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B;诗人在天竺灵感观音院游历,见到当地百姓遭受自然灾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虽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本诗含蓄地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当权者,并对百姓深受天灾人祸的疾苦怀有深切的同情。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

《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Copyright©20XX-2022 语文迷版权所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陪伴与远游,似乎是一组矛盾。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强调了纯朴的孝道思想,但是年轻人也不必忧心忡忡地完全放弃远游。

所谓“游必有方”,是教诲人们不盲目而行。

远游,可以是一场(diān)沛流离的旅途,也可以是一场海(kuò)天空的追寻;可登高眺望远方,亦可驻足凝望脚下……在远游的跋涉中建构自我,让人生不留遗(hàn),但同时是孝之两全。

1.下列各项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chōng huìB.chóng huǐC.chóng huìD.chōng huǐ2.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巅阔憾B.颠廓撼C.颠阔憾D.巅廓撼3.根据语境,在文中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2分)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山东跨境人民币收支合计超过38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2.6%。

B.这座集交通、美食、景观为一体的城市花园项目,正在开展最后的幕墙及造型收尾,预计将于本月底完工。

C.经过多年的使用,弘诚体育场外观陈旧,场地设施破损严重,无法进行群众公共体育需求。

D.黄河流域不仅拥有壮丽的山河景观,更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卿”是古代的一种爱称,仅限于君对臣使用。

B.《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根据原文默写。

(6分)(1)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2)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3)阅读古诗词,可以带给我们人生启迪。

杜甫《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远游杜甫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嵩,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 注 ] 暮年诗人出夔州至潭州,诗写于此间。

越嵩(su) ,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停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

季子,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指人奔走劳碌。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峻峭壁立的高峰之高。

B.诗的颔联描绘越嵩与荆蛮之独到的天气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示意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写雁猿,写山川,写边疆,虚实联合,视听联合。

E.诗的尾联,借典抒怀,抒发了诗人要像苏秦同样立功立业,实现梦想。

15.联合诗句,剖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 BE 15. “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乱的形势,表达诗人对动乱时势、战乱社会的忧愁;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流浪 ( 羁旅 ) 之苦;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表露出前程迷惑之悲和思乡之痛。

【分析】14.试题剖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B 项,“诗的颔联描绘越嵩与荆蛮之独到的天气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说法错误,此联中“沙尘”“风雨”,暗指战争、动乱不安的形势,并不是实指天气现象。

E 项,尾联借用典故,暗喻诗人人生之困难,流浪之苦;“立功立业,实现梦想”,过分解读了诗歌要旨。

应选 BE。

点睛:关于诗歌感情题,一般的考察方向有二,一是考察感情的表现方式,二是考察感情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二者都波及。

关于感情的掌握,能够从题材下手,同一类题材常常都表达这近似的感情;能够从抒怀谈论的句子下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能够从作者和创作背景下手,做到知人论世;能够从题目下手,题目常常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故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能够从光景形象下手,光景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感情或借景抒怀;能够从用典下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比较,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和感情。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篇一:2014年中考真题及答案-湖南永州语文(无答案)【学科网】永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

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佳:家风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常常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让人记忆深刻,永久不忘。

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家风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

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赵捷: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

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汉字“孝”的彤艾,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

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传承家风当从百姓日常人伦入手,从家教入手,从每个人自小如何待人八手。

章强:孩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长沃土,好家风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好家教是高尚的精神滋养。

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年度报告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王明玥:良好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

范仲淹之所以志在“,”,因为幼时母亲告诉他,“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可以治国安邦,良医可“治病救人”一个人想要自己快乐,就必须让别人先快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溪居》《减字木兰花》《省试湘灵鼓瑟》《机女叹》《山雨》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裴度与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溪居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①,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

②榜(péng)进船。

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

(1)“红尘飘不到”、“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4分)两句都有人迹罕至的意思(1分),写出溪居环境的偏远、僻静(2分),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心境(1分)。

(2)(4分)裴诗表达的是亲近自然(1分)的喜悦、悠然自得之情(1分),柳诗表达的是被贬后远离官场(1分)的轻松、聊以自慰之情(1分)。

(或:裴诗表达的是退居山野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自娱自乐之情,是由衷喜爱和闲适;柳诗表达的是谪居山野脱离官场纵情山水的自愚自乐之情,有怡情山水之幸,又心有不甘)【对比赏析】:裴度曾任宰相,并以平淮、蔡功高封晋国公,位高爵显,致招嫉妒.数起数罢.终徙东都留守.他激流勇退,转亲丘壑.《溪居》一首,当为晚年之作.这首诗用欣赏的口吻描绘自己乡间别墅的幽雅环境.诗写得清淡脱俗,格调超逸高古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

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

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

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

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

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

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

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

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

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

“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

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

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

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

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4.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_______的特点(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剑门道中遇微雨》《清明》《读长恨辞》《眼中》《咏老马》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清明》《读长恨辞》《眼中》《咏老马》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宋孝宗乾道七年冬,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这首诗。

1.联系注释介绍的诗人经历,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答: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如何回应?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

没有正面回答,借景抒情。

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两句包含着无奈与不甘,表现了一个爱国战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3)“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两句诗有许多言外之意。

试想象当时情景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约100字的文字对这两句诗加以扩写。

答:参考“整体赏析”的有关内容。

4.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答: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赏析】:《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

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

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

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

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

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

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

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

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

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

作者“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他以“诗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

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欢喜简平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

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

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

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

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

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

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

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

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

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

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

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

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

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

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派纯净。

我真的好欢喜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答案1.默写:(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分)(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3.《峨眉山月歌》作者是唐朝(朝代)的李白(姓名)。

(1分)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3分)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思友1分,思乡1分。

《江南逢李龟年》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重阳节“九日”“登高”3、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2、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赏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1、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D 解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三、《次北固山下》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1、D 解析: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四、《天净沙、秋思》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隧道(suì) 笔砚(yàn) 蹑手蹑脚(niè)B.熏陶(xūn) 狡黠(xié) 吹毛求疵(cī)C.盘桓(huán) 契合(qì) 两肋插刀(lèi)D.掂量(diān) 渲染(xuàn) 铢两悉称(zhū)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在大海上飞蹿,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B.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C.两个礼拜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略影,不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能创造意境。

D.孔乙己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口气,显出惋惜的样子。

3.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有些人一进书房便如坐针毡....的大话。

而真正做学问的人,....,一上讲台便高谈阔论....,说些哗众取宠会安于书斋寻章摘句....,潜心做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A.如坐针毡B.高谈阔论C.哗众取宠D.寻章摘句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①2024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

②一是提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的吸引力;③二是新建人才公寓,为“筑梦高新”的各类人才营建“温暖的家”。

④各部门各司其职,携手前行,为奋力谱写高新发展新篇章中作出更大贡献。

A.①B.②C.③D.④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怀[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1分),表现了诗人对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伤之感(2分)。

②也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1分)。

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1分)。

2.①对比。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

“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

(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③比兴。

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

【赏析】:“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引导语:《小园四首》是陆游的作品,主要写诗人行遍天涯后,又跟着邻居农父学着春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首,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

《小园四首(其二)》陆游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万里路,却从邻父学春耕。

【注】鹁鸪,一种黑色的小鸟,常在雨前或天刚放晴时发出“咕、咕”的叫声。

此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陆游57岁,被贬官回到老家。

简析:写诗人行遍天涯后,又跟着邻居农父学着春耕。

诗人最终活到85岁,可以说,从事劳动是其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诗人还经常背着箩筐外出采药,并以之为村民们治病,因而,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和爱戴。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练习题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答:村南村北处处传来鹁鸪的叫声,暗示春雨充足,正是插秧的大好时机;漫漫的白水之上,碧绿的秧尖款款摆动。

(2分)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境界广阔、情趣生动、声色兼备的春耕生产图。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却”字上,请简要分析。

(4分)答:“行遍天涯万里路”,是回忆他几十年来为国奔走的情形,也是杀敌报国的.志向所在,然而现在“却从邻父学春耕”,可见是其无可奈何、感慨万端之语。

(2分)一个“却”字,把诗人被迫闲居,报国无门的悲愤表露无遗。

(2分)《剑门道中遇微雨》《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小园四首(其二)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⑴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3分)⑵两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略加分析。

(3分)[答案]2.(1) 示例: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希望为国家出力而不愿居闲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驴入川,饮酒吟诗的远游征途情境,抒发了诗人内心因受排斥苦闷和不愿居闲成为诗人的无奈;后一首通过诗人一生前后不同情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乡里壮志难酬的愁苦。

诗词《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及答案解析

诗词《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及答案解析

诗词《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及答案解析
导读: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5分)
参考答案:
16 (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

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

(2分)这里用凄冷的“细雨蒙蒙”(1分)和“骑驴入剑门”的失意举动(1分),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

(1分)(感情也可答成: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诗词《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及答案解析】
1.《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歌鉴赏及答案
2.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歌鉴赏附答案
3.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鉴赏
4.《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
5.眼儿媚诗词鉴赏答案
6.诗词鉴赏习题及答案
7.古诗鉴赏解析
8.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上文是关于诗词《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及答案解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游》阅读附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远游①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朝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著处:处处,到处。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而,对远方的儿子无比惦念。

B.颔联既描述面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飖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遣嗟叹,字里行间充溢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怀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慎,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扼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分)A(“对远方的儿子无比惦念”不正确。

“贱子”是诗人的自称。


15.(6分)
①意为恍忽入耳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动静,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切时事、忧国忧民的宝贵品质。

(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便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