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全套讲义选修3-3 第1讲 分子动理论(拔高版) 教师版讲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基本关系:气体的体积等于所有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体
积之和。设分子间距离为d,则一个气体分子占据空间的体积
V0=
=
=d3。
答案:(1)2.6×10-7 m
(2)1.8×1016个
解析:(1)吸一支烟进入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n= =
×-
微探究2 人们常说“破镜难重圆”,也就是说镜子被打碎之后
很难再恢复原样,请思考以下问题:
(1)在打碎之前,玻璃分子靠什么结合在一起?
(2)打碎之后的玻璃片再靠在一起时,分子பைடு நூலகம்间还有作用力吗?
提示:(1)分子间作用力。(2)基本没有。
四、分子动理论
1.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无规则
的,使微粒受到较强撞击的方向也不确定,所以布朗运动是无
规则的。
(2)影响因素。
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
的分子数越少,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平衡;另外微粒越小,
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因此,微
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
)
·
A.1 瓶矿泉水(约 300 mL)所含的水分子个数约为
B.质量为 m(kg)的水所含的分子个数是 NA
C.1 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D.1 个水分子的体积大约是
答案:D
·NA
解析:1 瓶矿泉水质量 m1=3ρ×10-4,所含的水分子个数约为
×-
N= ·NA=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选修3-3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新人教版)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对应学生用书P198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①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②估测的方法:油膜法(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 kg(3)阿伏加德罗常数①1 mol的任何物质中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用符号N A表示,N A=6.02×1023mol-1.②N A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N A=M molm分,N A=V molV分.(4)分子模型①球体模型直径为d=36Vπ②立方体模型边长为d=3V0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运动轨迹不确定.(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3)r0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时的距离,其数量级为10-10 m.图1-1-1(4)如图1-1-1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①r=r0时,F引=F斥,分子力F=0;②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F斥比F引增大得更快,分子力F表现为斥力;③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和F引减小得更快,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④r >10r 0(10-9 m)时,F 引、F 斥迅速减弱,几乎为零,分子力F ≈0.(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②温度、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或内能只对大量分子才有意义③任何物体都有内能④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如水变成冰)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方盘是否干净.2.方盘中的水应保持稳定状态,最好静置一段时间,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3.向水面滴油酸酒精溶液时,针尖应竖直、靠近水面,如果离水面太高,可能无法形成油膜.最好在1 cm 左右.4.计算油膜面积时,以坐标纸上方格的数目来计算,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1个.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D .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小颗粒由许多分子组成,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指悬浮颗粒内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 、B 选项错误,布朗运动虽然是由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重要意义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反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C 选项错误.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固体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 选项正确.答案 D2.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减小D .如果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会增加,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小颗粒的运动;气体分子散开的原因在于气体分子能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为零,所以内能增大.答案 D3.设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μ,分子间平均距离为d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物质的密度ρ可表示为( ).A .ρ=μπd 3N AB .ρ=μd 3N AC .ρ=3μ4πd 3N AD .ρ=8μπdN A解析 分子为球形时,1 mol 物质的体积:16 πd 3N A ,则ρ=μ16πd 3N A =6μπd 3N A ,故A 错误.分子为正方体时,1 mol 物质的体积:d 3N A ,则ρ=μd 3N A,故B 正确. 答案 B图1-1-24.如图1-1-2所示,用F 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 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 0变为r 0的过程中( ).A .F 不断增大,E p 不断减小B .F 先增大后减小,E p 不断减小C .F 不断增大,E p 先增大后减小D .F 、E p 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矢量,分子势能是标量,由图象可知F 先增大后减小,E p 则不断减小,B 正确.答案 B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体积为V 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量为V 2;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 滴时体积为V 0;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 的浅盘里倒入2 cm 深的水;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 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 ⑥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 ,其中不足半个格的两个格算一格,多于半个格的算一格.上述实验步骤中有遗漏和错误,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明步骤,并改正),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意在考查学生对单分子油膜的理解和粗略估算能力.本实验中为了使油膜不分裂成几块,需在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由于本实验只是一种估算,在数油膜所覆盖的坐标格数时,大于半个格的算一个格,少于半个格的舍去;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充分扩散后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油膜厚度可看成分子直径,由题意可知,油酸溶液的浓度为V 1V 2,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为V 0n ,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体积为V 1V 0nV 2,一滴油酸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为Na 2,所以油膜厚度即分子直径d =V 1V 0NV 2a 2n. 答案 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错误的步骤是⑥,应该是不足半个格的舍去,多于半个格的算一格 V 1V 0NV 2a 2n对应学生用书P200考点一 微观量的估算【典例1】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 kg/m 3,平均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2×10-10 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题目考查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估算.设气体体积为V 1,液体体积为V 2,由此可知,气泡内气体的质量为:m =ρV 1,物质的量为:n =m M. 则气泡内的分子个数为:N =nN A =ρV 1MN A . 将分子视为球体,每个分子的体积:V 分=16πd 3. 对液体来说,忽略分子间隙,则液体体积为:V 2=NV 分=N πd 36=πρd 3V 1N A 6M, 由此可知:V 2V 1=πρd 3N A 6M. 代入数据解得V 2V 1=1×10-4.(9×10-5~2×10-4都算正确) 答案 见解析——在求解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的计算问题时,总体思路是 质量、摩尔质量摩尔数体积、摩尔体积分子数【变式1】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M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 A ρ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kg) 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 (m 3) 解析 1 kg 铜所含原子个数N =1M N A =N A M ,A 正确;同理1 m 3铜原子的原子数N =ρMN A =ρN A M ,B 错误;1个铜原子质量m 0=M N A (kg),C 正确;1个铜原子体积V 0=M ρN A(m 3),D 正确. 答案 B考点二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分子力做功【典例2】如图1-1-3所示,图1-1-3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 ).A .乙分子由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B .乙分子由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C .乙分子由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D .乙分子由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解析 由题意可知,乙分子由a 到c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动能一直增大,分子势能一直减少,到c 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因此,A 错误,B 正确,C 错误;b 到c 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c 到d 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因此,D 错误.答案 B【变式2】(2012·广东一模)某一密闭容器中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某种实际气体,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关于实际气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封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B .若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则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 .若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内能一定增加D .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膨胀对外界做的功,则气体分子的动能一定不变解析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封容器内的气体仍然有压强,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有作用力,所以A 错误;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气体的分子势能增加,B 正确;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有可能向外界放热,所以内能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C 错误;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膨胀对外界做的功,所以内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大了,所以分子动能一定减小,即D 错误.答案 B考点三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典例3】图1-1-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 ,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廊,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1-1-4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 2.(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取一位有效数字)(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约为________m .(取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1)运用数格法,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小于半个的舍去,有效面积共有115格.油膜的面积:S =115×1 cm 2=115 cm 2.(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175mL.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纯油酸体积:V =6104V ′=8×10-6 mL.(3)油酸分子的直径:d =V S =8×10-12115×10-4 m =7×10-10 m. 答案 (1)115±3 (2)8×10-6 (3)7×10-10【变式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A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酸膜的面积S .B .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C .用浅盘装入约2 cm 深的水.D .用公式d =V 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E .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整的,请指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某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数据偏大,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A .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B .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C .计算油酸膜面积时,只数了完整的方格数D .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答案(1)C步骤中,要在水面上撒上痱子粉或石膏粉(2)实验时,还需要: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液滴的数目.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CFBAED.正确的说法是ACD.对应学生用书P201一、对分子动理论有关内容的考查(高频考查)1.(2010·四川)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D.空气容易被压缩解析空气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大,而水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小,轻微压缩都使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B、C说明存在分子力.答案 D2.(2010·上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得快些,据此可知A 项错误、B项正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简称分子力.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特点是非单调的,有最小值,故C、D两项均错.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选B.答案 B图1-1-53.(2010·全国卷Ⅰ改编)如图1-1-5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解析分子间距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即r0=r2.当r小于r1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 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A、B错,C对.在r 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错误.答案 C图1-1-64.(2011·广东卷,13)如图1-1-6所示,将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 .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 .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 .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 .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解析 由于铅柱较软,且接触面平滑,用力压紧,使得铅分子间的距离小到分子力起作用的距离,分子引力的作用使铅柱在钩码的拉力下未分开,D 正确.答案 D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低频考查)5.(2011·全国卷Ⅰ,22)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 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面积S ,可计算出油膜的厚度L ,把油膜厚度L 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则d =V S ,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是150cm 3,而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是V =1300×150cm 3,则根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5×10-10 m.答案 (1)④①②⑤③ (2)5×10-10对应学生用书P3011.(2011·四川卷,14)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A .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 .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 .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 .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选项A 错误;气体分子的速度不一定一样大,动能不一定一样大,选项B 错误;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但距离不一定一样大,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C2.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以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解析 A 选项中小炭粒做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 是正确的;B 选项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间距r <r 0的范围内,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在间距r >r 0的范围内,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故B 是错误的;C 选项中分子势能在r <r 0时,分子势能随r 的增大而减小;r 0处最小,在r >r 0时,分子势能随r 的增大而增大,故C 选项是正确的;D 选项中真空环境是为防止其他杂质的介入,而高温条件下,分子热运动剧烈,有利于所掺入元素分子的扩散,故错误选项为B.答案 B图1-1-73.给体积相同的玻璃瓶A 、B 分别装满温度为60 ℃的热水和0 ℃的冷水(如图1-1-7所示).(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 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比B 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愈显著,所以A 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比B 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更显著C .A 瓶中水的内能与B 瓶中水的内能一样大D .由于A 、B 两瓶水体积相等,所以A 、B 两瓶中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2)若把A 、B 两只玻璃瓶并靠在一起,则A 、B 瓶内水的内能都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而且热量只能由________瓶传到________瓶,由此可进一步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水的相对分子量是18.若B 瓶中水的质量为3 kg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求B 瓶中水分子个数约为多少?解析 (1)布朗运动不是水分子而是液体中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所以B 错.由于A 、B 两瓶中水的密度不同(热水的密度较小),所以A 、B 两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水分子的个数不同,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不相等,所以只有A 正确.(3)根据题意,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B 瓶中水的摩尔数为n =3 00018 mol =5003mol ,所以B 瓶中水分子个数约为N =nN A =1.0×1026个.答案 (1)A (2)热传递 A B 自然界中进行的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3)1.0×1026个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破碎的玻璃不能重新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D .分子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只受分子之间作用力,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为零(2)目前,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 ,空气的摩尔质量M =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N A =6.0×1023 mol -1,试估算:①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多少?②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多少?③一瓶中约有多少个气体分子?解析 (1)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但是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还要看分子的密集程度,A 项错误;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B 项正确;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很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间距接近分子引力作用的距离,所以碎玻璃不能接合,若把玻璃加热,玻璃变软,则可重新接合,所以C 项错误;分子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只受分子之间作用力,先是引力做正功,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D 项错误.(2)①m =M N A =29×10-36.0×1023 kg =4.8×10-26 kg ②m 空=ρV 瓶=MV 瓶V m =29×10-3×500×10-622.4×10-3 kg =6.5×10-4 kg ③分子数N =nN A =V 瓶V m ·N A =500×10-6×6.0×102322.4×10-3=1.3×1022个 答案 (1)B (2)①4.8×10-26 kg ②6.5×10-4 kg③1.3×1022个5.(2011·上海单科)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改正其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 mL ,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 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解析 (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 =V S =4.8×10-3×10-6×0.10%40×10-4 m =1.2×10-9 m. 答案 (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1.2×10-96.(2011·江苏单科)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 =0.283 kg·mol -1,密度ρ=0.895×103 kg·m -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 ,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6.02×1023 mol -1,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 =16πD 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 =M ρN A ,由V =π6D 3可是D = 36M πρN A.最大面积S =1×10-8m 3D,解得S =1×104 m 2. 答案 1×104 m 27.(2010·江苏单科)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 1.3 kg/m 3和 2.1kg/m 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 ,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ρ海和ρ岸,一次吸入空气的体积为V ,则有Δn =(ρ海-ρ岸)V MN A ,代入数据得Δn =3×1022. 答案 3×10228.(1)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 .温度和体积B .体积和压强C .温度和压强D .压强和温度(2)1 g 100 ℃的水和1 g 100 ℃的水蒸气相比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总动能都相同.②它们的内能相同.解析 (1)选A.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的,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因此选项A 正确.(2)①温度相同则说明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又因为1 g 水和1 g 水蒸气的分子数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所以①说法正确;②当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时,该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1 g 100 ℃的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故②说法错误.答案 (1)A (2)见解析图1-1-89.如图1-1-8所示,一颗炮弹在空中以某一速度v 飞行,(1)有人说:由于炮弹中所有分子都具有这一速度v ,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又由于分子都处于高处,所以分子又具有势能,因此分子的上述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就是炮弹的内能,试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也有人说:炮弹飞行时,与空气摩擦造成炮弹温度升高,所以炮弹内每个分子的温度都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试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解析 (1)不正确.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分子势能的和.它和整个物体宏观有序运动的动能12m v 2及物体的重力势能mgh 即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是两种形式的能量.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还可具有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机械能和内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2)不正确.炮弹飞行时,由于不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在减少,因摩擦生热,它的温度升高.但温度是宏观量,对单个分子而言,温度无意义,随着温度升高,炮弹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对个别分子,其动能不一定增大.答案 见解析。
人教版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PPT教学课件
分子的两种模型
分子模型
意义
分子直径或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图例
球形模型 固体和液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紧挨 着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的,忽略分 子间的空隙
立方体模型 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把气体分 成若干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 每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每个小立方 体是位于中心的分子占有的活动空 间,这时忽略气体分子的大小
第1讲 描述运动第的基一本章概念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情境 1 mol水的质量为18 g,大约是我们喝一口水的质量,换句话说,我们喝下一口 水,就喝下了6.0×1023个水分子,如果动员全世界60亿人来数这些分子,每人每秒数一 个,300万年也数不完。1 cm3水中含有3.3×1022个水分子,假如把1 cm3水中所有水分 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将长达100亿千米,可绕地球24.9万圈。
,运动就越明显。 (3)原因: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 不平衡性 造成的。 (4)意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 运动,但布朗运动可以间接地反映 液体 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 (1)概念: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2)宏观表现: 扩散 现象和 布朗运动 。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剧烈 。 (4) 温度 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快。观察布朗运动,温度越高,悬浮微粒的运动就越明显。可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3
第8页
选修3-3 热学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例 1】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摩尔体积为 V,密度
为 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m 和 V0,则阿伏加德罗
常数为 NA 可表示为( )
• 此处所指的微观物理量:分子的体积V0,分子的直径D、 分子的质量m;宏观量是指:物质的体积V、摩尔体积VA, 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A、物质的密度ρ.
• 【名师点拨】 所谓宏观量是指可以用宏观测量仪器进行 测量的物理量,否则为微观量.
第11页
选修3-3 热学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1.实验依据: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 2.扩散现象 • 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 3.布朗运动 • (1)概念: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
第4页
选修3-3 热学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 一、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1.分子的大小 • (1)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 【名师点拨】 (1A =10-10m)非常小,反之说明物质是
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5页
选修3-3 热学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2)测量方法:(主要介绍油膜法) 油膜法是一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把油滴滴到水面 上.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事先测出油滴的体积 V,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S,就可以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D=VS.
• 【答案】 不是.布朗运动的微粒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 这种运动是空气的对流占主导因素.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ppt课件
课标定位
课前自主学案
第 1 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标定位
学习目标:1.建立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 本观点. 2.掌握油膜法测量油酸分子大小的方法. 3.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意义,能利用它联系微 观量和宏观量. 4.知道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区别、理解布朗 运动产生的原因. 5.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1.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 2.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1.扩散现象所谓扩散现象,指的是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 ____________ 的现象. 2.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 无规则运动 的永不停息的__________ . (2)产生的原因:微粒在液体中受到 ________ 液体分子 的撞击不平衡引起的. (3)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特别提醒:无论是球体还是立方体,它们只 是模型,并不是分子的真实形状.
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目的: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2.实验原理 把一定体积的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不考虑分子间的间隙, 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模型, 计算出 1 滴油酸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V 和测出油 V 膜面积 S, 通过计算算出油膜的厚度 d, 即 d= S 就 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5.注意事项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好后,不要长时间放置, 以免浓度改变, 产生误差. 油酸酒精溶液的浓 1 度以小于 为宜. 1000 (2)实验之前应练习好滴定方法,注射器针头 高出水面的高度应在 1 cm 之内. (3)待测油酸液面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 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第一, 水面受油酸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 第二, 酒 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物理粤教选修3-31.第1章分子动理论本章整合(课件)
规律与技巧: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以及 存在状态都有关,并且注意机械能和内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 量形式.
高考真题赏析(学生用书P25)
本章命题的热点多集中在分子动理论、估算分子的大小和数 目.这些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只限于“理解能力”——理 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命题特点多为本章内容单独 命题(少数与气体结合),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因此,适量精选一 组贴近高考热点的选择题进行训练,很有必要.
解析:布朗运动是宏观粒子,其运动规律同样遵循牛顿定律,A 错误;布朗运动虽然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但却反映了液体分 子的无规则运动,B正确;光束中的粒子的运动是受小范围气旋 的影响,不是布朗运动,C错误;热运动是指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不能称为热运动.D错误.
答案:ACD
规律与技巧:本题考查对布朗运动的理解,布朗运动不是分子 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撞击固体小颗粒的结果,但它反映 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同时减小,随 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同时增大. 分子力是指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它的变化比较抽象,分 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见右图所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 离r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r=r0时,分子力为零;r>r0时,分子 力为引力;r<r0时,分子力为斥力.
2.判断分子势能如何变化,关键是判断分子力是做正功,还是 做负功.若分子力做正功,则分子势能减小;若分子力做负功,则 分子势能增加. 3.在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反之减小.当r<r0时,分子间表现 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反之 减小.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高考物理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案 鲁科版选修3-3-鲁科版高三选修3-3物理教案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高考导航]汽压 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相对湿度 Ⅰ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Ⅰ能量守恒定律 Ⅰ热力学第二定律Ⅰ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说明: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知识排查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 =6.02×1023mol -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1)r=r0,f引=f斥,f=0(2)r>r0,f引>f斥,f为引力(3)r<r0,f引<f斥,f为斥力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t+273.15__K;(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内能1.分子动能(1)意义:分子动能是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2)分子平均动能: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3.物体的内能(1)概念理解: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2)决定因素: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即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主体探究与意义建构意义学习本章内容是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分子模型,利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分子线度、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较完整的展现了分子动理论。
并且利用统计思想结合分子动理论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还把微观分子的运动和宏观物理量-温度联系了起来,从能量的观点研究分子运动过程中具有的势能和动能,引入了物体内能的概念并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本章的重点是分子线度的估算、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子势能和分子平均动能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与物体内能的关系。
高考聚焦本章内容为选考内容,能力层次要求较低,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中的估算问题和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是高考的重点问题。
课题探究1.在白色的墙壁角落堆放煤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煤炭运走后发现不仅墙壁的外层被染成了黑色,而且用铲子铲开墙壁,发现里面也出现了许多黑色的炭粒,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提示:根据分子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隙来分析。
2.冬天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为了预防感冒的蔓延,人们可以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通过加热食醋的方法来杀灭流感病毒,如果不加热食醋而只是把打开瓶口能不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提示:根据分子运动随温度是升高而变的剧烈来分析。
3.如果给你一段长约50cm的金属丝,你能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吗?提示:根据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来分析。
创新学习法1.引入分子模型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研究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完整的分子动理论,能够加深理解,体会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统计观点和统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和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行简单应用。
3.利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并比较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选修3-3)1 分子动理论 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 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 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6)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 面积.
(7)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据 一滴油酸的体积 V 和薄膜的面积 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d=VS,即为 油酸分子的直径.比较算出的分子直径,看其数量级(单位为 m)是否 为 10-10,若不是 10-10,需重做实验.
效数字)
[解析] 题目考查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估算. 设气体体积为 V1,液体体积为 V2,由此可知, 气泡内气体的质量为:m=ρV1,物质的量为:n=Mm. 则气泡内的分子个数为:N=nNA=ρMV1NA. 将分子视为球体,每个分子的体积:V 分=16πd3. 对液体来说,忽略分子间隙,则液体体积为: V2=NV 分=Nπ6d3=πρd63MV1NA,由此可知:VV21=πρ6dM3NA. 代入数据解得VV21=1×10-4.(9×10-5~2×10-4 都算正确) [答案] 见解析
积.用 d=VS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 V 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 酸的体积,S 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2.实验器材: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 璃板、痱子粉(或细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3.实验步骤: (1)取 1 mL(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 200 mL 的油酸酒精溶 液. (2)往边长为 30~40 cm 的浅盘中倒入约 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 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 n 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 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好为 1 mL,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V0=1n mL.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讲义论第一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学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
版 物
理
我们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从能量的观点来研究问题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
一,本章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内能,内能和我们
常见的机械能是不一样的,它是由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
分子间相对位置而决定的能量,学习时要抓住内能的含义
加以理解.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其次,学习本章知识要应用类比方法.例如:将分子
物 理
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⑤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
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⑥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
油酸薄膜的面积.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⑦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
的体积V,据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算出油
理
1 2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实验次数
一滴纯油酸 的体积V
分子的大 小(m)
平均值
人
油酸酒精溶液.
②往边长约为30cm~40cm的浅盘中倒入约2cm深的水,
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③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滴配制好的油酸酒
精溶液,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mL,算出每滴油酸酒
精溶液的体积V0=n1mL.
人 教
版
④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
大几亿倍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 观察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
5.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 ,这个数叫
人 教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一般用字母 NA 表示,其数值为
版 物 理
6.02×1023mol-1 ,在粗略的计算中可取6.0×1023mol-1.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选修3-3 第1讲 分子动理论(拔高版) 学生版讲义
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⑴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把很小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水面上会形成一块油酸薄膜,薄膜是由单层油酸分子组成的。
在估算时我们忽略油酸分子的形状,把它简化为球形。
测出一滴液体中油酸所占的体积V ,油膜的面积S ,就能估算出油酸的分子直径Vd S =。
① 首先,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例如可以向1mL 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500mL 。
用注射器吸取这样的油酸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记下液滴的总滴数和它们的总体积,这样便知道1滴溶液的体积了。
例如,100滴溶液的体积是1mL ,1滴的体积就是210mL -。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
例如,上述数据中,1滴溶液含油酸5210mL -⨯。
如果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在水面,溶液中的酒精将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液面上的油膜便是纯油酸形成的。
② 先在浅盘里倒入约2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洒在水面上。
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一块薄膜。
薄膜上没有痱子粉,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轮廓。
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的正方形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把正方形的个数乘以单个正方形的面积就得到油膜的面积。
⑵ 分子的大小: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尺寸的数量级为1010m -。
⑶ 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在化学课中学过,1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量可以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
1986年用X 射线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2316.0210mol A N -=⨯。
典例精讲【例1.1】关于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油酸薄膜看成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B .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空隙C .实验需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其中的酒精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D .将油酸分子简化为球形【例1.2】(2019•虎丘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5mm ,该油酸膜的面积是 m 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1×10﹣6mL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上述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例1.3】(2019春•鱼台县校级月考)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 溶液中有纯油酸6mL .用注射器抽得1mL 上述溶液,共有液滴50滴。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选修3_3模块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教师用书含解析
分子动理论内能选修3-3模块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等内容。
本模块为选考内容,包括十三个Ⅰ级考点和一个Ⅱ级考点——气体实验定律,以及一个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高考固定分值为15分,通常为两个小题,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计算题,其中选择(或填空)题考查范围比较广,多是综合型,但难度较小,而计算题则历年来都是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主要是“汽缸模型”“液柱模型”“充(放)气模型”等,也有结合图象进行考查的,一般难度中等。
预计2020年高考的重点仍然是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气体实验定律等内容,但要注意:(1)气体实验定律与p-V图象、p-T图象以及V-T图象相结合的考查。
(2)“汽缸模型”与“液柱模型”相结合、“汽缸模型”与“充(放)气模型”相结合的考查。
(3)气体状态变化与能量变化相结合的考查。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 m。
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
(2)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
③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以上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可以忽略不计。
(4)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
通常可取N A=6.02×1023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易错警示】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颗粒的运动,是宏观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 3-3 全册精品教案选修3-3 讲义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 2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2 第一节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2 7.2 分子的热运动 ........................................................................................................ 3 第二节 第三节 分子的热运动 ....................................................................................................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 5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7.4 物体的内能.............................................................................................................. 8 第四节 物体的内能 .......................................................................... ............... 第八章 气 体 .................................................................................................................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⑴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把很小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水面上会形成一块油酸薄膜,薄膜是由单层油酸分子组成的。
在估算时我们忽略油酸分子的形状,把它简化为球形。
测出一滴液体中油酸所占的体积V ,
油膜的面积S ,就能估算出油酸的分子直径
V
d S =。
① 首先,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例如可以向1mL 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500mL 。
用注射器吸取这样的油酸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记下液滴的总滴数和它们的总体积,这样便知道1滴溶液的体积了。
例如,100滴溶液的体积是1mL ,1滴
的体积就是210mL -。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
例如,上
述数据中,1滴溶液含油酸5210mL -⨯。
如果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在水面,溶液中的酒精将
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液面上的油膜便是纯油酸形成的。
② 先在浅盘里倒入约2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洒在水面上。
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一块薄膜。
薄膜上没有痱子粉,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轮廓。
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的正方形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把正方形的个数乘以单个正方形的面积就得到油膜的面积。
⑵ 分子的大小: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尺寸的数量级为1010
m -。
⑶ 阿伏加德罗常数:
我们在化学课中学过,1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量可以用阿伏加德罗
常数来表示。
1986年用X 射线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2316.0210mol A N -=⨯。
典例精讲
【例1.1】关于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油酸薄膜看成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
B .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空隙
C .实验需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其中的酒精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D .将油酸分子简化为球形
【分析】明确“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实验原理:油酸以单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从而可以由体积与面积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ABD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我们的实验依据是:①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②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间不考虑空隙,由此可知,故ABD 正确;
C 、实验需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其中的酒精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属于实验操作,不是本实验的科学依据,故C 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
【例1.2】(2019•虎丘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5mm ,该油酸膜的面积是 2×10﹣3 m 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1×10﹣6mL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5×10﹣10 m .(上述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
【分析】在油膜所围成的方格中,先数出坐标纸上方格的个数,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即可统计出油酸薄膜的面积;根据d=V
S
求出分子直径。
【解答】解:在围成的方格中,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共有80个方格,故油酸膜的面积为:
S=80×(5×10﹣3)2 m2=2×10﹣3m2
油酸分子直径为:
d=V
S =1×10−6×10−6
2×10−3
m=5×10﹣10m;
故答案为:2×10﹣3;5×10﹣10。
【例1.3】(2019春•鱼台县校级月考)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抽得1mL上述溶液,共有液滴50滴。
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
则
(1)油酸膜的面积是 2.4×10﹣2m2;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1.2×10﹣5mL;
(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5×10﹣10 m。
【分析】(1)采用估算的方法求油膜的面积,通过数正方形的个数:面积超过正方形一半算一个,不足一半的不算,数出正方形的总个数乘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近似算出油酸膜的面积;
(2)一滴溶液的体积乘以溶液的浓度,就是1滴酒精油酸溶液所含纯油的体积;
(3)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油膜的厚度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由d=V
S
,求出油酸分子直径。
【解答】解:(1)采用估算的方法求油膜的面积,通过数正方形的个数:面积超过正方形一半算一个,不足一半的不算,数出正方形的总个数乘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近似算出油酸膜
的面积。
故S=60×20×20mm2=2.4×10﹣2m2;
(2)每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1
50×6
104
×10﹣6 m3=1.2×10﹣11m3=1.2×10﹣5mL;
(3)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油膜的厚度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由d=V
S ,则油酸分子直径:d=1.2×10−11
2.4×10−2
m=5×10﹣10 m;
故答案为:(1)2.4×10﹣2m2;(2)1.2×10﹣5mL;(3)5×10﹣10 m。
【例1.4】(2019•高邮市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为A,N滴溶液的总体积为V.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将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膜稳定后,在带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小格的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测得油膜占有的正方形小格个数为X。
①用以上字母表示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纯油酸的体积为AV
N。
②油酸分子直径约为VA
NXa2。
【分析】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从而求出分子直径;
油膜面积由正方形小格个数乘以每个方格的面积。
【解答】解:实验时做的假设为:将油膜看成单分子膜;将油分子看作球形;认为油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
①由题意可知,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纯油酸的体积为:
V0=AV
N。
②每一滴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为S=Xa2,所以油膜的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为:
d=V0
S =VA
NXa2。
故答案为:①AV
N ;②VA
NXa2。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⑴扩散现象
从实验和生活现象中我们都会发现,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物理学把这类现象叫做扩散。
⑵布朗运动
19世纪初,一些人观察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的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了这种运动。
下面我们来做类似的实验。
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碳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追踪一个小碳粒的运动,每隔30s把碳粒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类似右下图所示的微粒运动的位置连线。
可以看出,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实际上,就是在短短的30s内,微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微粒。
如图为一颗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
悬浮微粒足够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