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审计的主要类型和审计内容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为保障税收和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以及管理和利用现有资源的高效性,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案和建议。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标准、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结果及其处理等方面。
一、审计标准审计标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审计工作应该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不因其他因素制约其判断和发表意见。
2.保密原则审计工作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单位的机密资料。
3.审慎原则审计工作需要审慎原则,避免因疏忽或不实之处而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4.全面性审计报告要面面俱到,尽可能地表达所有重要的审计发现和建议。
5.时间性审计工作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审计对象的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确定是否能够保障规范运转、未能纠正的异常事件的适当处理、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
审计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些具体的指标,包括以下方面:1.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审计工作需要评估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包括编制的制度和规章是否规范合理,执行是否有效等方面。
2.税收和财务资金的管理效果审计工作需要评估企业税收和财务资金的管理,包括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资金流动是否透明、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准确等方面。
3.资源利用效率审计工作需要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使用了多少资源、是否有节省、有效的生产和使用资源等方面。
三、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工作范围。
2.收集审计所需的资料和相关信息。
3.进行分析和比较。
4.进行检查和核实。
5.分析并撰写审计报告。
四、审计结果及其处理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和发现,向单位领导提出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建议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等。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一、审计方法1、内部控制审计方法(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
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
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
(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
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
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
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
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局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视作用,标准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步内部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那么》和《事业单位财务规那么》及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_x000E_进一第二条:本局审计股〔或科、办等,下同〕负责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条:本局审计股根据当年内部审计方案派出审计组,审计组可由机关专职审计人员和熟悉财务工作的人员组成,也可聘请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
第四条:审计组的主要职责:(一 )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预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展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三 )对正在进展的严重违犯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报经指导批准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四 )提出改进财务管理,进步效益,以及纠正、处理违犯财经法纪行为的建议。
(五 )对严重违犯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人员,向指导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六 )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事项移送监察室进一步审理。
第五条:审计人员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展审计监视。
第六条:内部审计包括:内部财务审计、指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题审计。
第七条:内部财务审计每两年进展一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一 )财务收入是否真实、合法;(二 )财务支出是否遵循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列支手续是否完备;〔三〕银行开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储蓄存款、公款私存行为和多头开户;〔四〕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存量是否真实,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购建、调拨、报废和处理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五〕有关财务收支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程序(一 )施行审计前 10 日向被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二〕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核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展审计,并获得证明材料;〔三〕审计终了,提出审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管理的组织,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或者相关国家基金。
为了有效监督资金使用和确保组织健康运行,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目的1. 监督资金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税收和财政拨款,审计可以帮助单位确保这些资金使用合法有效。
2. 评估风险管理。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组织运作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
3. 提高运营效率。
审计可以发现组织运作中的低效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和质量。
三、内部审计的程序1. 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特点,确定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并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2. 实施审计。
根据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3. 提出建议。
审计结果出来后,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提出审计报告和改进建议,帮助单位及时解决问题。
4. 内部整改。
单位要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四、内部审计的要求1. 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控制,确保审计结果客观真实。
2. 保密性。
审计人员要严格保守审计信息,对审计情况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3. 专业性。
审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审计对象有深入了解,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内部审计的意义1. 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可以为组织提供及时的风险警示和问题解决方案,帮助组织避免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保障组织健康发展。
2.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可以发现管理漏洞和问题,为组织提供改进建议,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 构建有效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的独立监督机构,可以有效地对组织进行监督,推动组织运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六、结语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组织经济效益、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有效监督资金使用、评估风险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审计工作,保障财务资金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审计范围与内容1. 审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
2. 审计内容(1)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2)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
(3) 财务资金运作: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结算和分配等。
(4)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采购、使用、处置和盘点等。
(5) 负债管理:包括债务的借入、使用、偿还等。
(6) 其他与财务相关的事项。
三、审计程序1. 审计计划审计部门应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对象、内容、时间和人员等。
2. 审计准备审计人员应收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报表、管理制度和业务资料等,进行初步分析和风险评估。
3. 审计实施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审计,并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
4. 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明确审计发现的问题、原因和整改建议等。
5. 审计反馈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报告,制定整改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整改结果。
6. 审计后续审计部门应跟踪整改进展,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问题进行再次审计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审计要求与纪律1. 审计要求(1) 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取得审计从业资格。
(2) 审计工作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和保密的原则。
(3) 审计人员应保持谨慎和勤勉的工作态度,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 审计纪律(1) 审计人员不得泄露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2) 审计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1、内部控制审计方法(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
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
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
(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
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
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
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
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一、审计方法1、部控制审计方法(1)收集、审阅现行的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控制度。
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
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
(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
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部控制审计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
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
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
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1、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作者:李细莲来源:《审计与理财》2012年第09期当前,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成分发生重大变化,审计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过去以企业审计为主的格局转变为现在以财政审计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审计对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也就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
如何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保证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提升审计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个审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本人根据多年的审计实践,认为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的审计。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的重点。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应重点核实以下四方面的情况。
一是审核其收费项目是否有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文件,是否办理了收费许可证;二是将收费票据上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与收费许可证所载的内容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今年4月我们对某省属执法单位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延伸调查有关乡镇场(街道办),成功查出该单位利用职权,在无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使用自制收款收据收取全县各乡镇场(街道办)“某某费”(自行设立的收费名目)5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三是从财政部门取得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信息,并核对其收、发、存数量和号码是否相互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领用和注销情况,重点审阅领票未登记、用票未注销、过期作废票仍然使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审核同一事项票据不同联之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大头小尾现象,审阅票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合乎逻辑;核对票据收、发、存票据号码是否一致,复算票据金额及合计是否与持有现金、缴存银行数额相符,有无执收个人和单位只领票据不缴款、少缴款、长期占压、挪用挤占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是对部分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要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将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要点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要点和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抽查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据以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
它是从传统的会计事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转化和发展过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审计风险,而且还能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行政性事业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附属营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直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其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职能不够明确、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政府权力失控、经济活动部门利益至上、违规违纪、贪污腐败等情况。
只有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内部控制程序化与常态化,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发生,切实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效果,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法,有无违反国家、上级有关规定的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执行是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相互制约,是否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机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等。
内部控制审计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审计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审查,目的在于发现制度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一是经费支出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将救济、科研、农业、教育、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基金)挪作他用的问题;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业务是否真实,有无通过应付款为其他单位办理不正当业务或截留应当上交国家收入、出借单位资金牟取私利等问题;预算外收入是否合法,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收入不入账或账外设账等问题;预算外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有无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乱发钱物和铺张浪费等行为。
二是固定资产是否人账建卡,安全完整;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有无管理不善造成流失问题;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或通过降低转让价格获取好处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是否全部人账、专款专用。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
单位将经同级财政部门签署意见的《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复印件、鉴定资料、有关证明传递到中心,中心据以记帐。
若发生清理费用,行政单位直接列支,事业单位减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发生残值变价收入,单位应及时上交财政专户,返还时,行政单位增加“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未使用“修购基金”科目的,则相应调整“修理费”或“其他收入”。
三是单位的对外投资活动是否严格遵循财务制度规定的对外投资的基本要求,有无对所创办实体占用单位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不进行有效评估计价、不收取占用费、无偿使用、所有权变相转移等造成国有资产在创办经济实体中流失的问题。
四是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部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建立了现金出纳制度、报销制度、借款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有无因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领导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
通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的认定.合理划分离任与继任领导的责任界限。
查清即将离任领导到任与上届领导交接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即将离任领导与下届领导交接时或此项审计时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鉴定,分清前后两届领导经济责任,这是前后两届领导极为关注的一项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防范和减少内部风险,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其要点包括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权限、程序、方法等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包括:1. 提供独立并客观的审计意见,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行使职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发现和纠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防范和减少内部风险。
3.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财务的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责主要包括:1.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权益等财务状况。
3.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发现风险点和弱点,提出改进意见。
4.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供科学决策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权限主要包括:1.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经济、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审计。
2.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包括账务处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
3.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1. 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
2. 收集、整理和分析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3. 进行实地调查和核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
4. 适用审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5. 准备和提交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包括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绩效审计、风险审计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汇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局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局审计股(或科、办等,下同)负责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条:本局审计股根据当年内部审计计划派出审计组,审计组可由机关专职审计人员和熟悉财务工作的人员组成,也可聘请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
第四条:审计组的主要职责:(一)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预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三)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报经领导批准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四)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提高效益,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建议。
(五)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人员,向领导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六)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事项移送监察室进一步审理。
第五条: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内部审计包括:内部财务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题审计。
第七条:内部财务审计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一)财务收入是否真实、合法;(二)财务支出是否遵循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列支手续是否完备;(三)银行开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储蓄存款、公款私存行为和多头开户;(四)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存量是否真实,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购建、调拨、报废和处理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五)有关财务收支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程序(一)实施审计前10日向被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二)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核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三)审计终了,提出审计报告。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指为了保障行政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对其财务、物资、人员、工作等方面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评估的一种管理工作。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审计: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核查其账目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2. 物资审计: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物资采购、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查,核查其采购、使用、保管及报废等方面是否合法、规范。
3. 人事审计:对行政单位人事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核查其人员编制、招聘、使用、考核、晋升、离职等方面是否合法、规范。
4. 工作审计:对行政单位的工作程序、决策过程、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审查,核查其工作流程是否规范、工作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5. 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查,核查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
以上内容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通过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行政单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进,提高行政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 1 -。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年 一 按 照 财 政 部 门 的要 求 编 制 下 一 年 度 的 财 要 抓好 以 下几 个 环 节 :一 是 征 收 和 罚 没 计 制 度 规 定 . 底 应 进 行 清 理 . 般 无 余 政 收 支 预 算 和 本 年度 财 政 决 算 。 此 。 为 依 环 节 征 收 环 节 . 要 审 阅 行 政 事业 单 位 额 . 查 时常 常 不 作 重 点 。正 因为 如 此 。 主 检 据 各 级 人 大批 复预 算 .主 要 审 计 预 算 编 是 否凭 价 格 主管 部 门颁 发 的 《 收费 许 可 有 的 单 位 就 做起 了 文 章 .将 上 级单 位拨 制 的 预算 收入 、 算 外 收 入 、 他 收 入 是 证 》 费 . 费 内容 是 否 与 《 费 许 可 证 》 人 的 专 项 资 金 和 下 级 部 门 上 缴 的 管 理 预 其 收 收 收 房租 收入 等记 人 “ 存 款 ” “ 他 应 暂 或 其 否可行 、 整 , 完 预算 支 出 、 算 外 支 出 、 预 其 所 载 内 容 一 致 。 没 环 节 . 要 审 阅 执 法 费 、 罚 主 他 支 出 是 否 真实 .既要 保 证 行 政 事 业 单 主体 是 否具 有 执 法 资 格 .执 罚 主体 是 否 付 款 ” 目 . 成 截 留挪 用 专 项 资 金 、 科 造 隐 位 正 常 运 行所 需 经 费 . 要 在 不 同 部 门 、 按 照 法 律 、 规 和 规 章 规 定 依 法 执 行 , 又 法 涉 瞒 管 理 费 收 入 、逃避 预算 外 资 金 监 督 管 不 同行 业 之间 统 筹 兼 顾 .发 挥 财 政 资 金 及 处 罚 的 自由裁 量 是 否 恰 当 .重 点 审计 理 、 逃 国家 税 金 等 问 题 。 “ 付 款 ” 偷 在 暂 和 的 最 大效 益 .不 至 于 造 成 财 政 资 金 的浪 不 该 收而 收 、 该 罚 而罚 、 相 收 罚 等 违 “ 他 应 收 款 ” . 的 单 位 将 无 法 报 销 不 变 其 中 有
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一、审计包括哪些内容?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审计的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
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符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务会计法现、制度的规定;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
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中以审计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为典型。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
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国家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即哪些部门和单位必须接受审计。
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
审计的内容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
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1 / 7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财务收支的划分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手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手册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等事项,以期为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保障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指导。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单位实际情况、风险评估结果、政策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审计重点和时间安排。
同时,还应建立审计计划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审计程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审计准备: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审计方案、组建审计小组等。
审计实施: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现场调查等。
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报送领导审批等。
审计整改: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跟踪整改情况等。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成果,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
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资料,应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整理和保存。
审计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指导,包括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和审计档案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单位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保障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也希望各单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通过对内部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工作内容、方法及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内容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内容多而复杂,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从相关制度、专项资金及收入、支出等几方面的进行全面的审计和分析,从中发现财务、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案和确定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一、对相关制度的审核各单位都结合单位和行业特点,制定完善了一些收入征管、费用审批、专款使用、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现金管理等制度。
审计中,要注意审核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有明显缺陷,是否与上级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是否具备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有关部门和人员是否严格按制度执行,是否行同虚设发挥应有作用,是否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是否财务制度与相关业务制度相衔接,是否有监督检查的机构和人员,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部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建立了现金出纳制度、报销制度、借款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有无因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领导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
二、对专项资金的审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是行政事业审计的重中之重。
首先需要搜集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及用途,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顺着资金的流向,一查到底;从而确定财务收支过程中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并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吃回扣、中饱私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对各项收入的审查审查单位的收入是否完整、及时、足额的在单位合法的账簿内记录反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物)是否有文件依据,是否办理收罚许可证,是否严格按项目、标准、时限收取,是否使用合法票据,是否进行明细记录核算,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纳入管理,有无存在转移、截留、私分收入,自立名目、超标准、超范围、乱用票据收费、罚款等违纪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内容
方面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完善, 算开支。审计发现一些部门、 单位
当前审 位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用事业费弥 二、 审计收入方面。 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乱收费。 即通过非正当手
技术与方法
《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 !""# 年
第$期
总 $"% 期
国家建设项目投
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性审计, 是审计机关和 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和结果进行综合系 统的审查、 分析, 对照一定的标准, 综合评价效益的 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效益性的建议,促进建设单 位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活动。虽然现阶段全面开 定资产, 有的搞职工福利, 还有的 投资等等, 这些做法直接影响支出 的规范管理, 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 用和发挥最大效益, 甚至影响部门 虚列支出。有些单位将拨给下属 形成以拨作支;还有些单位在基 存在项目没有实际完成,但决算 时列报支出的情况。四是滥发钱 物。在国家政策规定之外发放钱 物,甚至为了达到化公为私的目 的, 采取种种弄虚作假的手段, 套 取现金发放。 对支出的审查, 着重看各项支 出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安排和 符合规定范围和标准。 非银行金融机构搞定期存款、 委托 的运作不规范, 经营困难, 出现支 付危机, 使存入的资金无法到期兑 术、 专利等无形资产, 不进行有效 评估计价, 又不收取占用费, 无偿 使用, 所有权变相转移; 有些部门 单位兴办经济实体, 未纳入 “ 对外
用于办经济实体,甚至违规出借、 贷款等。 由于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付;甚至存入的资金被骗走挪用; 投资 ” 管理, 投资额直接作支出或 违规拆借资金, 借出资金由于种种 更有一些单位铤而走险, 将资金投 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是固定资产的管理。 有些单 位财产物资管理比较混乱, 没有设 账或长期不盘点、 不对账、 随意处 置, 形成账账不符、 账实不符、 存在 账外资产。 特别是有的单位将国有 资产的所有权转移,或是私分私 用;还有的单位对资产的处置随 理交接, 造成人为流失。 许多单位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没有 严格遵循科学事业财务制度规定 单位对外投资的五项基本要求。 表 现为: 一是国有资产在创办经济实 体中流失。 对所创办实体大量占用 单位的房屋、 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 “ 对外投资” , 这样, 投资形成的资 的流失。二是一些单位对外投资 时,未按规定报经财务主管部门、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 准, 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科学的经 济论证和市场预测, 投资后忽视了 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 由于企业的 亏损甚至倒闭、 破产, 投资得不到 回报。 三是单位投资兴办的经济实 体有利不返或少返还利润, 对单位 事业发展支持作用不明显。 一些经 济实体隐瞒不报或少报经营所得 以逃避上交利润, 加之上级主管部 性很大, 对不按规定上交利润的行 为亦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处理, 因此, 有效益的实体在经济上对投 资主体的贡献也很小。 ( 作者单位: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 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审计的主要类型和审计内容行政事业审计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按审计对象可分为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其中就包括财税审计;按审计范围可分为全面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按审计规模可分为对单个审计对象的审计和行业审计等等。
关于财税审计的相关问题,可以找财税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下面将行政事业审计中较为常见的审计类型的制度背景和主要审计内容等作一简要介绍。
(一)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行制度,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向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各项收支统一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单位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报送收支预算,请领经费,按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有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
行政单位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即行政经费。
为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行政单位也可以自行组织一些收入,即预算外资金收入。
按现行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将收入缴入财政专户,支出时向财政报送支出计划,经财政审核后拨付款项,办理支出。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即指财政部门根据行政单位提出的支出计划,按有关规定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不上缴财政专户的少量预算外资金。
应注意的是,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纳入财政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基金,以及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属行政单位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
其他合法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
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建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如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等;专项支出是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
行政单位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为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全额结转下年使用。
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帐核算,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降低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可能性,保证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审计人员要对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就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并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
主要检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在需要控制的所有主要环节均建立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制度能否有效防止违纪违规行为,保证单位业务目标的实现;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即已建立的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并取得相应的效果。
(2)预算编制情况。
行政单位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国家对行政机关的人员、房屋、车辆等编制及各项支出的标准均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核定的编制和费用开支标准编制预算,并及时报送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
审计中主要审查:预算的编报是否及时,有无迟报的问题;预算的编制是否真实、正确,有无虚列预算,骗取国家拨款的情况,有无突破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的问题;有无编制赤字预算的问题。
(3)预算执行情况。
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并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审计内容:预算批复和拨款到位情况,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批复预算并办理拨款,有无预算批复不及时,占压拨款的情况;预算分配和转拨经费的情况,行政单位是否按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向所属预算单位分配预算并转拨经费,有无不按规定的预算级次拨款的问题;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有无超支、各预算项目之间互相挪用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有无挤占挪用、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的情况;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预算上缴任务的行政单位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应缴预算收入,有无隐瞒收入,截留、占压、挪用应缴预算收入等问题。
(4)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
近年来,预算外资金规模增长很快,有的地方或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预算收入,成为地区或部门的重要收入来源。
过去在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基本上是自收自用,即部门、单位自行组织、自行安排使用,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产生了一些问题。
为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督,现行制度规定,对行政单位预算外收入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入缴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专户,使用时向财政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审核后拨入行政单位支出帐户,办理支出。
经财政审核后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才形成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
审计时应注意检查行政单位是否按规定在银行开设收入过渡帐户和支出帐户,并将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有无多头开户,截留挪用、隐瞒、转移收入,坐支预算外资金等问题,是否按规定向财政部门请领预算外资金,有无虚报冒领的问题。
应注意的是,行政单位在依法取得预算外资金时,这部分预算外资金并不立即形成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而应缴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专户,因此成为行政单位的应缴款项,属负债性质。
只有当财政部门将行政单位申请的款项拨入其支出帐户时,才形成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
另外,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等,不属行政单位收入,必须按规定上缴财政。
审计中应注意行政单位是否及时足额上缴上述收入,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截留、占压、挪用应缴款项等问题。
(5)资产管理情况。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
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流动性较强,易发生错弊,应作为审计的重点。
主要检查会计、出纳等有关岗位是否建立了不相容的职责分工;银行存款、现金的领用报销手续是否完善;银行开户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头开户的问题;是否存在库存现金超限额,坐支现金,超出结算起点支付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问题;审计人员还应核对银行存款余额,并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
对其他实物性资产,应检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责任是否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责分工能否保证所有资产变动的情况均能在有关资料上得到正确的反映;增加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帐,是否存在购建资产作为支出核销,形成帐外资产的情况;资产的领用、核销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履行报批手续,转让计价有无合法依据,是否存在低价处理国有资产的问题;固定资产的配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擅自提高标准的问题;审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全部或部分实物性资产进行监督盘点;对于暂付款项,要重点检查其合法性和真实性,有无擅自出借或挪用经费的问题,有无暂付款项长期不能收回的问题,必要时应向对方单位进行函询。
(6)经费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经费的使用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费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行政单位是否履行了其法定职责,向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二是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节约,有无明显不当和损失浪费的情况。
(7)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行政单位为向有关部门和公众报告其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文件。
财务报告综合反映了行政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和结果,是有关部门考核行政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
财务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
审计中应将财务报告与有关帐簿记录进行核对,检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及方法进行检查,检查其正确性;还应检查行政单位是否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告。
行政单位还应按规定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对本预算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开支水平、人员增减、固定资产利用状况等进行财务分析,并报送有关部门。
审计人员应在核实有关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有关指标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检查。
(二)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定额或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事业单位必须根据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收入增减因素,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力可能等,编制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事业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财政部门核拨给事业单位的各类事业经费;上级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应注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资金和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属于事业单位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只有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才能计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其业务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事业单位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其他收入指上述收入范围之外的各项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及上缴上级支出。
事业支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工资等)、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维护费等;经营支出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这部分支出必须合理归集或分摊,并与经营收入配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所发生的支出;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一些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按规定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的比例或定额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事业单位的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形成其结余,但经营收支结余必须单独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