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

知识点归纳:

一、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1、实数的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0>-⇔>b a b a 0<-⇔

(1)a b b a <⇔> , a b b a >⇔< (反对称性) (2)c a c b b a >⇒>>, ,c a c b b a <⇒<<, (传递性) (3)c b c a b a +>+⇒>,故b c a c b a ->⇒>+ (移项法则) 推论:d b c a d c b a +>+⇒>>, (同向不等式相加) (4)bc ac c b a >⇒>>0,,bc ac c b a <⇒<>0, 推论1:bd ac d c b a >⇒>>>>0,0 推论2:n n b a b a >⇒>>0 推论3:n n b a b a >⇒>>0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于这些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要弄清每一个条件和结论,学会对不等式进行条件的放宽和加强。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

(1)0,0,2≥≥∈a a R a 当且仅当”取“==,0a (2)ab b a R b a 2,,22≥+∈则 (3)+∈R b a ,,则ab b a 2≥+

(4)2

22)2

(2b a b a +≤+

4、最值定理:设,0,x y x y >+≥由

(1)如积P y x P xy 2(有最小值定值),则积+=

(2)如积2

2

()有最大值(定值),则积S xy S y x =+

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 5、均值不等式:

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

ab b

a ≥+2

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是:3

3

abc c b a ≥++

n 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

n

n n a a a n

a a a 2121≥+++

6、四种均值的关系:两个正数b a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

22112

2

2b a b a ab b a +≤

+≤≤+ 小结:在不等式的性质中,要特别注意下面4点:

1、不等式的传递性:若a>b,b>c, 则a>c,这是放缩法的依据,在运用传递性时,要注意不等式的方向,否则易产生这样的错误:为证明a>c,选择中间量b,在证出a>b,c>b,后,就误认为能得到a>c 。

2、同向不等式可相加但不能相减,即由a>b,c>d ,可以得出a+c>b+d, 但不能得a —c>b —d 。

3、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式时,只有该数或式保证为正,才能得到同向的不等式,否则不能保证所乘之数或式为正,则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该数或式后不能确定不等式的方向;不等式两边同偶次乘方时,也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必须是正。

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数学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B A B A ≤⇔≤-0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①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②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③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由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到推导出前面的不等式。常用的基本不等式有①均值不等式;②若

0,,>m b a ,b a <,则m

b m

a b a ++<;③若R b a ∈,,则||||||||||b a b a b a +≤±≤-;④

柯西不等式))(()(1

21

22

1

∑∑∑===≤n

i i n i i

n i i i b a b a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①“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者是充要条件。

②“分析法”证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书写不是太方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分析法寻找证题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进行表达。 (4)反证法:正难则反直接证明难,就用反证。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n n n >+)1(;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③利用基本不等式,

如:4lg 16lg 15lg )2

5lg 3lg (5lg 3log 2

=<=+<⋅;

2

)

1()1(++<

+n n n n ④利用常用结论: Ⅰ、k

k

k k k 21111<

++=

-+;

Ⅱ、

k k k k k 111)1(112--=-< ; 111)1(112+-=+>k k k k k (程度大) Ⅲ、

)1

111(21)1)(1(111122+--=+-=-

已知222a y x =+,可设θθsin ,cos a y a x ==; 已知122≤+y x ,可设θθsin ,cos r y r x ==(10≤≤r );

已知122

22=+b y a x ,可设θθsin ,cos b y a x ==;

已知122

22=-b

y a x ,可设θθtan ,sec b y a x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数学归纳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数学归纳法法证明不等式将在数学归纳法中专门研究。

例1已知a ,b ∈R ,且a+b=1。

求证:()()2

25222

2≥+++b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