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的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多个方面,旨在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相关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掌握分子克隆、蛋白质纯化等生物技术实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分子克隆实验(1)目的:学习DNA的提取、连接、转化等分子克隆技术。
(2)原理: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并通过转化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3)操作步骤:①DNA提取:取适量细胞,加入裂解缓冲液,进行细胞裂解。
②DNA纯化:利用离心柱纯化DNA。
③连接:将纯化后的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
④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宿主细胞。
⑤筛选:通过PCR、酶切等手段筛选阳性克隆。
2. 蛋白质纯化实验(1)目的:学习蛋白质纯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原理:利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分子量、电荷、亲和力等,通过层析、离心等方法进行纯化。
(3)操作步骤:①样品制备:取适量蛋白质样品,加入适当缓冲液。
②离心:通过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和杂质。
③层析:利用层析柱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
④收集:收集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子克隆实验结果:通过PCR、酶切等手段筛选出阳性克隆,证实了目的基因已成功克隆。
2. 蛋白质纯化实验结果:通过层析、离心等方法,成功分离纯化了目标蛋白质。
五、实验讨论1. 分子克隆实验中,DNA提取和纯化是关键步骤。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确保DNA质量。
2. 在蛋白质纯化实验中,层析柱的选择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应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使用生物安全柜、穿戴防护用品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生物技术实验,我们掌握了分子克隆、蛋白质纯化等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生物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索生物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以期增进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PCR技术,对特定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学习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了解如何使用凝胶电泳进行DNA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DNA样本- PCR试剂盒- 扩增引物- DNA电泳仪- 琼脂糖凝胶- DNA标记物方法:1. 准备PCR反应体系:将PCR试剂盒中的反应液与DNA样本、扩增引物混合。
2. 进行PCR扩增:将混合好的反应液放入PCR仪中,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扩增。
3. 准备琼脂糖凝胶:将琼脂糖溶解在缓冲液中,倒入电泳仪中,等待凝固。
4. 准备样品:将PCR扩增产物与DNA标记物混合。
5. 进行电泳:将混合好的样品倒入琼脂糖凝胶槽中,进行电泳分析。
6. 分析结果:观察凝胶上的DNA条带,判断扩增是否成功。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我们观察到在琼脂糖凝胶上出现了一些DNA 条带。
这些条带代表了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通过比较这些条带与DNA 标记物的迁移距离,我们可以确定PCR扩增产物的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CR技术对特定基因片段进行扩增。
PCR技术通过利用DNA聚合酶酶的特性,在不断变化的温度条件下,使DNA链的两端进行反复扩增。
这种扩增过程可以快速产生大量目标DNA片段,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DNA分析方法,通过利用DNA的负电荷特性,在电场的作用下,使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
由于DNA片段的大小不同,迁移速度也不同,因此在凝胶上形成了不同大小的DNA条带。
通过与DNA标记物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PCR扩增产物的大小。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扩增了目标基因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外植体的培养实验报告
外植体的培养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外植体的培养引言:外植体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用于植物繁殖、基因转化、病毒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外植体培养技术,对玉米的离体培养进行探究和研究,以了解其培养条件及影响因素对植物体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MS培养基、蔗糖、琼脂、洗涤剂等。
2. 外植体处理:对玉米种子进行外表消毒,去除外壳,保留胚乳部分。
3. 培养基制备:根据配方,称取适量MS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蔗糖,再加入适量琼脂,经过高压灭菌后倒入培养瓶中。
4. 外植体接种:将外植体放入培养基中,培养瓶装入培养室中,并设置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5. 观察和记录: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态和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在培养室中,观察到外植体开始发芽,并逐渐生长。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外植体在培养基中分化出芽体,并逐渐形成整株植物。
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受到温度、光照、培养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讨论:1. 温度对外植体生长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
在本实验中,保持培养室温度在25-28C,观察到外植体的生长状态良好。
2. 光照对外植体生长影响:光照条件对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有很大影响。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外植体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但过强的光照会对外植体造成伤害。
在实验中,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避免外植体曝光。
3. 培养基成分对外植体生长影响:培养基中的蔗糖、植物激素等成分对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有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中,添加适量蔗糖和激素,观察到外植体良好的生长和分化情况。
4. 外植体的营养需求:外植体对养分的需求很高,可以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添加适当的植物激素和促进因子等方式来提供足够的营养,从而促进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玉米外植体的离体培养实验,并观察到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影响显著。
电泳实验报告
电泳实验报告电泳实验报告引言:电泳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技术实验方法,通过电场的作用,将带电的生物分子在凝胶或液体介质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电泳技术,对DNA分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以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速率和分子大小。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DNA样品、琼脂糖凝胶、TAE缓冲液、电泳仪、电泳槽、电源等。
方法:1. 准备琼脂糖凝胶:按照一定比例将琼脂糖溶解于TAE缓冲液中,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倒入电泳槽中,待其凝固。
2. 样品处理:将DNA样品加入加载缓冲液中,经过短暂离心后,加热至95°C,使DNA完全解旋。
3. 电泳操作:将样品加载至琼脂糖凝胶孔中,接通电源,设置适当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4. 显色检测:将凝胶置于染色液中,使DNA分子显色,然后观察和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电泳分离,观察到了不同的迁移速率和分子大小。
在较低电压下,DNA分子迁移速率较慢,而在较高电压下,DNA分子迁移速率较快。
这是因为电压的增加会增加电场的强度,加快DNA分子的迁移速度。
我们还发现,在相同电压下,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分子大小呈反比关系。
较小的DNA分子迁移速度较快,而较大的DNA分子迁移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较小的DNA分子在凝胶中的孔隙中移动的阻力较小,所以迁移速度较快;而较大的DNA分子由于体积较大,在凝胶中的孔隙中移动的阻力较大,所以迁移速度较慢。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DNA分子在电泳过程中的带电性。
DNA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因为带有负电荷,会向阳极迁移。
这一现象与电泳的基本原理相符。
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可能影响电泳结果的因素。
首先是凝胶的浓度和孔隙大小,较高浓度的凝胶和较小的孔隙可以更好地分离DNA分子。
其次是电泳时间和电压的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电压可以使得DNA分子得到充分分离和检测。
最后是样品的处理,样品的纯度和浓度也会对电泳结果产生影响。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和学习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等方式进行增殖,并且受到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培养皿、琼脂、试管、移液器、细菌液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皿,将琼脂均匀地倒入各个培养皿中。
2. 将培养皿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培养皿中的病原体。
3. 等待琼脂冷却固化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
4. 使用无菌手术针,从微生物液体中获取一定量的微生物液体。
5. 将微生物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琼脂培养皿上。
6. 使用无菌眼刷将一部分涂抹的微生物液体划线,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7.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并设置不同的温度、pH 值、营养条件等。
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我们发现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是有差异的。
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生物量也相对较高。
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或停止,甚至会死亡。
实验结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适宜的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温度、pH 值、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环境控制和微生物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微生物技术,并解决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
生物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常见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生物检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原理,对生物样本中的特定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检测技术:1. 比色法: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检测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2. 电泳法:利用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对生物分子进行分离和鉴定。
3. 免疫学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显微镜、移液器、试管等。
2. 试剂:蛋白质标准品、糖类标准品、脂肪标准品、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剂、凝胶电泳试剂、染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检测(1)制备蛋白质样品:取适量生物组织,用组织匀浆机处理,离心取上清液。
(2)进行电泳:将蛋白质样品与凝胶电泳试剂混合,加样到电泳槽中,进行电泳分离。
(3)染色: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
(4)分析结果:根据蛋白质条带与标准品条带比对,鉴定蛋白质种类。
2. 糖类检测(1)制备糖类样品:取适量生物组织,用组织匀浆机处理,离心取上清液。
(2)进行比色法:将糖类样品与比色试剂混合,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分析结果:根据吸光度与标准品吸光度比对,鉴定糖类种类。
3. 脂肪检测(1)制备脂肪样品:取适量生物组织,用组织匀浆机处理,离心取上清液。
(2)进行比色法:将脂肪样品与比色试剂混合,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分析结果:根据吸光度与标准品吸光度比对,鉴定脂肪种类。
4. 免疫学检测(1)制备抗体:制备针对特定蛋白质的抗体。
(2)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抗体与酶联免疫吸附剂混合,加入生物样本,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3)分析结果:根据酶联免疫吸附剂的颜色变化,鉴定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检测:实验中观察到蛋白质条带,与标准品条带比对,鉴定出蛋白质种类。
生物冷冻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冷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样本冷冻保存的操作步骤。
3. 评估冷冻保存对生物样本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生物冷冻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环境减缓生物样本内细胞和分子活动的技术,从而实现生物样本长时间保存的技术。
主要方法包括液氮冷冻、干冰冷冻、低温冰箱保存等。
低温环境可以降低生物分子的代谢速率,减缓细胞衰老和死亡,保持生物样本的活力、功能和完整性。
三、实验材料1. 生物样本:细菌、细胞、组织等。
2. 冷冻设备:液氮罐、干冰、低温冰箱等。
3. 试剂:固定液、解冻液、无菌水等。
4. 实验器具:冷冻管、离心管、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生物样本置于无菌环境中,避免污染。
(2)将所需试剂和器具准备齐全。
2. 生物样本冷冻保存(1)液氮冷冻:将生物样本置于液氮中,使其快速冷冻至-196℃。
(2)干冰冷冻:将生物样本置于干冰中,使其缓慢冷冻至-78℃。
(3)低温冰箱保存:将生物样本置于低温冰箱中,使其缓慢冷冻至-20℃。
3. 生物样本解冻(1)液氮冷冻样本:将样本从液氮中取出,立即置于37℃水浴中解冻。
(2)干冰冷冻样本:将样本从干冰中取出,置于室温下自然解冻。
(3)低温冰箱保存样本:将样本从低温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下自然解冻。
4. 评估冷冻保存对生物样本的影响(1)观察样本外观,记录细胞形态、活力等变化。
(2)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变化。
(3)进行生化实验,检测细胞内酶活性、蛋白质表达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观察:冷冻保存后的生物样本,细胞形态基本完整,活力较高。
2. 显微镜观察:冷冻保存后的生物样本,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基本完好,未出现明显损伤。
3. 生化实验:冷冻保存后的生物样本,酶活性、蛋白质表达等指标基本正常。
六、实验结论1. 生物冷冻技术可以有效保存生物样本的活力、功能和完整性。
2. 液氮冷冻、干冰冷冻、低温冰箱保存等不同冷冻方法对生物样本的影响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冻保存方法。
生物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2. 了解植物细胞渗透调节作用;3. 掌握显微镜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差,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收缩。
当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层逐渐恢复与细胞壁的接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蒸馏水、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仪器: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烧杯、量筒、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剪取约0.5cm×0.5cm的透明鳞片,放入载玻片中。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蔗糖溶液于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6.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7.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质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无空隙。
2. 当洋葱鳞片叶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时,细胞失水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 当洋葱鳞片叶细胞处于蒸馏水中时,细胞吸水膨胀,原生质层逐渐恢复与细胞壁的接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六、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是由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引起的。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生物仿生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生物仿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探索仿生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潜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结构,如荷叶的自洁特性、章鱼触手的灵活性、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等,分别进行了仿生设计与实验验证。
二、实验目的1. 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2. 探索仿生技术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仿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原理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及其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和设计的一门学科。
本次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结构仿生:模仿生物的物理结构,如荷叶的自洁特性,用于开发新型自清洁材料。
2. 功能仿生:模仿生物的功能特性,如章鱼触手的灵活性,用于设计高性能机器人。
3. 原理仿生:研究生物的生理机制,如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用于开发新型显示技术。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荷叶自洁特性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荷叶表面结构的材料。
- 测试材料的自洁性能,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2. 章鱼触手灵活性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章鱼触手的柔性材料。
- 测试材料的灵活性,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3. 蝴蝶翅膀色彩变化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材料。
- 测试材料的色彩变化性能,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荷叶自洁特性仿生实验:- 模拟荷叶表面结构的材料在自洁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自洁效果。
2. 章鱼触手灵活性仿生实验:- 模拟章鱼触手的柔性材料在灵活性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触手的适应性。
3. 蝴蝶翅膀色彩变化仿生实验:- 模拟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材料在色彩变化性能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色彩变化的速度和范围。
生物技术校内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
为了提高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特开设生物技术校内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
(一)微生物学1. 实训内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计数;2. 实训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观察等;3. 实训成果: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能够鉴定常见微生物,并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二)分子生物学1. 实训内容:DNA的提取、PCR扩增、基因克隆和表达;2. 实训方法:酚-氯仿法、PCR仪操作、酶切连接等;3. 实训成果:掌握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方法,了解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本原理。
(三)细胞生物学1. 实训内容:细胞培养、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2. 实训方法:细胞培养箱、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3. 实训成果: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四)生物化学1. 实训内容:酶的制备、酶促反应、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等;2. 实训方法:离心、电泳、色谱等;3. 实训成果:掌握酶的制备和酶促反应的原理,了解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五)发酵工程1. 实训内容:微生物发酵、发酵过程控制、发酵产品的提取和纯化等;2. 实训方法:发酵罐、控制仪表、离心、色谱等;3. 实训成果:掌握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发酵产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四、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学生根据实训内容,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4. 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doc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组别:第六组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报告人:陈硅学号:10349069词汇&释义:Parafilm 封口膜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Isopropanol 异丙醇DEPC 焦碳酸二乙酯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Phenol苯酚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
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A.总RNA提取和纯化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
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
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步骤。
3.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和育种中的应用。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辣椒种子2.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手术刀、镊子、移液枪、培养皿、培养瓶、恒温培养箱、酒精灯、火焰消毒器等3. 试剂:MS培养基、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琼脂、蔗糖、活性炭等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将辣椒种子用75%酒精消毒2分钟,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胚芽诱导: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菌落形成:观察胚芽诱导后的培养皿,记录菌落形成的时间和数量。
4. 生根诱导:将胚芽诱导后的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生长素,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生根观察:观察生根情况,记录生根数量和长度。
6. 移栽:将生根后的植株移栽到装有土壤的花盆中,进行常规管理。
实验结果:1. 胚芽诱导:经过2周的培养,大部分种子成功诱导出胚芽,菌落形成时间为5-7天,菌落数量为10-15个。
2. 生根诱导:将胚芽诱导后的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经过2周的培养,大部分植株成功生根,生根数量为8-12条,平均生根长度为2-3cm。
3. 移栽成活:将生根后的植株移栽到花盆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植株生长良好,成活率为90%。
实验讨论: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和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辣椒种子进行组织培养,成功诱导出胚芽和根系,实现了植物的无性繁殖。
2.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植物激素。
在本实验中,通过调整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可以控制胚芽和根系的生长。
3. 本实验中,辣椒种子的胚芽诱导率和生根成活率较高,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辣椒繁殖和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样本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及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2. 了解蛋白质定量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蛋白质提取效果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1. 蛋白质提取: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样本中。
提取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本实验采用酸碱沉淀法进行蛋白质提取。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调节pH值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提取。
2. 蛋白质定量测定:蛋白质定量测定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实验采用双缩脲法进行蛋白质定量测定。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紫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器材:1. 实验台2. 电子天平3. 离心机4. pH计5. 移液器6. 烧杯7. 研钵8. 移液管9. 试管10. 恒温水浴锅11. 紫外分光光度计12. 蛋白质标准品13. 双缩脲试剂A(氢氧化钠溶液)14. 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15. 标准缓冲液16. 生物样本实验步骤:1. 蛋白质提取:1. 称取一定量的生物样本,加入适量的双蒸水,研磨成匀浆。
2. 将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3. 向上清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搅拌均匀。
4. 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B,搅拌均匀。
5. 室温下放置10分钟,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蛋白质定量测定:1.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溶液。
2. 向每个标准品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搅拌均匀。
3. 将标准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色测定。
4. 以标准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根据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提取效果: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发现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后,溶液呈现紫色,说明蛋白质已成功提取。
2. 蛋白质定量测定结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发现标准品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生物创新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病虫害的加剧,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手段,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效果;2. 优化基因编辑策略,提高植物抗病性;3. 为我国植物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2)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系统;(3)目的基因:抗病相关基因;(4)载体:pCas9-sgRNA载体。
2. 实验方法(1)基因编辑策略设计:根据抗病相关基因的序列,设计sgRNA序列,并构建pCas9-sgRNA载体;(2)番茄植株培养:将番茄种子播种于含有适量生根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至生根后移栽至土壤中;(3)基因编辑:将pCas9-sgRNA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导入番茄植株,筛选获得阳性植株;(4)阳性植株鉴定:通过PCR和测序验证基因编辑效果;(5)抗病性测定:将基因编辑植株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抗病性比较,观察病情指数、病斑面积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编辑效果鉴定通过PCR和测序验证,成功编辑了番茄植株的抗病相关基因,获得阳性植株。
2. 抗病性比较(1)病情指数:基因编辑植株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说明基因编辑提高了番茄的抗病性;(2)病斑面积:基因编辑植株的病斑面积明显小于野生型植株,进一步证实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效果。
五、结论与讨论本实验成功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了番茄的抗病性,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实验结果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基因编辑效率高,可快速筛选出具有抗病性状的植株;2. 基因编辑具有靶向性,可精确编辑特定基因,降低基因突变风险;3. 基因编辑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
创意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
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技术的奥秘,我们设计了一项具有创意的生物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生物学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目的1. 验证某一生物学理论;2. 探讨实验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胚胎干细胞、病毒载体、质粒、DNA提取试剂盒、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取健康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内;2. 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3. 将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电泳分离,观察其迁移率;4. 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电泳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步骤1. 提取小鼠胚胎干细胞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2. 设计引物,针对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3.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病毒载体;4. 将重组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使目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5. 收集转染后的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6. 将RT-PCR产物进行电泳分离,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7. 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电泳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PCR技术检测,发现目的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表达;2. 电泳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在凝胶上呈现出明显的条带,迁移率与预期相符;3. 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表达量较高,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某一生物学理论,并探讨了实验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表达,为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一二三四及结果分析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一二三四及结果分析实验一: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一主要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二: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三: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三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四: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四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结果分析通过对生物技术实验一二三四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XX操作可以导致XX效果。
2.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XX操作对XX现象有明显影响。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XX操作可以改变XX性质。
4. 实验四的结果指出XX操作可以加速XX反应。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推断XX操作在生物技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可能对实际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本实验报告通过实验一二三四的操作和结果观察,简要分析了XX操作对生物技术的影响。
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学生:学号:同实验者: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爱惜细胞膜的完整性等。
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能够调控GSH的生物合成量。
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进程紧密相关。
实验一甘薯叶片RNA提取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2. 把握Trizol提取的方式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进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份的同时维持RNA的完整性。
TRIzol 的要紧成份是苯酚。
苯酚的要紧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取得释放。
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
%的8-羟基喹啉能够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利用可增强抑制作用。
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致使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
β-巯基乙醇的要紧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
用这种方式取得的总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三、实验材料1. 材料甘薯叶片,品种为徐薯182. 试剂①无RNA酶灭菌水:加入%的DEPC,处置留宿后高压灭菌;②Trizol试剂;③氯仿;④异丙醇、75%乙醇;⑤TBE缓冲液;⑥上样缓冲液3. 仪器高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台式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塑料离心管、枪头和EP 管架四、实验方式1. 将叶片掏出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每50-100 mg植物叶片加入1 mL Trizol试剂,室温放置5 min,使样品充割裂解;2. 每1 mL Trizol试剂加入200 μL氯仿,用手猛烈振荡混匀后室温放置3-5 min使其自然分相;3. 4℃12,000 rpm 离心15 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冰凉的异丙醇,室温放置15 min;4. 4℃12,000 rpm 离心10 min,弃上清,RNA沉淀于管底;5. RNA沉淀中加入1 mL 75%的乙醇,温和震荡离心管,悬浮沉淀;4℃8,000 rpm离心2 min,弃上清;6. 室温放置10 min晾干沉淀;7. 沉淀中加入20μL RNase-free ddH2O,轻弹管壁,以充分溶解RNA,-70℃保留;8.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用EB染色并照相。
科学实验报告生物克隆技术
科学实验报告生物克隆技术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生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潜在风险。
通过对克隆动物的研究,我们发现生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其潜在风险相比,我们应更加关注合理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本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克隆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1. 引言生物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将DNA从一个生物体复制到另一个生物体来生成与原始个体基本相同的个体的技术。
生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引发了伦理和道德问题。
2. 方法本实验通过对克隆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探讨了生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选择了克隆羊“多利”,并分析了其遗传特征和生长发育情况。
3. 结果通过对克隆羊“多利”的研究,我们发现克隆动物在遗传特征上与原始个体高度相似。
与传统繁殖方法相比,生物克隆技术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具预测性的结果。
4. 讨论生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农业上,生物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提高畜牧业产量和改良农作物。
在医学上,生物克隆技术有望用于器官移植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然而,生物克隆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首先,生物克隆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从而增加种群面临的风险。
其次,生物克隆可能导致克隆动物的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异常或过早衰老。
5. 结论综上所述,生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科研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生物克隆技术的潜在风险,同时谨慎处理伦理和道德问题。
对于生物克隆技术的合理应用,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并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组别:第六组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报告人:陈硅学号:10349069词汇&释义:Parafilm 封口膜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Isopropanol 异丙醇DEPC 焦碳酸二乙酯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Phenol苯酚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
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A.总RNA提取和纯化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
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
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
RNA存在于水样层中。
收集上面的的水样层后,RNA可以通过异丙醇沉淀来还原。
在除去水样层后,样品中的DNA和蛋白也能相继以沉淀的方式还原。
乙醇沉淀能析出中间层的DNA,在有机层中加入异丙醇能沉淀出蛋白。
共纯化DNA对于样品间标准化RNA的产量十分有用。
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组织,各种样品最大使用量(1ml Trizol),动物组织( 50mg),植物组织(100 mg),丝状真菌( 100mg),动物细胞(5×106~1×107),酵母(1×107) 。
TRIZOL试剂能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 的析出。
例如,从大鼠肝脏抽提的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化乙啶染色,可见许多介于7 kb和15 kb之间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mRNA和hnRNA成分)两条优势核糖体RNA 条带位于~5 kb (28S)和~2 kb (18S),低分子量RNA介于0.1 和 0.3 kb之间 (tRNA, 5S)。
当抽提的RNA用TE稀释时其A260/A280比值≥1.8 。
Rnase 污染的10大来源1:手指头2:枪头 3:水/缓冲液4:实验台面 5:内源 Rnase 6:RNA 样品7:质粒抽提 8:RNA 保存 9:阳离子 (Ca, Mg)10:后续实验所用的酶RNA提取须杜绝外源酶的污染,实验时应注意一.严格戴好口罩,手套。
二.实验所涉及的离心管,Tip 头,移液器杆,电泳槽,实验台面等要彻底处理。
三.实验所涉及的试剂/溶液,尤其是水,必须确保RNase-Free。
RNA纯化流程图(附:上清不含DNA的原因:1.因为细胞中存在DNA酶,在提取之前细胞破碎的时候没有加DNA酶抑制剂,DNA已经被分解了。
2.上层水相,PH 5.1左右,当溶液pH在酸性的时候,DNA分子就会沉淀在酚与溶液的界面,只有RNA分子留在水相。
而当pH接近中性时,DNA就会溶解在水相,(导致PH中性的大概原因是trizol与样品比例不对,应该尽量保证提取量的前提下使trizol过量)RNA纯化要求1 纯化后不应存在对酶(如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物质2 排除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的污染3 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等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4 排除DNA分子的污染B.RT-PCR一、知识背景:1、基因表达:DNA RNA Protein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104 个丝心蛋白mRNA(每个mRNA 存活4d,可以合成105 个丝心蛋白)共合成109 个丝心蛋白。
因此单拷贝基因的mRNA 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2、PCR 技术(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 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
反应分三步:a、变性:通过加热使DNA 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b、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使引物与模板结合。
c、延伸:在DNA 聚合酶和dNTPs 及Mg2+存在下,退火引物沿5‘ 3’方向延伸。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
3、逆转录酶和RT-PCR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存在于RNA 病毒体内的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1、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活性:以RNA 为模板合成cDNA 第一条链;2、Rnase 水解活性:水解RNANA 杂合体中的RNA;3、依赖DNA 的DNA 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DNA 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cDNA.二、RT-PCR 的准备:1、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1)引物的特异性决定PCR 反应特异性。
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mRNA 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hnRNA 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
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
2)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引物设计原则包括a、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 ,引物太短会影响PCR 的特异性,引物太长PCR 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b、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3 个以上的单一碱基。
GC 含量(Tm 值):40%~60%,PCR 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Tm 值减去5~10 度。
c、3‘端要求:3’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
末位碱基是A 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G、C 居中间,因此引物的3’端最好选用A、G、C 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T。
d、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
e、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 个连续碱基互补,3’端不应超过2 个。
f、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8 个的互补碱基存在。
g、5’端无严格限制:5’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G 或C,使PCR 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
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引物。
常用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5.0,Oligo6.0 等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自行设置。
二步法RT-PCR反应流程图示一部法RT-PCR反应流程图示C.TA克隆a质粒的基本特性1.质粒的复制通常一个质粒含有一个与相应的顺式作用控制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复制起始区(整个遗传单位定义为复制子)。
在不同的质粒中,复制起始区的组成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可决定复制的方式,如滚环复制和θ复制。
在大肠杆菌中使用的大多数载体都带有一个来源于 pMB1 质粒或 ColE1 质粒的复制起始位点。
图 3-1 是其复制其始示意图。
在复制时,首先合成前 RNAⅡ,即前引物,并与 DNA 形成杂交体;而后 RNase H 切割前 RNAⅡ,使之成为成熟的RNAⅡ,并形成三叶草二级结构,该引物引导质粒的复制。
形成的 RNAⅠ可控制 RNAⅡ形成二级结构,同时 Rop 增强 RNAⅠ的作用,从而控制质粒的拷贝数。
削弱 RNAⅠ和RNAⅡ之间相互作用的突变,将增加带有 pMB1 或(ColE1)复制子的拷贝数。
图带 pMB1(或 ColE1)复制起点的质粒在复制起始阶段所产生的转录的方向及其粗略大小。
篇二:生物技术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作业设计要求1.根据运作流程绘制:一幅能够年产100万株以上试管苗的组织培养各室详细布局平面图(分层多幅图或分解图);一幅(版)设计符合生产规范(运作流程)、合理美观、实用又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植物育苗工厂平面布局图。
2.在第一幅图的下方列出组培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培养基主要物品。
3.根据规模大小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作方便,减少污染,节省能源,安全,且具科学和美学有机结合效果的观赏性花园式工厂。
4.要标明题目、图示、坐标方向、班级、学号。
5.不强求按比例,也可用电脑绘制,有三维电脑绘制水平的更好。
6.实验报告一律用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报告纸。
(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各室布局(生产车间)运作流程:1. 洗涤室药品室化学室(配药、灭菌室缓冲区(包括过道、无菌接种室无菌培养室(设计人工光照室、自然光源节能培养室、暗室等);附带办公室,资料室,细胞学实验室,卫生区等。
2. 列出组培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名称。
初步计算各种仪器设备台数总功率、各设施统计用电总量,以供基建部门设计参考。
(二)现代化植物育苗工厂设计:1.主体部分(工厂化育苗运作流程):原种采集圃(品种园)(楼)保试管中间试验区销售展示厅(场、棚)。
2.配套布局部分:①办公室、资料室、大门(包括门卫值班室);②仓库(分类:实验室用品、农资生产材料、肥料、农药等);③游客习作区(科教区、休息亭);④食堂、宿舍、卫生区;⑤绿化(包括厂内外、道路的园林设计);⑥其它(文体、娱乐区等)篇三:生物技术实验报告.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动物基本组织一,实验目的:1,显微镜工作原理2,生物量级及系统过程3,动物基本组织4,显微镜的使用,基本组织观察二,实验原理: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分。
标本经过物镜与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
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器材:13张组织标本实验设备:显微镜四,方法与步骤:1,实验分组2,实验原理讲解3,实验报告要求4,显微镜操作/观察⑴安放显微镜⑵检查⑶对光⑷调焦⑸低倍镜观察⑹高倍镜观察5,观察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织五,实验结果:六,实验结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棱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