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杂志

合集下载

谈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问题

谈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问题

本⽂原载《中国翻译》2003年第3期,第62-64页。

谈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问题王⾦波*(上海交通⼤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本⽂结合⼤量实例指出⽬前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混乱问题。

本⽂认为,翻译研究者各⾏其是,⽆视译名原则和国家译名标准,疏于考证是导致译名混乱的主要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翻译研究者应协同合作,遵守规范,保持统⼀。

关键词:译名;国家标准;统⼀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with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sampled cases, the lack of conform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in China‘s translation studies. It maintains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often translate proper names at will, with little regard for accepted principles and national standar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shoul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translate in conformity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concerned. 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national standards;conformity ⼀、历史的回顾 早在20世纪初,中国新⽂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就在《新青年》1916年第2卷第4号写了⼀篇探讨译名问题的⽂章《西⽂译⾳私议》,把西⽅主要语⾔(英、法、德、俄等)中元⾳、辅⾳及元⾳、辅⾳字母组合分门别类,总结其读⾳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汉字⾳译,意在统⼀译名。

(完整word版)《中国翻译》投稿格式详解

(完整word版)《中国翻译》投稿格式详解

《中国翻译》投稿格式详解1、本刊只受理电脑打印文稿。

来稿希力求精炼,论文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2000字以内;书评及人物介绍等应在5000字以内为宜。

4000以上的论述性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

2、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编辑部对来稿初审后,以匿名方式转送专家审读,以决定取舍。

如果需要,本刊编辑有权酌情修改来稿。

3、请在文稿前专页附上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包括:(1)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2)作者简介及电子信箱: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男性略)、单位、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要求简洁,以不超过50字为宜。

如有电子信箱,请在简介后附电子信箱地址。

4、文稿构成依次为: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中英文摘要以150-200字为宜,中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夹住: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

例如:(王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

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看文献”项下列出。

6、参考文献: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上序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C]//),学位论文[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

主要示例如下: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2]Elliott, Emory. Eds.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 [M]. New York:Columbia Univ. Press,1988.b.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版社,1990. 79-85.【曹按】析出文献又可如下例:[2]Carter, R...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 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 2. [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c.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例:[1]王东风. 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 中国翻译,1998,(5):6-9.[2] Vigil, F. & J.Oller. Rules of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 [J]. Language Teaching,1976,(26):281-295.d. 译著[序号]原著者姓名. 原著名(斜体)[Z]. 译者姓名. 译著名. 译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例:Faulkner, W. The Sound and the Fury [Z].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81-82.7、注释: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

韩素音翻译大赛详解

韩素音翻译大赛详解

比赛介绍: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详解韩素音其人:韩素音,是中国籍亚欧混血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Elisabeth Comber)的笔名,原名周光湖(Rosalie Elisabeth Kuanghu Chow)。

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主要用英语、法语进行写作,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写就的自传体小说《瑰宝》(A Many Splendoured Thing)一出版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1955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把《瑰宝》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

韩素音女士现居瑞士。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中国翻译》杂志从1986年开始举办青年“有奖翻译”活动,1989年韩素音女士访华,提供了一笔赞助基金,以此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至2010年,“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已经举办了二十二届,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大赛。

每年获奖人员来自社会各界,比赛并非是从所有译文中选出最好的就评为第一名,很多时候会出现第一名空缺的现象,因为评委组是按照严格的标准来筛选译文,没有最优秀的,第一名的位置就会空缺,由此可见韩素音翻译大赛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参与方式: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由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主办(/),每届比赛设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每部分给出一篇要求翻译的文章,参赛者可以只选择一项,或者两项都参与。

注意,参赛者年龄为45岁以下——因为是青年翻译比赛。

参赛规则、竞赛原文和报名表会刊登在每年第一期,也即一月份的《中国翻译》杂志上,中国译协网站上也会有通知,大致规则如下:1. 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

参赛者在大赛截稿之日前需妥善保存参赛译文的著作权,不可在书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2. 参赛译文请用空白A4纸打印(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1.5倍行距)。

中国翻译杂志

中国翻译杂志

中国翻译杂志
中国翻译杂志是一本专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的期刊,旨在促进翻译学术交流和提升翻译专业水平。

本杂志涵盖了多个翻译领域,包括文学翻译、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章和观点。

该杂志每期约有700字的文章,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研究:该栏目为学者提供了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

文章涉及翻译理论、翻译方法、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

2.翻译实践:该栏目邀请翻译从业人员分享实际翻译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

文章内容包括翻译案例分析、专业术语解析、翻译实用技巧等,旨在帮助翻译工作者提升专业水平。

3.文学翻译:此栏目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翻译。

文章内容包括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文学作品的译介和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文学翻译进行深入探讨,该杂志旨在提升翻译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艺术水平。

4.口译:此栏目关注口译工作中的技巧和挑战。

文章内容包括口译的实践经验、口译技巧及应对策略等,为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5.机器翻译:此栏目研究机器翻译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

文章内容包括机器翻译的新技术、算法优化、质量评估等。

通过
对机器翻译的深入研究,该杂志旨在促进机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中国翻译杂志致力于为翻译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的平台,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和提升翻译专业水平。

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信息一览表

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信息一览表

1.
鲁教育厅/山东师
11
双月

2

waibian@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1.

16 重庆市教委/川外 双月
0
400031 重庆市沙坪坝烈士墓 a65383370@
核 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wydhjx@ 双月 64

wydhjx204@
国外外语教学
1.
教育部 /华东师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外外语教学》
季 64

编辑部 flta@
/
1. 论坛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蔡锷北路 485 号
1. 金融与经济
330008 南昌市铁街 25 号人行南昌中支 13 楼
1.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季刊)100081 北京市北京外国语大学(只刊登英文稿件)
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季刊)
400031 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
waiyuyanjiu@
*外国语言文学
1. (前身:福建外语)
闽教育厅 建师大
/福 季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大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编辑部 核
72 心 fjwy@

*山东外语教学
250014 山东济南文化东路 88 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
96 心 西安外国语学院 62 号信箱《外语教学》编辑部 wuebao@
710061 陕西西安南郊师大路 2 号
1.
/keyan/xuebao.h
tm
/西外 季 96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xuebao@
教育部 /上外

中国翻译权威期刊

中国翻译权威期刊
综合影响因子: 1.64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翻译
曾用刊名:翻译通讯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刊名: 中国翻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主办: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协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0-873X
CN: 11-1354/H
邮发代号: 2-471
复合影响因子: 2.663
“更加纯粹地从文学出发”——池莉谈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
对生态翻译学几个问题“商榷”的回应与建议
再论汉语新词的翻译——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新词英译问题
试论符号学视角下象喻性书法术语的英译
传教士《圣经》汉译的殖民语境顺应研究——以Logos从“言”向“道”转化的历时性诠释为例
“精加工”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
“习近平论文艺”要点翻译探究
以赛促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于翻译实践与教学的一点思考
韩素音使我与翻译结缘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பைடு நூலகம்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中国翻译》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翻译》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354/H,国际刊号:ISSN1000-873X。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关注理论前沿,贴近翻译实践,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翻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学术期刊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Q:2830509794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及行业发展态势,加强编读互动交流,以满足业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
本章将中国的翻译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佛经翻译时期;
西学翻译时期(明代至晚清); 文学翻译时期(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
1、佛经翻译时期
佛经的翻译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佛经的翻 译可以说是始于西汉末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 绸之路,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往来逐渐频繁,佛教于是传入 了中国。佛教的传入便引起了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正式 开始是在东汉时期,始于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当时 译者安世高将梵文《明度五十校计经》译成汉语,一般认为 这就是佛经翻译的正式兴起。 至符秦(公元351-394年)时代开始出现了译场,有官有私。 尤其是道安主持译场时,佛经的翻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阶段译家辈出,译经汗牛充栋。晋代以后,译场更加兴 旺。译场也逐渐正规化,组织周密。如东晋时期庐山之般若 台,建业之道场寺,在当时都颇负盛名。
这次佛经翻译高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诸方 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简言之,经佛经翻译,佛教教义 传遍华夏。佛教的哲学思想、故事传说及文学风格也渗透进入 我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等中,如在老庄哲学的玄 谈、玄言诗以及唐代王维、白居易等人的诗、魏晋唐代后的变 文、小说、戏剧中都可看到佛经的思想和文学风韵。佛经翻译 还给语言文学等带来深远的影响。佛教的经论给人们的思想及 语言词汇注入新的内容,“四大皆空”、“万行无常”、“诸 法无我”、“涅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轮回”等均 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语词汇中的“世界”、“刹那”、 “五体投地”均来自佛经,使用至今。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 影响,在今天仍可看到。另外,佛经的翻译,也使得翻译成为 一种职业,为后来专门化的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

2021年6月外㊀文㊀研㊀究Jun.2021第9卷第2期FOREIGNSTUDIESVol.9㊀No.2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 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皖西学院㊀刘㊀虎摘㊀要:本文对‘中国翻译“新世纪以来刊发的所有理论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借此窥探过去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和走向,为学界同行提供一份翔实的历时研究参考资料㊂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文章可以分为五大类,西方翻译理论研究㊁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㊁翻译实证研究㊁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㊂总体来说,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占据明显优势,但2009年后其发展势头减缓,稳中有降;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紧随其后,2010年后其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翻译实证研究从无到有,自2004年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持续受到学界的关注,2010年后其发展逐年走高;翻译教学研究起步平稳,2009年后成为研究热点之一㊂最后,针对中国翻译研究 中西话语生态失衡 的缺陷,本文提出了 三结合 的解决方案,并将其纳入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之中,期待为未来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体系的建构开辟一条道路㊂关键词: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国翻译;文献计量分析;高频关键词;高引用文章中图分类号:H059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23(2021)02-0080-09一㊁引言以1987年 中国首届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 和 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 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正式起步㊂这两次研讨会 吹响了学科建设的集结号,标志着学科理论研究共同体正式形成㊂翻译学者整体展现出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译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蓝红军2018:7)㊂从1987年到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翻译学界的理论意识不断觉醒,对翻译研究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㊂学者们围绕翻译研究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 翻译学科的性质问题㊁翻译研究的中国特色问题以及建立独立翻译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 (谭载喜2012:7),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㊂这一时期,翻译学界的关注焦点从单纯的翻译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逐渐过渡到引进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到了世纪之交,又转向了翻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㊂(韩子满2019)至此,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拓展,呈现出明显的多维度㊁多视角㊁跨学科的特点,如胡陈尧(2019:106)所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走出了一条博古通今㊁融汇中外㊁跨域创新的研究道路㊂ 那么,21世纪20年以来中国翻译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其发展脉络和走向如何?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本文将致力于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期待总结21世纪头20年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经验,并为其将来的发展建言献策㊂二㊁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曾经做出过回顾和反思,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总结了其特点和成就㊂何刚强(2015)将过去3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就归结为3个方面:1)中国学界视野得到拓宽,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普遍比较深入;2)翻译研究被广泛看作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3)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先导作用愈发明显,引发了应用翻译研究的异军突起㊂许钧(2018)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研究走过了一条开放㊁探索㊁互动和创新的发展道路:从初始开放和借鉴,引介西方翻译理论,到强化交流与反思,学习和探索研究方法,再到关注理论话语建设,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发展翻译教育,探索具有自身学术品格的理论体系㊂韩子满(2019)则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划分为5个阶段,即恢复与整理期㊁对外借鉴活跃期㊁学科意识觉醒期㊁研究与深入拓展期和理论与对象创新期,并以每个时期内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把这5个时期串联在一起㊂以上学者提纲挈领式地总结了中国译学发展的轨迹和成就,粗线条地勾勒出一幅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图景㊂然而,所有这些回顾和反思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都是经验式㊁随感式的定性点评,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简单㊁笼统和泛化,其中遗漏了很多重要细节,更无法看清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走向㊂因此,它们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意义㊂有鉴于此,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详细扫描过去20年间中国译学研究权威期刊‘中国翻译“刊载的所有理论文章,借此集中展示21世纪以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脉络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检索的‘中国翻译“上刊载的理论文章包括两大类:即针对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翻译家访谈以及翻译史研究等宏观理论问题的文章,与针对具体翻译技巧㊁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证研究的微观理论问题的文章,但不包括译著评析㊁人物介绍㊁翻译史话㊁读者论坛㊁译界动态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既不研究翻译问题,也不包含有价值的翻译思想,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没有明显的贡献㊂这样,本文收录的文章全部属于针对翻译理论㊁方法㊁技巧和教学等问题的研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翻译理论文章㊂三㊁研究设计(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1)21世纪头20年以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含子类)呈现何种发展趋势?3)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启示?(二)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在线检索‘中国翻译“2000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所有理论文章,并通过标题㊁关键词㊁摘要和全文通读将这些文章分类(含子类)㊂分别统计文章总数㊁年度文章总数㊁年度分类别(含子类)文章总数,并考察位居使用频次前40的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的分布情况㊂然后,借助图表和各种可视化研究工具(饼状图㊁折线图和柱状图)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21世纪头20年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并对其将来发展提出建议㊂(三)数据分析1)总体分析统计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翻译“发表的理论文章总数和分类别(含子类)文章数量,通过后者与前者的比例关系了解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㊂2)年度对比分析统计各类别(含子类)文章年度发表的数量,据此了解过去20年间各类别研究(含子类)的动态和走势;对比各类别(含子类)之间的变化关系,据此了解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详细变化情况㊂3)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分析以位居使用频次前40的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为研究对象,找出它们所对应的研究热点和动态,据此旁证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热点分布和趋势㊂四㊁研究结果(一)总体结果中国知网在线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翻译“共发表理论文章1222篇㊂分类(含子类)如下:A类:西方翻译理论研究(A1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㊁述评和西方翻译家访谈;A2运用西方翻译理论的原则㊁方法或范式来阐释各种翻译问题;A3西方翻译史研究)㊂B类: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B1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2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掘整理;B3中国翻译史研究)㊂C类:翻译实证研究(C1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2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㊂D类: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D1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D2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3翻译与跨文化交际)㊂E类:翻译教学研究(E1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2MTI课程的思考㊁设计和优化)㊂表1㊀各类别(子类)文章发表情况总表类别(子类别)A类B类C类D类E类A1A2A3B1B2B3C1C2D1D2D3E1E2数量22624513274457650262152809321总数/占比484/39.61%395/32.32%76/6.22%153/12.52%114/9.33%㊀㊀如表1所示:西方翻译理论研究(A类)论文共计484篇,占总数的39.61%;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B类)论文共计395篇,占总数的32.32%;翻译实证研究论文(C类)共计76篇,占总数的6.22%;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D类)论文共计153篇,占总数的12.52%;翻译教学研究(E类)论文共计114篇,占总数的9.33%㊂由此可见,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21世纪头20年以来整体上表现出如下态势(见图1):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备受学界青睐和重视,其论文产出占据了最大比例㊂其次,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在论文产出比例当中位居第二㊂学者们在积极引进西方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同时,也不忘思考并发展中国本土翻译理论㊂再次,翻译与文化传播和翻译教学研究也是译学界关注的热点㊂翻译与文化传播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针对翻译教学的讨论也十分活跃,翻译实证研究则逐渐兴起,方兴未艾㊂图1㊀各类别文章发表情况此外,每个子类研究在整体上表现如下: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和述评和西方翻译家访谈(A1子类)㊁西方翻译理论的原则㊁方法和范式的应用(A2子类)以及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1子类)这3个板块共同构成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大半个江山,其论文产出占比高达60.97%㊂翻译与跨文化交际(D3子类)与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2子类)是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1子类)则是翻译教学研究的主要侧重点㊂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1子类)和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C2子类)论文产出只占很小的比例,单从数量来看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㊂(二)年度分析结果1)总体发展脉络和趋势对比每个研究类别的年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近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和趋势(图2):图2㊀五大类别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和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共同占据了过去20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的主战场㊂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从2000年到2009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但2009年以后则有所起伏,虽然仍处于核心地位,但整体波动较大㊂从2000年到2011年,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显著强于中国翻译理论㊂但从2012年开始,对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关注则超越了西方翻译理论㊂其次,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的总体走势是平稳增长:该类别虽然在2000年到2010年间变化波动不大,但从2010年起则稳步攀升㊂翻译教学研究则常年保持一定热度:该类别从2009年起迅速升温,到2013年达到高峰,其后又渐趋平稳㊂总之,这两个类别在过去20年里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㊂翻译实证研究则从无到有,2003年以前一片空白,从2004年起其关注度则逐渐攀升㊂2)详细发展脉络和趋势对比每个子类别的年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近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详细脉络和趋势:其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㊁述评和西文翻译家访谈(A1子类)以及西方翻译理论的应用(A2子类)的研究呈锯齿状分布(见图3),表明它们虽然都是研究热点,但年度变化冷热不均㊂2007年以前,A2子类研究明显强于A1子类,但随后两者基本上交替上升下降,最后又归于平衡㊂西方翻译史研究则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㊂图3㊀A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A1 A3)其二,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1子类)的研究逐年走高(见图4),特别是2011年以后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A1和A2子类㊂中国翻译史研究(B3子类)似乎受到了特别重视,逐年走高㊂然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则萎靡不振,除了个别年度有所收获外,基本没有什么进展㊂图4㊀B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B1 B3)其三,翻译实证研究2003年以前一片空白,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C2子类)更是从2009年起才有所起色(见图5)㊂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1子类)2003年后获得发展,但其论文产出还是大起大落;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有所进展,但其成果仍然很不突出㊂图5㊀C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C1 C2)其四,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D1子类)似乎一直不受关注,20年来鲜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2子类)从2008年以后则受到了极大关注,其研究成果节节攀升㊂翻译与跨文化交际(D3子类)曾经是研究热点之一,但2010年以后渐趋平缓(见图6)㊂图6㊀D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D1 D3)最后,关于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1子类)的研究一直都有成果产出,并且在2009年到2013年间形成了一个研究高潮(见图7)㊂MTI课程的思考㊁设计和优化(E2子类)的研究从2009年起异军突起,到2013年达到高峰,随后逐年平稳下降㊂图7㊀E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E1 E2)(三)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分析1)高频关键词分析考察表2和图8,可知过去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热点涉及领域多㊁跨度大㊁范围广㊂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2㊀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翻译228翻译理论19误译13主体性11翻译研究66诗歌翻译18语料库13策略11文学翻译45法律翻译18翻译硕士教育13意义10翻译策略42口译研究17规范12忠实10英译38同声传译17翻译标准12汉译英10翻译教学35归化17语言服务12翻译原则10译者28方法论14翻译能力11翻译伦理10口译22口译教学14翻译史11翻译过程9异化21译介14意识形态11语境9翻译学21汉英翻译13机器翻译11隐喻9图8㊀高频关键词柱状分布图㊀㊀A.西方翻译理论研究㊂西方理论的研究范式和术语,例如异化(21)㊁归化(17)㊁方法论(14)㊁规范(12)㊁意识形态(11)㊁主体性(11)㊁忠实(10)㊁翻译伦理(10)㊁语境(9)和隐喻(9)等出现总频次高达124次,可以说炙手可热㊂B.翻译教学和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㊂翻译教学(35)和翻译硕士教育(13)达到了相当高的出现频次㊂这与前文所得出的分析结果 翻译教学研究则常年保持一定热度 相吻合;而文学翻译(45)和译介(14)则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关注㊂这与前文D2子类 从2008年以后则受到了极大关注 和D3子类 曾经是研究热点之一 相互印证㊂C.语料库(13)也占据了一定的出现频次,但其热度还不十分显著㊂这与前文语料库量化研究成果 仍然很不突出 也形成了相互照应㊂2)高引用文章分析考察表3,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热点涉及的主题和其受追捧的程度:表3㊀论文最高引排序表论文名称引用频次论文名称引用频次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2179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592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1513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579坚持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外宣翻译工作1473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569续表3论文名称引用频次论文名称引用频次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1346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568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1304儿童文学翻译刍议556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1282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530生态翻译学解读1197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527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1030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和翻译策略研究:以葛浩文为例515谁是翻译主体948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505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的启示866多元系统论495翻译选择的目的性820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域487选择与适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806伽达默尔哲学阐释与翻译研究478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736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460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726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456口译训练:内容㊁模式㊁方法707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变445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699翻译与意识形态研究: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435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647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433也谈归化与异化636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424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607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409认知语言的翻译观604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384㊀㊀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枝独秀㊂其研究热度㊁可及度和认可度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研究㊂在所有40篇论文中,有27篇属于这一类㊂排名前10位的高引论文中,有5篇属于此类,前20位中有12篇,前30位中有19篇㊂ 归化㊁异化㊁意识形态㊁功能主义㊁文本类型㊁语用顺应㊁接受美学㊁哲学阐释㊁关联理论㊁多元系统以及后殖民视角 等主题已然席卷了整个中国翻译研究空间㊂其次,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也达到了相当的热度和可及度㊂在高引论文当中,也出现了众多此类论文,例如 中国的文学翻译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以及对翻译主体的讨论㊂还有从崭新的视角看待翻译本质的论文,例如 生态翻译学解读 和 生态翻译学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而且引用频次还非常高㊂这与前文的分析结果 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也受到了特别关注 保持一致㊂最后,翻译教学类论文在最高引排行榜上也十分引人注目,其研究成果的可及度和接受度可见一斑㊂例如 口译训练:内容㊁模式㊁方法 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 和 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 这3篇论文的引用频次十分靠前㊂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整体上呈现出 三强三弱 的特点,即西方理论强,中国理论弱 现代理论研究强,传统理论研究弱 理论性研究强,实证性研究弱 ㊂另外,各个理论子板块研究的活跃程度随着时间变化也有所波动㊂下文结合这些特点产生的学术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语境化的分析,以阐明其背后的动因㊂从学术背景来看, 西方理论强,中国理论弱 的特点很可能是两者之间发展程度严重失衡造成的㊂西方翻译理论借鉴了包括语言学㊁文学㊁哲学㊁文化研究㊁美学㊁认知科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出了一个较为科学而严谨的理论体系,可以多角度㊁跨学科地阐释整个翻译过程㊂例如语篇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问题;意识形态㊁多元系统㊁翻译规范㊁后殖民等文化学派理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和政治层面揭示翻译行为背后的各种操控因素;阐释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翻译过程中原作㊁译者和译作三者之间的关系;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从人类思维层面解释翻译现象㊂反观中国本土翻译理论却远未达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程度,缺乏逻辑性㊁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用来指导翻译理论或实践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难题㊂这样,学界自然会青睐一个成熟可靠的理论体系,并推广运用,从而形成了目前 西强中弱 的理论格局㊂ 现代理论研究强,传统理论研究弱 可能是由于传统理论的现代阐释转换不易,或者过于抽象㊁笼统,并不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㊂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见诸古代佛经翻译的序㊁跋㊁例言或评注之中,例如,唐玄奘的 五失本 三不易 求真喻俗 等等㊂它们以零散的方式存在于古籍当中,不成体系㊂严格来说,它们还只是翻译经验而非翻译理论㊂(周忠良2016)要发掘整理这些古代文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可能收效甚微,不如直接从现代翻译实践中提炼出合适的理论并加以运用更为方便㊂ 理论性研究强,实证性研究弱 则可能是实证性研究自身的特点造成的㊂一般来说,自省式㊁归纳式的理论思考总是先于实证研究㊂先是有了理论总结或假设,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㊂这样就会在大规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似乎前者总是要先于后者达到繁荣㊂语料库翻译学是翻译实证研究的代表,但是由于起步晚㊁数据采集和分析时而会遇到困难㊁研究周期长等不利因素,造成了当前翻译实证研究明显落后于理论研究的状况㊂从年度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2010年前后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以及翻译教学和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逐渐兴起㊂这是 三强三弱 总体格局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㊂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个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官方政策的扶持㊁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加深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等因素㊂首先,2012年以后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研究赶上甚至超越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挖掘中国自身的翻译理论,给予了项目申请和出版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学界意识到了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㊂近年来,中国学者提出了不少原创翻译理论,例如变译理论㊁玄翻译学㊁大易翻译学㊁和合译学理论等等㊂其中,生态翻译学理论首次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解读翻译本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㊂从高引文章分析来看, 生态翻译学解读 和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2篇文章被引频次竟都达到1000次以上,其热度和认可度可见一斑㊂这表明中国学者从一味追捧西方翻译理论回归到了理性,开始专注于本土翻译理论的建设㊂其次,翻译教学类研究从2009年起成为热点之一,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㊂这也归因于官方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在政策上的扶持㊂自2007年以来,MTI学位教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课程设置㊁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也火爆起来,从而大大增加了翻译教学研究的热度㊂再次,翻译与文化传播类研究自2011年起稳步攀升㊂这与官方政策的支持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密不可分㊂由于中国政府大力实施 中国文化走出去 工程,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传播自然成为研究热点㊂特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学界更是聚焦于这方面的讨论㊂(二)建议上节 三强三弱 的讨论实际上暴露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㊂一言以蔽之,就是 中西理论话语生态失衡 (周忠良2016:89)现象㊂中国学界似乎已经习惯于臣服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学会了用洋话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其演讲的主题㊁措辞㊁腔调已然全盘西化㊂长此以来,离开了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中国本土翻译研究大厦就会轰然垮塌,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核心理论支撑㊂这个状况必须改变㊂为此,本文强烈呼吁建立中国自身的翻译话语体系,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为依托,融合西方理论话语中积极的成分,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三结合 ,即古今理论话语相结合㊁中西理论话语相结合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㊂古今理论话语相结合,就是在现代学术话语规范的指引下,将中国传统典籍中蕴含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现代阐释和转换,为现代翻译理论研究服务㊂这方面已经有学者做出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朱志瑜(2001)将中国古典玄学中的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进行现代转换,发展出了神。

国内翻译教材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10的统计分析

国内翻译教材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10的统计分析
第 33 卷 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0 Oct. 2012
国内翻译教材研究现状与思考
— ——基于 15 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1-2010)的统计分析
0
0
0
0
0
0
0
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0
0
0
0
0
0
1
0
0
0
1
外语研究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0
0
0
0
0
0
1
0
0
0
1
山东外语教学
0
0
0
0
0
0
0
0
1
1
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0
0
0
0
0
0
0
1
0
0
1
总计
1
2
7
4
1
4
8
2
6
5
40
比 例 (%)
2.5 5.0 17.5 10.0 2.5 10.0 20.0 5.0 15.0 12.5 100
图 1 2001-2010 年国内翻译教材研究发展趋势
图 1 显示了近 10 年翻译教材研究成果的整体 趋势。 从整体来看,教材研究在整个翻译教学研究 领域比较滞后。 15 种核心期刊全年发刊总量加起 来不超过 8 篇, 除 2003、2007、2009 年全年发文量 突破 6 篇, 其他年份则寥寥无几。 从历时角度看,

从_奈达现象_看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成熟_陈宏薇

从_奈达现象_看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成熟_陈宏薇

) 办 , )"(+ 年 更 名 为 《 中国翻译》 。从 )"(* 年第一期起,该刊物目 录 页 便 登 载
了该刊宗旨: “ 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 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 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 ” 这一宗旨,不仅是该刊的办刊宗旨,而且也是我国广大翻 译工作者在这块园地上为之辛勤播种、耕耘的宗旨。 《 中
对译学理论者至少会在心理上造成一次巨大的震撼” , 究的内容是对奈达翻译理论的译介内容和引用次数、对其 “ 给我们正在积极兴建的翻译学科构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 他外国翻译家及其理论的译介;研究的方法是将有关栏目 应找出他 “ 放弃理论及翻译科学的原因” ,否则 “ 等于 后 院着火,自己乱了阵脚。 ”$ 奈达翻译思想的变化,的确在我国译界掀起了一阵波 澜,但并未 “ 乱了阵脚” ,倒是这把在 “ 后院”烧的 “ 火” ,引发了一场严肃、深入、理智的讨论,使人们对许 多翻译研究的实际问题更加关注。笔者将我国译界对奈达 翻译理论的反应定义为 “ 奈达现象” ,以 《 中国翻译》 杂 志为调查目标,对其 !"#$ 年至 %$$$ 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 了全方位扫描,从几个重点栏目的内容研究奈达理论在我 国影响的变化。笔者认为 “ 奈达现象”是我国翻译研究走 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笔者选定 《 中国翻译》为调查目标,是因为它是中国 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会刊,其前身是 《 翻译通讯》 , !"&" 年 进行扫描,了解我国译界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接受、运用与 反应情况,从这一角度研究 %) 年来奈达的翻 译 思 想 在 我 国翻译界的影响,了解 %) 年来我国翻译研究 的 走 向 及 其 特征,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这一纵向 研究基本上以五年为一阶段: )"(, 年至 )"(- 年为第一阶 段, )"(. 年 至 )"(" 年 为 第 二 阶 段 , )"", 年 至 )""- 年 为 第三阶段, )"". 年至 %,,, 年为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类论文计 翻译科学探 %.* 篇 , 有 ( 篇 引 用 奈 达 的 观 点 。 评 介 了 《 索》 ( 谭 载 喜 , )"(%/- ) 、奈达论翻译的性质 ( 谭载喜, ,介绍或引用了奈达关于 “ 词汇偶合”的阐述 )"(*/" ) ( 谭载喜, )"(%/) ) 、对翻译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 徐文保摘 译, )"(%/+ ) 、读者反应理论 ( 包 振 南 , )"(*/. ) 、翻译的 交际理论 ( 劳 陇 , )"(*/)$ ) 、自然的对等 ( 郭建中,

全国主要外语类期刊一览表

全国主要外语类期刊一览表

刊名:当代语言学(原名为:国外语言学)出版地:北京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投稿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当代语言学》编辑部 100732电子邮件:***********************刊名:外国语言文学(原名为:福建外语)出版地:福州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更多详情>>>)投稿地址: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外语》编辑部 350007主要栏目:语言研究、教学法理论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翻译理论与研究、问题与商榷、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电子邮件:*************.cn刊名:国外外语教学出版地:上海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投稿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国外外语教学》编辑部 200062电子邮件:******************.cn扩版启事: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国外外语教学》已于2003年第1期起扩版,由原来的每期48页改为每期64页,仍为季刊。

《国外外语教学》是全国发行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类学术性期刊。

本刊及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外语教学领域的新思想、新趋势、新方法和新经验,广泛反映世界各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动态。

本刊坚持以研究和普及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办刊方针,以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为选稿原则。

来稿要求论有所据,言有新见。

本刊接受纸质稿件,因此请勿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为方便匿名审稿,稿件正文请勿显示作者姓名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信息。

请单独附一页,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邮编、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地址。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出版地:南京主办单位:江苏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投稿地址: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210097 电子邮件:******************刊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洛阳(河南)主办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投稿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471003电子邮件:*********************.cn稿约:本刊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科学,理论联系实际,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己任。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原由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原由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原由作者:魏冰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普及应用,除了此翻译理论在适当时机被引入中国及其本身所特有的理论魅力以外,最终的事实是该翻译理论在中国赢得了超高的人气,因为该理论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迎合了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所强调倡导的实用性。

这是被中国学者所普遍认同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认同;普及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265-02Abstract: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is the most popular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which i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appropriate importation time,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theoretical glamour.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ultimate reason should be the fact that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bears too many similaritie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at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gmatism and practicality on which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put emphasis.Keywords: E.A. Nida; translation theory; recognition; popularization引言自从奈达的翻译理论在1981年被引入中国以来,它就在中国翻译界的研究领域中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尤金· 奈达)
1.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1) In terms of linguistic signs: ①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within a language (语内翻译). e.g. classic Chinese → modern Chinese; Cantonese → Putonghua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etc. ②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between languages (语际翻译). e.g. Chinese → English, or vice versa. ③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signs and non-linguistic signs (符际翻译). e.g. flag signals (or sign language) → linguistic signs
2criteriaandprinciplesoftranslation?120中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矛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三字标准?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余光中变通的艺术?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
1. 1.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4) In terms of mode of translation:

近十年(2002—2011)中国口译研究状况综述

近十年(2002—2011)中国口译研究状况综述







4 7
3 6
东方 翻译 合 计 1 6 1 5 1 6 1 2 1 4 2 2 9
4 l 9
9 2 4
0 2 0
1 3 1 6 7
合计
比例
3 8
0 2 3
4 9
0 . 2 9
口译论文 的发表数量基本都居首位 。 值得注 意 的是 , 2 0 0 6 — 2 0 0 9 年期 间 , 四大杂 志上发 表 的 口译
通过数据分析 , 可以看 出近十年来 口译研究 的侧 重点 主要 放 在技巧研究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 。其 中, 以技巧研究为研究 内容
的 论 文 数 目呈 逐 年 递 增 的 趋 势 。该 数 据 变 化 趋 势 说 明 口译 是 一
研 究 的状 况及 发 展 趋 势 。 关键 词 : 口译研究 数据分析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C
1 前 言
文 发表 情况 的研 究 中也 提到 了这 两种 分类 方法 。其 中刘和 平 ( 2 0 0 5 ) 将 口译研究论 文分为 1 O 个类别 : 翻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 、 口
对7 0 年代末到 2 0 0 6 年2 月 间发 表的 口译研究论文进行 过主题分 类 及趋 势研究 , 除此之外 , 尚未找 到类 似 的 口译论 文综述 研究 。
史、 专业 翻译 、 口译 教学和 培训 。胡庚 申和盛茜 ( 2 o o o ) 将 口译 研
究分为三类 : 宏 观研 究类 、 技巧研究类 、 教学训练研究类 。
本 文 以《 中 国翻译》 、 《 中国科技 翻译 》 、 《 上海翻译》 和《 东方翻译》 四本具 有权威性 和代表性 的翻译 类研究 杂志上 2 o o 2 — 2 0 1 1 十年 间发表 的 1 6 7 篇关于 口译研究 的文章 为研 究样本 , 采用定性研究

布迪厄社会学视阈下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体系建构初探--以《中国翻译》杂志为例

布迪厄社会学视阈下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体系建构初探--以《中国翻译》杂志为例
笔者认为,通过对三个场域及相关资本的分析,可 以更清晰地建构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学科价值、 学术价值和行业价值,它们共同组成期刊的价值体系。 在某一场域中,对各种资本的充分竞争就是在充分建构价 值的过程。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术期刊《中国翻译》杂志 为例,逐个探讨如何在各个场域中完成期刊的价值建构。
场域的特点是竞争,那么资本就是参与者竞争的目 标和筹码。布迪厄认为,资本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经济 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6]。经济资本指的是可以直 接进行交易的有价资源,如金钱;文化资本指的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源,比如文凭、 学位、著作等;社会资本指的是人际关系[6,8]。“这三 种资本如果得到场域和其他行动者的认可,则可以转换 成为资本拥有者的名誉、声望、权威等抽象的资本形 式,即‘象征资本’。”[8]
场域不是绝对独立的,某个场域的参与者也可能是 另一个场域的参与者。如何设定场域要根据研究对象需 要而定。比如,可以将我国所有社科学术期刊组成一个 期刊场域,场域内的各参与者即各个学术期刊;也可以 将某一类学术期刊组成一个场域,如翻译领域的学术期 刊,其参与者便是翻译专业类学术期刊;也可以将期刊所 涉及的行业领域视为一个场域来分析期刊在其中的价值。
一、布迪厄社会学简述
布迪厄社会学以强大的阐释力和清晰的理论框架, 受到许多领域学者的跨学科研究借鉴,如教育研究[1,4]、 翻译研究[6,8]、新闻研究[5,13],等等。而CNKI的大数据搜 索显示,从布迪厄社会学角度对学术期刊进行的研究论 文目前极少,有学者从布迪厄的场域概念出发,谈学术 期刊编辑角色建构[2],但笔者认为,布迪厄社会学的核 心概念“场域”不仅对期刊编辑角色建构有启发,而 且能以更清晰、更立体的方式助力学术期刊的价值体 系建构。

国内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翻译研究现状综述作者:穆琳洁沈倩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7期摘要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但在理论建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能对以后的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标准多元化视角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重要精神桥梁正在与社会各领域发生着更为广泛的联系。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翻译研究艰难但迅速地跨越了从对“信达雅”无休止的争论,乃达、纽马克、卡特福德等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入,到对巴斯特等的多元系统、操纵理论、女性主义等翻译思想或流派的评价和接收过程。

研究著作不断涌现,翻译理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视角也日趋多元化,方法与手段也更为客观、科学。

1 科学观与艺术观的统一长期以来,翻译研究都陷于诸如形与神,直意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经验主义的二元对立中,而近十多年来引起翻译界激烈争论的当数有关翻译性质的科学观与艺术观。

在《中国翻译》杂志上,劳陇(1996)声称“翻译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所以翻译活动不可能成为科学。

” 而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我们必须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即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和How(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广泛的研究,达到共同的、一致的、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这个可靠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来。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年,林璋(1996)对翻译和翻译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概念作了论证,并争论说翻译是一种行为,“翻译始终都在处理聚合关系,对聚合关系的处理贯穿翻译的全过程”,进而得出翻译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只是一种技能,而研究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翻译学毋庸置疑是一门科学。

相关科学,特别是语言学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沿着科学方向深入探索,但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是凭借他人或自身的经验进行翻译,大多数论著也不过是经验的总结。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第十四、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三等奖、英译汉二等奖获得者张顺生1999年笔者到高校工作以后,参加了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

参加第十四届竞赛纯属偶然,竞赛截止的几天前我刚好浏览了《中国翻译》杂志,不经意间读到了上面刊登的竞赛活动,其中汉译英“想起清华种种”不长,自己特感兴趣,因此连忙回家认真翻译了初稿,后来又校对了几遍,便投了出去。

没想到竞幸运地获得了三等奖。

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汉译英我虽未获奖,英译汉却幸运地获得了二等奖。

我对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汉译英的题目“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翻译,我当时的翻译为“Always Bear in Mind the Few Happy Things,Never Take to Heart the Many Unhappy Ones”,而对英译汉的题目“A Person Who Apologises Has the Moral Ball in His Court”(参考译文译作“谁给别人道歉,谁就在道义上掌握了主动”)的翻译,当时也颇费周折,我觉得汉译宜简洁些,故经再三考虑,将其译作“主动道歉理不亏”。

两次参赛荣幸获奖提振了我对英汉互译的信心,也点燃了我对翻译的兴趣。

近年来我不仅一直鼓励学生参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还举办了两次校级翻译竞赛,出了2014年姑苏区翻译竞赛试题。

从事翻译和翻译教学工作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籍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往的翻译方法多是从“直译和意译”和“归化和异化”等角度而谈的,我这里则想从译语与源语的关系来探讨英汉互译方法。

我认为英汉互译基本方法有三种,即直接套用、结构模仿和融会创新。

一、直接套用所谓“直接套用”指翻译时如能采用“拿来主义”的即采用“拿来主义”,不必另起炉灶,尤其是单词、词组和句子层面。

比如,翻译“石头剪子布”就可以直接将英语中对应的词找出,直接套用英语中的rock- paper-scissors;“口水战”可套用英语中的a war of words;游戏“打水漂”可套用英语中的词组play ducks and drakes;“傻人有傻福”可套译为Fortune favors fool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套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从交际角度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视具体情况套用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 的To err is human或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翻译“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时孙宁巧妙地套用了英语中的“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在中国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在中国

(一)、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现状截至2005年7月,笔者收集到国内发表的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文章29篇,书籍一本。

总体而言,和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相比,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中国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性别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步较晚。

直至1999年,国内才有学者注意到译者性别也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穆雷,1999:36-38)。

2000年才有学者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廖七一,2000:302 )。

到2002年,我国的翻译研究者才真正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一年,全国的期刊和论文集上一共出现了七篇论及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文章。

到2004年,国内研究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达到一个小高潮,发表了12篇论及此方面的论文,其中《中国翻译》杂志在2004年第四期上专门刊登了一组四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女性主义翻译进行了集中探讨。

至2005年国内才有专门论及女性主义翻译的书籍问世(费小平,2005)。

尽管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到目前为止并不多,但其增长速度较快(见图表1),这表明在中国性别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2、由于中国没有发生西方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因此中国的译者和译论研究者并没有像接受了女性主义思想、并投身女性主义运动的西方译者和译论研究者一样,自觉地将性别同翻译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译界对翻译性别视角的讨论主要从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入手。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评介和梳理阶段,研究不够深入广泛[⑥]。

在29篇已发表的论文中,19篇为介绍、梳理型文章,6篇为介绍兼运用型文章,4篇为女译者访谈和女译者梳理。

这三种类型的文章占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论文的比例在图表2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介绍、梳理型文章占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论文绝大部分,介绍兼运用型文章所占比例刚过五分之一,女译者访谈和梳理所占比例最小。

而唯一一本将女性主义翻译单独列为一章进行探讨的著作《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费小平,2005)也是理论梳理居多,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运用比例不大,稍后笔者将更详细地进行评述。

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项目中的应用——以《危险品运输手册》汉译英为例

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项目中的应用——以《危险品运输手册》汉译英为例

New Generation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项目中的应用———以《危险品运输手册》汉译英为例唐睿(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作为AI 技术应用分支的翻译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教育部在2020年4月出版的最新版《教学指南》中,将“翻译技术”列为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师生对于翻译技术的教学和应用热情。

本文以《危险品运输手册》为例,具体介绍了各项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期从翻译硕士学生的角度为翻译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教学参考。

关键词:翻译技术;非文学翻译;记忆库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分支翻译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与此同时,翻译界对于翻译技术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译员在处理非文学翻译项目时开始选择寻求翻译技术的帮助。

人工智能的帮助对于翻译实践而言,不再是一种“亵渎”,而成为一种提升译文质量、统一译文风格和提高翻译效率的便捷方式。

一、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并非一个固有的学术概念。

早在2008年时,国外的翻译界就提出过翻译技术的概念,但是此时的翻译技术仅仅包含机器翻译、本地化和人机交互协助翻译。

此时国内翻译界对于翻译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信息检索的方向———王涛和鹿鹏(2008:21-22)将翻译技术主要限定在“信息技术”的层面,并未过多涉及太多其他技术。

此后多年间,学界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工具等逐渐加入到翻译技术的范畴中。

直至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出台了ISO 17100,对翻译技术进行标准定义,将其分为了13类,包括翻译记忆工具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系统、本地化工具、文字处理软件、质量保证工具、桌面排版、语音文字识别软件、写作系统、项目管理软件、内容管理系统、修改工具及翻译管理系统。

ISO 对于翻译技术标准定义的出台,一方面印证了翻译市场对于翻译技术的认可,一方面激励了翻译学界对于翻译技术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刊名:中国翻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协会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000-873X
CN:11-1354/H
邮发代号:2-471
复合影响因子:2.663
综合影响因子:1.64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翻译
曾用刊名:翻译通讯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中国翻译》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翻译》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354/H,国际刊号:ISSN1000-873X。

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关注理论前沿,贴近翻译实践,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翻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及行业发展态势,加强编读互动交流,以满足业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中国翻译》杂志期刊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谈、翻译史话、译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刘编辑1269292199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中国翻译》杂志期刊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传教士《圣经》汉译的殖民语境顺应研究——以Logos从“言”向“道”转化的历时性诠释为例
“精加工”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
“习近平论文艺”要点翻译探究
以赛促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于翻译实践与教学的一点思考
韩素音使我与翻译结缘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翻译之本与翻译之为:在实践中演绎
论蕴含文化因子的地名英译原则和策略
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
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
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
传教士汉学家的中国经典外译研究
思想改造与翻译转型
谁发现了真正的荷马——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
本科翻译专业阅读教学综合模式探讨
绘事后素:翻译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评安托万·贝尔曼《翻译批评探索:约翰·多恩》
社会学视阈下的翻译叙事建构研究——访谈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教授
基于计算机翻译技术的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
描写及其超越——《中国传统译论:译名研究》评介
一部建构口译研究学科理论的力作——《口译研究方法论》述评
“更加纯粹地从文学出发”——池莉谈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
对生态翻译学几个问题“商榷”的回应与建议
再论汉语新词的翻译——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新词英译问题
试论符号学视角下象喻性书法术语的英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