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合集下载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作者:王云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玛丽•雪莱 (Mary Shelley)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小说。

由于其蕴含多重深刻的主题,作为丰富想象和警世预言的结合体,历来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作者试分析该小说的浪漫特色和哥特“崇高”魅力,并尝试揭示与解读玛丽•雪莱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的对当时英国社会黑暗现状的批判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浪漫式哥特小说;社会批判;女性主义思想作者简介:王云云(1991.2-),女,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3引言:玛丽•雪莱,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她不仅是闻名世界的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任妻子,还是伦敦哲学家、政治家威廉•葛德文和著名女权运动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儿,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修养。

玛丽所著《弗兰肯斯坦》作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将英国哥特式小说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问世以来,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以多种艺术形式被搬上荧幕,其中“人造怪人,反被其害”的恐怖情节在西方已经家喻户晓,该书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名字Frankenstein也被收录进现代英语词汇,成为“作法自毙的人”的代名词。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起源于玛丽同丈夫雪莱、友人拜伦的一个约定。

1816年夏天,三人在日内瓦郊游闲谈中约定每人根据超自然现象写一个恐怖故事,雪莱和拜伦由于纵情于阿尔卑斯山的壮丽景色而浑然忘却了他们关于鬼怪的幻想,而玛丽却在梦中文思泉涌,完成了这一旷世之作《弗兰肯斯坦》。

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出于盲目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沉迷于探究生命奥秘的科学实验中,他运用死人尸体拼制成了一个巨人,并用电击使其获得了生命。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一、奇幻元素在《弗兰肯斯坦》中,有大量的奇幻元素,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科学与奇幻的有机融合。

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创造物——一个生命人造体,就是科学与奇幻的完美结合。

一方面,弗兰肯斯坦博士利用科学手段和知识,完成了他的人造生命,展示了人类科学的伟大和进步;另一方面,这个生命人造体是由死人肢体拼凑而成,这样的创造过程又涉及到奇幻元素,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除此之外,《弗兰肯斯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奇幻元素,比如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疯狂和怪异、怪物的超自然力量和无所畏惧等等。

这些奇幻元素使小说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

二、奇幻叙事手法《弗兰肯斯坦》的奇幻叙事手法也值得探讨。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新奇和富有创意。

小说以破碎的形式展现,从弗兰肯斯坦博士的信件、日记以及怪物的叙述等多个角度展开,引人入胜。

此外,小说的叙述方式也从前往后逐步发展变化到逆向、回溯、支线等不同的叙事手法,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奇幻性。

三、奇幻主题《弗兰肯斯坦》中最为突出的奇幻主题是生命与复活。

小说让人们思考有关拯救生命的道德与科学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复活的渴求。

弗兰肯斯坦博士创造生命的过程和怪物的复活均涉及到奇幻主题的探讨。

小说也从怪物的角度来展示了社会对异类的歧视和排斥。

此外,小说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描写同样具有奇幻主题的意味。

怪物对于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爱、渴求,以及他与人类之间的感情矛盾都是奇幻主题的表现。

这些主题的探讨,使得小说远比一般的科幻小说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

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

高等教育30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科幻小说是一种依靠想象而产生的文学形式,试图将人与由科学描述出来的宇宙新法则,以及由技术揭示出来的宇宙可能性联系在一起。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为例子,分析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等。

一、英美现代科幻小说的思想内容分析科幻小说主要是以幻想性为主要特点,幻想性也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性基础,与同时期社会思潮、文学流派都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就物质层面上来说,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给人们带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与便利;与此同时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被破坏,启蒙运动唤醒的理性主义建立出的社会政治制度备受诟病。

在这个时期玛丽·雪莱创作出“怪物”的形象,其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而这个怪物又与人类为敌,充分展现出人们在理想主义曙光影响下对科学技术的本能抗拒,以及对科学技术的产生恐惧心理。

《弗兰克斯坦》摒弃了过度夸张的神秘元素,使得故事结局有了更加逻辑性的解释。

在19世纪初期,玛丽·雪莱《弗兰克斯坦》有着十分厚重的哥特式感伤主义文学特点。

作品内容中营造出阴郁色调与神秘气氛,弥漫着恐怖的哥特式气息。

科幻小说的作品一般以幻想性见长,其与各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社会现实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科幻小说的叙事内容、风格、思想主题等发展变化与文学发展规律是相符合的。

英美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主要是有“暴力”与“恐怖”,思想主题上揭示社会、政治、教会以及道德上的邪恶,探索人性中道德上的阴暗面。

其内容主要是以城堡、荒野或者是废墟为背景,故事多发生在中世纪,古诗清洁也多充斥着凶杀、暴力、强奸、乱伦复仇等恐怖的情节,有的还会有鬼怪精灵、超自然想象等,故事整体气氛比较阴森、恐怖、神秘,还有着的悬念色彩,基本上都是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主体冲突。

二、以《弗兰克斯坦》为例,分析哥特式因素《弗兰克斯坦》不仅有着明显的哥特式因素,还有着一些说教的因素。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_以_弗兰肯斯坦_和_搜神记_为例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_以_弗兰肯斯坦_和_搜神记_为例

2009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9第38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38Sup.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李文静(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 要: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

英国哥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使得它们在怪诞情节、恐怖氛围、深刻主题、各色人物、叙事视角等方面具有了某些共同审美特征。

关键词:英国哥特小说;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弗兰肯斯坦》;《搜神记》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9)Sup.-0289-03收稿日期:2009-03-07作者简介:李文静,女,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信仰、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人类各民族便孕育出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

作为各民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在人类文学创作中,鬼怪小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学表现形态。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就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鬼怪小说。

英国哥特小说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被称之为黑色小说。

在我国,魏晋六朝时期是志怪小说的繁荣时期。

虽然两者在时间上相差了1000多年,但是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它们具有相似的历史境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性。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对比研究英国歌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在情节、环境、主题、人物和叙事这5个方面的相似性。

[1]12一、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形成的历史背景 经过17世纪的动荡,英国社会跨入相对稳定的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文学大力提倡新古典主义和理性精神。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权威资料]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权威资料]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摘要:《弗兰肯斯坦》作为哥特小说的代表,以怪物导演暴力凶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为主线。

用人造人报复社会这一渎神题材为主要内容,震撼了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然而,深究作品的意味,却不难发现在血腥的外表下隐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

以及因此带来的强烈悲剧意味。

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三位主要角色形象命运,以及诞生这种形象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揭示《弗》中悲剧意味的形成原因。

怪物的命运性悲剧、弗兰肯斯坦的现代普罗米修斯悲剧、女性的性别悲剧作为本文主要论证的三大方面,也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悲剧。

关键词:悲剧命运普罗米修斯女性《弗兰肯斯坦》诞垂生于19世纪初,是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的第三部作品,作为英国哥特小说滥觞时期的产物。

它以情节怪诞和视角独特而大获成功,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历被诸如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多种类型的文学奉为鼻祖或圭臬。

同时更成为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典范,诞生了无数衍生作品,成为欧美最深人人心的恐怖形象,在银幕上大放光彩。

小说以墓穴,实验室,陡崖,冰天雪地等异化环境为人物重要活动场所,极渲染恐怖阴森气氛之能事,融人了创造生命的科学实验的大胆奇幻情节,以怪物导演暴力凶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为主线,用人造人报复社会这一渎神题材为主要内容,震撼了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然而,深究作品的意味,却不难发现在血腥的外表下隐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以及因此带来的强烈悲剧意味。

怪物的命运性悲剧可回溯到怪物的身世,他无父无母,诞生于死尸拼接通电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身体部件来源于墓地,生命原动力也非上帝赐予(这一点是整部小说渎神氛围的源头),而是被滥用的科学和人类自以为是狂妄,在基督教社会他是一件纯粹非法的产物,再加上恶心的外表:“他那黄皮肤勉强覆盖住皮下的肌肉和血管,一头软飘飘的黑发油亮发光,一口牙齿白如珍珠,这乌发皓齿尽管漂亮可配上他的眼睛,脸色嘴唇那可真吓人!那两只眼睛湿漉漉的,与它容身的眼窝颜色几乎一样,黄里泛白,他脸色枯黄,两片嘴唇直僵僵的,黑不溜秋。

论_弗兰肯斯坦_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论_弗兰肯斯坦_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收稿日期 " ,%%&*%.*%( ( $/-(* ), 男, 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作者简介" 王永志
・ ・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
二、 《 弗兰肯斯坦》 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 由于 《 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 森、 神秘、 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 暴力和悬念的情 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但同时《 弗兰肯斯 坦》 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因为, 它无处不 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 的关注。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 的先驱, 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 我们是否可 以认为 《 弗 兰 肯 斯 坦 》一 书 既 充 满 了 传 统 哥 特 小 说 的 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 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 响《 , 弗兰肯斯 坦》 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 小说根植于传统哥特 小说,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情感氛围、 自然环境的设置 上充分符合哥特小说传统特征。另外, 《 弗兰肯斯坦》 一书中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这些 都体现出了哥特小说的传统特征。此外, 有关生命与死 亡的小说主题,隐含的宗教色彩以及冰火交融的背景 环境, 这一切也都增加了小说的哥特式色彩。 当然, 在了解传统的哥特小说对 《 弗兰肯斯坦》的 影响的同时, 我们还要意识到把 《 弗兰肯斯坦》定义为 传统的哥特小说并非十分准确。在 《 弗兰肯斯坦》 一书 中,玛丽・雪莱摒弃了传统哥特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 取而代之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 力, 一举突破了传统哥特小说的旧框架。虽然小说中仍 然保留有一些宗教气息,但其情节已完全脱离了宗教 主题而转入了现实世界。这部小说向着现实主义小说 的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促使哥特小说由一种 主导文学类型发展成其它文学类型中的基本要素, 其 影响是多方面的、 深远的。 首先,本书不仅含有哥特因素而且还含有说教小 说因素。因为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与生活在 社会中的人类之间的不同,提供了像小说中的怪人那 样的范例,展示了人类在不被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如何 去生存和发展。在作品中, 作者对受男性统治、 财产权 力分配不均衡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抨击。于是传统哥特 小说的主题 ( 正义与邪恶之战)在 《 弗兰肯斯坦》中被 改变了, 小说向着现实主义迈进了。 第二, 虽然小说中依然还有一些隐含的宗教色彩, 但它描绘的却是一个无鬼神,无超自然事物的现实故 事。萦绕在主人公的梦魇中的是令人作呕的蠕虫, 而非 传统哥特小说中的恶魔。同时这些梦魇也并非是出于 神迹, 而是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写照。与传 统的哥特小说不同, 《 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发生在现 实世界中, 事件的发生是由科学手段的进步所引起的。 小说因此拥有一些 &* 世纪现实小说的特征, 也就是不 再充满着鬼神、 理想主义、 超自然力量和宗教因素, 而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摘要:《弗兰肯斯坦》体现了反映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恶和善的较量,还有道德探索。

因果报应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部小说中的灵异色彩通过怪物形象、人鬼矛盾等,有了细致的描写。

哥特小说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含有丰富的灵异色彩。

“哥特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

①通过阅读哥特小说,我们既能获得惊险情节带来的刺激,感受大量的灵异色彩,又能探寻那种痛苦、彷徨心理的描写。

一、人鬼相通的怪诞《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来自创造者弗兰肯斯坦,这个怪物不同于其他魔鬼,它并非来自地狱,也无携带罪恶来到世界。

因为创造者的遗弃,它流浪在外,饱受鄙夷,内心苦闷,与人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开始报复人类。

“我的焦虑不安几乎达到顶点,我将制造生命的器具收拢过来,准备将生命的火花注入躺在我脚边的这具毫无生气的躯体之中。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雨点啪嗒啪嗒地敲打在玻璃窗上,平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我的蜡烛快要燃尽了,就在这时,借着摇曳飘忽、行将熄灭的烛光,我看到那具躯体睁开了一双暗黄色的眼睛,正大口喘着粗气;只见他身体一阵抽搐,手脚开始活动起来。

”②这是弗兰肯斯坦造物成功后的描写。

他本以为会创造出美丽的物种,然而,眼前的怪物让他“疲惫困倦,竭力想忘掉这一切。

”人鬼相通的复仇故事,便由此展开。

弗兰肯斯坦遗弃了这个怪物,但是怪物时不时在他的梦中出现,吞噬着他的安宁生活。

虽然怪物一开始没有怀着报复之心,但是在弗兰肯斯坦心里,早就视其为不祥之物和冤家,二者在心理上是相通的:弗兰肯斯坦盼望着自己造物成功,体会当“造物主”的乐趣,并且趁此机会验证自己的科学学说。

他盼望着这是一次成功的创造活动,却忘记了自己作为造物者的责任,即关爱与教育。

怪物被创造出来,外表虽然丑陋,但是内心仍是不谙世事。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经典恐怖小说。

该小说以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为主角,讲述了他狂热地追求创造生命的过程中,最终导致了灾难的故事。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科学与道德的思考。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创造了一个怪物,但他没有考虑到后果和道德伦理。

他的冷漠和自私导致了怪物的苦难和孤独。

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对道德和伦理的深思熟虑,不能只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略了对人类的负责。

其次,小说中的怪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存在,渴望得到爱和关怀,却始终被人们所排斥和恐惧。

这让我思考人类对于不同的外貌和能力的态度。

我们是否应该以貌取人,而不是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和价值?怪物的悲惨遭遇让我反思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和对待方式。

此外,小说中的描写和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丽·雪莱通过细腻的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这种氛围让我对人类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的一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加真诚和理解的关系。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也是我思考的重点之一。

人类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追求常常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追求创造生命的野心最终带来了灾难。

这让我反思个人的追求和欲望是否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避免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读完《弗兰肯斯坦》让我对科学与道德、外貌与内心、人类的阴暗面以及个人的欲望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通过恐怖和惊悚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类本质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和思考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力量,它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的情感和社会问题。

《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元素探析

《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元素探析

《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元素探析作者:史育婷来源:《老区建设》2018年第24期[提要]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继承了哥特小说的传统元素,通过人物刻画、场景描写以及暴虐叙述讲述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之间的冲突与悲剧,小说弥漫着哥特式神秘、恐怖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弗兰肯斯坦》在传统哥特元素中更强调道德上的恐惧,为哥特小说注入了现代反思,寄托了作者对现代科学工具理性下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哥特元素;恐惧[作者简介]史育婷(1981—),女,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江西南昌 330022)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发表于1818年,现已是西方文学界公认的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弗兰肯斯坦热衷探索生命起源,尝试用人体尸体以科学手段拼凑出新的智能生物,然而当他创造出的生物只不过是一个狰狞的怪物时,弗兰肯斯坦心怀恐惧,随之抛弃怪物,并因此引出系列悲剧。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是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甚至出现科学至上的价值追求。

《弗兰肯斯坦》以其惊人的前瞻察觉到科学对人文主义的冲击,小说的成功显然得益于它对科学的反思,但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可怖人物形象、惊悚的故事情节、引人追读的悬念、神秘诡异的色彩,特别是对现代科学引发的人类道德沉思,都具有明显的哥特小说特征。

一、场景描写与恐怖氛围哥特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小说中弥漫着神秘、恐怖的氛围,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人们感受到人类最原始、最强烈的恐惧情绪,在心理上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早在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成为一种小说文体时,常以荒野古堡为背景,以异形鬼怪为人物,制造神秘、阴冷、血腥等恐怖气氛。

承继哥特小说的传统元素,《弗兰肯斯坦》的恐怖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这种恐怖氛围体现在怪物的描写上。

浅议《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

浅议《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

浅议《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作者:张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4期内容摘要:哥特式小说体裁主要出现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

本文主要对小说《弗兰肯斯坦》进行研究,从其哥特式的人物、场景、故事结构以及主题等方面入手,品鉴其中的哥特式风格。

本文认为《弗兰肯斯坦》将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表现到了一个极致,可以说成为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的一种典范。

關键词:《弗兰肯斯坦》哥特式风格特征《弗兰肯斯坦》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名作,在科幻小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的时代正是哥特式小说极其盛行的时代,可以说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对《弗兰肯斯坦》的创作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1]。

本文将对《弗兰肯斯坦》的哥特式小说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哥特式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一.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废墟、古堡以及荒野是哥特式小说常用的背景,故事的主题大多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物,这类故事大量衍生的时代是在中世纪。

故事的情节大多充满暴力、血腥、乱伦、强奸、复仇等等,甚至于还有鬼怪精灵以及一些只是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超自然现象。

哥特式小说有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永远会存在一个恶魔般的人物,而这个恶魔般的人物,大多数情况下以反面人物存在于作品当中,或者直接就是故事主人公。

有趣的是,恶魔在哥特式小说中居然是同时兼具善恶的综合体,是一个界限模糊的人物。

在情节上,哥特式小说将恐怖和暴力进行极度的渲染,带给人强烈的阴暗气息;在思想上,则是将政治、社会、道德和教会上的邪恶进行披露,将人性的所有阴暗面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再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在道德方面。

可以说,哥特式小说是对人性的赤裸裸挖掘[2]。

作为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极度盛行的小说体裁,哥特式小说极力渲染阴森、神秘及恐怖的氛围,这是哥特式小说最为明显的风格特征。

第一部哥特式小说是英国瓦尔普创作的《奥特龙多堡》。

英国是哥特式小说的盛行之地,之后再慢慢流传到德国、美国等国家,形成一种哥特式小说传统。

《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科幻小说的影响

《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科幻小说的影响

《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科幻小说的影响作者:樊赏萱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玛丽·雪莱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被西方文学界誉为最杰出的哥特式小说、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作为英国恐怖科幻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弗兰肯斯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本文将这部小说与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莫洛博士的岛》进行对比,探讨其作为科幻小说鼻祖在创作手法上和小说主题上对后世科幻小说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科幻小说;莫洛博士的岛一、引言《弗兰肯斯坦》在早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在近些年被重新评价其价值后,玛丽·雪莱的成为了被大家默认的科幻小说的鼻祖。

之所以在其保留着浓重的哥特文学的特征情况下,依然与自己的前辈甚至是后期的其他作品相区别,在于其面对科学和人自身提出的质疑以及在奔向新时代的同时又踌躇思索的态度。

而在玛丽·雪莱100年之后的乔治·威尔斯作为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在其科幻作品中折射出和玛丽·雪莱同样的对未来科学的探索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担忧,其科幻作品《莫洛博士的岛》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主题和创作手法上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科幻小说的深远影响。

二、《弗兰肯斯坦》对《莫洛博士的岛》的影响长久以来,由于《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暴力和悬念的情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

但同时《弗兰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

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

而《莫罗博士的岛》作为在《弗兰肯斯坦》之后的科幻小说,在小说情节,小说主题,及小说所要揭示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上都受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影响,很多元素和《弗兰肯斯坦》一脉相承。

(一)在创作手法上对哥特式元素的引入《弗兰肯斯坦》作为一部哥特式小说,充分体现了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即: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以及一个恶棍。

《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鼻祖的意义

《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鼻祖的意义

试论《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鼻祖的意义摘要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是一部包含着深刻哲学意义的作品,更是一部构思精巧的科幻小说。

作为英国恐怖科幻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弗兰肯斯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本文就这部起源于雪莱夫妇与拜伦爵士的鬼故事之约的小说与希腊神话、《圣经》、哥特小说及后世科幻小说进行了对比性论述,发现对于人性和生命本质的探求和后世里无数优秀的机器人科幻小说一脉相承,如此看来,其作为科幻小说鼻祖的地位无可厚非。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哥特小说科幻小说意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尽管早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在近些年被重新评价其价值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成为了被大家默认的科幻小说的鼻祖。

之所以在其保留着浓重的哥特文学的特征情况下,依然与自己的前辈甚至是后期的其他作品相区别,在于其面对科学和人自身提出的质疑以及在奔向新时代的同时又踌躇思索的态度。

摧毁与重生,前行而回望,正是科幻小说的迷人之处。

一《弗兰肯斯坦》与旧神话传说文学1 《弗兰肯斯坦》与希腊神话弗兰肯斯坦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现代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偷盗天火,给人类带来文明,从而受到宙斯的惩罚。

而在《弗兰肯斯坦》中,带来生命的力量是电流。

一方面,在科技初兴的时代,人们开始对于电这一能量有了认识,却还不完全。

在某些医学实验中,即使是死去的躯体,在电流的刺激下也会发生痉挛和抽动。

这样的现实状况让人们将之想象为生命的动力并不奇怪。

然而,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追溯古希腊神话就会发现,被古希腊人奉为最高天神、人类和万神之父的宙斯主宰一切天象,首先便是闪电。

宙斯掌控雷电的力量被视为他的标志之一。

此时,造人的传说呈现出奇妙的上溯于神话血脉的呼应。

同样,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一样,玛丽·雪莱笔下的人物也常常高呼着命运的戏弄,然而,无论我们是否相信弗兰肯斯坦的角色也如同普罗米修斯一般受到了神罚,整个故事都没有神的旨意降下的磨难与历险,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更高级的仲裁者出现,而是人与自己的欲望作战,与社会接触、妥协,最终作出决定,承受结局。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细娜的药品与乡村生活的不和谐性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唯美主义在道连格雷变化中的体现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The Reflection of V 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雾都孤儿》中的正邪儿童形象The Reasons Why Robert Cohn is Despised by All in The Sun Also Rises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爱与恨的分析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 he D’Urbervilles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汉成语的直译和意译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从主述位理论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连贯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红字》中珠儿和相关元素的象征涵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方法—词块辨析法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nu Translation in View of Dietary Cultural Diversity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女权主义及其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从颜色词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中美价值观比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论约翰•多恩诗歌中的张力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互译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大地》中的儒家思想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Ethic V 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The Problem of Evil---A Universal Issue Seen From Western Perspectives从好莱坞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看人性冲突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汉英姓氏文化差异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Paradox in American Culture: Mainstream and the Trend of Multiculturalism英文导游词的特点分析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英语单位名词研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论广告与文化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 ersions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On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论英汉翻译过程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The Inconsi 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伯莎梅森形象分析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Britain Needs a Monarch—Cau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narch in Britain《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墨.《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刘春荣(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玛丽?雪莱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出她的第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并一举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并将文本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作品中体现的玛丽?雪莱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问题关键词:玛丽?雪菜小说《弗兰肯斯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1.引言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温?雪莱(1797—1851)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也是浪漫派大诗人珀西?雪莱的第二任妻子.她在19岁时就创作出第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并且仅凭此部作品就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弗兰肯斯坦》是哥特小说的杰作,同时也被誉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颠覆了传统的叙述手法.最早表现造物主和创造物之间矛盾冲突的主题.奠定了后世科幻小说的基调,表达了对他者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科技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等(霍晓珊,2006,3).这部小说的多重价值,值得学术界去发掘,但是在国内却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国内出版的许多介绍英国文学史的书籍中,对于玛丽?雪莱及其《弗兰肯斯坦》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未提.在国内的学术研究领域,作家玛丽?雪莱和她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几乎一直被”边缘化”.《弗兰肯斯坦》的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年轻科学家.他热衷于生命起源.试图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用死尸制造出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即使木乃伊转世也不如他那么吓人.在惊恐与厌恶之下,弗兰肯斯坦丢下刚刚获得意识和生命的怪物仓皇离去,随后大病一场.被弗兰肯斯坦抛弃的怪物从实验室逃出,独自流浪于人间.起初,怪物心地善良,对人类充满善意和好奇,并努力接近和帮助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关爱.但是人们却因为他那丑陋的外表歧视, 害怕,厌恶他,甚至殴打和攻击他.最终,怪物绝望地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能被人类接受,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类的一员,由此决定报复弗兰肯斯坦.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并嫁祸于仆人贾斯汀,然后谋杀了弗兰肯斯坦的朋友克莱瓦尔和弗兰肯斯坦的新婚妻子伊丽莎白.出于愤恨,弗兰肯斯坦开始追杀怪物.最后.在追杀怪物的途中,弗兰肯斯坦在极度的痛苦和懊悔中死去.怪物来到弗兰肯斯坦的尸体前宣告他将自焚.结束这所有的罪恶.自1818年问世以来,《弗兰肯斯坦》一直受到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弗兰肯斯坦》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批评家进行文学批评的对象.因此相关研究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主要可分成两个方面:文本研究和作家生平研究.但在中国《弗兰肯斯坦》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学术界对于《弗兰肯斯坦》进行的专题研究也相对较少.但是,进人21世纪以来,确切时间是2003年以来,中国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热度急速上升.我于2011年3月14日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自2003年以来已有25篇硕士论文和80余篇期刊学术论文专题研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些论文主要从与英国浪漫主义的关系,叙事策略,宗教,伦理道德,生态批评,女性主义角度研究这部作品.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和批评家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弗兰“奶奶”中弹后,零聚焦全知叙述者展示了她的内心呐喊:”这就是死吗?我就要死了吗?再也见不到这天,这地,这高粱,这儿子,这正在带兵打战的情人?枪声响得那么遥远, 一切都隔着一层厚重的烟雾.豆官!豆官!我的儿,你来帮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梁般充实的生活.天, 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你放了我吧! 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瘸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但我不想死……”⑥通过上述内心透视.活脱脱展示了一个敢爱敢恨,性格鲜明的女性心灵.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生命的留恋,对现实幸福生活的不舍.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复杂的感受:悔恨.忏悔,无助,不满和反抗,等等.而所有的这一切内心活动,作为亲历者”我父亲”是无法知道的,因此.作者用了无所不知的叙述方式,以一个高于故事之外的人物的身份来叙述,他以上帝般的眼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看到他们心中所蕴含的一切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高粱》独特而新颖的叙述手法,叙述主体与视角的变换,使故事时近时远,时真时幻,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人物血肉丰满,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永久的魅力.注释:①③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155,139.(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8.④⑤⑥⑦⑧⑥⑩莫言.红高梁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1:1,8,3,51,56.(⑩⑩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3.93.⑩李江梅.叙述视角越界的”陌生化”创作效果.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07,(4):126.⑩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2.参考文献:『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莫言.红高粱家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4]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5]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肯斯坦》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弗兰肯斯坦》的理解,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尽管学者和批评家们已经从多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剖析和解读,而且近年来,随着生态主义批评理论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学者开始将其评论焦点转向对小说的生态批评.但是多数评论仅集中在生态主义或女性主义等较为单一的视角上,几乎没有评论运用一种相对综合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或专着,我尚未发现.有鉴于此,我尝试从这一角度解读文本,期望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丰富和拓展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我认为《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此把文本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作品中体现的玛丽?雪莱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问题.2.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O世纪7O年代末80年代初.”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Francoised’Eaubonne)于1974年在其着作《女权主义或死亡》(FeminismOULaMort)中首次提出(DeborahL.Madsen.122)她首次在女性和自然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把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相结合,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主义理论,还超越了这两者.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者看到了父权制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共性,对以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的二元对立思想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男权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且指出生物圈中人类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处于自然之中.离不开自然并提出了两性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又吸取了生态学的精髓,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联系.自然循环往复生产物产,孕育和滋养万物,养育众生.女性用自己的身躯生儿育女.以其乳汁哺育子女.自然与女性都担负着孕育,滋养和关爱生命的责任.她们之间的这种明显的联系,使得女性天然地与自然接近,比男性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女性在潜意识中有着一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决定了她们具有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关爱人类未来的天性.”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由大地构成的,大地本身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构成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我们就是自然.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们是有着自然观的自然.自然在哭泣,自然对自然言说自己”.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苏珊?格里芬如是说.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女性和自然遭遇着相同的命运.都是被压迫的对象,被边缘化的他者.生态女性主义者呼吁终结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男女两性的和谐.如果以上述理论作为切入点对《弗兰肯斯坦》进行解读,不难发现,玛丽?雪莱在书写弗兰肯斯坦制造怪物,怪物的命运和小说中其他女性的命运过程中,巧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通过刻画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强有力地讽刺和鞭挞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表达出玛丽?雪莱对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相互依存,相互关爱,和谐平等的美好愿望.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无视自然规律,逆自然规律而行.由死到生,用死尸造人.并且在造人的实验过程中,一些有生命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试验品.这种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同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身上集中体现出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篡夺了女性的孕育生命的生物角色和他对小说中其他女性的态度.而弗兰肯斯坦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导致的结局是被自己的创造物——”怪物”——毁灭.我认为,怪物有另一层隐喻,即女性.怪物是被边缘化的女性的代言人.小说中充斥着造物主和创造物之间的紧张冲突.与这种冲突相对应的是大自然的静谧安详.在小说中,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穿插于令人紧张的故事情节之中.迷人的海上风光,醉人的日内瓦山水风景,探险者对奇幻航程的痴迷,大自然是那么雄奇,是那么壮丽.是自然使得弗兰肯斯坦的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得以舒缓,是自然疏导了他的焦虑和痛苦,是自然哺育,拥抱了怪物.只有在自然的怀抱中,怪物才可以享受到些许从容与安宁.自然总能给人以力量与安宁.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女作家的精神向往.3.男人与自然弗兰肯斯坦对自然科学有着几近变态的痴迷与癫狂,热衷于生命起源,试图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他试图改写自然, 逆自然规律而行,赋予无生命的物质以生命.使人起死回生. 他”被自我思维天性驱使着去窥视自然的法则”,而他就是”那个法则的中心”.他渴望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秩序:”将有新的物种把我奉为它们的造物主,无数幸福,完美的生命将因我应运而生.我将……更有权力获得我创造的生命的感恩之情.”他创造的新的物种将以他为中心,完全听命于他,为他服务,根本没有考虑过新物种自己的未来,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更何况在造人的实验过程中.一些有生命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试验品.在他的跟里,这些小生命只是为他所用的工具.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有生命的巨人之后,却把他称为”怪物”,将其遗弃,后来还追杀他.这样,弗兰肯斯坦又一次违背了自然法则.自然使生命诞生后,还要哺育和滋养他们,女人诞下婴孩后,还要以其乳汁哺育,关爱他们.这是因循自然规律.弗兰肯斯坦却不负责任地,毫无爱心地将创造物弃之于人世,制造了生命,却不懂得付出”责任”与”关爱”,结果是招致创造物的毁灭.弗兰肯斯坦遗弃怪物的原因貌似是怪物的丑陋外表,实则是怪物过于强大,使他恐惧,超出了他的驾驭范围.怪物就是自然(至少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滥用科学知识,弗兰肯斯坦不但没有能够掌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反而受到自然的报复但是,在弗兰肯斯坦造出怪物之后,在怪物杀害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之后,弗兰肯斯坦都选择躲避于自然,寻求自然的庇护.自然使得弗兰肯斯坦的紧张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得以舒缓,是自然疏导了他的焦虑和痛苦,使他体验到短暂的“一丝愉悦”.4.女人与自然怪物,指与正常的,被社会认同的行为或性格相背离的事物(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当时的社会里,那些违背了正常的,被社会认同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习俗的女人会被妖魔化,被称之为”妖女”或者”怪物”.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就曾说:”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畸形的.”“妖女”本质是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妇女,她们拒绝扮演父权制为他们规定好的第二性角色:不仅如此.她们勇敢地反抗并试图取得男人们也享有的稳定,传统的位置.(李维屏, 154)(这可以说是父权文化惧怕并制约妇女的真正原因).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欧洲.人们认为:”一个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女性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因此,在当时,具有独立思想,举止行为不合既定的社会习俗的女性被称为”怪物”并且遭到社会排斥和压迫.《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刚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怪物”的称呼,他没有名字.名字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没有名字,意味着身份,地位的丧失.因此,怪物注定了一生都要为身份,地位的寻求而奋争.怪物刚刚获得生命就被造物主抛弃,他是在自然的哺育和保护下生存和成长的.他渴望人类的认同,尊重和关爱,但是,每当他试图接近人类,出现在人类社会时,遭到的却是人们的恐惧,歧视,厌恶,殴打和攻击.怪物寻求的只是一个生命体的基本权利,对他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事物.最终,怪物选择了反抗和报复.他的报复欲源自对正常人性生活的爱,是爱导致疯狂杀戮.在《弗兰肯斯坦》中,通过怪物自己的叙述.玛丽让怪物开口说话,怪物表达了对自己的悲惨命运的愤怒,并且为自己的“罪行”辩护.通过怪物之口,玛丽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感慨. 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痛苦和寻求.透过怪物,玛丽展现出对女性命运及其前景的关切与思索.怪物变成了被歧视和压迫的女性的代言人.怪物一生都依偎在自然的怀抱中.他被遗弃于人世,却被庇护于自然;他是人类的弃儿,却是自然的孩子.自然拥抱了27■墨VP壳理论与几个特殊的现代汉语动词结构赵莉莉(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外语系,广东佛山528225)摘要:最简方案代表着乔姆斯基对极度概括又极度简单的完美句法的追求,主张以经济性为原则.用一套最简单的规则和表达式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本文用最简方案框架下的VP壳理论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动词复制句及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三种比较特殊的动词结构.结果发现形式各异的现代汉语动词结构都可以用VP壳作出统一的解释.关键词:VP壳理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动词复制句名词活用为动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简方案作为转换生成语法的最新发展.致力于简化语法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过程.其体现在动词上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将语言的所有动词结构表征纳入到一个VP壳(VPshel1)结构当中之前的研究已经将VP壳广泛应用于对多种英语动词现象的底层结构分析当中,体现了其强大的理论解释力.大大简化和统一了英语动词的句法结构.鉴于普遍语法本质上是全人类所特有和共有的,也为了更好地理解vP壳理论,本文从现代汉语的几个较特殊的动词结构人手,希望借助VP壳结构发现在汉语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之下也存在统一的逻辑式.一,VP壳及轻动词假设VP壳结构是在X阶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来的.X阶标理论是管辖约束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说之一,主张句子中所有的句法关系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x阶标双向分叉结构去表征但x阶标结构所规定的每个节点管辖不超过2个分支的原则,却在描述如图(1)这种英语双宾语结构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它无法对含有两个补足语的及物动词词组进行合理表征./卜,/l\V}1NP2e口ta/p;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简方案提出了VP壳和轻动词假设,指出像give这样的动词实质上并不仅仅是一个动词.它是两个动词的套壳结构.上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语义弱的轻动词(1ightverb),下层动词结构才是以动词give为中心的词组,两个VP结构必须套合在一起使用.这种结构被形象地称作VP壳.有了VP壳,图(1)的双宾语结构就可以满足X阶标理论的双向分叉结构表征原则,如图(2).(2)/’\/,D\v,mf//\DPt…………..tpfese~根据VP壳所描述的英语双宾语动词结构的生成过程,动词give首先与其补足语DPapresent进行合并,形成一个v’.该V’又与其指示语DPtheteacher合并生成一个下层动词结构VP,VP再与抽象的带有使动意义的轻动词合并生成上层的v结构.VP壳结构里的轻动词?并不是一个词汇语类而是一个具有强语素特征的词缀,它无法独立存在.必须触发原本位于下层VP中的动词give上移并嫁接到该语素上形成合并动词.give移走后在原来位置留下语迹t.give与轻动词组合形他,给予他抚慰,力量和生存的勇气与心灵的安宁.自然为怪物提供物质资料和精神养料.怪物刚刚出生就被造物主弗兰肯斯坦遗弃.是自然——森林一~”收养”了他,为他提供了食物,水和庇护之所,满足了他的生理需求.当怪物走出森林受到人们的厌弃和攻击后躲避在”小棚”,在某种意义上,他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从自然中获得食物和心灵的抚慰.当被世上”最善良”的人抛弃后, 他选择了反抗.这时,他流浪于人间,藏身于自然.最后,怪物在北极找到了回归——自然.北极是一片尚未被人类”开发”“践踏”的自由乐土.一片自然自在之地怪物最终向北极进发,揭示出他完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5.结语《弗兰肯斯坦》是对人类未来的预言,是玛丽?雪莱对人类未来的预见性的思考,并通过《弗兰肯斯坦》展现出她对女性命运及其前景的关切和思考.玛丽?雪莱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人们在以人类为中心,物为我用的思想的怂恿下,盲目地无限制地追求科学知识去征服自然,对人类未来可能导致的后果一一为自己所毁灭:父权制社会在男性中心的思维模式下,对女性获得认可与关爱的渴望淡漠和压迫,使女性被边缘化,最终会迫使女性选择反抗之路,貌似可能性的结局——同男性一起毁灭.人类,特别是女性,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玛丽.雪莱的作品是否穷尽了科学造人的困境和女性的困境并且给出了确切的回答了呢?人类的结局和女性的结局只能是毁灭吗?我认为,玛丽暗示出一条回归和谐之路:沃尔顿的”回归”预示着人类未来和女性未来的希望在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的震慑下,在弗兰肯斯坦的劝谕下“你要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求幸福,尽量避免野心的诱惑”.沃尔顿开始重新思考他的北极探险之旅,最终他节制了征服自然的欲望,选择了回归.回归故里,回归自然,回到他亲爱的姐姐玛格丽特的身边,回到他怀有千种柔情,万般挚爱的女性身边.玛格丽特,这部小说的隐形人,一直被边缘化的他者,一直是沃尔顿孤寂旅程的倾诉的对象,心灵停靠的港湾,给他以勇气和安慰.”我亲爱的姐姐,既然我们的船正朝英格兰,朝着你的方向进发,那我也没什么好沮丧的.”沃尔顿归来了,回到与自然自由自在的状态,回到了玛格丽特的身边,由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实现了和谐.参考文献:1]玛丽?雪莱着.丁超译.弗兰肯斯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霍晓珊.弗兰肯斯坦对身份的寻求与认同.硕士论文期刊网,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3.『3]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4.『4]DeborahL.Madsen,FeministTheoryandLiteraryPrac. tice,122.(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解读

《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解读

《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解读王玉哲【摘要】<弗兰肯斯坦>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1797-1851)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品自问世以来,广受关注,对后世的科幻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对<弗兰肯斯坦>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在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人类掌握了克隆技术的今天,这部作品具有强大的警示作用和现实意义,具有了寓言的意义.本文试图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价值,呼唤人类重视地球生态的平衡,保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和谐.【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0(029)020【总页数】2页(P217-218)【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生态批评理论;生态平衡【作者】王玉哲【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0 引言《弗兰肯斯坦》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1797-1851)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哥特小说。

玛丽·雪莱因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作品自问世以来,广受关注,对后世的科幻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醉心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

经过无数次的学习,研究和实验,终于利用死人器官创造出了一个身材硕大、相貌丑陋的怪物。

但是当他亲手制造出的这个怪物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惊喜,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恐惧和厌恶,他无法面对这个丑陋的怪物,吓的逃出实验室不敢回去。

而这个怪物也离开了实验室,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开始时,怪物秉性善良,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渴望得到人类的关心和爱护,但却处处受到人们的岐视和攻击,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种种遭遇让他开始憎恨人类和他的创造者,为了报复他的创造者,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设计陷害了女仆贾丝廷,杀死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并要求他的创造者再给他制造一个女伴。

【doc】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元素

【doc】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元素

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元素第17卷第6期2009年I2月呼伦贝尔学院JoumalofHulunbeierColINo.6V oi.17PublishediI1December.2009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元素陈(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莹'内蒙古海拉尔区021008)摘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丰富了英国小说的样式,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小说从人物刻画到叙述方式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小说的主题思想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基础上,又打破了哥特小说固有的模式,大大丰富了英国小说的体裁.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哥特小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l(2009)06.0042.04引言:小说《弗兰肯斯坦》是英国着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玛丽?雪莱于1797年8月30日出生于伦敦,其父是英国着名哲学家,小说家威廉?葛德文,其母是英国着名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葛德文.在父亲的影响下,她结识了当时文坛的一些朋友,其中就包括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并与雪莱于l8l4年游历欧洲大陆.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缘由颇有一番传奇滋味.18l4年玛丽与雪莱及其好友诗人拜伦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游玩时, 被大雨困在住所一起读鬼怪小说打发时间,拜伦提议三人各写一部鬼怪小说,看看谁写的最好,最终只有玛丽完稿.没想到这一次类似玩笑的写作比赛竞使英国文坛出现了一部不朽的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并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单词Frankenstein,意为魔鬼,怪物.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创造人的离奇诡异的故事.沃尔顿船长在去往北极探险的路上救起了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向沃尔顿讲述了他悲剧的一生,此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瑞士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维克多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挚爱的双亲.有青梅竹马的伙伴伊丽莎白,可爱的弟弟,还有一位挚友亨利.但在维克多上大学期间他疯狂的迷恋上了化学与生物学,并对人体的构造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他自认找到了创造人类的方法,并开始了创造人的实验. 他从停尸间和垃圾场收集了人体的各个部分,在实验室里经过了无数的实验他创造出了一个奇丑无比的怪物.他抛弃了怪物,而怪物由于被人类社会所拒绝而对他的创造者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杀死了维克多年幼的弟弟威廉并嫁祸给他家的女佣.迫于无奈,维克多只好答应怪物再为它制造一个女伴,但在最后的关头维克多又亲手摧毁了即将成型的女怪物.此举使得怪物对维克多展开了新一轮的报复,他杀害了维克多的好友亨利,并在新婚之夜杀死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万念俱灰的维克多开始了对怪物近乎疯狂的追逐,最终病死在沃尔顿船长的船上.而怪物在得知其创造者的死讯后也投火自焚.《弗兰肯斯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部经典的哥特式小说.哥特一词来源于英文的投稿日期:2009.03.16作者简介:陈莹(1982-)女,汉族,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42."gothic".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哥特式建筑,如哥特式大教堂(cathedra1),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之冒险故事;第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其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并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这也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然而,这部小说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哥特小说,叙述结构,人物刻画,景色描写以及主题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可以说,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丰富了英国的小说题材,为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空前繁荣作出了贡献.一,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弗兰肯斯坦》历来被认为是经典的哥特式小说,然而其中也不乏浪漫主义元素.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早期大约三十年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英国文坛上出现了众多浪漫主义诗人.《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的丈夫雪莱及其好友拜伦都是赫赫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浪漫主义文学重视人的情感的直接表达.第二,浪漫主义诗人注重自然的描写以及自然对人类精神的升华作用,一花一草都可以成为早期浪漫主义诗人的歌颂对象.第三,浪漫主义诗人特别强调想象的作用.作为创作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一部小说,《弗兰肯斯坦》必定受到了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读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浪漫主义思潮对作者及小说的影响.首先,小说的主人公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人公.浪漫主义文学主人公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传统的反叛.浪漫主义运动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学的一次改革.小说中的怪物就是典型的反叛形象,他从不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他对自己主人的遗弃展开了疯狂的反抗,而维克多制造出怪物的这一举动本身也是反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人公的另一特点便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在小说中,主人公维克多对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也正是因为这份痴迷驱使他潜心钻研,创造出了怪物.而被创造出来的怪物对知识也是如饥似渴.在小说的第十五章,怪物在树林里捡到了一个旅行皮箱,里面有三本书——弥尔顿的《失乐园》,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以及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是这三本书对怪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像怪物自己所说的那样"那几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实难用言语来形容.它们在我的头脑里唤起无数新的形象和新的感觉,有时候使我如痴似醉,欣喜若狂,但是更经常的却是使我陷入极度的颓丧之中."而小说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沃尔顿船长对冒险,探索等的狂热也是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的场景.其次,小说中大量的景色描写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有大量的对北欧优美风景的描写,例如在小说的第九章中对阿尔卑斯山的描写:"周围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蝮岩峥嵘一阿尔夫河在乱石威严间奔腾不息,涛声澎湃,再加上瀑布飞流直下,隆隆之声不绝于耳,仿佛有意显示出一种足以与全能上帝抗衡的伟大力量——我不再感到惶恐不安,不再屈从于任何活物——它们怎么也比不上统治大自然的全能上帝,而就在这儿,大自然充分显示出它那令人骇然的雄姿."在这段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维克多或者说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而这优美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大自然的崇高的热爱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显着特点.第三,小说中不但有大量的景色描写,还着重描写了大自然对人类精神的安抚与升华作用.例如在第十二章,当怪物住在棚屋里迎来了它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时它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春风阵阵,和风送暖,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此之前,人们似乎蛰居在窑洞里冬眠,这时纷纷走出来,显示其耕耘播种的手艺.小鸟滴溜溜的唱得更欢了,枝头开始进发出点点嫩芽.大地啊,不久前还是那么荒凉,潮湿,肮脏,现在竞变得如此快活,生机勃勃!甚至众神也宜在这儿居住!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使我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往事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43..眼前是一片宁谧,而希望的华光,还有对幸福欢乐的憧憬,则给未来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色泽." 这段怪物对春天的描述以及它由所看到的景色而感受到的心灵的净化,对未来的向往与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他的着名诗作《丁登寺》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出一辙.可见浪漫主义诗人对作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二,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作为一部创作于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无疑深受浪漫主义运动影响.然而,在小说中也不乏现实主义的元素,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说的叙事方式颇具现实主义特点.小说采用的是三位主人公叙述的方式,首先小说是沃尔顿船长给姐姐的信中展开的,接着叙述者又转成了维克多,而在维克多的叙述中又插入了一部分怪物自己的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的优点在于使渎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故事的发展.特别是书信体的使用,是早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常采用的叙述方式.第二,小说的人物也具有现实主义主人公的特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层面,不会像浪漫主义英雄那样完美至极.小说的主人公维克多是一位集智慧,美德和邪恶于一身的人,他性格中既有亨利的乐观向上,也有沃顿的勇往直前,同时又兼具怪物的阴暗,复仇心强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维克多是三者的结合体,也可以说其他三个人物是维克多性格某方面的象征体.可见,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上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准则,即每个人都是多面体,都有其性格上软弱的一面.第三,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也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一大特点.在小说中,读者可以透过怪物的叙述,看到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全貌.在小说的第十四章怪物在棚屋里观察德拉西一家生活的一部分中就有对当肘社会金钱至上阶级压迫的真实描写,"怪人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经济剥削.怪人发现,德拉西一家租种别人的一块土地,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贴补家用,老人常打发儿子外出帮工.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食不果腹,在饥饿中苦度时日.怪人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深恶痛绝,他愤怒的指出,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谁没有地位和财富,谁就会被看成流浪汉和奴隶,注定要为少数上帝的特选子民徒然卖命."这正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再现.而小说中的科幻色彩更是当时社会上对科学的崇尚和探索的真实体现.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英国社会传统的道德,宗教,文学,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大众逐渐从原先的怀疑,焦虑及彷徨中幡然醒悟,以极大的热情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从事研究,寻求社会变革的新路子,新模式.《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真实地,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这一整体风貌.三,与其他哥特小说的对照哥特式小说是历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自l8世纪起一直延续至今,并囊括现当代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甚至恐怖性经典小说在内的一种泛恐怖小说形式.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宣告了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这类小说创作模式的问世.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模式,正如霍勒斯?沃波尔在此书再版序言中所说,是"两类传奇的融合,亦即古代传奇和现代传奇的融合"(Walpole8),具体表现为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主题意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其中最大亮点,除了"哥特式古堡"外,还有"超现实恐怖".所谓"超现实恐怖",乃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扰而表现出来的害怕死亡或疯狂的高度焦虑状况.尤其是作为故事场景的"哥特式古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代表J8世纪英国社会的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潮流,又体现了当时作为"理性主义"对立面的政治观念,思想潮流和文化价值,因而是该类小说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因素.当年霍勒斯?沃波尔之所以在《奥特兰托城堡》的副标题中加上"哥特式"这个词, 其因在此.由于作品的极度夸张和渲染,读者对作品人物的这种"恐惧"感受既是"迫在眉睫",又是"身置其中".然而实际上,这种"恐惧"是由虚拟的"非常世界"带来的,不但不会有实际危害,反倒能让读者产生若即若离的特殊快感. "一个恐怖的场景,描写得越是荒唐,离奇,不可思议,我们就越能获得乐趣;而描写过于接近普通生活,哪怕是带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冒险经历, 我们也由于缺乏出格的痛楚而不能留下记忆或思考".哥特小说有五个传统特征: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 小说《弗兰肯斯坦》基本上具备了哥特小说的传统特征,但也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突破.首先,小说具备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和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阅读整部小说会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情节设置也尤为紧凑,充满悬念.其次,关于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小说的作者就有突破,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有别于传统的哥特式小说,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符合了浪漫主义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至于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特征,又有所突破.小说中的伊莎贝拉就是一位温柔,脆弱的女性,但她并不是书中的主角,而且她也并不是与怪物相对立的人物,至于恶棍,我们很难去说怪物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尽管他杀了很多人,但它自身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并不能算是一个恶棍.由此可见,小说《弗兰肯斯坦》虽然在许多方面遵循了哥特小说的五个传统特征,但也在某虫~誓~坐~虫~一遵一囊~~一囊~坐f上接第54页)l7]XuXJ,MeiXandOinMC2005.4eta?h.vs.Sin.541009(inChines0J[许学军,梅风翔,秦茂昌2005物理541009].18]LuoSK,GuoYX,MeiFX2004.{f盘:'.Sin.532413f【nChinese)[罗绍凯,郛永新,梅凤翔2004物理53241::.:19】娄智美.用Noether定理确定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守恒量.力学与实践,2003,2(2):72—73.20]QiaoYFandZhaoSH2O01.4cfa.Sin.501(inChinest)[乔永芬,赵淑红2001物理501].2I】LuoSK2O03.4era.Ph.Sin.52294I(inChinest)[罗绍凯2003物理52294i:.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制约,丰富了小说的体裁样式.正是无数像玛丽?雪莱这样的作者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是英国小说的体裁大大多样化,极大的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发展.结语:小说《弗兰肯斯坦》自问世以来便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它被认为是女性哥特小说的典范,并被誉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哥特或科幻小说,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元素.通过对小说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玛丽?雪莱在创作过程中对各种体裁的尝试,正是这种不断的尝试,丰富了英国小说的体裁样式,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参考文献:cl】王永态,论《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2006(6).[2】P177M.B.Abrams文学术语汇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3】陈渊,何建义译.弗兰肯斯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4】刘新民.评弗兰肯斯坦》[J].外国文学研究,2001,1.唾一囊~囊一一噜~★一曩一尘一~,,一囔c22】OiaoYF,ZhangYLandZhaoSH2002.~ctaPh.vs.Sin.511661(inChinese)[乔永芬,张耀良,赵淑红2002物理511661]物理学报532418].[23]GuSL,ZhangHB2006Acta.Sin.555594 (inChinese)[顾书龙,张宏彬2006物理.555594].c24]GewK,ZhangY2005.tctaPhys.Sin.544985(inChinese)[葛伟宽.张毅2005物理544985】. [25]梅风翔,刘佳林.分析力学基础[i】.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7(第一版):127—137. [26]罗绍凯,张永发.约束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第一版):289-292..45.。

对《弗兰肯斯坦》小说当中的哥特式风格分析以及哥特式风格对于现代文明的影响

对《弗兰肯斯坦》小说当中的哥特式风格分析以及哥特式风格对于现代文明的影响

A Brief Analysis of Gothic Style and ItsInfluenceIn Frankenstein.浅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及其影响A Brief Analysis of Gothic Style and ItsInfluenceIn Frankenstein.AbstractOne of the Gothic styl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most popular architectural style, even in the film, architecture, music, painting and other aspects have been applied widely, even literary works are often found in Gothic style, such as the British writer Mary Shelley in 1818 the creation of the novel "Frankenstein" (full name is "modern Frankenstein - Flo Michel J the story", the other is the "Frankenstein", "man's story"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Gothic novel, the novel has a large number of romantic elements and realistic elements, breaking through the frame of traditional Gothic novels, and creating a precedent of science fiction literature. The novel not only reflects the social injustice and the ruling class of the crime also reflects the public against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pursuit of their own value for women.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combination of "Frankenstei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Gothic Novels.The second part is "Frankenstein" content and background.The third part of romantic novel elements and romantic elements contra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ov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othic novels.Key words: "Frankenstein; Gothic style; marriage; feminist浅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及其影响作者姓名:XXX 班级:XXX 指导教师: XXX摘要哥特式风格作为欧美最受欢迎的建筑风格之一,甚至在电影、建筑、音乐、绘画等方面都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甚至是文学作品当中也常常发现哥特式风格,就比如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其它译名有《科学怪人》、《人造人的故事》等)。

《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

《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

《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18世纪西方文坛上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哥特式小说,它开始于1765年贺拉斯?沃尔波尔(Horace Walpole)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结束于1824年詹姆斯?霍格(James Hogg)的《一个获释罪者的秘密回忆和自由》。

18世纪90年代,这种文学样式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哥特式小说有着其共同的哥特因素,这些小说通常发生在中世纪古老的城堡或老宅里,其内容经常是隐秘悬疑和捉摸不定的故事,这些故事传递给读者的都是神秘和恐怖。

哥特式小说除了这些共有的因素外,每一部优秀作品还有着独特的文学特点。

《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英国哥特式小说中一部里程碑似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y),这部作品不仅是哥特小说中的力作,同时后人也认为它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

而“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一词更成为英语中的一个新词汇,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之大之深。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科学欲望极强,用尸体以电击的方法制造出一个生物,生物并没有自己的名字,仅仅被叫做monster。

怪物生来丑陋,遭到身边人类的反感和排斥,孤独、苦恼、怨恨,一系列悲剧就此产生,最终以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的死去和怪物的自杀结束。

故事蕴含了浓厚的哥特式因素和恐怖气息,而作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笔触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内涵。

小说不仅在内容和寓意上吸引读者,它独特的叙事方法也是作品的一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叙事人称上。

这部作品以三个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述,形成了一个三重的立体结构:最外层是船长沃尔顿写给姐姐的书信,里面记录了整个故事的始末,这一部分以沃尔顿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中间一层是弗兰肯斯坦对船长诉说自己的经历,弗兰肯斯坦是这部分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最内一层是怪物对沃尔顿船长的叙述,这也是在弗兰肯斯坦死后,怪物获得了话语权,进而讲述自己的经历,怪物是这部分的叙述人。

在整个故事的结构中,三个层次分别用了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述,构成了紧密的三重立体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给作品增添了叙事的力量。

论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怪诞美

论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怪诞美

论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怪诞美作者:徐艳婷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英国哥特小说给人最强烈深刻的印象就是其怪诞和恐怖的存在本身。

怪诞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人和非人的东西怪异的结合”起来而呈现的状态。

英国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以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两种方式来表现怪诞美。

作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来强调故事的真实性,混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使读者在强烈的感性和理性错位认知之间不断反思科学发明与成果对人造成的异化以及科学创造与道德责任间的关系。

关键词:英国哥特小说;怪诞;寓幻于真;寓真于幻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89-02“哥特小说”原本是一个受到严格历史限定和地域限定的名词,它专指 1764 - 1820 年的英国哥特小说。

它“是历史传奇的一种独特形式,一种关于过去与异域文化的幻想形式,它通过种种文化的和政治的折射而对现代读者产生意义”。

①在这种小说里,“一切都被夸大到惊世骇俗的地步”,“容不得任何中间的、寻常、平凡的、一般的东西”,因此又被称为“黑色小说”。

②英国哥特小说给人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怪诞和恐怖的存在本身。

怪诞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内的对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人和非人的东西怪异的结合”③起来而呈现的状态。

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于19世纪初期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现代普罗米修斯》、《科学怪人》等)一发表问世就引起当时社会舆论,特别是科学界的广泛争论,成为英国哥特小说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

凡是读过这部作品的人几乎都相信真的有一个黑影就在不远处徘徊,这个怪物会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灾难一经出现就难以根除、防不胜防。

一部虚构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并成为文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在于玛丽·雪莱采用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怪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进入到哥特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创新;科学幻想;新阶段
玛丽·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派的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个妻子。

她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和著名女权运动家玛丽·戈德温的女儿。

她于1814年随同雪莱前往欧洲大陆,并于1816年与雪莱结婚。

婚后雪莱夫妇常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散文家、诗人利·亨特等人交往。

在拜伦的建议下,玛丽·雪莱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818年正式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或称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

这部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弗兰肯斯坦》不断地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

此外还为英语添加了
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

一、《弗兰肯斯坦》的背景介绍
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恐怖气氛的世界。

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

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

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

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

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失望。

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

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

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

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一书在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黑色浪漫主义”。

它所谓的“黑”,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极力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道德上的探索。

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这也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哥特小说,我们会发现,它们全都是关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的冲突。

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永恒冲突。

而这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它贯穿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

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则成为哥特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的五个传统特征。

二、《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由于《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暴力和悬念的情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

但同时《弗兰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

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

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的先驱,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弗兰肯斯坦》一书既充满了传统哥特小说的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弗兰肯斯坦》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

小说根植
于传统哥特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氛围、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充分符合哥特小说传统特征。

另外,《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

这些都体现出了哥特小说的传统特征。

此外,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小说主题,隐含的宗教色彩以及冰火交融的背景环境,这一切也都增加了小说的哥特式色彩。

当然,在了解传统的哥特小说对《弗兰肯斯坦》的影响的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把《弗兰肯斯坦》定义为传统的哥特小说并非十分准确。

在《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玛丽·雪莱摒弃了传统哥特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

取而代之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一举突破了传统哥特小说的旧框架。

虽然小说中仍然保留有一些宗教气息,但其情节已完全脱离了宗教主题而转入了现实世界。

这部小说向着现实主义小说的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促使哥特小说由一种主导文学类型发展成其它文学类型中的基本要素,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首先,本书不仅含有哥特因素而且还含有说教小说因素。

因为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之间的不同,提供了像小说中的怪人那样的范例,展示了人类在不被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如何去生存和发展。

在作品中,作者对受男性统治、财产权力分配不均衡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抨击。

于是传统哥特小说的主题(正义与邪恶之战)在《弗兰肯斯坦》中被改变了,小说向着现实主义迈进了。

第二,虽然小说中依然还有一些隐含的宗教色彩,但它描绘的却是一个无鬼神,无超自然事物的现实故事。

萦绕在主人公的梦魇中的是令人作呕的蠕虫,而非传统哥特小说中的恶魔。

同时这些梦魇也并非是出于神迹,而是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写照。

与传统的哥特小说不同,《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发生是由科学手段的进步所引起的。

小说因此拥有一些19世纪现实小说的特征,也就是不再充满着鬼神、理想主义、超自然力量和宗教因素,而在小说中着重表现的是世俗的平民生活。

第三,《弗兰肯斯坦》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

玛丽·雪莱对科学的兴趣,无疑来自于大诗人雪莱。

像许多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雪莱着迷于科学。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宿舍里堆满了玻璃瓶、蒸馏器、发电机、显微镜,甚至做实验用的火药、盐酸。

雪莱于科学上的造旨有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对科学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广泛了解,特别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精确把握,玛丽·雪莱才成功地描述了弗兰肯斯坦的科学研究实验,验证了女性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的才能。

《弗兰肯斯坦》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

书中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本性格格不入。

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就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重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幻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

《弗兰肯斯坦》与传统哥特小说之间存在着模糊的联系,它既派生于传统的哥特小说,又包含创新,开创了新的文学类别,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部小说赋予我们以在文学和科技发展领域中大胆想象的自由,从而突破现实生活的束缚,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且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思路,启示着科学可以超越人类的想象。

三、结语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小说基础上融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从而进入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创新使哥特小说发展的道路变得多样化,哥特色彩逐渐成为蕴涵在其它文学类别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当哥特小说已经不再成为一种主导的文学类型之时,哥特色彩则成为各种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隐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