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7篇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7篇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7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简要介绍《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

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通过外化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阅读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

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

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明确:概括地讲,这篇*谈了“爱”。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3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3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高二语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戏剧中共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共性化的戏剧语言3、深刻熟悉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熟悉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共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同学把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大事、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共性化。

2、课前布置同学预习课文,要求同学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布置预习:1、结合解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戏剧的冲突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共性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高校,后来又转清华高校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讨论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吸取养分。

1933年,在即将结束高校生活时,完成__ 《雷雨》。

经巴金等人的推举,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定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赐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惊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着名剧本。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二本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并探讨“送去主义”在当今的意义。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重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了解词的知识,柳永生平经历及作品特点,讲析第一首词《望海潮》。

一、课文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赏析《望海潮》: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

学生分享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了解。

2.故事梗概教师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领悟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5.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悬念等。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窦娥冤》中的片段。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作品中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窦娥冤》文本。

2.关汉卿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高二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高二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高二语文教案内容七篇高二语文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理清文脉,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

2.合作探究,涵泳体味,分析人物的观点和情感,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节奏、美感和理趣,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孟子及其经典名言的图片)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他有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

他,就是孟子。

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用3分钟速读课文,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并以此续写标题。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对此的评价为:“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认为治国应当:“寡人之于国也”,“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据此*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

(设计意图:一线贯穿,由“多角度续写标题”切入,符合文本的对话情境,便于学生紧扣治国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更能体会孟子议论严谨、环环相扣的逻辑特色;便于深文浅教,直入正题,使全文结构自然呈现;便于背诵,每句都是一个思维结点,彰显了背诵思路。

)3.再读文本,涵泳体味。

画“三国形势图”,标明秦、魏、齐的相邻位置,指出河内、河东所在,并简介谈话背景。

(设计意图:知人必先论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强秦东败于齐,“国以空虚”,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何焦虑“民不加多”,为何特邀孟子指点强国之道。

图文结合,更利于学生置换角色,以天下为己任,分别从梁惠王和孟子的角度思考治国之道,从而与文本交流、碰撞、共鸣。

高二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二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二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方法: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材处理:《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通用8篇)语文高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_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

——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③“你是个好小子。

”——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美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为例,重点讲解唐诗的鉴赏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培养学生从诗歌中获取启发和感悟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讨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通过互动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一幅唐代人物画作为引子,向学生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和杜甫的诗歌创作。

2.播放古代诗歌诵读录像,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二步:呈现诗歌1.呈现杜甫的《登高》诗,通过朗诵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2.分组讨论杜甫的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分享不同的解读观点。

第三步:诗歌鉴赏1.通过白话文解读一段诗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2.指导学生分析杜甫的《登高》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

第四步:诗歌创作1.提供一幅山水画作为创作素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创作一首与画面相匹配的短诗。

2.学生轮流朗诵自己的诗歌,进行互评和点评,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欣赏和发现能力。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撰写300字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以及对诗歌理解的准确性;2.检查学生诗歌创作的完成情况和作品的品质。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并撰写读后感;2.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等相关场所,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和影响。

高中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高中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高中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回顾初中所学科普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这篇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结构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掘文章的人文内涵,珍爱动物。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这篇科普说明文总——分——总的形式特点。

三、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科普文中蕴含的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探讨交流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入,建构话题板书:“游戏”,同学们,儿时你们玩的游戏有哪些呢?你们从中收获了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儿时的游戏给了你很多,人类会游戏,其实动物也有很多游戏活动,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动物游戏的图片:(展示动物游戏图片)看到这些可爱、有趣的画面,可见动物也有它们的游戏,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游戏?游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动物游戏之谜》看看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哪些。

(一)上课行为1、温故知新(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是专门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

科普说明文遵循科学的原则传授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集中,篇幅不是很长,语言准确简洁,浅显易懂,把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各阶层。

(2)上节课,我们布置了预习,要求大家回顾初中所学的说明文的知识。

初中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文?(《苏州园林》、《桥》、等)以《苏州园林》为例,它是按照逻辑顺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再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3.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重点、难点理解字词,疏通诗句,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解决办法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1.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把握诗的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有一首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诗歌,题目叫《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全诗357句,一qi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二、诵读感知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⑴堪: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⑴徒: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⑴可怜:可爱。

(楚楚可怜)⑴纷纭: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⑴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⑴纤纤xiān: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⑴念:记挂。

(念念不忘)⑴却:退出来。

(望而却步)⑴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⑴依依:恋恋不舍。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明、暗线结构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通过列出情节结构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初步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标题入手导入教师用红笔在黑板左侧写“药”我们在“药”的后面加“?”文中的药为何成分?用来医治何病?疗效如何?我们在“药”后面加“!”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震惊!凶残卑劣!愚蠢可悲!我们在“药”上加“”,就充满了讽刺。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感叹、讽刺来走进《药》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给10—15分钟读书,可将自己梳理情节的重点记在书旁;可将质疑之点记在书旁,待读后和同学讨论。

2.整理自己梳理情节的思路,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巡视,发现优秀者。

让一优秀者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教师作简要板书,或出示投影片。

重点:明确明线、暗线结构。

三、从双线结构探究主题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下注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师或请他生稍作补充。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怎样的百姓?(愚昧!)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怎样革命现状?(令人悲哀!)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从明线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为明线,华家为暗线合适吗?请说出依据。

(不合适。

以华家为立场命题,意味尤深。

“药”不仅是医治疾病的药方,更是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病态的中国要服什么“药”?写作时为五四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需要。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关于教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这首诗内容不难,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

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卷古诗词的集中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一定的兴趣,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和学习古诗词的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1、联想想象法2、意象分析法3、探究合作法四、关于教具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2、课文配乐朗读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8篇高二语文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采采蝇是非洲一种传播昏睡病的有害昆虫,经常叮咬马、羚羊和其他草原动物。

奇怪的是,它们对斑马却很少骚扰。

这是什么原因呢?斑马的斑纹能帮助它抵御采采蝇的叮咬。

2、斑马的条纹是一种“护身符”。

因为黑白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斑马的身体轮廓变得模糊起来,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分辨开来,也就不容易被猛兽发现了。

通常,狮子是在黄昏或黎明时狩猎的。

一旦它发现了斑马,对方黑白分明的条纹,也往往使狮子难以判断自己与猎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对方是一匹正在运动的斑马,那么准确估计它的实际位置和运动速度,就更加困难了。

二、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画出有“斑纹”一词的语句。

2、思考:结合语句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明确:整篇文章应该是按照由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的。

行文思路:由形象的斑纹到抽象的斑纹、由斑纹到生物习性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由生命现象到对神秘自然的敬畏。

三、研习文本1、朗读1—5节,思考:文中详写哪种动物的“斑纹”?为什么?明确:详写蛇。

蛇的斑� 重点突出,便于下文画卷式地展开丰富生动而神秘的自然乃至整个笔底世界。

蛇的文化内涵丰富,相关的寓言和传说较多,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以作者强烈的情感来加强读者的情感体验,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

高二上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勃生平及作品,积累文言知识。

2. 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3.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骈文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赏析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情感。

2. 难点体会骈文的特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滕王阁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王勃和《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文本解读梳理文言知识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重点讲解疑难字词。

赏析景物描写找出文中描写滕王阁周围景色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感受景物之美。

理解作者情感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从喜悦到感慨再到豁达。

探讨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理解其人生态度。

4.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其他骈文,体会骈文的特点。

讨论王勃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强调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意义。

6.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美景的短文,要求运用骈文的形式。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密的生平及作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 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3. 学习陈情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的孝情、忠情以及陈情的艺术。

2. 难点体会作者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古代孝子的故事,引出“孝”的主题。

介绍李密和《陈情表》的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高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高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高二语文课程内各个单元的知识点。

- 熟练掌握文言文阅读和解析的方法技巧。

- 提高写作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文化素养。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标准所包括的内容:-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解析。

-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

- 文学常识和文学史知识的学习。

2. 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和解析。

- 文学鉴赏和批评。

3. 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理解和诠释。

-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

三、教学方法1. 导入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讲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讲授式教学法:通过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技巧。

3. 练习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30分钟)- 讲解和讨论高二语文课程内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章,分析其结构和意义。

3. 练习(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文言文的翻译和解析。

4. 合作学习(20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解答和理解。

-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学批评的过程。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3最新-高二语文教案【6篇】

2023最新-高二语文教案【6篇】

高二语文教案【6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高二语文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二语文教案篇一自读要求1、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

2、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3、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1、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2、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说: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的重要依据是课文及本单元的单元提示,意在品味作品精华,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有益影响。

)[自读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利用互联网或书籍搜集有关“泰坦尼克号”海难的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故事的背景,从整体上了解故事情节。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伦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

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成粉碎。

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

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轮美奂,表现出乘客和船员们的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部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篇一:2015刘国钧中学公开课教案】2015靖江刘国钧中学高三开放日“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module one unit two readinghome alone执教者: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陈燕时间:2015-12-01teaching aims1. help students know how to review and what to review.2. improve their skills on how to revi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3.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pply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n writing.4. to encourage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oup work and learn to cooperatewith each other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1. introduce some method enlarge vocabulary2.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important sentences structures.3. how to help students apply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nto writing.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1.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ce what they learned in exercises.3.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finish the paragraph writing in limited time.4.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to use the learned language points in a writing.teaching methodstask-based teaching, group workteaching aidsmulti-media player, blackboardteaching proceduresstep1: prevision and lead-incheck their work in the preview sheet before class and enjoy pictures together.step 2:direc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from what aspects.to help them aware the four steps of our first sound revision: words, phrases,sentences and application.step 3: words review1. words classification2. check the home words in this unit3. activity1: words brainstormcould you share/recall any other home/rare words you have learned ?4. words expansionmeaning guessing by means of words contexttool gate scissors missionenlarge words through words transformationsynonyms(同义词) of the words belowenlarge words through words associationreflections on the three recommended ways of words revision/expansionpractice have a trystep 5: phrasesactivity 2. group competitionstep 6: sentencecheck your answer and find difficult points1. 比预料得早/正如预料的....据预计,it is expected that ...../ sb is expected to do ......2. there is a reason why....(定语从句的使用)3. followed by a dog, walking very slowly(非谓句式)4. with 结构step7. passage outlinestep8. application skill buildingintroduc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3. group cooperation write a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bove.after completing, share with others to form a complete one to present.step 8: homework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学案预习单(unit 2 module1 第一课时)教学单1. activity1: words brainstormcould you share/recall any other home/rare words you have learned ?2.meaning guessing by means of words contexttool gatewhen driving on highway, we stop at the tool gate to pay money.scissors we need a pair of scissor to cut the paper into two.mission john is qualified to undertake themission as he is reliable.3. enlarge words through words transformation1.frightened (adj.) -____ (v.使惊吓) -___ (adj. 令人害怕的)2.starve (v.) -______(n. 饥饿)3.tolerate (v.) -_____ (n. 宽容) -_____ (adj. 忍受的)4.behavior (n.) ------ _______ (v.)5.defend (v. ) -______ (n. 防御;保护) -______(adj. 防御的;防守6.explanation (n.) ------- _______ (v. 解释)4. enlarge words through words associationsynonyms(同义词) of the words belowfrightenedstarvationfaultupsetdefend5. practice1.(综合练习)the police are on duty around the clock to_________ the city from attack.3. (2014苏锡常二模) ------ are you going to invite jack to our party?----- no, but he’s welcome to come along,if he ___ himself【篇二:高二语文六国论公开课教案】高二语文六国论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1.实词,如: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数(名)事(动)道(名)厥(代)速(动)等。

2.虚词,如:率盖始然则向使至于等。

3.古今义容易弄混的词,如:其实祖父故事至于等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等。

[教学难点]一.在阅读方面,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是要点。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教学步骤]三课时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

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解题1、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

《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2、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3、故事: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

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

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

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