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社会实践鼓楼、天封塔新闻稿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日志之阿育王寺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日志之阿育王寺](https://img.taocdn.com/s3/m/dcd8ba016bd97f192279e9e9.png)
6月27日,“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寺进行调研。
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
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
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们先后参观了祖师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等建筑,感受到阿育王寺这一佛教建筑群的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的积淀。
由此意识到了优秀建筑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保护优秀的佛教建筑对于继承优秀的佛教文化传统、弘扬佛教文化思想有重要意义。
而后,小分队开展了“捡垃圾”活动。
寺庙整体环境相对整洁干净,可能得益于有专门的僧侣打扫人员维护,但也有看到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这一不文明行为对寺庙环境和建筑景观观赏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捡垃圾活动后,寺庙变得更加干净了。
同时,小分队在对寺庙内建筑的观察中也发现了一些轻微的破坏现象,例如柱子上的白色刮痕。
这会对建筑整体美观造成视觉破坏。
保护甬城优秀建筑任重而道远,需要游客、政府、建筑管理人员的一同配合。
天一阁暑期社会实践
![天一阁暑期社会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ed850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7.png)
一、前言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我国古代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天一阁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在我国藏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团队在暑期开展了以“走进天一阁,传承文化精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天一阁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藏书规模等,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 通过参观、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天一阁在我国藏书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天一阁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天一阁的各个展区,包括藏书楼、碑刻馆、书画馆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明朝著名文学家、藏书家范钦创建。
藏书楼主体建筑为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馆内藏书丰富,有古籍、善本、碑刻、书画等多种类型。
2. 调研天一阁藏书为了深入了解天一阁的藏书规模和特色,我们团队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天一阁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据工作人员介绍,天一阁藏书规模庞大,有古籍10万册,善本、碑刻、书画等藏品也极为丰富。
其中,善本古籍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珍贵文献。
3. 访谈天一阁专家我们团队有幸邀请到天一阁专家,就天一阁的历史、文化底蕴、藏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访谈。
专家表示,天一阁作为我国古代私家藏书楼,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籍,还为后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 拍摄宣传视频为了更好地传播天一阁的文化精髓,我们团队还拍摄了宣传视频,通过展示天一阁的建筑、藏书、专家访谈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天一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实践成果1. 完成了天一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撰写了多篇关于天一阁的报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
3. 拍摄了宣传视频,扩大了天一阁的社会影响力。
人文学院赴宁波优秀建筑调研实践小分队(缩减版)
![人文学院赴宁波优秀建筑调研实践小分队(缩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0edc06a300a6c30c229f84.png)
人文学院赴宁波优秀建筑调研暑期小分队实践报告弹指间,宁波大学“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小分队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帮助,探访了一个又一个宁波闻名优秀建筑,记录下城市居民对优秀建筑一个又一个美好真挚的祝愿,看着工作人员认真的记录下我们对优秀建筑探访后的建议,我们觉得一切的辛苦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在这十几天里,我们依次探访了天一阁、阿育王寺、鼓楼、天封塔、宁波教育博物馆、慈城古镇等地,那几日阴雨连绵,天空中不时的飘落毛毛细雨,有时便转化成狂风暴雨,但这并没有影响小分队探求保护优秀建筑的热切心情,我们每每都是放弃了赖床的机会,带着一颗炙热的心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里。
我们的首站为宁波的天一阁,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天一阁内部古迹保存完好,虽然游人如织,但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丢弃垃圾、乱涂乱画的现象鲜有发生,同时,也和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及天一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在园内随机采访了数十名游客,其中认为天一阁优秀建筑保护完好的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也肯定了天一阁高效有序的管理模式及人民群众对优秀建筑及本地文化的支持和重视。
同时,我们也采访了园内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游客的素质也是赞不绝口,我相信,通过管理人员、政府、人民的三重努力,天一阁乃至中国优秀建筑都会像长江黄河之水一般携着历史文明奔流不息!通过这十几日对宁波地区优秀建筑的调查与探访,我们对于宁波优秀建筑保护工程的“理念”的思考以及对优秀建筑保护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抢救,进行了重点的讨论研究。
在优秀建筑保护方面针对“保存现状”还是“恢复原状”曾辩论不休,同时,又对“原状”的界定又有争议。
例如,对于鼓楼地区的天封寺,遭到人为破坏较大,此时,是修复天封寺还是保存其原有模样也为优秀建筑的保护研究提出了课题。
我们认为应尽力的做“原生态”的保护,使历史信息的载体少受干扰。
保留“现状”可以让更多的保护研究者从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手段与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天一阁社会实践报告盖章
![天一阁社会实践报告盖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3b5f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c.png)
一、前言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天一阁的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X月X日赴天一阁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天一阁始建于明朝中期,由宁波人范钦创建。
它不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一座集藏书、读书、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天一阁藏书丰富,保存完好,被誉为“东南第一藏书楼”。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让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天一阁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天一阁当天,我们一行人抵达天一阁,首先参观了阁楼的主体建筑。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天一阁的建筑特点、历史沿革以及藏书情况。
天一阁主体建筑为两层木结构,外观古朴典雅,内部装饰精美。
我们参观了阁楼内的各个展厅,了解了范钦及其家族的藏书故事,以及天一阁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聆听专家讲座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有幸聆听了天一阁专家的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天一阁的历史背景、藏书特色以及保护现状,让我们对天一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参与互动活动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天一阁的文化氛围,主办方安排了互动活动。
我们分组进行了古籍翻阅、书法体验等活动,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4. 采访游客和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采访了部分游客和工作人员。
他们分享了在天一阁的所见所闻,让我们对天一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四、实践心得1. 增长了知识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了解了天一阁的历史文化,增长了见识。
我们认识到,天一阁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
2. 提升了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参观天一阁,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社会实践破冰行动的新闻稿
![关于社会实践破冰行动的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6be22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3.png)
关于社会实践破冰行动的新闻稿社会实践通讯稿今天全面开展社会实践的活动场地考察。
与组员黄鸣阳约不好在玄武门合流后,开回玄武湖景区。
因昨天组员宋纪康已联系玄武湖营销管理部,了解了一些相关活动要求,我们直奔玄武湖景区接待处。
经总值班室人员了解,我们电话出访了营销管理部经理。
通过咨询我们了解到因众多学生社会课堂教学团队期望在玄武湖景区内搞课堂教学,并存有多个团队多次联系有关部门,经理明确提出同意我们定点搞非盈利性公益活动,且无法在景区内拉横幅、无法在景区大门处搞活动,同时须要我们通告有关保安部门有关的活动事项。
在谢过经理为我们提供的有关场地信息后,我们开始绕湖选择活动场地,商讨该场地的人流量、活动会对景区带来的有关影响等。
例如在翠洲与环洲相连的桥两边,有较多的游客会群聚休息,或乘坐游船,或合影留念,相对景区内的一些观光道路聚集的人相对更多;且由于过桥后道路分岔,相对滞留在一处的人会减少,对景区的旅游秩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我们在实地考察几处活动场地后来至了玄武湖大门正对的主干道处,碰到中国药科大学的暑期社会课堂教学团队。
“请问你们的活动场地是如何申请的?要联系哪些相关的部门呢?”我在填过他们的水资源保护调查表后问道。
他们很热心的一起提问我们的各种查问,基本与我们之前所介绍的信息相同。
“因为大门处不容许定点活动,所以我们在主干道拐角处搞定点调查。
”“你们的太阳伞和桌子就是谁提供更多的呢?”“我们存有推到环球雅思英语的冠名,所以东西就是他们提供更多的,但都就是我们从中国药科大学自己拎过来的。
”于是我们又来到景区接待处二楼和三楼,连续询问了几个部门的经理有关公益活动的活动物资供应(如桌椅、遮阳伞等),最后在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很耐心的帮我们询问了有关部门,让我们了解到因众多公益活动需要物资提供,所以我们的活动需要自备有关物资。
一个上午的实地考察后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利于活动积极开展的信息。
在和团队负责人联系后了解到中山陵园管理团委在看完我们的活动策划后同意了我们展开活动。
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实践新闻稿
![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实践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91888c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b.png)
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实践新闻稿这个暑假,xx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实践团小分队来到xx省xx市,开始了探寻红色印记之旅。
小分队成员走进xx工人运动纪念馆和朱枫烈士纪念楼并进行实地调研,感悟先烈初心,汲取信仰力量。
首先来到的是xx工人运动纪念馆,跟随着成员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场馆门口,走进去,看到的是像四合院一样的屋舍构造,正前方有很多工人形象的人民石像站立着,代表着艰苦奋斗,为革命做贡献的xx工人阶级。
他们的背后竖立着一块建党一百周年的红色牌子,因为今年恰逢建档一百周年,场馆紧跟时事,进行特殊布置。
在他们的上方的屋檐下悬挂着xx 工人运动纪念馆的牌匾,气势恢宏,引人注目。
个暑假,xx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小分队来到xx省xx市,开始了探寻红色印记之旅。
小分队成员走进xx工人运动纪念馆和朱枫烈士纪念楼并进行实地调研,感悟先烈初心,汲取信仰力量。
首先来到的是xx工人运动纪念馆,跟随着成员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场馆门口,走进去,看到的是像四合院一样的屋舍构造,正前方有很多工人形象的人民石像站立着,代表着艰苦奋斗,为革命做贡献的xx工人阶级。
他们的背后竖立着一块建党一百周年的红色牌子,因为今年恰逢建档一百周年,场馆紧跟时事,进行特殊布置。
在他们的上方的屋檐下悬挂着xx 工人运动纪念馆的牌匾,气势恢宏,引人注目。
走进馆内,让我们对朱枫烈士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朱枫生于19xx年,曾在华东局驻沪工作,在19xx年6月10日震惊世界的“x湾大间谍案”中在x北被-x湾当局枪决,英勇就义,19xx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朱枫(朱谌之)为革命烈士。
朱枫烈士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奉献。
让我们共同领略到女性也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在革命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小分队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深刻体会到我们的革命之所以能胜利,少不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存在。
在这个暑假xx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陪您一起继续了解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宁波鼓楼一日游作文
![宁波鼓楼一日游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35479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f.png)
宁波鼓楼一日游作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宁波鼓楼的旅程,满心期待着这一天能充满惊喜和欢乐。
当我刚靠近鼓楼,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朱红色的大门,青灰色的墙砖,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条热闹非凡的街道,店铺林立,人来人往。
我沿着街道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卖糖画的小店。
店主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爷爷,只见他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案板上轻轻挥洒,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我站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忍不住买了一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只想一直欣赏这精美的艺术品。
再往前走,一家传统的糕点店飘来了阵阵香气。
我凑过去一看,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糕点,有软糯的桂花糕,香甜的红豆饼,还有酥脆的桃酥。
我忍不住买了几块桂花糕,咬一口,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软软糯糯的口感让人陶醉。
继续往前走,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摊位,是在卖手工编织的小饰品。
摊主是一位心灵手巧的阿姨,她手中的彩色丝线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手链。
我挑选了一个带有小铃铛的手链,戴在手上,每走一步都能听到清脆的铃声,心情也跟着欢快起来。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家古旧书店。
书店的门口摆着几个旧书摊,泛黄的书页在阳光下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我走进书店,里面安静极了,只有偶尔传来的翻书声。
我在书架间穿梭,一本本旧书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走进它们的世界。
最后,我淘到了一本民国时期的散文集,虽然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里面的文字依然充满魅力。
逛累了,我找了一家小吃店坐下来。
点了一份宁波特色的汤圆,白白胖胖的汤圆在碗里滚动着,看着就很诱人。
咬开一口,甜甜的芝麻馅儿流了出来,那种满足感真是无法形容。
吃完汤圆,我来到了鼓楼的城楼上。
站在城楼上,俯瞰着整个街区,远处的高楼大厦和近处的古街小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爽,也让我的思绪飘远。
想象着古代的人们站在这里,看着脚下的繁华,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从城楼上下来,我走进了一家茶馆。
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新闻稿
![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c35d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3.png)
标题:传承与创新并行,暑期社会实践聚焦非遗传承导语:暑期是学生们放松身心、拓展视野的好时机。
今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暑期社会实践中,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以下是他们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今年暑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开展了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这次暑期实践中,学生们走进了各地的非遗传承基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西安:探访秦腔艺术在陕西省西安市,一群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来到了秦腔艺术传承基地。
在这里,他们参观了秦腔博物馆,了解了秦腔的历史、发展和传承情况。
随后,他们还观看了秦腔表演,感受了秦腔的激昂与婉约。
2. 杭州:体验茶艺文化在浙江省杭州市,学生们来到了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学习了茶艺知识,体验了泡茶、品茶的乐趣。
他们了解到,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3. 云南:探寻民族音乐在云南省,学生们来到了一个民族音乐传承基地,学习了彝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和舞蹈。
他们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保存传统,更要与时俱进,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1. 创意结合,打造非遗新品牌在江苏省苏州市,学生们参观了一家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企业。
他们了解到,企业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2. 互联网+,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们发现,许多非遗传承人正在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例如,一位剪纸艺术家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艺,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三、总结与展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收获颇丰。
宁波天封塔作文
![宁波天封塔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6cf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f.png)
宁波天封塔作文在宁波这座繁华且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里,有一处独特的地标——天封塔。
说起天封塔,第一次见到它时,我就被它那独特的气质给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闲来无事,决定在宁波的大街小巷里溜达溜达,探寻一下这座城市隐藏的魅力。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天封塔所在的区域。
远远望去,天封塔高耸入云,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然挺拔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它的塔身由古朴的砖石砌成,颜色有些斑驳,带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丝毫不减它的威严。
我迫不及待地走近它,想要好好端详一番。
塔下的小广场上,人来人往,有拍照留念的游客,有悠闲散步的老人,还有嬉戏玩耍的孩子。
我站在塔下,抬头仰望,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高大。
天封塔一共有好多层,每一层的飞檐都高高翘起,仿佛是鸟儿展翅欲飞的翅膀。
檐角上挂着的铃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叮叮当当”,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沿着塔的周边走着,脚下的石板路有些凹凸不平,那是岁月的脚印。
塔的周围种满了树木,有高大的樟树,有婀娜的柳树。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就像一幅自然的水墨画。
我走进塔内,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塔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墙壁上的砖石显得更加古朴。
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爬,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长河上。
楼梯有些陡峭,我得小心翼翼地扶着扶手,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
爬到一层的时候,我透过窗户往外看,外面的景色尽收眼底。
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这古老的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与历史在这里交融。
继续往上爬,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但好奇心驱使着我不断前进。
终于爬到了塔顶,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整个宁波城展现在眼前,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脚下的房屋错落有致。
近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
微风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一丝凉爽,也让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我在塔顶站了好久,思绪飘荡。
想象着在过去的岁月里,这座塔见证了多少宁波人的喜怒哀乐,又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慈城古镇新闻稿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慈城古镇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a6d1385901020207409c85.png)
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探访慈城古镇7月3日,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江北区的慈城古镇进行调研。
上午10:00左右,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小分队全体成员来到了暑期实践的最后一站——慈城古镇。
小分队首先参观了慈城古县衙,整个县衙散发出威严的气氛,透露出一种震慑力。
在参观的过程中,小分队成员发现许多房屋的柱子上出现了掉漆、裂缝,虽不是人为,若不加以维护,仍会继续毁损,这对建筑是十分不利的。
之后,小分队成员就此问题向工作人员进行了反映。
紧接着,小分队来到了孔庙,先后参观了大成殿、儒学门楼魁星阁、文昌祠、土地祠、宰牲所、崇圣祠、教谕署、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忠义孝悌祠等。
由于天气原因,小分队并没有看到多少游客,整个孔庙显得十分清幽。
最后,小分队来到了城隍庙,并在此举行了签名活动,号召群众加入保护慈城的优秀建筑、保护宁波优秀建筑的行动中来。
活动结束后,小分队成员在城隍庙合影留念。
在慈城古镇一行中,小分队被这座古镇独特的魅力所折服,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分队的暑期实践结束了,但是他们的保护宁波优秀建筑的步伐不会停止。
小分队将继续以他们的方式守护着这些优秀建筑,守护着这座城。
暑假实践新闻稿 ——古建筑调研
![暑假实践新闻稿 ——古建筑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c3ddbbf9284ac850ad024277.png)
8月4日下午3点,我校“探寻古建筑”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奔赴安徽省六安市李家圩地主庄园古建筑进行为期2天的实地调研。
李家圩地主庄园坐落在安徽霍邱县马店镇以西约3公里处,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
清光绪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20万亩)。
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颍上、固始等地。
李梦庚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
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开设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45处。
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地主庄园之首,其政治势力仅次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
李氏家族从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开始发迹,到民国38年(1949),历经四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长达100年之久。
据民国17年(1928)《霍邱县志》记载:李家圩“咸丰中,首筑寨”。
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
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
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
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
它的房屋布局很规整,建国前,站在跑马岗上俯视李家圩、沟堑环寨,吊桥悬空,坐北朝南一片青堂瓦舍。
仔细看,一寨分三宅、一宅分四院,头门至堂楼一线串珠,五排房一幢高过一幢,真是门庭似海深,一门一道关。
整个房舍建筑,都是驮粱起架结构,重梁木椽,笆砖铺顶。
靠墙立柱一半嵌入墙内,一半露在墙外,呈弧形,并有铁制墙钩穿墙而过,巴结墙身。
立柱油漆黑亮。
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劳动结晶,蕴含着久远的文化气息,它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大学生社会实践孔庙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孔庙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18a44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1.png)
一、活动背景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特举办“大学生社会实践孔庙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 加强校际交流,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四、活动地点曲阜孔庙五、活动内容1. 参观孔庙(1)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孔庙,介绍孔庙的历史、建筑特点及孔子生平。
(2)学生跟随讲解员参观孔庙的主要景点,如大成门、大成殿、孔子像等。
2. 举行祭孔仪式(1)学生身着汉服,肃立孔庙前,举行祭孔仪式。
(2)学生齐唱《论语》经典篇章,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3. 主题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深入讲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生就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互动环节(1)开展“我心中的孔子”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对孔子的敬意。
(2)组织学生进行“孔庙知识竞赛”,巩固对孔庙及孔子思想的认识。
六、活动组织1. 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学生报名参加。
2. 联系曲阜孔庙,安排讲解员、祭孔仪式等事宜。
3.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
4.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活动总结1. 学生通过参观孔庙、举行祭孔仪式等活动,对孔子及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了综合素质。
3. 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4. 活动加强了校际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孔庙活动,我们相信,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阿育王寺新闻稿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阿育王寺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e3b89b02d276a200292eee.png)
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探访阿育王寺6月27日,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寺进行调研。
小分队成员首先对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佛教禅宗名寺——阿育王寺进行了集体参观,先后参观了祖师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等建筑,事后对其文物遗存的完整度赞叹不已。
其后,小分队在寺中举办了“捡垃圾”活动。
尽管寺庙中游客较少,但是在游客休息的地方,如石凳等附近出现很多垃圾,这不仅污染寺院的环境,更有损寺庙的庄严肃穆。
小分队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行动,再一次将一个整洁的寺院呈现在人们眼前。
由于在寺庙不适合拍照,小分队成员秉着“能少则少,必拍拍好”的原则获取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图片素材,并借此素材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手段,号召群众保护优秀建筑的内部环境,做好优秀建筑的传承工作。
此外,小分队还与寺院内的僧侣进行了交流。
据僧侣透露,相比以前,现在寺院中很少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是来烧香和祈祷的,更加注意他们自己的言行,他看到了社会在进步。
此次探访,小分队成员收获许多,尽管寺中存在一些垃圾,但是就其建筑的保护程度十分满意。
小分队将继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这些优秀建筑。
侗族鼓楼社会实践的报告
![侗族鼓楼社会实践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8b74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5.png)
一、前言侗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鼓楼的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侗族鼓楼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1. 侗族鼓楼的历史背景侗族鼓楼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最初,鼓楼主要用于防御外敌,后来逐渐演变为侗族人民集会、娱乐、议事的重要场所。
鼓楼建筑独特,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被誉为“侗乡的明珠”。
2. 侗族鼓楼的现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侗族鼓楼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老化、火灾、人为破坏等。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鼓楼进行修复、重建和保护。
三、实践目的1. 了解侗族鼓楼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2. 调查侗族鼓楼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增强团队成员对侗族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前往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村寨,对鼓楼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了鼓楼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传说故事等。
2. 采访当地居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侗族鼓楼,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
他们向我们讲述了鼓楼的历史、用途、修建过程以及面临的困境。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侗族鼓楼在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鼓楼保护的期望。
3. 学习侗族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参加了侗族文化培训班,学习了侗族语言、音乐、舞蹈等。
这些课程让我们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撰写实践报告在实践结束后,我们根据实地考察、采访和学习的内容,撰写了本次实践报告。
五、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侗族鼓楼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2. 掌握了侗族鼓楼的现状,了解了侗族人民对鼓楼的保护意识。
3. 增强了团队成员对侗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4. 为今后保护和发展侗族鼓楼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秋游新闻稿
![秋游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831f630c22590103029d21.png)
栖霞红枫,情系一班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同学们体验一下自己劳动的快乐,我班最近前往栖霞山一游,并在山上进行了烧烤野餐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就各自备好零食、烧烤用具、木炭及食材,背着大包小包,从北区校门出发,坐公交驶向向往已久的栖霞山。
到达目的地后,团支书折腾了好一会才买好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栖霞寺门。
先是参观了钟楼和鼓楼,有的同学还体验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感觉。
接着参观了千佛岩,大家无不为那些残缺的佛像惋惜,惋惜声中大家不自觉地爬起了山。
起初还算轻松,顺着台阶往上走,越往上越难走,大家几乎是手脚并用,气
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顶。
吃着糖,我们继续向前,买了张桌布,就在大路畔铺上,大家坐在一块分享零食、说笑。
不知不觉间日上中天,于是大家开始找可以烧烤的地方。
登上太极亭,站在始皇临江处,领略长江的雄伟,绕过红叶亭,德云亭,乾隆御花园,一瞥桃花湖,匆匆来到虎山烧烤乐园,男女同学分工,男生生火,女生洗菜、切菜、串菜,烧烤过程中,技术渐渐成熟,由烧烤而不熟变成了不焦而熟,同学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不觉天黑了,大家都疲惫的回了“家”,但依然兴奋。
这次出游让大家欣赏了栖霞美景,体验了自己动手的快乐,学习到了合作互助的可贵精神。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能够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宁波教育博物馆新闻稿(小编整理)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宁波教育博物馆新闻稿(小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bace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d.png)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宁波教育博物馆新闻稿(小编整理)第一篇: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宁波教育博物馆新闻稿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探访宁波教育博物馆7月2日,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宁波教育博物馆进行参观。
宁波教育博物馆选址于宁波市海曙区和义路106号原甬江女子中学旧址的一幢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2385平方米。
甬江女子中学始建于1844年,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该教学楼是市文保点。
宁波教育博物馆于2015年5月16日建成开馆,系全国第一家市级教育博物馆。
宁波教育博物馆虽然现在距建成开馆仅一年多,但却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优秀建筑。
馆内分为三项基本陈列和五项辅助陈列。
基本陈列为:“文教之邦——宁波古代教育演变”、“甬上先风——宁波近代教育之路”和“杏坛沐春——宁波现代教育历程”。
辅助陈列为:宁波古代教育家群雕、“蒙以养正——宁波人与蒙学教育”互动教室、“从童蒙到状元”幻影成像、“甬江女中的故事”和“物旧意深——教育旧物展”。
在宁波教育博物馆一行中,小分队参观后,深有体会,为其优秀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所折服,更加坚定了他们保护宁波优秀建筑的步伐。
第二篇:宁波博物馆观后感宁波博物馆观后感某天下午的美术课,我们班统一去了宁波博物馆参观。
来到了博物馆跟前,作为一位土木专业的学生,首先是惊叹于它的外观构造。
对于它内里的内容来说,外观更加能够吸引到我。
总的来说,它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原因是,它的设计非常的特别。
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这是艺术馆而非博物馆。
仔细观察了以后,发现它的含义比较深远,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
可以感觉到博物馆的严谨和沉淀的历史气氛。
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确实可以吸引到人进去一看。
进入了博物馆后,我们主要是参观了二楼的“东方神州”主题馆。
占地面积挺大,我们沿着一条道往里面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河姆渡文化,看到了于越人拓三地的遗存,还有越窑青瓷。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庆安会馆新闻稿
![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庆安会馆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a21058336c1eb91a375de9.png)
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探访庆安会馆7月1日,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江东区的庆安会馆进行调研。
上午9:00左右,小分队成员对江南现存仅存两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的庆安会馆进行了集体参观,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小分队成员向工作成员了解了会馆不同时期的人流量、会馆的保洁和检修和会馆内的环境状况等等。
据工作人员透露,在节假日人流量较大,有时多达几百人,多以外市人口为主。
但由于当日恰逢下雨,小分队几乎没看到游客。
“会馆内的所有陈列文物和建筑,都会定期检修,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上面再委派专家来进行修复。
”工作人员提到,“此外,现在的人素质都提高了,几乎没有什么不文明的现象,偶尔会有一些小孩子丢垃圾而已。
”
此次探访,小分队成员收获颇多,就其建筑的保护程度十分满意。
小分队将继续前行,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这些优秀建筑。
宁波天封塔作文
![宁波天封塔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2381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9.png)
参观宁波天封塔哎,说起宁波的天封塔,那可是咱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块活宝,老底子的味道浓得嘞!你若是来了宁波,不去瞧瞧这天封塔,那可真是白走一遭。
走进那片老街巷,就像穿越回了旧时光,石板路两旁,老房子肩挨着肩,好像都在低声细语着往昔的故事。
拐个弯,嘿,一座巍峨的古塔就那么不经意地闯进了你的眼帘,那就是天封塔了。
远远望去,它就像个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了宁波几百年的风雨沧桑。
走近些看,塔身青砖灰瓦,古朴中透着几分庄重。
阳光一照,那些斑驳的痕迹就像是岁月的刻痕,每一条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塔尖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志豪情。
你瞧那塔檐下的风铃,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就像是天籁之音,能洗净人心中的尘埃。
绕着塔走上一圈,你会发现这塔啊,还真是有讲究。
据说它是为了镇住地下的“龙脉”,保佑宁波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老一辈的人常说:“天封塔,塔尖尖,宁波人,福气添。
”这话儿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感觉自己也沾上了几分福气似的。
登塔远眺,那可是另一番景象。
虽然现在为了保护古迹,不让游客登到塔顶,但站在观景台上,也能将宁波城的美景尽收眼底。
高楼大厦与老街小巷交织在一起,现代与古典的碰撞,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远处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
逛完了天封塔,别忘了去附近的茶馆坐坐。
泡上一壶好茶,点上几样地道的宁波小吃,比如那软糯可口的汤圆、鲜香四溢的海鲜小炒,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着茶馆里的老艺人唱着宁波滩簧,那才叫一个惬意!说起来,天封塔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宁波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坚守在那里,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每当你感到疲惫或迷茫时,不妨来这里走走看看,或许能在这份古老与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方向。
所以啊,下次有机会来宁波玩,记得一定要来天封塔逛逛。
它不会说话,但它会用它独有的方式告诉你:这里是宁波,一个充满故事和温度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探访鼓楼、天封寺
6月29日,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探甬之建筑,护甬之发展”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鼓楼和天封寺进行调研。
上午9:00左右,小分队成员对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鼓楼进行了集体参观,并对其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据采访,其负责人认为优秀建筑应该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对现阶段宁波优秀建筑的保护状况也很满意。
就优秀建筑的保护工作,负责人提出要尽可能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貌,不要肆意修整。
此外,负责人还强调保护优秀建筑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人人都应该尽一份力,共同守护人类的精神文明。
下午1:30,小分队来到了距鼓楼仅1.2公里的天封寺。
小分队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塔中的墙壁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什么严重,完全忽视了旁边“文明参观,禁止刻画”的提示牌。
这让小分队成员十分痛心。
在此次探访中,小分队有所感悟:优秀建筑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此外,这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