题材日常化。
题材日常化,比如一个人在视频中不停解开扣子又不停扣上扣子,动作冗长而烦躁的重演。
2.制作技术化。
在设备要求上像电影或电视制作,但技术上高于电影或电视。
3.摄影虚拟化。
虚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更重要、更本质的特征。
4.生活哲理化。
艺术家站在社会对立面表达他们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看法,激进的富有深刻的哲学洞见的看法。
5.技巧多元化。
海伦·德米切尔的《怎么都可以,只是别哭》被视为整个新媒体艺术创作技巧的宣言。
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艺术接受等不等于艺术鉴赏:“接受”这一概念不同于“欣赏”或“鉴赏”。
欣赏是一种愉快状态下的赏玩,是艺术接受活动中的一种常态、一种理想的、审美化的过程。
接受所意味的是主体把对象作为自己的对象的行为或反应,往往指示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