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怒吼吧,黄河(3课时)

合集下载

《怒吼吧,黄河》课件

《怒吼吧,黄河》课件

创作影响:成为抗 日战争时期的经典 歌曲,激励了无数 中国人民投身抗日 斗争,被誉为“中 华民族的怒吼”
民族风格:融 合了中国传统 音乐元素,如 五音、七音等
气势磅礴:旋 律激昂,节奏 明快,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情感丰富:表 达了对祖国、 民族的热爱和 对侵略者的愤

艺术价值:具 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和历史价 值,被誉为中 国音乐史上的
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发展:黄河文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特点:黄河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域特色:黄河流域各地区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略者的愤怒
创作成果: 《怒吼吧,黄 河》成为一首 脍炙人口的爱 国歌曲,激励 了无数中国人
民奋勇抗战
创作背景:抗日战 争时期,中国人民 遭受日本侵略者的 残酷压迫和蹂躏
创作目的:激励中 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鼓舞士气,增强民 族自信心
创作意义:表达了 中国人民对日本侵 略者的愤怒和反抗 ,展现了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 神
内容选择:选择与主题相关 的内容,避免冗余和无关信 息
演示节奏:控制演示节奏, 避免过快或过慢,给予观众
足够的理解时间
互动与参与:鼓励观众提问 和参与,提高演示的互动性
和参与度
创作灵感:黄河 的壮丽景象和民 族精神
创作过程:诗人 在黄河边创作, 感受黄河的怒吼 和民族的力量
创作背景:抗 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遭受 日本侵略者的 残酷压迫和蹂

创作目的:激 发中国人民的 爱国热情和民 族自豪感,鼓 舞人民奋起反

怒吼吧,黄河课件

怒吼吧,黄河课件
语文S版 语文 版
六年级上册
19、怒吼吧,黄河 19、怒吼吧,
学校:潼川三小 执教:刘青青
保卫黄河
红歌欣赏
选自《黄河大合唱》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朗诵词)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 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华北!保卫全中国! 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 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 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保பைடு நூலகம்华北!保卫全中国!
合作学 习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 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 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 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 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冼星海:(1905~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 曲家、人民音乐家、 曲家、人民音乐家、新中国 英雄模范人物
合作学 习
1、读一读写光未然朗诵《黄河大合 、读一读写光未然朗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怒吼吧,黄河》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怒吼吧黄河》。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怒吼吧,黄河》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与学生的生活有很长的距离,他们对于70年前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虽然在生活、学习中也有相关内容的呈现,但那也只是一些零散、模糊的片段‘对学生而言,它们只是一页尘封的历史,一部硝烟弥漫的影视作品。

所以课前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爱国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爱国情感的感悟上也要通过多读才能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掌握生字和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理念、教法学法1、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教者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课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怒吼吧,黄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年初春,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①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句导读:这两句写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浪大滩急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到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人与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震动每个人的心。

]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②这两句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光未然带队路过壶口瀑布时被黄河汹涌的气势所震撼,想写一首赞颂黄河的诗。

􀀍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后,光未然见到了作曲家冼星海。

这对在创作上曾两度成功合作的老朋友,如今重逢,他们的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

怒吼吧,黄河 教案

怒吼吧,黄河 教案

19 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重点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了解创作《怒吼吧,黄河》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说起黄河,我们了解多少呢?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

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

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中华儿女们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磨难,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九三七年,日军开始了对华的全面侵略。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据统计,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死伤民众达三十万人。

从此后,中华大地上到处是日军留下的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在我华北地区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无数的城市和农村变成了废墟,无数的财富宝藏被洗劫一空,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连儿童也饱受战争之苦。

据统计,日军侵华期间,我国共死伤民众达一千八百万人。

一千八百万人呐,同学们!此时此刻,山在哭,水在吼!所有的情感化成一个字“怒”字!(板书)坚强的中华儿女们没有屈服,而是发出了怒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聆听黄河的怒吼!(《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怒吼吧黄河课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怒吼吧黄河课件

*7
2021/8/22021/8/10
*8
2021/8/2
9
2021/8/22021/8/10
*10
一、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后说说你对黄河有了怎 样的印象?
2021/8/22021/8/10
*11
一、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
1、在这部分内容中你知 道了什么?
2、诗人光未然来到黄
河边看到了什么?联
所见
只见滔滔黄河 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 雷贯耳。船工们光 着膀子,在滔天巨 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 与河水拼搏。
*14
所想
那降隆的巨 响,不正是轩 辕黄帝披荆斩 棘、所向无敌 的战车轰鸣吗?
2021/8/22021/8/10
*15
所想
那壶口瀑布的 百丈云烟,不正 是与洪水搏斗、 杀出生路的大禹 精神吗?
想到了什么?产生了
什么想法?
2021/8/22021/8/10
*12
2021/8/22021/8/10
所见
只见滔滔黄河 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 雷贯耳。船工们光 着膀子,在滔天巨 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 与河水拼搏。
*13
2021/8/22021/8/10
2021/8/2
23
试说说文段中的三个分号的内容给你怎 样的感受?
1、—————————————— ————————;
2、我仿佛看到了日寇铁蹄下的苦难的 中国人民;
3、我仿佛看到抗日根据地军民如火如 荼的抗日热情;
4、我仿佛看到前线战士在战场上顽强 杀敌。
2021/8/2
24
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 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 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 的全曲的?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黄河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历史文化等。

2.通过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朗读与感悟1.让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描述黄河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写作背景介绍1.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

2.分析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三、诗歌欣赏1.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交流。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2.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二、诗歌拓展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看法。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铿锵有力、心潮澎湃、浊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3、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2、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这一课,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19课《怒吼吧,黄河》。

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①展示: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②自己读、指名读。

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要求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③同学交流。

2、拓展学习。

(1)关注词语。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等。

(2)关注句子。

①关注标点。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

“——”在这句中是什么作用?②关注表达。

A.“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怒吼吧,黄河》的诗句;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诗歌的主旨,了解中国黄河文明和水资源问题;3.能够用简单而恰当的语言表达对黄河的爱、对中国水资源的保护和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诗歌,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怒吼吧,黄河》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环境的精神,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具准备1.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彩色笔、纸、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关注到中国黄河这个话题,并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初步的了解。

4.2 学习诗歌•教师首先朗读《怒吼吧,黄河》全文,并解释其中不易理解的词汇,如“涓涓”、“汹涌”、“蜿蜒”等。

•要求学生跟读,并结合课本所给的赏析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蕴涵的情感。

4.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黄河的现状,如黄河面临的问题,比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到对黄河的热爱及对黄河文明的传统。

4.4 诗歌朗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或朗诵。

并把演讲内容录制下来,进行下一次的评价。

五、教学方式该课使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游戏、问答、小组讨论、朗诵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该教案设计能够使学生了解黄河文明和水资源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环保意识的建立。

同时学生的发言表达也可以通过录像机等方式进行评估,并在课后进行分析和评价。

语文s版六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课件:19怒吼吧,黄河课件

语文s版六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课件:19怒吼吧,黄河课件

课文理解
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 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 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 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 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壮,苍凉悲壮,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课文理解
诗人为什么时而激情、时而哀伤、时 而欢快、时而悲壮?通过诗人的朗诵,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 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 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 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 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涵 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字词乐园
音:“浊浪”一词的读音是“zhuó làng”。
字形:“窑”和“窖”的区别。 字义:虎啸龙吟:本课指黄河的响声巨大。 你能说出几个用动物打头的词语吗?
(如:虎头蛇尾、牛头马面、狼心狗肺等)
字词乐园
形近字组词 骇( 咳( 壶( 壹( 骇人 咳嗽 水壶 壹个 ) ) ) ) 啸( 呼啸 萧( 萧条 窑( 土窑 窖( 地窖 ) ) ) )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看到黄河,光未然为什么突然有了创作 的灵感? 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 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 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 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 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资料宝袋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6.13— 1945.10.30) 曾用名黄训、 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 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 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 《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 知的作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怒吼吧,黄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怒吼吧,黄河

光未然来到黄河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象?有着 怎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所见
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 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所想
那降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 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 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我会写
我会认
音乐欣赏:
黄河大合唱选段
生字学习
阶段 陕西
词语积累
惊涛骇浪
窑洞 浊浪 虎啸龙吟
找出课文中四字词语:
如雷贯耳 心潮澎湃 刮目相看 震天动地 竭尽全力 披荆斩棘 所向无敌 低回婉转 抑扬顿挫 斩钉截铁 意气风发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从这一系列分句中,分别能感受到什么?
读第一个分句,仿佛身临其境,可以看到抗日战 争胜利的曙光;读第二个分句,仿佛看见了抗日战争 时期遇到了一些挫折的英雄们;读第三个分句,仿佛 看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一点小胜利;读第四 个分句,仿佛看到了士兵们意气风发的样子,英勇善 战的战士们的抗日激情澎湃着……
1.冼星海谱曲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过程?
异常艰苦
2.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冼星海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 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
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
3.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为什么冼星海能如此投入?
冼星海的创作激情与爱国热情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 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 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 呈英豪 端起了 长枪洋枪 挥动着 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黄河的雄浑壮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图片展示和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课文理解: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黄河的雄浑壮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4. 诗歌欣赏:欣赏与黄河有关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黄河的雄浑壮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黄河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导入新课《怒吼吧黄河》。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答学生对课文的一些疑问。

4.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 诗歌欣赏:欣赏与黄河有关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雄浑壮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2. 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民族精神的体会;3. 学生对黄河图片的欣赏和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设计2:怒吼吧,黄河

教学设计2:怒吼吧,黄河

第19课《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时代背景。

2.了解光未然眼中的黄河、心中的黄河、词中的黄河,体会创作的灵感与激情以及歌词的感染力。

3.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光未然眼中的黄河、心中的黄河、词中的黄河,体会光未然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体会歌词的感染力。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查找相关资料,作好补充和拓展的准备。

【教学程序】一、导入,检查预习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老师写个词“相持”,你认为“相持”是什么意思?(了解当时的背景)2.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要的是团结,是坚持,是决不屈服的精神。

为了鼓舞中华儿女抗日的斗志,许多爱国文人和艺术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振奋人心的文学作品和歌曲戏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黄河大合唱》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二、品读课文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以“体会光未然创作的灵感与激情”为目的进行阅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课文与有感情朗读)(1)体会“眼中的黄河”:气势磅礴引读:光未然眼中的黄河是这样的——这样的黄河让我们觉得——(生说)指导读出这种感情。

(2)体会“心中的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的象征)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谁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我们来合作读,我读反问句,你们读陈述句。

(换任务再读一次)你们觉得哪种表达好?为什么?(这样写更能体现出……)当你写文章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不妨用上反问的手法,效果会更好。

让我们再次齐读感受光未然心中强烈的情感。

(3)体会创作意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国情、创作目的)他的诗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歌颂、赞美、诉说、控诉、描绘)3.“诗中的黄河”:下面我们来看看光未然诗中的黄河是怎样的,与我们的猜想是否相符。

(出示八个乐章的简介)这就是《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歌词都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使人闻之荡气回肠。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 怒吼吧,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 怒吼吧,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19 怒吼吧,黄河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1.从课题中“怒吼”一词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吼”、诗人的“怒吼”、作曲家的“怒吼”、演剧队的“怒吼”、延安军民的“怒吼”、全中国人民的“怒吼”,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择机播放录像、音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黄河的怒吼”和乐曲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对人物和作品的理解。

3.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促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披情入境,受到情操的陶冶,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字,掌握“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惊涛骇浪、虎啸龙吟、窑洞、浊浪、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19课《怒吼吧-黄河》pp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19课《怒吼吧-黄河》pp
代表军民团结,殊死搏斗。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怒吼中的黄河”一句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黄河岸边曾经 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顽强,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5段写冼星海的激动表明了什么?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 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 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 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jiē 阶段
tāo 滔滔
shǎn
tāo hài
陕北 惊涛骇浪
péng pài
如雷贯耳
震天动地
心潮澎湃
yuán
zhì
yáo
轩辕
披荆斩棘 挚友 窑洞Fra bibliotekǎi zhuó
雾霭 浊浪 斩钉截铁 刮目相看
cuÒ xiào


抑扬顿挫 虎啸龙吟 壶口 奔赴
近义词: 震撼—震动 希冀—希图 异常—非常
渴求—渴望 皎洁—洁白
翠屏環列是我的裳 九曲彎彎奔潼關 玉帶飛騰出三門峽 昂笑悲鳴看山高仰止 我是中國傳奇的色彩
放映结束
来!让我的雄伟气势 包容起你的悲壯! 咆哮吧我的黃河! 怒吼吧我的黃河! 歌唱吧我的黃河! 前进吧我的黃河!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单击此处输入 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单击此 处输入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文本,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怒吼吧,黄河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怒吼吧,黄河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
作词



原名张光年,湖北省 光化县人。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 评论家,著作颇丰。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曾做过商店学徒、书 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享年89岁。
光未然(1913—2002)
黄 河
黄河是中国第 二长河,世界 第五长河 被誉为中国的 “母亲河”。
了解轩辕、大禹: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 不断地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 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大 禹 轩 辕
想法

他要写一首长 诗,来歌颂祖 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 苦难,描绘斗 争与光明!
阅读思考
光未然的情感变化很大,为什么会发 生那么大的变化呢?
怒 吼 吧,黄 河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 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 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 呈英豪 端起了 长枪洋枪 挥动着 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 卫全中国!
作曲

曾用名黄训、孔 宇,祖籍广东番 禺,出生于澳门, 中国近代作曲家、 钢琴家,于1939 年所作的《黄河 大合唱》是最广 为人知的作品。

思考
你对黄河的有什么印象?
生字学习
jiē
shǎn
tāo hài
阶段
yáo
陕西
zhuó
惊涛骇浪
xiào
窑洞

浊浪

虎啸龙吟

水壶
赴约
吕梁山
找出课文中四字词语:
如雷贯耳
震天动地 所向无敌 斩钉截铁

怒吼吧黄河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背景2019年11月,一份名为《怒吼吧黄河》的教案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该教案由河南省南阳市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编写,旨在通过黄河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弘扬中华文化。

然而,该教案却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该教案存在过于激烈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暴力,不符合教育教学规范,甚至有可能引发学生的情绪失控。

教案内容教案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黄河的历史与文化”、“黄河的形成与变迁”、“黄河的灾害与治理”和“怒吼吧黄河”。

在“怒吼吧黄河”这一部分中,教案要求学生模仿“怒吼吧黄河”的语言风格,用激烈的语言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敬意。

例如,“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

”争议该教案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该教案过于激烈,存在语言暴力,容易引发学生的情绪失控,不符合教育教学规范。

另一些人则认为该教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

对于这一争议,教育部门也进行了回应。

教育部门表示,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不能使用过于激烈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教育部门也认为,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简单地追求表面的效果。

总结教育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

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简单地追求表面的效果。

同时,教育教学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不能使用过于激烈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一(学习第二部分)
1、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情怀。 2、读5、6自然段,了解冼星海谱写出这 部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的全曲的经过,感 受冼星海的情怀。
自检测一
1、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情怀。(理解填空)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 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 出的朝阳;”我仿佛身临其境, “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风雨中折翅的小 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 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 。 “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 间小溪;”我仿佛看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快 到 。 乐的生活 “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 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的黄河……”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 。
自学检测二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达了大 共同的心声 家 ,激发起人民对中 华民族的 热爱 和 誓死保卫家园 民族 意识,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 到了 推动作用 。
自学指导三
结合课文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 的人?
自学检测三
结合课文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 的人? 光未然:在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灾难之际,他为 黄河的气势所震撼,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 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 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冼星海: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冼星海站在民族斗 争的前列,克服巨大困难,谱出了《黄河大合唱》 的乐曲。这正是他强烈的爱国精神的体现。
2、光未然经过黄河时,被黄河的气势所 ( ) ,冼星海谱曲过程异常艰苦,但仅仅 ( )谱完全曲。表现出他们 ( 及( )的革命情怀。
)
2、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 词?
因为他“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黄河 岸边发生的事情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想将满腔的爱 国热情化作成《黄河大合唱》这首长诗。
当堂训练 1、正确书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2、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 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抑扬顿挫
斩钉截铁
自学指导二
1、 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测二
1、读课文,填空。
课文讲述了诗人 光未然 和作曲家 冼星海 创作大型 名作《 黄河大合唱 》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 先讲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被黄河的气势所 震撼 。 所有的一切,让他 心潮澎湃 ,产生了要写一首长诗,来歌 颂祖国的 母亲河 ,来书写 民族的苦难 , 描绘 斗争与光明 。 接着讲光未然深情朗诵《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异常激 动,仅仅用 六天 的时间,在一孔 小小的土窑洞里 ,谱 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完成了这部大型名作。 最后讲在延安 陕北公学礼堂 进行首次演出,引 起了巨大反响。
怒吼吧,黄河
听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 用鲜血与生命,终于换来了抗日战争 最后的胜利。
当堂训练
1、熟读课文 2、完成当堂作业纸
第三课时
检测一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 ,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 和 民族意 识,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
检测二
听写词语,指导评价 滔天巨浪“滔”的意思( ) 惊涛骇浪“涛”的意思 ( )。词义 ( ) 本课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的声音很大。( ) 形容文章、歌唱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 )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检测三
理解填空 1、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 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仿佛身临其境,( )。“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风雨中 折翅的小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 ) 。“时而行云流 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 ”我仿佛看到 ( ) 。“时而气势雄 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 )。
怒吼吧,黄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给课 文分段。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诗人光未然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2、弄懂词语的意思。
自学检测一
1、识记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jiē shǎn lǚ tā o 阶段 陕西 吕梁山 滔天巨浪 yáo zhuó hú 窑洞 浊浪 壶口 如雷贯耳
2、自由读5、6自然段,了解冼星海谱写出这部中 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的全曲的经过,感受冼星海的 情怀。
光未然经过黄河时,被黄河的气势所 震撼 ,冼星 海谱曲过程异常艰苦,但仅仅 六 谱完全曲。表现 出他们 旺盛的革命激情及 热爱伟大祖国、 、 天 热爱中华民族 的革命情怀。
自学指导二
朗读第三部分(7—8自然段),画出具体 描写演出及巨大反响的句子 ,感悟体会。
自学指导三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 诗人光未然的心情。 2、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
自学检测三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诗 人光未然的心情。
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的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 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 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 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 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2、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写光未然在目睹黄河的气势后, 产生写一首长诗来歌颂黄河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 海再度合作。 第二部分(4-6):写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组曲 《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第三部分(7-8):写《黄河大合唱》正式演出并取 得巨大的成功。

tāohài 惊涛骇浪 xiào 虎啸龙吟
心潮澎湃
刮目相看 披荆斩棘 喷薄而出
气势雄伟 苍凉悲壮 意气风发
2、解释字词意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滔天巨浪“滔”的意思 大水弥漫 。
惊涛骇浪“涛”的意思 大波浪
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意思:
虎啸龙吟 本课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的声音很大。(虎啸龙吟 )
形容文章、歌唱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 ( 行云流水 ) 行云流水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意气风发 ) 意气风发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扬顿挫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钉截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