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整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b711a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f.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100的数字,数的读写和数数;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混合运算;3. 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4. 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小时、分钟;5. 数据处理:比较、分类、排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巩固和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3个苹果,2个香蕉,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 数的认识:(1)复习1~100的数字,数的读写和数数;(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数练习。
3. 数的运算:(1)复习加法、减法、混合运算;(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混合运算练习。
4. 几何图形:(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几何图形练习。
5. 计量单位:(1)复习米、厘米、千克、克、小时、分钟;(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计量单位练习。
6. 数据处理:(1)复习比较、分类、排序;(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据处理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处理七、作业设计1. 数的认识:数数练习,从1数到100;2. 数的运算:完成混合运算练习题;3. 几何图形:完成几何图形练习题;4. 计量单位:完成计量单位练习题;5. 数据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工作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工作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6c26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2.png)
工作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中,主要的重难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的认知和排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熟练认识数字,并能够按照顺序进
行排列。
这可能会涉及到数字的阅读和书写,以及比较大小等概念。
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
够应用到一些简单的问题中。
这可能涉及到小数的加减、进位和退位等概念。
3. 数量和数量关系的认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数量和数量关系。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用物品进行计数,学习数字和实际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
4. 图形的认知和分类: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
简单的分类。
例如,他们可以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进行分类,并能够找出同一类
图形中的共同特征。
5. 时间和时间顺序的认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
能够根据图示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
他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如上午、
下午、早上和晚上等。
总的来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数字认知、运算能力、数量关系、图形认知和时间的概念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实操和游戏等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02a5e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f.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的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如下:
第7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的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10的加减法的算理,尤其是减法中的借位问题。
第7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10的组成和分解,例如:10可以分成()和(),()和()组成10等。
* 易错题:在计算10的加减法时,容易忽略进位和借位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8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尤其是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8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例如:9+5=,8+7=等。
* 易错题:在计算进位加法时,容易忽略进位的问题,或
者进位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掌握。
2. 对于易考易错题,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和反复训练,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c5434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4.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11~20各数的认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20各数,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地读写11~20各数,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难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回顾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2. 讲解:在黑板上展示11~20各数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卡片,按照顺序和大小关系进行排列。
4. 巩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1 12 13 14 15| | |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请用铅笔和尺子在练习本上画出11~20各数的直线。
答案:略2. 请用铅笔和尺子在练习本上画出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着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数的运算和比较,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三个数之间的差值,或者找出一个数在11~20中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数数游戏作为开场。
这个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83d3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e.png)
一年级上册1.课题: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2.课题:比多少第二课时: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3.课题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4.课题: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高分必备》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附习题)
![《高分必备》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附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c186c0284ac850ad024262.png)
《高分必备》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附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
第一单元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题型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ed122f28ea81c759f57861.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总结第一单元比一比一、比较高矮:1、比较高矮的两个事物需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三个物品比较高矮,最高、最矮只有一个。
二、比较长短:1、把比较的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2、三个物体比较长短,最长、最短只有一个。
注意曲线比较长短,数格数比较长短。
三、比较大小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最小只有一个。
四、比较轻重:1、通过天平比较轻重,重的一边低,轻的一边高。
三个物品比较轻重,要逐一比较,比较出最重、最轻。
2、通过弹簧比较轻重,重的弹簧拉的长,轻的弹簧拉的短。
三个物品比较轻重,要逐一比较,比较出最重(弹簧最长)、最轻(弹簧最短)。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一、0——10数的认识1、注意在田字格里书写1——9要占在左半格。
0占在右半格。
2、数数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数一个划一个,或数一个圈一个。
二、比较多少1、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用一一对应连线的方法,哪种物体先比完,那种物体就少,反之,有剩余的就多。
三个物体比较。
2、按杯子里的水多少排顺序。
33个。
3个。
三、按规律填数1 2 3 () 5 ( ) ()8 9 108 () 6 () 4 3 () 1 ( )1 3 ()()()2 4 ()()()0 () 6 9四、比较数的大小先数数再比较,注意开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
五、第几1、第几指的是事物的排列顺序,只有一个。
2、从左数,从右数。
3、从前数他排第3,从后数他排第5,一共有几人?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物体1、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必须先明确每类图形的特征。
(既长又方长方体,四四方方正方体,可乐罐状是圆柱,球类大多是球体。
)2、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第四单元和与分熟悉不同形式下数的合与分1041 3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加法题型1、2+6=86+2=82、?6+3=93+6=96+3=3+634+0=4二、减法题型1、9-6=39-3=6210-4=6310-4=64、?77-4=35、4+5=9 5+4=99-4=5 9-5=46、7-3=47、4-4=0三、+2=5 +=8=()=()四、用2、5、7这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2讲 位置(人教版含详解)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2讲 位置(人教版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ec30a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8.png)
第2讲位置知识点一:上、下、前、后1.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
2.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活动者为参照点,参照点面朝的方向是“前”,相对的方向是“后”。
3.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在低处的物体为下。
4.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知识点二:左、右区分左右的标准:一般以人的左、右手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考点一:上、下、前、后【例1】(1)一共有9只小动物。
(2)从前面数,排第4,排第6。
(3)前面有7只小动物,后面有4只小动物。
(4)把后面的3只小动物圈起来。
【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数一数一共都多少只小动物,然后分别知道每一位动物排在第几位,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一共有9只小动物。
(2)从前面数,排第4,排第6。
(3)前面有7只小动物,后面有4只小动物。
(4)如图:【点评】考查前后左右的判断。
1.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答案。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分析】根据位置中的上下左右即可解答。
【解答】解: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故答案为:上;下;上;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据位置中的上下左右的灵活运用。
2.想一想,填一填。
◎的上面是△,下面是□。
〇在☆的右面,☆在〇的左面。
△在口的上面,口在△的下面。
【分析】根据图示,以◎为观察点,确定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即可。
【解答】解:◎的上面是△,下面是□。
〇在☆的右面,☆在〇的左面。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故答案为:△;□;右;左;上;下。
【点评】本题主要是根据物体的排放,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以◎为观察点。
3.从前往后数,排第4,把后面的2只涂上色。
【分析】大雁头部的方向是前,从前往后数,排第4,把后边的2只图上颜色即可。
【解答】解:从前往后数,排第4。
故答案为: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c35e9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5.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1-5的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1-5的数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家长分享。
七、板书设计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07037683d049649a66580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a008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c.png)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18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点及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难点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f739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和重点可以总结如下:
•
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
•
•
重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上。
包括:
•
1.认识数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0-20的数字,能够正确地
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的数。
2.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
及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3.认识图形和钟表:学生需要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此外,学生还需要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
4.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如购物、比较多少等。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重点则在于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重难点及易错点整理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重难点及易错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f87651680203d8ce2f24fd.png)
初一年级数学上册每章节重难点及易错点整理
第一章
教学内容:丰厚的图形世界;
重点:展开与折叠,三视图,图形的看法
难点:笼统思想求某个图形的展开图,通知三视图求物体的个数
易错点:三视图的笼统思想,展开图的外形
第二章
教学内容:有理数及其运算;
重点:正正数的看法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及其有理数的运算
难点:关于相对值的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符号的变换
易错点:符号的运算,数轴的表示
第三章
教学内容:字母表示数
重点:代数式,代数式求值,同类项的兼并
难点:兼并同类项及其去括号
易错点:去括号
第四章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重点:线段,直线及其射线的看法,线段,角度的度量与比
拟,平行于垂直的概念
难点:线段,直线射线的比拟,角度的大小比拟,垂直的概念
易错点:线段,直线,射线的看法,垂直的概念
第五章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题
易错点:去分母,去括号
第六章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据
重点:迷信计数法,扇形统计图
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确实定
易错点:迷信计数法
第七章
教学内容:能够性
重点:肯定事情,不能够事情及不确定事情
难点:可以准确判别肯定事情,不能够事情及其不确定时间易错点:能够性大小确实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0c58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e.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统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色彩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XXX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XXX的上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a60ea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2.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
本单元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但程度参差不齐。
他们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教学难点: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练习巩固: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602e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1.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入门阶段,主要涉及数字、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点,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数字是数学的基石,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数字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的数字主要包括0到9这十个基本数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十个数字的读法、书写和大小的概念。
其中,数字大小的比较是一个较难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一些对比练习和游戏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大小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和数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认识数字之后,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组成数的概念。
比如,在数10中,有1这个数位和0这个数位。
另外,数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大小的概念,从而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在数的认识中,还包括了一些常见的数的表示方式,比如数码、数字、算式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储备,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重难点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加减法所涉及到的概念众多,包括数的加法、减法概念、数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等基本技能。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和技能。
加减法的心理思维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训练学生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技能。
可以采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和基础,加强对数字、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和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和熟练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数学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53d5bdcc7931b765ce15d3.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fe478c580216fc710afd33.png)
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 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整理
一、数
(一)1、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8的相邻数是()和()。
2、从1数到10,有( )个数,7是第( )个数,第4个数是( )。
3、3和6相比,( )比8小得多。
4、比8多5的数是(),()比19少9,10比5多()。
5、比15大1的数是(),13比10多()。
6、把8、2、0、
7、1、4、10、9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分)
□>□>□>□>□>□>□>□
7、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个数,从左边起,7
排第(),第4个数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二)1、5的右边是( ),左边是( )。
2、12前面的数是(),17后面的数是()。
3、
①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左边数起,排第();
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
②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
(三)1、一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20里面有()个十
3、13的“3”在()位上,表示()个(),“1”在()位上
表示()个()。
(四)1、在算式15-2=13中,15是()数,2是()数,13是()。
在算式11+6=17中,加数是()和(),和是()。
2、被减数和减数都是9,差是()。
3、9和7的和是(),差是()。
二、钟表问题
1、我会认。
2、过1小时是几时?
3、1小时以前是几时?
4、看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3时 10时 5时 12时
6时 5、用刚过几时或快几时表示。
三、图形
1、
2、
3、数一数。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数量最多,()数量最少,多()个
和一共有()个
5、
⑴从左数圆柱排在第()。
⑵从右数第二个是(),第7个是()。
⑶把右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
⑷长方体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体比三角形多()个。
四、看图列式计算。
〈一〉
7
?个 16个
= = = 8、
= = = = =
9、
= =
10、
?个
?个 19个
= =
10个?个
11、?个
15个?朵
= = 12、
□○□○□=□
?本
13、
□○□○□=□□○□=□
14、
□○□=□(块)□○□=□(只)15、
□○□○□=□()□○□○□=□()
18、
□○□○□=□()
19、
6○□○□=□()
20、从8、15、9、17中选出3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题
= (棵)=
17
16、
3.
= (个)
4、河里有10只鸭子,又游来了6只,现在有多少只鸭子? =
5、妈妈买来18个鸡蛋,吃了5个后,还剩多少个鸡蛋? =
6、公交车上有14个人,到某站下去3个人,又上来2个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个人?
=
7、小明要写15个大字,上午写了5个,下午又写了4个,他还要写几个大字?
=
8、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5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 (只)
9、亮亮有15张画片,送给弟弟5张,还剩下几张画片?
= (张)
六、排队问题
1、小动物排队,小狗排在第2,小熊排在第8,小狗和小熊的之间有几只动物?
2、小朋友排成一队回家。
林林排在第3个,星星排在第10个,林林和星星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3、在拔河比赛中15个男同学站成一排。
从左往右数,小力是第5个,小刚是第12个,请问小力和小刚中间有几个人?
4、12个同学排成,从前往后数小华是第9个,小明是第6个,他们俩中间有几个同学?
5、20个小朋友排成一列纵队去公园玩。
从前往后数,小东排在在18个,小亮排在第7个。
他们中间有几个人?
6、一队小朋友排队去春游,第8个和第17个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7、这一组有8个人参加比赛,小乐排在最后,小明的前边有3个人。
他们之间有几个人?
8、
小女孩参加比赛后还有几个人才能到小男孩?
9、
10、 他今天读了
几页?
11、 她休息几天?
12、 她 今天读了几页?
我是第3号运动员
我是第10号运动员。
老师今天给我们布置作业从第3题
到第8题,我们做了几道题?
今天我从第5页读到14页,明天该读第15页了?
我星期四到星期日休息。
我今天从第11页读到第
20页。
13、
他回家还要写几个大字?
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一) 机房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法
A. 房顶地板防尘漆工程 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刮腻子补孔→磨平→满刮腻子→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磨光→涂刷第一遍防尘漆→磨光→涂刷第二遍防尘漆→清扫。
2 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对不同材料的基层应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处理后要达到表面平整、干燥、无油污、无浮尘。
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
(2)、满刮腻子:刮墙腻子由白乳胶漆、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调配而成,调成比例为1:5:3.5(重量比)。
第一遍腻子要求横向刮满,第二遍腻子要求竖向刮抹。
要求刮抹平整、均匀、光滑、密室;线角及棱边整齐。
满刮时,不漏刮,接头不留槎,不玷污门窗框及其他部位。
干透后用砂纸打磨平整。
(3)、磨砂纸:每道腻子应磨砂纸一遍,每道砂纸要把墙面磨光、磨平、不留浮腻子和刮痕,并将浮尘清扫干净。
(4)、封底漆:若采用高档乳胶漆,则在第二遍满刮腻子后增加封底漆工序。
封底漆可采用滚涂或是喷涂方法施工,施涂时,涂层要均匀,不可漏涂,若封底漆渗入基层较多时,需重涂。
(5)、涂刷乳胶漆。
施工时乳胶漆的涂膜不宜过厚或是过薄。
一般以充分盖底、不透虚影、表面均匀为宜。
涂刷遍数一般为两遍,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涂刷遍数。
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每遍涂料的时间间隔约为4h 左右。
(6)、磨光:第一遍乳胶漆涂刷施工结束4h 后,用细砂纸磨光,若天气潮湿,4h 后未干,应延长时间,待干燥后再磨。
(7)、清扫:清扫飞溅的防尘漆,房顶、专墙乳胶漆可采用刷、滚涂施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喷枪进行喷涂。
B. 吊顶工程
(1)工艺流程:放线→安装主龙骨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固定联结件→安装骨架→安装金属装饰面板。
(2)操作要点: 1)放线:
a.根据设计标高沿墙面和柱面弹出吊顶标高线,弹线应清楚,位置准确,水平允许偏差士5mm 。
b.根据施工图纸,在结构顶棚上弹出主龙骨位置线并详细标注出吊挂点的位置。
2)安装主龙骨吊杆:
a.吊杆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安装前做防锈处理。
b.用膨胀螺栓将吊杆固定到结构顶棚上,固定应结实牢固;吊杆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应大于1200mm 。
3)主龙骨安装:
a.主龙骨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小于1200mm 。
b.主龙骨安装后,及时校正其位置、标高和起拱高度。
4)吊顶骨架的校正与检查:
a.龙骨安装完毕后,全面校正各类龙骨的位置及整体的水平度。
b.检查吊顶骨架,确保牢固
今天老师布置了15个大字,
小明在学校写了5个,
可靠。
5)吊顶板安装:吊顶专其他专业的项目施工完毕,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吊顶板的安装作业。
(3)质量标准。
暗龙骨吊顶工程执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一2001)第6.1条和第6.2条的规定。
C. 彩钢板饰面板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