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他们需要人 的时候 ,分批安排学生 到印刷厂工作 ,采 用 的形 式 基 本上 是 轮 换 制 ,每 天每 个 班级 不 超 过 5 人 ,一般每 天去 1 0人左右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也不 会 有太大 的影响 ,学生 回来上晚 自习期 间就 可以把白天 学习的 内容补上 。对 于生活相对 困难 的学 生周末也可 以去 ,周末上班 的报酬 比平时还要多 ,所以有些 即使 家境并 不 困难 的学生 也 比较 乐意去 干 。 当然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 完专业课程 ,对知识的 掌握 还不 全面 ,刚开 始进 入 印刷 厂所 从 事的 工作 属 于最 末端的工作 ,但 我们 与 印刷厂也进行 了协商 ,在 工 作 间 隙允许 我们 的学 生 到其 他车 间 参观 学 习 ,有 些课程 的实习可以直接安排到 印刷 厂。这样 ,学生接 触 实 际工作 的机 会 多 了 ,对 学 习相 关 课程 起到 了非 常重 要 的促 进 作用 。
。 职E坛 C RR A 论I RH 墩O E
职 时 业 空
工学 结 合 教 学 模 式 的 实践 与思 考
彭 丽英 丁 军
( 山东 工业 职业 学 院 , 山东
2 年月 01 t 1
邢 文 文
淄博 2 6 4) 5 4l
摘 要 :通 过 对 “ 学结 合 ”教 学模 式 的 应 用 , 阐 季这样 的时间段 ,在 旺季这 段时间会临时需要大批量 工 述 了这 种 教 学 模 式 的优 势 , 并 提 出 了 在 “ 学 结 合 的人员 ,而淡季人员需求量 较小 ,甚至 出现部分职 工 工 ’ 教 学过 程 中存 在 的现 实 问题 ,最 后对 工 学结合 模 式 轮岗或放假 的现象。于是我 们根据 印刷厂的特点 ,在
一
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目标 ,构 建人才培 养立交桥 。 ”即 “ 五个对 接” 。它为 职业教育 的改革 、开拓 、创新 、发展指 明了方 向。 国家 教育 主 管部 门在 创 新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指 导
性 文 件 中 ,多 次 提 出 以做 好 “ 五 个对 接 ” 为 职业 学 校发 展 的建设 思路 ,广泛 开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创新 发展
业 、企业 、岗位 对 接 为 目标 ,加快 校 企 一体 化 建 设 ; 二 要 以实 现专业课程 内容 与职业标 准对 接为 目标 ,构
定行业 、企业 岗位 需 求 的专 业 技 术 人 才 ,因此 专
职 业教 育培 养 的 人才 应 该 是 直 接 成 才 。 目前 的
建新 的专业 课程体 系 ;三要 以实现 教学 过程 与生产 过 程对接 为 目标 ,推 进人才培 养模式 改革 ;四要 以实 现
二 、增 强 “ 工学 结合 ” 实践 实效性 的基
础
1 . 以“ 工学 结合” 为 理论 基础 ,开展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构 建 与 实践 活 动
职业 教 育 的基 本 要 求 是 教 书 育 人 ,传 授 知 识 、
合 ” 的实 践与 研究 。结合 教 学 实 践 下 面 谈 一 点 开展
实践 活动 。 “ 工 学结 合 ” 是 “ 五个 对 接 ” 的重要 内 容之 具体 体现 ,它 提 出 了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建 设 新 思 路 。在职业 学 校 ,如 何 使 学 生 在 “ 试学” “ 厌 学” 心态 中 ,产生 对 专 业 的 兴 趣 、激 发 学 习 动 力 是 一项 系统 工程 ,人 才 培 养 模式 创新 、教 学模 式 和教 学 手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 的课 程设计要 成为高 职教学 团队 的核心能
力。
2基于“ 工学结 合、 校企合作” 设置 课程教学
目标
( 作者单位 : , 李玮 江西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 ; 谢
甲闰 , 江西省公路机械工程局 )
( 辑 刘丽 娜 ) 编
根据专业不 同, 对应职业要求也是不 同的, 本
】2 职 8 业术
j \
内实训是虚拟的管理环境 ,校外实习是真实的企 业 环境 , 校内校外虚实结合 , 为补 充 , 互 帮助学 生 实现学生 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 5基于“ 学结合、 工 校企 合作” 设计 课程 教学
流 程
基 于“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的高职教 育课 程改革
探索培养“ 能型创新人才” 技 的课程教学体系
“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将
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 的教育模式 ,它是以职业 为导 向, 充分利用学校 内、 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 源,把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 和直接获取实 际经验 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 ,贯穿 于学生 的培养 过程之 中。“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之路 , 不仅能增 加学生 的实践锻炼机会 ,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
要内容的学 习活动 , 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以“ 职业 人” 身份参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 际工作。 这种教 育模式的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
做融于一体 的教学情境 , 按照职业要求进行课程 的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 , 到课程 内容体现工作 做
实 际、 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 , 以此来设计课程大
服务于专业的方向
“ 工学结合 、 校企合 作” 旨在强化学生 一线实
际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使不同专业 的毕业生能够 与本专业工 作岗位进行“ 距离对接 , 课题研 零” 本 究 更加强调专 业 (m e i a 服务 的意义 , 程 p f s n1 so ) 课 教学培养符合不 同行业企业需要 的高技 能应用 型 人才 , 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适应的人才 , 高职 教育课程突出对专业或专业群 的支持服务功 能 ,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15 9 (0 10 — 0 0 0 17 — 9 32 1 )3 0 1— 3
课 程 是实 现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重要 载 体 。社会 职 业 环 境 的变 革是 高职 教育 课 程 改革 的原 动 力 。伴 随着世
界经 济和 其他 社会 活 动 的全球 化 、信 息化 和 科技 化 的
近 年来 我 国高 职教 育 改革 发 展 的实 践 , 别“ 特 国家 示 范性 高职 院校 建设 计划 ” 的实 施 , 让 我们 逐渐 认 识 也
到“ 工学 结 合 ” 高职 教 育 的本 质 特 征 . 高职 教 育 课 是 是
程 开发必 须遵 循 的基 本范 式 。工 学结 合课 程 是有 效 实 现 高技能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重要 载体 。
技 能的 同时获得 可 持续发 展 的综合职 业 能力
够对 理论 和 实践进 行整 体 化衔 接 的综 合性 工 作任 务和
工作 过程 . 让学 生不 但借 此 学 习专业 知 识和 技 能 . 且 而 能够 通过 经历 工作 过 程 获得职 业 意识 和 方法 。通 过合
作 学习学 会交 流 与沟 通并 最 终形 成综 合 职业 能 力 。可 以说 ,学 习的 内容是 工作 。 “ 通过 工 作实 现 学 习” 工 学 是 结合 课程 的本 质特 征 。实 现 了实 践学 习与理 论学 习的 融合 。 ( ) 学结合课 程 的开发 流程 二 工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向 目标 ,其 “ 业 性 ”就 得 不 到 具 体体 现 ;如 果 没 有 职 明确 的 岗位 ( ) 要 求 ,课 程 组 织 的专 业 教 学 内 容 就 群
缺 乏 实践 依 据 。
“ 学 结 合 ” 职 业 本 位课 程 模 式 不 是 以学 科 为 中 工
心 , 而 是 以 社 会 职业 岗位 ( ) 所 需 的 知识 、技 能 、 群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践性 、开 放 性 和 职 业 性 。 近 几 年 ,长 江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工 学 结 合 课 程 模 式 改 革 方 面 进 行 了有 益 的 探索 和实 践 。
一
而 不 是 学 生 本 身 的差 异 ,大 多数 学 生 若 有 适 合 自己 的
强 调 学 生 自我 学 习 和 自我 评 价 。 ( ) 办 学 形 式 的 灵 活 4
、
工 学 结 合 的课 程 模 式 是 高职 教 育 改 革 的 必 然
趋 势
所 谓 课 程 模 式 是 指 在 一 定 教 育 思 想 指 导 下 , 根 据 教 育 性 质 、教 育 类 型 和教 育 对 象 的 特 定 需 求 ,逐 渐 形
多样 性 和严 格 的科 学管 理 。 ME ( d l fE lybe S i) 意 为 模 块 式 技 S Moue O mpoal kl s 1 能培 训 ,是 国际 劳 工 组 织 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8 0年
皿
成 的 课 程 设 置 、课 程 编 制 和 课 程 实 施 方 式 的结 构 体 系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突破 口 ,对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具 有 重 大 的 战 略 意 义 。要 积 极 推 行 与 生 产 劳 动 和 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学 习 模 式 ,把 工学 结 合 作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重 要 切 入 点 ,带 动 专 业 调 整 与 建设 ,引 导 课 程 设 置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课 程 改革 要 体 现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工作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第2 8卷
TECHNOLOGI CAL DEVEL OPMENT OF ENTERPRI E S
20 0 9年 1 0月
0c .O0 t2 9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 工作 管理 的创 新与实践
胡 利
( 湖南科 技职业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 0 ) 10 4
A b t a t “h tc n lg u in sr c : te e h oo y no ” i te h g e v c t n l e u ain efcie p ro n l tann p t r , b t s h ih r o ai a d c t fe tv e sn e rii g o o at n e u
smutn o sy lo a e h q ai c l g s n u ie st s h su e t d oo ia wok o r g h n w q e to . i la e u l as g v t e u l y ol e a d nv rii t e t d n ie lgc l t e e r t b i te e n u sin
按照高职教学大纲要求 , 学生 的实践教育环节的应达 结合” 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管理 的创新与实践 , 合 。 到 总教学时数的百分 之 4%一 5 有 的实践性很强 的专 5 5 %, 有 着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
业甚至要求达到 6 %以上。 0 因此 , 我们必然有大量的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带来 的新 问题 。温家宝总理指出 :职业 教 学 生 的 思想 管 理 工 作 带来 困难 。 “ . 工作 方 法 针 对性 不 强 3 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到更加 2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蠡 蕾
度等 方面 内容几 乎没 有涉猎 。
许 : 课教 量 体的 与 峰高 堂学 评 系 革实 职 质价 改 践
V卷 1 第, N o O J 第期 . . 1 1 2
时 ,也忽视 了学 生在 课堂 教学质 量评 价 的关键 地位 ,对学
师 教 学 设 计 和 教 学 内 容 基 础 上 ,再 深 入 课 堂 听 课 。这 种 督
二是 对 教 师 课 堂 教 学质 量 全 面 评 价 。工 学 结 合模 式 础 上 ,教 学督 导增 加指定 听课 的课 堂教 学督 导环节 ,即听
从 项 目的选 取 、 到 教 学 情 境 的 设 计 、再 到 教 学 方 法 的选 用 导方式 有利 于对 教师 是否 实现教 学 目标及 教学设 计 的合 理
教学质量评 价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包括 以下两个方 面 :
一
二是 以系统 论 为指 导 ,理顺 督 导 与 教师 之 间 的关 系 ,
是 突 出对 学 生 学 习 质 量 的 评 价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由教 营 造和谐 的评 价 氛 围。教 学督 导 以先 进 的 高职教 育 理念 、
等 都 需要 教 师有 较 高 的设 计 能力 ;在 学 生 分组 学 习过 程 性做 出更 准确 的评价 和指 导 ,有利 于对 课堂 教学 改革深 层
中 。既要 使 学生 有较 高 的 积极性 ,又要 保 证 良好 的秩 序 ,
还 要兼 顾 教 学安 全 ,这 需要 教 师 具 有 较 高 的 教学 组 织 能
次 问题 展 开 专 项 督 导 。
四 是 以控 制 论 为 指 导 ,使 评 价 结 果 得 到有 效 合 理 利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高职工科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考
Te c i g Reo m / u Ha , h n in n ahn fr /F o Z a g Ja mi
Ab t a t h s r c e r m t e ih r o  ̄i n l d c t n s r c T i at l f i o h h g e v c o a e u ai o
p o u t n a d ma a e n f h g e o a in l e g n e i g r d c i n n g me t o ih r v c t a n i e r o o n r d ae l a o r ci lwr n e u r me t f a i t , g a u t s a ge m fp a t a i i g r q ie n s o bl y c t i t i a e x o n s t e b sc c n e t n o sy i i n l ss h sp p r e p u d h a i o c p i f” tl t a a y i o sc
效 率
十分有利于他们在职场 的快速成长 。
1授 课 中应重 点 阐明实 用文体 的 基本构 思 逻辑
应用写作
关键 词 高 职 工 科 学 生
高职工科专业毕业生难 以写好实用文体 的主要原因有 两方面 : 一是他们没有足够 的社会 阅历 和工作阅历 , 无法针
对工作 问题形成解决 的思 路 ;二是他们不甚 清楚工作 中的
Th n i t e i k ng h Emp o m e t Ore t d l y n - i n e Hi h r g e Vo a i n l c to a
Te h o o y c n l g Th Co r e f Ap l d e u s o p i W rtn Cl s r o e ii g a s o m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教 育 部 关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量 的若 干 意 见》提 出把 “ 学结 合 ” 工 作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重 要 切 入 点 ,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理 念 的 重 大 这 变革 。“ 学 结合 ”简 单来 讲 就是 以就 业为 工 导 向 , 强 校 企 合 作 , 加 学 生 的 实 践 经 加 增 验 , 而 培 养 出 更 多 的 具 有 高 等 技 术 的 应 从 用 型 专 门 人 才 和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的人 才 。 在 工 学 结 合 的 前 提 要 求 下 , 行 高 职 现 教育 中的 基 础 课程 面临 着严 峻 的 挑 战 。本 文就 高 职 教 育 中 的 工程 力学 课 程 的 改 革 谈 点看 法 。 工 程 力 学 是 工 科 院 校 一 门重 要 的 专业 基 础 课 , 高职 院 校 也 不 例 外 。 工 程 力学 在 理 论 性 较 强 , 工程 结 构 的设 计 具 有 重 要 对 的 指 导 作 用 。 然 而 , 是 因为 它 有 较 强 的 正 理 论 指导 性 , 践性 相 对 处 于 弱 势 , 实 且在 后 续 课 程 中 的应 用 比 较 零 散 , 学 生 觉 得 学 使 不学 工程 力学 并 不 重要 , 外 , 工 程 力学 另 在 中作 为 知 识 所 认 识 的物 体 图形 和 物 体 的 实 际形 状相 距 甚远 。显 然 , 是 不利 于 “ 学 这 工 结 合 ”的 , 不利 于 培养 具有 高 素 质 、高 能 更 力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因此 , 职 工 程 力学 课 高 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不容缓。 刻 现 行 高 职 教 育 中 工 程 力 学 课 教 学 基 本 上 局 限于 教 室 , 由于理 论 性 较 强 , 本运 算 基 繁 琐 , 条 件 的 学 校 利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给 学 有 生播 放 理 想 状 态 下 的 实物 图或 动态 的理 想 构件的运动过程 , 在一 定程度上 激发 了 这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当面 对 繁 琐 的 数 学 运 但 算时 , 多媒 体 就 失 去 了 它 的 吸 引 力 , 数 学 而 运 算 是 工 程 力 学 的 一项 基 本 要 求 , 有 了 没 数 字 运 算 , 程 力 学也 就 失 去 了筋 骨 , 去 工 失 了存 在 的 意 义 。 面 对 矛 盾 , 人 有 以 下 几 本 点建议 , 同仁商榷。 和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学会关 心 、 学会创造 , 而其核 心和基础 是学会创造 。 收效甚微 , 了少数成功案例外 , 除 工学结合的整体情况并不理想 。 主要 生存 、 表 现 在 以下 几 方 面 : 3 工学结合弥 补了学校教育功 能的不足 _ 3 工学结合模 式很好 地加强 了产、 研三者之间的合作 , 学、 弥补 了学 () 1从广度看 , 还停 留在个别 的专业试点上 . 它多数专业还是 而其 停 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 r 校教育功能的不足 , 将学校 与产业 、 科研单位有 机结合起来 . 以课 堂 把 () 2 从深度看 , 仍然停 留在表层形式上。 大多数学校虽然成立专业 传播 间接 知识 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 与直接获取 实践 经验 、 能力为主 的 这样 , 学校 、 教师 、 学生 指导委员会 , 但专业培养计 划都是 以学校为主制 定的 . 课程设 置和 内 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 合于学生 的培 养过程 中。 容也 以理论教学为主 . 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 与社会 、 企业 建立起 广泛的联 系 . 学生也有 了一 个学以致用 , 实践创新 () 3 在企业参与方面 , 大多数都是学校的单方热情 , 乏企业 的积 的舞 台。 缺 比如 . 学生通 过顶岗劳动 . 在与社会进行 广泛交流 的过程 中获 极参与和稳定的工学结合 的长效机制 得 知识 、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
4以 工 学 结 合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措 施 .
41调整 教学计 划 . 按 照加强“ 两基 ” 实验和实训 教学与课堂 教学并重 、 、 突出专业与 综 合能力训练 ( 课堂教学 实训化 。 践教学进课 堂) 实 的要求 , 对现有课 程进 行整合 ; 减少理论课 、 某些公共课 的课时 , 增加实训课程 ; 调整专 业课 中的理论性课程 和实践性课程 的比例 。 42 .调整教 学内容 在理 论性课程和 实践性课程 中 , 增加实用 性内容 : 鼓励 和推广案 例 教学 . 提倡灵活安排 案例教学 , 以截取教材 中一章 、 教学 , 可 一节 扩 大为案例教学 . 可在教学计划 中插入若干课 时的案例教 学 : 也 或在实 习、 实训 中安 排若 干课 时的案 例教学 : 或邀请兼 职的经营管理人员 、 工 程技术人 员讲授案例课 程。
关于高职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论 讨 论 就 这 么 定 了 . 些 可 能 去 参 考本 科 院校 的 . 至 就 直接 照 搬 。 有 甚 这 的环 境 ; 范操 作 规 程 和 管 理 制 度 等 。 规 样 要 实 现 培 养 学 生 的技 术 应 用 能 力 目标 是 很 难 的 。 32 筹 建 新 的 实 验 实 训 室 , 成 系 列 实 践 基 地 的建 设 . 完
【 摘 要】 高职 院校里 实践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着, 在 无论是从 实践的硬件条件还软件条件来说, 在这 方面还是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 文是 本
以 已立 项 的教 改 项 目为 出发 点 , 计 算机 专业 为 例 , 专 业 实践 教 学 体 系、 以 从 实践 教 学 内容 、 内实验 实 训 室 的建 设 与 管 理 、 师 队伍 的 建设 和 校 校 教 外 实训 基 地 的 建设 等 多个 方 面 对 高职 专业 在 工 学 结合 模 式 下 实践 教 学 改 革进 行 了研 究和探 讨 。
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 不 同 于 中职 教 育 , 职 教 育 中 的 实 践 教 学 的 主要 也 高
目的 是 培养 学 生 的技 术应 用 能 力 ,应 在 教 学计 划 中 占 有 较大 比 例 , 在 高职教育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尤其是实践教学要与工学结合紧密 件 联 系 . 是 真 正 的 实 现 了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的 理 念 和 思 想 , 者 就 高 职 计 才 笔
为 了适 应 社 会
根 据 这 一 目标 。 且 要 实 现 这样 的 目标 应 该 规 范 专业 实 践 教 学 体 和 培 养 学 生 的 需 要 . 成 特 色鲜 明 、 技 方
系,作为计算机专业 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 以 r 应用型专家为主体的 实 践 环 节 教 学 基 地 , 成 本 专 业 系 列 实 验 室 、 列 实 训 室 和 系 列 实 训 r 形 系 计 算 机 专 业 指导 委 员 会 和 在 行 内企 业 有 经 验 的 人 士 . 起 和 教 师 来 进 基 地 。 而 发挥 整 体 培 养 优 势 . 一 从 完成 本专 业 所 有 必 要 的 技 能 训 练 . 为 成
工学结合模式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
创 新元 素 的机会 ,而借 助 与这 些创 新元 素 展开 更 深入 的
互 动 ,则可 以不断 提升 自己的创新 能力 。
借 助 这 些 主题 任 务 型 活 动 ,平 台实 现 了对 高 校 内 外 创 新 元 素 的 凝 聚 与 整 合 , 而创 新 元 素 的凝 聚 与整 合
又 引 发 了更 强 烈 的互 动与 更深 入 的合 作 ,在 强 烈 的互
动 与 深 入 的合 作 过 程 中 .高 校 学 生 不 断 锤 炼 自己 的创
■
对于高 校来 说 ,通过 这 些 主题 任务 型 活动 一来 实现 了校
内 创 新 元 素 的 有 效 整 合 ,二 来 与校 外 创 新 元 素 建 立 了 良 好 的 联 系 ,这 样 无 论 是 教 师 还 是 学 生 ,都 有 了 接 触 更 多
1通 过 各类 主 题 任 务 型 活 动 逐 渐 建 立 开 放 的正 面 . 形 象 ,进 而 为平 台积聚 人气 .引 导各类 创新 元 素流 向平
新 思 维 、 创 新 执 行 力 及 努 力 方 向 。 平 台 越 开 放 , 平 台 整 合 和 凝 聚 的 创 新 元 素 也 越 多 ,平 台 的 互 动 也 越 强 烈 , 对学 生 创 新 能力 培 养 的推 动力 也 越 强 。
参考 文 献 : [ ]杨 治 华 , 钱 军 . 创 新 人 才 的 特 点 看 高 校 创 新 体 系 1 从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开 始 由 以 规 模 发 展 为 主 转 入 以 质 量 提 升 为 主 的 发 展 阶 段 。 l ‘ 件 明 确 提 m , “ 强 素 质 6 文 加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在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
这就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而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与普通教育趋同的现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针对性。
此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国职业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
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一)优化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拓展课程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拓展的需求。
(二)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引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
高职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务驱动 、 目导向、 岗实习等有 利于增 强学生能力的教 学模式” 项 顶 对工科类学生能够提供更 多机会 。但 对于诸 如
会 计 、 场 营销 、 店 管 理 等 管理 类 专 业 学 生 , 市 酒 因职 业特 点 复 杂 、 作 随机 性 大 、 度 较 高 、 场 容 量 有 限 等 原 因 , 操 难 市
高 职 管 理 类 学 生 实 训 条 件 和 理 工 类 学 生 比 较 , 在 很 大不 同。首 先 , 学结 合 最 初 目的是 为 存 工
作 一线 技工 , 了达到 共赢 而进 行 的有益 结合 。而 为 管 理类 学科 实 训 设备 要 求 较低 ,开设 管 理 类课 程
名 会 计 类专 业 学 生在 成 本核 算 实 训 中 ,即使 企
线实 践 , 复性 劳动 大 大多 于创 造性工 作 。而管理 正 给 企业 带 来 效益 。管 理类 专 业 实训 面 临 着难 以 重 类课 程 实训 创 造性 学 习 多 于重 复性 劳 作 ,如 营销 考 核 等 困境 ,企 业 也 不 易真 正 出 于对 学生 负责 角 专业 , 销 策 划从 设 计 、 施 、 果 评 定 等 实 训 环 度 , 营 实 效 给管 理类 学生 提供 实训 机 会 。
具 提 育 与用 人单 位 需 求之 间的 差距 、提高 学 生 的就 业 操 作 一线 工 , 有 岗位 要 求 高 、 供 岗位 较少 等特 以能力 培养 为 核 心 ” 的职 业 教 育理 念 , 适应 社 会 敢 也 不愿 意 把关 系到 企业 发 展 、涉 及 到企 业 机 密 是
学 校不 需 投入 大 量实 训 设 备 ,校 内 实训 条 件 容 易 则 , 害企 业利 益 。企业 提 供实 训 基 地 目的 , 损 不仅 满 足要 求 ; 次 , 其 理工 类 学 生实 训 多 为生 产 操作 一 仅 是 为 了 给学 生一 次 练 习机 会 ,而是 希 望 能够 真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统 的一张试卷 、 百分制考 核难 以符合 高职院校人 才 培 养的需 要 ,考核 方式 和考 核形 式应 采用过 程考
核, 实行等级制 。考核形式 的改变促进 了教学方式 的转 变 , “ 为 工学 结合 ” 实训 教学工作 的开展奠定 了
基础 。
般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 3 、在实验 实训 和实 习条 件建设上 突 出真 实职 业环境 的“ 教学做” 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的实施 要求 将学 生 的学 习过程 与工 作过 程归结 出专业人 才的知 识 、 力与 素质结 构要求 。 成 与 岗位 工作 对 接 的 能 形
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要制订校企合作 的 长效运行机制 。 实现 与企业共 同管理 人才培养 的过 程, 提高企业 参与人才 培养的主 动性 和积极性 。这 就对教 学管理 提 出建立 灵 活 的教 学 管理制 度 的新 要求 , 以适 应这种模 式运行的需要。 2 在 教学 团队 管 理上 要 求 突 出 “ 、 专兼 结合 ” 工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实施 需要 一支 “ 专兼 结 合 ”的教学 团 队。 因此 ,对 教学 团队 的管理方 式 要发生 变化 ,一 是要研 究采 取什 么 方式 ,将企 业 中的能 工巧 匠和 技术 与管 理骨 干聘请 到 学校 来承 担主要 实践技 能课 的教 学 ,并解 决 企业人 员企 业 工作 与教学 任务 之 间的矛 盾 :二是 要研究 用 什么
练职业 动手能力 , 教师 的职责更 多的是训练学生 。 4 公共课教 学改革 。为便 于院 系开 展“ 、 工学 结
能养成 、 项核心 技能形 成 、 专 职业 环 境下 的综 合职 业技 能培养 ” 的职业技 能形 成 内在要 求 , 建立 校 内 生产性 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 机衔 接与 融通 的教 学环境 , 实现“ 教学做 ” 一体化 , 教师在做 中教 , 学生 在做 中学 。 4 在教学管理模 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 。工学结 、 合人才 培养模式 的实施 具有很 强的灵活性 , 要求我 们要创 新 以学分 制及 弹性 学制 为核 心 的一 系列教 学管理 制度 , 实行柔性 管理 。一 是 当前 高职教育 以 真实 ( 企业 ) 工作 任务 为载 体 的工学 结合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 . 面推 动课程 体 系 、 学 内容及 其教 全 教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职 业教育 的 教学 应 以情 境 教学 为主 。 因此 ,开 发 与现 代 职业教 育 教学 思想 相适 应的学 习环 境 ,构建真 (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高职教育的培 养 目标 、课 实 的教 学情境 ,是职业 院校课程 改革必须 关注的 问题 。 1 程 设置 和教 学 内容 必须 以就 业为 导 向 ,适 应社 会需 求 其教 学环 境应 具 备教 室与 车 间互 “ 搬” 的意义 。改造 的变化 ,而 且还要 有一 定 的前 瞻性 。 教学情境 ,打破单一 的学 习模式 、课堂化 教学环境 ,创
是 灵魂 ,项 目课 程开发是 前提 ,教 学条件 改善是基础 , 与知识 、态度 与情感 。作 为 教学 目标 ,职业 能力 应贯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是 核 心 ,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是 关 键 . 科 学 机 穿于整个课 程体 系 ,努力 实现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 结合 。 制 建 立是保 证 。 与实 践对 接 ,因材 施教 ,小 步履密 台阶快节 奏是 教学 关键 词 :高 职教 育 ;工作过 程 ;课 程 改革 ;思考 中遵 循 的原则 。 ( 3)以工作任 务为 线索 。项 目课程教学 内容 的设 基于 工作 过程课 程 改革 ,是 以工作 任务 为 引领设 计 必须 与职 业 岗位 工作任务相 匹配 ,立足于工 作任务 , 置课程体系 ,其显著特征是 :任务引领 ,过程导 向;学 构建行 动 化学 习项 目,提 高 职业 能 力。项 目课程 既不 做一 体 ,理实结合 ;动态变 化 ,适应市 场 ;能力 为本 , 等于技 能课程 ,也不能等 同纯任务 的 MES课程 。 强 化技 能 ;师生互 动 ,教学 高效 。 由于这 种课程 改 革 ( 4)以工作 过程 为基础 。项 目课程 的开 发、营造 在 高职教 育改 革 中处 于 肯定地 位 且具备 可操 作性 ,其 职业环境 以及组 织课程教学 ,都要 以工作过程 为基础 , 价 值 已获得 了社会 的普遍 认 可 ,开 发 与实施 已经如火 突 出 “ 务 中心 ”和 “ 境 中心 ” 任 情 。 如 荼地展 开 ,其进 展 已经成 为衡量 一个 专 业是否 成 熟 ( 5)以工学 结合 为基本 特征 。学 习过程和 工作过 程结 合 ,学 习的 同时 交叉进 行企 业 实践 。学 中做 ,做 的重要 砝码 。 怀化 职业 技术学 院 电类 专业通 过对 电子线 路装 中学 ,学 做一 体 。在学 校是 学生 ,在 企业 是工 人 ,从 接 与分析 ) ( ) 单片机应用 ) 、( )和 ( 《 电气控 制与 PLC) )等 部分对 接 到完 全对 口。 专 业课程 实施 项 目法 教 学改革 ,教学效 果 明显 。激 发 2. 基于工作过 程 的课 程开 发流程 了学生学 习 兴趣 ,对 学 生 自身能 力 的发展 以及对 职 业 社 会需 求调 查—— 工作 任务 分 析——行 动 领域归 岗位 的适 应性 具 有 巨大 的推 动 作用 。 以就 业为 导 向 , 纳一 一 习领 域课 程结 构开 发一 学 习情 景 ( 学 一 课程 内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的基于 工作过程 的课程 改革 的实施 , 容 )设计 ——教 材 开发—— 教 学组 织 实施和 分析 。从 还有 诸多 问题需 要解决 ,且有待于在 实践 中不断探索 。 工与学 的 目标对 接到行动 对接 、模 式对接 、环 境对接 , 最 终获得 对接 成 果 。 教 学观 念 的转 变是 课程 教 学改 革 的灵魂 3. 习情景 ( 程 内容 )设 计创 新原 则 学 课 基 于工 作过程 的教 学改革 ,其主 体应 该是职 业 教 学 习情景 ( 课程 内容 )设计 ,应 “ ”企 业到学 搬 师 和企 业专 家 ,企 业 专家必 须深度 参 与 ,才能 主动 适 校 ,即模仿企业的实 际生产操作情境 ,按 照真实性 、综 应 市场 经济 的需 求。其 导 向是零 距离就 业 ,改变 过 去 合性 、实用性 、可操 作性 和创新 性 原则进 行 。在实施 以学科 为导 向的课 程设 置 , 以工 作任 务为 核心组 织 教 课程 改革 前应 该进 行 充分 的调 查研 究 ,在 项 目设置 中 学 内容 。 当然 ,这 并 非意 味着这 种课 程不 包含 知识 和 应体 现创新能 力的培养 ,与企 业共 同研 制和开发项 目, 技 能 ,而是把知识 和技能 作为完成任务 所需要 的条件 , 增设 相 关拓展 项 目内容 。 在 完成 工作任 务 的过程 中引导学 生去建 构 。教师 应 不 课 程 项 目可 以是 一 个 完 整 的 产 品 ,也 可 以 是产 断学习 ,在教学 中坚持 以服务为宗 旨,以学 生为主体 , 品 中的 一 部 分 。项 目教 学 的最 终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以素质 能力 为本位 的 职业教 育课 程改 革 的新理念 。职 职业 能 力 ,项 目设 计 应从 小到 大 ,从简 单到综 合 。项 业 教育 课程 改革 的重点 是重 构课程 体 系 ,重组 教学 内 目不 一 定完 全来 自企 业 ,只要达 到 教学 目的 ,模 拟项 容 ;转变教学方 式 ,构建 以任务驱动 ,学生 主动参 与 , 目也 可 以 。从 工 作 出发 ,选择相 关 知识 内容 并确定相 融 “ 、学 、做 ”为一体 的教学方 式 。创建 教学 情境 , 应 技 术 。 教 创 设 与 工作 实 境 接 近 的 教 学 环 境 ,实 现 学 习 和 工 作 三 、教 学 条件 的 改善 是课 程教 学 改革 的基础 “ 距离 ”对接 。 零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商业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为例
叶培 群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高职 高专 实践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G7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1 0 —相结合 的教育模式 。即学生 在学校学习期间 , 既要在学校接受与 职业 相关 的理论教育 , 又要 在 实 训 基 地 进 行 相 应 的职 业 技 能 训I 练 ,还 要 在 行 业 所 属 企 业 中 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 业。 在“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 建立 “ 教学做一体化 ” 的教学体 系 , 进行行动导 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 能 把对学生综 合能力 的培养贯穿 始终 ,达到能够通过专业 知识和 专 业技能解 决实际 问题 , 使学 生具有创 新精神 、 实践精神 , 具 有 社会适 应能力 和竞争力 。 据调查 , 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 养 方案中基本都有关 于实践教 学体 系的描述 ,但在实 际教 学应 用 中如何将单纯 的文 字描述转 化成 实践效果不是 易事 。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学 院工商管理类 专业虽然按照高职教育理念 改革 的要求设 置 了实践教学体 系 ,实践教学课时在总学 时中的 比例理论上达到 了 5 0 %, 但 实训实习环节 的实施却 不尽 完善 , 存 在 着 以下 问题 : 1 .实践 教学课程 标准不完 备 ,实践 教学 的指 导教材质量不 佳。 根据对笔者所在高职学 院相关教师的访谈调查 , 目前实践教 学 主要是 以实践教学大纲作为指导 ,实践教学的指导教材 主要 是外购教材 和 自编讲义 , 实践课程开发存在不足。 2 . 实践教学环节控制不力。 课 内实训 环节 没能得 到很好 的体 现, 存在大量的理论 教学的痕 迹。 整周实训环 节的顶 岗实习分散 实 习的学生数较 多 , 实 习监控 和实习评价流于形式 , 实 习效果未 达到最佳 。 3 . 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 教学方法的应 用差 不多。 校 内外实 习 基地 的利用率不 高 ,校外实习基地 的兼 职教 师在实践教学 中发 挥 的作用不 明显 。 要改革现有 的实践教学 内容和实践教学 方式 ,就要从具体 课程着手进行再造 ,使得 一方面实践教学 内容以专业 岗位工作 标准 为主线 , 另一方面实践 教学方式 能真 正体现 “ 工 学结合 ” 人 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 二、 高职 工商管理类 专业具体课程 实践教学 改革措施 《 商业 企业 班组管理》 课程是笔者所在高 职高专学院工商企 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1 . 按照行动导 向 、 教 学做 一体化 的思路进行课程 内容设计 。 专业与校企合作企业扬州 世纪联华超市共 同开发课 程体系与教 学 内容 , 从 岗位 任务和 岗位 能力 出发 , 通 过充分研 讨 , 基 于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更新与进步,并逐渐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前进。
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对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探索路径,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大力度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一、“工学结合”简介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所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点在于对职业人才的培养。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对职业人才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生产前线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
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如下:①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实践,取得双重收获。
②学校与企业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
③学校与企业之间属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④学校对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与成效密切关注。
⑤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工作中,需要同时考核学习情况与实践表现,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考核。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问题
1.教学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工学结合”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统筹安排、共同组织。
因企业的加入,使得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巨大转变。
另外,为了提升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整,这导致工学顺序发生改变,管理起来存在较大难度。
2.双师队伍建设不足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通常需要专业教师进入车间进行实际指导,这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进入企业实际指导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3.教学评价欠全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高职学生被分散到不同的企业岗位,因此,无法运用统一的考核標准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
就当前而言,许多高职
院校选择在实习末期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导致“工学结合”的教育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策略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职教学管理改革中,应进一步贯彻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以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为基础的校内实训基地,促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紧密结合。
通过校企双方的有力合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建设价值,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
2.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团队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双师队伍的支持。
因此,必须强化教师专业训练与素质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团队。
高职院校应为教师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教师能够通过具体实践与接触,对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获得深入了解,并为教学实践做指导。
3.改进学生考核机制
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查与评价中,应避免片面性,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了解其通过实训获得哪些经验,且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予以鼓励,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在具体评价中,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关注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考查学习成效的同时,注重其能力发展。
高职教学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致力于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大力培养。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大力培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吴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5-97.
张忠海,李春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