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

合集下载

遥感复习思考题及要点

遥感复习思考题及要点

遥感复习思考题及要点遥感复习题及要点第⼀章⼀.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对⾃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狭义理解:遥感是指从不同⾼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加⼯处理,从⽽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义理解:遥感泛指⼀切⽆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标地物的属性。

三、遥感技术系统:是⼀个从地⾯到空中直⾄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的完整技术系统。

四.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个部分?包括五个部分:被测⽬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

五.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段相⽐有什么特点?1.⼤⾯积同步观测覆盖范围⼤、信息丰富。

2时效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动态分析。

3.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向了全天候。

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壤、植被、⽔⽂等⾃然信息和⼈⽂信息。

不同的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同⼀地区的数据以及同⼀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同⼀地区的数据,均具有可⽐性。

5.经济性从投⼊的费⽤与所获取的效益看,遥感与传统的⽅法相⽐,可以⼤⼤地节省⼈⼒、物⼒、财⼒和时间,具有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局限性:信息的提取⽅法不能满⾜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

数据的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得⼤量的遥感数据⽆法有效利⽤。

第⼆章⼀.辐射出射度与辐照度?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单位⾯积上的辐射通量,I=dФ/dS,单位是W/m2。

基础遥感思考题及其部分答案

基础遥感思考题及其部分答案

基础遥感思考题及其部分答案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5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删)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加绝对温度)二、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随温度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伽玛射线等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1 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2. b 为常数2897.84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1)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

国科大遥感B总复习思考题完整答案整理版

国科大遥感B总复习思考题完整答案整理版

总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2. 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3. 说明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②③⑤⑥4. 掌握辐射出射度M 、辐射亮度L 的概念。

...M =ddAL =dd dA cos θ5. 试说明黑体的概念及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

λmax =A T6. 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的概念。

7. 大气散射的概念。

8. 大气纠正的概念。

9. 反射率、反照率的概念。

10. 朗伯体的概念。

11. 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辐射分辨率的概念及其在遥感应用上的意义。

12.简述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并分析它的影响因素。

13 了解高光谱遥感的概念,掌握其主要特点(与宽波段遥感相比)。

14. 什么是比辐射率?地物比辐射率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λλε(Τλ)=M S(Τλ)M B(Τλ)15. 试说明地表温度反演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单窗、劈窗算法)。

16. 试分析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相比的主要特点(或优势)。

17. 试分析雷达回波强度(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18. 微波的穿透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19.掌握地学相关分析的概念,并说明在遥感应用中为什么要进行地学相关分析?20. 分层分类法的概念及特点。

21. 遥感数据融合的概念是什么?22. 数据融合的目的是什么?23.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24.了解分类精度分析评价的方法。

③。

遥感导论思考题

遥感导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1.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4.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试举例说明遥感的应用及前景。

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辩力和光谱分辩力的明显提高,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容量成数量级的增加、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分析处理大数据量的遥感和地理数据创造了条件。

所有这些都为遥感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学模型作为联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纽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应用遥感资料更新其数据库中的数据;而遥感影像的识别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改善其精度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关系受到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卫星分辨率和识别技术所限,遥感图像计算机识别的精度还不能满足更新较大比例尺专题图的要求;二是遥感图像与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的数据结构妨碍了数据间的传输。

展望今后十年,新一代卫星影像的分辨力将有大幅度提高;在专家系统支持下,计算机识别精度也将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从遥感图像具有的棚格数据结构向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已取得明显进展,新的数据结构不断出现,有的达到实用化水平。

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已是可以看到的前景。

那时,再也不需要重复遥感图像一目视解译一编图一数字化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式,整个过程将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应用实时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将得以运行。

第一章思考题1. 掌握辐射出射度M、辐射照度E、辐射强度I、辐射亮度L 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辐射出射度M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M=dΦ/dA;辐射照度E,简称福照度,指面辐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E=dΦ/dA;辐射强度I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dΩ)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球面度,表达为I= dΦ/dΩ;辐射亮度L,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Acosθ)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球面度),表达为L=d2Φ/(dΩ*dAcosθ)。

遥感思考题整理

遥感思考题整理

遥感思考题整理1.什么是遥感?遥感是从不同⾼度的平台上,使⽤各种传感器,不与物体、区域⽬标或现象直接接触,接收来⾃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分析,揭⽰出⽬标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空间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由哪⼏部分组成?(5个)组成部分:1、被测⽬标的信息特征。

2、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4、信息的处理、解译和分析。

5、信息的应⽤3.从⼯作平台、⼯作⽅式、波段、应⽤领域、空间尺度⼏⽅⾯对遥感进⾏分类。

按遥感平台分: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作⽅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应⽤领域分:从⼤的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军事侦察等。

从具体应⽤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象遥感,城市遥感等。

按空间尺度分: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4.与其他技术相⽐,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宏观性、时效性、连续性、多尺度性、综合性和可⽐性、普适性、局限性、经济性5.写出Wien位移定律,并阐述其物理意义。

在⼀定温度下,绝对⿊体的与辐射本领最⼤值相对应的波长λ和绝对温度T的乘积为⼀常数,即λ(m)T=b(微⽶)。

它表明,当绝对⿊体的温度升⾼时,辐射本领的最⼤值向短波⽅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仅与⿊体辐射的实验曲线的短波部分相符合。

6.⼤⽓散射现象有⼏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有穿透云雾的能⼒,⽽可见光不能。

⼤⽓散射有三种情况:1.瑞利散射,2.⽶⽒散射,3.⽆选择性散射。

对于可见光,⽆云的晴空呈现蓝⾊,就是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云雾对可见光遥感影响也较⼤。

对于微波,由于微波波长⽐粒⼦的直径⼤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其Iαλ-4,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散射,最⼤透射,⽽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

7.列举⼏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壤、⽔体、岩⽯的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遥感课后习题.

遥感课后习题.
飞行器回归周期(影响因素: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移系数)
传感器设计特性(是否倾斜观测、多星观测) 16.根据遥感探测周期的长短可将时间分辨率分为哪些类型?分别用来解决哪些地学问题?根据遥感探测周期的长短,可将时 间分辨率分为三种类型: 超短或短周期时间分辨率:气象卫星系列(NOAA、FY等),以“时”为单位,可反映一天内的变化。如探测大气海洋物理现 象、突发性灾害监测(地震、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污染源监测等 中周期时间分辨率:资源卫星系列(Landsat、SPOT、CBERS等),以“天”为单位,用来反映月、旬、年内的变化。如探测 植物季相节律,反演关键农时的参数进行作物估产,农林牧等再生资源的调查,旱涝灾害监测,气候、大气、海洋动力学分析 等 长周期时间分辨率:较长时间间隔的各类遥感信息,反映“年”为单位的变化。如湖泊消长、河道迁徙、海岸进退、城市扩展、 灾情调查、资源变化等等 可以认为Landsat的时间分辨率为16天,SPOT为1~4天,NOAA为若干小时,FY-2为几十分钟,而航空摄影等则可以根据需 求进行人为控制 17.传感器时间分辨率的设计应考虑到哪些因素? 18.遥感系统的分类 本节小节 遥感信息的物理属性(四个分辨率)决定了它分析地学现象的适用性,即什么样的分辨率就分析什么样的地学现象。 四个分辨率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各个分辨率也不是越高就越好,它们同样存在适用性的问题。
2.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有哪几类方法? 为了取得好的遥感综合分析效果,在地学相关分析中,首先要考虑与目标关系最密切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相关分析法 当主导因子在遥感图像上反映不明显,或一时还难以判断时,则可以进一步寻找与目标有关的其他相关因子——多因子相关分 析法、指示标志分析法
3.进行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时,选择的变量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选择的因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微波遥感思考题及答案原创

微波遥感思考题及答案原创

上网查是否能找到标准参考答案1、试总结分析微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水分子和氧分子具有的几种能量形式包括:平移动能,与轨道有关的电子能量,振动能量及转动能量。

当水分子和氧分子与周围的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们的能级会发生变化,这时它们就会吸收某一频率的微波辐射能量。

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0.253cm和0.50cm处,且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作用要强于水分子。

根据这些情况,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的波长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大气窗口),在这四个波段内大气的吸收作用是很小的。

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由于水粒组成的云粒子一般直径很小,不超过100微米,比微波波长要小一两个量级,故对微波的散射满足瑞利散射条件,但这时散射作用比吸收作用小得多,一般可以忽略,微波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

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降水云层中的粒子主要有雨滴,冰粒,雪花和干湿冰雹等,其直径均大于100μm,有的可以达到几毫米(如雨滴)、几厘米(如冰雹),它们对微波的散射必须按米氏散射来分析。

这时的吸收情况十分复杂,散射作用一般是不能忽略的。

研究表明:当微波频率小于10.69GHz(约2.81cm)时,水滴的散射衰减作用已经逐渐小于吸收;当频率为4.805GHz (约6.3cm)时,散射作用只有吸收的十分之一;而当频率大于10.69GHz时,水滴的散射作用则完全不能忽略。

但如果不是暴雨和大雨,雨滴直径不超过2.5mm左右,而频率又不大于19.35GHz时,雨滴的散射作用比吸收小将近十倍,仍可予以忽略。

除上述外,云层本身也会发射出微波辐射而呈现为亮度温度。

这种亮度作为随机干扰噪声叠加在目标亮温上,对目标的微波辐射亮度测量产生影响,且频率愈高,这种噪声就愈严重。

在1~300GHz的频带内,随着波长越来越短,微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有两个重要的转变:其一,大气对微波能量传输的衰减作用由很弱到很强;其二,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其宏观表现也是衰减)从极轻微到十分显著。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遥感(狭义):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电磁波谱各波段波长范围: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红外线:0.76-1000μm(监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具有穿透力,发展潜力大)1题:地学遥感,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遥感地质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的地质体(如岩石、(1)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征。

(2)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3)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物波谱测试方法,·数据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模拟试验的方法,·模式识别与视觉效应的方法,·地学(地质、地理、地貌、地图学)的有关研究分析方法。

2题:遥感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特点如何?3题:遥感的技术系统和技术特点?技术系统:遥感器和运载工具、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分析解译系统技术特点:①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②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③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④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1.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是什么?波长、强度、传播方向、偏震面是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2.电磁波叠加、相干、衍射、散射、偏振的概念;叠加:相遇点的复合震动等于各列波在该点的矢量和,而在其它位置每一列波仍保持原有特征(震动方向、频率保持不变)波的传播是独立的,这就是叠加原理。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遥感思考题

遥感思考题

遥感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绝对黑体、等效温度、大气窗口、遥感、光谱发射率、波谱特性、方向反射、漫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二、思考题:1、简述遥感的概念,本教材研究的遥感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电磁波的特性有哪些?在遥感中这些特性得到怎么应用?3、黑体的辐射特性有哪些?为什么要研究黑体的特性?4、试分析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说明空间传感器所接收的信息组成。

5、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

6、什么是地物的波谱特性,分别分析研究地物波谱特性和研究影响地物波谱特性的遥感意义。

7、简述地物波谱特性测量方法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8、简述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9、根据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遥感的潜在应用。

第二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升交点、降交点、近地点、远地点、春分点、与太阳同步轨道、近极地轨道、禁止轨道、同步轨道、重复周期、星下点。

二、思考题1、卫星轨道的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各参数的意义。

2、卫星坐标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思想。

3、卫星姿态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测量方法和不足。

4、根据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论述在传感器设计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5、简述资源卫星的轨道特点,并说明为什么?6、简述小卫星的特点。

7、简述SAR类代表主要卫星的概括。

8、从资源卫星的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一下下一代资源卫星的特点。

9、中国嫦娥绕月卫星是要对月球表面信息,请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从地球到月球进行几次变轨的意义。

10、作为中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第五章思考题1、简述遥感图像纠正的目的和意义。

2、简述遥感图像的误差来源以及处理方案。

3、从构像方程的角度分析HRV和TM之间的差别。

4、简述基于多项式几何纠正的方法和步骤,分析纠正后图像可能存在误差的原因,提出你解决这些误差的设想。

5、简述HRV图像和航空摄影图像基于构像方程几何处理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6、从图像的特点出发,简述遥感图像之间的匹配与航空摄影图像之间的匹配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Removed_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2

Removed_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2

“遥感科学”思考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2. 试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层次:地面、航空、航天、宇宙从单一传感器---多传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空间、时间、辐射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全天候、全天时:可见光/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静态---动态:短周期、多时相定性---定量:新的算法、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遥感和非遥感资料结合遥感和GIS、GN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PS、北斗、伽利略计划等)结合3. 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遥感利用航天、航空(包括近地面)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包括陆圈、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辐射能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学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服务。

这里把地球作为遥感的研究对象。

因此,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4. 掌握并理解遥感的基本过程(提示:辐射源——大气——地表——大气——传感器——应用等环节)。

(1(能源(辐射源)。

所有的被动遥感所利用的能源均为太阳辐射能。

(2(在大气中传播。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部分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和吸收,使能量衰减。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

遥感习题答案

遥感习题答案

1. 遥感定义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2、 电磁波谱1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其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2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1)紫外线(UV):0.01-0.4μm ,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2)可见光:0.4-0.76 μm ,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3)红外线(IR) :0.76-1000 μm 。

近红外0.76-3.0 μm ’中红外3.0-6.0 μm ;远红外6.0-15.0 μm ;超远红外15-1000 μm 。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

4)微波:1mm-1m 。

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3、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全部的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近红外波段主要是应用于地质遥感;中红外波段用来探测高温目标;热红外波段的常温下地物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微波可穿透云层,植被及一定能够厚度的土壤和冰,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4.什么叫黑体、白体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00%)的物体6.叙述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常用5900的黑体辐射来模拟;其辐射波长范围极大;辐射能量集中-短波辐射。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7. 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一)大气的吸收作用氧气:小于0.2 μm ;0.155为峰值。

高空遥感很少使用紫外波段的原因。

臭氧:数量极少,但吸收很强。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完整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遥感导论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1.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2.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1.引起遥感影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做几何纠正,遥感影像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做了几何纠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2.在做几何纠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 1.对以下数字图像,分别用罗伯特方法和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与相邻像元相同)2 2 10 10 102 2 10 10 102 2 10 10 102 2 2 2 22 2 2 2 2罗伯特方法:0 16 0 0 00 16 0 0 00 16 0 0 00 8 16 16 160 0 0 0 0索伯尔方法:0 32 32 0 00 32 32 0 00 32 48 32 320 16 32 32 320 0 0 0 02.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3.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遥感作业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导致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哪些?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与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大气吸收和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点。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臭氧,二氧化碳,水汽,氧及固体杂志等。

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后变成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大气的吸收主要是发生在紫外和红外区。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能力将减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与大气中气体分子和微粒相互作用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改变了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使一部分电磁波不能到达地面。

受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会到达地面,也会返回太空被传感器接收,称为叠加在目标地物信之上的噪音,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像的模糊,影响遥感数据的判读。

大气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因此大气的散射作用是造成太阳辐射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何为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大气窗口是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未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光辐射波段范围。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0.8~25c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4~2.5um)。

3、比较几种地物(植被、水、沙、雪)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4、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它对影像分析有什么作用?地物反射率随波长是变化的,我们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反射率作为纵坐标,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即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

遥感科学-思考题汇总-2015

“遥感科学”思考题1.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2.试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层次:地面、航空、航天、宇宙从单一传感器---多传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空间、时间、辐射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全天候、全天时:可见光/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静态---动态:短周期、多时相定性---定量:新的算法、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遥感和非遥感资料结合遥感和GIS、GN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PS、北斗、伽利略计划等)结合3. 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遥感利用航天、航空(包括近地面)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包括陆圈、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辐射能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学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服务。

这里把地球作为遥感的研究对象。

因此,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4.掌握并理解遥感的基本过程(提示:辐射源——大气——地表——大气——传感器——应用等环节)。

(1)能源(辐射源)。

所有的被动遥感所利用的能源均为太阳辐射能。

(2)在大气中传播。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部分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和吸收,使能量衰减。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

遥感课后习题讲解

遥感课后习题讲解

遥感应用的本质是通过遥感观测数据来“反演”地表有价值的信息第一章1.11. 遥感地学分析的含义是什么,对应的英文表述应该是什么样的?2. 遥感信息的物理属性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遥感信息的这种多源、多维的特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辨率进行度量和描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3.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什么,有哪几种表达方式?空间分辨率:针对图像或传感器而言,指图像上能够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或指传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物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空间分辨率的3种表示法:像元:指单个像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常以边长表示,单位为m。

如NOAA/A VHRR:1100m,Landsat/TM:28.5m,QuickBird:0.61m线对数(LP):摄影系统的空间分辨率通常用单位宽度内可识别的线对数表示(Line pairs per millimetre),单位为LP/mm。

所谓线对指一对同等大小的明暗条纹或规则间隔的明暗条对瞬时视场(IFOV):指传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mrad)。

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像元。

IFOV与传感器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分辨率越低;还与传感器的视角有关,视角越倾斜,观测面积越大,分辨率就越差。

4. 相同时期的遥感传感器,设计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则光谱分辨率越低,这是为什么?在遥感成像系统设计中,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常常不可兼得,因为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光谱带宽很窄,必须用较大的IFOV才能收集足够多的光子以维持可接受的信噪比;同样,高空间分辨率系统的IFOV很小,因此必须以较宽的光谱通道才能捕捉足够的光能量。

计算:若IFOV为2mrad,传感器高度为10000m,则星下点像元对应的地面面积为多少?5.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识别地物目标的能力越强吗?为什么?一般来说,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则识别地物目标的能力越强但是,特定目标在图像上的可分辨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分辨率的值,而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的亮度、结构差异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科学”思考题
1.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
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
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
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
中的几个波段。

2.试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层次:地面、航空、航天、宇宙
从单一传感器---多传感器
分辨率不断提高:空间、时间、辐射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
全天候、全天时:可见光/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
静态---动态:短周期、多时相
定性---定量:新的算法、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
遥感和非遥感资料结合
遥感和GIS、GN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PS、北斗、伽利略计划等)结合
3. 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遥感利用航天、航空(包括近地面)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
(包括陆圈、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辐射能的数据,通过
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学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服务。

这里把地球作为遥感的研究对象。

因此,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4.掌握并理解遥感的基本过程(提示:辐射源——大气——地表——大气——
传感器——应用等环节)。

(1)能源(辐射源)。

所有的被动遥感所利用的能源均为太阳辐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