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达罗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t )=f[d (t )], f' >0
(1)
d (t )=w(t )π(t )- γ(t ) (2)
其中 , M(t)表 示 人口 从 农 村迁 入 城 市的 数 量, d (t)表示 城 乡
预期收入差异 , π(t )表 示 就业 概 率 , γ(t )表示 农 村 平均 收 入 。公
式( 1) 表明, 农村劳动力是否选择迁移, 完全取决于城乡预期收
时代视点
托达罗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梁欣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 托 达 罗模 型 抑 制城 市 、发 展 农 村 、阻 缓 剩 余 劳 动 力
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理论与政策实践, 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百度文库
会带来一系列后果。本文在分析托达罗模型缺陷的基础上, 对
中国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 与城市失业人
数成
反
比
,
即
:
π(t)=
cn(t) s(t)- n(t)
(3)
在这 个 公 式中 , c 表 示 现代 部 门 的工 作 创 造率 , n(t)表 示 现代
部门总就业人数, s(t)表示城市地区总劳动力规模。于是, cn(t)表
示 现 代 部 门 在 某 一 时 期 创 造 工 作 的 机 会 , (t)- n(t)表 示 城 市 失 业
在大量失业的前提下, 农村劳动力仍源源不断的向城市转移。
托达罗放弃了刘易斯模型的假定, 认为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的
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 而不是城乡的实际收入差
异。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越大, 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
也越大, 从而解释了上述难题, 即城市虽然存在失业, 但农村劳
动力仍会向城市迁移。托达罗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者找到工作的累加概率, 它与 π( t)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t
i- 1
p (t)=π(1 )+$ t i % (1 - π(j)) (5) i=2 j=1
从公式( 4) 可知, 假设 实际 收 入 w(t )和 γ(t )不 变 , 那 么, 一 个
迁移者在城里待的时间越长, 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 从而,
托 达 罗 模 型 抑 制 城 市 、发 展 农 村 、阻 缓 剩 余 劳 动 力 人 口 向 城市流动政策的实践, 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一系列 他本人始料未及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①低成本软约束下的人 口 过 速 增 长 。②人 口 分 散 分 布 造 成 的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③空 间 分 散导 致 经济 运 行 成本 高 、效 率低 。④劳 动 和 土 地 要 素 的 配 置 不 当。⑤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的思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吻合。 3 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3.1 农民的就业问题 不能 在 农 村内 部 解 决。就 农 业 本身 来 说 ,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产品的相对需求会减少, 国内市 场空间不大; 而且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也 就不可能通过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农产品生产。因此, 通过农业 生产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没有出路的。那么在乡村发展 二、三产业是否可行 ?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城市 化 对于 转 移 劳动 力 、增 加 就 业 的 重 要 作 用 可 以 从 三 个
方面来看待。首先, 城市化将急剧扩大消费需求, 有力地拉动经 济的快速增长, 从而扩张就业总量。据估计, 在中国现有的发展 水平上, 城市人口比重每增加 1 个百分点, 仅直接消费就可拉 动 GDP 增加 1.5 个百分点。其次, 城市化可有效拉动投资需求,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从而增加就业总量。城市化使城市人口规 模不断地扩大, 同时也会使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规模不断扩 大, 这使许多行业能够获取一定的规模收益, 而且也将催生一 些新的产业和行业, 从而极大地扩张就业总量。最后, 城市化促 进社会分工和职业细化, 从而可以广开就业门路, 扩张就业总 量。 3.3 扩充产业结构 , 发 展 劳动 密 集 型产 业 和 第三 产 业 就业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既 有 “高 级 ”产 业 , 又 有 “低 级 ”产 业 , 产 业 技 术 水 平 落差大,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与其说是一种不 协调, 不如说是一种发展优势。国与国之间如果产业梯度落差 大, 那么国家之间可以按照比较优势, 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 实 现互补性增长。而这种结构落差存在于我国国内市场, 自然促 进了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内部贸易。因此, 高、中、低端产业存 在相互补充, 相互带动的天然优势, 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高端 产业在低就业率的情形下以资本性收入为主, 低端产业在高就 业率的情形下以就业性收入为主, 二者都可以带来国民财富的 增长。
他的预期收入也越高。或者说, 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 迁移者仍
会滞留在城市里, 城市里的失业对他的决策影响是间接的。按照
托达罗的这一观点, 人口流动规模是城乡收入贴现净值的函数,
即: M=f[ν( 0) ]。若 ν(0)>0, 则迁移者愿意流入城市 , 城 市 净 流 入
人口就增加, 若 ν(0)<0, 则迁移者不愿意流入城市甚或从城市倒
人数。
上述人口流动模型是一个总量模型。对单个人而言, 托达罗
认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其迁移决策取决于未来某期之
前就业概率的累加值 P(t)。迁入者进城后不会很快找到工作, 但
在城里待时间越长, 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所以, 人口流动
行为模式应该建立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为此, 他建立了一个
迁移者在城市找到工作以前的 n 期净收入贴现值公式:
单就劳动力就业创造而言, 我们可以根据就业弹性的大 小 , 决定 需 要 重 点 发 展 的 产 业 和 行 业 。 根 据 2001 年 至 2005 年 的 统 计 数 据 , 计 算 得 出 我 国 目 前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和 第 三 产 业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劳 动 就 业 弹 性 系 数 依 次 为 - 0.120、0.110 和 0.312; 另据 统 计 , 每亿 元 投 资 轻 工 业 可 吸 收 1.8 万 人 就 业 , 而 重 工业仅能吸收 6 千人就业。显然, 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难以带 动就业的高增加, 而第三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增长 效应明显。因此, 倡导扩充产业结构,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 三 产 业 , 是 基 于 我 国 国 情 基 础 上 推 进 城 市 化 、实 现 农 业 人 口 大 转 移 的 必 然 选 择 , 也 是 化 解 “三 农 ”问 题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 周天勇.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1(3) [3] 郭慧伶.城市化与我国就业状况的改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 科 学 版).2006(1) [4] 王学真,郭剑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否定之否定[J].中央财经 大 学 学 报.2002(3) [5] 李敏,汪小勤,吕玲丽.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J].经济 问 题.2004(3) [6] 国 家 统 计 局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05 年 、2006 年 ,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2005 年、2006 年版。
流到乡村, 于是, 城市净流入人口就不会增加, 甚至减少。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为: 应当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 以
缩小城乡就业之间的不平衡; 由于拓展城市少量的就业机会, 可
能引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 导致更多的人失业, 因此开
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农村居民的受教育
学历越高, 其向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就越高, 因而不加区别地发
从而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2 对托达罗模型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 托达罗模型关于城乡劳动力转移经济动
因的揭示, 摆脱刘易斯孤立的研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
论束缚, 说明了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是对刘易斯人口流动模
型设计缺陷的修正。同时托达罗关注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 主张
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发展农村经济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其模型的缺陷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却使之理论价值黯然
失色。托达罗模型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农村劳动力的
迁 移 成 本 考 虑 不 足 。②对 农 村 吸 纳 劳 动 力 过 于 乐 观 。③托 达 罗 模
24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08
时代视点
型低估了就业概率。④托达罗没有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角 度分析问题。托达罗局限于旧有的工业体系格局中, 没有考虑 到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上的巨大容量, 也没有考虑到人口集聚 本 身 就 具 有 扩 大 市 场 、创 造 就 业 的 能 量 , 这 是 托 达 罗 模 型 的 硬 伤。
!n
- rt
ν( 0 ) = " p (t )w(t )- γ(t )#e dt - c (0 ) (4)
0
其中 ν( 0 ) 代 表 迁移 者 计 划期 内 预 期城 乡 收 入差 异 的 净贴
现值, n 代表计划的时期数, r 表示贴现率, c(0)表示迁移成本, p
(t)表示一个迁移者在 t 期中获得工作的概率。p (t )是 t 期前迁移
境 和 解 决 此 问 题 的 一 系 列 建 议 。本 文 在 深 入 剖 析 托 达 罗 模 型 内
在逻辑的基础上, 指出了该模型的主要缺陷, 并对中国新时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 托达罗模型及其主要观点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 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但是该模型不能解释的是, 在城市存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城市化 劳动力转移
美国 发 展 经济 学 家 托 达 罗 于 1970 年 前 后 发 表 了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劳 动 力 迁 移 模 式 和 城 市 失 业 》等 三 篇 文 章 , 提 出 了 所 谓
的 “托 达罗 模 型 ”, 阐述 了 发 展中 国 家 农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困
所谓城市化, 主要指城市经济活动相对比重的量的扩张和 以现代化为内容的质的提升, 其核心内容是人口的城市化。如 果 说 20 世纪 60 年 代 以来 ,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托达罗模式的不自觉实践, 那么, 在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必须回 归 和 选 择 刘 易 斯 模 型 作 为 发 展 战 略 的 指 导 。否 定 刘 易 斯 模 型 的 托达罗模型, 面临着刘易斯模型的否定之否定。
首先, 任何企业的生产都需要一定的市场规模, 由于农村 居 民 居 住 分 散 , 难 以 达 到 企 业 生 产 必 需 的 市 场 “门 槛 ”, 企 业 生 产 是 无 利 可 图 的 。因 此 企 业 天 然 形 成 于 具 有 城 市 特 征 的 人 口 聚 集区, 而不是农村。其次, 在农村办企业, 不能获取外部规模经 济。最后, 分散的农村无法带来公共事业部门的发展。因此, 试 图通过在农村创造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代价必然是巨 大的, 其效益必然是低微的。
入差异, 并且预期收入差异越大, 迁入城市的人口也越多, 即
f' >0 。城市预期收入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 w(t )与城市
就 业 概 率 π(t ) 的 乘 积 , 这 样 城 乡 预 期 收 入 差 异 可 由 公 式 ( 2) 表
示。
托达罗认为, 在任一时期, 迁入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
现在不少人主张, 通过发展小城镇, 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这也是托达罗模型的逻辑结论,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一主 张是难以行得通的。要素的配置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 劳动力资源只有放在一个大的地域空间中才能体现其比较优 势, 在一个小的地域范围, 要素的比较优势是不明显的。相邻的 几个村、相邻的几个县进行比较, 会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呢? 而 如果 是 省与 省 比 较、国 与 国 比较 , 那 么 比较 优 势 就 凸 显 出 来 了 。 因此必须倡导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尤其是跨区域流动。或者进 一步说, 以重点发展小城镇来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是难以 凑效的。 3.2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不能在农村内部得以解决, 必须大幅度降低 农业人口比重,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以城市化破 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的迁移和失业; 政府干预城市
工资水平的确定, 特别是制定最低工资线, 并且对城市失业人口
给予最低生活补贴, 会导致要素供给的价格扭曲, 引致更多的剩
余劳动力进入城市, 使城市的失业率更高; 应当重视农业和农村
的发展, 鼓励农村的综合开发, 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 提供教育
和卫生设施, 发展电力、供水和交通, 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