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jianti)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是一种团体辅导 (五)以班级为单位 (六)以学生需求与问题为导向 (七)是一种有系统、有计划的辅导方案 (八)强调知、情、行的整合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功能
1、引导班级同学的自我了解与成长 2、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与接纳 3、增进班级团体的凝聚力
成员互动:量多且广 成员表现:顺从团体规范,合作、友善、相互接纳,正向行 为较多。 班级生产力:有共同的目标与期望、成功完成预期的工作或任务 满意度: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从整体论、动力论的原则出发,把团体看作 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 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部分或 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团体动 力学的核心。
勒温还发明了敏感性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 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参加者学会如 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4、化解班级团体的问题与危机 5、提供班级同学所需的成长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6、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7、发现需要个别咨询或治疗的学生
五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原则
⒈ 平等性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 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必 过多保护自己而设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之 间、师生之间都要遵守平等信任的原则
⒋ 支持性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团 体气氛,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还要为学生的 个性发展提供经验。教师要重视自己在活动中的情 感投入,但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六、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合作学习理论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
叶金辉
●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
课吗?
●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颜若映(1986):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 经由团体动力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辅导,协助学生 透过参与团体活动而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及认识 他人,培养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建立正确的人 生观。
廖凤池( 1993 ):班级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 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性的问题为主要内容, 对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团体辅导。
Gumaer(1986):认为以发展行为导向的班级辅 导是经由系统的、持续计划的人性教育方案, 以提供一个完整情感与认知学习经验的环境, 其目的在于提供资讯以预防产生发展性问题, 在团体领导者带领下,透过班级团体互动,以 协助学生探索和发展与需求有关的想法、感受 和行为。
Bernard和Joyce(1990):将发展性辅导定义为透 过班级辅导以提供学生发展阶段所需的技巧和 能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在学校情境中,心理辅 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 要,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在 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 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开设 的活动课。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定位
地方课程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批准设置 的中小学课程叫做地方课程。
(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米谢尔和班杜拉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专家。 米谢尔的理论大致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情境的具体性。第二 ,人类知觉——认知机能的识别力。第三,人格机能适应的自 我调节方面。他的理论还衍生出自我调节系统的概念,强调的 是个体形成和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确定标准并维护标准的能 力,以及抵抗诱惑并在遇到挫折时仍坚持不懈的能力。 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 技术。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是他的重要概念。班 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 生成的因素,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论与策略(八项原则)。
⒈ 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订课程计划和管理 方式。 ⒉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源。 ⒊ 让学生单独或一起形成学习计划,把探寻学习兴趣作 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⒋ 提供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 ⒌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学习内容是次要的。 ⒍ 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为达此目标需对学生进行 “自我训练”,用自我训练代替外部训练。 ⒎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自己作出。 ⒏ 促使学习从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 渗透到学生广泛的生活和行为中去。
●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 心理辅导课? ●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含义
吴丽娟(1985):班级辅导是我国的特产,以团 体辅导的模式运用在班级上。
列入地方课程的教材和教具必须经过上述 主管部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批 准。地方课程的课时一般约占学校整个课 时计划的20%。
校本课程
由中小学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的 课程称为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 课时一般约占学校整个课时计划的5%。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育本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组织模式是他助—互助—自助
⒉ 互动性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这
种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间的互动,但 最主要的互动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前提是整 个组织过程都应以活动为主。
⒊ 参与性原则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由于 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 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能动作 用,所以对学生自主参与状况的评价在心理辅导活 动课的效果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把 “来访者中心治疗”研究扩展到心理治疗领 域之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 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 “自由人”。 罗杰斯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念和技术移 植到教学过程,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功能
1、引导班级同学的自我了解与成长 2、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与接纳 3、增进班级团体的凝聚力
成员互动:量多且广 成员表现:顺从团体规范,合作、友善、相互接纳,正向行 为较多。 班级生产力:有共同的目标与期望、成功完成预期的工作或任务 满意度: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从整体论、动力论的原则出发,把团体看作 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 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部分或 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团体动 力学的核心。
勒温还发明了敏感性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 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参加者学会如 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4、化解班级团体的问题与危机 5、提供班级同学所需的成长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6、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7、发现需要个别咨询或治疗的学生
五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原则
⒈ 平等性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 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必 过多保护自己而设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之 间、师生之间都要遵守平等信任的原则
⒋ 支持性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团 体气氛,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还要为学生的 个性发展提供经验。教师要重视自己在活动中的情 感投入,但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六、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合作学习理论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
叶金辉
●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
课吗?
●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颜若映(1986):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 经由团体动力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辅导,协助学生 透过参与团体活动而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及认识 他人,培养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建立正确的人 生观。
廖凤池( 1993 ):班级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 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性的问题为主要内容, 对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团体辅导。
Gumaer(1986):认为以发展行为导向的班级辅 导是经由系统的、持续计划的人性教育方案, 以提供一个完整情感与认知学习经验的环境, 其目的在于提供资讯以预防产生发展性问题, 在团体领导者带领下,透过班级团体互动,以 协助学生探索和发展与需求有关的想法、感受 和行为。
Bernard和Joyce(1990):将发展性辅导定义为透 过班级辅导以提供学生发展阶段所需的技巧和 能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在学校情境中,心理辅 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 要,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在 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 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开设 的活动课。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定位
地方课程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批准设置 的中小学课程叫做地方课程。
(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米谢尔和班杜拉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专家。 米谢尔的理论大致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情境的具体性。第二 ,人类知觉——认知机能的识别力。第三,人格机能适应的自 我调节方面。他的理论还衍生出自我调节系统的概念,强调的 是个体形成和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确定标准并维护标准的能 力,以及抵抗诱惑并在遇到挫折时仍坚持不懈的能力。 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 技术。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是他的重要概念。班 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 生成的因素,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论与策略(八项原则)。
⒈ 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订课程计划和管理 方式。 ⒉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源。 ⒊ 让学生单独或一起形成学习计划,把探寻学习兴趣作 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⒋ 提供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 ⒌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学习内容是次要的。 ⒍ 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为达此目标需对学生进行 “自我训练”,用自我训练代替外部训练。 ⒎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自己作出。 ⒏ 促使学习从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 渗透到学生广泛的生活和行为中去。
●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 心理辅导课? ●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含义
吴丽娟(1985):班级辅导是我国的特产,以团 体辅导的模式运用在班级上。
列入地方课程的教材和教具必须经过上述 主管部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批 准。地方课程的课时一般约占学校整个课 时计划的20%。
校本课程
由中小学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的 课程称为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 课时一般约占学校整个课时计划的5%。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育本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组织模式是他助—互助—自助
⒉ 互动性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这
种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间的互动,但 最主要的互动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前提是整 个组织过程都应以活动为主。
⒊ 参与性原则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由于 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 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能动作 用,所以对学生自主参与状况的评价在心理辅导活 动课的效果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把 “来访者中心治疗”研究扩展到心理治疗领 域之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 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 “自由人”。 罗杰斯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念和技术移 植到教学过程,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