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货币均衡:又称货币供求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
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
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
社会总需求也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
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
社会总供给也就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
供应型调节:一种货币失衡的调节对策,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需求型调节:一种货币失衡的调节对策,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混合型调节:一种货币失衡的调节对策,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
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交往所发生的货币收支总和。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记录。
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提供的实际资源的记载项目”。
经常项目通常分为商品、服务、收益和转移四项。
资本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一种,资本与金融项目是记录一国与他国之间资本流出和流入的帐户,它“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国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化或其他所有交易” (IMF)。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国际储备:又称官方储备,是指“可供某一经济体的中央当局用来满足国际收支需要的资产”(IMF),即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随时用于稳定汇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偿付外债的对外资产,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金融学曹龙骐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法定存款准备率2、原始存款3、实际货币需求4、货币数量说5、外生变量6、货币乘数7、超额准备率8、客观货币需求9、基础货币10、货币供给量11、货币供给内生论12、货币供给外生论13、主观货币需求14、名义货币需求15、微观货币需求16、宏观货币需求17、货币供给18、名义货币供给19、实际货币供给20、货币流量二、填空题1 .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作为 ___________ 的功能。
2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 _________ ,而持有___________ 。
3 .凯恩斯的货币本质观是 ____________ 。
4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 V 代表 ____________ 。
5 .实际货币需求又被称为 ____________ 。
6 .定期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 。
7 .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 _____________ 。
8 .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分析,货币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大类。
9 .凯恩斯在其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将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大动机。
10 .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一般用 _____________ 衡量。
11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 __________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__________的增减而涨跌。
12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__________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3 .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与__________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14 .凯恩斯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将其理论称为__________。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十三~十四
• (三)通货膨胀的种类 • 1.按照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可 以将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 膨胀。 • 2.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通货 膨胀分为公开型的通货膨胀和隐蔽型的通货膨 胀。 • 3.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通货 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 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等。
第三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指标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全面、持续上涨 的货币现象。
• 对此有两点需要说明: • 第一,通货膨胀是一种纸币现象,是纸币发行 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结果。在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具有贮藏手段 的职能,能够自动调节货币流量,因此通货膨 胀一般不会产生;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方 面是纸币流通从技术上提供了无限供给货币的 可能性;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可以强制货币 进入流通。 • 第二,这里讲的物价上涨不是个别商品或少数 几种商品价格的局部上涨,而是各种商品价格 水平的普遍上涨,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 且,物价的上涨不是暂时的、一次性的上涨, 而是一贯的、持续的上涨,有段较长时期的上 涨过程。
2.经常账户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 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经常账户差 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 逆差指的就是总差额。总差额大于零,表明国 际收支顺差,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小于零, 表明国际收支逆差,储备资产减少。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说 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 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 供给时,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 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该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 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货币银行学题目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7.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8.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第二章信用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4.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
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6.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7.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股份公司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8.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第三章金融1.如果你是国内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是否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的专业? 2.中文的“金融”与英文的finance有何异同?为什么对一些学术概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3.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第四章利息和利率1.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举一个例子,说明收益的资本化。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如果货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也可 以保持平衡。因此,正确组织货币供给,使其与货币需 求符合,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 要作用。 货币非中性:货币量的变动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等 实际变量产生作用 货币中性:货币量的变动只会对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产 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作用。
三、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收入再分配效应。引起收入再分配,大多数成员受 害,少数受益。 2、退休者和老人受害最深。 3、国家、企业是受益者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促进论 促退论 中性论
四、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率;提高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规定基础等货币指 标;道义上的劝告 (二)适当的财政政策 削减政府预算;降低政府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发行公债; (三)适当的收入政策。 1、指导性为主的限制:权威性劝说和工资—物价指导线 2、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 3、强制性限制,如物价管制、工资管制 (四)指数化政策 1、利率指数化,2、工资指数化,3、税收指数化 五: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1、体制转轨说;2、结构说,3、人口说、
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定义: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采用复式簿 记记账原理编制。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 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四个主要科目。 1 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1)资本项目: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 购或出售 (2)金融项目: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其他 3、储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 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和其他债权 4、净误差与遗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辅导讲义9
5. 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1)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取决于市场最初均衡的位置,两种情况见下图 结论:公开市场购买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跌,公开市场出售相反。 准备金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限。 2)贴现贷款:(通过贴现窗口)贴现率一般远大于目标联邦基金率, 因此大部分贴现利率变动不会影响联邦基金率。 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任何给定利率水平上准备金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右移,联邦基金率上升;反之下降。
一方面抵押品价值增加导致更容易的借款,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本价值增加导致放贷能力增加。 结果是贷款扩张,资产需求增加,继续推高资产价格。 2. 单纯由非理性繁荣驱动的泡沫:来自过分乐观的预期,与信贷无关。
危险性小但几乎无法确认。 2)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试图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否 1. 加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泡沫突然破裂,加剧破坏力。 2. 某时期泡沫可能只出现在部分资产中。货币政策可能影响所有资产价格,过于生硬。 3. 刺破泡沫的货币政策会危及整体经济。高利率会导致经济放缓等,引发巨额成本。
有些同学对某一回答要点展开说反复说表面看答了不少如小企业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环境反应敏感船小好掉头利于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等等如此之多只踩对了一个环境方面的得分点应该将回答的要点面扩宽语言要简洁即使答的简练也可得分不要过多叙述解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
金)《货币金融学》辅导讲义 9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7. 欧洲的中央银行 1)盯住的利率指标被称为目标融资率。 2)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再融资操作 + 较长期限再融资操作。 3)贴现率为边际贷款利率,通过边际贷款便利提供贷款。 4)逆向操作,相当于美联储的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学原理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1、现金交易数量说
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国经济 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先驱者之一。费雪曾就读于耶鲁大 学,酷爱数学。1890年任耶鲁大学数学讲师,1898年任 该校经济学教授。费雪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计量经 济学会会长,其主要著作有:《资本和收入的性质》 (1906年)、《货币的购买力》(1911年)、《利息理 论》(1930年)
Y
L1= k Y
(3)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能利用市场上可能 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投机的市场主要是有价证券市场
价格公式: P=R/r 其中,P是证券价格,R证券收益,r银行利率
提高利率,给证券市场带来利空;降低利率,给证券市场带来利好 公司收益变好。会带来股票价格的变化 CPI持续增长,人们预期政府会加息
初始存款 = $ 100.00
第一国民银行贷款 = $ 90.00
第二国民银行贷款 = $ 81.00
第三国民银行贷款 = $ 72.90
...
...
货币供给总量 = $1000.00
在这个例子中, 100美元的准备金 产生了1000美元
货币
36
总的货币供应量 M=H/R
5、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等于1/R 在我们的例子中,R = 10%
0
货币总需求L = L1 + L2 = k Y - h r
r
L = kY - hr 0
L2
四、货币供给
1、什么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或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一定时期 内一国银行系统(包括中央银行在内)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形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与总需求相对应,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关系:(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关系图:(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图知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说,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货币供给出发,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会形成更多的市场总需求(第十四章会讲),需求拉动供给,如果此时一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市场总供给伴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市场供求在一个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均衡,不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差额 1贸易账户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 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 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贸易账户平衡。2经常账户 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 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 余,称为顺差;反之,如果差额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称为逆差;如果差 额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 总差额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指标,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 差指的就是总差额。
3-29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货币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如果一国国 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但是,中央银行不承担维 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并不等于说它不干预外汇市场,当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 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就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或收缩。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 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贸易逆差时,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 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外汇储备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 求。 (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市场总供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 要的是贸易账户差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有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GDP=C+I+(X-M)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IS—LM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IS—LM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很多优点:一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究竟来自何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
如果属于前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IS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如果属于后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LM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
二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使用的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如果是财政政策,必然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是货币政策,必然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增加货币的扩张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13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23
第四篇 宏观均衡
一、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从上世纪30年代末直至1997年,中国一直处于通 货膨胀的阴影之下,平衡观是深入人心的。 问题是把“平衡”的追求只理解为“反通货膨 胀”。
直到上个世纪末才懂得,通货紧缩也是极具危害 的不平衡观。
⑴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 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 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 格总水平的上涨; ⑵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 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 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 ⑶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 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 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见图: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0
第四篇 宏观均衡
2.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1)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消费需求C、投 资需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设总需求为D, 则: D=C+I+G+X
(2)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
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 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于银行贷 款调节货币供给规模,从而也说明银行信用的 掌握也适当。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21
第四篇 宏观均衡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二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金融学》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22
第四篇 宏观均衡
第二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第十三章讲_IS-LM模型
1.货币需求动机 ①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②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③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 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2.流动偏好陷阱
3.货币需求函数
(1)货币需求1:L1 货币需求1 =货币交易需求+货币预防需求 货币需求1是收入的递增函数:L1= L1 (Y) k——货币需求1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假定L1只受收入的影响: L1=Ky (2)货币需求2: L2——货币投机需求 货币需求2是利率的递减函数:L2 = L2 (r) h——货币需求2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假定L2只受利率的影响: L2 =-hr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 IS曲线的斜 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2.乘数[K]的大小 乘数[K]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 则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K]越大,IS 曲线的斜 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边际税率[t]越大,乘数[K]越小,IS 曲线的斜率的 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一、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率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 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由于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 是一个外生变量,因而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 需求。
二、货币需求(KEYNES)
3.投资风险(-)
(三)投资函数与投资需求曲线
投资量是利率的 递减函数: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一、名词解释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 )也称“休谟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完全用不着人为的政策干预,在价格机制和黄金(铸币)流动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国际收支会自动趋于均衡。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公式|e x ︱+ |e m ︱>1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3.J 曲线效应(J Curve )一般而言,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也存在一个时滞,这种现象被命名为J 曲线效应。
4.商品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所谓商品贸易条件(用“π”表示)是指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 x p e p /π 5.外贸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公式)(1100000M X G I C m c Y -++++-=中的m c +-11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
6.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e x ︱+ |e m ︱>1 + m 就是哈伯格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加边际进口倾向,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二、填空题1.早在金本位制盛行的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大卫·休谟 就提出了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理论,它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
2.按弹性分析理论,一国降低本币汇率有利于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e x ︱+ |e m ︱ 。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 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黄 金到摆脱黄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 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 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
2. 然而,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
比如,2001年6月份起,人民银行广 义货币供给 M2 的统计口径中就增加了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 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 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这要求严肃的科学 论证。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1. 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 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 的微观角度。
货币供给问题述要
1. 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 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 另一个侧面。
2. 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
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1. 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 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
2. 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 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 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
外国和IMF的M系列
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M3和Debt。
2.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CD、M3+CD和“广义流动性”。
3. 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各 层次:M0、M2、M4、M4c和M5,没有 M1。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 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 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 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 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 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 w 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反之,则越少。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10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l金融机构 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
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 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
M2:M1+准货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 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外币存 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财政金库存款等。
★M4?——透支额?承诺额?期货?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24
★可探讨: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根据 前些年有资料分析,);,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12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5?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
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如:人口密集地区,货币需求量就大,人口的就业水 平提高,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生产周期长的部门占整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大,资金周 转慢,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以货币形式保有资产 总量也就越多。在收入量既定时,收入的分配 结构不同,将影响持币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 由此对交易和贮藏的货币需求发生一定影响。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8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总结: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1?
◆价格:
与交易性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即商品供不 应求时,价格趋于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越于 下降。这种市场供求状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总需求L可以概括为:L=L1(Y)+L2(r) =kY-hr
流动偏好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调节货币与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 依据。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 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 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 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故货币需求 关于利率的系数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系数降一定程度之后,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
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 =kY-hr
L、L1、L2是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
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数量受到社会制度、相 关环境以及人们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 既定的条件下,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 L方率1主向r,要变并取动且决;与于投利人机率们动呈的机反收引方入起向水的变平货动Y币。,需并求且L与2取收决入于呈利同
L1(y)=kY (k>0) L2(r)= -hr (h>0)
存款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制度。
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机制
银行
初始银行 二级银行 三级银行
……… N级银行 银行体系
存款D
1,000.00 900.00 810.00 ……… 0.00 10,000.00
准备金R (R=10%)
100.00 90.00 81.00 ……… 0.00 1,000.00
货币供给
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商业银行的 银行、执行宏观货币政策。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MV=PT M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T商品和劳务交易量)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反映的是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公式:π=(K*Y)/M (Y 总资源(总收入)K 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M 名义货币供给π货币价值K*Y真实货币需求。
)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前两者构成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投机动机(构成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等三类动机决定的。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中的三个因素: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其他因素。
4、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的对象。
5、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6、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
7、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要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这个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一般用K表示。
8、货币供应量公式:M=B*K
9、通货膨胀类型:
成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公开型通货膨胀;抑制型通货膨胀
10、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愿意并且能够持有货币的数量。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货币需求
2.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 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 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3.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 之间的关系: 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费雪方程式
• 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 重要的阶梯。
4. 由于债券的价格取决于利率水平,微观主体预期利率水平下 降,也就意味着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 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5.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 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 币需求函数如下: M=M1+M2=L1(Y)+L2(r) 6.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 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资产选择
资产选择是对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货币 需求的决定。 1.资产选择目的一是保值,二是生利。 2. 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金融资产、持有现 金和购买实物资产。 3. 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是:⑴基本消费支出 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⑵可供选择的 多样化的资产的现实存在。
•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 从货币需求与物价的关系的角度划分,货币需求 分为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 动的影响。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示: M d Md ;
1.发展一: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 率函数的问题。相应地,分别有如下两个函数式:
• 2.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 或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 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 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益,而 且还要考虑风险,等等。所以,微观主体事实上不得不全面 权衡利弊得失,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从 而引出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货币金融学习题集 参考答案:第十三章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十三章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填空1.货币2.现实不流通的货币3.货币流通速度4.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5.外汇收支均衡二、判断1.对2.对3.错4.错5.对三、单选1.C2.A四、多选1. ABC2.BC3.ABD五、问答1.简述物价水平变动对货币均衡的影响。
答:(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货币非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2)要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至于视野之内,价格水平变动时会导致名义货币需求发生变动,若货币供给量没有做相应调整,货币非均衡的局面就会出现。
(3)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化如果只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实际的货币需求不会因此改变。
此时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则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大。
同样也说明了货币的非均衡。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利率的关系。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其他条件不变,利率同公众的货币需求,同企业的货币需求,呈负相关;而货币供给,与利率变动呈正相关。
货币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如果设想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假设货币需求增大而货币供给不变,就会拉动利率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假设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大,则会压低利率,反之则上升。
3.扼要说明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答: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
而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创造出来的。
因此银行贷款活动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
如果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
然而,可能出现另外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就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者产生财政赤字,要求提供补充的货币供给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前人的货币需求思想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货币必要量理论。
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未为假设条件的。
他的分析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比如值5克金的商品就需要5克金来购买。
3、商品和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并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因此: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公示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Y为实际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与费雪方程式中的P不同;k 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为名义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区别: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指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所以,也有人称费雪方程式为现金交易说,而将剑桥方程式称为现金余额说。
3、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货币需求数量。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保有货币最为便利,但同时要付出代价,如不能带来收益,也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中决定了货币需求。
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余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称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综合考察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得出k=1/V,则MV=PY,此处的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这个公式最常用。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把对货币的需求分为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凯恩斯把投机动机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与债券。
当债券收益率为正时,人们持有债券;当债券收益率为负时,人们持有货币。
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人们会卖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人们就会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债券。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由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M=M1+M2=L1(Y)+L2(r)其中,M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为由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到不能再低时,人们会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人们会卖掉手上的债券而获取货币,这样不管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留在手上,这时货币的需求弹性无限大,造成货币不流动,形成流动性陷阱。
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后继者在两个方面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改进:1、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的函数。
人们会把一部分预定用于交易的货币购买债券以取得收入。
当手中货币用完时再把债券卖出以换成货币。
这样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就也与利率有关了。
2、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持有债券的比例越高,预期收益也越高,同时风险也越大。
因此人们会在持有货币和持有债券之间进行权衡,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持有比例,这是在进行多样化投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P M d /为实际货币需求;y 为实际恒就行收入;w 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rm 为货比预期收益率;rb 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 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dt dP P 1为预期物价变动率;u 为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即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因而货币需求函数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这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之间的主要差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1、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
2、将宏观总量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个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虽然也有分析,但并未由此建立微观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模型。
源自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一个大转折,那就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这个宏观经济范畴的出发点。
换了一个角度,就产生了质的变化---扩大了对货币需求观察的范围。
3、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
而将考察角度转向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则显然不仅有交易的需求、支付的需求,还有保存自己财富的需求。
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
4、于是,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这样概略地加以表述: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
第二节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8”公式“1∶8”公式的具体含义: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1∶8”公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量(即现金)实际生活中,如果按这个公式计算得到的值是8,说明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
这个公式是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个公式已经不再适用。
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为了取代“1∶8”公式,人们使用了新的度量货币需求的公式:M·= Y·+P·即货币供给增长率M·等于经济增长率Y·加预期(或计划)物价上涨率P·M·= Y·+P·这个公式是以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为假设前提的。
但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因此需要对这个公式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公式是:第三节货币需求面面观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货币的名义需求是不考虑物价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用Md表示。
货币的实际需求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用Md/P表示。
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使货币的需求保持在恰当的规模,使经济的产出达到其潜在产出。
为进行金融资产交易而需要的货币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除了金融资产直接交易的货币外,还需要有一部分资金为进行金融资产交易而服务,如“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以往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没有考虑这部分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常年游离在实际经济过程之外,也应该计入货币需求。
至于如何计量这部分货币需求,还需要探讨。
第四节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
在前面介绍过的货币需求方程和货币需求函数中,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
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早期的货币需求模型都未考虑机会成本因素。
剑桥方程式在对实际现金余额与收入的比率k做注解时强调了利率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引入机会成本因素的开端,但在模型上也未直接表示出来。
直到凯恩斯对货币需求三动机的分析,才建立起内容和形式一致的微观货币需求研究框架。
资产选择资产选择对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货币需求的决定极为重要。
资产选择的目的有两个:保值、生利。
选择的方向有三个:(1)购买生利的金融资产。
(2)持有现金。
(3)购买实物资产。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估算货币需求,需要利用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我国前些年提出的公式都是宏观模型。
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反映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是主要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
两个角度不可偏废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和一些重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并将其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其着力点在于建立可以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
这两者是不能偏废的。
第五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问题述要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
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重要的课题。
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使=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IMF的和中国的M系列中国和IMF的标准一样,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M0=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包括钞票和硬币。
不包括银行库存现金。
M1=M0+活期存款,即货币M2=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1称为狭义货币;M2称为广义货币;M2-M1称为准货币。
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此处的流动性指货币的流通速度。
M1/M2越大,表示狭义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越大,货币流动性越大;M1/M2越小,表示狭义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越小,货币流动性越小。
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突破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加大了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
第六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对乘数的调控。
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这个工具的运作过程如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