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对应的液体对应病症

合集下载

五脏化液

五脏化液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脾主肉,开窍于口,脾脏不健壮,嘴角松弛,自然会流口水虽然唾和液分别出自脾和肾,但脾肾往往互病,且总司于肾,所以唾沫和口水经常同时出现。

唾多而且黏稠,且口中发苦,往往是脾热,这时候一定不能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像栀子和连翘等。

口水多,且有咸味儿的话,这是肾虚的征兆。

心、肾开窍问题及“舌用非窍”辨析中医学中的窍,系指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某些腔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年六十而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

”王冰解释说:“上窍谓耳、目、鼻、口,下窍谓前、后阴。

”上七窍合下二窍共成九窍,所谓“九窍不利”系指此而言。

中医理论认为九窍是五脏的对外开窍,属于五脏的功能范畴。

《素问·金柜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门于口,藏精于脾;西方赤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与二阴,藏精于肾。

”这里的窍就是机体通向外界的某些腔道。

它是机体和外界环境间交流信息的窗口。

中医理论认为这些孔、窍和五脏功能联系密切,能反映五脏功能的盛衰。

在临床上,医师们根据患者九窍功能的异常,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所在与轻重。

然后,立法用药、“扶正去邪”,使患者恢复健康。

在这里《金柜真言论》的作者提出了“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的观点。

然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心主舌,在窍为舌”,“肾主耳,在窍为耳”,提出了“心主舌”“肾主耳”的观点。

王冰在解释这一问题时说,“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

然,舌用非窍,故言耳也。

”“肾开窍于二阴,盖心寄窍于耳也。

”指出“舌用非窍”,即,舌是一个实质器官,不是一个空窍,故上七窍不应该包括舌。

然而,《内经》及后世的不少医家都忽视“舌用非窍”这一现实,他们仍认为“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与二阴”。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志,即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绪、情感的变化。

与五脏相关的五志包括喜、怒、思、忧、恐。

液,即津液,是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

与五脏功能活动相关所产生的分泌液和排泄液,称为五液,包括汗、涕、涎、泪、唾液。

体,即形体。

广义的形体,泛指人的身形和躯体,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称为五体。

华,即外荣、光彩。

与五脏相关的五华包括面、发、毛、爪、唇,五华的明润光泽是五脏精气充盛的外候。

窍,即孔穴,为五脏功能活动而与外界想连通的门户、窗口。

人体头面部有七窍、即耳、目、鼻各有两窍,口舌合为一窍,窍成多官,故又称“五官”。

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心在志为喜。

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出现神志病变。

心在液为汗。

汗血同源,心主血,故又称“汗为心之液”。

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心的阳气暴脱,可见大汗淋漓。

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的阳气。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心气旺盛,则血脉充盈,面部红润而有光泽;心的阳气虚损不足,可见面白或暗滞,脉沉迟无力;心血虚少,可见面色苍白无华、脉细弱;心血瘀阻,可见面色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心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

舌的功能要靠心的气血之充养才能维持。

从舌头的色泽即可直接察知气血的情况,病判断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

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肝在志为怒。

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

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宁,烦躁易怒。

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两目红赤、羞光流泪。

“五雨”(心雨肝雨肺雨胃雨肾雨)+及调理方法

“五雨”(心雨肝雨肺雨胃雨肾雨)+及调理方法

五雨”(心雨肝雨肺雨胃雨肾雨)+及调理方法五雨(心雨肝雨肺雨胃雨肾雨)+及调理方法引言五雨,指的是心雨、肝雨、肺雨、胃雨和肾雨,是中医理论中对五个脏腑的疾病表现形式的称谓。

我们身体的健康与这五个脏腑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五雨的症状特征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心雨心雨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症状。

包括心悸、心慌、头晕、失眠等。

调理方法如下: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定期进行心理压力缓解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

2.肝雨肝雨主要表现为肝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

包括情绪不稳、易怒、头痛、胸闷等。

调理方法如下: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忙碌过度;可以尝试放松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3.肺雨肺雨主要表现为肺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症状。

包括咳嗽、气促、痰多等。

调理方法如下:定期做深呼吸,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良好的体格锻炼习惯;少吃寒凉食物,避免呼吸道感染。

4.胃雨胃雨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包括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调理方法如下: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避免暴露于厨房有害气体中;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胃肠蠕动。

5.肾雨肾雨主要表现为肾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

包括腰痛、尿频、疲倦等。

调理方法如下: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咖啡等;多喝水,促进身体代谢。

结论五雨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脏腑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保健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了解五雨及其调理方法有所帮助。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津液[jīn yè]百科名片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目录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代谢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输布3.津液的排泄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病变1.主要病证2.主要临床表现3.病机分析4.津液代谢失常的原因津液与练功展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代谢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输布3.津液的排泄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病变1.主要病证2.主要临床表现3.病机分析4.津液代谢失常的原因津液与练功展开编辑本段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基本概念津和液异同: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各种津液因性质、分布和功能不同,又分为津和液两类。

将存在于气血之中,散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称为津;将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

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津液并称。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很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活动。

如胃的受纳,小肠的吸收,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的蒸腾气化,三焦为通道等。

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浅表的皮毛、肌肉,滋润深部的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滑利关节等。

如果津液的输布、排泄失常,就会滋生水饮,或酿生痰浊,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灵枢。

决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关系与病症之马矢奏春创作肝藏魂, 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 主目, 主筋, 主呼, 主怒.本病∶诸风眩晕, 僵仆强直, 惊痫, 两胁肿痛, 胸肋满痛, 呕血, 小腹疝痛瘕, 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 头痛吐涎, 目赤面青, 多怒, 耳闭颊肿, 筋挛卵缩, 丈夫疝, 女人少腹肿痛、阴病.心藏神, 为君火.包络为相火, 代君行令.主血, 主言, 主汗, 主笑.本病∶诸热瞀螈, 惊惑谵妄烦乱, 啼笑骂詈, 怔忡健忘, 自汗, 诸痛痒疮疡.标病∶肌热畏寒战栗, 舌不能言, 面赤目黄, 手心烦热, 胸胁满痛, 引腰背、肩胛、肘臂.脾藏意, 属土, 为万物之母.主营卫, 主味, 主肌肉, 主四肢.本病∶诸湿肿胀, 痞满噫气, 年夜小便闭, 黄胆痰饮, 吐泻霍乱, 心腹痛, 饮食不化.标病∶身体肿, 重困嗜卧, 四肢不举, 舌本强痛, 足年夜趾不用, 九窍欠亨, 诸痉项强肺藏魄, 属金, 总摄一身元气.主闻, 主哭, 主皮毛.本病∶诸气郁, 诸痿喘呕, 气短, 咳嗽上逆, 咳唾脓血, 不得卧, 小便不由.标病∶洒淅寒热, 伤风自汗, 肩背痛冷, 臂前廉痛.肾藏志, 属水, 为天一之源.主听, 主骨, 主二阴.本病∶诸寒厥逆, 骨痿腰痛, 腰冷如冰, 足肿寒, 少腹满急疝瘕, 年夜便闭泄, 吐利腥秽.标病∶发热不恶热, 头眩头痛, 咽痛舌燥, 脊股后廉痛.命门(心包)为相火之原, 天地之始, 藏精生血, 降则为漏, 升则为铅, 主三焦元气.三焦, 为相火之用, 分布命门元气, 主升降收支, 游行天地之间, 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 号中清之府.上主纳, 中主化, 下主出.本病∶诸热瞀螈, 暴病暴死暴喑, 躁扰狂越, 谵妄惊骇, 诸血溢血泄, 诸气逆冲上, 诸疮疡痘疹瘤核.上热则喘满, 诸呕吐酸, 胸痞胁痛, 食饮不用, 头上出汗.中热则善饥而瘦, 解中满, 诸胀腹年夜, 诸病有声, 鼓之如鼓, 上下关格欠亨, 霍乱吐利.下热则暴注下迫, 水液混浊, 下部肿满, 小便淋沥或欠亨, 年夜便闭结下痢.上寒则吐饮食痰水, 胸痹, 前后引痛, 食已还出.中寒则饮食不化, 寒胀, 反胃吐水, 湿泻不渴.下寒则二便不由, 脐腹冷, 疝痛.标病∶恶寒战栗, 如丧神守, 耳鸣耳聋, 嗌肿喉痹, 诸病肿不用.胆属木, 为少阳相火, 发生万物, 为决断之官, 十一脏之主(主同肝).本病∶口苦, 呕苦汁, 善太息, 澹澹如人将捕状, 目昏不眠.标病∶寒热往来, 疟, 胸胁痛, 头额痛, 耳痛鸣聋, 瘰结核.胃属土, 主容受, 为水谷之海.(主同脾).本病∶噎膈反胃, 中满肿胀, 呕吐泻痢, 霍乱腹痛, 消中善饥, 不用食, 伤饮食, 胃管把稳痛, 支两胁.标病∶发热蒸蒸, 身前热, 身前寒, 发狂谵语, 咽痹, 上齿痛, 口眼斜, 鼻痛鼽衄赤.年夜肠属金, 主变动, 为传送之官.本病∶年夜便闭结, 泄痢下血, 里急后重, 疽痔脱肛, 肠鸣而痛.标病∶齿痛喉痹, 颈肿口干, 咽中如核, 鼽衄目黄, 手年夜指次指痛, 宿食发热寒栗.小肠主分泌水谷, 为受盛之官.本病∶年夜便水谷利, 小便短, 小便闭, 小便血, 小便自利, 年夜便后血, 小肠气痛, 宿食夜热旦止.标病∶身热恶寒, 嗌痛颔肿, 口糜耳聋.膀胱主津液, 为胞之府, 气化乃能出, 号州都之官, 诸病皆干之.本病∶小便淋沥, 或短数, 或黄赤, 或白, 或遗失, 或气痛.标病∶发热恶寒, 头痛, 腰脊强, 鼻窒, 足小指不用脏与脏、脏与腑之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 有心、肝、脾、肺、肾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容器, 有小肠、胆、胃、年夜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 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 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 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 但必需借助于肺气的推动, 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 要灌注到心脉, 才华畅达全身.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 所以心血旺盛, 肝血贮藏也就充盈, 既可营养筋脉, 又能增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 引起肝血缺乏, 则可招致血不养筋, 呈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 可以扰及于心, 呈现心烦失眠等症.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 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 才华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需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 心主血, 脾统血, 脾的功能正常, 才华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 可招致血不循经.4.心与肾:心肾两脏, 互相作用, 互相制约, 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心阳不竭下降, 肾阴不竭上升, 上下相交, 阴阳相济, 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 若肾阴缺乏, 不能上济于心, 会引起心阳偏亢, 两者失调, 称“心肾不交”.5.肝与脾:肝藏血,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 可招致肝血缺乏, 呈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若肝气郁结, 横逆犯脾, 可呈现腹痛、腹泻等.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 二者有一定联系, 肝气升发, 肺气肃降, 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 肺失肃降, 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 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7.肝与肾:肾藏精, 肝藏血, 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 肾精又需肝皿不竭的弥补, 两者是互相依存, 互相资生.肾精缺乏, 可招致肝血亏虚.反之, 肝血亏虚, 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缺乏, 肝失滋养, 可引起肝阴缺乏, 招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 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 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 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 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 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经常使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 痰多稀白, 容易咳出, 体倦食少等症, 病证虽然在肺, 而病本则在于脾, 必需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 才华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 脾为生痰之源”, 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 才华发挥运化作用.肾阳缺乏, 可使脾阳虚弱, 运化失常, 则呈现黎明泄泻, 食谷不化等症.反之, 若脾阳虚衰, 亦可招致肾阳缺乏, 呈现腰滕废冷、水肿等.10.肺与肾:肺主肃降, 通调水道, 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 经肾阳的蒸化, 使清中之清, 上归于肺, 依靠脾阳的运化, 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 一脏功能失调, 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 肾主纳气, 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收支升降的功能.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内外互相配合的, 一脏配一腑, 脏属阴为里, 腑属阳为表.脏腑的内外是由经络来联系, 即脏的经脉络于腑, 腑的经脉络于脏, 彼此经气相通, 互相作用, 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 互相传变.脏腑内外关系是:心与小肠相内外;肝与胆相内外;脾与胃相内外;肺与年夜肠相内外;肾与膀肮相内外;心包与三焦相内外.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 互为内外.心经有热可呈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 则可兼见小便短赤, 尿道涩痛等症.2.肝与胆:胆寄于肝, 脏腑相联, 经络相通, 构成内外.胆汁来源于肝, 若肝的疏泄失常, 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 胆汁的排泄失常, 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 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3.脾与胃:在特性上, 脾喜燥恶湿, 胃喜润恶燥;脾主升, 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 胃为水谷之海, 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 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 升降协调, 胃纳脾化, 互相为用, 构成了既对峙又统一的矛盾运动, 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胃气以下行为顺, 胃气和降, 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 脾气上升, 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 反而上逆, 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 反而下陷, 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 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4.肺与年夜肠:经络相连, 互为内外.若肺气肃降, 则年夜肠气机得以通畅, 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 若年夜肠坚持其传导通畅, 则肺气才华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 失其肃降之功, 可能引起年夜肠传导阻滞, 呈现年夜便秘结.反之, 年夜肠传导阻滞, 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 呈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 可泻年夜肠, 使热从年夜肠下泄.反之, 年夜肠阻滞, 又可宣通肺气, 以疏利年夜肠的气机.5.肾与膀胱:经络相通, 互为内外.在生理上一为水脏, 一为水腑, 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 使水液下渗膀胱, 膀胱又借肾阳的作用, 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 肾阳缺乏, 可影响膀胱功能减弱而呈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胱湿热, 又可影响肾脏而呈现腰痛、尿血等.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 互为内外.例如, 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 稽留三焦, 呈现胸闷身重, 尿少便溏, 暗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 温热病邪, 便由气分入营分, 由三焦内陷心包, 而呈现昏迷、谵语等症.本文档由深圳坤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提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泪为肝之液,涕为肺之液,汗为心之液,唾为肾之液,涎为脾之液。

如果身体的液体出现异常,就可能预示着五脏出问题了。

比如有些人经常会迎风流泪就是肝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到了冬天就流清鼻涕不止,意味着肺气虚;很多人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是心的气血虚了。

如果一个人经常流口水,就是脾虚了。

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液。

那什么是五脏之液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

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况。

一、汗“汗”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一个“干(gàn)”。

这里的“干”发四声,解释成: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可以理解为身体躯干中产生的液体。

汗是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说明汗,其实是人体的精气所在。

中医也有在内为血,在外为汗之说。

由于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因此,也印证了,汗为心之液。

在《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在人体五脏当中,心为皇帝、君主,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在西方,总认为心脏没有思想,只有大脑在思考。

后来,人们通过心脏移植术才逐渐发现,接受心脏移植的一方,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与供体相似,这时西方医学才不得不认为,心脏也是有思维的。

而早在几千年前,先辈就已经认识到这点了,这不能不说中医的高明和伟大。

那人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呢?正常情况下:①运动时;②情绪激动时;③环境温度高时;非正常情况下:④被惊吓;⑤夜间盗汗。

既然汗为心之液,就说明,汗与心脏的活动密不可分。

正常情况自不必多说,下面来看看非正常的两种情况。

第一,当人被惊吓时出的汗,通常是冷汗。

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通常形容这种情况为“吓了一身冷汗”。

这种冷汗,多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效.互相关系与病症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本病∶诸热瞀螈,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标病∶肌热畏寒噤栗,舌不克不及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亲信痛,饮食不化.标病∶身材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必,九窍不通,诸痉项强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外相.本病∶诸气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由.标病∶洒淅寒热,感冒自汗,肩背痛冷,臂前廉痛.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肿寒,少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标病∶发烧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命门(心包)为相火之原,寰宇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散布命门元气,主起落出入,游行寰宇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表里高低阁下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本病∶诸热瞀螈,暴病暴逝世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恐,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上热则喘满,诸吐逆酸,胸痞胁痛,食饮不必,头上出汗.中热则善饥而瘦,解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高低关格不通,霍乱吐利.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下寒则二便不由,脐腹冷,疝痛.标病∶恶寒噤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肿不必.胆属木,为少阳相火,产生万物,为定夺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嗟叹,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标病∶寒热往来,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结核.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吐逆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必食,伤饮食,胃管当肉痛,支两胁.标病∶发烧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疯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斜,鼻痛鼽衄赤.大肠属金,主变更,为传送之官.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烧寒栗.小肠主渗出水谷,为受盛之官.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膀胱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掉,或气痛.标病∶发烧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必脏与脏.脏与腑之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离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别的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保持,是有赖于气血轮回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固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进,而积压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干畅达全身.2.心与肝:心为血液轮回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主要脏器,所以血汗兴旺,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养分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假如血汗亏虚,引起肝血缺少,则可导致血不养筋,消失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消失心烦掉眠等症.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须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干输布于全身.而血汗又必须依附于脾所接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效正常,才干统摄血液.若性格衰弱,可导致血不循经.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感化,互相制约,以保持心理功效的相对均衡.在心理状况下,心阳不竭降低,肾阴不竭上升,高低订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订交”.在病理情形下,若肾阴缺少,不克不及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掉调,称“心肾不交”.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缺少,消失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消失腹痛.腹泻等.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必定接洽,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起落运行.若肝气上逆,肺掉肃降,可见胸闷喘促.怒气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须要依附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竭的填补,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缺少,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缺少,肝掉滋养,可引起肝阴缺少,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痹.抽搐等.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联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性格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经常应用“补脾益肺”的办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轻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固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办法,才干见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表现脾与肺的关系.9脾与肾:脾阳依附肾阳的温养,才干施展运化感化.肾阳缺少,可使脾阳衰弱,运化掉常,则消失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缺少,消失腰滕废冷.水肿等.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附脾阳的运化,合营完成水液代谢的功效.肺.脾.肾三脏,一脏功效掉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产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保持人身气机出入起落的功效.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合营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接洽,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感化,是以脏与腑在病变上可以或许互相影响,互相传变.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消失口舌腐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组成表里.胆汁起源于肝,若肝的疏泄掉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渗出.反之,胆汁的渗出掉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3.脾与胃:在特征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心理功效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起落调和,胃纳脾化,互相为用,组成了既对峙又同一的抵触活动,合营完成水谷的消化.接收和转输的义务.胃气以下行动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性格以上行动顺,性格上升,精微物资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吐逆等症.性格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因为脾胃在心理上亲密相干,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行,以施展其传导功效.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行,则肺气才干清肃降低.例如:肺气蛮滞,掉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消失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掉常,消失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5.肾与膀胱: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心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合营保持水液代谢的均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胱,膀胱又借肾阳的感化,经由过程自身的功效而渗出小便.在病理上,肾阳缺少,可影响膀胱功效削弱而消失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胱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消失腰痛.尿血等.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消失胸闷身重,尿少便溏,暗示病在气分.假如未能禁止其成长,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消失晕厥.谵语等症.本文档由深圳坤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顿供给,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感谢!。

体液变化是健康变化的信号灯

体液变化是健康变化的信号灯

栏目编辑:邱婷婷****************人体有五官、五脏,还有五液——中医认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想要了解身体是否健康,那么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

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5种体液。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在临床上,若五液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

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

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高,且要温补调理。

气虚患者宜注意休息,建议用大枣5枚,黑豆30克,黄芪60克,煎汤,取150毫升,分2次服,同时注意起居有常。

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如辣椒、姜葱等。

涕:为肺之液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

鼻涕可滋润鼻窍,使其保持畅通,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

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

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些,并保持一定湿度。

用银耳50克,百合、沙参各30克,蜂蜜1勺,温火炖半小时,煎汤150毫升,分2次服。

忌辛辣、油炸食品。

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

这类人所处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风寒再袭。

中药宜热服,服药后静卧,盖被或喝热粥助汗以驱寒。

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

中药宜凉服或微温服,并多吃清补膳食,注意保证鼻子的通畅。

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

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

泪少而眼干,为肝阴血不足,应滋肝养血。

忌恼怒,宜清补。

迎风流泪、两眼发痒,为肝经受风邪,应少用眼,保持清洁,也可用野菊花、桑叶煎水熏洗。

泪热发黏、两眼畏光作痛,为肝经有热,可用棉签沾水擦拭泪囊处,一天数次。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

七窍通五脏:心气足则味觉灵肺燥热则鼻孔干身体流出5种液体对应五脏

七窍通五脏:心气足则味觉灵肺燥热则鼻孔干身体流出5种液体对应五脏

七窍通五脏:心气足则味觉灵肺燥热则鼻孔干身体流出5种液体对应五脏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行五脏六腑季节气候五感五官五色五味形体五音方位木肝胆春风怒目青酸筋角东火心小肠夏热喜舌赤苦脉徵南土脾胃长夏湿思口黄甘肉宫中金肺大肠秋燥悲鼻白辛皮毛商西水肾膀胱冬冷恐耳黑咸骨羽北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心笑、肺哭、肝吼、脾歌、肾呻吟汉语非常形象,形容一个人快不行了,说“七窍流血”;形容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说“七窍生烟”。

可见“七窍”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何谓“七窍”?指的是面部的7个孔窍,即两眼、两耳、鼻、口、舌。

《黄帝内经》指出,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

也就是说,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通过观察这7个部位的变化,就能了解相应脏器的状况。

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味觉正常和语言表达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

心气足,则舌色红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心有病变,如心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不足,则舌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说话费力,吐字不清。

肺开窍于鼻《黄帝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肺主一身之气,掌管呼吸。

鼻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

因此,鼻的通气和嗅觉必须依赖肺气。

肺气调和,才能鼻窍通利、嗅觉灵敏,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翼扇动等症状。

【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

【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

【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原文】五脏所恶(1):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2):心为汗(3),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4),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5):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注释】(1)恶:憎厌的意思。

(2)五脏化液:化液者,水谷入口,津液各走其道,五脏受水谷之精,注于窍,化而为液也。

(3)心为汗:心主血,汗者血之余。

(4)肾为唾:唾出于廉泉二窍,二窍挟舌本,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故唾为肾液。

(5)五味所禁:指五味各有偏盛,故禁多食。

【白话详解】五脏各有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这就是五脏所恶。

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按语】本节论述了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

五脏所恶,指心为阳脏,心火主降,恶热;肺为娇脏,主运水,主宣发与肃降,恶寒;肝主疏泄,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恶风;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肾主藏精,主水,恶燥。

五脏化液,指五脏有相对应的五液,心在液为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肺在液为涕,涕,即鼻涕,为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之作用。

鼻属肺窍,故其分泌物也属肺;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脾开窍于口,又主消化,故涎为脾之液;肾在液为唾,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肾脏之液通过足少阴肾经,从肾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即为唾。

泪汗涎涕唾为五液,归肝心脾肺肾五脏,五液异常要调理五脏

泪汗涎涕唾为五液,归肝心脾肺肾五脏,五液异常要调理五脏

泪汗涎涕唾为五液,归肝心脾肺肾五脏,五液异常要调理五脏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功能系统,人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与人体五脏具有密切的关系。

其中就包括人体的排汗、排尿、唾液、流泪等,都与五脏具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将人的泪、汗、涎、涕、唾五种液体,称之为五液,分别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相关联。

这种液体的分泌和排泄出现障碍,就意味着相对应的脏腑功能出现了异常。

1.流泪异常,是肝生病了所谓流泪异常,是指无故流泪,比如迎风流泪;或者欲哭无泪等,都与肝的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

肝阴亏虚,肝血不足时,会表现为眼睛干涩,泪液减少;迎风流泪,则是肝肾亏虚,对于泪液的控制能力减弱所致。

对于眼泪异常,比如眼睛干涩,可以服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以补肝明目。

对于迎风流泪,也可用野菊花、桑叶煎水熏洗。

同时要注意,减少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舒畅,不要有怒气在心里潜藏等。

2.排汗异常,是心有恙为什么称汗为心之液呢,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紧张的时候,我们就会容易出汗,所谓的紧张的出了一身冷汗,就是汗为心之液的突出表现。

另外,对于心阴亏虚的人来说,不仅容易在睡觉、紧张时出汗,还很容易表现为手脚容易出汗,尤其是手心,很容易出汗,甚至手汗很多,滴滴答答的,让人很尴尬。

对于心阴亏虚证,可以服用生脉饮,或者是酸枣仁汤、百合鸡蛋汤等,以清心、养阴而止汗。

3.涎液异常,是脾虚所谓涎液,是指口腔中较为清稀的口水。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涎液是助消化的,所以也是脾所控制的液体。

如果总是口水涟涟的,也就是总是不由自主流口水,这通常是脾虚不能统摄所致;如果口水不足,口干,则是脾胃阴虚所致。

对于口水不能统摄,总是流口水,可以服用归脾汤加减,来健脾益气,统摄气血;如果是口干口渴,则可以服用沙参麦冬汤等,以滋阴养胃生津。

4.鼻涕异常,是肺虚对于肺气亏虚,肺气不足的人来说,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不断;如果是肺阴亏虚,则会表现为鼻腔干燥、无鼻涕,甚至干疼。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脏好不好,看人体五液就知道了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脏好不好,看人体五液就知道了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脏好不好,看人体五液就
知道了
想要判断五脏好不好,看看人体五液就知道了,人体五液分别是泪、涎、涕、唾、汗五种液体,其中句口诀叫: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什么意思?继续往下看:
首先是心为汗:中医认为汗液是心神所主管的液体,当心出现问题了,很多人就会守不住心液,从而出现大汗淋漓,稍微一运动就出汗多,盗汗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你?则需要温补心阳来调理;
其次是肺为涕: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正常情况下,鼻涕可以润泽鼻腔而不外流,但当肺出现问题了,就会出现流清鼻涕,鼻塞等问题,同时还会出现咳嗽,气短乏力,咽喉干痒等表现,那这个时候可以用宣肺化痰,解表散寒的方法来改善;
第三是肝为泪:肝开窍于目,当肝出现问题了,则眼睛失去滋养,就会出现眼睛干涩无神,看东西模糊的问题,这种情况多是肝阴血不足造成的,可以用滋肝养血的方法改善;
第四是脾为涎:那为什么说口水是脾之液呢?这是因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说你口水涎少了,就可能说明你脾虚胃火旺盛了,同时还会出现口气重,胃脘灼烧胀痛等问题,那这个时候可以用健脾清胃热的方法调理;
最后是肾为唾:唾就是唾液,它和涎同为口津,为什么说肾为唾呢?这是因为肾气旺盛,肾中阴液就会上充于口,所以当你肾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口干少津,腰膝无力等情况,这时候则需要滋补肝肾来缓解了。

以上就是通过人体五液来判断五脏是否健康,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评论留言,共同交流一下。

从五液看五脏健康

从五液看五脏健康

【从五液看五脏健康】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中医认为,五液,也就是人的泪、汗、涎、涕、唾五种液体,分别对应人的五个脏器。

1、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

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

泪少而眼干,为肝阴血不足,应滋肝养血。

忌恼怒,宜清补。

迎风流泪、两眼发痒,为肝经受风邪,应少用眼,保持清洁。

泪热发黏、两眼畏光作痛,为肝经有热,可用棉签沾水、擦拭泪囊处,一天数次。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

老年人气血虚弱、肝肾阴虚,常会流泪不止。

建议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加强营养。

2、汗为心之液它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神的控制,比如,感觉冷时,毛窍闭合而无汗;天热、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则毛窍大开而多汗。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

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

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暖,且要温补调理。

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如羊肉、辣椒、姜葱等。

盗汗患者体质多热而偏燥,故室温宜偏低且湿。

3、涎为脾之液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则为涎,主要用来溶解食物,助消化。

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恶心且口水多,应温中健脾。

忌寒凉、多热食,给胃脘部热敷,也可服姜汤。

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4、涕为肺之液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

鼻涕可滋润鼻窍,使其保持畅通,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

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

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些,并保持一定湿度。

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

这类人所处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风寒再袭。

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

5、唾为肾之液肾气旺盛,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

唾液的异常变化可反映肾的病变。

口苦口干少津,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

五脏化五液

五脏化五液

值得你亲自抄写一遍的——五脏化五液心之液为汗,肝之液为泪,肺之液为涕,脾之液为涎,肾之液为唾。

有木有(社长) 投稿于2014-7-28 13:24一、汗(心)心之液为汗。

心为一身之大主,心主血,汗乃血之液。

心如同太阳,热量蒸腾地面之水,蒸腾云气,方能有雨。

心之热量传导至小肠,小肠之火蒸腾膀胱之水,就有了水汽布于体表,水汽可为汗,以调节体温。

当心气旺时,气化能力强,皮肤腠理固密,不易出汗。

当心气虚时,气化能力弱,腠理疏松,容易有虚汗。

如果一个人一点汗也不出,是体内阴寒太盛,心阳不宣。

当心阳爆脱,或心阳将亡时,会有汗出如油,那不是一般的汗,是真阴。

反过来,人感冒受风寒了,体表阳气郁闭,用发汗的方法有助于去除外邪,恢复阳气,但如果发汗过度,又会损伤心阳,出现胸闷、心悸。

因此,汗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

王同和,男,住台北市,日间工作精神不济,晚上睡觉时汗出流湿被褥,全身无力,筋骨疼痛,口干渴,食欲不振。

针神门(心经)、阴郄(心经),二日后汗大减,食欲增强,五次后,病情全消。

二、泪(肝)肝开窍于目。

足厥阴肝经上联目系,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眼睛的变化与肝胆非常相关。

眼泪可以滋润保护眼睛,更是情绪的一种排遣,肝主情志,因此,肝之液为泪。

一般眼睛干燥,毫无润泽,是肝阴虚引起。

中老年人有迎风流泪的,也多是因为肝脏气阴两虚。

李光悦,五十八岁,遇风流泪,冬天时更是泪不止,洗冷水脸以后,会流泪两小时。

针肝经原穴太冲,胆经络穴光明,四次而愈。

三、涕(肺)肺开窍于鼻。

鼻涕能反应肺的情况。

我们往往能看到很多儿童鼻子下面会掉着清鼻涕,这是因为小孩子肺功能还未发育完备,免疫力较弱。

成**涕,有的是因为遭逢悲哀之事,悲伤肺,肺气不足。

或是感受风寒,寒气犯肺,鼻流清涕。

若是感受风热,肺中蕴热,鼻流浊涕。

陈坤雄,女,三十六岁,咳嗽,喉咙一痒就咳,咳时涕泪交流。

针双手太渊(补法)、天突,灸肺俞、风门,七次痊愈。

四、涎(脾)脾开窍于口。

足太阴脾经沿食道,连舌本,散舌下。

“五水”(心水肝水肺水胃水肾水)+及调理方法

“五水”(心水肝水肺水胃水肾水)+及调理方法

“五水”(心水肝水肺水胃水肾水)+及调理方法五水(心水、肝水、肺水、胃水、肾水)及调理方法引言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心、肝、肺、胃、肾)有各自的所属水液,分别为心水、肝水、肺水、胃水和肾水。

这五水在人体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五水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心水心水是指心脏所属的水液,它与人体的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心水的滋养不足会导致情绪波动大、失眠、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调理心水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定期参加放松活动,如瑜伽和冥想等。

二、肝水肝水是指肝脏所属的水液,它与人体的血液循环和胆汁分泌有关。

肝水不调会导致面色苍白、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调理肝水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并避免暴饮暴食。

三、肺水肺水是指肺部所属的水液,它与气道的湿润和呼吸有关。

肺水不调会导致咳嗽、气短等问题。

调理肺水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新鲜空气的摄入。

四、胃水胃水是指胃部所属的水液,它与消化吸收有关。

胃水不调会导致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调理胃水的方法包括每天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五、肾水肾水是指肾脏所属的水液,它与人体的生殖和排泄系统有关。

肾水不调会导致性功能下降、尿频等问题。

调理肾水的方法包括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避免过度性生活等。

结论五水(心水、肝水、肺水、胃水、肾水)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调理五水的方法有助于维护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以上介绍的调理方法只是基本参考,具体调理方案还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建议在进行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1. 张丽华,孔庆瑞,吴晓红,魏勤,熊敏,刘洁. 五脏对应水液:理论依据与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52-154。

2. 李玉祥,王正坤. 《黄帝内经》五臟對應“五水”及調理. 中国摆药学杂志,2018,24(7):154-156。

五脏生理病理分析简表

五脏生理病理分析简表

五脏生理病理分析简表
十二经性质之分析
十二经性质,于五行各有所属,昔人按内经古义,以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字代表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三焦、心包络、肾,而作为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巳脾乡
庚大辛肺壬胱焦
癸水心包络肾脏
本经之天干,即为本经这性质。

例如甲乙为木性,丙丁为火性,戊巳为土性,庚辛为金性,壬癸为水性。

甲、丙、庚、壬、其性积极面刚强,故称为阳。

乙、丁、巳、辛、癸其性消极而柔弱,故改为阴。

心包络为相火、属阴、寄于癸水。

三焦属阳,寄于壬水。

余按此性质治病皆效,此为学古初步知识,学者不可以其简而忽之也。

人体的“五液”是你的内脏顾问

人体的“五液”是你的内脏顾问

人体的“五液”是你的内脏顾问《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即“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而言。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

在病理上出汗过多,易耗伤心血,症见心悸、心慌等。

阳气熏蒸津液出皮毛而为汗,汗多不仅会伤津耗液,也会耗伤心气,故大汗淋漓不止就有可能导致亡阳,即常说的“气随液脱”。

《灵枢·营卫生会篇》载:“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临床若心气或心血不足亦可引起病理性汗出,如心气虚的“自汗症”,心血、心阴虚的“盗汗症”,在诊断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

肺主呼吸,鼻为气之通路,肺和则气道通畅且能辨别五气(五种气味)。

若肺发生病变,则涕也会异常,可以从涕之改变作为肺病辨证的依据,若鼻干无涕,往往是肺阴虚,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若鼻流清涕,常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所致;若鼻流黄浊脓涕,常为热毒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以上均可作为临床辨证之重要参考。

泪出于目,目为肝之窍,故“泪为肝液”。

在生理情况下,泪可滋润眼目,使之濡而不干涩,并能经常冲洗异物,维护目内之洁净。

发生病变时则泪的分泌出现异常。

如肝阴虚,津液不足,泪无所化,则两目失养而干涩;肝经感受风邪,则迎风流泪而两目作痒;如肝经有热,热泪胶黏,则两目畏光作痛;若肝肾阴虚、老年气血虚弱,亦可见冷泪长流不止等。

对于临床辨证与诊断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故“涎为脾液”,且常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有人认为涎是腮腺分泌液,也有其一定道理。

但如果说涎是口腔分泌液的总称则更合适。

因脾开窍于口,胃与脾相互协作,脾胃功能正常,水湿得以运化,则津充液足而口中和,不燥不淡,食则能辨五味。

若脾胃虚寒,水液不化,冷涎上逆则口淡乏味;若胃火炽盛,热灼津伤则口燥涎少;若胃有停食、虫积或湿热蕴结,则常见口角涎液自流,入睡尤甚,小儿更为常见。

“唾为肾之液”,在生理情况下,唾液有滑润口腔、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

中医认为:汗泪涎涕唾屁屎尿

中医认为:汗泪涎涕唾屁屎尿

中医认为:汗泪涎涕唾屁屎尿汗泪涎涕唾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液。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

通过五液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况。

一、汗hàn汗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一个“干(gàn)”。

这里的“干”发四声,解释成: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

躯~。

~线。

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躯干中产生的液体。

官方解释为:汗是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说明汗,其实是人体的精气所在。

中医也有在内为血,在外为汗之说。

由于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因此,也印证了,汗为心之液。

在《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换言之,在人体五脏当中,心为皇帝、君主,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在西方,总认为心脏没有思想,只有大脑在思考。

后来,人们通过心脏移植术才逐渐发现,接受心脏移植的一方,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与供体相似,这时西方医学才不得不认为,心脏也是有思维的。

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认识到这点了,这不能不说中医的高明和伟大。

那人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呢?正常情况下:①运动时;②情绪激动时;③环境温度高时;非正常情况下:④被惊吓;⑤夜间盗汗。

既然汗为心之液,就说明,汗与心脏的活动密不可分。

正常情况我们自不必多说,下面来看看非正常的两种情况。

第一,当人被惊吓时出的汗,通常是冷汗。

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通常形容这种情况为“吓了一身冷汗”。

这种冷汗,多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很多白领都有手心爱出冷汗的症状,这多半是身体阳虚所致。

换言之,人体的阳气不足。

“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虚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

”故大惊大恐大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精正讲坛地疾病对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五脏对应地液体(年月日日,年月)
一、唾液实际是两个脏器地分泌物,“唾”为肾之液,有泡沫地;“液”,古书上地涎,口语中地口水为脾之液,为清水状.唾液为琼浆玉液,应该咽,而不应该唾.如果口中有液无唾,没有泡沫提示肾有病;如果口中有唾无液,没有口水,提示脾有毛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①唾液发黏,吃东西唾液有拉丝现象.经常有此情况,舌苔会白、厚、腻,口内发苦(肝胆湿热),提示脾热.不能吃辛辣物,如葱、姜、蒜,尤其是生地.不能吃牛羊肉,应吃清利地食物,如栀子,用二到三个栀子泡水喝,快地二三杯就可清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流口水(口水多),多见于老人和小孩,口水不由自主地流出,由于口角不禁,肌肉不紧致,脾主肌肉,开窍于口,为脾虚.可每天用七八个板栗和七八(女七男八)个大枣煮粥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③口干(口内津液少),唾液过少,津液不足,,为脾肾阴虚火旺之症.“活”,可解释为舌边有水人才能活,也可解释为千口水能活.如果每天咽千口唾液,先后天之本一定好,身体也强健.所以口干地对策:“舌常搅,津常咽”,常用舌尖清洗外牙龈,然后分三口咽津到上中下三焦;还可以吃酸性食物刺激分泌津液,如乌梅、话梅(乌梅更酸更好),或多吃梨、葡萄来补充津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涕泪,鼻涕是肺之液,眼泪是肝之液.
①没有感冒,鼻涕也特别多,为阳气不足,肺气虚.要多运动,多晒太阳,用老姜切片后煮地水泡脚,泡腿.多做搓鼻润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迎风流泪,一遇冷就流泪.为肝肾阳虚.肝血不足需补血.可用用饱满地核桃砸成小块儿、多颗去掉莲子芯地莲子和十多粒枸杞同小米或大米煮地粥.益精养血之后,血气上来,眼睛得到血液地濡养后,就不会迎风流泪了.体质特别差地可选用精正颗粒熏眼,然后用喝地渣涂在眼皮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③眼干,尤其是干燥综合症地(眼干、鼻子干、口干、唇干裂、皮肤干得象鱼鳞状),为痹症,血液濡养皮肤地道路被阻,要健脾生津、疏泄肝脏、梳理肝气、调肝为主.用乌梅、话梅生津健脾,做明目养肝,疏通道路使肝内之血濡养眼球.颗粒水熏眼、洗眼对眼球外在滋润,颗粒地渣涂在眼皮上,干后,贴福源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汗液,汗为心之液.
出现汗症就敛汗,容易闭塞毛孔,得汗闭之症,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脑血栓.
①不出汗地,容易出现痹症,如浮肿.只有头上出汗,为阳亢.只有腰以上出汗,为阳虚,左右身,上下身出汗情况不一致,表明阴阳不平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盗汗与自汗.有时盗汗和自汗合二为一,盗汗可以转化为自汗.
盗汗是没有任何知觉时,不自觉地出汗,一醒就不出汗,为阴虚,阴气不顾,汗液自出,阴津流出,越出汗越虚,常伴多噩梦(肾阴亏虚,需调节肾脏),对策:用新鲜桑叶最好,每天早上三到五点,采经霜地桑叶,连霜带叶在锅中焙干后,研成末,用米汤送服(最好用米汤最上地一层汤).每日至少六克焙干地带霜桑叶末,在方剂前喝,早晚各一次;如果是干桑叶,在窗外经霜后,焙干研末服用.此法在《丹溪心法》有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糜服之治盗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月精正讲坛内容,五心潮热地盗汗,症状:身上潮乎乎地,有闷地感受,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晚上易醒(很多是渴醒地),口干晚上重,喝水不能解决问题,脉细数(ò),脉搏细弱但跳得快,盗汗往往来源于阴虚火旺,滋阴降火,轻微盗汗(女性偏多),可在方剂后半小时服用知柏地黄丸.如果盗汗伴肾亏,怕风,脱影,出汗在床单上留有影子,常用地床单总是洗不干净,可吃脾肾双补丸,服说明书地半量.一般盗汗是肝肾阴虚,偏肝阴不足为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自汗是人清醒时,汗不断出,不由自主地出汗,白天动就出汗,一干事浑身出虚汗,甚至没干活就出汗.汗出地越多越冷越怕风,容易得风寒感冒.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疲乏无力,舌质发淡,脉细弱,心率慢,肺气虚(皮肤发白,惨白,没有光泽,不润,说话商音不够,尾气会绝,尾音没有说完就收回来了,一句话往往说不了很长,好象把字吞进去了),常伴心神不稳.为表虚,阳虚之症,受寒邪偏多.对策:先用桑叶六克,淡豆豉十克,添两碗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十多分钟后,将桑叶和豆豉捞出,将小米一两放入煮,煮成粥,最好在临睡前服一次,连服五天,即可祛除症状.年月专讲汗症地讲座中,说了益气固表地玉屏风散:黄芪二十克,白术十二克,防风十克,党参十五克,麻黄根九克,浮小麦二十五克,煅牡蛎三十克.在方剂前半小时服用.药放入锅中,用牛皮纸盖住,浸泡二十到三十分钟,药最好
不搅拌,如果搅,顺时针搅,只搅锅边沿,中间不动,然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煮,小火以只有中间冒泡为宜,十五分钟后倒出药汁,再煮,两次药汁倒在一个容器,不能搅拌,分两次喝,每次大半碗.三付为一个小调理阶段,一般煮七付为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③胸口出大汗,面色苍白,气短,胸闷,豆大地汗从头上流下,为心衰地表证.糖尿病患者由于吃降糖药多引起低血糖而出现地心衰,糖尿病人口袋应装几块糖,心衰出现时及时吃糖,防心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月讲座内容:只有固定心窝子出汗,两乳之间出汗,同时胃憋胀、吃得多一些心口疼,隐隐作痛,好象有一根绳子牵拉着心脏往下薅(ó),吃饭时、吃饭后、晚上睡觉容易出汗,心窝子像一盆火似地汗出,出汗出得失眠,若出一夜汗后,头晕脚轻,有腾云驾雾感,像抽干了,反应迟钝、心慌等,为心气虚型出汗,生脉饮按说明书喝,最好配方剂喝,前后均可,夏末秋初喝可预防秋后心脏病发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④手心出汗.非病理性出汗:天热我东西时间长地出汗,运动时地出汗.病理性地出汗,出得很频繁,不论年龄、季节汗出不止.手心为火,为劳宫穴地位置,手心凉提示心脏问题,危症病人手心热,心脏还好.如果出凉汗,手脚心发凉,出谅汗,为阳虚、气虚,按说明书半量服用金匮肾气丸;如果出热汗,手心发热,越到晚间越出得厉害为阴虚火旺型出汗、血虚型出汗,多伴随脚心出汗、多伴失眠,多噩梦、口干、半夜易醒、心烦、易怒、气躁,要滋阴养血,敛汗不适合此症.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年月汗症讲座中李老师给地另一种方法)可将阿胶敲成大拇指指甲盖大小地块儿煮粥,可放枸杞.夏天最好别喝绿豆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⑤大汗脚.体内湿气过大,导致脾运化不好,时间长必然生热.脾湿不化会引起湿热下注引起汗脚,还会导致浑身性贫血和糖尿病.脚地臭味越大,汗量越大,把袜子染成黄色地,脾湿不化地几率很大.为湿热淤滞,只有汗为湿,有臭味,汗为黄色说明有热.汗脚微循环不好,冬天容易怕冷.大汗脚地对策需要:清利体内湿气,清热利湿,喝冬瓜汤,选冬瓜最好为黑皮,冬瓜瓤切成小块、冬瓜皮和冬瓜籽、加入十二克泽泻和一大把薏苡米同时熬煮.喝这种汤水清内在湿热.、外在方法,每晚用明矾水泡脚(明矾用一小块儿)后,将土霉素地药末放入每个脚趾头上,来除汗除臭.年月日李老师出了一个熏泡脚地方:白矾十克和葛根十克共研细末,水煎,易通元也可除脚臭,可在煎地水中喷点易通元,先熏后泡脚.同时多做摩腹健脾及整套方法.调脾来养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⑥面颈部出汗:面部、颈部和头部有汗,其他部位干巴巴地.为肝胃不和.还伴有两颊有黄褐斑,眼角沿颧骨处,斑长这里为肝胆气淤气滞,出地汗油乎乎地,常吵架、生气,肚胀,脉象为涩象,不顺、不滑溜,舌下静脉怒张.头面是阳明经过处.面颈部出汗为肝胃不和,从肝胆、脾胃调整,用扶元康梳刮胆经、肝经和胃经,摩腹健脾至少五六分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⑦头汗,特别是头上大汗淋漓,有些女性不敢留长发,流地汗都是油,无论冬夏即使天天洗头大老远别人都能闻到汗味,汗出得没法出门.有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很多,阳明胃经淤热,有湿热淤蒸,体内湿气越重出汗越重,身体瘫软无力,没有精神头,口腔发干,发苦,还伴有会阴部潮湿,女性还有白带异常或偏多.(脖子以上)身体燥热难耐.夏末秋初最容易引发头汗,暑气、湿气夹杂,暑气是向上走地热气,上到头,很容易上火,有口干、口苦、咽干.湿气重着(ó),有一部分往下走,呈湿热下注,直接影响会阴部,时间长容易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尿急、尿频,女性阴道炎症、尿道炎症,肌瘤、囊肿等.对策:茵陈蒿汤:茵陈蒿十八克、栀子九克、大黄九克,中药煮法,按早中晚三次喝,此方偏寒,寒症病人不能用.主要清利三焦地郁热.(年月日精正讲坛内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⑧大汗亡阳
全身性出汗,稍一活动,大汗不断.大汗亡阳会使心脏供血供阳能力不足,肾脏损伤、脱肛、大小便失禁,急症地子宫脱垂、胃下垂,阳气亏空.防止汗没完没了地出,可用两把玉米须和一把浮小麦煮水当茶喝.具体煮法:先放浮小麦,煮三五分钟后,再放玉米须,当锅里水地颜色变黄时,出锅.此法对体虚四季汗出地都有效.另外多吃韭菜、韭苔,向上长地植物、植物地种子可补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