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物体受力分析和绘制受力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及改正方法
![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及改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de09c004a1b0717fd5dd74.png)
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及改正方法受力分析就是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重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等。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学会画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方法,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
受力分析贯穿于力、热、电、光各部分,因此它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如同数学运算中的乘法口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但在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章节内容,而更多的是运用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
现在对受力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及改正方法做一总结,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一、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图中例:如图1、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A,试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
刚学受力分析时,经常有学生这样分析:物体A受重力G,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N及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如图1所示。
学生之所以这样认为在于把研究对象施于另外物体的力错加在研究对象上。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的研究对象是地面,而不是物体A,因此物体A只受到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N,如图2所示。
受力分析核心是一个“受”字,也就是说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要求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即要明确任务。
二、不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受力,而是凭想当然去判断只以表面现象或只凭直观感觉和主观想象来看问题,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
例:物体A放在物体B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F作用在物体B上),物体A和B一起沿水平粗糙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分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下物体A共受几个力作用。
有些学生认为,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就有哪个方向的力。
他们认为在物体A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它一定受到向右方向的力的作用,A与B间无滑动,故这个向右方向的力一定是B对它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工程力学与应用-1[1].1.3
![工程力学与应用-1[1].1.3](https://img.taocdn.com/s3/m/0a816db91a37f111f1855be8.png)
【解】(1)取BC构件 为研究对象,只在B、 C两点受力,所以为 二力构件,B、C两点 的约束反力RB、RC 必沿B、C两点的连线, 且等值反向,如图235(c)所示,箭头指向 可以假设。
(2)取AB构件为研究对象, 画出分离体,并画上主 动力F。A处的约束反力 可以用两个正交分力XA、 YA来表示。B处为圆柱 铰链与BC相连,一般情 况约束反力可以用一对
对于只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如果需 要确定约束反力的方向,则可应用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解】(1)取AB为研究对 象,画出分离体。AB上 受主动力q作用,A处为 可动支座,其约束反力
垂直于支承面,指向假 设向上用RA表示;B处 为圆柱铰链约束,其约
束反力由两个正交分力 用XB、YB表示,指向 假设,如图2-36(b)所示。
(2)取BC梁为研究对象, 画出分离体;C处为固
定端支座,其约束反力 可用两个正交分力Xc、 Yc和一个约束反力偶mc 表示,箭头指向假设;
(2)不要漏画力和多画力。在研究对象上要画出 它所受到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凡去掉一 个约束就必须用相应的反力来代替。重力是主 动力之一,不要漏画。
(3)正确画出约束反力。一个物体往往同时受到 几个约束的作用,这时应分别根据每个约束单 独作用时,由该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约束反 力的方向,而不能凭主观判断或者根据主动力 的方向来简单推断。同一约束反力,在各受力 图中假设的指向必须一致。
(2)真实地画出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全部主动力。 (3)根据约束类型画约束反力。
对于柔体约束、光滑接触面、链杆、可动铰支 座等,可直接根据约束类型画出约束反力的方 向。但对铰链、固定铰支座等约束,其反力常 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指向任意假设。 当题意要求确定这些约束反力的作用线方位及 指向时,就必须根据约束类型并利用二力平衡 条件(或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来确定约束反力的 方向。同时注意,两物体间的相互约束力必须 符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工程力学中的力分析与受力绘制技巧
![工程力学中的力分析与受力绘制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47353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2.png)
工程力学中的力分析与受力绘制技巧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的学科。
在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准确地进行力的分析和受力绘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程力学中的力分析方法和受力绘制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力学知识和技能。
一、力的分析方法1. 合力分析法合力是指多个力合成的结果,通过合成多个力,以求出它们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力的作用点不重要,只要求力的合力。
使用此方法时,需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矢量和几何法求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分力分析法分力是指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分力的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知道力分解后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情况。
通过将力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在图上绘制出来,然后根据几何关系解析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杆件受力分析法对于长条形结构(如梁、杆等),力的分析可以使用杆件受力分析法。
该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结构,通过考虑各个连接点的受力平衡条件,以及杆件受力的线条方向和大小,可以确定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
二、受力绘制技巧1.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在绘制受力图时,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
比例尺既要考虑绘图的方便性,又要保证绘制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图上可以清晰可见,以便于后续的力的分析和计算。
2. 画准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受力图中,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力的大小可以用比例尺来表示,力的方向可以用箭头来表示。
力的箭头应该与力的作用线相切,并根据力的性质来确定箭头的方向。
3. 注明作用点和单位在受力图中,应注明力的作用点和单位。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特殊的标记来表示,如圆点或实心方块。
力的单位可以写在箭头旁边,或者使用统一的标识来表示(如“N”代表牛顿)。
4. 标明力的类别和性质在受力图中,除了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外,还应标明力的类别和性质。
如箭头旁边可以注明是重力、弹簧力、摩擦力等,以及是否为拉力或压力。
总结起来,工程力学中的力分析与受力绘制技巧是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案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130c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8.png)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受力图。
3. 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力的作用效果3.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 受力图的绘制技巧5. 受力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顺序,受力图的准确绘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过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技巧。
4.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演示:教师演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独立进行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学生对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的掌握;学生对受力图的绘制技巧;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堂练习、问题解答。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加深对力的理解。
2. 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力。
3.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让学生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
![物体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29d9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2.png)
物体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受力的基本概念1. 受力的定义:受力是指外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力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相互作用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上的施力和受力是相等的,但方向相反。
2. 受力的种类:受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如重力、弹簧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而产生的力,如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受力的表示:通常使用箭头表示受力,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受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为单位。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受力平衡;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受到的外力和它对外界施加的力是相等的,但方向相反。
三、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 分析物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首先要确定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绘制受力图:将物体受到的外力用箭头表示在图上,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分析各力的合成:将所有受力按照合力的原理进行合成,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计算出加速度。
5. 检验受力分析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确保受力分析的结果符合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
四、接触力的知识点1. 弹簧力:弹簧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与形变方向相反。
2. 静摩擦力:当物体相对静止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垂直于接触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但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7a38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f.png)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力、运动和平衡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物体所受外力首先,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需要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
外力是指物体与其他物体或环境之间作用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在确定外力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环境和受力情况,例如是否有接触面,物体所处的重力场强度等。
二、绘制力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关系,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
在示意图中,用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可以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所受力的特点。
三、使用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是指在物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将物体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只考虑物体本身所受的所有力。
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助于解决与力和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利用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来解决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根据牛顿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通过利用牛顿定律,我们可以求解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的未知量,例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或其他相关参数。
五、应用平衡条件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以应用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平衡条件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通过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受力图示准确无误: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需要注意箭头的方向和大小的准确表示,以确保受力图示的准确性。
2. 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应将现实情况模拟到数学模型中,合理地对待各种受力情况。
物体受力分析需要注意什么
![物体受力分析需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50e48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a.png)
物体受力分析需要注意什么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运动变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受力的种类和性质:受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接触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而非接触力则包括电磁力、引力、弹力等。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受力的种类和性质,以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来源。
2.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需要准确确定每个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
作用点表示力所起作用的具体位置,而作用方向则表示力的作用的具体方向。
正确的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受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而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进行合成或分解。
合成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而分解则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合成和分解力,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并找到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合成和分解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4.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描述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运用牛顿定律来解决问题,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大小。
5. 列出受力分析图: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可以将受力分析图列出来。
受力分析图是一个将受力作用于物体的各个力与其作用点和方向标示出来的图示。
通过受力分析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变化。
6. 考虑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力的方向和大小是物体受力分析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考虑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求解,而力的方向则通过受力分析图上的箭头表示。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edba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f.png)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物体平衡的条件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引起物体的位移或变形。
根据力的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物体平衡的条件在工程力学中,物体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条件。
为了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合力为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应等于零。
即∑F=0,其中∑F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
2. 扭矩为零:除了合力为零外,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还需要满足扭矩为零的条件。
扭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量度,可以通过力的矩来计算。
对于物体的平衡,∑M=0,其中∑M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扭矩之和。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画出受力图:根据问题描述,画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作用线,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明力的方向。
2. 选取合适的参考系:为了方便计算,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系,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3. 分解力:将所有外力按照坐标轴的方向进行分解,分解为平行于坐标轴的分力。
4. 受力平衡方程: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编写受力平衡方程,将所有分力的代数和等于零。
5. 解方程求解:根据受力平衡方程,解方程组,计算未知力的大小或其他需要的力学量。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假设有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扇,如图所示。
假设吊扇的质量为m,重力为G,绳子的张力为T,风对吊扇叶片的阻力为F。
(插入图片:吊扇示意图)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计算吊扇所受到的张力T和风的阻力F。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d3852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d.png)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1. 给物体所受到的力贴上标签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第一步是给物体所受到的力贴上标签。
这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每个力的来源和性质。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标签中还需要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例如,如果我们要分析一本书在桌子上静止的情况,我们可以标记为:重力向下(9.8 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向上(9.8 N)。
2. 利用叉向图进行受力分析叉向图是进行受力分析的常用工具。
它通过将力表示为箭头,并按照力的大小和方向绘制在图上,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叉向图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以保持图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叉向图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体所受到的总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3. 使用受力平衡原则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受力平衡原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根据受力平衡原则,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并确定力的平衡状态。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且它们的合力为零,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4. 考虑力的分解和合成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情况。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而力的合成则是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和合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物体受力的效果。
通过将力分解为垂直和水平分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我们可以将它分解为垂直向上和水平向上的两个分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它对物体的效果。
5. 注意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力的不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通过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我们可以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结构的稳定性。
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99ecc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5.png)
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形变特征,是工程设计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以下是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1. 绘制自由体图:将物体从结构中分离出来,绘制出物体的自由体图。
这样做可以将物体与外界隔离,分离出受力和受力反作用力,为后面的受力分析提供便利。
2. 确定坐标系和参考点:在自由体图中,确定坐标系和参考点,以便进行向量运算。
参考点通常是力的作用点或者支撑点。
3.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力。
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将所有力沿着坐标系分解成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以便进行处理。
4. 列方程组解方程:将受力分解成不同方向和分量后,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列出所有力的平衡方程,再解出所有未知力的值。
5. 注意力的性质:力在作用时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性质。
在分析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6. 注意静力平衡条件:在分析静力平衡问题时,应该特别注意静力平衡的条件。
静力平衡要求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受力矩为零,在受力分析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7. 分析过程中应注重物理意义:受力分析不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受力的物理意义和物体受力时的动态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总的来说,受力分析需要充分理解物理知识和运用数学方法,以便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绘制受力图—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建筑力学)
![绘制受力图—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建筑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d651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f.png)
2) 画BC 部分的受力图。BC部分的E处受
到主动力偶M的作用。B处为活动铰支座,
其反力FB垂直于支承面;C处为铰链约 束,约束力FC通过铰链中心。由于力偶 必须与力偶相平衡,故FB的指向向上, FC的方向铅垂向下。BC 部分受力如图。
M
FC
FB
取分离体 画主动力 画约束力
3) 画AC 部分的受力图。AC 部分的D处
受到主动力 F 的作用。C 处的约束力为
FC,FC 与 FC 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处为固定端,其反力为FAx、FAy、MA。
MA
F 60
AC部分受力如图。
取分离体
FAx
FAy
FC
画主动力
画约束力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为保证受力图的正确性,不能多画力、少画 力和错画力。为此,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在求解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时,一般首先需要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待求 量,选择一个或几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 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此过程称为受力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 1)取分离体。将研究对象从与其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 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分离体。 2) 画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画出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力。 得到的图称为受力图或分离体图。
例: 小车连同货物共重W,由绞车通过钢丝绳牵引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不 计车轮与斜面间的摩擦,试画出小车的受力图。
解 (1) 取分离体。将小车从钢丝绳和
斜面的约束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
作用于小车上的主动力为W,其作用
点为重心C,铅垂向下。
取分离体
高中物理绳杆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绳杆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12b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f.png)
高中物理绳杆受力分析引言在高中物理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的情况。
其中,绳杆受力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绳杆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1. 绳杆受力的基本概念绳杆受力分析主要是研究绳、杆等长条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1 系统绳杆受力分析的基本对象是一个系统。
系统可以由多个物体组成,其中包括绳子、杆、连接物体等。
我们需要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受力分析。
1.2 受力绳杆受力分析中,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为两类:外力和内力。
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来自外部的力,比如重力、拉力等。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3 受力作用点受力作用点是指力的作用点或施力点在物体上的位置。
在进行绳杆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确定力的作用点的具体位置,以便准确分析受力情况。
2. 力的平衡条件在绳杆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推导物体的受力情况。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1 力的合力为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应该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平衡。
2.2 力的力矩为零力的力矩也是力的平衡条件之一。
如果物体在绳杆上不转动,那么力的力矩也应该为零。
通过计算力的力矩,可以进一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 绳杆受力分析的方法进行绳杆受力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坐标系来简化计算。
选择坐标系时,通常会选择与受力方向垂直的坐标轴,以便简化受力分析。
3.2 绘制受力图绘制受力图是进行绳杆受力分析的重要步骤。
通过绘制受力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受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从而更好地进行受力分析。
3.3 列方程求解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列方程来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通过解方程,可以推导出物体受力的具体数值。
3.4 迭代求解对于复杂的绳杆受力问题,有时需要进行迭代求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763e4cdd3383c4bb4cd2f2.png)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
(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
(4)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加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也不同.
(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我们把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的所以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相关联物体组成的系统.
受力分析时的顺序:一般是遵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画受力图时,一般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若某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分析物体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确定其方向.
(3)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注意分析受到的力,而施加的力是不分析的.
2.A物体都静止,分析A物体的受力情况
3.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竖直面光滑,水平面粗糙)
4.分析A的受力,并求摩擦力的大小
5.分析A和B物体受的力
6.对下列物体作受力分析。
简述绘制受力图的注意事项
![简述绘制受力图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5a3497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0.png)
简述绘制受力图的注意事项
绘制受力图是在分析和解答模型受力问题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绘制受力图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在绘制受力图之前,必须了解受力图的特点与正确绘制的方法。
首先,要对受力图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正确的受力图,必须做到物体受力的定义正确,合力的方向与大小准确,力矩的方向要正确。
这样,才能保证受力图上受力的自由度与系统的受力性质正确。
其次,在绘制受力图时,还要注意物体受力的定义。
如果要绘制物体受力的图,必须选择正确的定义点,这样才能确定受力大小与有效性,以及受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样,才能正确绘制受力图。
此外,对于多组支撑受力问题,绘制受力图时,还要根据支撑所施予的受力,来计算力矩方向,并及时调整支撑的受力,以保证受力图的准确性。
最后,当绘制完受力图之后,还要对受力图进行计算检查,以验证受力图的正确性。
如果发现受力图不准确,则及时修改,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总之,正确绘制受力图有许多注意事项,一是要了解受力图的特点,二是要正确定义物体受力,三是要区分受力连接点,四是要注意支撑物体受力的计算,五是绘制完受力图后要做正确性的检查。
探析如何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探析如何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https://img.taocdn.com/s3/m/bb444e2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e.png)
交流平台DISCUSSION166OCCUPATION2014 03摘 要: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对学生来讲一直是较难的课题,但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各种工程类问题的前提。
本文通过举例介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画受力图的步骤,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从而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关键词:工程力学 公理 受力图 约束反力探析如何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文/胡小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受力图是中职类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第一步。
近年来,力学学习的总学时在不断减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是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取与时俱进的探索与改革。
物体的受力分析研究与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内容都密切相关,教师应把受力分析教学渗透在整个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静力学部分。
这样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画受力图的方法,又可以节约教学课时。
笔者在多年来的力学教学中发现,学生要正确画出受力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笔者从画受力图主要存在的问题、受力图的含义、画受力图的步骤及画受力图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正确画受力图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画受力图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在中学物理课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受力分析的方法,想当然地以为照办就可以了。
二是作图不细心常漏写约束力的符号,分离体大小和原物形状不相同,大小比例也不适当。
三是作图步骤不够严谨,不按顺序作图,多画或漏画主动力或约束反力。
四是画约束反力时常凭主观臆想,随便定一个方向。
五是概念混乱,合力或分力在受力图上同时表达,不顾物体的实际状态。
二、正确画出受力图的对策1.理解受力图的含义我们画的是受力图,既然是受力图,其特点是“只画受力,不画施力”。
2.明确画受力图的步骤一是明确研究对象。
根据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二是画出分离体。
分离体的大小和方位都必须和原来物体保持一致。
111受力分析 画受力图步骤
![111受力分析 画受力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5088c63561252d380eb6eef.png)
F2 A E
YC
B C XC
F1 C H D
XA
YA 特别注意:
X’C Y’C
FB
FD
⑴支座A、B、C处的反力,在不同的受力 图中应保持一致。 ⑵铰C处的反力,应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公理。
例 1-5
等腰三角形构架ABC 的顶点 A,B,C 都用铰链连接,底边
B B D
AC固定,而AB 边的中点D 作用
有平行于固定边AC 的力F,如图 所示。不计各杆自重,试画出杆 AB 和BC 的受力图。 F
A
C
解: 1. 杆 BC 的受力图。
B B D
FB
B
F
A C
C
FC
2. 杆AB 的受力图。
正交分解
B B D
三力平衡汇交 FB
B B
FBΒιβλιοθήκη FA CF
D D
F
A
H
XA
A
YA
FA
第二种画法
第一种画法
例
4
F
H
A
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物体系 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
6 、同一物系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 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 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
上要与之保持一致。
7 、正确判断二力构件。
画脱离体图注意:
1)脱离体要彻底分离。 2)约束力、外力一个不能少。 3)约束力要符合约束力的性质。 4)未知力先假设方向,计算结果定实际 方向。 5)分离体内力不能画。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分别画 在不同的隔离体上。
绘构件受力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绘构件受力图时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5639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6.png)
绘构件受力图时应注意的问题周艳芳【摘要】在工程机械中对构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作出其正确的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基础,也是对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基础.对在分析构件受力和绘构件受力图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一些常犯的错误作了总结,便于初学者地学习和掌握对构件的受力分析.【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受力分析;受力图;约束力【作者】周艳芳【作者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12受力分析就是对要研究的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该构件受到哪些主动力和周围环境中哪些约束的作用,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如何[1]。
正确的受力分析是画构件受力图的前提,受力分析清楚后,把所研究的构件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也就是保持构件的形状和位置状态不变画出构件的分离体图,然后在分离体图上的正确受力点画上该构件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力(注意每画一个力都要标上该力的符号名称),这样所作出的表示构件受力情况的图形就是构件的受力图[1]。
对构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作出其正确的受力图是求解静力学平衡问题和对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思路清晰、严谨认真。
1.1 分清施力体和受力体作构件受力图时要在构件的分离体图上画出该构件作为受力体所受的外界物体给它的力,切不可把该构件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画到该构件的受力图上。
比如,在图1的错误受力图中,大球所受的两处约束力N1和N2指向错误,它们应分别是墙壁和小球对大球的光滑面约束力,应指向大球,而不能把大球对墙壁和小球的力画到大球的受力图上;同理,小球所受的力N3、N4、N2′也应该是指向小球的。
1.2 熟记柔体约束和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性质画约束力时要在解除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的约束力性质画出相应的约束力,必须熟记:(1)柔体约束力总是沿柔体中心线方向背离物体,柔体约束只能对受力体产生拉力作用;(2)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总是沿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指向物体,即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只能压或支撑物体而不可能拉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物体受力分析和绘制受力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不要漏画力。
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
分清研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
⑵不要多画力。
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因此对于受力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指出它是哪一个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
⑶不要画错力的方向。
约束反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能单凭
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
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
⑷受力图上不能再带已解除的约束,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
⑸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
不同,有可能不同。
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
⑹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
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要与之保持一致。
⑺正确判断二力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