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 输电网规划)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中电网规划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力系统中电网规划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力系统中电网规划的使用注意事项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电网规划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效供电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电网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合理确定电网规模。

电网规划需要根据所服务地区的用电负荷需求以及发电设备的容量来确定电网规模。

过大的规模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难以维护和管理;而过小的规模则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

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预测、发电设备技术水平以及用电需求的可持续性。

其次,电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电网布局。

电网布局涉及到输电线路的铺设、变电站的选址以及供电网络的整体结构。

在选择输电线路时,需要考虑线路的长度、电压等级、输电损耗以及安全可靠性。

变电站的选址应考虑到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电力传输距离以及环境因素。

此外,供电网络的结构也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应对突发事故或负荷波动等情况。

再次,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力系统在规划中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例如,在选址变电站时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选择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地区。

同时,在铺设输电线路时,需要避免通过重要生态环境区域,减少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

此外,电力系统也可以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保障供电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电网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防火、防雷、防洪等自然灾害的因素,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建设材料,提高电力系统的抗灾能力。

另外,电网规划中还要考虑网络的信息安全,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护电网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最后,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维护和运营的可行性。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电力的有效供应和稳定运行,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维护和运营的可行性。

建设电网时应采用易于维护和运营的设备和技术,并确保设备的寿命和维修周期与规划目标一致。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主要内容)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中压配电网的常用接线方式 配电网规划模型及算法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定义及分类)定义:在电力网中主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称为配电网络。

分类:按电压等级分为高压配电网(35、63、110 kV)、中压配电网(3、6、10kV)和低压配电网(380V、220V);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

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及应用范围额定电压/kV线路结构输送功率/MW输送距离/km0.22架空线≤0.05≤0.15低压配网电缆≤0.1≤0.20.38架空线≤0.1≤0.25电缆≤0.175≤0.356架空线≤25~10中压配网电缆≤3≤810架空线≤38~15电缆≤5≤1035架空线2~1020~50高压配网110架空线10~5050~150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电压等级)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RBTS系统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RBTS系统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BUS6的配电网为一复杂配电网,有83个节点,40个负荷点,2938户用户。

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配电网的作用及其特点(中压配网与输电网的比较)中压配电网区别于输电网的主要技术特点:•配电网通常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每条出线设置了若干分段开关;•配电网的支路电阻r和电抗x之比r/x一般比较大,而并联电导和容纳很小,常规的潮流计算方法不易收敛;•配电网常处于不平衡多相运行状态;•配电网中配电设备沿线配置,并且配电网的网络接线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检修更新频繁。

中压配电网常用接线方式(架空线路—放射式)一、架空线路1、放射式特点:呈放射状树枝形,线路末端没有其它能够联络的电源。

优点:结构简单、投资较少、维护方便。

缺点:可靠性较低,只适合农村、乡镇和小城市。

中压配电网常用接线方式(架空线路—普通环式) 2、普通环式●正常运行时呈闭合状态的分段开关○正常运行时呈断开状态的联络开关特点:将中压变电站不同的两回中压配电线路的末端或中部连接起来构成环式网络。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如
何有效地输送和分配电力资源,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在这个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
新能源接入、设备老化更换等,以确保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
续性。

首先,输电网规划主要是指如何从发电站将电力输送至各个负荷中
心的过程,以满足工、商、家庭以及其他领域的用电需求。

输电网的
规划要考虑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容量、输电塔的布置、变电站位置及
容量等因素,以确保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分配。

而配电网规划则是指如何将输电网输送过来的电力进一步分配至各
个终端用户的过程。

配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
化发展、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以确保电力能够安全、稳定地供应给终
端用户,同时保证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包括风险评估、环境影响、成本效益、技术可行性等,以制定合理的
规划方案。

同时,还需要灵活调整规划方案,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
新技术的发展,确保电网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和提升其竞争力。

总之,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确保电力系统
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电力供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需求。

为了确保电力的稳定和可靠供应,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电网规划与优化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需求、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确定电力网的布局、容量和配置等方面的决策过程。

电网规划的目标是提供稳定、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电力供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网规划考虑因素:1. 电力需求:根据区域内的电力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制定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策略,并确定合适的电力输送能力。

2. 资源分布:研究和评估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和传统能源(例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的分布情况,以确定最佳的发电站和输电线路的位置。

3. 环境影响:考虑电网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备应对异常情况(如故障、灾害等)的能力。

二、电力系统的电网优化电力系统的电网优化是指通过改变电力系统的结构、运行策略和控制方法等措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网优化方法:1. 输电网规划优化: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确定最佳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位置。

这既考虑了成本因素,又满足了电力需求和环境要求。

2. 发电机组优化调度:根据电力需求和能源成本等因素,优化发电机组的调度策略,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3. 负荷预测与管理:利用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变化趋势,并通过负荷管理和优化策略,合理调度电力供应。

4. 新能源集成与优化:将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有机结合,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供电。

5. 智能电网技术: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结: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对于实现稳定、高效、环保的电力供应至关重要。

电网规划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

电⽹规划设计主电⽹规划设计摘要电⽹规划⼜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

电⽹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在满⾜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最⼩。

⼀个优秀的电⽹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提⼯作为基础,包括收集整理系统的电⼒符合质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的原始质料等。

本⽂主要介绍了电⽹规划的内容、应具备的条件,电压等级选择及选择的原则;电⽹规划中的⽅案形成、⽅案校验及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及输电能⼒。

关键词:电⽹规划内容条件⽅案引⾔城市是电⼒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城市电⽹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的供电企业⽽⾔,城⽹规划⼯作在供电企业的⽣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

以前,供电企业既是政府的电⼒管理部门,⼜是电⼒供应商。

供电企业城⽹规划的⽬标主要是提⾼城市电⽹的供电能⼒、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社会对电⼒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前,城⽹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

量⼊为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个基本要点。

作为⼀个供电企业要从⾃⼰的产品——电,尤其是电价⼊⼿做好⾃⼰的财务分析⼯作。

在同样供电能⼒、不同电价条件下,必有不同的供电产值与效益。

不仅要围绕电价进⾏⾃⼰的财务分析,⽽且还要对电价的变化进⾏预测,进⽽精打细算⾃⼰的收⼊与⽀出,为电⽹建设定下⽬标,为设备的选型定下标准,为城⽹的规划⼯作定下基调。

在⼀个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由⽬前的电价⽔平引起的企业收益状况将是影响城⽹规划⼯作总体思路的⼀个重要⽅⾯;同时电价的变化趋势也会对城⽹规划思路产⽣影响。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任何市场都是可细分的。

供电企业须对⽤户在⽬前的电价下,对供电能⼒、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满意度进⾏分析,以此电价⽔平确定⼀个供电标准,了解⽤户⾼于或低于这个标准的各类需求,为今后供电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1.问题的提出所谓电力系统规划,实质是指对电力系统未来发展进行重新设计。

这个重新设计,实际就是解决从一种平衡关系如何合理地实现到另一种平衡关系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负荷增长是原因,而改变的结果是电源规模和网架结构,如图1-1虚线部分所示。

由此也引出了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

1.1.电力负荷预测它是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涉及如何估计系统未来的需用电量、峰值负荷以及负荷分布的形态等。

图 1-1电力系统图1.2.电源容量确定这需要明确系统未来何时何地增加多少容量问题,既包括建设新电厂也包括旧电厂扩建增容,涉及机组类型选择、装机进度安排、整个电源布局等内容。

1.3.电力电量平衡这个供求平衡实际是规划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但是合理实现这种平关系,还需要考虑备用容量设置、运行方式确定、计划检修安排、水文条件影响等。

1.4.输电途径选择即解决系统未来何时何地架设何种线路问题。

包括确定架设新线路的路径、连接方式,并明确这些路径上新建线路的电压等级和导线截面。

1.5.规划设计方案经济比较通常规划设计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那么在满足一定技术条件下,那一个更经济以及如何选择,或者说给出方案的经济评价,这涉及工程经济分析的有关内容。

总之,上述问题便构成了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

如果用较完整的话来概括,所谓电力系统规划:就是以负荷需求为条件,电力平衡为约束,制定电力系统所处地区未来电源建设和电网结构的规划方案,并使之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2.教学目的学习这门课程,主要要求大家熟悉和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流程、计算模型和主要技术原则,为以后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改造,电力系统运行及调度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电力系统规划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的边缘学科,除了掌握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到数理统计、可靠性、运筹学(规划理论)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对未来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在电网电力行业中,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是关键的环节。

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方面,对于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如何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一、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电力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电网发展的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电力系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预测:通过对电力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量及负荷分布情况,为电网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电源配置:根据电力需求和能源资源情况,确定合理的电源配置方案,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以及各种电力技术的应用。

3.输电线路规划:根据电力需求的分布情况和输电效率,合理规划输电线路的走向和容量,以确保电力能够高效、稳定地输送到用户端。

4.设备选型:在电力系统规划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发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等,以满足电网的需求。

二、电力系统运行电力系统运行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的要求,运营和管理电网,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运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度运行:电力系统调度是根据电力需求和发电设备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确保电网的平衡和稳定运行。

2.负荷管理: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合理管理负荷,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电力供应情况,调整负荷分配,保证电网的供需平衡。

3.故障处理: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如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等,需要及时处理和修复,以减少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4.安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三、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为了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智能化技术: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优化电力调度和负荷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一、绪论1.1、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性用户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只有通过电力工业本身的基本建设,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规划才能满足。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工业必须先行,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落实发、送、变电本体工程的建设条件,协调其建设进度,优化其设计方案,意义尤为重大。

1.2、电网规划的基本要求(1)输、变、配电比例适当,容量充裕。

(2)电压支撑点多。

(3)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

(4)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5)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二、负荷预测2.1、电力负荷预测的数据处理技术电力负荷预测中所可能涉及的数据预处理有多种方法,即数据补全、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归约。

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在应用预测模型之前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降低实际挖掘所需要的时间。

2.2、负荷预测方法及其分类电力负荷预测往往按照电网调度和电网规划两种方式分别进行分类。

电网规划设计部分对电力负荷预测的时间范围划分界定如下:1)长期负荷预测:10-30年;2)中期负荷预测:5-10年;3)短期负荷预测:1-5年。

电网调度部门对电力负荷预测的时间范围划分界定如下:1)超短期负荷预测:1h之内;2)短期负荷预测:24-48h内;3)中期负荷预测:一周至一月内;4)长期负荷预测:以年为单位。

按照预测方法的参考体系,工程上的负荷预测方法大体可以分为确定性预测方法、不确定性预测方法、空间负荷预测法。

2.2.1、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是把电力负荷(含电力与电量)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其中又可分为经验技术预测法、经典技术预测法、经济模型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相关系数预测法和饱和曲线预测法等。

经验技术预测方法:电力负荷的经验技术预测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判断,不建立数学模型。

其用于针对电力负荷变化给出方向性的结论,主要有专家预测法、类比法、主观概率法。

经典技术预测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负荷预测的经典技术预测方法并不是真正的负荷预测方法,仅仅是依靠专家的经验或一些简单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未来负荷值做一个方向性的结论,预测精度较差。

电力系统规划( 输电网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输电网规划)

• 直流输电功率损失比交流输电小得多 • 当输送功率增大时,直流输电可以采取提高 电压、加大导线截面的方法,由于稳定性的 限制,交流输电则往往只好增加回路数
在输送功率相等和可靠性相当的情况下,虽然换流站的费 用比变电所的费用要贵,但直流输电的单位长度线路的造 价比交流线路低。如果输电距离增加到一定值时,直流线 路所节约的费用正好抵偿换流站所增加的费用,这个输电 距离称为交直流输电的等价距离
第七章 输电网规划
(Transmission Planning)
§7-1 概述
• 输电网规划的任务:根据设计期内的负荷需 求及电源建设方案,确定相应的电网接线, 以满足可靠、经济地输送电力的要求。 • 输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 ①确定输电方式; ②选择电压等级; ③确定网络结构; ④确定变电所布局和规模。
•220kV侧一般设有16 ~20回出线
•为适应分层分区和提高可靠性,新建500kV变电 站的220kV母线优先考虑一个半断路器接线,也 可采用双母线双分段两台分段断路器的接线。
(2)220kV变电站
•分为中心站、中间站和终端站三类。最终规模3组 主变,单台容量:220/110/35可选180、240 MVA, 220/35可选120、150、1流站的设备比较昂贵 • 换流装置要消耗大量无功功率,需安装大容 量的无功补偿设备 • 换流器是一个谐波源 • 换流装置几乎没有过载能力 • 目前尚无适用的直流高压断路器 • 以大地作为回路的直流系统,运行时会对沿 途的金属构件和管道有腐蚀作用;以海水作 为回路时,会对航海导航仪表产生影响
§7-2:电压等级与输电能力
S 3UI
U

S

PR QX U U U
↗ U ↘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是指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和电网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输电线路的建设方案和布置方式,以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和供应。

输电线路规划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输电线路规划的背景、目标、方法和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行业需要建设更多的输电线路。

然而,输电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二、目标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电力的高效传输和供应,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2. 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降低电力传输损耗;3.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4. 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降低电力成本。

三、方法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评估电力系统的潜在问题和瓶颈。

2. 技术分析和优化:通过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佳的输电线路布局和参数设置。

3. 环境评估和规划:考虑环境因素,评估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经济评价和决策: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确定最优的输电线路规划方案。

5. 社会参与和沟通: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协商,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可接受度。

四、关键问题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1. 输电线路的选址和布局:考虑电力需求、供应和环境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输电线路布局和选址。

2. 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参数:根据电力负荷和传输距离等因素,确定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参数,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3. 输电线路的技术标准和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的输电线路技术标准和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供应。

4. 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和保护:评估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是电网电力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电网电力行业中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目标和所需策略,并针对该领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目标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电力供应能力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一系列用以指导电力建设和运营的计划。

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电力供应:规划能够确保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发电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的供应可靠性。

2. 提高电力利用效率:规划能够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布局、配置和优化,合理利用各种电源,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能够合理引导电力建设投资,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4. 推动能源转型:规划能够鼓励和推动能源的多元化和清洁化,推进能源转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基于以上重要性而确定的,主要包括:1. 可靠性目标:确保电力能够稳定可靠地供应给用户,满足其生产和生活所需。

2. 经济性目标: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电力系统布局和配置,使得电力的成本最小化,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3. 环境目标:推动能源多样化和清洁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二、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策略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因素,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措施来实现规划目标。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策略:1. 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各种电力资源的供给能力、用户用电需求、供电区域的空间布局等因素,制定整体电力系统规划,以实现电力的平衡供需。

2. 先进技术应用:应用先进的电力系统规划技术,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仿真等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优化,提高规划的精确性和可行性。

3. 灵活调整:在规划过程中,应灵活调整策略和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电力工程中的电网规划与输电线路设计原则

电力工程中的电网规划与输电线路设计原则

电力工程中的电网规划与输电线路设计原则电力工程中的电网规划和输电线路设计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电能传输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力工程中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输电线路设计的几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电网规划原则1. 供电可靠性:电网规划要确保供电可靠性,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向用户提供电能。

为此,应合理设置主干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站等设施,形成合理的电网结构,同时采用备用容量、联络线路和自动切换装置等手段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经济性:电网规划需要在确保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合理选择输电线路的材料、容量和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周期和系统负荷预测等因素,以保证电网的经济性。

3. 可扩展性:电网规划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和新能源接入的需求。

在电网规划中考虑电网的容量、负荷预测和新能源开发等因素,合理安排电网结构和设备布局,以便未来进行扩容和改造。

4. 灵活性:电网规划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电网配置和供电方式选择,提高电能的可调度性和供电的灵活性,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要求。

二、输电线路设计原则1. 线路选线: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线路的选线问题。

选线应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线路走廊和通道,降低线路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2. 线路容量: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线路的容量。

根据负荷需求、输电距离、电压等因素,合理选择输电线路的材料、直径和导线间距,并进行合适的线路分段来满足输电容量的需求。

3. 线路电压:输电线路设计需要确定适当的线路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输电距离、负荷需求、电源可靠性等因素,以降低输电损耗和提高输电效率。

4. 线路绝缘:输电线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绝缘问题。

根据线路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线路布置:输电线路设计需要合理布置线路塔杆和设备。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电力系统规划是指为了满足电力供应需求,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利用一定的规划方法和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在电力行业中,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导电力系统规划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文件,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经济性原则:合理规划电力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发电、输电、配电成本。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规划出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电力系统。

4. 灵活性原则:根据电力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建立灵活的规划模式,为电力系统的更新和扩建提供空间。

5. 可行性原则:规划方案要考虑技术、财务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的内容电力系统规划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力需求预测:通过对电力需求的统计和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量和负荷特征。

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

2. 电力资源评估:评估电力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供应能力,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资源的评估,以及电力供应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

3. 电网规划:根据电力需求和电力资源评估结果,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确定电网的布置结构、输电线路的走向和容量、变电站的位置和规模等。

4. 电力设备选型: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如发电机组、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进行选型和配置,确保其能够满足规划方案中的要求。

5. 经济性与环保性评估:对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性和环保性评估,分析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出最佳的规划方案。

6.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方法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方法

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方法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优化方法是指为了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以及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优化方法来设计和建设电力系统的电网。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电力供应对于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力系统的规划和优化对于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和高效非常关键。

1. 电力系统规划方法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电力需求和电力市场情况,科学地确定电网的布局和扩建方案的过程。

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力需求预测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是电网规划的基础。

通过收集历史用电数据、经济发展预测以及人口增长数据等信息,可以建立合理的电力需求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电网的扩建提供科学依据。

1.2 电力资源评估电力资源评估是指对可利用的电力资源进行评估,包括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评估电力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有助于确定电力系统的布局和可行的发电方式。

1.3 电力市场分析电力市场分析是指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和市场竞争状况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力市场的分析,可以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合理的市场背景和经济参数,为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2. 电力系统优化方法电力系统优化是指在满足电力需求和电网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经济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电力系统优化方法。

2.1 输电线路规划优化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布局和配置对于电网的运行和电力输送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和模型,可以确定输电线路的合理布置和容量配置,避免电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并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2.2 电力传输网络优化电力传输网络优化是指通过优化电力系统中的节点连接、变电站布置和传输网的拓扑结构等方式,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范本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范本

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范本一、引言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是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确保电力供应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电力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规划和布局合理的输电线路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行业输电线路规划的范本,包括技术要求、规划原则、路线选择等内容。

二、技术要求1. 输电线路的选址应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输电线路应具备良好的电气特性,如低线损、低电磁辐射等;3. 输电线路的设计应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确保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4. 输电线路的维护和运维要求应可行且易于实施。

三、规划原则1. 综合规划:根据区域用电负荷分布、电力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制定输电线路规划方案;2. 优选路径:在综合考虑线路安全、经济性、可行性等因素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线路路径;3. 多样化布局:确保电力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对供电造成的严重影响;4. 公平合理:满足电力供需平衡和社会利益,确保电力资源合理配置;5. 灵活性和可调度性:考虑未来电力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保留线路扩容和调整的空间。

四、路线选择1. 优先选择既有走廊:利用已有的电网走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减少新建线路对土地资源的占用;2. 科学评估地理环境: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域分布等地理因素,选择相对容易施工和维护的线路走向;3. 充分利用空中走廊:避免人口密集区域和生态敏感区的线路经过,优先利用山区、河谷等空中走廊;4. 考虑外部因素:考虑冰雪、风沙、地震等外部因素对线路运行的影响,选择抗灾能力强、可维护性高的线路走向。

五、案例分析以某省为例,该省某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需要新建输电线路以满足电力供应。

结合技术要求和规划原则,经过多方调研和评估,确定了以下方案:1. 选址:选择了周边地形相对平缓、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作为输电线路选址,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路线选择:优先选择了已有的电网走廊,通过利用既有基础设施来降低新建造成的资源成本;3. 技术要求:确保输电线路能够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并尽量减少线路损耗和电磁辐射;4.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用电需求、社会利益等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规模、结构、参数选择等方面的决策,并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确定电力系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对电力负荷的预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选址、电源配置等内容。

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电力负荷预测: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负荷变化趋势,为电力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

2. 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选址:根据电力负荷的分布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选址方案,以最小化输电功耗和投资成本。

3. 电源配置:选择适当的电源类型和容量,如火力发电、水电、风电等,保证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可靠性。

4. 电力系统结构设计:确定电力系统的结构拓扑,包括主网、支网和分区等,以及各级电压等级的划分和连接方式。

二、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系统设计是在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电力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布局,包括电源接入、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等方面。

1. 电源接入设计: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确定的电源类型和容量,设计电源的接入方案,包括电源连接点、容量和接入方式等。

2. 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计: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确定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选址方案,进行具体的线路线型设计和变电站布局设计,考虑线路长度、电压等级、线径选择、变电站级数等因素。

3. 配电网设计:设计适当的配电网结构和拓扑,确定配电变压器的位置和容量,以及分支线路的走向和长度,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4. 综合设计:综合考虑电源接入、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等各个环节的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设计和协调,并考虑安全、可靠和经济等因素。

三、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系统仿真、输电线路选择和变电站设计等。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

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与配电网规划是保障电力供应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电网电力行业的输电与配电网规划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一、输电网规划输电网是将发电厂生成的高压电能通过变电站进行转换和分配,最终供给给终端用户的电力系统。

输电网规划是在满足电力供需的基础上,考虑电网可靠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因素,确定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电网设施的建设、扩建与优化。

1. 概述输电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电力资源分布、负荷需求、电网安全性等因素。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深入分析和建模,确定合理的输电线路布局、变电站设置以及系统的容量和运行参数等。

同时,输电网规划还应该与能源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相衔接,确保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2. 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负荷的增加,输电网规划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电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输电线路的规划之间存在协调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包括优化电力资源开发布局、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加强跨区域协调等措施。

其次,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输电网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防范电力系统的事故和故障对于保障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合适的设备选型、技术改进、维护巡检等手段。

此外,环境保护与电力供应之间的关系也是输电网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选择环境友好型的输电线路材料、优化线路走廊的布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推动电力系统向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配电网规划配电网是将输电网提供的电能分配给终端用户的电力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中,配电网规划对于稳定供电、提高用电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配电网规划能够缩短电能传输路径,减少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

1. 概述配电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供电负荷、用电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配电网规划,可以减少供电中断的可能性,提高电网的响应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3.
4. 5. 6. 7. 8. 9.
_CEEE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1.2 电力系统规划
1.3 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1.4 电力系统优化规划
_CEEE
1.1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从发电设备容量、年发电量来看,我们可以自豪地 讲,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电力大国之一(第二)。
年份 1949 1978 1987 1995 2000 2004 2005 2006 2007 装机容量 (万kW) 184.86 5712 10290 21720 31900 44070 51200 62200 71329 12.56% 6.76% 9.79% 7.99% 8.41% 16.18% 21.48% 14.68% 增长率 年发电量 (亿kWh) 43.1 2566 4973 10069 13685 21870 24747 28344 32550 15.13% 7.63% 9.22% 6.33% 12.43% 13.16% 14.54% 14.84% 增长率 人均装机 (kW/人) 0.0043 0.0593 0.094 0.179 0.252 0.339 0.39 0.47 0.54 人均年发电量 (kWh/人) 10 266.6 455 831.4 1081.1 1682.5 1890 2155 2464
电力系统规划主要有电力 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网 规划、联网规划和无功规划 构成。
_CEEE
1.2 电力系统规划
二、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 规划的基础,用于预测 未来电力负荷的时间分 布和空间分布。
国家计划及能源政策 能源规划 电力负荷预测
联 网 规 划
电 源 规 划
电 网 规 划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是电网电力行业的重要环节,它的目标是合理规划和调度电力系统的运行,确保电力供需平衡,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规划和调度两个方面探讨电网电力行业中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

一、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发电能源构成、输电系统建设等因素,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它包括输电线路规划、变电站布局规划和电力市场需求预测等内容。

1. 输电线路规划输电线路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标是确定输电线路的走向、容量和布局,以满足电力市场对电力的需求。

在输电线路规划中,需要考虑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变电站布局规划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进行调节和转换,同时也起到了电力传输和分配的作用。

在变电站布局规划中,需要考虑变电站的位置选择、容量配置以及与输电线路的衔接等问题。

合理的变电站布局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3.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电力市场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可以合理安排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用电需求、居民生活用电需求等,采用合适的模型和方法进行预测。

二、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调度是指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和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发电计划、输电计划和供电计划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满足电力市场对电力的需求。

1. 发电计划调度发电计划调度是电力系统调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发电计划调度中,需要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和发电机组的技术性能,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运行方案和发电量。

同时,还需考虑发电机组的启停时间和燃油成本等因素,以提高发电计划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 输电计划调度输电计划调度是电力系统调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途的金属构件和管道有腐蚀作用;以海水作 为回路时,会对航海导航仪表产生影响
交直流输电的经济性分析
• 输送容量确定后,直流换流站的规模随之确 定,其投资也就固定下来,距离的增加只与 线路造价有关。交流输电则随输电距离的增 加,由于稳定、过电压等要求,需要设置开 关站。对于交流输电方式、输电距离不单影 响线路投资,同时也影响变电部分投资。
•35kV侧: 220/110/35变电站35kV侧容量为3×120MVA, 可有24回出线,宜采用单母线三分段两台分段断路器接线; 220/35变电站容量为3×150~ 3×180MVA,35kV侧可有 30~36回出线,宜采用单母线六分段三台分段断路器接 线
§7-4 直流输电方式简介
整流器
Id
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失与输电距离成正比;另外随着 输电距离的增加,电力系统稳定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因 此,在一定的电压等级下,输送能力与输送距离成反比。
4、制约线路输送能力因素
•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主要取决于发 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以及为提高稳定 性所采取的措施
• 中、长距离输电线路,传输能力不决定于 系统的稳定,而决定于允许的电压损耗 (10%以内)以及功率及能量损耗
PA
A
整流侧换流 变压器
Ud1
Ud2
金属回路(可选)
Id 双级两线中性点两端接地方式
I d (Ud1 Ud2 ) / Rl
Pd1 U d1I d
Pd 2 U d 2 I d
Pl
Pd1
Pd 2
I
2 d
Rl
逆变器
PB
逆变侧换流 变压器
B
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点
• 输送相同有功功率时,直流线路较交流线路 造价较低(不考虑换流站的投资),并且功 率损耗较小
• 送电容量确定:将待规划电网分成若干区域(自然 供电区),根据各区装机容量和负荷进行电力电量 平衡,观察各区电力余缺,明确哪些地盈余,哪些 地区不足,哪些电厂属区域性电厂,哪些属地区性 电厂,确定各区间的送电量
• 架空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和校验:一般按经济电流密 度选择,并根据电晕、机械强度以及事故后的发热 条件进行校验。
• 不利于经济运行。500kV与220kV线路的自然功率值相差极大,同时500kV线路的电阻 值(多为4×400平方毫米导线)也远小于 220kV线路(多为2×240或1×400平方毫米导 线)的电阻值。在500/220kV环网运行情况下,许多系统潮流分配难于达到最经济。
• 需要装设高压线路因故障停运后联锁切机、切负荷等安全自动装置。但实践说明,若安 全自动装置本身拒动、误动将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般情况中,往往在高一级电压线路投入运行初期,由于高一级电压网络尚未形成或 网络尚不坚强,需要保证输电能力或为保重要负荷而又不得不电磁环网运行。
•供电区之间距离较短(<200km),则按经济电 流密度选择联络线导线截面大小和联络线数目。 •供电区间输电距离很长,则供电区域间的电力传 输能力取决于系统稳定性,一般取静态稳定条件 下的最大允许输送功率 •发电厂和变电站出线数不宜过多 •多回出线尽量避免集中在同一路径上
三、确定网络结构 需处理好网架松散和紧凑之间的关系
• 输电网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可靠性 ②灵活性 ③经济性
• 电网规划的安全稳定标准:
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第一道防线:常见单一故障不失稳和不失负荷
第二道防线:概率较低的单一故障不失稳,允 许所示部分负荷
第三道防线:极端严重单一故障尽可能使失稳 影响局限于可控范围,防止连锁反应故障
②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把电力网络分为 受端系统、电源接入系统和系统联络线 ,根据 各部分重要性及技术经济条件规定了不同的安 全标准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
(2)按电晕条件校验导线截面
方案检验
电磁环网对电网运行有下列弊端
• 易造成系统热稳定破坏。如果在主要的受端负荷中心,用高低压电磁环网供电而又带 重负荷时,当高一级电压线路断开后,所有原来带的全部负荷将通过低一级电压线路 (虽然可能不止一回)送出,容易出现超过导线热稳定电流的问题。
• 易造成系统动稳定破坏。正常情况下,两侧系统间的联络阻抗将略小于高压线路的阻 抗。而一旦高压线路因故障断开,系统间的联络阻抗将突然显著地增大。(突变为两端 变压器阻抗与低压线路阻抗之和),因而极易超过该联络线的暂态稳定极限,可能发生系 统振荡。
(4)220kV分区电网原则上由500kV变电站提 供大容量供电电源,经220kV大截面架空线路, 向220kV中心变电站送电,再从中心站(或 500kV变电站、大中型发电厂)经220kV大截 面架空线路或电缆向220kV终端变电站供电。
二、供电区之间联络线数目以及发电厂、变电站 出线数目的确定
分层分区的注意要点:
500kV超高压环网作为沟通各分区电网的主 干网架,并与大区电网联系,接受区外来电 以500kV枢纽变电站为核心,将220kV电网 划为几个区,各分区电网之间在正常方式下 相对独立,在特殊方式下应考虑相互支援 电网内不应形成电磁环网。
电磁环网是指两组不同电压等级运行的线路,通过两端变压器电磁回路的联接而构成的 并联运行环路。
U 800103(0.1 0.015 200) 499.71kV (故可以选择500kV)
§7-3 网络接线方案
一、负荷及电源的分层、分区接入原则
(1)电压等级层次清晰:超高压输电500kV、 高压输电220kV、高压配电110kV,35kV、中 压配电10kV;低压配电380V,220V (2)分层:按电压等级分层 ;分区:以枢纽 变电所为核心,将其周围的负荷和地区发电厂 连在一起,使有功、无功尽可能就地平衡,成 为一个自然的供电区。
• 就变电和线路两部分,直流输电换流站投资 所占比重很大,而交流输电的输电线路投资 则占主要部分
• 直流输电功率损失比交流输电小得多
• 当输送功率增大时,直流输电可以采取提高 电压、加大导线截面的方法,由于稳定性的 限制,交流输电则往往只好增加回路数
在输送功率相等和可靠性相当的情况下,虽然换流站的费 用比变电所的费用要贵,但直流输电的单位长度线路的造 价比交流线路低。如果输电距离增加到一定值时,直流线 路所节约的费用正好抵偿换流站所增加的费用,这个输电 距离称为交直流输电的等价距离
(3)在受端电网分层分区运行的条件下,为 控制短路电流和降低电网损耗,新建主力发电 厂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应优先考虑以220kV接入 系统的可能性;单机600MW以上大型主力发 电厂,经论证有必要以500kV接入系统时,一 般不采取环入500kV超高压电网的方式。
大型主力发电厂不宜设500/220kV联络变 压,避免构成电磁环网。
§7-2:电压等级与输电能力
S 3UI
U↗ S ↗
U
PR QX U
U
↗ U↘Βιβλιοθήκη P2 Q2 P U 2 R
U ↗ P ↘
Q
P2 Q2 U2
X
U ↗ Q ↘
我国各电压等级下的输送能力统计表
电压等级(kV) 输送容量(MW)
3
0.1~1
6
0.1~1.2
10
0.2~2
35
2~10
60
5~20
110
(2)220kV变电站
•分为中心站、中间站和终端站三类。最终规模3组 主变,单台容量:220/110/35可选180、240 MVA, 220/35可选120、150、180MVA
•中心站220kV侧:220kV侧最终规模为8~12回进 出线时,可选用双母线双分段一台分段断路器的接 线。取消旁路母线需满足:220kV进线N-1;主变 N-1;断路器质量可靠。新建220kV变电站原则不 再配置旁路母线。对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中心站,可 选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
10~50
220
100~500
330
200~1000
500
600~1500
750
2000~2500
1MW=1000千瓦=0.1万千瓦
输送距离(km) 3~1 15~4 20~6 50~20
100~20 150~50 300~100 600~200 1000~400
146
二、 架空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 短线路的传输能力决定于导线的发热条件
5、电压等级选择的简易计算(前苏联)
1) U 4.34 l 0.016 P
U:电压(kV),P:输送功率(kW);l:长度(km) 应用范围:l<250km,P<60MW
2) U P(0.1 0.015, l )
应用范围:P>60MW 如:l=200km、P=800MW,则有:
• 没有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 能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 • 调节灵活方便、速度块,运行可靠 • 调度管理方便 • 每一极可作为独立回路运行,一极故障,另
一极仍可运行
直流输电的主要缺点
• 换流站的设备比较昂贵 • 换流装置要消耗大量无功功率,需安装大容
量的无功补偿设备 • 换流器是一个谐波源 • 换流装置几乎没有过载能力 • 目前尚无适用的直流高压断路器 • 以大地作为回路的直流系统,运行时会对沿
部分已建和在建直流输电工程
葛南线(葛洲坝- 上海)± 500kV :1044.5 km 南网(云南-广东)± 800kV:1600km 国网(四川-上海)± 800kV:2000km 三常 (三峡- 常州) ± 500kV :890km 三广(三峡-广东) ± 500kV :975km 三上(三峡-上海) ± 500kV :1100km 天广线(天生桥-广州) ± 500kV :960km 贵广线(安顺-肇庆 ) ± 500kV :899km 贵广二回(兴仁-深圳 ) ± 500kV :1225km
1、 波阻抗 Z 和自然功率 P
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