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26张PPT)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26张PPT)
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语气说话最合适?
日积月累
➢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别董大
[唐] 高适 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昏暗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发愁 指彼此互相了解 而感情深厚的人
·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 我觉得它(牛)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可我们平白地去欺侮它干吗?
➢ 小明乱扔垃圾后还理直气壮地说反正有清 洁工打扫。我们该怎么提醒他?用陈说句 和反问句分别说一说。
· 有清洁工打扫也不应该乱丢垃圾。 · 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可以乱扔垃圾吗?
对照表达效果
· 这个礼物竟然是送给我的。 · 难道这个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
➢ 同类词语拓展:
• 高风亮节 • 舍生取义 • 宁死不屈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 自由朗读两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 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 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还愁没钱花?
词句段运用
➢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 前鼻音
志存高远 视死如归
精忠报国 铁面无私
lǐn
大义凛然
bǐnɡ
秉公执法
wèi
英勇无畏
ē
刚正不阿
后鼻音
不读“ā”
➢ 默读词语,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词典理 解含义。
➢ 展开联想,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 哪些人,说一说他们的事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共22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共22张PPT).ppt

形容人的精神品质
志存高远
大义凛然
精忠报国
英勇无畏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不能折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怎么能折呢 ? 如果我们看到小朋友折花,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小朋友,公园里的花是大家的,我们每个 人都折两朵,还怎么能看到眼前的美景呢?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 高适
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迅速翻阅本册课文,找一找本学期所 学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上述三种方 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到表格中。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写事的记叙文
方法
课文题目
题目提示
《观潮》《走月亮》《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爬天都峰》
西》
诗歌前两句写景,渲染浓浓 的离别情,后两句是对友人 的鼓励和劝慰。全诗语言朴 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 的名篇。
日积月累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
深厚的人; 君——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
人的朋友董大。
日积月累
此时此地此景,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刻如果你是高适,你会怎么说?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人
哪个不知道你啊!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否定词Leabharlann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第二章节
词句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
些人。
lǐn
wèi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bǐnɡ
ē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志存高远】 指志向远大,有雄心壮志。 【精忠报国】 以极大的忠诚报效国家。 【大义凛然】 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 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 非常勇敢,毫不畏惧。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含有“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找出这些要素,合理地组合在 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事件较多的, 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抓关键句法、段意合并法。
演练台: 最近你读了什么文章?试着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吧!
读书卡 1.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台 好朋友的爸爸工作调动,他也要随着爸
爸去外地读书。好朋友闷闷不乐,看到这情 境,我用唐代高适的诗句“_莫__愁__前__路__无__知__己__, _天__下__谁__人__不__识__君___”来安慰好朋友,激励他 抖擞精神去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
素材库(描写送别的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董大。
【作者简介】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传 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 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
【诗意】
黄云漫天,太阳光昏暗朦胧,北风扬雪, 大雁南飞在高空。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 知心朋友,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32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32张ppt)

结合情境,尝试运用。
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该怎样回答才更为恰当呢?
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 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 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我认为情境一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我认为情境二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知识拓展
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景三:小明为语文作业中的扩词题而苦恼,你 提醒他:( )
A.“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B.“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我的理由是:
情景四:妈妈答应了五一节后就给你买一条新裙子,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多天,总是支吾着一直不买,你 想对她说:( )
A.“妈妈,你说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 B.“妈妈,你说话必须要算数哟。” C.“妈妈,你不是常叮嘱我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吗?”
朗读节奏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结合插图和古诗,请你
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
理解古诗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想象情景,齐读第一、二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9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9张PPT)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 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 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平台
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哪三 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每件事 说清楚,从而把握文章的,注意不要写错字。
志存高远 英勇无畏 秉公执法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2)理解成语的含义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重,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 的人。
(3)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说句的 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了解作者: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郡(今河北 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 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 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3)理解诗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这两句写别离心绪 ,感情真挚﹔作者以宽阔的胸襟,叙述眼前风景,让人感到悲 壮凄凉: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 片,以至云也好像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也黯然失 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纭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 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 安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话 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10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10张PPT)

志()高() ( )报国 大义( ) 英()无()
视死( ) ( )无私 ()公()法 刚正( )
三、日积月累

),北风吹雁雪纷纭。(
),天下谁人不识君?
志存高远: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人物优秀品质
精 忠 报 国 :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大 义 凛 然 :为了坚持正义而表现出的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英 勇 无 畏 :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视 死 如 归 :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恐惧 铁 面 无 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秉 公 执 法 :公正的执行法律 刚 正 不 阿 :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
3.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
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
4.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5.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自研任务:读下列词语
lǐn
wèi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bǐng
ē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理语解文园词地 语探探究究任任务务::你这能些把词意语思可相以近形的容词哪语些归人类物吗??
表达了离别之情、更意在安慰友人,鼓励困 顿中的朋友,赞扬他名扬天下。
语文园地
完成填空
一、交流平台
1.我发现(
),如《观潮》《盘古开天地》。
2.弄清事情的( )、( )、( ),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
3.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
),
然后(
),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二、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
练习
作业任务
A.志存高远 B.铁面无私 C.视死如归D.精忠报国
1.包青天真是个( B )的好官。 2.( A )的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志向。 3.在革命战争年代,刘胡兰( C ),英勇献身。 4.民族英雄岳飞( D )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26张PPT)
《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04
日积月累
01 复 习 导 入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复习导入
第七单元已经学完了,我们关注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了把握文章内容的方 法。这节课,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精神营养吧!
02 交 流 平 台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05 课 堂 小 结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学会了一首古诗。收获不少呀!
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别董大》。
感谢观看
造句:包青天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
词句段运用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造句:他秉公执法,深得大家的热爱。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造句: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
我的心。
语文?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的(
)精忠报国的(

大义凛然的(
)英勇无畏的(

视死如归的(
北景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 “董大”。
日积月累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大意: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
北风劲吹大雪纷飞大雁南飞。
日积月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大意: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
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 谁不认识您呢?
)铁面无私的(

秉公执法的(
)刚正不阿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

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 容,理解文章主旨和 作者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 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时间安排:5分钟
方法:使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导入,与学生分享主题 相关的背景知识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示例:展示与《语文园地七》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与示范
01
02
03
04
时间安排:20分钟
目的:系统讲解知识点,为学 生提供正确示范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语 文园地七》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
程度。
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考试中是否能将所学知 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 题。
应试技巧
评价学生在考试中的应试技巧,如 时间管理、答题策略等。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总结词
内容匹配度
详细描述
在《语文园地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反思所教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包括对教 材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匹配度进行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提
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小组合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两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两套)

注释:
1.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 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2.白日曛:塞外黄沙飞扬。曛,即曛黄 ,指夕阳西下时的天色昏黄。
3.谁人:哪个人。
4.君:你,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 ;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造句: 文天祥大义凛然的精神令我敬佩。
英勇无畏: 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造句: 消防员英勇无畏,帮助人民脱离
火海。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 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造句: 他们不怕威胁利诱,表现了共产党人 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有清洁工打扫, 你就可以乱丢垃
圾吗?
想想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要怎么说。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 寐以求的礼物,你有 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
这真的是我梦 寐以求的礼物
吗?
语文?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能帮助我们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
理清事情的脉络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 力的绝佳途径。
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 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在《观潮》这篇文章中,我就是先弄清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各是什么样的 ,然后连起来,明白钱塘江大潮自古以 来就是天下奇观的道理。
lĭn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10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件(共10张PPT)

聚焦典型例句,感受表达效果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不能折。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怎么能折呢?
如果我们看到小朋友折花,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小朋友,公园里的花是大家的,我们每个
人都折两朵,还怎么能看到眼前的美景呢?
聚焦古诗积累,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感体会
别董大
聚焦古诗积累,加深情感体会
《别董大》是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 的集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诗中描写了北风 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雪纷飞、群雁南飞的景 象。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自己那位身怀绝 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朋友,使人感到一股寒意,感受 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沉重心情。虽然诗人当时处在困 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他没有因此沮丧、沉溺。诗中不 仅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还展现出诗 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聚焦语文要素,总结学习方法
请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给 下面这段话排序:
聚焦词语积累,感受人物品质
家国情请怀你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词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海瑞是清官,他办案一定“秉公执法”;少年周恩来树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信念,“志存高远”;岳飞是抗 金名将,身上刺有“精忠报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英勇无 畏”;刘胡兰年纪轻轻就牺牲了,“视死如归”;文天祥是爱国英 雄,面对敌人“大义凛然”。
聚焦语文要素,总结学习方法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有着优秀品 质的名人故事,你能简要讲一讲吗?
《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而蓄须的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关于周恩来的三件事:①周恩来在修 身课上回答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魏校长震撼和欣赏;②周 恩来初到奉天,被伯父警告由于“中华不振”,不能随便去被外国人 占据的地方,他感到十分疑惑;③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 眼目睹中国人受到洋人欺侮却无处说理,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

部编人教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课件PPT

部编人教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课件PPT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 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 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 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 丘市南),写了《别董大二首》,本诗便是其中之 一。
词句段运用
前面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两篇文章的 主人公周恩来和梅兰芳给你们分别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果要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话,你们觉得哪些词 语比较合适?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那么,还 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优秀的人呢?课文中出示了八 个词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日积月累
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首古诗,今天,我们 将再学习一首古诗——《别董大》。从这个题目来 看,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可能是什么内容吗?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 字达夫,一 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 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 剑南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 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 雄健,气势奔放。作为著名边塞诗人,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 常侍集》传世。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交流平台
前面几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观潮》《梅兰芳蓄须》 《普罗米修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大家应该 还记得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吧。
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呢?
看来大家对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得都很清 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能对文章形成 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知,能够快速理解文章,为 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么做 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中国人的地盘 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 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 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 没钱花。
每组的第一句虽然有问号,但是并没有疑问 的意思,而是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这样的表达能加强语气;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 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形式不一样,表现 在标点符号、疑问句和否定词上。
如果此时你 就是高适, 你会怎么说?
高适在不断地劝慰自己的朋友,勉励困顿中的朋友。
古诗赏析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
人如置身风雪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 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 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 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 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 才以希望为慰藉。
想象情景,齐读第一、二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 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 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 南飞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 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 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你从这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男女生分别朗读每组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结合情境,尝试运用。
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该怎样回答才更为恰当呢?
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 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 你有点不敢相信地说……
我认为情境一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我认为情境二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遇到的问题 人物众多怎么办? 起因找不着怎么办? 经过太复杂怎么办? 对话太多怎么办?
……
我的方法 别人的方法
自主默读“交流平台”,勾画出 与自己经验不一样的地方,交流反馈。
不管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 清楚“文章讲了什么”很重要。在此基 础上,巧妙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文章 中的关键句等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遇到有的课文不 止一件事时,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 所做的事情是关键,再弄清几件事的关 系,用上恰当的连接词。
(4)知己:指彼此互相了解而 感情深厚的人。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 景物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 感?
我感受 到作者伤感、 压抑的情绪。
这首诗描绘的是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 好朋友又不得不各奔东西。诗中的董大是当 时有名的琴师,作为被贬尚书的门客,他不 得不离开长安。其实这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 到处浪游,常常处在贫贱的境遇中。
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
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用于需要强调突出,或者增强 说服力的情境中,比如情景一为了更好地提示错误行为, 可能用反问效果会更好。但是反问句的表达有时候过于强 硬,可能也会伤害听者的情感。所以,该不该运用反问句, 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景,对象来 使用。
拓展练习。
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我的理由是: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语气很细微, 但是很重要。因时、因地、因人调整语气, 和别人聊天、谈事情,要慎用反问句。
日积月累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看看这 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课时
把词语补充完整。
(志存)高远 视死(如归)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 英勇(无畏 )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 刚正(不阿 )
每个词语背后都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人格, 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不妨在头脑中浮现出那些人, 那些事,让词语朗读更有味道。
齐读两组例句,标出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 发现。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学习了本单元几篇课文,大家有什 么收获和体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我们把握多 件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思考了读书的目 的。
我了解了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感受了他们的 爱国情怀。
学习了如何写信,掌握了书 信的格式。
大家谈到了自己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那么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如何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呢?
读懂文章是基础, 题目提示很重要。 起因经过和结果, 清晰明确好把握。 事多不止一件时, 抓住主要是关键。
词句段运用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说说 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lǐn
wèi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bǐng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பைடு நூலகம்公执法 刚正不阿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用哪 个词来评价?
情景三:小明为语文作业中的扩词题而苦恼,你 提醒他:( )
A.“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B.“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我的理由是:
情景四:妈妈答应了五一节后就给你买一条新裙子,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多天,总是支吾着一直不买,你 想对她说:( )
A.“妈妈,你说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 B.“妈妈,你说话必须要算数哟。” C.“妈妈,你不是常叮嘱我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吗?”
朗读节奏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一起来交流对字词的疑问吧!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 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 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周恩来
梅兰芳
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物也具有多种品质, 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形容。
志存高远的 铁面无私的 刚正不阿的 视死如归的 大义凛然的 英勇无畏的
包拯 周恩来 李大钊 梅兰芳
你还能用这些词语形容你所知道的其他人吗?
这些成语的理解除了查字典 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和我们 生活相联系,与生活中的人物 对号入座,这样词语才能在我 们头脑中鲜活起来,变得有血 有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