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已、做人做事(知人篇)
《鬼谷子》看懂“知人”四项法则,明白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鬼谷子》看懂“知人”四项法则,明白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上一章节我们主要讲了“主动刺激探测法”,从而更好的去了解对方的内心真实所想。
这一章节我们来讲解《反应篇》的最后一个章节第四章,明察自我,方能更知对方【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去燔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所以,知人必先知己,不了解自己,就无从了解对方。
人们之间的相知,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获得对方的言辞。
像声音和回声一样呼应;弄清对方的实情,像光生而影见;侦查对方的言辞,绝无失误,像磁石吸引钢针,像舌头吮食肉骨。
圣人与人相处,言行幽深、精妙。
窥察实情,迅疾有道。
既像阴阳变化,又像圆方转化,相互依存。
在对方行形迹未显前,用圆滑的方法诱导其说出实情;在对方形迹已显后,对其已有充分了解,不妨用已定的原则对待他。
作为君主而言,无论提升还是罢黜属下,都要贯穿这一原则。
假如事先没有原则,不能确定方法,就无法驾驭对方。
做事不先预备,就是忽略了真情而没有方法。
先确定原则和方法,再去管理对方,所用策略就不会被发现,对方看不到有关策略的蛛丝马迹,这样的统治者或管理者称之为“天神”。
本章论述“知人”的四项法则,我们单句来解说每一句的具体运用含义“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本句介绍“知人必先知己”法则:首先要知己,具有自知之明,才可能知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主动刺激探测法”,必须由我先发出信号,例如问话、启发、诱导等,都要刺激对方,使之做出反应,再根据其回应信号,判断其实情,这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故必须自知发出的信号特征,然后才能知人。
知人识人,将心比心(文案)

知人识人,将心比心
《道德经》中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告诉我们: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认识自己的人是智慧的。
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你把别人当手足,别人才会把你当心腹。
孟子曾说: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在袁绍大营里,搜出了几箱曹军暗通袁绍的书信。
有人劝曹操,叛徒小人必须严惩。
曹操说:“袁绍强大,我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别人?”于是当众把所有书信烧成了灰烬。
人生在世,都会有自私的念头,心知就好,无可厚非。
余生不长,时间要留给对你好的人,不要和不值得的人纠缠不清。
宽容别人,也是放过自己;懂得谅解,才能以心换心。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李叔同)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知人与自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这三句话,都强调了认识他人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只了解他人,而不了解自己,那么他将无法真正地理解他人,从而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同样,如果一个人只了解自己,而不了解他人,那么他将无法真正地理解自己,从而也无法提升自我。
因此,知人与自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三句话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来阐述知人与自知的意义和重要性。
1.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了解他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了解自己,可以明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指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比了解自己更为重要。
3.李叔同:“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这句话强调,在评价他人之前,首先要自我评价;在了解他人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
综合以上三句名句,考生可以围绕“知人与自知”这一主题立意:1.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同样重要。
一个智慧的人不仅能够了解他人,还能够明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在评价他人之前,首先要自我评价,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了解他人。
同时,在了解他人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3.“知人与自知”强调了一个人的自省能力和对他人的尊重。
知人,自知,而后擘画人生作文

知人,自知,而后擘画人生作文
人生路上,了解别人真的是个大学问。
你知道吗?就像有时候
我们抬头看星星,北斗星总是那么显眼,帮我们找方向。
了解别人
就像有了个北斗星,让人心里踏实,知道别人在想啥,情绪怎么样。
这种人在社交场合特别吃得开,总能猜透别人的心思,真的就像高
手下棋,走一步看三步。
不过啊,了解别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得了解自己。
人嘛,得有个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就像给自己装了面镜子,
照见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强项,
也敢面对自己的弱点,这种人通常都很有进步心。
他们就像大海里
的航船,方向明确,勇往直前。
说到人生,它其实就像一张白纸,得靠我们自己去描绘。
规划
人生,得有目标、有计划,还得有那股子坚持到底的劲儿。
了解别
人和了解自己,都是画好这幅画的关键。
了解别人,你能抓住更多
的机会;了解自己,你就能走得更稳、更远。
这样的人生,才值得
我们去追求和珍惜。
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合作伙伴,我们都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不同的人,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性格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这就是知人善任的重要性所在。
知人,就是要了解对方的需求、性格和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往往我们忽略了这些需求,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因此,我们需要去倾听对方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
只有通过与他们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愿。
同时,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特点也非常重要。
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人喜欢安静,有些人喜欢热闹。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就能更好地与对方相处。
善任,就是要根据对方的需求、性格和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安排。
一方面,我们需要满足对方的需求。
比如,如果对方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尊重对方的性格和特点。
对于那些喜欢安静的人,我们要给予足够的空间。
对于那些喜欢热闹的人,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要做到知人善任,我们还需要培养一些特定的能力和技巧。
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并非只是简单地听对方说话,而是要真正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倾听,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
其次,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
沟通是我们了解对方的关键途径,只有通过与对方的沟通,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特点。
在沟通中,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对方的声音。
最后,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特点,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
只有尊重对方,才能真正与对方和谐相处。
除了以上的能力和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要做到知人善任,我们首先要有善意。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要秉持善意去对待每个人。
其次,我们要包容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我们要包容和宽容这些短处和缺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典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典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典故》在中国的文化长河里,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典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想当年,齐威王和邹忌之间就有这么一段故事。
邹忌长得仪表堂堂,他问自己的妻子、妾室和客人,自己和城北徐公谁更美。
妻子说他美,妾室也说他美,客人同样说他美。
可实际上,邹忌心里明白,自己可能没有徐公美。
他就思考啊,为什么这些人都这么说呢?妻子是偏爱他,妾室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于他。
邹忌多聪明啊,他能从这件小事里看透这些人的心思。
然后呢,他就把这个道理告诉齐威王,说大王您看啊,您身边的人不也会因为偏爱您、害怕您或者有求于您而说些不真实的话吗?齐威王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就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齐威王这就是知人啊,他知道邹忌给他讲这个事儿是真心为国家好,他也知道自己周围可能存在那些阿谀奉承的情况,这是智者的表现。
邹忌呢,他清楚自己的真实面貌,也清楚周围人的心思,这就是自知者明。
还有刘邦。
刘邦这人啊,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不如张良。
可他为啥能得天下呢?他知人啊。
他知道萧何能管理后方,能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和兵员;他知道韩信能带兵打仗,能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知道张良能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给他指出明路。
他清楚这些人的才能,并且能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同时,刘邦也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不瞎指挥,他就放手让这些人去干。
要是刘邦没有这种知人知己的本事,恐怕历史就得改写喽。
咱再说说身边的事儿。
就说在公司里吧。
有的领导,那是相当厉害。
他手底下的员工,谁擅长什么,谁不擅长什么,他心里门儿清。
这就是知人。
他知道把设计的活儿交给有创意的小张,把文案的事儿交给文笔好的小李。
而且这个领导呢,他也清楚自己的领导风格,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这就是自知。
这样的领导带着的团队,那肯定是蒸蒸日上。
可也有那种领导,啥都不懂。
员工的能力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也不知道,整个团队就乱成一锅粥。
咱自己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的千古名句

为人处事的千古名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些名句中蕴含着智慧和哲理,可以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事方式。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为人处事为主题的千古名句,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与人为善,如春暖花开。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喜悦。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是十分重要的。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并避免冲突和误解。
3.「和而不同,同则无意。
」这句警句提醒我们,在团队合作中,人们的观点和意见可能存在差异。
然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并通过合理的讨论和妥协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4.「笨鸟先飞。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抓住机遇和时机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并抓住机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箴言告诉我们,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不应该因为大小而有所选择。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管它们看起来是否重要。
7.「有志者事竟成。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地追求,并付诸行动,最终必将取得成功。
8.「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处理矛盾和纠纷时,我们应该学会忍耐和退让。
通过妥协和理解,我们可以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9.「和气生财。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与人为善、待人友好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10.「人心不足蛇吞象。
作文系列训练之知人与知己

思路引擎——
二、其次要明确为什么要“知人”“自知”。 ⑴ “知人”是为了与人交往。如“知”一般人,是为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朋友,是为 了交流情感、相互扶持;“知”下属,是为了因才施用,人 尽其才;“知”上级,是为了得到赏识,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与才干;“知”对手与敌人则是为了抓其弱点,攻其不足, 进而达到超越对手、战胜敌人,保存、发展、壮大自己。 ⑵“自知”则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打交道,只有知晓了自 己有几斤几两,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士卒,你 就甘心听从指挥,冲锋在前;是元帅,你就知人善用,指挥 好千军万马。 ⑶“知人与自知”的目的:实现理想,创造辉煌。如刘 备因知诸葛亮而成就两代帝业,诸葛亮因知刘备而甘愿为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反,阿Q因不知假洋鬼子而挨哭丧棍 ,不了解王胡而遭拳头。
佳作学习——
倾听春的脚步
望着窗外皑皑的白雪,整个世界像被冻住了似的,冷清、萧条。天气太 冷了,人们都窝在屋里不肯出来,独守着自己的小空间,心里不停地念着, 念着:“冬天到了,春姑娘什么时候来呢?”——题记 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解,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冰天雪地,把人间的欢乐 都冻结。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如果不把心窗打开,那么 永远只能活在自我里,感受不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了解自己。你试着去理解自己了吗?了解自己的行为,想法,目标,对 自己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承认自己有很多缺点,告诫自己要尽力将它们改正。 提醒自己,梦想还很远,还需要很刻苦才能到梦的彼岸。鼓励自己,只要不 懈地努力,你就可以成为天边最亮的那颗星,就可以照亮无数的夜行人,就 可以吸引来众多的星星。 了解朋友。朋友是结伴而行鱼,也许相处的时光只有这段,但只要能 结伴而行,就一定要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知道朋友的喜好,尽力不去提 及对方的痛处与私人空间,朋友快乐时一起分享,朋友伤心时学会去安慰。 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地结伴而行,我们都是自由自在的鱼儿。
知人善用方成大事作文

知人善用方成大事作文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善于识别和利用人才,对于个人事业和组织发展都至关重要。
知人善用不仅是管理者的必备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知人善用,方能成就大事业。
要学会识别人才。
识别人才的关键在于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我们要擅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要用开放的心态欣赏不同的人才,用包容的胸怀容纳多元的人才。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人才,给予适当的机会和挑战,让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
要善于利用人才。
用人之道在于因材施教、用人所长。
我们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岗位和任务,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人才主动学习、创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重视团队合作。
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凝聚众人的智慧,发挥最大的力量。
我们要培养人才的团队意识,营造互相信任、支持的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要给人才以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权。
信任是人才得以施展才华的前提,自主权则是激发人才积极性的关键。
我们要给予人才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授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创新。
同时也要对人才的工作成果给予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回报。
知人善用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石。
只有通过识别人才、利用人才、团队合作、授权信任,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凝聚团队的力量,成就非凡的事业。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善于知人善用的人才。
知人可知己,以人为鉴作文

知人知己以人为鉴
嘞个世道哦,要混得好,首先得搞醒豁“知人知己,以人为鉴”嘞个道理。
你说是不是嘛?
你看那些个成功人士,哪个不是眼睛雪亮,心头敞亮?晓得自己几斤几两,也晓得别个是龙是虫。
这就是“知人知己”嘞精髓。
要是你连自己都不清楚,那不就跟个无头苍蝇样,到处乱撞?
再来说“以人为鉴”,这个更关键。
你看哈,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本活生生嘞书。
别个嘞长处你要学,短处你要引以为戒。
就像那面镜子,照出自己嘞不足,才好去改进。
有些人哦,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看到别个比他好,心里就不安逸,非得找点岔子出来。
这种人嘞,注定是走不远的。
因为他嘞眼里只有别个嘞不好,却看不到自己嘞缺点。
所以说嘞,我们要想活出个样子来,就得学会“知人知己,以人为鉴”。
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
看到别个做得好嘞,不要嫉妒,要虚心去学;看到自己做得不好嘞,也不要灰心,要勇敢去改。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到时候,你嘞人生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嘞。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总之哦,人生在世,不容易。
要想活出个名堂来,就得学会“知人知己,以人为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走向成功嘞彼岸。
智慧做人,明智做事,灵活处世

智慧做人,明智做事,灵活处世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都受到自己三观的影响。
人,永远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活在是非对错之间;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不可能脱离世俗而存在。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因为人们总会被利欲蒙蔽了双眼,冲动的做出不当的选择。
所以,常常都是“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无利而不起早。
因此,做人就要懂得人性,尊重人心;做事更要顺天应人,乘势而为;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肯吃亏,会吃亏,吃亏是福!那么,智慧人生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第一,智慧做人!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情就顺了;但是想要做好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就要做到:知己,然后才能知人;知事,然后才能顺变。
知己,就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秉性,才能有的放矢,应对得体,收放自如。
知事,事由大小,先后和难易,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然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一帆风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人,要自强不息,虚怀若谷,静能生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就顺了!做人,首先要自强不息,才能充满斗志,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因为有追求,就会有办法;只要在路上,就会充满希望!做人,要大智若愚,虚怀若谷;能够认识到吃亏是福,并且敢于先吃亏;想要有所得,除了舍之外,就是要保持虚心,放低姿态,接纳新生事物,不积细流,才能成其大。
做人,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看清真相。
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仰视你;把自己摆得过低,别人未必尊重你;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
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
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做自己,打出自己的招牌,点亮周围之光,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的钱途!有追求,就有办法;在路上,就充满希望!第二,明智做事!做事情,不是头脑一热,就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问题;而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推进,才能顺应趋势,达成目标。
学会知人和自知作文

学会知人和自知作文
在复杂的世界里,想要看清别人就像雾里看花,真不容易。
但
你得有那个眼力劲儿,还得心态平和,别轻易被表面现象给迷惑了。
就像古人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是打仗的秘诀,
也是做人的道理。
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相
处起来也更顺畅。
不过话说回来,了解别人难,了解自己更难啊。
就像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得经常问问自己,我这样做对不对?我有没有
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强哪里弱,找到自己的
定位。
而且,了解自己之后,你就能更宽容地对待自己,面对困难
也更有信心了。
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了解别人,你就
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跟大家处得像朋友一样;了解自己,你
就能找到内心的力量,面对生活的挫折也不怕了。
当你真的掌握了
这两个技能,你的人生就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但话说回来,这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
你得在日常生活中
多观察、多思考,多跟别人交流,也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反思。
这
样你才能越来越擅长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最终达到你的人生巅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学会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真的是
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责任。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
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
知人,自知,而后擘画人生作文

知人,自知,而后擘画人生作文
了解别人,这可得靠咱们平时的观察和感觉。
你看啊,跟不同
的人打交道,就得用不同的方式。
有的人喜欢直来直去,有的人就
喜欢绕弯子。
所以啊,得学会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跟大家处得融洽。
说到自知,这可真是个大学问。
咱们得明白自己几斤几两,知
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别老是盯着别人的优点看,也得看看自己有
啥不足。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走得更远。
说到规划人生,这可得有点远见才行。
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
得过且过。
得想想自己想要啥,然后努力去争取。
当然啦,计划赶
不上变化,所以也得灵活点,随时调整。
知人、自知、规划人生,这三样儿可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都做
好了,咱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啊,大家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啊,我觉得知人最难了。
因为人心隔肚皮嘛,谁知道别人
心里咋想的。
但是呢,只要咱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还是能够看
出点门道来的。
毕竟嘛,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再怎么伪装也瞒不过有心人。
《冯唐成事心法》: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

《冯唐成事心法》: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成事是一生的修行,管理是一生的日常。
《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的框架主要分成四部分来讲: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
人生在世,要做到这“四知”确实不易,但生而为人,努力做到这“四知”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
一、知己所谓知己,就是如何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和自己相处。
特别是在“成事”这个目的下,该如何自我管理,自我修行,自我完善。
冯唐老师说自我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自在。
由衷的自在。
如何自在?1、不赶时髦,不迎合曾国藩说:“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
”这句话的意思是整天赶时髦,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欢喜,是没见识的欢喜,重要的那部分自我却损失掉了。
因此,我们要做到不赶时髦,不迎合,而是要揣摩不因时间流逝而变,不因空间转换而变的真理与大美。
2、相信时间,相信自在生长的力量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是时间和生死。
每个人都有一天24个小时,每个人的时间都会流逝。
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时间,珍惜时间,时间就会反过来拥抱我们。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只要我们不赶时髦,不迎合,相信自在生长就会长出好的东西来。
3、认清自己,管理好我们的欲望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巨大的拦路虎,那就是我们的欲望。
欲望人人都有,权,钱,名,利,色……如何管理好这些欲望?才是关键。
长话短说,管理欲望的核心一是节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二是自立自强,强在内心。
控制好自己的心,把握好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亦是重中之重。
二、知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生而为人,我们不但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亦要学会洞察别人,洞察人性。
冯唐说:“人人都该懂点战略。
”可见在与人相处之中,战略的重要性。
曾国藩总结的战略八字管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更是让我受益终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
要真正懂一行,必须经过反复的落实,反复的优化,才算是从小处着手的精明能干之人。
工作上如何有效与人沟通,是一个重要问题。
曾国藩总结了六个字:多条理,少大言。
知人可知己,以人为鉴作文

知人可知己,以人为鉴作文
在生活的这个大迷宫里,咱们老是在找自己,你知道吗?其实,想找到自己,很多时候得看看别人是咋样的。
古人说了嘛,“了解
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每当我们看别人的时候,就好像在看一面镜子,能看到他们的好和不好,再想想自己是不是
也有这些特点。
不是说要学他们或者排斥他们,而是要想想,我们
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点啥。
哎呀,你看,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小宇宙,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藏着好多信息。
你要是学会了听,就能听到他们
心里的小秘密。
而且啊,这种听不仅仅是听别人,也是听自己。
在
听别人的同时,你也能更了解自己。
人和人打交道,就像是在心里聊天一样。
你既是那个说话的人,也是那个听的人。
你观察他们怎么反应,怎么想,然后再想想你自
己是怎么做的。
这种你来我往的,不仅能让你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还能让你变得更有自己的个性。
拿别人当镜子,不是说你要完全照着他们来,而是要看他们能
给你啥启发,啥帮助。
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想法,都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助力。
《警世篇》《知人篇》《处事篇》

《警世篇》《知人篇》《处事篇》作者:仙骨道人《警世篇》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
对小人要远离,千万不宜为敌。
喜欢的人不要纠缠,不喜欢的人不要冷落。
做了坏事未必是坏人,想做坏事一定不是好人。
人笨并不可怕,怕的是自作聪明。
劝告糊涂人,本身就糊涂。
失败别怕他人取笑,成功最好悄然转身。
礼多未必适宜,语多未必知己。
为错误去辩解,会犯更多错误。
善于交际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孤独。
谨慎于始事后必快,疏忽于始事后必灾。
善事不美言,美言非善事。
有人夸你年轻,恰恰表明你已衰老。
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把慈悲挂嘴边者必然别有用心。
你占有某一事物时,你的心也已被它占有。
有所得必有所失,不想舍亦无所得。
你被人看不起,责任肯定不在别人。
越是强调自由的时候,越是表明自由出了问题。
不花钱赴宴比花钱吃饭付出的代价更大。
金钱能使鬼推磨人,最终成为推磨的鬼。
《知人篇》听话辩其音,识人观其行。
大事体现才能,小事可见人品。
树敌多未必是坏人,怕树敌未必是好人。
无意说谎,表明你受了骗;故意在说谎,那你一定不诚实。
看谁都不顺眼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对敌恶者非真恶,对敌善者必伪善。
认为人人都好不明智,以为人人都坏更愚蠢。
看不到他人之长是严重的不足,只看到他人之短是致命的缺点。
背后论人非者,一定喜欢当面奉承。
不自我炫耀为君子,只诋毁他人是小人。
科学家善于研究,哲学家勤于思考,实践家勇于探索。
是自己人不客气,客气不是自己人。
行善积德者必定时时有机会,损人利己者未必处处能得手。
只会挑剔别人,本身带来很多缺陷。
自羽正直的人,一定很虚伪。
正直者堂堂正正,心无邪念,邪恶者惶惶恐恐,满腹坏水。
有人抖眼看人,阴暗做事,那就证明他心术不正。
对自己过意不去的人,一定不亏待别人。
酒鬼喜欢宴席,智者最怕应酬。
言之有度者,句句负责,信口开河者,句句落空。
成熟的人很少上当,上当的人定不成熟。
做大事有原则的人,小事一定会变通。
知识渊博的人说的少,一知半解的人吹的多。
真才实学的人从不做事,做事的人都是不懂装懂。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老子有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实在值得深思。
这简简单单八个字,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惠及后人和各个领域。
其中,最典型的是《孙子兵法》对这一哲理思想的延伸,那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知人者智,是个人聪敏才智对周围世界,特别是对他人的透彻了解。
任何人都会因所处环境、个人经历、性情性格、智力强弱等差异,其思维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
掌握了这一个基本规律,智者首先要懂得知人。
何以知人,就是要换位思考,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他可能采取的方法。
《三国演义》“空城计”一章中,诸葛亮掌握了司马懿“性多疑,必不料我行险”的心理活动,在司马大军围城的情况下,大开城门,竟然吓退了围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知己者明,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一个人往往能看透别人,掌握别人的心理活动,了解别人的长短处,但是,对自己就不一定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了解。
《三国演义》中的马谡也可谓一时俊杰,自幼熟读兵书,也有奇谋,但从未亲临战事。
然而马谡却自以为熟读兵书,就能领兵打仗、决战胜负,故而昂然领命守街亭。
街亭被围前后,不知权变,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被司马大军兵困孤山,断送了蜀军取得的优势,最后落得被诸葛孔明“挥泪”斩首的下场。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聪敏人,不仅仅要深知对方,全面掌握外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更要真正了解自己,比较完整地知道自己的长短优缺,而且要将了解自己放在第一位。
唯有如此,才能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所向披靡,立于不败之地。
相对“知人”而言,“知己”更为重要。
古人常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实是修身养性的之理格言。
古诗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远非旁人所清,这也就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习惯性的生活散漫、不拘小节,讲话不讲场合、信口开河,大事不会做、小事不肯做,好大喜功、文过饰非,缺乏同情心、冷漠无情,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小事小非当头自作聪敏,纸上谈兵口若悬崖、实际操作稀松平常,有了成绩得意洋洋、遇到挫折灰心丧气,凡此种种,都是人性中一些缺陷。
处世知人者智为人知己者明

处世知人者智为人知己者明处世知人者智为人知己者明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
这在现实中是不乏其例的。
那么,做人应该怀有一颗自知之明之心怎样去践行呢?做自知之明的人,要找准自我定位。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人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还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适合干什么等等,也就是说人要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
要知人、自知,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
它是能力与水平的标示,也是自我完善、修养的目标境界与过程。
但是知易,行难!何故?因为人有惰性,有多少人肯舍弃逸豫,为了求知求真而甘愿忧劳?没有自知之明,何能有知人者智?没有诚实与谦虚的品质,就没有比天空还宽广的心胸,怎能自省吾身与吸纳别人的美德?只爱听别人赞颂,就要受阿谀奉承的坑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品行高尚、儒雅大度、知识渊博的人交友,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与不正派的人为伍,濡染而不得自知。
做自知之明的人,要正确认识自己。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其淡泊,才能使人净化灵魂、升华境界,才能使人超越烦恼、避免沉沦。
学会淡泊,用大度取代自私,用自信取代自卑,用勇气取代恐惧,用信念取代妒忌,用乐观取代忧伤,就会自然而然地摆脱烦恼,获得心灵上的舒展,就会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境地。
人贵有自知之明。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
首先,要“察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知己做人做事——“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一同志们、同学们:今年,集团全面推进“道德讲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主要是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今年也要把“道德讲堂”搬进教室。
为此,今天我来给大家讲第一课:《知人知己,做人做事》。
今天先讲“知人”。
第一讲知人“知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不仅善变,而且很会伪装,再加上许多人并不去持续深入地探讨研究。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是相对容易的,但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则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冯梦龙笔下的庄周(庄子)才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想要深入了解、敏锐洞察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是一件艰苦卓绝的事情,而且需要非常聪慧的人才能完成。
所以,庄子的老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才说:知人者智。
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
但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却不多。
比如,江苏卫视近期有档很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
节目中就有许多聪明绝顶的天才:“中国雨人”周玮,“指纹神探”吴天胜,“记忆神童”李云龙,“找茬大王”郑才千等等,但我们并没有发现特别有智慧的人。
聪明,主要靠天赋,凭后天的刻苦而变非常聪明的人很少。
智慧主要靠悟性,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刻苦的学习和持续的积累,仍然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现在想要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想要变得比原来更有智慧,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那么,要想达到“知人”的境界,我们究竟需要多高的智慧呢?很高!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书名叫《警世通言》,书中的第二卷讲了一个“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有一天,庄子休(庄子)出游山下,看见一座新坟,坟上的封土还是湿的。
一个少妇披麻戴孝坐在坟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朝坟上的土堆不停地扇着。
庄子很奇怪,就问:“大姐,坟中埋的是什么人呀?为什么要用扇子扇土?”那个女人说:“坟中埋的是我家老公,活着的时候我们相亲相爱,死了也舍不得分开。
他在临终前对我说:‘如果你想改嫁,就等我的丧事办完后,坟上的土全部干了才行’。
我想,这是个新坟,坟上的土堆怎么可能很快就干透呢?所以才用扇子扇土。
”庄子心想:“这个娘们怎么能这样性急呢!幸亏她和丈夫生前还是相爱的,如果生前就不相爱,她现在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于是就说:“大姐,其实让坟上的新土变干燥是很容易的,不过举手之劳,我愿意帮你这个忙。
”那个女人就从地上站起来,深深地道了个万福:“多谢官人!”庄子从她手里接过扇子,施了一个法术,对着新坟扇了几下,坟上的新土顿时就变成了干土。
这个女人非常高兴,马上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子,连同手里的扇子一齐送给庄子。
庄子回家后很感慨,就念了这样四句诗: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个女人的丈夫如果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这个与自己关系最亲近、最亲密的女人,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在自己死了之后才能被外人(庄子)略知一二!知人实在太难啊!但如果知人深刻,也就为自己奠定了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成功者的共性——知人深刻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一番功业的人,都是洞察人性、通晓人情、知人深刻的高手。
(一)团队领袖的楷模——刘邦。
刘邦在年轻的时候,既不好读书,也不好劳动,经常游手好闲,被他爹骂作“无赖”。
就是这么一个“无赖”,在起兵造反后,却组建起一个当时中国的“最强战队”,主要成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谋总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后勤总长”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超级战将”韩信。
这些人都是当世的顶尖高手,但都集结在刘邦的麾下,为开创大汉基业殚精竭虑、夙兴夜寐。
除此之外,刘邦帐下还有诡计多端、品行不高的谋士陈平,鸿门宴上气贯长虹、出尽风头的猛将樊哙,等等。
可谓群英荟萃、战将云集。
刘邦的成功,应当归功于他的卓越领导才能——善于“将将”。
《史记》记载,刘邦曾经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可带十万。
刘邦说: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
刘邦就笑着说:既然你是多多益善,那么你为什么还会被我领导?韩信说:陛下不善带兵,但善于统将,所以我才被您一直领导着。
《史记》中的很多记载是不可信的,这段对话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谁也不知道。
但刘邦确实能够根据下属的性格、能力、特长甚至缺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是不容置疑的。
从这点上讲,刘邦这个不好读书的领袖,在知人用人方面的悟性是蛮高的。
(二)政商两界的奇才——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又名陶朱公。
他辅佐“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完成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春秋霸业,官居上将军(总司令)。
功成名就后,他又退隐江湖,专心经商,后来富甲天下,后世有人把他当作“文财神”来供奉。
范蠡的成功,得益于他知人深刻。
他在“平天下”的时候就跟对了人:当时,越国在会稽(苏州)之战中败给了吴国,范蠡跟随越王勾践进入吴国服侍吴王夫差三年,期间虽然受尽屈辱但始终不离不弃。
他认准勾践必能东山再起。
范蠡后来能象老子讲的那样——功成而身退,也是得益于知人深刻,见机早、行动快:越王灭吴称霸后,范蠡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上决定退隐江湖,弃政经商。
在他走了之后不久,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一同弃官出走的文种大夫就被勾践赐剑自刎。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及时知道“虎”的真实想法,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史上最牛的伯乐——萧何。
萧何是个既充满智慧又非常谦逊的大能人。
他常被戏剧家和小说家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你想,那时候既没有电灯,也没有手电,还没有手机,更没有GPS定位系统,仅仅凭借几缕月光就去追人,不仅追得相当辛苦,还要追得相当精准。
这两条萧何都做到了,确实牛得厉害!萧何最牛的地方是,发现并终身追随了刘邦这个乱世真英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秦朝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局面混乱不堪。
在义军即将攻打到沛县时,萧何做通了县令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了直接投降、归附义军、保全自己的简单想法,派出人去到芒砀山中,把负罪潜逃的刘邦请回来共商举事大计。
萧何在刘邦还是“编外公务员”——泗水亭长时,在刘邦还是芒砀山中东躲西藏、寝食不安的“游击队长”时,就准确地看出刘邦是乱世真英雄,这是何等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他不牛谁牛?(四)儒家第一完人——曾国藩。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曾国藩却实现了儒家“三不朽”的完美人生目标,即: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学习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非常成功、非常受人推崇的历史名人:他屡败屡战,最后打败了洪杨领导的太平天国,成为晚清王朝的“救命恩人”。
他指导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他第一次组织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都是第一批留美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的幕府几乎集聚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他一生举荐人才上千名,其中官至总督巡抚(省部级及以上职位)的就有40多人。
这些人中,既有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者)、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大使)、彭玉麟(近代海军奠基人)等军政高级人才,也有俞樾(大学者,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李善兰(数学先驱)、徐寿(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等一流学者和科学家。
曾国藩的著作包括他的家书,从生前到死后直至现在,倍受推崇、读者无数!粱启超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蒋介石评价曾国藩: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
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官场人士评价曾国藩: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省部级),清朝独此一人;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方;保官最稳,宦海几十年,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从政要学曾国藩!曾国藩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本人的勤奋刻苦;另一方面,得益于他敏锐、深透的知人能力和识人功夫,为朝廷及湘系团队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否则,他也很难逃脱失败者的命运。
二、失败者的宿命——知人浮浅中国人素有同情失败者的文化情结,对一些历史人物,如:荆轲、韩信、岳飞、崇祯、光绪等等,都充满了同情心。
如果仔细翻阅他们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些可能不太被人关注或思考的问题。
(一)跟错雇主的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年演义,经久不衰。
荆轲的人生是悲壮的,也是悲哀的!他的悲壮,是他舍命刺杀秦王而未果的行动;他的悲哀,是他看错并跟错了人而不自知。
我们看他跟了个什么人?燕国太子丹。
太子丹原来在秦国做人质,他见秦王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
既然成了人质,那么太子丹在秦国的去留就不是一个人的私事。
在两个国家没有同意,或者没有接到燕王的指令,太子丹是不能擅自归国的。
但他怎么样?偷偷地逃回了燕国。
这会影响两国关系,并且使燕国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
从这点上看,太子丹这个人缺乏政治头脑。
再看他回国之后的举动:重金找寻刺客,筹划刺杀秦王!一个国家的储君,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既不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寻求国际社会支持,也不操演兵马、贮备粮草、巩固城防、准备一战,还不考虑割地赔款、求和罢战、暂渡难关,而是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一个刺客身上,而且为了提高刺杀的成功率,不惜挖空心思,杀人(樊于期)下毒(毒刀)!荆轲看走了眼,错以为遇到了“明君”,继而跟着这样一个既无政治头脑,又无军事才干,还无治国方略,而且心狠手辣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敢讹“上级”的韩信。
韩信的成功,运气超好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他遇到了萧河这个旷世伯乐。
第二,他遇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霸主刘邦。
假如让这个受过“胯下之辱”的淮阴屌丝,在千军万马中凭军功一步步往上升,中华名将谱估计得重写!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楚王,后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被诱杀于宫门内。
韩信的一生,是屈辱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失败的一生!韩信没有善终,主要是吃了不知人的亏。
我们先看他的“求职”经历:韩信先是投奔项羽,转而改投刘邦,两次出走都是因为不受重用。
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这其中恰恰说明,韩信既没有范蠡那样的慧眼,也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他投奔谁或不投奔谁,不是以谁将来更有可能坐天下为依据,而是以对方是否重用自己为标准。
既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气管过人的知人辨人能力!有点象现在为了求升职加薪而选择跳槽的青年!我们再看他的“任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