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历史)(word_有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皖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这一观点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答案】C2.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

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

"这说明西汉时期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 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A. 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B. 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D. 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北宋赋税结构中非农业税比例逐渐超过农业税,占主导地位,这说明当时赋税多元化,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不再是农业,故C正确;当时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赋税多元化,不是政府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 错误;仅仅凭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故D错误。

2018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8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答案:24.C 25.A 26.C 27.B 28.C 29.C 30.D 31. C 32.A33.B 34.D 35.D40.答案:(1)特点: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成果;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征(或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变革历时长,进程缓慢;传统法制体系本质未发生根本改变。

(每点2分,4点任答3点给6分)原因: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主动变革;西方法治文明的影响;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影响(只答某一具体事件只给1分)。

(每点2分,4点任答3点给6分)(2)条件: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西方向近代法治社会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古代的法治理论和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西方法治思想的觉醒;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法治提供了理论和新的思想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为西方法治社会转型奠定了社会基础。

(共8分,每点2分)启示:吸收中外法治文明的历史经验;不断探索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

(共5分,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言之有理亦可给分)41.【知识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的观点可以推知社会现实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近代中国最大的背景就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思想文化又能够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示例:观点一: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或者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阐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先进中国人进行探索的首要任务。

传统儒家思想无力应对这种变局,各个阶级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借西方器物来巩固清廷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要求学习西方先进民主制度和思想以挽救民族危亡;而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要求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些思想始终围绕着救亡图存的主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求民主的主流发展方向。

最新 【历史】安徽省2018届高三两地三校国庆联考试题 精品

最新 【历史】安徽省2018届高三两地三校国庆联考试题 精品

安徽省2018届高三两地三校国庆联考试题历史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

3、请填好自己的姓名与考号,填写不正确,视为无效;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2.“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3.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A.确立皇帝制度B.设置丞相C.设置“三公”“九卿”D.确立郡县制4.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7.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8.以下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争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同工异曲、水乳相融9.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原因不包括: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D、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0.“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正确的解读是A.发生的时间大体吻合B.发生的地点大致相同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D.人文主义在起作用11.《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9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9

安徽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0分)1.(2018年4月合肥质检16题)针对韩国向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8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

韩国国防部于12月7日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行行使自卫权。

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A.美苏间的军备竞赛 B.冷战的阴影C.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D.朝鲜核试验2.(2018年4月宣城二模22题)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右图的评论称,在对待世界时,美国应当学习“哥白尼精神”。

这里的“哥白尼精神”反映出美国()A.力图维护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B.与日本结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学习哥白尼,打破多极化格局D.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3.(2018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1题)1991年美国《世界箴言》说:“一次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

”与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对应的“旧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A.二战前夕 B.二战后初期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D.苏联解体后4.(2018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2题)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5.(2018年1月芜湖市质检22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C.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6.(2018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8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精品推荐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精品推荐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节日。

下列诗句能反映这一节日的是A.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B.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2.烟标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记录历史的载体。

对右图烟标上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孔府”是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3.《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此事可见明太祖A.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注重对商人利益的保护C.对徇私舞弊的官吏给以严惩 D.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4.今年我国将发行《儒林外史》特种邮票,其中有“范进中举”、“王冕画荷”等故事。

下面是几位集邮爱好者欣赏时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是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C.范进中举揭露了科举制弊端 D.王冕的《牡丹蕉石图》是写意画精品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6.某部法律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三(4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三(4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2018年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历史)1. 《佐传•隐公四年》记载: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地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 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 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 礼乐制度已经崩溃【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地是卫国州吁杀君夺位却不得民心,其臣向石碏求教,石碏说,朝觐天子就可以安定君位。

卫国政局动荡但体现不了长期,故A错;材料主旨体现地是杀君夺位,与嫡长子继承制关系不大,故排除B;虽然州吁夺了君位但民心不服仍要借助天子权威来稳定君位,说明分封制在这一时期仍然有很大地影响,故C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2. 宋初思想家石介指出佛教兴盛以来“……以妖妄怪诞之教……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常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远离……”据此可知石介反对佛教地主要原因是A. 佛教破坏纲常伦理,扰乱传统夷夏之分B. 佛教倡导摒弃人性,破坏尊宗敬祖观念C. 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扰乱正常统治秩序D. 佛教冲击三纲五常,动播理学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佛教强调排除世俗情感而中国人强调家族本位,敬畏祖宗,这句话虽正确却不能完全体现材料意思,故排除B;宗教不能等同于封建迷信,故排除C项;而理学在宋初并没有确立统治地位,故排除D;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纲常伦理,亦强调中华正统与外来思想之别,最重要地区分就是注重三纲五常为核心地道德观念和礼仪教化,材料体现佛教对中原礼仪教化和中华正统思想地冲击,故A项正确。

3. 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

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A. 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B. 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地北部边防C. 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D. 增加了自耕农地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选项A和B地说法“摆脱了”“避免了”过于绝对,且屯田本身并不能避免外族入侵,故排除;屯田地实施减少了内地百姓地负担,尤其是向边疆运粮地徭役负担,也有利于扩大农耕文明地范围,故C正确;屯田有军屯和民屯,可以满足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地要求,但是不能抑制土地兼并现象,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4.《史记·殷本纪》谓:“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母为正后,得嗣。

则其君位传袭之法,已开周人先声矣。

”钱穆对此评论道:“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或以便於争强而然。

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为第一次立贤。

”上述材料说明A.商朝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西周王位世袭实行立贤不立长C.宗法制的确立历经商周两代D.商末周初王位继承制度未固定25.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而唐太宗十分重视门下省的枢纽作用。

这是因为门下省的工作可A.降低中央决策失误率B.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明确中央机构的职责26.《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

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

这一现象客观上A.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B.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D.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27.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如‘明明德’(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极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

这集中体现了王夫之A.重视实践的知行观B.以知统行的方法论C.本善习远的道德观D.格物致知的修养论2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但同时又把中国封建主义以夏傲夷的不平等置于视野之外。

……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之间有着时代的差距,所以,带来了不平等条约的西方人却又向中国要求平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鞭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不平等的实质上是相同的B.两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C.二者都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D.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29.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入学的批判,一方面以西方现代性启蒙话语为理念背景,从而将古今问题延展为中西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孔孟、庄子哲学及传统文化特质回溯至封建专制时代,将中西问题还原为古今问题,从而凸显了西方价值理性的现代普遍性意义。

安徽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加强皇权的意图B.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D.地方权力扩大的趋势3.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B.朱熹:格物致知C.顾炎武:经世致用 D.王阳明:知行合一4.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

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该方案重在强调( )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5.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C.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D.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1.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

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项正确。

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

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2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2

安徽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0分)1.(2018年12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6题)某同学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18.8万元。

据此可推断()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2.(2018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7题)《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一书有如下目录:①海军的统一指挥权②彷徨的开端③海防战略方针的重新调整④“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按历史发展,前后排序正确的应该是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3.(2018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7题)“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

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应是() A.慈禧太后 B C.康有为 D.孙中山4.(2018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2题)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

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

”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5.(2018年4月安庆市二模17题)右图是民国时期民族火柴业留下的火花,从中可以解读的信息有()①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有商标广告意识②民国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报国的情怀③民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领域④民族工业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④ D.①②③6.(2018年12月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9题)1948年8月国民党通过货币改革方案,决定中央银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的金圆券。

重庆市、安徽省、河北省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重庆市、安徽省、河北省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重庆市、安徽省、河北省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25.汉武帝设刺史,主要问责:“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及“两千石(郡太守)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其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表明汉武帝时( ) A.豪强地主严重威胁政权 B.刺史是朝廷的封疆大吏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26.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7.雍正时山西巡抚上奏:“子孙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者犹肯力农;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

安徽省2018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2018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B.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3、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赦的风带,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改封墨赦’。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A.唐朝皇权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B.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唐朝各层级政府C.唐朝的皇帝专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D.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袭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

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最新历史高考-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中毕业生素质测试文综(附答案) 精品

最新历史高考-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中毕业生素质测试文综(附答案) 精品

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中毕业生素质测试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今天清晨,一列由古城西安发出的火车,穿越秦岭,向陕南重镇安康市飞驶。

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西安至安康铁路提前一年建成,开始通车运营。

西康铁路是新世纪诞生的第一条铁路新线,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第一条投产的铁路。

它的建成,对于解决西北、华北等地区客货列车进渝入川运输紧张,改善西南地区北通路网布局,缓解宝成、襄渝两条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开发陕西省和沿线煤炭及矿产资源,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从西安到安康市,陆地自然带的变化是()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2.下列四条铁路通过西安的是()A .京九线 B.陇海线 C.川渝线 D.宝成线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延长了"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放假时间.于是全国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越来越远,充分体现了旅游主体的大众化和旅游空间的扩大化.回答3-4题:3.欣赏黄山风景中的"猴子观海"和"妙笔生花"等景是要()A.发挥想象 B.了解构景手法C.移情与景 D.把握时机4.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的观点,正确的是()A.旅游资源据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越远,开发利用价值越大B.为充分发挥旅游价值,应大力扩大旅游活动的规模C.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和特色D.旅游开发价值由旅游环境承载量的能力决定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图,完成5-7小题:5、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6、该地区等积温线A.都由南向北递减 B.与纬度位置无关C.向河谷上游突出 D.与西南季风无关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A .泥石流B .地震C .台风D .滑坡如下图,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某地在一天当中的太阳高度的变化,回答下列99.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A . 67°SB . 67°NC . 66°34′SD . 66°34′N10.假如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的某一地点安装以太阳能热水器,如使该太阳能热水器在该地正午的使用效率最高,那么该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在一年中的变化范围约为( )A . 34°B . 44°C . 54°D . 64°11.如果该地所在经线为0°,现在太阳高度如图★所示,其日期为8号,那么北京时间为( )A . 8号8点B .8号16点C . 8号8点D . 8号16点 自古以来,国家的统一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武力统一,二是和平统一。

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文综历史试题

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文综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24、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顺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25、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映了A.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C.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26、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

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27、1393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850多万顷,到了1502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为422万多顷。

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人口大量锐减B.工商业很发达C.土地兼并产重D.国库极为空虚28、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

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据此,该“课程计划”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29、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30、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均高于其他地方,这是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结果,C项正确。

制约南方经济发展的是生产工具,不是人多地少,排除A。

从平均亩产量来看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差甚远,排除B。

地理环境只是外部因素,不能决定农业生产水平,排除D。

点睛:表格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限定范围(如本题农耕区域)和各项数据变化(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规律,提取有效信息为:中原地区人均耕田数适中,但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均高于其他地方。

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即可知道正确答案。

2.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的隔阂,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即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A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材料中作者并没有认为行省制度削弱了中央,而是认为“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故C项错误。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共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

类似的符号还有规律地普遍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

这些符号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 B.表明汉字己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 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鸭2、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这表明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己掌捉最高王权 D. “禅让”观念的消除3、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峨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拉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这表明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C.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D.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A.外儒内法的思想 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C. “二天人合一”思想 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5、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救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A. 反映统治的没落B.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C.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D.导致西汉的覆亡6、魏晋时期,士人夫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

玄学A.是对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 B.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C.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 D.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7、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选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世家大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A.维护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加深了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加强了皇帝直接住免官吏的权力 D.巩固了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8、唐朝一些地主和农民开始签订契约文件,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租种期限、租田数额和田租数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历史)24.《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5.宋初思想家石介指出佛教兴盛以来“……以妖妄怪诞之教……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常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远离……”据此可知石介反对佛教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破坏纲常伦理,扰乱传统夷夏之分B.佛教倡导摒弃人性,破坏尊宗敬祖观念C.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扰乱正常统治秩序D.佛教冲击三纲五常,动播理学统治地位26.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

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六十万,十八万……此举推行A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地粮食依赖B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C.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D.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27、下图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粮秣兑换券》,图片中有“中正印、周恩来印、中华民国十五年印”等容,从图片可以推理出的正确信息是A.已被北伐军队攻占B.黄埔军校粮秣实行统筹供应C.已出现职业化军事学校D.国共共同掌握政府经济命脉28. 据抗日战争时期民政府经济部统计: 川、康(、部分地区)、滇、黔、湘、桂六省工业指对这一变化的理解合理的是A.改变了工业结构不合理局面B.民族工业发展达到最高峰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推动战时体制建立和完善29.中国新闻网载1982 年的一个生活场景:“淑荣一看就急了: 工资整整少了一半儿。

不过,工资条里绑着的,还有三她没见过的‘钱’,一共15块。

‘这是扣了国库券!’楮连峰棒悻地说。

这是她第一次听说并看到国库券。

”材料表明A.国家通过强行摊派发展计划经济B.凭票供应经济形式影响人们生活C.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存在资金缺口D.建国初期人们比较缺乏理财意识30.在罗马法中,由家父作为掌权者,妻子、子女及其他家属、奴隶的人格等都被置于家父的支配权之下: 在财产关系上,家族或家庭财产由家父完全掌控。

这些与中国古代法礼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表明古罗马和古代中国A.男性家长绝对权威凸显B.政治特征体现了“家国一体”C.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D.资源权力分配受制于生产力31.某学者在研究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后期的人口变化时指出: 从1750年到1850 年,英国农业就业人口以约135万人增长到约210 万人: 从1750年到1851年,英国非农业工人人口增长了560万人,农业劳动力流出数仅为110 万人,只有大约1/5 的非农业的追加劳动力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力转移。

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有关圈地运动的合理观点是A.使英国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直接发生重大变化B.成为工业革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C.对英国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产生影响D.促进英国农业人口快速流向城市32.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

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B.“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C.反映信仰的理性化趋势D.“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33. 某学者评价美国宪法: “1787 年制宪会议所制定的崇高根本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

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政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

随着行政首脑的活跃,行政权力又进行了无节制的扩,而成为替代靠群众会议来治理国家的万能政府。

”作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实施过程中A.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B.蕴含的精神受到一定破坏C.行政权逐渐超越了立法权D.个人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34.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论述俄(联) 时期某经济政策时说:“该政策首先是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村,对农民的让步。

它同时也是我所说的战略手段....以旨在保持同中农联盟的唯一正确和唯一可能的崭新方法实行进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政策”是指俄共(布) 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②“让步”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③“进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④该理论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35.1928 年发表的小说《雨》取材于印第安雨神崇拜观念。

讲述大早时节,一个小男孩突然出现,一边撒尿一边唱歌:“大水冲来了,人们快跑啊!”被人收养后,有一天天气突变,小男孩却失踪了,在寻找男孩过程中,却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滂沱大雨。

该部小说体现的风格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魔幻现实主义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法治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至1870年,清政府对《大清律》进行了四次增、删、改、并的修订活动,废除了长期沿用的一些酷刑、陋刑,以合乎时代潮流。

1843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通高附粘善后条款》,确立了领事裁判权、随后,美、法。

俄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

1906 年,清政府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确认:“凡关涉外国人案件具依现行条约审讯。

”中国古代法延续二千余年的统一性始遭破坏; 另一方面,英国又在《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表示: “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

”1908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只不过是以宪法的形式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确认而已。

——根据费村《略论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特点》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近代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12 分)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大陆的商业迅速由地区性的商业发展为世界性的贸易,海上贸易随之取代了陆上贸易; 同时这也刺激了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此时具有工业萌芽的手工制造业也发展到了相当阶段。

这表明经济上两万已经逐步在摆脱自然经济,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经济格局。

伴随商业的复兴与逐步繁荣,使得规与调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法律制度重新为人们重视,这也是当时罗马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够再次勃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手工制造业也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

这时,工商业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市民阶层的出现孕育了近代市民社会的到来,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近代民商法律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西方宪政运动的蓬勃兴起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公法体系的创立。

一一根据江启疆《论西方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演进》整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法治社会建立的条件。

综合上述两则关于中西近代法治转型历程的材料,谈谈对我国当今创建“法治中国”的启示。

(13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

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45.[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宋代继承唐末、五代以来地方统兵体制和监察、行政体制,发展成具有兵财分治特色的地方军政管理体制。

宋初,即遍设转运司,将全国划分成为若干个转运司路,以管理一路的民政、财政; 又区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各地分别创设了都部署路、兵马都钤辖、提举兵甲司及经略使、安抚使等不同形式,以统辖一路兵权。

帅司路、转运司路以及后来的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在发展、健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政区幅员的尺度多少为宜的问题,宋王朝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因时制宜,划分行政区、监察区、军区的辖境,使得有宋一代的路制呈现出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形态。

一-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政治体制的特点。

(6 分)(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大牙交错、层次繁复”的路制形态。

(9分)46【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连连胜利,促使美国修改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德国是法西斯集团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

其次,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都在欧洲,而且大西洋交通线要比太平洋短得多,英国海军又可以从旁协助。

材料二1938 年冬天,英国驻华日本大使卡尔多次到本与介石会谈,劝说国民党政讲和。

1939年上半年,英、美、法政府又提出“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斡旋中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一一德斌《国际关系史》(1)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对亚洲绥睛政策表现。

(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

(7分)47.【历史一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黄旭华,1926 年生于省海丰县,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中的专业一一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

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的事业默默贡献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

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

发奋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5 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在不到5 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他的须奖词是: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財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