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正是“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这一句话,使得一位地委书记,退休后毅然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一种就是20余年,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
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杨善洲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身体力行;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度晚年。
但他却没有坐享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创造多少财富。
纵是带着身体的伤痛,也不会停止为了事业而奋斗。
杨老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和事业的忠诚。
这些事迹告诉我们,成长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必须坚持目标不动摇,必须为之奋斗不停息。
杨老的事迹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作为一名冶金青年,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勤勉认责,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善探索、爱思考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升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吃苦;在实践中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事业开阔、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推荐5篇)
“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推荐5篇)“改革先锋”杨善洲人物事迹篇1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高尚情怀,一辈子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镜,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比坚定和深信自己的信仰,无比敬仰革命时期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也常被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
这段时光,我一向被杨善洲老书记深深地感动着,并通过各类报刊、电视、广播的宣传报道,试着去走进老人家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体会老人家的那种淡然心境。
老书记一心为民、爱民,却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过任何私利,为官多年,却从来没有为家人安置过任何工作,甚至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退休后更是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没有到省城享清福,而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0几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以前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
以前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已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林无偿转让给了国家。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记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
式 挂 牌 成 立 ,那 天 .他 们 人 挑 马 驮 把 粮 食 、行 李 搬
到 离公 路 1 4公 里 远 的 打 水 杆 坪 子 ,临 时 搭 建 了 一 个 简 易 棚 安营 t 寨 。 夜 . 风 四 起 . 子被 掀 翻 . L 深 狂 棚 倾 盆 大 雨 又不 期 而 至 . 个 人 只 好钻 到 马 鞍 下 , 几 躲
水源 地 正是 大 亮 山林场 。 些 年 . 着 大 亮 山植 被 近 随 状 况 明显 改 善 . 山 林 的 水 源 涵 养 功 效 得 以 很 好 发 挥 , 附 近 村 委 会 架 起 水 管 .将 泉 水 从 林 场 引 到 村
里 . 到 各 家 各 户 .村 民 再 也 不 用 为 吃 水 犯 愁 。受 通
坚 守 信 念 绿 染 大 亮 山
记 保 山市 原 地 委 书 记杨 善洲
口程三娟
人 们 真 正 体 会 到 杨 善 洲 造 林 之 举 的 功 德 无 量 是
在 这场 百 年一 遇 的 旱灾 中 。
饱 ” 的 困 难 境 地 。 “ 这 么 下 去 ,子 孙 后 代 的 日子 再 可 怎 么 过 7 ”杨 善 洲 ' b b 忡 忡 。 退 休 前 .杨 善 洲 到 大 亮 山 实 地 考 察 . 乡 的 人 家
散 发 出 炫 目的 光 彩 7
“ 乡亲 的承 诺 总 得 兑现 ” 给
” 任 地 委 领 导 期 间 . 有 乡 亲 不 止 一 次 找 上 担 门 .让 我 为 家 乡 办 点 事 情 。我 是 保 山 地 区 的 书 记 . 哪 能 光 想 着 自 己 的 家 乡 ,但 毕 竟 心 里 过 意 不 去 呀 . 是 家 乡养 育 了我 。 于 是 我 就 向 他 们 承 诺 .等 退 休 后 ,一 定 帮 家 乡 办 点 实 事 。 关 于 种 树 ,年 逾 八 句 ” 的杨善 洲 这样 解 释 。 为 了 实 现 ” 家 乡办 点 实 事 的 承 诺 ,杨 善 洲 帮 把 目光 锁 定 在 施 甸 县 城 东 南 4 4公 里 处 的 大 亮 山 。 杨 善 洲的 家 乡就 在 大 亮 山脚下 的姚 关镇 陡 坡村 . 儿 时 ,母 亲 常 带他 到 山上 挖 野 菜 、草 药 等 到 集市 上
杨善洲主要事迹
杨善洲是一位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的老人,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退休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植树造林事业。
大亮山曾因过度砍伐导致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他带领一家三代人,风餐露宿,艰苦创业,硬是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
他的家人回忆说,他常常身披草笠,脚踏草鞋,手拿扁担、镰刀和锄头,跟年轻人一样拼体力、拼汗水。
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云南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林业局授予他“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和“绿化奖章”。
云南省保山市授予他“保山市人民楷模”荣誉称号。
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做到。
他的奉献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和国家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杨善洲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先进事迹简介: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廉洁奉公。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一、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探寻杨善洲的人生观“是什么支撑着杨善洲以毕生精力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的同时,人们禁不住要问。
(一)“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
把信守承诺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个起码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杨善洲的人生信条。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每天起早贪黑,把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不求一分钱的回报。
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说话算数”四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二)“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依然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
”二、权力属于党和人民——解读杨善洲的权力观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汇编杨善洲同志简介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同志传达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精神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特殊困难,XX县区大亮山邻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邻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邻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明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XX县区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特殊艰难的地方去种树。
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挑战。
毕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情况。
我是XX市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因此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XX 县区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
原先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简介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 * ,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 * 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xx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杨善洲守护大亮山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一、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二、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
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
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
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云南日报记者程三娟杨善洲老人(资料图片)新华社发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党员,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他的一些先进事迹。
首先,杨善洲在中国革命时期展现了极高的斗争精神。
他年轻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
随后,他加入了红军,并在长征中经历了艰苦的长征途中,坚持不懈地为革命事业奋斗,体现了他不畏艰险、坚定的革命信念。
其次,杨善洲在中国建设时期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才能。
他是一名农业科学家,他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农业科学知识,为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并实施了多项科学的农业技术,帮助提高了农业产量,并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
再次,杨善洲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
他进入政府工作,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
他在这些职务上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务实精神,在推动农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村问题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
他的工作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杨善洲还积极参与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他积极倡导环境保护,并提出了多项环保措施。
他担任的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国内外合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为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做出了积极努力。
总之,杨善洲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党员,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中国的农村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代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1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
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
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
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杨善洲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
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
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
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
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
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是修路。
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的楷模。
他的一生,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杨善洲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他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他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正是这种信念,使他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杨善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带领群众开山造林,披荆斩棘,在恶劣的环境中拼搏奋斗。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内涵。
在他的带领下,家乡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绿意盎然,成为了生态建设的典范。
杨善洲的名字,也因此深入人心,成为了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精神象征。
杨善洲的一生,是充满爱心的一生。
他关心群众,关爱同事,将爱心洒向每一个角落。
他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涌现出来,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杨善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杨善洲的一生,是崇高品质的一生。
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廉洁自律的丰碑。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名言,正是杨善洲一生的写照。
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祖国的大地披上了绿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如今,杨善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杨善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5篇1秘书
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5篇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关于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杨善洲同志伟人事迹篇1听到这样的一条消息,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这是在说一个地委书记么?他太令人敬佩了。
学习了他的事迹后,我告诉自己,虽然我不能向他一样伟大,但我要以他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规范自己。
做好人,教好书,让社会、家长、学生满意我坚定地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精神最富有者,教书育人是我最崇高的精神追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指教师以传授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工作;而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教书这一种形式来开启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
可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我觉得育人应先于教书,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所以,教师的责任决不是仅仅讲几节课,更为重要、可贵的是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头万绪般平凡的、琐碎的工作。
一、真诚待人、情系学生教师有了良好的师德,也就有对事业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每天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才能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二、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在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深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
”正如人的五指又长有短,学生的基础、性格、爱好也各不相同,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应遵循,正视个性差异。
主题教育学习材料之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
中国共产党党员。
原任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一、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保山新闻网发布时间:2010-11-15 15:18:37 保山新闻网字体:大中小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4日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人,2010 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4 岁。
杨善洲同志195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原保山县施甸区工委副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书记,原保山地委副书记。
1977年3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
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及第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杨善洲同志生前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奋斗一生。
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把“家”搬到大亮山,艰苦创业,长年累月扎根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铸就了一个绿色家园。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杨善洲同志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晚年22个春秋兑现造福家乡群众的承诺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
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同志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当地人都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根本不是树木成活的地方。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主要事迹(一)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
【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却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事迹。
他身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壮丽乐章。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杨善洲毅然投身到国家建设的洪流中。
他投身于基层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将一颗火热的心洒向了广袤的土地。
他曾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
”这句话,是他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杨善洲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扶贫工作中,他身先士卒,深入贫困山区,为群众排忧解难。
他常说:“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杨善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
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说:“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我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
”正是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担当。
在杨善洲的带领下,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退休后,杨善洲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他关心下一代,关注教育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楷模。
杨善洲的事迹,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人民群众心中。
他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壮丽乐章。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人民,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未来。
杨善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让我们铭记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杨善洲同志简介及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简介及主要事迹杨善洲简介: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
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
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记木数都不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2018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
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1 / 12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
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
”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
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
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
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
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
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范文最新推荐------------------------------------------------------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
”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
”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
”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
”他们应道。
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
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
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
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
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3 / 12区的新闻。
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
”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
”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他说。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
”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着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
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
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
”老书记说。
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范文最新推荐------------------------------------------------------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
”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
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
”董继军说。
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
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
”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2018年6月企业员工党员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今年,公司党支部对广大员工定期举行座谈、并通过给员工宣讲当前社会形势和“五五”普法工作,员工的法律教育程度得到了提高,工作积极性也显着提升,无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并且,公司从员工的解度来看待问题,建立员工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的目的,就是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增强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5 / 12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定期分析教职工思想的队伍。
由公司中层党政干部向上级党政领导及时反映员工的思想情况。
由此增强了员工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稳定了广大员工队伍,改善了干群关系。
一、明确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任务和重要性及时掌握解决员工思想动态,是应对危机、做好管理工作首要条件。
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实质就是企业为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状况,根据企业发展形势及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不断变化思想进行实时信息收集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原因,通过问题解决,统一员工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凝聚所有力量,战胜“寒冬”,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尊重员工主体意识,满足合理需求,提升自我价值,激发创新精神,永葆企业生机活力。
通过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等手段,认真了解和分析员工所思、所想、所为,切实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呼声,努力办实事、办好事,把广大员工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把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以员工满意促进企业生存发展。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利润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员工工资及奖金等收入相应减少,直接影响到员工正常工作生活;而在精神上,企业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各种业务指标、财务指标相对偏紧,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员工倍感市场压力,特别是面对可能的裁员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员工对市场压力和未来不确定性产生恐惧感和厌倦感,在心理上极易产生焦虑、烦躁和悲观等情绪。
通过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企业可以向员工传递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对统---------------------------------------------------------------范文最新推荐------------------------------------------------------ 一思想、缓解压力、增强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二、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在企业内部搭建良好的员工沟通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员工思想,通过调研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落实跟踪等四个闭环管理流程,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方向和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目的,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性和影响力。
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是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作,既需要明确分工,规范程序,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又需要信息整合、统筹协调,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机制。
在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机制前,首先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此项工作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如明确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汇总整理和督办沟通等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范围,负责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
主要抓好以下关键工作:广泛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信息,建立员工反映、诉求问题渠道,深入了解员工在危机中“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上下沟通、形成共识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员工通过宣泄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如果了解不完全、不充分就很难做好工作,就有可能把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关键问题落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外。
因此,要重视员工思想信息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