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故事_3000字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b5ed6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3.png)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第一次放逐在汉北。
第二次放逐在洞庭湖一带,最后到了汨罗江畔,投进江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屈原投进汨罗江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
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
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
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
”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
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
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
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
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屈原简介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3d78b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e.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是关于屈原投江的。
屈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大诗人。
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总是想着怎么能让国家变得更好。
那些坏大臣特别讨厌屈原,就想办法陷害他,屈原被国王赶走了。
屈原离开了国都,一路上看到老百姓生活得很辛苦,心里难受极了。
后来,楚国被别的国家打败了。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
他觉得自己再也没办法为国家做什么了,于是就跳进了汨罗江。
老百姓们知道屈原投江后,都划着船去打捞他,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鱼儿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
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屈原,他是一个很爱国的人哦!
《屈原投江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屈原投江的事儿。
他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变得富有。
可是呢,楚国的国王糊涂呀,分不清好人坏人,光听那些坏大臣的话。
屈原一直劝国王要好好治理国家,可国王不听,还把屈原赶走了。
屈原离开了楚国的都城,心里特别难过。
他看到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日子过得苦巴巴的。
有一天,传来了坏消息,楚国被敌人打败啦!屈原的心都碎了,他觉得自己的希望全都破灭了。
屈原跳进了江里。
大家知道后,都赶紧去救他,还往江里扔好吃的,怕江里的鱼把屈原给吃了。
从那以后,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屈原,吃粽子,赛龙舟。
小朋友们,屈原是不是很伟大呀?我们要学习他爱国的精神哟!。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855e9b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d.png)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他投汨罗江的传说。
据传说,屈原为了表达不满和抗议,最终不顾一切,投身江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屈原无私奉献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启示着人们要勇敢地面对逆境和困难,坚守信念并奉献自己。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一直秉持忠君爱国的立场,却多次遭受排挤和陷害。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屈原因忠言谏诤不被秦昭王接受,被流放到汨罗江。
在流放期间,他深受困苦,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最终,在秦国灭亡之时,他感到绝望和无奈,决心以自己的死来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当屈原投身汨罗江时,他并不是在逃避现实或者沮丧无助,而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世人,对于他而言,自由和尊严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在他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他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后人传诵的楷模。
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他们勇敢地奉献和牺牲,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汲取屈原的精神,坚守初心,守护理想,无私奉献,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像屈原一样,勇敢地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心怀爱国之情,勇敢奋斗,成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字数:529】。
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0e16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9.png)
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政治家。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楚国的贵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排挤和陷害,屈原最终选择了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跳江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楚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中。
在楚怀王统治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作为楚国的宰相,他秉持忠君爱国之心,努力为国家谋福利,但是却遭到了贵族和权臣的排挤和打压。
屈原多次上书告诫楚怀王,希望他能够改弦易辙,重振楚国,然而却遭到了冷落和不理睬。
在楚怀王的统治下,楚国内外交困,百姓疲困不堪,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屈原深感国家危亡,他为了挽救楚国,不惜忍辱负重,奔走呼号,呼吁楚怀王改革政策,振兴楚国。
然而,楚怀王却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反而被权臣中行偃等人所陷害,屈原被贬谪到南郑。
在南郑,屈原过着飘零的生活,他思念故国,思念家乡的亲人和百姓。
他在南郑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的诗篇激扬文字,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
然而,尽管屈原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呐喊,却依然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
面对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困境,屈原感到无比沉重和绝望。
他深知自己无法挽救楚国,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的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悲壮传奇,也成为了后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屈原跳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爱国者的悲剧命运。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和深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屈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永远怀念屈原,永远铭记他的爱国情怀和悲壮命运。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0388f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e.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菁选3篇)屈原投江的故事1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
诗中称,**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
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
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
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
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
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
十几年后,楚怀王**,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
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a672c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c.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最终以投江自尽的悲剧结局而被世人铭记。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对诗词歌赋有着非凡的天赋。
在当时的楚国社会,屈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政治才能,很快就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官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外部的战乱不断加剧,使得屈原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他多次上书忠言直谏,但却屡屡遭到当时的楚王的排斥和打压。
最终,屈原被陷害贬斥,被迫离开了楚国。
在离开楚国后,屈原流亡到了汉国。
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思考人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屈原的心灵深处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影。
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始终萦绕在心头。
加之个人生活的挫折和困顿,使得屈原的心灵备受折磨。
最终,当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的心灵彻底崩溃了。
在楚国覆灭的那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面对着汹涌的江水,悲痛欲绝地投身江中,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
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段绝唱,感动了无数后人。
在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是屈原投江的故事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要珍爱和平,要珍惜民主自由,要警惕政治腐败,要追求真理和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屈原的悲剧命运,走向光明的未来。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情感,感动着世人的心灵。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追求真理,让屈原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94f42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王昌龄篇一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作者:江山依旧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毕淑敏的抉择少男少女们常喜欢玩一种浪漫的网游,用五种象征不同生存方式的实物供人选择,并逐次放弃一项,凭最后留下的,并参考前面的,便证明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当然,他们大多会选择鲜花,因为它代表着美丽而芬芳的爱情。
当著名作家毕淑敏偶然遇到这样的提问时,却以相当严肃的态度来面对。
她在不故作崇高且认同世俗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力,以自身真实的生活状况介入命题,拿生命来感受、体验这残酷的一失再失。
每一项的最终放弃,她都权衡再三、思潮翻滚,越到临界越感阵阵痛楚袭来,如灵肉的割舍,如绝域般无援。
这真是一个残忍的网游,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傻”到能真切感应的人。
毕淑敏,她最终抓住了笔紧紧不放。
此时,积蓄已久的所有辛酸与委屈全涌了上来,她不能自已,泪水滂沱而下。
毕淑敏这篇长长的自叙,数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清晰地记起。
是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地位、荣誉、感情这几样东西,足以构成一个人安足生活的全部,人舍此何求?可是,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吗?这就是人活着全部的价值所在吗?毕淑敏的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精神生活才更为神圣而重要。
在那里,灵魂有宁静的屋宇,有自由的翊膀,俯仰之间,有洞彻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你可以是自己唯一的主人。
没有思想,混迹尘土,仅剩一具欲望的躯壳在人间游荡而过,这对于一个清醒的写作者来说,不啻是荒凉而可怕的。
毕淑敏选择了写作这最后的归宿,选择了一根生命赖以存在的思想的苇草,虽然这苇草在工业时代的夹缝中如此尴尬地摇荡,但却从没停止过追随太阳的方向。
此刻,毕淑敏幸福地依偎着它,在草尖上欣喜地看见了阳光、空气、河流、爱人和孩子…写作,可以是一种更具意味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给思想一张可供栖居的洁净的纸张。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ea81c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导语: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屈原投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2758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3.png)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在楚怀王朝任职官员,深受怀王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由于怀王的外交政策和内部斗争,楚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屈原作为一个忠臣,多次劝谏怀王,希望他能够改弦易辙,但是怀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他贬斥为外交官,这使得屈原备受打击。
在楚国内部,贵族之间的争斗也日益激烈,屈原身陷其中,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他的一些政敌诬陷他,使得他被贬为乡里的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感到了极大的失望和绝望,他觉得自己无法再为国效力,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的生活。
于是,在楚国被秦国侵略的危急时刻,屈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据《楚辞》记载,屈原在楚国覆灭的那一年,他来到了汨罗江边,悲愤填膺,披发裸体,手持《离骚》之文,最终投江自尽。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楚国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象征。
他舍生取义,表现出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深情。
他的行为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的典范。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深深地影响着后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元素。
在当代,我们也需要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
面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正如屈原一样,我们也应该舍生取义,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典范,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让我们铭记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他的高尚品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a5d52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2.png)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是楚国的贵族,曾经担任过楚怀王的重要官职。
然而,由于他忠言逆耳,多次劝谏楚怀王,又因为嫉妒心作祟,被楚怀王所不容,最终被流放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流放的岁月里,屈原深受家国之痛,他用诗篇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民的关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楚怀王在屈原流放期间,对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使得楚国变得强大起来。
屈原听闻这个消息后,内心里既为楚国的强大而高兴,又为自己无法回到故乡而痛苦不堪。
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下,屈原写下了著名的《离骚》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然而,楚怀王在屈原流放期间,却在政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的亲信秦舞阳对楚国进行了种种的奸邪行为,导致楚国内乱频发。
屈原远在他乡,却听闻了这些消息,他内心的痛苦更加深重。
于是,他决定以死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屈原选择了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这一天后来就成了中国的端午节。
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后人,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即使遭遇流放和不公,也要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感动了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端午节也因为屈原的故事而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即使遭遇流放和不公,也要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差贡献。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真理,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在心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屈原的精神,热爱我们的国家,关心我们的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轻言放弃,要有信念,有勇气,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这才是对屈原最好的纪念和致敬。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09fc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d.png)
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故事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屈原。
他于公元前340年出生在秭归,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他的性格十分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也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怀王便开始对屈原产生了罅隙,疏远了屈原。
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危险,他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
表现出了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高尚人格与意志。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也被楚怀王逐出了郢都,开始了被流放的生涯。
屈原被流放到了沅江和湘江流域。
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他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由于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这些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02e2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8.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屈原投江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聪慧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早年就读于楚国的名师门下,学有所成。
后来,他成为楚国宰相。
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楚国的强大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由于他的忠直和直言不讳,他招致了当时政治上的排挤和打压。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心灰意冷,深感世态炎凉,他无法忍受国家的覆灭和自己的孤独,于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投身汨罗江。
他的投江自尽,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悲剧。
屈原投江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爱国者的忠诚和坚贞是无比宝贵的。
他的忠诚和坚贞,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无比热爱,是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
他的悲剧也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家的清廉和高洁是无比重要的。
他的清廉和高洁,是对权力和利益的无比抗衡,是对道德和良知的无比坚守。
屈原投江的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比脆弱的。
他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是无比珍贵的。
他的生命是无比脆弱的,是无比虚无的。
他的悲剧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是无比坎坷的。
他的人生是无比曲折的,是无比坎坷的。
他的人生是无比坎坷的,是无比坎坷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的悲剧永远感动着中国人民的心灵。
他的悲剧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灵魂。
他的悲剧永远激荡着中国人民的血脉。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屈原投江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屈原投江殉国的作文
![屈原投江殉国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55b7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7.png)
屈原投江殉国的作文说起屈原,那可是咱们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名人啊!他的故事,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那时候的楚国,政治局势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
屈原呢,是个心怀大志、一心想要为国家好的忠臣。
他一心为国,提出了好多好的主张和建议。
他希望楚国能够强大起来,不再被其他国家欺负。
可这楚国的官场,那叫一个黑暗和混乱!那些个权贵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哪管国家的死活。
屈原的那些主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排挤屈原,给他各种小鞋穿。
屈原心里那个苦啊!他明明是一心为了楚国,却被人误解、被人打压。
但他没有放弃,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有一次,楚国要和秦国打仗。
屈原清楚地看到,楚国的实力和准备根本不足以应对这场战争,要是打起来,楚国肯定会吃大亏。
于是他拼命地向楚王进谏,说不能打啊,这一打楚国就完啦!可楚王呢,被那些权贵们忽悠得晕头转向,根本不听屈原的。
结果呢,这场战争楚国大败,损失惨重。
屈原看着楚国因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重创,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走在楚国的大街小巷,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他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
他觉得自己对不起楚国的百姓,没能阻止这场灾难。
楚国的局势越来越糟糕,屈原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那些权贵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贪污腐败,把楚国搞得乌烟瘴气。
屈原一次次地向楚王进言,希望楚王能够清醒过来,重振楚国。
但楚王已经完全被那些权贵们迷惑了,不仅不听屈原的,还把他流放了。
被流放的屈原,离开了楚国的都城,来到了偏远的地方。
这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楚国百姓的苦难。
田间的农夫们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路边的小孩们面黄肌瘦,没有书读;还有那些老人们,在破旧的房子里,生病也没人照顾。
屈原的心都碎了。
他想起自己曾经在朝堂上的那些日子,想起自己为了楚国的未来努力奋斗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他对着天空大喊:“老天啊,你为什么不开眼,看看楚国的百姓都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没有一天不想着回到楚国的都城,继续为国家效力。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f4d8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5.png)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以投江自尽的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屈原投江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世佳话。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位贵族。
他一生都心系国家兴亡,忧国忧民,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然而,由于他的忠君爱国之心,却招致了当时政治上的排挤和陷害。
最终,他被楚怀王所流放,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离骚》。
这部诗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也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然而,尽管屈原的诗歌流传甚广,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在他流放归来后不久,楚怀王的政治对手秦国的威胁逐渐加大,楚国内部也出现了种种的纷争和混乱。
在这种背景下,屈原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最终,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
他选择了以死明志,以身殉国。
他的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悲剧。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也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典范。
屈原投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悲壮的个人命运,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也彰显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他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无数的后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屈原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之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像屈原一样,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愿屈原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屈原投江故事
![屈原投江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205b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1.png)
屈原投江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贵族,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据传说,屈原生活在楚国的楚怀王时代,他为人正直,忠心耿耿,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和宠爱。
然而,由于屈原的忠直和直言不讳,引起了当时宫廷内部的嫉妒和排挤。
最终,屈原被楚怀王的政敌所陷害,被贬谪到了远离都城的地方。
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对楚国的兴衰忧心忡忡,他不断地写下了许多感慨万分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楚国未来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情。
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
然而,就在楚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之际,楚怀王因信谗而误信他人,最终导致楚国的覆灭。
当屈原得知楚国的覆灭消息时,他深感痛心和绝望,决定以死明志,以身殉国。
于是,他选择了在汨罗江投身而死,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眷恋。
屈原投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段传世佳话。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情,感动了无数后人。
他的诗篇和故事也被人们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屈原的投江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爱国精神和忠诚信仰的最好诠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是何等珍贵和伟大。
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爱护祖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都能像屈原一样,心怀忠诚,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永远铭记屈原,永远珍爱祖国,永远热爱和平!。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d718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a.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到了汨罗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篇二:[屈原投江的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记叙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编写的。
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20147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d.png)
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政治家。
他以其优秀的才华和杰出的政治见解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最终以跳江自尽的悲剧收场。
屈原跳江的故事至今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
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聪明、聪慧,年轻时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屈原从小就对文学艺术充满热爱,并追求真理和道德。
他的诗歌才华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崇拜,逐渐成为文坛的翘楚。
然而,屈原的政治理念与当时的国王不合,这使得他陷入了困境。
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不愿妥协的性格,屈原多次被驱逐出楚国。
每次被放逐,他都坚决主张改革并提出建议,但却遭到了国王和统治者的反对。
在一次被放逐的时候,屈原心灰意冷,感到世间已无依,于是决定跳江自尽。
传说屈原在跳江之前写下了《离骚》这部著名的长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他的最后一幕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悲伤的画面之一。
屈原跳江的消息传遍了楚国,国内外的人们对他的去世感到极度的悲痛。
传说当地的渔民听说了屈原的自杀,纷纷划船下水打捞他的遗体,并张贴起用来驱邪的菖蒲叶。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自尽的事件不仅使人们为之伤心,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被后人赞誉为“楚辞”,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致之作之一。
屈原的一生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他是一个坚定的追求真理和自由的人,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并最终为之牺牲。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不随波逐流。
我们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之付出努力。
屈原跳江的故事也是人生中的一次警醒。
他的选择虽然悲伤,但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要坚持信念,毫不气馁。
屈原的坚持和执着令人钦佩,他的故事成为我们心中的勉励。
总之,屈原跳江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深入人心的传说。
他的才华和政治见解使他成为了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e9e26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f.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哎呀,屈原投江这事儿啊,真的是让人挺感慨的。
屈原,那可是个大名人啊,他的故事咱都知道。
他觉得自己的国家没救了,心里那个难受啊,一气之下就投江了。
我有时候就想啊,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我会怎么做呢?也许我也会很无奈,很迷茫吧。
你说他咋就这么想不开呢?也许是他对国家的爱太深了,深到无法承受那份失望。
这就好像你特别特别喜欢一个东西,结果它坏了,你心里得多难受啊。
我记得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坏了,我当时就觉得天都要塌了,虽然跟屈原投江没法比,但那种难受的感觉我能体会一点。
不过话说回来,屈原投江这举动是不是有点太极端了呢?他就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吗?当然啦,这只是我瞎琢磨,毕竟咱也没经历过他经历的那些事儿。
但是呢,他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他对国家的那份忠诚,那份执着,真的很让人敬佩。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可能就缺这点,做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没啥长性。
哎呀呀,我这说得是不是有点乱啊?嘿嘿,不管啦,我就是想到啥说啥呗。
屈原投江这事儿,真的是可以让我们想很多很多。
也许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别到时候也像屈原一样,留下遗憾。
你们说呢?反正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啦!。
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作文
![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5ee59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5.png)
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作文
啊,楚国那地儿,真是天高地远啊。
屈原这哥们,就那么在江
边走来走去,心里跟翻江倒海似的。
楚国,那曾经多牛的国家啊,
现在咋就这么惨了呢?他作为楚国的忠臣,眼睁睁看着国家一步步
往下滑,心里得多难受啊!
屈原写的那些诗啊,真的就是他的心声啊。
他担心楚国的前途,就像担心自己家的未来一样。
可惜啊,他那些肺腑之言,都被那些
只知道吃喝玩乐、搞权谋的权贵们当成了耳边风。
他那么想唤醒国君,可每次都失望而归,心里得多凉啊!
你说屈原有才又有德,咋就落得这么惨呢?在朝廷里,他就像
个靶子,被那些小人诽谤、陷害,最后还被流放到那么远的地方。
他心里那份对楚国的爱,对国君的忠诚,就像江水一样,滚滚而来,却找不到出口。
等到他回到楚国,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啊?国家破败不堪,百姓
遭殃。
他心如刀割,简直要崩溃了。
他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救
不了这个国家了。
他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看到楚国就这样沉沦。
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屈原一个人来到了江边。
哎,这哥们,真的太惨了。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c7b9c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5.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提到屈原,大家第一反应是端午节,接着就是吃粽子,再接着就是粽子是蘸糖还是蘸酱油的问题。
如今,除了屈原当年投江的地方的人会大肆纪念,其他的人多是吃个粽子象征性过一下吧。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屈原投江的故事话说,当年楚国的灭亡不过是压死屈原的最后一根稻草。
屈原身为楚国贵族,按理说仕途应该会一面坦顺。
坏就坏在他性格中的那份耿直,眼中的容不得一粒沙。
他自己一心为这个国家着想,其他人若有过失他会当面指责,毫无余地,这样性子的人在官场自然是结下不少的怨。
再者,楚王昏庸无能,轻易的被秦国张仪挑拨与齐国的关系,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破裂。
趁着屈原去齐国当说客的空档,他坚决向秦国要了张仪回来不杀,反倒让人诳了去楚国。
屈原虽然极力劝阻却抵不过大家的声音,终于楚王此行是一去不复返。
两个儿子上位,全部人都在支持,只有屈原一个反对的声音。
那新上任的王不拿他开刀拿谁,二话不说将其发配流放。
屈原在被流放的二十多年里,依然忧心朝政,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想必是不好受。
在他的《离骚》种有一段描述他跟渔夫的对话。
渔夫劝其在这乱世中求得自保,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如今的境遇对他来说或者是一件好事儿。
但是屈原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他在这乱世中当一个躲避的懦夫,最终在国破的时候,他选择了投江。
屈原的这份爱国情怀真是让人又敬佩又惋惜。
屈原投江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六国只好联合抗秦。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十分器重楚国贵族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在受到器重期间,他积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联齐抗秦,让楚国有一段时期在六国之中很强大。
然而,他的优秀却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屡屡受到排挤,楚怀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屈原。
之后,齐楚联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联盟被瓦解,非常伤心,哀叹楚国的兴旺是不长久的。
楚怀王死后,楚襄王继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进谗之后,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投江的故事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
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
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你已经尽到了心了。
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
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
叫我怎么放心呐!”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
可是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呐!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
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
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这样儿下去,还不如死了好。
”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
可是你这么糟蹋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
”屈原叹了口气,说:“那么怎么办呐?”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
”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
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
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会儿诗写得更多。
《离骚》这首有名的长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忧虑国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着觉。
好容易睡着了,梦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来仍旧是一场空。
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这秀丽的河山总有一天会成了秦国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劝楚王。
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他。
朋友劝他说:“你已经被革了职,回去也做不了什么。
现在楚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去呢!你这样有才学,不论到哪一国,还怕他们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了自己的富贵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乡吗?”那个朋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
现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为楚国出力。
你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屈原说:“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
我不能离开楚国。
”屈原对楚国爱得这么深,看着掌权的人越来越腐败,国家一天一天
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
他痛苦到了极点,仍然只能写写诗歌来发泄他的悲哀,陈说他对朝廷大事的想头。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去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
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去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得到了这个信儿,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不大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了。
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挺难受,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儿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这吃粽子和赛龙船,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这时候,赵主父已经死了。
当初,赵主父从云中回到邯郸,知道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前来投奔的楚怀王,就瞧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来的太子安阳君为代王。
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公子胜。
公子胜说:“大王废了太子,已经错了主意。
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内乱来。
我看还是好好地辅导新君为是。
”赵主父又跟夫人吴娃商议这件事。
吴娃是赵惠文王的母亲,当然不赞成立安阳君。
就为了赵主父想再立安阳君,赵国起了内乱。
一批大臣们怕王位一更动,自己的地位靠不住。
他们不但杀了安阳君,而且把赵主父也锁在宫里,让他活活地饿死。
赵惠文王为了公子胜反对主父立安阳君为代王,就拜他为相国,封为平原君。
这位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结交天下的各种人物,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一概收留,供养着他们。
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
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
他们每家都有几千个门客住在家里。
连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收养门客的事儿,都想跟他结交结交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